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代账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财务计账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早期传统的手工账早已被“电脑账”所完全替代,会计电算化的日益完善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减少了不少麻烦。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手工账转换为电脑账的优点及转换为电脑账后面临的问题,并借鉴相关事例说明。
关键词 手工账 电脑账 问题 探究
企业需要发展,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尤其突显,会计电算化运用的好坏对财务工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手工账烦琐活重,电脑账简易方便。尽管电脑账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问题。手工账转换为电脑账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仔细探究。
一、手工账转换为电脑账的优点
早期传统的手工账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且容易出现错误,给企业日常财务工作造成大量负面影响。很多人入职企业会计,面对一大堆发票、单据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各样的明细账、总账账簿而无从下手。手工账需手工登记账本,工作量大、错误率高、耗时较长且发现错误后手工方式更改会留下修改的痕迹,而电脑账经过电脑自动记账、结账、制作报表,查询浏览便捷,无需消耗太久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出现错误后亦可利用软件直接更改数据,或者进行调账处理,不会出现难看的痕迹。但是,不管现代企业财务工作再怎么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手工账转为电脑账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是企业会计人员需要深刻注意到的。
二、转换为电脑账后面临的问题的探究
首先,电脑或会计软件出问题,电脑账就容易出问题。
电脑账使企业财务操作变得快捷,但电脑账是依托电脑用会计软件操作成的,一旦电脑或会计软件出问题,账就有可能会出问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系统软件存在风险,计算机容易感染病毒,都会进而影响电脑账,所以要想电脑账万无一失,必须另外配备懂会计和计算机的专业人员管理,还要加强防火墙软件/防毒软件等装备以阻止外界的侵入和干扰。电脑账生成以后还必须定期备份账簿,备份盘更应妥善予以保管。
其次,电脑账的简便会造成会计人员处理账务走马观花,长此以往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淡化,大脑锈钝。
原先会计人员做手工账时,要不停地动手动脑子,想想怎么个会计处理法,边想边做的时候,会计知识会深深映入脑海。而现在,电脑做账,很多东西程序已经处理好了,会计人员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整个账可能就OK。长期的程序化的,如工厂机械工人操作机械般地工作造就会计人员几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搞定整个账务系统的这种情况会让会计人员的知识退化!大脑锈钝!所以,企业应该经常对会计人员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并且应定期实行会计人员轮岗,会计业务知识考核,以期加强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再次,电脑账常常不能让会计人员关注特殊事项。
会计人员在做手工账,手工录入一些数据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异常会迅速反映出来,但电脑账却不然,很多数据是从业务部门的物流系统直接导入财务系统,因为会计人员不经手亦不会很快知道。比如我公司进货某批次药品进货价偏高,而电脑账药品成本是电脑采用加权平均或先进先出等方法计算出来,偶尔的高成本根本不会引起会计人员的注意。亦比如业务部们销售某批价格明显过低,只有在会计人员在考核药品毛利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现。所以我们在用电脑做账的时候,在会计电算化的时候,要完善软件的程序,在业务部门的物流系统或者会计的财务系统设置特殊事项的提醒功能以加强财务的审核防范功能。
最后,电脑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地方必须人工辅助。
电脑账一般很清楚很实用很准确,但电脑账必须人工去做且现在的软件程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不小心会造成事故。比如某单位即将倒闭,欠我公司一笔货款,我公司对某单位的应收账款账面上确认的数据比某单位少50万,但某单位按我公司的数清还了我公司货款,事后我公司才查出少收50万。为什么当初确认往来账的时候没有查出呢?经查,我公司余额调节表每月都有很多笔未达账,很多笔未达账里头又有很多笔50万相同的金额,电脑程序在自动对账的时候并不分这笔50万到底是哪家单位的货款,当时会计软件把几笔50万回款中的一笔似同某单位的货款处理了,所以我公司账上比理应收某单位的货款少了。这种情况对业务量大的单位来说屡屡发生,这也使得会计人员在这方面不得不加以小心。每每月末对账时,必须一笔一笔的清查未达账,不断地翻原始票据进行核对。要么,此种情况会计软件公司必须完善程序,对每笔货款做更明细的核算,在做对账的时候按对方单位来勾对来款……
三、结论
“手工账”被“电脑账”取代,这是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模式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电脑账也会有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让“电脑账”里也有“手工账”,进而完善“电脑账”以保证企业会计人员核算的及时、准确、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记账 会计人员 监管
一、记账行业介绍
记账是指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只设立出纳人员,负责日常货币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记账机构,是指依法经财政部门批准(会计师事务所除外)设立从事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目前,记账机构主要包括记账公司、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具有记账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四种类型。设立记账机构,从事记账业务应当符合《记账管理办法》第四条中关于人员、资产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记账机构可以接受委托,受托办理委托人的下列业务:一是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二是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四是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
记账作为一种新颖的会计解决方案和新的社会性会计服务项目,具有成本低、服务专业、方便实用等多项突出优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乐于接受,使得其充当着众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角色。
二、记账行业的发展
(一)记账行业存在问题
由于受委托的记账人员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水平差别较大,因此,其为企业客户完成业务的专业水平差距也就有所不同。目前,我们地区的代账行业还是以私人开办的小型代账公司为主的,一些代账公司招聘的人员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在职会计人员,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客户交给的账务,还有一些是待岗在家的会计人员,没有相关的机构管理,也没有获得记账许可证。据了解,社会上还有一些无业会计人员印制小名片四处发放,并且将此行业报酬压得很低,扰乱了真正正规的记账公司的行业报酬标准。一些客户企业为了追求代账业务费用的最小化,会聘请一些毫无资质和经验的会计人员为其代账。因此,不同的记账人员在给委托记账的企业客户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是相差很大的,企业在聘请这些人员记账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与隐患。
再次,由于记账人员是服务于企业客户的,这些人员的收入报酬最终来自于客户,一些规范性差的企业有时会要求代账人员为企业做一些特殊的服务,例如:有些企业会要求代账人员为他们做一些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账目;一些有利于企业获取利润而不合法的要求。这时,对于这些代账人员就是一种考验,部分原则性差、职业道德感不强的记账人员在利益的诱惑下,也许就答应了企业客户的这些不合理要求,因此,记账委托过程中,企业客户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就得不到验证,进而引发了财务数据和报表信息的失真,有些个别企业提供的成本费用等票据缺乏真实性,假造或将单据销毁,对企业信息的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于信息的失真,一些投资者也许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选择,同时无形之中帮助了企业偷税漏税也给国家税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记账行业发展途径
