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焦建玲,女,汉族,1966年8月生,安徽黄山市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所长。曾先后获得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天津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兼任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曾获得教育部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合肥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合肥工业大学“十佳”巾帼人物等荣誉称号,曾被遴选为合肥工业大学举办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团队负责人培训班学员。担任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Natural Hazards,中国管理科学等国际国内十几家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二、研究领域
焦建玲教授自2002年起一直从事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建模、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三、研究成果
焦建玲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1项,联合主持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1项,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发改委委托项目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S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9篇,以及国内知名期刊,如《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等论文多篇。
四、主要论著
1、基于VECM的汽柴油价格不对称性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第3期。
2、基于Zipf的汽油价格行为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3、石油价格理论与实证(专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
4、石油储备价值研究:基于供应链视角,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5、油价冲击 货币政策调整与产出波动——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7期。
6、中国石油依赖经济成本的Monte Carlo模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7、能源经济学(教材,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8、高级能源经济学(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9、石油价格风险管理(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印刷中)。
10、Analysis of the co-move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2007年第27期。EI收录。
11、Energy Structure,Marginal Efficiency and Substitution Rate: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Energy,2007年第32期。SCI收录。
12、Relationships between oil price shocks and stock market: 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China,Energy Policy,2008年第36期。SCI/SSCI收录。
13、The structural break and elasticity of coal demand in China:empirical findings from 1980—200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2009年第31期。EI收录。
14、Impact analysis of China’s coal-electricity price linkage mechanism:Results from a game model,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年第32期。SSCI收录。
15、Impact of oil price shocks on Chinese industries,Energy Sources,Part B:Economics,Planning,and Policy,2012年第4期。SCI收录。
现将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及票据购领证的通知》(京财综〔1999〕1069号)转发给你们,请按要求,做好有关收据及购领证的更换工作。此项工作有何问题,请及时与市局计财处联系。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及票据购领证的通知》
京财综〔1999〕1069号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通知
市属各单位、中央驻京各有关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财综字〔1998〕104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银钱收据管理规定〉的通知》(京财综〔1999〕283号)等文件精神,从1999年9月1日至1999年10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有票据购领证,为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凡在本市行政区城内使用北京市财政局印制的统一银钱收据及罚没款(物)收据的单位,须持本单位原票据的购领证及98年6月15日以后购领的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等材料,到原购票的财政局更换新的票据及票据购领证。
2.从1999年11月1日起使用带有防伪标志、规格为18厘米×10厘米、监制章为菱形的新版票据,旧票一律作废(包括各类专用票据)。对逾期不办理更换票据及票据购领证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请将此通知转所属各单位执行。
换票时间:9月1日-9月15日 市属各局、总公司
9月16日-9月23日 市属各委办
9月24日-9月7日 各高校及其它单位
10月8日-10月15日 中央各部委办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用型;实践平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重庆科技学院从2013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目前注册人数约200人。高级技术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本文以本校为例,来研究资环专业实验平台构建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资环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经济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重庆科技学院正在向应用型科技大学转型,传统授课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资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才能使学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及相关评价方法,才能掌握资源开发与利用绩效评估、资源与环境综合规划。
(二)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资环专业是学校的新办专业,现有仿真模拟实验室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需求,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高仿真模拟的条件下,掌握本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缩短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转变时间。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应重点围绕石油、冶金等产业中面临的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建成具有较高水平和特色鲜明的综合实验室,下设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环境规划评价两个模块。
(三)服务重庆市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发展的需要
重庆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石化、装备制造、冶金、电子、综合能源、生物医药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而这些企业都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借助学校的学科发展优势,以资环综合实验室为平台,可为当地政府部门、企业提供资源环境规划、环境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估、资源环境管理信息及环境认证与审计专业人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有助于满足重庆优势产业发展。
二现有的资环专业实验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
目前学校资环专业教学实验室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问题是,环评、价值核算等专业软件以及一些常用的环境测试工具等缺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环境核算体系以及资源价值评估等核心软件缺失,从而难以系统、充分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现有的实验室硬件较为欠缺
由于资环专业设立较晚,与之对应的实验室建设基础相对较弱。比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如果能购买其它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软件设备,不仅有利于各专业各学科的共同发展,而且更有利于推进学校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发展转型。而目前核心软件并不完善,对高效开展本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造成了障碍,也无法对本校的石油化工、冶金等办学特色难以形成强力支撑,而且也不利于科研成果的突破创新。
(三)实验室对外技术服务能力缺乏
重庆科技学院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石油、冶金两大行业。随着校企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学校与企业界接触交流机会增多,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问题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验室成为对外合作的良好载体。由于缺乏处理实际数据的软件、数据库等软硬件,学校对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效能核算以及资源价值评估等方面的设备还不能满足校企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
三资环专业实验平台构建设计
(一)实验平台的定位
