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手机报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Puzzle Faced with the Handset Newspaper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Concerned
Wang Xuelian Wang Lei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Foreign Langua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Foreign Langua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
Abstract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our country handset newspaper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s the handset newspaper's difficult position profession policy, profit pattern, content localization and marketing way faced, and analyzed the reasom ofthese difficult positions,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handset newspaper puzzle countermeasure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②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③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35-01
0引言
新媒体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自不待言。物有所长,必有所短。媒体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存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存在所谓的全能媒体。新媒体传播及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找到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变大,权威性不够,阅读受设备限制,区域聚焦不力。本文针对传媒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国内外对于新媒体的研究,进而为传媒企业找寻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生存之路。
1影响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中国传媒产业的前景光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传媒产业将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服务范围日趋扩大;无偿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有偿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大;市场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所提供的服务专业化程度呈现提高的趋势。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存在如下问题。
1.1 品牌栏目不突出传媒企业栏目资源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受众层次低、技术水平低、企业利润低和节目成本高,可以说是传媒企业的通病。同时,媒体发展对新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技术的发展也使新媒体时刻处于变动之中。这种情况下仍然用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来经营新媒体是不行的。城市台受节目资源、观众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的制约,与新媒体相比,从竞争力要素上看,已无优势可言。
1.2 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整体上说,国内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理念和机制两个方面:一是理念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中人文主义的关怀不足。缺乏人力资本理念,没有将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忽略了员工能力培养以及有着更高效用的长期激励作用。二是机制上的不足:主要是缺少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或者说是体系。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传媒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却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可以说,与迅速发展的传媒产业市场及目前大量融入的风险投资资金相比,传媒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远远地落后了,在相当程度上拖了传媒业发展的后腿。
1.3 国家政策利用不充分国家政策目前缺少更多对新媒体的支持政策,而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后的优越条件,网络不但具有无限的空间,而且具有无限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上传和下载,节目和视频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可谓具有 “无限传播”的话语权。同时,国家政策正确引导也是对传媒业发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到继续把握面对大众的话语权。
1.4 运营机制不成熟经营管理还不成熟,尚未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作与经营,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与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媒体无一例外是采取完全公司化运作和新商业模式运营的。要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舍得本钱,培养人才,孕育生机,厚积薄发。相比之下,传统媒体虽然也开办了新闻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户外屏媒体等新媒体业务,但实力很弱,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经营经验缺乏,而且新旧媒体的融合还处于磨合探索阶段,目前赢利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广告和发行收入。同时,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赢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尚未找到切实可行的赢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1.5 品牌推广方式陈旧我国的传媒业大部分以传统的“口对口”式的推广为主。缺乏必要的公关、宣传及包装炒作,推广方式和技巧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尤其是前些年传统媒体缺乏合作和双赢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媒体高速发展,效益很好,但这一经营模式仍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创新管理制度,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力量,才能摆脱发展困境,进一步做大做强。
2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相呼应。本文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针对传媒企业品牌栏目不突出、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国家政策利用不充分、运营机制不成熟、品牌推广方式陈旧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2.1 注重塑造品牌栏目提高节目和频道质量,实现信息投放的高到达率和满意度。树立正确导向。通过多种选择突出栏目的差异性,使观众易于识别,在观众收视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形成收视期待和收视习惯,达到塑造品牌栏目的。
2.2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培养和选拔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的人才,否则在节目制作中很难得心应手,更谈不上做专业的、深刻的、有见地的分析。在竞中,完善的人才机制,是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
2.3 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加快专业化的重组,以此来加快内容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4 注重运营机制的创新积极引入电视媒体经营竞争机制,一是在电视媒体内部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竞争机制;二是全国电视媒体系统要形成一个竞争市场,做到优胜劣汰;三是加强与国际媒体运营机制交流。
2.5 重视公关、宣传和包装做好与广大公众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得到公众的合作和支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谋求有效宣传,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树立良好形象,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仝静海.全媒体背景下构建传媒核心竞争力初探[J].中国出版,2011(4).
