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烹饪技能论文

烹饪技能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烹饪技能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烹饪技能论文

烹饪技能论文范文第1篇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劳动教育就被列入基础教育的课程表。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觉悟。但由于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不重视甚至轻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单薄,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消极,劳动习惯不良,劳动技能低下,许多农村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不但不爱劳动,而且轻视劳动,少数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进入社会后往往难以独立生活,“高分低能”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实际,我校决定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特色项目应运而生,学校开发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分册――《烹饪》,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真正的身体力行中爱劳动、会劳动、善思考、能创造,通过把劳动技术的教育与道德情感教育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养成。

二、烹饪课程开发的理念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小学的一个必修的基础性学习领域。烹饪课程充分体现了手脑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强调其基础性、探究性、参与性、实践性等特征的同时,我们尤其要重视理解以下理念,并付诸实施。

1.动脑与动手结合。烹饪领域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建立在操作学习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与习惯的综合性学习。

2.以项目为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烹饪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如:进行一项设计,完成一件产品、一个任务、一样制作等),先后展开“决定――计划――实施――检验”这一系列教育过程。

3.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真正贯彻项目引导教学法精神的核心要素。烹饪教师要扮演另外一种角色,即由原来单纯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建议者。学生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小组式、伙伴式或个人式。

4.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课程的设计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大小环境为基本背景,选取其中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的内容(如:环保观念与行为措施)来组织教学。烹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5.学习领域充分开放。烹饪课程其鲜明的生活性、现实性特征要求教学应尽可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三、烹饪课程实践的措施

烹饪贵在实践,在黑板上学炒菜,是绝对不能体验情趣、感悟真知,掌握技术的。要真正实施烹饪教学,必须要有充实的设施设备,才能保证以实践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劳技教育特色的健康运作。

加强领导。成立劳技教育研究工作室,建立学校《烹饪》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分管负责人,把《烹饪》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进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多方面、多途径组织和实施。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结合本校实际,落实课程计划。积极、稳妥地组织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烹饪》教育校本课程,使其内容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编写教材。我们除了以省编劳技课教材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外,还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根据安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迁移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编写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烹饪教材。

设置课程。根据江苏省课程设置的要求,我们依据中德合作项目要求开设、开全、开足课时,从地方课程中拿出一节课,每周比我国现行课程计划多1课时,即每周2节劳技课,且连排,烹饪课3-6年级学生每月到烹饪专用教室实践一次,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式上课,烹饪课是我校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培训师资。为培训劳动师资,我们一方面选送骨干教师到省劳技师资培训中心短期进修,一方面立足于校本培训,学校定期举行专题知识讲座,并以市级课题“学校、家庭、社区力量的整合促进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为核心,定期举办劳动教育学术沙龙,编印教师劳动教育论文专集。同时还邀请校外厨师到校对劳技教师进行烹饪指导,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专一会二学三”劳技教学基本功要求。近两年来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劳技专题论文或获奖40多篇。烹饪课教学故事《幸福的感觉》发表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劳动与技术》上。

装备教室。校内装备了“三室一厅”(烹饪室、缝纫室、农具室、劳技成果展览厅),德方资助使得我校的烹饪教室设备日趋完善,走进烹饪教室就如走进具有本地区现代化的家庭厨房,电饭煲、、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消毒柜等应有具有,学生操作台由原先的5组增加到10组,满足了小组教学的需要,学生兴趣极高,社会影响极好。

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闲暇时间来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学校学习――家庭实习”将成为劳技学习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学生在烹饪课学到的家常菜回家后自己买菜、洗菜、炒菜,让辛劳了一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歇歇,学生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而且逐渐帮持家务、养成孝敬长辈的美德,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德,体现我校劳技思想的内涵――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溢美。

烹饪技能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烹任;科学意识;营养意识

烹饪是根据人们的饮食需要,对菜点原料实施改造,使之成为菜点的一项专门技术,包含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技能、设计能力、工具设备等要素,是这些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追求中国烹饪的科学化和营养化,既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古代平衡膳食观念的原始记载,也有“调和五味”、“阴阳相济”,“药食同源”、“膳食平衡”等许多论点。

通过以适应餐饮行业发展为宗旨的烹饪教育改革,让教学与行业实现接轨,淘汰理论为主、操作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加强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适应行业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使学生成为餐饮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烹饪专业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学习西方先进烹饪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学生受益,教师欣慰,学校得益,企业欢迎的更高目标。