通过实验平台有计划开展特定学生群体的特色实践,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成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交叉学科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验基地;开设特色鲜明的资源评价、环境规划研发基地;努力建成重庆市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实验平台辐射功能。
(二)组成部分及功能
1.资源与环境规划模拟实验室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模拟。以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承载力利用强度的不同,按照环境准入角度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对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及资源环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等问题进行模拟。环境规划情景模拟。根据环境规划目标与方案的不确定性,建立多情景方案、模型及决策支持平台,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设计多种不同方案,利用优选模拟理论选择最优的环境规划方案进行模拟优选。区域国土资源规划模拟。根据资源环境政策法规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合理规划地区的各类自然资源,从地域总体上处理好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供应和需求预测模拟。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发展战略及规划,对油气资源供应及市场需求进行模拟预测,为政府、企业了解中国能源政策及市场供给,合理开发自然提供咨询。2.资源与环境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拟实验室油气资源价格及环境质量预测模拟。借助智能模拟系统,深入挖掘研究对象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在回避精确数学建模的前提下为社会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主要运用趋势外推、回归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现状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监测。碳排放权、排污权及大宗资源类模拟交易。在环境及能源政策下,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配额分配、大宗资源类商品及交易与相关政策研究和评价工作;开展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公平理论、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体制机制及谈判对策等研究;为当地政府部门、企业提供能源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环境政策影响模拟。以投入产出模型、CGE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费用效益模型等理论为基础,开展各种政策手段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研究。油气资源项目开发的国民经济效益及社会风险评价分析。针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自然环境影响、国民经济效益及社会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油气资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3.资源环境价值核算与影响评估实验室资源环境价值模拟核算。根据资源环境价值的核算原则与分类,运用资源环境价值投入产出混合模型,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算方法及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资源环境价值进行模拟核算。资源环境价值的动态评估模拟核算。对资源环境资产(包括资源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对资源环境价值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及动态化发展、资源价值补偿等因素变动的影响,对资源环境价值进行动态监测、预测和模拟核算。资源环境价值的补偿及政策影响模拟。通过对环境税收管理、排污权及碳交易、资源环境价值补偿机制的监管,开展环境经济模拟和贸易政策研究。建立环境与经济分析模型;开展宏观经济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及环境保护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模拟;开展环境与贸易政策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影响风险评估模拟。评估自然资源开发(包括建设项目、区域性开发、立法议案、重大方针、战略性规划或行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分别针对大气、水、噪声等某类环境要素进行专项评价。评估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引发的危害(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造成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
四配套措施
为高效率低成本建设实验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对已有校内实验室资源进行摸底,对已有的设备或软件可以不用购置。第二,实验室要依托科研项目进行开展工作。第三,部分软硬件要与校外企业、或高校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董贺新,王亚辉,王训遒.构建化工与能源跨学科实验平台[J].实验室科学,2010,13(5):138-139.
[2]杨怀宇,杨正勇,李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5,3(9):133-134.
[3]杜雪莲.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139-140.
【关键词】 环境会计 核算体系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日益高涨,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协调,理论研究与实践往往不统一。笔者致力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本文的研究,以企业的环境事项影响经济问题为主要对象,重点关注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期望企业能够尽早地将环境事项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将环境会计核算纳入企业的经济核算系统中,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1. 企业环境会计的概念框架
1.1企业环境会计的形成过程
从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环境会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现实社会和环境背景。由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活动,也包括自然界本身的活动,对自然生态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超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导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受到损坏,也使人类及各种组织认识到这种环境损坏的危险性和可怕后果,最终会形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而企业会计仅仅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传统账簿体系下核算的纯财务事项,没有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与环境的正面、负面影响和相关的外部经济问题,特别是企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1.2环境经济核算与环境会计
确认、计量环境经济影响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可以使用生产核算、统计核算等核算方式,但如果把环境会计核算加入其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反映组织活动过程的实际状况。所以,在研究环境会计问题时,需要把环境会计核算与控制确立在经济核算的范围内,作为环境经济核算的方式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进行环境会计的科学定位,把握其相关理论,正确建立环境会计发展的相关法规、制度、准则,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
2.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实施途径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在我国企业开展环境会计核算及披露环境信息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均不完善,特别是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反映出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不足。相比之下,国外在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实施一直走在我国的前列,因此,加强环境会计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西方国家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与实务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政府与相关部门应适当地组织会计专家对环境会计方面多做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模式。
2.2营造有利于实施环境会计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其次,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一方面要使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另一方面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具备实施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求企业领导重视环境会计工作,因为环境会计核算不仅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事,还需要企业领导、投资人、企业职工等多方面人员配合才能完成。
3. 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保障机制