1.树立企业的阳光形象。记账属于服务性行业,就要按照服务业的要求去为被企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在把客户视同为自己企业上帝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服务的尺度。一方面要全面地系统地为企业生产经营着想,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财政规章制度,绝不为了一己私利而使国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在面对客户提出的不合理不合法要求时,要坚决回绝,切记不能触犯国家利益。在完成客户的账务处理过程中,要以客户企业员工的心态来为其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好的口碑,进而扩大本公司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度,使公司的经营形式达到由“公司去找客户”向“客户来找公司”的转变。
2.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一个企业的设立成功不但要求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管理者有一定的投资头脑,把握准确的投资方向,否则企业将会面临发展的瓶颈。作为记账公司,除了为企业精心做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外,还应在客户的投资方向上给予一定的中肯的参考意见,例如:税收问题,由于代账公司人员熟知国家各项税收知识和法律法规,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新办企业的税务进行全面的策划,合理选择地点、税种、税率等一些关键要素,使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代账公司可以考虑为企业的设立实行全面,全过程为公司的设立提供帮助,这样既能把管理者们从繁琐的办证过程中解脱出来,又能通过代办证件业务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点,互惠互利。
3.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首先,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要适时出台一些关于记账公司的财税优惠政策,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用以推动记账行业的发展。地方税务部门,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平日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业务。另外,还要从完善记账行业的法律法规入手,有关部门应适时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一定要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最好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开展业务,例如: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这样,对于双方都是负责人的表现。
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企业跟随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它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会计信息化也发生着很大转变,信息化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便捷,但在提高企业管理效果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问题,如控制效率低、效果差、安全差等。这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有所提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A公司的会计信息化为案例,分析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公司怎么避免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财务;内部控制
1会计信息化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时展的要求,是会计发展的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行会计信息化后,原来需要的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存储、分析、归集等工作,现在都可由计算机快速完成,因而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使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提供更快的服务。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对会计数据来源都提出了一系列规范限定,并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始终能够得到控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统一、不规范、易遗漏、易出错等问题,可以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已经30多年了。据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60%~80%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还不到30%。云南尤其差,特别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还处于初、中级状态中,在已经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中,所使用的大部分是会计核算的子系统,比如:以工资、财务、报表子系统为主,以单机应用实现信息化并彻底结束手工记账。现在市面上应用最多的财务软件有金蝶、用友、金算盘、速达、管家婆等,中小企业大部分使用用友ERP-U851系统、速达3000G-PRO2011商业版,部分小微企业使用管家婆等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使会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经营管理方面,从而促使会计工作职能进行转变,使会计通过经营管理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带动或加速整个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会计信息化具有方便、功能全、保密性强等特点。从运行中来看,会计信息化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建立账户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初始化工作,就可以完成之前手工记账所需要记载的所有凭证,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利用图形来分析利润的变动和资金的变动,达到财务管理和公司管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2.1会计信息化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
传统的记账方式,对于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很多人进行记账,很难避免会重复记账,因此记录数据时会发生一定的错误。而采用会计信息化方式之后,利用计算机记账,计算的精度较高,只需要简单的程序就可以输入数据,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一笔账务一出现就可以立刻记录,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准确地为公司提供财务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营决策参考依据。在传统方式下,会计信息主要靠人工记账,时效性较差,其他会计信息更是很难取得,会计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因此,实现会计工作的共享是很难的。而在信息化的今天,它可以充分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各级领导可以随时查看到公司的会计信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调查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使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可靠性、提高质量、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帮助。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3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A公司为例
3.1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不重视
