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一、电信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与作用

(一)电信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也导致科技所引发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出现。1、针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没有创建出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于在信息管理方面,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较为权威的管理部门及相关组织,其管理权限分散在建设、运维、系统支撑、市场等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信息管理中的相关法规得不到正常有效的运行。2、未能充分的考虑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由于电信企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的信息安全建设管理中,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不够协调,使得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上没法进行积极主动实施,导致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没能与相关体系升级换代同步进行。3、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滞后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信息安全管理常常局限于使用比较局部的安全产品进行保障,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的使用相关办法来应对信息安全的漏洞风险,导致此类方法严重缺乏科学性,而且由于使用范围的局限,从而也不完全能够抵御安全问题给企业所带来的运营风险。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电信企业,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够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组织的规范管理,通过充分有效的安全信息维护,能够帮助企业在信息管理受到严重威胁时可以及时消除风险,从而维护国家、企业、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确保电信企业在国家信息建安全战略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电信企业信息管理建设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有效的信息管理计划

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信息管理建设需要有效的策划:1、教育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相关培训,不但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信息管理意识,强化相关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信息管理体系吸引大量的相关人才。2、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计划制定管理的相关计划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所以,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标准,拟定相关计划。

(二)电信企业信息管理建设的范围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确定信息管理体系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其需要相关部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重点有效的管理,这个管理的范围就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这一范围还可分为整体范围与个别信息安全管理范围,通过不同的部门可对管理组织进行划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不同力度的管理。就电信企业而言,主要涉及企业信息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其安全体系建设贯穿在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三)建立企业信息管理框架

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信息管理必须建立起一个严格的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的计划在规划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首先的一个步骤就是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后续工作做了一个提前的准备,有利于建立管理机构,而且还能够对管理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能够更好的确立管理目标,评估管理风险。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有了一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计划,接下来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计划的实施过程,过程主要有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和相关措施落实等。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的检查这个阶段的工作开展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这一阶段是整个计划的关键阶段,主要通过审计、自我评估或借助第三方审核等方法来对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审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系统、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理论指导管理工作实践。”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我国电信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现状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安全,为建设信息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敏.关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2]曾剑秋,程广焕,杨萌柯.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2篇

一、公司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着极高的风险意识,对安全问题零容忍,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为成员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集团公司成为一流集团而持续奋斗。

1、由于财务公司的特殊属性,公司服务的客户对象存在局限性,开展的业务也具有特定性。上述特性决定了公司面临的合规风险具有内生性、隔离性和相对封闭性的特点。在金融这个经营风险获取收益的领域,合规风险被视为核心风险,某种程度上也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的主要诱因,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对金融机构持续正向经营活动的保护。只有合规与经营的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平衡发展和创新边界,才能真正实现资本保值增值。

2、合规建设的重点不仅在实体的风险控制、业务流程、经营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职能边界的界定,经营考核的导向上。财务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贷、投资、票据、结算等业务领域,都高悬着合规风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合规管理制度先行

1、搭建合规管理体系框架。按照监管要求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由董事会及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形成“风险为导向、制度为基础、流程为纽带、系统为抓手”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并能够通过建设、检查、评价、完善的工作循环,保持体系的持续完善、执行有效。

公司所有业务必须遵守审贷分离的原则,因此,公司在经营层下设审贷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分别负责审议公司信贷业务、资金业务以及投资业务等;同时为保证决策效果,两个决策机构的人员由风险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

2、加强合规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关于风险、合规、法律的管理要求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再次进行全面梳理,建成以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为主线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基本覆盖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能够较好地指导公司的合规、稳健开展。

3、筑牢合规管理三道防线。

公司业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业务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并予以严格执行,最大程度降低业务开展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履行业务风险审核的职能,提出独立的风控意见;随着对风控工作不断提出更高要求,风控管理部门工作不断前移,不仅包括具体业务审核的前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业务制度与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持续提升业务管理的合规水平。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从独立、客观的角度检查风险疏漏和控制缺陷,对前两道防线的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提出更多管理建议,促进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三、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面对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作为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基础性风险,公司自上而下要高度重视合规风险防控,将合规风险防控作为主动规避违规事件,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违约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

