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2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在课程思想和教材编写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初中科学课程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初中化学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初中《科学》教材(浙教版)综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为解决某一主题而将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编写特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尽管也发生着巨大变革,但学科基本体系依然是课程主体,化学学科思想鲜明。从初中科学分化到高中分科教学,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是一种挑战,了解两者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地处理好两者衔接知识的教学,对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分析
以初中《科学》(浙教版)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尽管初中科学是以综合性知识与主题性问题来编写,仍存在着化学知识与概念相对集中的章节。从化学学科及高中化学相衔接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在《科学》七年级上、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四册教材里。这些知识多数还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少数知识不再在高中化学中阐述而成为学科常识被“固定”下来。
从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科学将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分解到四册教材中,知识点分散到各章节中,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打乱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综合以及运用科学综合性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主题问题中落实知识教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课程思想。
从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到高中分科教学,在课程形式上,需要师生做好心理过渡的准备,初中科学教师宜适当介绍高中分学科教学情况,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合科教学情况,为学生平衡过渡到各学科教学做好衔接。在课程思想上,高中化学教学则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形成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的知识起点无论从理论水平、内容深难度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初中科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学科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重复与断层分析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但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材编写体系与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等诸多原因,两者在某些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出现与知识断层现象。
1.知识重复现象分析
有些知识点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知识点断层现象分析
对照浙教版的初中科学和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断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以防止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
三、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1.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把握不同阶段的知识科学性
化学知识和初高中学生认识的发展性决定了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高中时接受的观点与初中不符是正常的,是化学知识原理的发展体现,有些学生却当作是“高中老师的说法与初中老师的说法相互打架”而不知所措。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点,把握好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既要实现教学到位,又要预留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接口”,防止绝对化处理,杜绝为简便教学取得暂时性的教学效果而不惜灌输错误观点的做法,比如,将元素符号脱离本质意义而拼音化,不注重方程式的意义而公式化,给出“AB+CD=AD+CB”的程式让学生套用,学生在初中可能应付得了中考,但这种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点的分布和教学要求,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需要清楚知识点的衔接处与断层处,清楚初中教学的深广度。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和原理就不一定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迁移思想。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梳理教材体系,衔接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到初中科学教材体系中,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结构不够稳固,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有所下降,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率、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干,以初中化学知识点为教学的原点,使学生的知识点逐渐形成知识面进而构建起知识网。两者在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高中教学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教学中涉及到即渗透其中,例如:化学1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科学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元素化合价、差量计算法在初中的要求都不高,但在高中化学中却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
高中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要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需要初中科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相互呼应,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继续步入化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初中科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祖浩.高中化学1、化学2[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亚婷.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问题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中化学;衔接渗透;教学建议
初中科学学科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体系限制,将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充分融合,尤其与高中化学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衔接最为显著。这既增强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为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知识的相互衔接
初中科学学科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高中化学对学生的要求标准相一致。因此,初中科学涉及的知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自然在情理之中。例如:在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知识都在高中化学中得到了体现,并对其进行了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说明(见表1)。
表1 初中科学“物质的特性”在高中化学中的衔接
■
初中科学只是对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阐述,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其有大致的了解;而高中化学则将相关概念和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拓展,并对初中科学涉及的知识进行完善和补充,以利于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二、初中科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相互重复
即使初中科学学科和高中化学学科的编写理念和设计目的相一致,二者在教学的要求标准、教学大纲的制定标准和学生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解力要求等方面还是略有不同,这也使得二者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出现彼此重复的情况在所难免。以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的“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为例,其所涉及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也有所体现,并且在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见表2)。
表2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的相互重复
■
由表2可以看出,虽然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所重复的知识内容没有明显和太大的区别,教学要求和知识拓展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也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对旧有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对初中学生迅速平稳过渡到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和理解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三、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断层
初中科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其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从而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热情。高中各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也较高,更注重知识的延展和内涵。因此,相对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翔实性,初中科学所涉及的各学科的知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而彼此之间出现知识断层的情况也不免存在。例如:在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复分解反应等方面,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存在的知识断层情况就较为显著(见表3)。
表3 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的知识断层点
■
这些在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之间出现的知识断层,对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补充和讲解,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更为完整。
四、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教学策略