据调查A公司已经开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但是总体来说,由于企业的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存在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在实施过程中对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意义不能够理解,并且对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水平缺乏有效的认识。领导方面,他们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进行记账,对公司要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够强,也没有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对公司经营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3.2会计信息化的人才不足
会计信息化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公司的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不够;在软件开发方面,开发人员对财务知识了解较少,这对公司的财务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会计信息化的系统中,软件的选定路线到系统故障的排除,都需要技能全面的人才和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如果这其中出现一点点的差错,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需要高技术的人才,这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A公司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的软件的使用方法不够熟练,对软件的认识不够,对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地排除,导致财务软件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行,而且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3.3会计信息化人员知识水平不够
传统的会计形势下,从原始凭证的分析开始一直到财务报表的完成都是由财务人员完成。在会计信息化的情况下,记账的内部体系是由电脑与会计人员共同完成的,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这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A公司的会计人员对日常的维护、信息化的管理和实施很难驾驭,这充分证明他们的知识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不能适应改革。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一般都是由专门的计算机商家来维修,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另外,A公司会计人员的员工经验都不足,刚毕业的大学生占多数,没有太多的会计工作经验,也没有一体化的知识系统,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入职之前经过了短期的培训,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加上会计信息化人员是复合型的人才,人才的数量较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3.4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人员知识水平不够是主要的因素,对财务的软件应用掌握的不够熟练,懂得计算机的人才却不懂财会。其他因素对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影响都有很大的比重,企业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更好地实施会计信息化。
3.5忽略管理功能,只对财务进行重视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对公司财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然而,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虽然重视财务的处理,却忽略了对财务管理。财务软件在公司的运用中管理的程序基本不用,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应有一个重要功能。
4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强管理和宣传
要提高管理者的认识,只有让公司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才能让公司得到发展和进步。公司应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中,以计算机代替了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方式,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和审核的方法,推动了会计工作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这是整个会计工作的一次重大变革。只有管理和宣传做到位,才有利于公司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4.2加强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学习
根据调查,该公司的会计信息化的人员是之前的会计人员,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他们在使用电脑处理业务方面,对财务软件的知识了解不多,对电脑的知识同样认识不够,所以必须大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公司可以聘用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技能。
4.3对于公司岗位设置进行优化
公司财务管理的岗位设置不合理,会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会计内容的复杂,只有进行了科学分工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使会计信息化发挥有效的功能。如果不及时调整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制度,使会计岗位分工规范化,就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信息化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这对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利。因此,科学化得会计信息化,要设置优质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根据调查,传统的手工记账的岗位设置方法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分工的优势,所以公司在岗位设置上应该设一名会计主管人员、一名副主管人员、一名出纳人员、一名记账人员和一名成本会计,各个岗位的设置应该注意内部的管理,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
4.4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完善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化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有相关法规的支持,完善法规才能进一步对会计信息化进行约束,使会计信息化逐渐的规范化。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在使用的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的程序,尤其对涉及机密的文件要进行加密保护,需要修改的文件要及时备查。同时,增强网络安全防范的能力。网络使会计资源实现了各个部门的网络分享。但是,网络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要防范网络黑客,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及时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
5结语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会计工作人员和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公司的会计核算方法、数据处理的方式,扩大了会计数据的使用领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改变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方法,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作者:王莹 张丽婷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丛彪,宋秀芬.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报,2005(02).