烹饪专业学生应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以后踏入行业的基础,如不能有效地”武装”自己,就会被淘汰。虽然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要求有一定差距,但如果踏踏实实把这些东西掌握牢固、灵活运用,假以时日,结合实习就业的实践经验,必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另外,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加强英语、营养、厨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一旦进入行业实习就业后,这些知识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机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保证烹饪教育质量,是烹饪专业学校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一些专业知识脱离现状、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教育工作者应予以更换,进一步深入市场前沿学习提高;对工作负责、教学成果显著的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培训深造的机会,让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饮食营养与健康保健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项重要基本国策,是培养世纪接班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每一位家长为之牵肠挂肚的头等大事。为强化此项国策,很多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各地方学校、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营养配餐。但各地方单位由于营养意识淡薄,因为编制和资金的因素,加之没有国家法令强制实行必须有专业营养师参与配餐,往往是烹饪操作人员按照以往定式进行人群配膳,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对这项工作开展不利,存在流于形式的状态。转贴于

烹饪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其主动性,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课件、高标准的模拟教育训l练巩固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应将教学结合行业要求,提高标准,引入新理论、新工艺、新经验、新原料、新成果,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应在学生心态教育上下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趋向,认真负责地向其分析行业现状,告知就业困难和压力之所在,调节实习就业期间因各种因素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沟通,交换思想。

烹饪营养教学应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营养调查能力和营养供应方案设计能力上。必须学习掌握能正确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生理条件下某人群或个体的饮食习惯及膳食状况的常见膳食调查方法,才能对服务对象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作出判断,给出膳食营养评价,才能有针对性设计营养保健计划,提出改进措施,使其合理地调配膳食,以改善人群营养状况,保证健康。掌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的方法还是开展营养咨询和营养干预项目实施的前提。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参与调查活动、整理调查数据、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在小组内调查情况的汇报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掌握膳食调查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医院、食品工厂及研究机构,以增长感性认识,增加案例教学的份量。

烹饪技能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餐饮;应用

1.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用一种语言即英语相互交流和传播思想。不管你是否喜欢英语,如果你要想融入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浪潮,并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或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家、商人和科学家,那么你必须或至少学会能够用英语进行国际传播。Financial Times中有句话说:“英语语言的这种强势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雪球,几乎无法阻挡”。

2.英语的国际化

2.1英语在国际传播的表现方式

首先,国际传播中英语强势表现为使用英语的人口数量上。目前,全世界有近3.8亿人口把英语作为母语,约2.5亿人口把英语用作第二语言。而学习英语的人数则更多。英国文化委员会估计,全球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口大约为10亿,另有15-20亿人口每天使用接触英语。到2050年,全球一半人口会较熟练使用英语。

其实,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不但体现在使用的人口数量上,更多体现在英语的应用范围之中。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英语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外交、旅游、通讯、自然科

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性的语言。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联合国、欧盟等)。世界上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都是用英语出版和的。英语强势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中尤为明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语曾替代英语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语言。但是随着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20年中)美国在世界上超级霸主地位的确立,英语的强势已势不可挡。据科学引用指数(SCI)的创始者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教授对1997年全世界几千份主要科学期刊调查发现,1997年全球共发表925,000份科学论文,其中95%是用英语撰写,而且这些论文中只有一半是由来自英语国家的作者撰写的,也即有一半的论文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用英语撰写的。英语的强势可见一斑。

2.2英语在中国的使用

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在我国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过去20年中更是如此。我国英语媒体的大量出现便是例证。到目前为止,我国以传播新闻为主的英语媒体举不胜举。这对于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而言,已足以显示我国在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英语语言的重要性。上述的统计中还未包括全国各地以英语学习为主的英语报纸。

我国英语热的出现与国家的开放政策有密切关联,这一点在我国入世后更是如此。现在,我国不但要求高初中以上所有学生必修英语,从2001年起,还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市中普及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英语也是我国每年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还是提拔干部和晋升技术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

3.西餐在中国的发展

3.1中国餐饮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饮食发展史上,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可被称作叫“两洋”饮食文明传人时期。这七、八十年间,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政策打破了大清帝国闭关自守的局面。包括被称之为“西餐”在内的西洋饮食文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也随之传入古老的中国。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形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化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