要重点结合监管要求和业务需求,分层级、针对性地开展了合规教育培训工作:

1、开展全员培训,针对监管政策重点,系统介绍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管政策,梳理贷款、投资等重点业务的监管要求,揭示潜在合规风险,增强全员合规意识;

2、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合规管理的普及教育,树立新员工的基本合规理念,降低新员工的合规风险;

3、通过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对最新监管要求进行解读和宣贯,深入传递合规理念,推动落实监管要求;四是印发员工手册,明确公司基本管理要求,为员工提供行为规范指南。

四、解析案由、对照检查相应业务。

1、信贷业务方面,做实贷款“三查”,严格资金用途审核,规范发放,推进信贷资金“脱虚向实”;针对票据业务要特别加强贸易背景审核,推进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业务开展的同时严格审查基础交易的真实性,加强风险管理;

2、投资业务方面,对于投资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要严格执行对底层资产的穿透管理,加强对同业交易对手的动态管理,包括名单制管理和授信管理等;

3、审慎经营方面,不冒进经营,加强内部控制,杜绝内控严重违规事件,持续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资产流动性管理等;

4、监管数据质量方面,强化数据源头治理,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监管数据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3篇

自国家财政部、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的配套指引,以及保监会《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以来,中国平安集团充分利用政府创造的良好环境和强大推动力,将公司的内控体系再次整合升级,并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保监会《基本准则》,将平安内控管理机制深入落实到各业务环节。

目前平安集团保持着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线,包括:

第一道防线:业务及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控的第一责任单位,执行公司制定的风险内控政策,并组织开展业务自我改进。

第二道防线:风险内控管理的专业职能部门。合规部、风险管理部、法律部以公司风险内控管理政策为核心,协助各级业务部门和管理职能部门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流程,建立各项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和报告机制,并推动整体改进和落实。在具体的内控建设和评价工作中,合规部负责建立全年内控自评计划,其中包括主数据的维护、风险自评、内控自评和内控测试的工作时间计划及工作项任务。

第三道防线:监察稽核的职能部门。稽核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对公司风险内控体系和机制的整体运作情况(内控机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独立评价和报告。

创建平安信赖工程

信用、信誉是金融企业的生命,信心、信赖是金融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石。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再一次验证了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对以金融服务为业的平安而言,内控管理水平更是能否赢得客户信赖、能否保证股东利益并确保监管放心的衡量标准。

公司领导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管理不是被动地满足法规的要求,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内在需求,内部控制管理也不仅仅可以控制风险,更可以增强客户信赖,提高老客户忠诚度,吸引更多的新客户,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平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要求,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确立了以“促进公司三大支柱业务(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以及整个集团有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长期目标;建立了覆盖全面、运作规范、针对性强、执行到位、监督有力的合规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先进的内控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客户利益维护建立了坚实的保护屏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信赖建立在机制上,把信赖建立在系统、平台上,把信赖建立在可预期的结果上。

满足法规只是起点

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是平安管理层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即将或准备实施内控体系建设的企业所关心的。根据《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需要报告和披露在规定时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价结果。表面看起来企业只要顺利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就算过关了,但平安管理层确定的内控目标不仅如此,更强调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持续保证能力,至少应实现以下目标:

顺利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

形成风险识别、评估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运行及控制效果测试评价的标准流程,并保持动态更新、反复运行;

记录内部控制管理和维护的过程轨迹;

梳理并分类归档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的举证资料,并动态保持其充分有效性;

形成内控风险及缺陷的主动检视、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问责考核指标挂钩。

在构建平安集团合规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平安一方面努力加强内部制度和风险内控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脑,与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积极合作,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风险内控管理方法、成熟经验和现代化工具。