[2]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4).
[3]郭剑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1.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实践项目不成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工业制造企业作为实践项目,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服务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很少涉及。各实践性教学活动之间衔接性和连续性差,不成体系。
(2)校内实践教学缺乏现场感,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多数民办院校的会计模拟实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企业业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缺乏现场感。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校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只看不干”的现象。所以,校外的会计学实践教学有些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质的作用。
(3)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操作程序不规范。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一套某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完成基本的会计循环,整个过程中缺少相关的“审核、监督”等环节。此外,民办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实践环节课程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业务,这种实践操作流程与实际中会计工作必须按岗位分工来进行相背离。
(4)会计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虽然拥有较娴熟、丰富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无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进行生动的讲授。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
1.2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民办高校对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导致实践经费短缺、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对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不严格,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理论课程,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此外,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是以“填鸭式”的刚性教学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学能力均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应注意的问题
2.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的设置民办高校会计学柔性化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基础实践阶段和开放实践阶段。
(1)基础实践阶段。基础实践阶段可以分为必修实践课程和选修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必修实践课程培养的是学生专业基本操作能力,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参加。必修实践课程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柔性教育,教师在该教学过程中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动手能力,为选修实践课程做准备。选修实践是在必修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为能力高、时间充足的学生开设的,其内容是对必修实践课程的深入和强化,难度也有所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能力和喜好自由决定是否进行选修实践。这种课程设置体现了柔性化教育的思想。
(2)开放实践阶段。开放实践可以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纳税实务与税收筹划和审计等方向的实践课程。开放实践课程应该按照每个方向分别建立模块,以专业限选的方式开展。学生根据将来的求职方向以及自身兴趣爱好至少应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对于时间充足、能力高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多个模块进行学习。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成立代账公司,开展相关记账业务。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之后,可以在代账公司进行实际业务的处理。条件成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不同企业类型的账务处理实践。
2.2民办高校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柔性化的教学模式要求。
(2)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应以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来规范自己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社会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设有特色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学校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特别是民办高校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而应该针对本校学生情况,设置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会计;工学结合;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一、选题目的和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日益加强,表现在政府的支持、配合和经费的投入等方面。职业教育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市场招人难,学生就业难”是关键问题之一,鉴于此,探索出一条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路子势在必行。本文就当前国内外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究出一条学校、学生、教师、企业互赢的道路。
二、国内外高职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现状
(一)国外高职工学结合教学现状[1]
不同国家,其会计职业的教学机制及实施过程都是存在差异的,但落脚点都是一样的,希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端性技能人才。
就拿会计专业起源地英国来说,从未停止过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专业设计就已经能够体现出来,特并没有纯粹的会计专业,而是附着于经济学、管理学、商品学等学科体系中,其最终目标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课程设置上,并非纯粹的理论教学,而是采用“三明治”试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形成1+2+1和1+3+1或2+1+1的模式,1+2+1和1+3+1是指中学结束时先进企业实践一年,然后回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或三年,最后又回到企业将所学理论尽可能运用于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设计,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难题。
较英国实力更强的是美国,在国际上都被称之为样版教学,他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是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这种让学生与企业实际零距离接触的方式,是实现双主体教学的模范。
德国在高职会计教学上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它采用学校与企业2:2的比例进行“双元制”教学,学校和企业作为培养学生的双主体,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双内容,学生扮演者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较色,教师是由理论型和实践型组成“双师型”队伍,整个模式都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美国相比,德国更能够真正的实现校企合作。