3.1加强环境立法,促使环境污染者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采取了诸多手段控制污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的环保法律与法规是环境会计产生的基础,没有国家的环保法规,就不会有环境会计。但这些法规原则性强,概括性强,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关各方应在现行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制订更为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加强环境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实施环境会计的强大外在压力。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之所以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营决策,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环境破坏者确定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让污染者付出沉重代价,使环境污染者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经济上都不合算。这种办法还能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保护环境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经济制裁,绝不能让污染者以损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污染者为此付出的代价必须大大高于环境保护成本。
3.2加强职业教育,建设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培养会计专业人员
环境会计的技术性很强,多以定量分析为主,且涉及多种交叉科学知识,如会计学、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环境管理学等,另外,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又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地组织培训,为会计从业人员补上这些知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会计人员队伍,使其熟悉环保法规、政策、和专业技能,否则将无法适应环境会计的发展要求。为此建议从现在开始一要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二要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环境会计、环境学、环境审计等课程,努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环境保护知识与专业技能。
此外,要健全会计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环境审计制度必须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结束语
笔者在研究中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和我国最新的会计理论,阐述了既切实可行又富有新意、不脱离企业实际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基础理论与实务。可持续发展是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环境管理机构和会计工作者,应该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为目标来深入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朱小平,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民间环境审计开展的必要性
(1)审计产生源自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受托经济责任扩展相应也会导致审计领域的扩展。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关注被投资企业是否存在环境风险,进而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履行环境管理和保护的责任。这样,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扩大到环境管理方面。企业管理当局要说明履行环境管理和保护责任的情况,披露与环境活动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合法性则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鉴证。
(2)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开展环境审计存在局限。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任务相当繁重,环境审计作为监督、评价活动的任务也随之增加。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很难对所有的环境问题予以审计,审计范围有限。而企业开展环境审计通常希望审计人员针对自已履行的环境责任给予肯定,缺乏独立性。因此,企业管理当局更希望由独立性很强的注册会计师来承担环境审计的任务,这为民间环境审计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3)民间环境审计有效保证企业提供客观经济环境活动信息。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无一不存在着环境经济活动,那么环境经济活动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审计监督对象包括审计主体一切经济活动,无疑也应包括一切环境经济活动,并成为界定审计范围和内容时所要考虑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2.民间环境审计开展的可行性
(1)有实施环境审计的社会基础。由于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健康,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关系到生态结构平衡,环境问题是整个社会最为关心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就为实施环境审计,借以强化环境保护奠定了深层的社会基础。
(2)有实施环境审计的组织基础。我国拥有庞大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与政府审计人员相比,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数众多,民间审计的力量逐步壮大,已经成为超越政府审计人员和内部人员的第一大审计队伍。尽管传统上的民间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领域,但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都是经过严格的考察制度选拔的,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相信辅之以完善的培训制度,我国注册会计师定能承担起企业环境审计的大任。
(3)有实施环境审计的客观标准。我国已有较为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有各种废弃物的排放标准,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体系,这为实施不同层次、不同项目、不同方位的环境审计提供了可能。
二、我国民间环境审计存在的难点
1.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审计缺乏充分前提我国目前已颁布了二十余部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颁布了四百多项环境标准,基本构建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现已制定的环境法律法规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并且也不能满足我国现行状态下对环境保护具体立法的需要。
2.环境会计尚未建立,环境审计缺乏良好基础会计资料从来都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重要切入点,环境审计当然不例外。在我国,环境会计虽然早已开始了探讨,但尚囿于理论界,并未建立环境会计,导致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形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许多指标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不利于对环境管理系统有效性的评价。
3.缺少环境审计准则的指导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最基本的条件,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仅局限在财务审计上,即便涉及到环境审计,也是“仅限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而无法涵盖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等其他环境审计业务。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的空缺,制约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
4.从事环境审计实务的人员缺乏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数量虽多,但知识背景相对偏于财务背景,不具备足够的环境科学知识。此外,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经常是理论研究者不能充分了解当前环境审计实务中普遍使用的技术方法和存在的困难,而审计人员得不到环境审计科学研究的有力支持。
三、对我国开展民间环境审计的几点建议
1.加强环境审计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审计认识
环境审计是一种新兴的审计。目前,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对环境审计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政府除了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强制外,还应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危机感。同时建议证券交易所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管理。
2.加快实施环境会计
如前所述,会计信息是审计的对象。进行环境审计必然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活动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审计的要求大大脱节。我国需加快建立环境会计,加快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这既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提供依,也需要采取其他鼓励措施,鼓励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以促使环境会计的早日实施。
3.逐步培养能胜任环境审计的注册会计师
环境审计需要采用多学科、全方位、多层次的手段和措施。因而,从事环境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财务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环境专业技术,熟悉环境物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此外,还应具有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为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财务又懂环境的通才,并不断吸收新生力量壮大环境队伍,改变目前环境审计力量缺乏的现状。
4.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强制披露环境信息,保证环境信息的对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并没有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质量做出具体规定和评价标准。我国应尽快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一方面可加大审计结果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另一方面也促使被审计单位在舆论的压力下接受审计报告中的意见,落实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
5.积极开展联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