【关键词】电视媒体;资本运营;传媒业
2003年中国电视业的收入是200多个亿,对GDP的贡献比重为0.3%,在国外此比例则高达58%。在未来5~10年内中国电视至少有数千亿元的市场潜力,然而在产业改革、资本运营的道路上,针对国外传媒业越来越大的压力、数字化改革尚不规范、收入来源单一以及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电视媒体的资本运营之路任重而道远。主要问题如下:
一、来自国外传媒业以及业外媒介的压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传媒市场,自然成为外资媒体全球战略的重要据点。境外电视媒体凭借强大的资本后盾、规模化经营和高科技手段、丰富的经验抢滩登陆,对内地电视媒体产生强大的冲击。据《国际电视业务》提供的数字,外国电视节目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电视播出时间。随着境外电视媒体在中国电视市场影响力的逐步增大,必将对我国内地电视媒体发展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与此同时,国内业外竞争对手对电视业的分进合击加剧了市场竞争局势。一是报业的进击;二是广播的追赶;三是杂志的坚挺;四是户外媒体的活力;五是网络的兴起;六是手机的勃发。在各种异质媒体受众人群逐渐增加和广告收入显著攀升的同时,中国电视媒体观众收视时间正在逐步减少,整体广告增幅和比重在不断下降。据收视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观众人均每天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为152分钟,比2002年的156分钟减少4分钟。收视时间的逐年减少必将对电视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我国广电系统条块分割的现状给电视媒体的资本运作带来障碍
自1983年中央37号文要求在全国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报办台,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至现在,我国的媒体一直处于一种按行政区划多头管理(广播电视归广播电视局管理,报纸、杂志和出版社等归新闻出版局管理)、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实行大而全、小而全的“准封闭式”发展和管理。国家规定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体和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在经营上不可互相涉足,各媒体实行独立经营。这种市场分割的状况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建设和资源浪费,导致媒体数量增长过快、竞争无序和结构上的滥、散现象,大量媒体严重亏损,产业化水平和竞争力低下。这种现状给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集团化改革和媒体的资本运营带来很多障碍。
三、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政策模糊等问题给媒体的资本运作带来很大风险
按法律规定,我国媒体的产权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但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来监管全国近1000亿元的媒体资产,媒体的产权不清,给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带来众多风险和障碍。由于受这种政策的限制,目前行业外资本投资媒体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媒体产权,不能拥有媒体的品牌,一旦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投资方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受这种政策的限制,许多投资传媒的社会资本都采取谨慎、观望的态度。我国媒体至今仍定位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我国在视听媒体方面实行政府台制,媒体的核心领导者是由行政权力来任命,资本对核心领导者的影响相当有限,当行政权力与资本权力发生冲突时,必然是资本的退出。同时,在资本运作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就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制定相关的法律及法规,对于媒体经营中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政策规定不明确,因而各项合作协议本身难以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这使投资者在实际运作中很难依法保护自身的利益。这些都给电视媒体的多渠道融资带来很多障碍,限制了我国媒体的发展力度。
四、我国电视媒体运作资金紧张
广播电视业作为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而目前电视媒体的资金来源,最重要的是靠占到总收入90%以上的广告收入支撑。另据《中国媒体产业投资报告(2001)》引用的相关调查表明:中国媒体资金紧缺的机构高达82%。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媒体发展的瓶颈。
我国的媒体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主要原因如下:(1)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新闻媒体不得不扩张规模,更新设备,引进人才,进入新的资金投入期。(2)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大多已停止财政拨款,实行自负盈亏。媒体经营收入的75%~95%来源于广告经营收入,又受制于经济环境而显得脆弱。虽然有些省台拥有数家子台子频道,但整个收入的80%以上往往又依赖于其中一两频道、栏目的支撑。如全国规模最大的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95%的广告收入来源于第一套节目的广告。(3)作为特殊产业的新闻电视媒体,不但要像其他企业那样缴纳各种税收,甚至还要承担当地党政部门的一些硬性摊派,如赞助文艺团体,参建文化发展基金等。(4)国家不再对多数新闻电视媒体实行税收的先征后退政策,引起众多媒体的担忧。正是由于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使得新闻媒体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切实可行的资本运营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转贴于 五、我国电视媒体在经营、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媒体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电视媒体与国外强势电视媒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电视经营者任用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差距。关于用人机制,在选拔机制上,国外电视媒体一般是通过市场方式在全球范围选拔经理人,实行职业经理人制,有的电视媒体董事会成员40%以上是外国人。而我国电视媒体目前大部分只用本地区、本系统的人。