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29-01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教育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初中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行知课堂的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也忽视了要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意识,在行知课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学习体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的综合与统一。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偏差,很多初中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滞后,不能实现知行合一,不能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行知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1、对语文教学进行准确地定位,提高对其认识

素质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应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语文教学的全面理解,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得语文实践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改革发力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首先加强对语文行知教育的一种认识,尤其是要加强对语文行知教育中的实践教育的重视,对其进行准确地定位,使得教师能够明白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教育应该要与初中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各种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加强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使得学生提高对各种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种语文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语文教学的意识进行改革和引导,使得学校领导者能够意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语文教学的机构和组织的建设以及完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契合度。

2、加强生活教材的应用

传统的语文课程中,最常用的教材内容是各种理论教材,由于太过理论化的知识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融入更多实践教育内容,将语文教学实践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途径。利用生活教材进行语文教育,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比如语文写作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之后写出自己的对所观察事物的认识,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语文课堂的行知合一效率,可以将课堂主题定位于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比如结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当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自主学习,同时也应该要不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初中的语文教学课程教育实现现代化,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积极掌握各种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因此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别教学。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教学过程分层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行合一的效率不高,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建设过程中来,加强自身对各种语文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趋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运用信息技术这个审美教学媒介,形象生动,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把审美情趣带入初中语文的新课堂,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依归的重要学科。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全部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

(一)教学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 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二)教学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 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三)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 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越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具体更加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教学的最佳理想境界是教学相长,其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学习要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如果具备这一点,教师就不再是牵着学生走了,而是学生推着老师前进,恰恰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有了网络技术,师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当面或在作业本等形式了。在课件中设置讨论区或者建立YY频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信箱批改作业,或者将优秀作文放到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大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而在偏僻农村,学生接触面太小,知识视野狭窄。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信息技术的参与,以往相对枯燥、乏味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生机勃勃,教师也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去探索广阔壮丽的语文世界,有效地促进学生感知知识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适当、合理的运用信息多媒体教学于语文课堂,必然会使我们语文“教者”和语文“学者”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周艳萍。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考试周刊,2010年第42期。

[2]李发忠。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刍议,青海教育,2010年第9期。

[3]刘如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金色年华:下,2010年第12期。

[4]郭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法探究,学苑教育,2010年第13期。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这与我们通常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怎样在课堂中通过对话来进行教学,是促进教师进行创新的一个动力。教师不是按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这会逐渐培养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而言,对话式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去探讨未知的世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被激励去主动地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对话式教学是培养师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创设的话题情境,应定位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水平、感悟语言文学的能力上。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以“学生为本”。《孔乙己》一课,学习的重点之一:分析人物形象,怎样使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人物有个准确把握,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问,但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问,即所提话题对学生思维活跃启动有着激活作用。所以,教师可提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入一个适当的限制语,并联系课文,说明理由,看谁说得深刻、新颖、独特。借助话题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孔乙己的衣着体貌、言语行为,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造成孔乙己现状的原因,由此,形成属于自己对孔乙己的认识。有人说:孔乙己是一个可怜的人,有人说:孔乙己是一个读过书但又爱自我炫耀的人,有人说:孔乙己是一个穷极无聊的人——他们联系课文陈述理由,无不富有创造性。这样,学生就会读有所得,就会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二、体验式教学

课堂上虚拟特定的生活情境,设法让学生投入其中,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化成综合的语文素质。有如下形式:

(一)演读活动求体验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作者的用语蕴涵着特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可以在演读中体验。例如:《背影》,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通过不断演读,参照课文内容,让学生争着来摹读,比谁读得好,然后归纳原因——看谁读出了怜爱儿子的深情。

引导学生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原汁原味地读,这样,可以直接体验、感受作者蕴寓的深意。

(二)比较求体验

有时课文内容包含某种特殊情状,不易理解,不妨设计几种相近或相反的情状,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印象。

如:《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写“雨”的一段,你可拿出朱自清的《春》中写“雨”的一段。两段都是写雨,但季节不同,突出的特点也不一样。

通过比较,可看出文章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本质特点。

三、提问式教学

对初中学生来说,年龄不过十三四岁,到中学后环境变了,和小学比较,觉得有许多的不同。学科多了,教师也多了,而且每门学科都有专职教师,学习的内容更深了,知识面更扩大了,而且学生们正在长身体长智力的时期,对各种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事物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想象力是丰富的,理解分析能力是比较缺乏的,在成人看来,许多学生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喜欢举手提问,不管自己的想法、提的问题是否正确,都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喜欢与其他同学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往往以为自己的想法、答案是正确的,他们具有朝气蓬勃、力图上进、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一有疑问、问题,就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溯源追本的、明其究竟的好学精神。

当然,教师在备课时把授课内容的基本要求,组织成许多启发提问式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一一提出。一个大问题可以分成若干较小问题,如小问题都能正确解答掌握,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问题的提出是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相应的必需掌握的内容所决定的。

四、忆读式教学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2.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①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②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③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④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2.2 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①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新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②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③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内涵 价值 策略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虽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慢慢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作指导,而这种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主要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因而,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抽象的传授学科知识,而应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的应用结合起来,创设情景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语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上升到理论认识。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内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它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问题为教学中心,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能用计算机排版、制网页、编辑等基本操作,还要激励学生运用学校有限资源如图书馆、微机室等查找资料。同时,教师应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听说读写贯穿在实践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习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

2.倡导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不是作语言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的简单加法运算,它是综合运用语文、艺术、科学及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和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师生间语言的交流,共同拓宽语文学习范围,开阔视野,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重视言语实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看重学生的言语实践,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来及时内化课堂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写调查报告,使学生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4.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审美境界和人格品味。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经验,让学生的思维和感情得到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潜在价值

1.适应学生整合知识技能的内在需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融会贯通,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学科内在的知识构建,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语文技能,而且关注学生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感和四维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核心,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当于自主学习的两翼,是自主学习的拓展和外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主题、组织专项活动,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是一种认知性学习。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核心,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

3.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课堂知识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语文学习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等领域,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中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综合运用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初中语文综合性有利于综合运用个学科的知识,“淡化”学科边界,形成流动鲜活的、跨学科式的语文课程体系。

4.倡导活学活用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重复和循环的实践中逐渐生成与发展的。教师在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思的时间和条件,学生只有将课本的语言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时,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学生不仅应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并在实践中运用语文,从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面培养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会注意到个体的原有基础、发展方向的不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学习条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综合性学习”是穿插在阅读、写作、口语中的,只有极少数是以专题的形式单独列出。在一定程度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潜在的课程,它渗透并落实在语文课程的理念和操作中,若独立出来,反而会丧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价值。此外,语文教材中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可能不适合某些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这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活动作一些变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全面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

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一般的,大家对活动准备、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准备和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课堂上进行,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而活动展开、反思总结环节往往在课外进行,由学生自主组织,教师的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指导,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树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理念,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全面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和得失,认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并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

3.恰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从评价内容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是:1.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在活动过程中的的合作态度;2.学生能否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3.学生能否在活动过程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4.学生能否根据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与观点;5.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学生的成果展示和与人交际能力。其中,学生成果的展示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前面谈到的几点都是对学生表现得评价,这些表现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