3.2西餐

西餐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世界三大菜系是指以中国烹饪为首的东方菜系,以法国烹饪为首的西方菜系,以土耳其烹饪为首的中东菜系。可见,西餐在世界烹饪中是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世界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烹饪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餐这种行业一旦出现,即显示出多种多样特色,从高档到中档到抵挡,西餐中便餐、茶餐的同时出现,多种业态在西餐企业中发展,每种业态都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群在追捧,使西餐的消费出现了多层次、多品种的局面,表现出十分活跃的生命力。西餐的枣核形的消费是指价格低的西餐不太多,特别是昂贵的也不多,都集中在中间的层面,高低差距不大。这个消费特点说明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和稳定,西餐业定位在对西餐有追求的消费群体上,这种准确的定位给经营者带来了高效益,带来了稳定的客源,也给其管理带来了方便。

3.3西餐在中国的发展

3.3.1西餐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就带回了一些西方的食品物产如芹菜、菠菜、胡萝卜等。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中国游历,也将欧洲的一些菜肴制作方法传到中国。

以后,由于世界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势力蜂

拥而入,大量西方人来到中国,各国的公使馆、教堂、商会等外国人生活的地方,

基本上都有外国厨师烹制西餐菜肴,进餐方式也采用传统的西餐方式。外国人还雇佣一些当地的中国人为他们服务。此时的西餐还是只限于在他们的家庭中自制或者是招待朋友。随着进入中国的外国人增多和一些外国商人的增加,西餐也逐渐从外国人的家庭走向市场,在外国人较集中的城市,开始出现了经营西餐厅的餐馆。

3.3.2西餐在中国的广泛发展

从全国解放到60年代末期,西餐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倾向性。解放初期,我国与东欧和当时的苏联关系密切,俄式西餐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60年代以后,西欧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扩大,旅游业的作用也被人们重新认识,一批高档涉外饭店相继投入使用,西餐在我国的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迅速。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西餐作为改换饮食口味的作法已被一些人们所接受,因而西餐也受到了国内各层次消费者的喜爱。

4. 总结

中餐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影响力越老越大。英语对于中餐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把中餐和英语的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中餐真正的强大和复兴。

参考文献:

[1]王殿胤.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鞍山: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0.

[2]胡斐佩.我们建议推广美国音.北京: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

[3]陈东梅.英语词汇与文化.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1.

烹饪技能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西特色农产品 烹饪课程 属地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5-03

广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产品丰富,但特色农产品未被充分开发,处于“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境地。例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香猪”具有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的优质特点,但现实生活中却因消费者不会有效地烹调而造成此“香猪”未能普遍推广;“桂菜”特色菜肴不够丰富且名气较小,为适应本土化的消费需求及旅游业发展、外来游客的差异化体验需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特色菜肴;广西区内烹饪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区内职业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区内烹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推广、开发广西特色农产为基础的烹饪课程极少,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定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专业课程设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发(开设)具有鲜明本地化特色的以广西特色农产品为基点的烹饪课程就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一、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广西区内开设有烹饪专业的职业院校在“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广西区内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和地方餐饮企业、酒店都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双方也有合作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但在以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开发、推广为基础而进行的菜点开发、教材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菜点开发、推广融合度不高。职业院校专业能否健康发展,课程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内涵和水平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高低,影响着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地区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虽然采取了大量的举措,但以广西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的菜点开发、教材编写、专业课程构建的力度并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地区行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部分课程在行业中运用程度很低却未删除替换上地区行业发展急需的课程;二是针对广西地区特色餐饮发展需要的特色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并不突出。

(二)适应地方菜品发展进行挖掘、开发、推广的特色教材开发不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全区餐饮业以推进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实施“挖掘八桂特色食材,树桂菜品牌”工程。这个文件的出台吸引着很多企业投身其中,必然需要大批的熟悉广西特色农产品性能,擅长菜品开发、设计、烹调的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广西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所能选用的本区域的特色教材却寥寥无几,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编写的烹饪类教材甚至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各职业院校只好使用全国性教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区特色烹饪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能够为本地区特色餐饮和酒店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应加大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教育角度来看,就是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开发符合本地要求的课程内容。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以属地化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加大和深化对餐饮和酒店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区域性特色的人才。由此可以知道,开发特色的地区性教材,是培养特色人才、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质量评估与专业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度不高。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水平的评定,一般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来判断的,而评估的专业性是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专业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程度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手段和方法来反映。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本地区职业院校在对专业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程度的评估并没有比较合理、有效、科学的评估方法,这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评定,很多教学评估部门或管理部门对于专业教学质量并没有进行差异化评估,而是采用统一的评估方案、统一的评估项目指标,为了评估而评估。在各项评估指标中并没有真正地将地区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进行评估。这样教师也成了评估的附属品,不得不迎合评判的标准。