1.把握不同学科的教学要求与局限性,注重学生认知规律。初中科学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科学学科所具有的局限性,对化学知识科学性要有清楚的认识,在教学时既要遵照科学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以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衔接学习,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超出学生理解和认知的程度,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必要的负担。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初中科学学科中化学知识的编排与教学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温习和回顾,以及对断层知识的补充讲解,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高中教师还要对初中科学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阐述,让学生以发展的观点和科学态度对已经了解的知识进行再次梳理和完善。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科学采取分开讲解的方式,主要从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角度进行分析;高中化学则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主要从电子的得失转移角度进行讲解。高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向学生详细说明两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2.构建和梳理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教学方法的连贯性。初中科学对化学知识的选择和目的主要是参考科学学科的教学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所选择化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强,知识结构欠缺稳定。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可以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选择的教学知识全面而丰富,以高中化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对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构建和梳理学生的知识体系,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逐步加强和完善。初中科学和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相互依托、紧密关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有一个过渡和消化的阶段,以减少教学方法的突然改变和内容难度突然加大给学生带来的生疏感。
总之,初中科学在化学知识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等方面与高中化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彼此的内容分布和深度,在教学中做到定位准确、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苏爱娣,陈献忠.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分析与教学建议[J].化学教与学・课程改革研究,2012,(06).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知识特点 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受应试高考政策的影响和制约,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了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能上,重视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往往忽视教材知识中所蕴含的内在特点,使学生学习潜能得不到有效提升,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双向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在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更要将教材内容所蕴含的知识特点进行有效的发扬和凸显,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学习能力获得进步和发展、学习思想品质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抓住数学知识生活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内在潜能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学习的助推器和永动力,学生对生活性问题情境具有能动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高中教育理念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使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和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平面向量知识与生活坐标确定位置的生活性问题、三角函数与货轮进出港口的时间的生活问题等,多向人们展示着数学学科知识中所具有的生活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就可以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并不遥远,产生亲近感。让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事例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到数学知识教授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知识的作用与意义,激发学生进行知识主动学习的内在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排列组合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投放信件这一生活知识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设置“现在有3封信,要放到6个邮箱里,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的生活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激发。
二、抓住数学知识内涵关联性,提升学生问题思维创新特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特殊共同体。任何一门知识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管是内在知识的相互联系,还是与其他知识的外在联系,都是十分紧密而又复杂的。数学学科知识同样如此。如三角函数知识、内在知识与初中二次函数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向人们展示着与物理学科的紧密联系等。数学知识的这种紧密联系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抓住数学知识内涵关联性这一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对教材要点进行系统梳理,找出本章节数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解答,指导讲解,认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解题能力增强基础上,实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抓住数学问题形式多变性,提升学生问题自主反思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从数学课程问题的内在特性,提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在进行反思解题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自主反思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开放性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欢乐。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和思路进行有效辨析,找出解答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创造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认清学习中需要加强和改进地方,实现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
四、抓住数学知识思想贯穿性,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思想品质
【关键词】音乐;边缘学科;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20-01
在音乐研究中有许多边缘学科,如音乐人类学、音乐治疗学、音乐考古学、音乐美学、音乐哲学等。这些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音乐。笔者认为,在中职音乐非专业教学中有必要融入音乐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一、对重大音乐考古发现的学习
竹笛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关于它的起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据汉代马融的《长笛赋》记载,竹笛可能是外来的。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战国竹制横吹乐器,形制与现代竹笛相似,说明竹制笛类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1986-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了18支用游锍芄侵谱鞯牡炎樱据专家演奏测试,保存较完整的几只骨笛依然可以演奏出动听的旋律。据科学仪器测定,这些骨笛已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为现代竹笛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音乐文物,其中大型编钟和编磬被学者称为“曾国百乐之首”。《周礼》中有关于编钟、编磬悬挂使用的记载,称为“乐悬制度”,不同等级使用的乐器排列是不同的。宋代聂崇义所著《三礼图》也有关于乐器排列的图示,为探索古人创造的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音乐考古学从考古的角度对发掘出来的古代音乐资料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古人使用的乐器、音乐表演形式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对音乐治疗学知识的了解
音乐治疗学就是音乐与医学的融合,利用一些音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吴慎先生认为,早在上古时期,音乐治疗就已经存在,古代的“贰弊挚梢允且衾值摹袄帧保也可是中药的“药”。“贰弊种械摹版”和“木”指的是乐器,包含了古人对于音乐入药的理念。“五行”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们把音乐中的“商”“角”“羽”“徵”“宫”与“五行”相对应;人的五脏“肺”“肝”“肾”“心”“脾”与“五行”相对应。《素问》中记载:“人声应音,人阴阳和气应律。”明代张景岳指出,“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于地而合神明。”可见,音乐对于人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吴慎先生《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中详细论证了中国传统“五音疗疾”的原理,总结了许多调理身体的音乐。宫调式音乐“五行”为“土”,可以通脾,如古曲《春江花月夜》;商调式音乐“五行”为“金”,可以理肺,如《白雪》;角调式音乐“五行”为“木”,可以养肝,如《江南丝竹乐》;徵调式“五行”为“火”,可以安心,如《渔歌》;羽调式“五行”为“水”,可以补肾,如《二泉映月》等。
音乐治疗学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中职学生了解音乐的更多功能,体会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聆听对身心健康有益的音乐,调解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三、对民族音乐学知识的了解
民族音乐学通俗来讲,就是研究世界不同民族所创造的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所创作的音乐是风格多样的,创造的音乐文化是绚丽多彩的。中职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学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长调”是蒙古族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其演唱时“声多词少”,胡松华先生演唱的歌曲《赞歌》,一开始在助声词上有长达近一分钟的演唱,就是典型的“长调”风格。竹笛演奏家简广易创作的笛子曲《牧民新歌》家喻户晓,引子部分更是把蒙古“长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国云南省丽江畔存在着一种别具特色的音乐――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音乐起源于14世纪,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教法式音乐、儒教典礼音乐,深受中原道教和儒教的影响,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这种音乐的演奏很有特点,参与演奏的人员普遍为年迈老人,演奏的乐器和乐曲都非常古老。其旋律流畅、自然、和谐,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总之,一些音乐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融入中职音乐非专业的教学内容。音乐考古学、音乐民族学和音乐治疗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了解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音乐,学习不同民族创造的独特音乐文化,对音乐娱乐之外的治疗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简单地利用音乐调节情绪,开拓音乐视野,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吴慎.皇帝内经―五音疗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
[2]陈羽柔.音乐治疗与中医五行理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5).