各省市电视台的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上是由当地人组成。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局限于从政府官员和已经在国有企业任职的人员中挑选。另外,国外大电视媒体的经理人一般都有在三四个国家工作的经历,而我国则微乎其微。在退出机制上,国外电视媒体根据合同做事,清楚明了,看事不看人。但在中国电视领域做到这一点还比较困难。在激励机制方面国内电视媒体在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从管理者报酬模式上看,国外电视媒体经营者的收入大都具有多元化的结构,总的趋势是薪金中固定收入部分的比重在缩小,而中长期类报酬占有相当比重,它将促使经营者行为具有长期导向性。而我国电视媒体管理人员的收入,基本上以工资、福利、奖金为主,权益收入极少,其薪酬大都以基本工资唱主角。(2)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电视媒体做强做大的先导、关键和保障。我国电视媒体原创性技术不足,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对引进技术系统的集成、综合创新能力。国外大电视媒体一般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它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善于借鉴社会技术力量补充自身不足。而我国电视媒体的技术开发管理体制则尚未冲破审批制和计划经济框框,而且电视媒体的新产品研制活动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结合程度不高。(3)品牌价值与管理营销水平的差距。品牌对于电视媒体的扩张十分重要。一个品牌的成功就是整个电视媒体价值链整体的成功。尽管我国电视媒体也涌现出诸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同一首歌》、《开心辞典》等品牌栏目,但与国外电视媒体相比,仍缺乏整体品牌竞争力。
六、数字电视导致频道资源巨量增加,加剧内容需求的压力
到2004年9月,我国共开办模拟电视节目2200多套,数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48套;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90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300多家,年生产电视剧1000多部、11000集。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覆盖的全国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34%和94.61%。数字电视将目前的电视频道由几十扩展到几百,由此产生巨大的视频节目内容需求,使我国本来就匮乏的内容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数字化模糊了传统业务的界限,为传统电信业、电视运营商和互联网络服务商进入彼此业务成为了可能。资本运作与渠道之战、片源大战和网络之争将愈演愈烈。
七、新兴产业面临艰难的起步,数字电视的推广还有巨大的困难
数字化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方向在业界己是不争的事实。随着2003年启动的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进,我国将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有线、卫星和无线的全国覆盖。2010年,预计中国的电视数字频道的用户数量将达到1. 28亿户,如果收费以每年每户1000元计算,单就收视费所形成的市场规模而言,将至少拥有100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要实现这些市场规模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如受众付费看电视的习惯还未形成、节目内容还不够符合受众需求、接收设备价格还比较高、相关各方还未对利益分配比例达成共识等多方面因素,新的赢利模式的真正建立还需时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媒介资本运营对于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只有在科学进取的理念指导下 ,积极找出和总结国内媒介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媒介资本运营策略的不断鼎新 ,才能使我国媒介资本运营在锐创与严谨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小夏.电视媒体的产业改革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9).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应急预案;城市轨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对城市轨道部门制定的规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需要有效协调与管理。现阶段的应预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共享性差、修改查询困难、管理分散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开展。
一、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地铁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突发事件和故障,严重影响这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运营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故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查询搜索不方便: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数量繁多,要想进行特定预案的查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询步骤也非常复杂、繁琐。
不容易进行修改与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改。现阶段,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应急预案,很难进行修改和更新,而且,修改更新的步骤非常复杂。
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说,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但是,有许多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与分享。现阶段,这种分散式的应急预案管理方式,阻碍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经验与技术的交流沟通,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培训学习。所有员工必须掌握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分散存储的、数量众多的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繁多的法律、规章,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共同培训与学习,阻碍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总共包括九个模块:
