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体现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英美文学的阅读鉴赏、欣赏能力与水平[1]。随着学习西方文化热的出现,大学生对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日渐重要。因此,探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笔者拟在诠释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望为当今中国高校培养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

英美文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好素材,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水平具有诸多的作用。

1、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主要是指通过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一系列培养训练[2],将会极大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推动当代大学生思维世界的发展。

2、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能够开拓大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视野。这主要是指通过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各种培养活动和方式,大学生借助众多的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有更加多的了解和熟悉,从而推动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能够大大打开当代大学生的文学视野,不断接触西方文学世界,为其比较东西文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措施

由上我们可知,培养大学生对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现状很不理想。鉴于此,高校务必要积极努力,从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视角出发,坚持复合创新的价值取向,整合现代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断开展丰富有趣的英美文学鉴赏活动,拓宽英美文学鉴赏的范畴和体系,建构与运用英美文学鉴赏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和路径,方能推动我国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1、在价值取向上,努力构建复合型的价值取向,推动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文学性和教育性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工作务必要按照文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对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文学本性;同时,也得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教育本性。

二是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工作务必要遵循大学生学习的规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同时,将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设计好和规划好,努力形成一个培养体系。

2、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网络远程指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努力整合大学生英美文学能力培养的各种模式和方式。一是坚持课堂教学指导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和机会。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互联网络,引导学生多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扩大学生阅读英美文学的范畴。

3、在培养内容上,不断拓展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内容,构建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体系。一是抓好培养的文化知识基础,加大拓宽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指导他们多了解解更多的西方文化[3]。二是做好大学生文学鉴赏策略的指导和训练,积极指导大学生采用正确的策略,学会正确地鉴赏英美文学[4]。三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比较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不断整合两种话语系统文学作品鉴赏的办法和策略。

4、在评价体系上,建构和实施一套大学生英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的评估指标体系。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需要一系列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学作品鉴赏的内容、鉴赏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建构一整套科学的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及其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推动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提供外在的驱动力。

总之,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多个层面的努力和协作。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理论上建构起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当代大学生英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实践中去,力求两者处于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赵春花,英语专业阅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4期,122-123.

[2]胡敏,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湘潮2009年6期,110-111.

[3]周丽,东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鉴赏,语文建设2013年10期,55-56.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古今中外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是人类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浓缩了人类各个时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阅读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人类的感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创新。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这座语言艺术的殿堂,融入审美教育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之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认知、感悟、理解、品味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知和鉴赏能力,使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净化他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下面,试就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鉴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谈一些肤浅认识和做法。

一、发掘范例,点亮鉴赏之灯

教材是学生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材料。多数篇章闪耀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认识。善教者应从教材入手,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引导学生踏上鉴赏之路。通过学习富于美感的作品去鉴赏自然美与人性美、人情美,如《边城》《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再如鲁彦的《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是海边落潮景致的绝唱,当感知眼前海水涨落时的文字后,立即能够从声音、色彩和形态各个方面感受到落潮时的诗情画意,雅静而清丽、充满柔情的优美境界,体会到其曲径通幽,意境高远的特征。在这里,自主学习是“本”,但教师的点拨是“火种”,也不可缺少。教师应努力做到善于引导学生为自己制作“火种”,进而培养学生燃起大火“照亮自己”的能力。

二、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

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是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和嘴里读到的最直接的感知材料,而朗读则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感受作品意境。叶圣陶曾经说过:“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由此可见,朗读能让学生感知作品的内涵从而理解作品所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如读《赤壁赋》、《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更加深了对古文化的了解,也更增加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三、精品细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只是一个‘看’字。”文学鉴赏的“看”就是阅读。阅读数量方面来说,无疑大量的阅读有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要增加阅读的数量并不意味着毫无选择地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要保质保量,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读。声情并茂的品读可以制造一种情景氛围,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学生读《孔乙己》之后,大都觉得孔乙己“有趣”“可笑”,但是,细读之后,学生更多感到了这个人物的可悲,并认识到其可悲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好吃懒做”,而在于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同时,在不断的阅读思考中,学生也体会到小说中孔乙己说“茴”字有四种写法而留下的余味,十几处“笑声”的描写各不相同的意味。“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会这么过。”所传达出来的是无可奈何的寂寞与凄切之感。

四、拓展思维,培养艺术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山一水,一词一句,只要加以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文学作品的赏析吟读必须拓展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审美求真的愿望。如鉴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再造性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这里有诗人对友人“烟花三月”般的美好祝福,有挚友间真诚的情谊抒发,有朋友远离的愁苦宣泄。总之,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会通过想象负载到已经创造出的艺术画面上去,收到很好的情感共鸣。