特别是2008年6月五部委正式《基本规范》后,平安集团管理层非常重视,敏锐地认识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监管机构的合规要求,更是获得客户信赖,提升公司品牌,提升上市公司外部评价的契机和抓手。认识决定态度,思想决定行动。在对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OSO内部控制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架构等制度、标准及其实施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平安的战略方向及现实状况,平安管理层以“务实”、“整合”为核心价值理念,提出“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基础、以流程为纽带、以内控系统为抓手”的26字方针,为整个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明确了“四项基本原则”。

简单来说,即首先梳理关键流程并识别和评估与内控相关的固有风险;其次结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实施现状,辨识各个流程的关键控制活动并固化;然后开展内控自评工作,评估现有内控体系对于上述固有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得出剩余风险的评估结果。固有风险扣除现有内部控制和管理举措对于固有风险的缓释效果后,即为剩余风险水平。对于内控自评发现的内控缺陷,有针对性地弥补内控缺失、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从而将内控相关的剩余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水平。

以风险为导向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控制什么?”,也就是控制目标的问题。不少保险公司在开展内部控制时的一大误区在于“为内控而内控”,流于形式,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和分类,最后既浪费了人力、财力,也降低了内控项目的有效性。而“以风险为导向”的理念,则是要明确识别行业及公司内部所面临的风险点,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级,同时与现有的控制活动进行匹配,进而评估相应风险点的控制水平。即哪些是不足的?哪些是没有涵盖的?不足的或未涵盖的风险,平安是否能接受?若不能接受,应当如何对控制不足的部分进行强化?如何对尚未涵盖的部分进行控制?等等。最终把平安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以风险为导向”实质在于“为管控风险而内控”,关注“控制有效性”,并通过梳理、提升现有的控制活动,使内部控制与日常管理活动紧密融合,让业务部门人员作“主角”,内控管理部门作“导演”。

以制度为基础

平安集团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制度是核心和基础。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最能体现效率,最能体现统一性和质量标准,因此制度建设是平安内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内控制度并非是现有业务部门日常管理制度的简单集合,也不是游离于现有业务管理制度之外的一套完全独立的制度体系,而是对现有业务管理制度补充、完善、整合的过程。制度在企业内部应该只有统一的一套,保持“唯一正确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平安现已建立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定位和工作目标,确定内控工作开展的程序循环。集团合规部牵头完成平安《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自评手册》,以期建立健全“以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评价为导向,以合规、风控等公司制度为核心和依据,以内部控制自评手册为工具和方法”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以流程为纽带

部分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习惯于以部门为单位,殊不知风险的产生和由此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叠加的、跨部门的,因为一个完整业务流程的实现是多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相互配合的结果。如果仅从部门的角度看风险,往往看不清楚、看不全面,容易以偏概全,进而影响对风险的评级及相应内控点的识别。平安“以流程为纽带”将内部控制落实于业务流程的全过程,以流程为脉络识别风险点,消除了各部门间的壁垒和脱节,避免出现真空地带,增强了流程的衔接性,也更易于从整体的视角把握企业的风险点。平安在内控评价过程中,涵盖了绝大部分法人专业子公司及其关键业务流程。

以内控系统为抓手

内部控制体系应当以IT系统的建立及完善为基础。比如内控自我评估,整个过程牵涉面很广,基本涉及平安所有的业务部门和人员,涉及的数据资料信息量非常大,评估流程管理也很繁杂,若在常态管理中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则难度更大。因此平安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即需要有系统的支持。对于系统,其基本设想是:其一,要有一个自动工作流的驱动,也就是说每个业务部门的每个业务人员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而这些应当通过系统来实现。同时涉及相应的内控节点,该节点的负责人一定要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内控动作,如审批),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响应,则系统将会触发邮件提醒。其二,要有一个自动的报表管理功能,既能对内控自我评估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分门别类的存放,并能按监管要求提供相应的报表。同时亦能定期给高级管理层发送相应的内控报表,报表内容可以包括部门内控管理的实施情况(哪个部门开展了什么工作,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开展),进而可作为内控管理工作得以有效推动的基础工具。目前平安集团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电子平台(Risk Integrator,简称“RI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块(ICM)、风险自评模块(RCSA)、关键风险指标模块(KRI)、损失事件管理模块(LEM),从内部控制角度对系统分级,明确各层级业务部门、合规部门、稽核部门在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今后还将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功能在系统平台上进一步整合。