第一,创建预案与存储模块:这是一个导入系统,将现有文件导入或创建新的应急预案文件。预案的导入和创建都是基于microsoft office处理软件和windows操作平台,选择超文本形式进行预案文件的存储。
第二,编辑与修改预案模块:这是基于word软件进行的文字处理操作,充分利用word强大的编辑、修改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和编辑。
第三,更名预案与删除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能够完成对源文件的更名以及删除等操作。调用了系统的功能函数,有效实现了底层与物理层文件存储的同步修改。
第四,设置修改预案属性模块:通常情况下,预案属性包括:制定预案的单位、时间,保密性质,部门对应岗位,搜索预案关键词以及事件名称等等。在这个模块中,允许用户自定义部门事件、岗位与元的对应关系,同时允许用户设定查询元关键词,从而使得预案搜索更加便捷。
第五,检索与浏览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能够浏览系统中的所有预案,同时,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进行查找。显示功能丰富的超文本文件,有效实现了形象化、生动化的文件显示。通过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快速的查询搜索目标预案。
第六,学习与检测模块:通过这个模块,为员工提供了预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库试题,为员工学习效果的考评提供试题与标准。
第七,多媒体演示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象化、生动化的多媒体手段显示文件内容。从而使得预案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且印象深刻。
第八,自动选择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有效结合专家支持决策知识库以及故障数据库,完成自动化的预案选择。
第九,预案评价、优化模块: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同时,结合预案效果,评价应急预案文件,为下一步应急预案文件的优化打好基础。
2、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定义逻辑结构模型:定义1:整个系统与多个元p组成,多个小预案单元Up组成各个单独预案,预案组成的最小单位是Up。
定义2:整个系统共有m个预案,第几个预案用p(i)表示,第几个预案所包含的单元数用N(i)表示则Up(i,j)则表示第几个预案中,第j单元。
3、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现阶段,地铁网络化运营有很多的预案文件以及法律、法规,为了对应急预案文件进行更加形象化的表述,必须建立健全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应急预案数据库,从整体上来说包括:预案数据表,预案单元数据表,关联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和其他文档等都按照自己的文件格式进行储存。
4、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在整个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选择了三层结构方式:物理层,数据库层和视图层。物理层,一般是面向操作系统的,最主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对各种预案文件和法律法规进行物理存储。视图层主要是面向广大用户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预案文件的现实以及提供用户的操作界面。数据库层是联系视图层和物理层的中间环节,数据库层详细记录了所有的物理层文件信息以及视图显示。同时,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据信息通道。正是利用这个信息通道,有效实现了底层物理层与顶层视图层之间的同步操作与相互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有效的避免了现阶段应急预案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多计算机网络有效实现了多媒体与一体化管理,同时,更加方便了应急预案文件的查询、更新、修改和管理,方便员工的交流与学习,同时,提供多种评价与优化功能。
据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这一计划有可能催生出一个“中国新媒体内容的统一交易平台”。
剪不断、理还乱的版权纠纷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媒体技术发展,受众收视习惯渐渐转移,部分电视观众开始被分流到P2P电视、个人视频网站甚至手机电视等领域。新媒体交易市场的“蛋糕”也因此越做越大。
“但与此同时,版权纠纷和诉讼也越来越多,”一位新媒体人士表示,现阶段,大量版权诉讼并未得到合理的处理,“版权纠纷太多了,很多都处于法规的模糊地带,最终不了了之。”
基于这样的背景,广电总局进行了调研,其目的在于“规范新媒体版权交易”。11月初,广电总局法规司派出课题组,赴中央电视台旗下央视网、上海SMG旗下东方宽频、视频网站pplive、ppstream等进行了调研。在这些被调研的企业中,央视网、东方宽频等隶属“广电系”,背靠电视台制作资源,既属于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又属于新媒体运营商,而pplive、ppstream等则为纯粹的新媒体运营商。
在调研中,课题组设置的问题包括,“现有法律规范中对新媒体的管理有哪些不足?现有新媒体管理体制有哪些不足?在影视作品的新媒体版权保护方面,有什么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从技术上对新媒体进行监管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等等。
11月9日,该课题组人士表示,全部问卷统计和分析已经成文,“正在等候法规司领导的审阅”。
一揽子方案欲构建统一平台
接受调研的新媒体人士称,课题组有意通过“一揽子方案”,解决目前新媒体版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一揽子方案可能包括,广电总局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对版权交易进行管理;研发版权管理软件,向新媒体企业出售。而该组织可能提供的“侵权价值评估”服务,对新媒体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一个企业盗用另一个企业的内容资源,进行商业运营。法院可以裁定前者侵权了,但是侵权收益应该怎么计算?”相关人士还表示,目前,版权合同执行类诉讼相对容易裁决,“难判决的是,那些根本没有合同的侵权”。
而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计划的极致形态是“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分销机构”,“给国内新媒体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而广电总局拟成立的监管机构,可能类似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