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校园创建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考、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3)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策略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帅学校的各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升。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
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
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孝彬,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琨,杨永博中华名校管理集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袁振国校长的文化使命[J].中小学管理,2000(12)
今天这次全区中小学危房改造暨学校安全工作会议,是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会议主要是为了调度今年以来全区危房改造和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危房改造和学校安全工作任务,确保今年年底消除现有在案中小学危房,创建安全、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下面根据区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再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我区危改工作的任务和形势
我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自XX年启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创新思维、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从综合的情况看,我区的危房改造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总体进展缓慢,乡镇和学校之间进度不平衡。二是危改资金不足,筹集渠道不畅通。随着改危阶段性工作的结束,上级拨付的危改专款减少,加上“三农政策”的逐步兑现落实,农村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筹集危改资金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加之,部分项目单位或相关责任部门思想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致使危改资金到位率较低。目前,个别在建项目因资金不足停工已达半年之久。三是建设手续不完备,报批报建程序不规范,征地用地纠纷,施工队伍资质低,危改档案资料不齐全等,也是制约我区危房改造工作质量和进度的重要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区的危房改造工作确实处在了工作的困难时期,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拿出善打硬仗、敢啃骨头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把这一直接关系到全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想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将我区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危改工作任务
从上面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到,今年我区的危改工作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严峻的形势,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季度末了,全区却还有一半以上的危改项目、XX.X%的施工任务没有完成,虽说前期资金、天气、农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有些同志,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对危改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主观上不够努力、行动上不够主动,应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现在离年初规划只剩下一个季度多一点的时间了,希望同志们务必要尽快行动起来,积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的有利因素,加大力度,加强措施,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危改任务。
(一)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从近年危房改造的工作实践看,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工作进程的瓶颈问题。为此,区里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拿出一大块资金专项用于全区中小学的危房改造,通过以奖代补、专项拨付、项目配套等形式引导和带动了全区的危房改造工作。今年,区财政将继续配套上级专项资金,力争使省、市、区三级危改资金达到全区危改资金总额的X%左右。目前,区财政已到位资金X万元,专项用于奖励和补助已完工和已开工的工程项目,具体将按项目的任务量大小适当予以分配,未开工项目暂不给予补助。今后,将结合省市专项补助资金,逐步增加区级投入,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做到专款专用,凡是能尽快开工建设、各种手续资料齐全的危改工程,将及时得到适当比例的补助奖励资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危改资金的管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危改资金,要继续坚持资金管理的有效办法,即坚持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不得克扣和挪用;各项目乡镇和学校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和挪作它用;危改专项资金必须纳入区里统管,开专户、建专帐,项目学校使用资金实行报帐制;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和监督,杜绝危改工程腐败行为发生,从而确保危改工作规范有序。
此外,各乡镇、学校、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重要责任,用好、用足中央、省、市出台的危房改造筹资政策、优惠政策和减免相关规费的文件规定,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以缓解资金瓶颈制约。各乡镇要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举办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做充分的、过细的思想发动工作,通过村民自愿投工投料、“两工”等方式,支持危房改造。尤其是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要通过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形成改危责任乡村共担。各学校要内部挖潜,压缩支出,多方筹集危改资金。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千方百计为危改工程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可在确保基建质量的前提下,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尽量减少一些中间环节和实行“一站式”服务,在有关部门监督下,采用公开、透明、合理低价的招标方式进行,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
(二)加强配合,严把工程质量关。危改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众多,工作面宽量大,因此,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大力支持,工程难以顺利实施。教育、财政、计划、建设等部门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共谋事业发展,有力地推动危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把质量贯穿始终”的观念,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工程建设不得互相攀比,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要按照“坚固、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危改中,要严格施工,确保质量监管到位。一是依靠组织手段保证质量。成立质量监督组,全程监控,如有违章,立即纠正。二是依靠法律法规保证质量。作到“五有、五必须”:有规划、有设计、有预算、有立项、有批复;必须坚固实用,必须符合学校标准,必须与校园环境配套,必须严禁搭车修建,必须保证使用寿命X年以上。三是依靠规章制度保证质量。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监督、部门监督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相结合,确保工程质量。
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全国危房改造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把好项目的设计、招标、施工、监理、质量检查、竣工验收等方面关口,严格实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有关规定,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把三个关口。一是把好设计和报建关。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把所有危改工程纳入正常的基建管理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管理规定和设计规范,执行工程报建、建设监理、施工许可证等工程管理制度,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的,一律不准开工。二是把好建设队伍关。所有承建中小学危改项目的施工方,施工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否则一律不准承揽危房改造工程。三是把好施工质量管理关。所有危房改造项目必须经质监单位、监理公司进行质量监督和监理。对工程基础、隐蔽工程、工程主体和竣工项目的验收都应分别有验收记录。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项目必须经质监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在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妥善处理,属于行政处罚的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罚;构成违纪的,要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属于违法行为的,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工程实施期间,区危改办要对各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查处整改,对典型案例要在全区予以公开批评曝光。
(三)强化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的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要精心组织和安排,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常抓不懈。要进一步落实危改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危房改造责任追究制,对所有危房改造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区里将于年内对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在危房改造中工作不力以及出现其他重要责任事故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切实将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在抓好危房改造工作的同时,学校日常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把学校日常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保卫和周边环境治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治理,清理整顿学校周边摊点、拆除违章建筑。对学校周边X米以内开设的电子游戏厅、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和取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专群结合、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学校要与公安机关联合建立健全基层治安保卫组织,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要积极创造条件,在重点和关键部位配置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监控设备。要严格进出校园人员的管理,未经学校批准,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学校开展活动。要严厉打击危害校园稳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搞好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的监督管理,严格把好进货、操作、存放、销售关,强化炊管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严格灭蝇灭鼠药物的管理,避免发生师生食物中毒现象。严禁无证个体餐饮进校经营,学校要教育学生不在校外个体摊点就餐。要定期对炊事人员进行防毒安全教育,同时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品化验制度,高度警惕并严格防范出售变质食品现象和投毒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学校消防和用电管理。要经常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险隐患。要按照《消防法》的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常识教育,保持校内通道和建筑物通道畅通。要加强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定期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发现危旧老化的线路和设施要及时更新改造,确保学校用电安全。要加强对教职工、学生宿舍和集体活动场所的用电管理,严格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要制定火灾和电击应急预案,增强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是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学校门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划出人行横道线,开辟学生安全过往的“绿色通道”。小学要坚持学生小黄帽和路队制度。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符合安全标准,禁止无证、无牌、无安全保障的车辆接送学生。中小学校一律不准组织学生在公路上跑操或上体育课。
五是加强对学生校内外活动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校内的各种活动设施和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定期检查这些设施和场地的安全状况;要加强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文体活动的管理;学校外出活动,必须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落实安全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