平安集团在如何把上述的风险和内控管理的整体理念、体系建设和具体的操作步骤逐步固化在系统中做出了初步的尝试。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符合国际最佳实践的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电子平台,运用先进工具和技术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业务增长模式。该平台的内部控制管理(ICM)和风险自评(RCSA)模块目前已经可以协助公司识别、分析、评估、应对、报告各项风险,并与内部控制相关联,支撑内控自我评估在平台上的运行。此外,信息系统平台还支持平台进一步建立关键风险指标(KRI)量化信息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出对重大风险的预警信号;并且利用损失事件管理(LEM)加强对历史重大损失事件和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提升公司预测尚未发生事件之潜在风险的能力。

全员参与、分级实施、逐级汇总

内控项目在开展初期采取“全员参与、分级实施、逐级汇总”的方式,总体安排分为设计阶段(确定项目范围和风险评估)、计划阶段(试点,确定内控自评方法、工具、模板,搭建内控管理电子平台)、推广阶段(全面推广)阶段。目前,平安已经把这些动作纳入了日常常态管理的模式。

项目历时将近3年,涉及平安集团保险、银行、投资各板块多家法人公司及其关键业务流程,超过3000名平安员工直接参与了本项目的开展,接受了咨询公司关于内控方法论的培训。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已纳入各公司、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范围,并设计相应机制促进内部控制活动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项目成果

平安致力于搭建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与合规内控的统一体系,梳理核心业务流程,诊断风险内控缺陷并整改。而在关键风险领域,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应对和深入研究,实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和融合。项目完成了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从定量角度确定了范围内的各业务流程、机构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水平,为管理层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奠定了实实在在的基础。回顾项目成果,基本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

建立了一个体系

平安现已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合规内控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力量推进风险和内控合规“PDCA”管理闭循环,使平安内控管理中心各部门目标统一、高效配合,同时也促进了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与有效运作。

导入了一套标准

通过内部控制操作标准和相应测试标准的建立,加强了内控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并且促进了公司各业务单元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内部对标学习。

完善了一批流程

通过内控评审完善了原有的流程与制度,通过与国内外行业最佳实践的对比,从提高经营效率效果角度完善了多项内控流程,以缓释潜在风险,并加以追踪落实和明确各自的部门责任。

培养了一批人才

通过共同参与项目,培养了平安自己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的一批人才,这些人将作为平安自己的“火种”,确保了在咨询公司离开后,平安仍然可以进一步把业已建立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长久运作。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4篇

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IT GRC

从合规角度来看,近年来,公安部、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曾专门过针对信息安全或科技风险管理的具有行业特色的法规或指引要求,体现出企业应对IT风险管理及合规要求的紧迫性和特殊性。同时,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对企业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极大推动了企业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类工具(IT GRC)的发展。针对这一市场,包括IBM、SAP、Oracle 、CA等在内的国外GRC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德勤、普华永道等在内的咨询公司,以及慧点、用友、金蝶、浪潮等国内ERP厂商们都开始积极布局,GRC产业在国内迅速崛起。

实际上,IT GRC的概念并不新颖,作为一个早被业界认可的通用术语,GRC代表一种思想和理念,是企业逐渐从分散管理模式向跨业务单位、跨IT平台的集中模式发展,从而全面而高效地应对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三个方面挑战的解决方案。而事实上,国外绝大多数IT GRC软件都不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与法律规范要求,国内企业亟待一款真正符合中国国情、技术管理方面都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全新产品。