此外,澳大利亚更加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加拿大则受美国影响,与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各国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中各有其特点,但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前进,那就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由含金量的技能型人才。
(二)国内高职工学结合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政策上给与支持,还在经费上给予支撑,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比国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迅速的发展,“招人难,就业难”的矛盾局面越来越严重,高职高专的教育现状也就显得不那么乐观。
但是,也不能忽略好的苗头和新的趋势,既然市场需要,那么我们就“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由此,校企合作的双主体道路最适合不过了,可关键问题还在于,这个双主体目前是否是真真正正的实现了,是形式上的实现,还是实质上的实现,而在国内,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还在形式阶段,这也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目前不言而喻的现象。我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也捕捉到了这一弱点和关键,于是近些年加大了对高职高专的“投资”力度,虽已卓见成效,但仍有漏洞存在。因此,通过对国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比和分析,借鉴他国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并结合国内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现状探讨出一条适合本国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路子已经势在必行。
三、国内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完备导致自我解决能力有限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实训设备都不够完善,即使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大多也是为工科类所用,会计专业真正用到的却是少之又少。最拿得上台面说的也仅仅是电算化实训课程,看似非常专业的对企业整套账务体系和流程进行的实训,实则只是通过一个虚拟的环境对企业的业务和做账流程进行了勾画。而实际上企业的经济业务是时刻变化的,并非呆板的进行循环,因此学生对于企业账务处理的流程只是浅意识的印象,并无“铁打”的真本事。这就是硬件设施不完备所引发的后患。
(二)学生质量不过硬而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备也正是导致学生质量不过硬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仍然是“灌输式”和“接收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以教师主动灌输和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观念,这不仅仅是在理论教学中,在会计的实践教学中也是如此,就目前来看,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电算化实训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模拟情景顺利完成整个做账过程,并且有一个正确的实验结果那便是大功告成,而一半以上的同学都难以顺利完成模拟实训,更别说在企业中“真枪真刀”的上阵。这种虚拟的模拟实训,本来与企业的显示经济业务都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仅仅依靠学校来提升学生的质量水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难免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和天方夜谭,故要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工学结合形式化而未真正实质化[4]
工学结合的形式化之一就是实习专业不对口,就大多数学校而言,虽然引荐了英国的“三明治”课程教学模式,采用1+1+1或1+1+1+1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学习一年理论知识,接着就进入企业去工学结合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表面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几乎99%的同学反映到我们学会计做什么,学会计仍在电子厂等一线生产线上做零件,而学校给予最官方的解释便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予学生提早体会社会现实的机会,为尽可能早的适应社会做准备。这个说法并非无凭无据,但是同时也正是问题所在,实训的专业不对口,那并非真正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毋庸置疑。如此,前一年学生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因为没有运用而被搁置,更严重的是被遗弃,工学结合归来时,对于之前的知识用“苍白”二字形容绝不为过。久而久之,学生的抵触情绪日以渐增,工学结合的指导老师工作也越难越做,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也就随之而缩水,长远来看,为我们学生就业埋下了隐患。
(四)市场经济不景气而导致人才冗余
自2008年经融危机以来,市场经济虽有所好转,但是近两年,经济似乎又遇到了瓶颈,对人员的需求量下降更加加大了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实现的难度性。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就业难度的程度性,表面上看起来,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有着实操训练经历的学生来说,在就业时显得很有优势。实则不然,虽然每个企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但是,每个单位需要会计的数量确实非常有限的。随着大学生扩招,会计专业的热潮,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也就加大了会计专业同行之间的竞争。对于高职高专的会计学生,相对于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实操中有表面上的优势,但理论性和逻辑性以及分析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较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就是劣势。此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还要面临同水平的其他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之较量,竞争的加剧加上经济的缩水,让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双主体教学的实现难上加难。
四、国内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实现途径
(一)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1、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完善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4]
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配有一间或几间多专业共同使用的电脑实训室,而并没有专属会计专业的实训室,系统和软件的冗杂,导致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洞,也不能保证会计专业软件的顺利运行和实训的质量,所以建立专属的会计实训室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应建立一个模拟手工记账的实验室,即使互联网加的时代可能并不会用到它,但是手工记账可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保证学生对做账流程有全面的印象和把握,信息化做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应建立一间会计专属的电算化实训室,力争完成就业即可上岗的目标。最后,践行ERP沙盘模拟实验,让学生完成分析市场,制定策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记账报税、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管理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招人难和就业难的矛盾现象随处可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能力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的窘迫局面。其原因之一是工学结合的实施效果值得检测,实施过程值得把关。就XX高职院校来看,近两年其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出现了找不到合作企业的困难局面,即使找到合作单位,也仅仅是专业不对口的一些企业,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相反,也正是因为这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就业却不能上岗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已开启校外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的旅程,而具体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为了顺利实现双主体教学,我有以下建议:
(1)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可能使学生不但理论扎实,而且操作技能也信手拈来。
(3)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换掉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淘汰传统的以卷面分数考核学生的成绩的办法,采用学校与企业双重考核的办法,不仅以学到书本知识和校内技能为考核标准,还以学生在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技能作为考核的标准,这也是实现双主体教学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5)开展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比赛,发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摆脱传统的枯燥的课堂教学,举行竞赛活动,不枉是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和上进心的好选择,最终达到“以赛促训,以训强技”的目的。
(二)寻找会计专业对口实训基地,同时自建会计专业对口实训基地[7]
当今社会就是一个共享资源的社会,作为高职院校更要充分利用校外校内资源。校外,我们要发掘有效的资源,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合作的企业。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就业范围的广泛性,但与此同时,对人数的需求也有局限性,每个单位对会计的需求量总是有限的,特别是规模小的企业,仅仅需要一个或两个会计,甚至很多企业都尚未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其账务都是由代账公司完成的,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应作出相应的对策,而不能把思维局限在成批实习。我建议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对其进行应对。
1、将成批工学结合转换成分批工学结合的模式
淘汰传统的由指导老师带着大队学生整批赴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这样不仅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还不能够保证实训的效果。相反,我们应尽可能在大一学年完成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教程,一是有效利用大一学生的学习激情,二是为随时可能到来的供血机会做准备。由此,一旦有工学结合的机会,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去工学结合,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学结合并非成批,而是分批进行,即使该企业目前仅需要一名实习生,我们也不能放过此机会,并且可以实现“以先懂带懂后懂”的模式,先去实习的学生,在未来的工学结合中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解惑,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更关键的是提升了工学结合的效率和质量。
2、自建会计专业对口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成功实现校企合作双主体发展路子,除了有效利用校外企业资源,还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包括实训基地资源、硬件设施资源、教师专业技能等资源。
我建议可以学习可以通过扶持会计专业教师牵头成立代账公司,不仅可以达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还可以解决一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的问题,并且,学校还可以通过这个代账机构盈利,将这一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就以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来说,不仅有这个需求,还有成立代账公司的条件,具有可操作性。下面就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通过成立代账公司发展其工学结合双主体教学进行探究。
(1)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成立代账公司的必要性
就目前来看,尤其是近两年,市场经济的缩水,使电讯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找不到主人,即使找到的合作单位也难以满足专业对口,后果就是,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生没有掌握到最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加大了学生就业却不能上岗的可能性。并且,会计专业作为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新兴的专业,缺乏办学经验,更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故成立代账公司,不仅是满足工学结合双主体教学的需要,还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选择。
(2)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成立代账公司的条件
a.会计教研室有7名持有会计资格证书的老师;
b.教授2名,副教授一名,还有1位老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并具有企业20多年的工作经验;
c.正在建造一幢实训楼,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d.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和健全的业务记账规范。
(3)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成立代账公司进行工学结合的操作过程及其影响
首先,学校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和场地支持,以保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其次,成立初期由学校财务部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接到代账业务后方可安排适量的学生分批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真正的操作能力,以保证毕业后就业即上岗。即使没有业务的时候,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办公室实训,有老师现场指导。
最后,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弥补欠缺,并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组的氛围,提高工学结合的效率和效果。
由此,解决了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学结合基地问题,真正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迈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一大步。此外,代账公司所带来的利润可以继续投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将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双主体。
五、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实现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模式,就必须走好工学结合的道路,那么就必须重视资源,懂的珍惜和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更要考虑到主角学生的受益程度,如何实现各角色的互利共赢,是当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继续关注的焦点的探讨的话题。
(作者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汤向玲.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J].会计师,2002第41期.
[2] 张娅.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 赖惠民.中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研究――成人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课题文献综述[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2).
[4] 龙件元.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0年1月.
[5] 关凤霞,隋旺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