五、引导批评,启迪无限创造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能说个“好”就算了,要能说得出好在哪里,也不能光说个“不好”就算了,要能说得出不好在什么地方。因此,在文学鉴赏中,还要教会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培养批评能力。引导学生批评,教师首先应收集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各种批评意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并不断积累、充实经验。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批评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例如《陌上桑》中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如此艳丽的衣着,珍贵的耳环,别致的发型。有这样打扮外出劳作的吗?任谁一看,都知道这是一个贵族少女的形象。因此我们不应将罗敷定格为一个民间采桑女子的形象,将她定格为一个外出春游顺便采桑叶的美丽少女更能让学生领会接受。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能力 提高

一直以来,诗歌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诗歌鉴赏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要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使他们真正喜欢上诗歌,并将它发扬光大。

一、把握诗歌背景开展教学

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之前,教师应当先与学生一起搜集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了解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并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其实,在诗歌教学中,如果教师深入钻研,每首诗歌都能够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有的诗歌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生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柳永的诗词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如此新颖奇特的作者简介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与诗歌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视听方面的刺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能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对学生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

诗歌鉴赏作为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有一定的阅读方法,在具体的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方法的指导,同时要和学生一起做好诗歌鉴赏的方法的总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课后的自学,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专题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结合具体的诗歌来集中讲授诗歌鉴赏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意象”,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列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思考:“读完这首诗后,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有的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上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相关,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帘外雨孱孱”等;“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化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学生了解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以写促赏,激活学生的思维

古诗词是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包含大量的联想和想象。作者“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抚四海于一瞬”,然后“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教师应结合诗歌语言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等特征,让学生练习描述诗词意境,可以较好地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述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画面,提出问题:画面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事物表现出来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揣摩后,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进行描绘。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描绘和诗作比对,看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醒学生鉴赏诗歌要从意象入手,再关注人、景,进而到意境,最后落脚到情感。画面的描绘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沉浸于细腻的诗味中,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很容易就被学生体会到。

另外,在学习古典诗词时,教师可有意识地通过写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是对诗歌画面的还原,如《旅夜书怀》;可以是诗歌意境的描摹,如《天净沙 秋思》;可以是诗歌中人物的心理,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可以是对诗歌感情的评价,如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可以是专题性质的总结。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又能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优化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完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其他方面的素养也得到提升和发展。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笔者一直用这些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的时候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准,有时甚至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认识到教学是一门永不完美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让这门艺术变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吴忠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策略[J].神州:下旬刊,2014(1).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近文本,感受文本

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总习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去阅读,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其实这样的做法是违背阅读的自然规律和本意的。试想:在平时的阅读中哪一个人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们平常读书一般是喜欢就去读,读了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语文课堂上的老师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开课之初,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作品的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资料,但切忌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这样会束缚了学生的心灵感悟,压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独到见解,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得不到张扬,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行为。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应该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安静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思考,为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储备能量。

二、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他们去品味、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阅读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是需要交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各种合作的方式,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社戏》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就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领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三美”,即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表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积极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新的语文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一)扩大阅读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读书的感受写下来,并摘录精彩的词句。

(二)注重独立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三)培养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四、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摘 要】文学“细胞”也就是文学鉴赏力。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在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文学鉴赏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应作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鉴赏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决定阅读的成与败。所以,鉴赏力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

1.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好处多多 (1)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对母语的感悟能力。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努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探索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在使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加深学生对中华文明智慧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健全人格和塑造人的灵魂,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理解、体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

(3)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充分开拓思路,写作能力也会相应更快地发展起来。经常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是学生获得一种诗意体验的最好训练方式,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与过程,文学鉴赏与写作是文学的两端。文学鉴赏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借鉴的因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珍贵的写作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备良好文学鉴赏能力的人,能够通过阅读作品感受作者脉搏的跳动与声气的活跃,也可以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时代的评价及情感的变化,考察读者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及人生阅历的深浅。文学鉴赏与写作其实是互动的,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措施 语文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关系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瑰宝的认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延续、继承和弘扬。但是近几年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和走向,有人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显然这种弊端不只表现在语文课上,而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通病,只是在本应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是艺术家、文学家对自身的生活状态、社会情感的体验及一种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外在表达方式,这样的作品在词句使用、段落分层、行文逻辑上都是触及人类灵魂的,是最能直达人的内心的。作者试图通过一种艺术世界、审美情境、典型形象、语言风格、作品意境来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

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等在文学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艺术世界,感知形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似、相近事物进行同向联想想象,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夏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语感”能力的获得需通过进行两事物之间的相似、相近或两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果关系而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注意各种相似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反复的材料阅读与训练,进行合理性的拓展,引导学生突破常识性思维模式,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2)运用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兴趣是进入文学鉴赏的先导。运用巧妙的导语是正式进入文本鉴赏之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运用的导语应做到:对象突出针对性,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在具体方法上可运用巧设悬念、故事吸引、提出问题等。

(3)创造一种情境体验,激感,情景交融。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优美的文学表现意境,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连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联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