上海安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咨询的机构,由一批具有信息安全专业技能与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构成,在国内最早开展ISO27001、ISO20000、PCI等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咨询工作,先后完成了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安言信息一直关注相关领域厂商和用户单位的市场动向。长期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安言发现企业迫切地需要将管理制度、流程等要求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需要IT GRC工具进行支持。其决策层认为:国内IT GRC应用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国内应有理由挺进这一蓝海、向“洋品牌”叫板。基于此,安言信息于2011年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用于支撑企业、特别是银行金融企业的IT治理、合规与风险管理落地的平台化软件系统ITRMS。

IT GRC需求分析

在设计ITRMS之初,上海安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技术层面、应用层面和合规角度对国内产品进行了周密分析,提出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创新的风格,这是该产品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常意义上,GRC应用或解决方案大都具备以下功能:定义企业风险与控制框架;设计风险管理流程;与ERP、SCM、CRM等系统对接,实现应用控制的自动监控;提供数据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自动化系统审计测试;提供报表信息;提供其他附加功能,如身份管理、访问控制、流程控制、数据安全等控制措施。这些功能体现了GRC作为一种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类风险进行集中监测、预警和控制,并与法律合规及审计进行紧密关联以提供管理层决策的设计思想。

尽管以各类GRC软件或解决方案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已经风生水起,但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IT GRC,却并不显山露水。

一方面,传统GRC应用更多是从企业EPM、ERP、CRM、SCM等管理模式中抽取、延伸并集成,侧重企业运营和财务,并不特别针对IT,其无论是管理模式、操作方式、结果展示还是知识系统,都没有考虑IT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企业IT又面临极大的合规压力和操作风险,特别是一些极度依赖信息系统的行业或领域,如金融、电力、通信等,层出不穷的监管要求、屡屡发生的信息科技事故、“救火队员”一样尴尬的角色扮演,都使得企业IT急需在IT GRC方面找到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实效的答案。

就风险管理来说,以银行金融业为例,无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还是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都强调对以信息科技风险为主体的操作风险的管理。信息科技风险,无论是从来源、范围、形态、特点还是影响上,都与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传统风险有着很大区别。

首先,信息科技风险存在于企业各个领域和层面,只要有信息或信息系统的存在,都涉及信息科技风险。

其次,信息科技风险有着明显的时间性,从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运行、更新到报废,信息科技风险存在于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

另外,信息科技风险有人为和自然因素,也有管理和技术之别,从起因上表现出多源性。

此外,信息科技风险覆盖IT战略、IT治理、IT绩效、IT规划和架构、项目管理、系统开发、运营流程、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外包管理等各个领域,具有形态的多样性。

最后,信息科技风险影响广泛,除信息系统外,还会对员工个人、业务运营、法律合规以及企业声誉造成直接影响。

近年来,公安部颁布的等级保护相关系列标准、银监会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证监会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保监会的《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都纷纷体现出企业应对IT风险管理及合规要求方面的特殊性。

IT GRC规划设计实施

通常来讲,IT GRC会出现两类情况:其一是以IT支持GRC,即基于IT来实施企业GRC,将GRC作为一个电子化的整合平台,这还是传统GRC概念;其二是针对IT实施GRC,即针对IT或在IT领域实施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我们在产品设计时特别强调后一种情况。

IT GRC作为针对企业IT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操作中必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

首先,IT GRC必须考虑到自上而下的治理问题。IT治理是企业治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发展,是描述企业是否采用有效机制,使得信息系统及IT应用能够完成企业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IT治理的使命在于: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推动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IT资源,并适当管理与IT相关的各类风险。

其次,在统一的IT治理框架下,IT GRC必须建立起完备的IT风险管控机制,这是IT GRC最为核心的内容,具体包括:1)明确IT风险管理范围,构建IT风险库;2)建立IT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监测等关键活动,同时确定识别时机和监测途径,确定风险偏好和可接受水平;3)参考监管要求和国际规范(如COSO-ERM、CobiT、ISO27001、ISO31000、RISK IT等)建立风险控制框架和基线;4)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测;5)制定信息与沟通策略,建立风险报告机制。