[3]和洁蕾.纳西古乐的传承与保护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7).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近些年,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更是触及大多数领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数学密切相关.然而在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对数学更是“望数兴叹”. 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数学难学、枯燥无味、学习数学没有用处,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脱离学生的生活,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的改造,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提高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在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数学素质的提高对于个人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数学生活化教学从根本上能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高度结合.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学习的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 生活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学习数学能力的差异,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亲身实践、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从而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同时,数学生活化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教师灌输模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极大的依赖性,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讲解,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既有的思维定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要想真正学会数学,并且会用数学的思维模式思考与推理,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各类问题,就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行.此外,数学生活化教学还应当通过设定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数学常用逻辑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做到理论
与实际的高度统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活跃课堂氛围.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轻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联系实际的方式来接受知识,这就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全过程.生活化的教学实质上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推动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充分发掘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内容,善于运用生活游戏、生活原型、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等来进行教学,来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发现数学实际上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那么他们也会更喜欢数学,更加有兴致的学习数学.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数学化,同时,如果教师能做到经常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慢慢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数学是一门有用之学,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我们要用“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
二、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教学方式,教师如果对生活化教学重视不足,只是一味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走“满堂灌”的老路,这样的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地位,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中职学校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只把数学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弱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入学甚至不需要成绩,文化课更是学生们最头疼最想逃避的课程. 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底子普遍比较薄弱,尤其是数学基础,有的甚至连简单的运算都不熟悉,解方程更是不会. 相当多的同学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甚至一上课就睡觉、看其他课外书籍,数学成为学生眼中枯燥、烦琐、麻烦的代名词,对它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几乎也是中职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基础知识差,另一方面是,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没有其他用处.
(三)教学内容与生活严重脱节
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但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大多数都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走“满堂灌”的老路,这样的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课本中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必然会给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师生对生活化认识存在局限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学方式去解决它们.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师生将生活化简单地理解为生活就是数学,认为数学的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找到生活的例子,如果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就没办法进行正常教学,从而从根本上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另外,在某些中职学校中,对数学课不够重视,为了给专业课让路,甚至出现减少数学课时的现象. 使用的数学教材中有些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太远,再加上教学课时数偏少(甚至连高中的一半都不到),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根本不理解,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更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处.
三、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转换师生扮演角色
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重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把数学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好知识点. 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具,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导和纠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完善数学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教学
过分死板的教学模式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 数学学习依靠两样东西:逻辑与创新,僵化的数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没有想象力是很难理解的.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具体的知识,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一种更和谐、更高效的方式来完成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三维立体图形的计算与求证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拿生活中的相似立体实物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重难点.
(三)教师要拓宽知识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要实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设置合理有趣的问题情景,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教师除了要学习自己所教的专业学科知识,还需要下苦功,多多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以达到兼收并蓄,一专多能.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只有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开阔自身的视野,完善自我,才能活跃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小结
本文分析研究了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发展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当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别是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弱、教学内容与生活严重脱节、师生对生活化认识存在局限以及部分学校对数学课不够重视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即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转换师生扮演角色;完善数学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教学;教师要拓宽知识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育学生树立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热爱数学和享受数学的意识. 数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仅止步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中职教育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在教学中应合理地将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开启,并且使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同步创新与改革,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 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与知识运用技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涵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是我们开阔思维、全面发展的好帮手.学习数学不但能提高自身能力,而且数学学得好的人也容易学好其他知识,这也正是数学的美妙之处.
参考文献
[1]程宪花.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04月.
[2]韦红梅.促进生活数学化,换发数学课堂活力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6期.
[3]颜小瑛.浅谈如何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专业化和生活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