二、原因分析

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而且职业院校自身也存在问题,如有些职业院校烹饪专业长期处在劣势的办学环境之中,专业课教师文化水平偏低、教学科研能力弱等。具体而言,成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委员会政策引领不够。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自主对专业自行进行设置。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可以基于未来产业经济发展规划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提供信息参考、政策引导。但是,目前地方相关部门的引领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很多地方政府面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申报,很少考虑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容,而是更多地从院校的专业实力、师资力量来进行考虑,忽视了地方产业的实际要求。

(二)职业院校受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实际条件限制。地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融入地区产业链、服务于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这是地方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定位。然而,当前各职业院校烹饪对于专业的认知和定位并不明确,在办学上层次也不够清晰。很多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和中职学校的烹饪专业并没有差别,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雷同。同时,职业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地发展资源,而校内实训的不足又导致教学的需求往往y以满足,缺乏互利共赢的前提。而从学校外部来说,学校外的场地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即使建立起来也很脆弱。

(三)专业教师文化水平偏低,教材开发能力弱。我们对广西区内11所职业院校48名烹饪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专业教师队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专业学历普遍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其中第一学历为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的占到27%;第一学历为高职烹饪专业毕业的占到41.7%;第一学历为本科烹饪专业毕业的占到10.4%;第一学历为研究生学历占到4.2%,但他们的研究生专业均不是烹饪专业;由其他专业转型到烹饪专业任教的占到16.7%。二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极低,仅占4.2%。从与教师的沟通中可以知道,烹饪专业教师因为外语水平的不足、计算机应用能力弱或者是科研论文缺乏,因而职业院校中的烹饪专业教师长期缺少高级职称,其职称的申报和评定常常空缺。

三、推M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的策略

(一)确立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特色专业打造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承担起主要的引导和管理责任,以地方特色为指导思想,基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从宏观上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指导,使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合地区特色的,能够满足地区紧急需求的人才。比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新专业的申报和审批等环节,可以通过政策引领、审批标准等给予倾斜。在央财支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课程一体化、省财扶持专业等资金支持项目审批过程中,建立能突出地方特色产业、行业的科学评审体系,向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关度强的特色专业倾斜,加大对这些专业的支持力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如何与地方产业经济对接从具体实际上进行指导。

(二)确立办学理念,创造条件,落实课程属地化推进措施。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成员,教育集团准确把握集团办学的服务定位,构建校企政联动的运行机制,重视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采用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和服务“三农”发展地位,彰显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培养能有效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一线技术人才,就要有相应的地方特色课程来支撑,即课程的属地化。对于属地化的烹饪课程,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增进与各教学实施部门的沟通,充分理解属地化课程,建立属地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评价等考核机制。在烹饪课程属地化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到国家一级出版社与教育部门组织的规划教材的编写之中;另一方面,还应该借助研讨、成果交流、教材建设、课题立项等途径,进行整体规划,使得烹饪课程属地化的推广不流于形式。

(三)建立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互渗共赢”方式,创办特色教育。职业院校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升职业院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应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已经意识到和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中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近年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与营养教学团队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认为校企要深度融合,搭建“互渗共赢”模式是保障校企合作根本点。“互渗共赢”是指学校和企业两方要高度渗透合作,从教学、教学人员、科研等多方面融合,最终的目的是使得企业、学校和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保护行业、企业参与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建设的积极性,使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起“互兼共赢,互训共赢,互联共赢,互哺共赢”合作关系。可以说,互渗共赢的模式,使得学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成本,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企业和社会需要的真本领,也使得企业拥有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种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新形势下更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提升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开发与建设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教材。近年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学历,进行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理念和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烹饪专业教师顶岗锻炼和兼职制度建设,聘请企业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员任兼职教师的方式来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材开发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烹饪与营养教学团队与烹饪行业协会、餐饮企业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通过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共同承担了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研究与实践课题,以广西特色农产品菜点开发为基点,共同开发、编写了《广西农特产品烹调工艺》工学结合式特色教材。还规划了《广西农特产品识别与选用》《广西农特产品菜点开发与设计》等系列特色教材,这必将提升烹饪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熊Z,马茜.探析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2(8)

[3]吴婷,肖健华,曾一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实践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2)

[4]钟建坤,杨黎,葛建新,等.校企深度融合办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互渗共赢”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研究与实践”(2014JGZ359)

烹饪技能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资源库课堂教学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