另外,IT GRC在展示和报告方面需充分考虑IT法律合规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应建立合规管理框架,包括识别合规要求,评估合规现状,建立合规映射,落实合规责任,推动合规检查,提供合规报告等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形成风险与合规的联动机制,确保任何风险监测或事故报告都能追溯到相关管理对象和合规要求,并能提供合规证据。

除上述三个大的方面,IT GRC还应建立支撑相关工作的流程操作和运行保障机制,并尽可能与企业信息系统和应用进行关联,最终实现信息科技风险和合规的全过程与实时性管理。

先进的IT GRC管理理念要想在企业中得到实践,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咨询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企业信息安全与IT治理咨询服务是GRC理念在实际企业中的个性化实践。

安言ITRMS助力企业实现IT GRC

安言ITRMS是一个集合规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管理、流程管理、意识提升、安全检查、绩效评价、报告管理、知识管理等功能的全面的、可扩展的IT GRC应用平台。其面向包括高级管理层、风控部门、合规部门、审计部门、IT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等在内的企业各个领域,以IT风险库为基础,通过持续的IT风险监测和联动机制,实现IT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并将人员职责、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意识培训等日常控制工作融入其中。

借助该平台,企业围绕IT规范化管理开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之前被广泛接受的基于ISO20000标准的IT服务管理体系、基于ISO27001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于CMMI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以及基于BS25999标准的业务持续性管理体系,都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并嵌入其中,从而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基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与合规这一核心思想,形成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对象:ITRMS支持全面的IT风险库,各类IT风险就成为平台管理的对象。作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配置基础,据此可呈现基于系统、运营业务、岗位或IT基础设施的风险视图。

驱动机制:ITRMS覆盖业务相关的信息全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开发、系统上线、运维支持,涵盖开发和运维部门,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和供应商管理,通过风险监测及预警来驱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

控制功能: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落实到位,体现在各种流程化的日常工作当中,如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日志集中管理、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业务连续性预案演练等,所有这些可能嵌入在其他专用系统和应用中的控制流程,都可以与ITRMS进行接口,以便与风险联动。

支持保障:通过制度文件场所化、人员职责明确化、检查工作常态化、绩效评价可量化、培训推广多样化以及有效的知识管理,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保障,这也是传统信息安全及信息科技管理最事务性的日常工作。

内外呈现: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需要对外合规、对内追责。一方面,通过即时呈现,提供合规报告,从容应对合规检查。另一方面,落实责任,追溯到人,可随时展示工作业绩。

具体实现上,ITRMS采用层次化的软件架构,各层之间关系松耦合,下层通过接口为上层提供服务,如下图所示。其中,基础设施层为平台提供支撑,驱动层控制业务逻辑的流转,业务层为平台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展示层提供各种对外视图。

ITRMS采用层次化的软件架构

实际上,通过ITRMS的规划设计和部署实施,企业可借此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科技风险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流平台和知识管理系统,并形成企业内部一个专业化的PORTAL。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范文第5篇

(一)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概念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5年4月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将合规风险定义为: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0月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将合规风险定义为: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可见,《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合规风险的定义基本一致,都是指因为没有遵守与之适用的规章制度体系而造成上级监管处罚、财务损失、声誉损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合规风险管理的特征是侧重于事前监督,合规风险管理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源头控制上。

(二)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巴塞尔委员会银行合规管理十条原则。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中提出了合规风险管理十项原则,向各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监管当局推荐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最佳做法。十项原则如表1所示。

(2)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中国银监会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培育合规文化、完善流程管理,提高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挑战,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于2006年10月25日《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共五章三十一条,基本涵盖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合规负责人、合规管理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以及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对合规文化建设、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等三项基本制度的建设作出了规定。

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法律部门等其他业务的关系如表2所示。

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践

(一)国外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国际性大银行高度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并运用合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下面介绍几家跨国银行的做法。

(1)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合规部直接对董事会及其下属的合规委员会负责,预算和绩效考核均由合规委员会确定。目前该行从事合规管理的人员共有600多名,分布于各主要业务部门,但直接由合规部管理。将全球分为法兰克福、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东京和悉尼6个业务区域,在每个区域和分支机构均派驻合规官员。合规官员发现其所在机构存在违规问题或经营中遇到政策问题时,首先向分支机构的领导报告,并共同商量解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向上级合规部门报告,上级合规部门可以向董事会秘书报告。对重大违规问题,必须直接向总部合规部门报告。

(2)荷兰银行。在荷兰银行专职合规人员有500多人,占其全球10万从业人员的0.5%。2004年第4季度,合规部门与内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并列成为集团中心三大跨战略业务部门,享有高度独立性。在总行层面,合规风险管理部内部设立了10个职能部门。自2005年3月起,集团合规部主管直接向董事会主席汇报,接受董事会主席的直接领导。荷兰银行合规管理流程包括:识别合规风险、给出建议、提供指导及培训、监测和报告。

(3)汇丰银行。以保守著称的汇丰集团,其“保守性”主要体现在“合规性”上。汇丰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合规计划、合规监控和合规报告。一是制订合规计划,每年九月末,集团合规总管都要发函给全球合规官和区域合规官,要求提出将要列入次年计划的所有项目;二是进行合规监控,地方合规官对其复杂的业务单位的活动进行持续和日常跟踪监督,监督的频率和检查的程度根据业务性质、日常风险程度、管理监督的合规性、内审已经做过的工作以及先前做过的改进而定;三是进行合规报告,发生重大违规事件、内部欺诈或犯罪、监管机构任何调查或处罚行动以及洗钱等特别情况,都要既向业务主管又向集团合规主管报告,同时还要对其改正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4)花旗银行。花旗银行在经历了2004年一系列声誉风险后,开始空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具体的措施有:设立了独立的全球合规管理部,具体负责合规风险管理;运用风险控制自我评价管理工具,加强部门合规风险管理;对所有的中高级管理层进行合规风险培训等。

(二)国内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合规管理的工作起步较晚,2002年,中国银行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增加合规管理职能,并设立了首席合规官。建设银行于2003年初在总行法律事务部设立合规处,专门负责反洗钱、内部制度和规程的合法合规审查等工作。2005年8月,为上市需要又新设了独立的合规部,并赋予了更全面的合规管理职责。工商银行为适应股改要求,2004年财务重组之前设立了“内控合规部”,负责内部控制、常规审计及合规管理职能。2005年,根据《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法人银行,以及工农中建交、民生、深发展等几乎所有在沪商业银行分行,都相继设立了独立的合规职能部门,并配备了专职合规经理,初步构建起了合规风险管理的架构。农行为适应股改要求,先是在2006年6月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增加全行合规管理职能,又在2008年7月成立独立的内控合规部,牵头实施农行内部控制、合规检查和常规审计工作。

可见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总体而言,监管机构的合规检查和银行内部合规管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很多银行的合规人员都是由内控、内部审计或法律部门转过来的,合规管理经验非常缺乏。目前国内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学习国际银行的经验,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理。

三、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启示

(一)积极培育合规风险文化合规文化建设是合规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积极培育合规风险文化,有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道德规范,有利于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培育合规风险文化首先需要领导层重视,并监督检查一系列合规风险管理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探索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合规风险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管理合规风险的工作除合规部门外,各职能部门均应负有相应的职责,各相关部门有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发挥合规管理的“合力”。各职能部门除负责部门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制定外,还要主动跟踪主管部门有关规章制度的起草和制定,梳理业务流程,强化落实,实施有效的自我合规控制,并开展完善性和落实情况的内部监督检查。合规管理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合规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检查。职能部门针对检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根据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并报合规管理部门。而合规管理部门则需要持续跟踪和评估职能部门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建议。

(三)建立独立合规管理监督评价与纠正体系监督、评价和纠正是进行有效的合规风险监管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评价制度,科学设置合规管理考核事项,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各部门、业务条线合规风险管理的能力和内部风险状况。要把合规评价结果作为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相关人员的奖惩挂钩,充分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和举报监督机制,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忌拿来主义和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