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作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出版 畅销书 畅销书运作机制
我国畅销书的概念源自西方。西方学者给畅销书下的定义为:“销售超过一般情况,或者销售量头等的书。”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为“畅销书”下的定义是:“一定历史时期,销售量超过一般情况的书”。
对于畅销书的定义,我国学者和出版工作者根据自身实践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孙庆国:“短期内销量巨大的书。”
王宏:“畅销书是指根植于已产生大众文化的现代社会,在图书的零售市场中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于短期内实现巨大销量、能够辐射整个市场,并能通过排行榜对其销量进行量化排序的各类图书。”
郁建兴:“具有较大销售量并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书。”
黎波:“畅销书是指那些最大限度到达目标读者的书。”
可以看出,部分学者是从销售数量这一角度为畅销书下定义的。笔者认为,仅从销售数量来定义畅销书,是对畅销书概念的误解。
在很多出版工作者眼中,“畅销书”等于“畅销的书”。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对畅销书的研究,成为对一本本具体的图书进行主观的优点总结。在出版实践中,表现为找一本畅销的图书作为样本,来主观地分析其畅销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开发类似的选题或对已有选题进行“升级”。主观性的分析,往往会将图书畅销的原因归结于书名、封面设计、纸张、开本、版式、字体、字号、宣传语、印刷工艺等外部因素。这就导致了对图书畅销原因的分析工作停留在问题的表象,而没有抓住本质。
为什么会有大量出版工作者在书名、封面设计等方面效仿竞争对手,研发“追风”或极为类似的选题?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理解畅销书的真正内涵。图书能畅销,是出版单位科学地运作机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外在因素发挥的作用。
出版工作者必须明确“畅销书”并不等同于“畅销的书”。“畅销书”的本质是图书出版的运行机制,而“畅销的书”,则是机制运行的结果。出版单位能否找到并坚持科学的出版机制,将直接影响图书是否畅销这一结果。我们平时所说的“研究畅销书、做畅销书、规划畅销书”,都是指对机制的研究,而不是狭隘地拿一本已经畅销的书来找畅销原因。
畅销书出版的运行机制包括选题产生机制、书稿加工机制、媒体推广机制、渠道管理机制、市场运营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当这些机制全都运行在最佳状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图书畅销这一结果。对于畅销书的研究,是对上述机制如何最佳运行的研究。
(1)选题产生机制。一本好的选题必须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要有科学的读者需求调查和充分的风险评估体系,更要有严谨的选题论证过程。有很多出版工作者为了求快,效仿竞争对手搞跟风出版。这样做的风险是忽视选题的产生机制中的市场调研环节,把读者需求视为一成不变的,这种刻舟求剑式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图书出版风险。
(2)书稿加工机制。编辑要本着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书稿进行加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出版社推向市场的图书,质量必须过硬。也可以说,质量是保证图书能在市场上销售的前提条件。
(3)媒体推广机制。“酒香也怕巷子深”,说的就是营销推广工作的重要。必须借助各种媒体渠道让读者知道出版单位出版了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好书。
(4)渠道管理机制。选题好,图书质量好,媒体推广工作到位,还要让读者能买到书。如果读者买不到图书,不知道从哪里能买到图书,同样不可能产生畅销的图书。加强出版单位渠道建设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5)市场运营机制。出版单位一定要会经营,懂经营。
(6)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是出版单位规划下一本选题的基础和前提。出版单位应该认真对待经销商、读者的反馈意见,杜绝“闭门造车”。经销商和读者的意见既反映了对当前动销图书的看法,又为出版单位开发日后的选题指明了方向。
综上,畅销书的运作机制实际上就是图书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过程,各个环节与市场环境、出版环境、读者需求之间的协调过程。因此人们常说的“做畅销书”实际上是在制造多种认同:读者对图书的认同,市场对图书的认同,出版环境对图书的认同。上述因素都认同了,图书自然就畅销了。
此外,深化对畅销书运作机制的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解释了图书市场生命周期异常的原因
图书具有商品属性,因此市场中的图书,应当像其他商品一样具有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销售走势应该符合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但是在出版实践过程中,很多出版工作者会发现自己策划的图书没有成长期,进入市场后直接进入了衰退期。这说明市场没有持续的需求,选题的产生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
(2)解释了跟风图书、升级图书,有时销量好,有时销量差的原因
畅销图书的产生必然遵循选题产生、书稿加工、媒体推广、渠道管理、市场运营、信息反馈这一个循环的过程。出版工作者每策划一本新书,都应该严格依照上述过程运作,而不应该根据自己主观判断,或者已有图书的乐观数据来省略新书的选题产生机制。市场和读者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上一本图书成功了,仿照上一本图书能否成功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3)解释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在选题运作机制中的市场调研中,除了要对读者需求进行调研,还要对包括政策环境在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调研。有一些图书,可能存在着读者需求,而政策环境不鼓励出版。忽视政策环境,一味迎合读者需求,往往会导致图书在销售过程中被行政干预。
(4)解释了部分图书短期销量高,而无法持续畅销的原因
畅销的图书,往往在宣传和包装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部分出版工作者将这些特点总结为规律、模板,应用在每一本图书上,这样会使一部分注重包装与宣传的读者在选购图书时忽视图书内容,发生购买行为,在短期内拉动图书的销售。但图书畅销的根本原因是读者需求,因此在理性读者面前,那些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就会出现销售急剧下滑,迅速结束市场寿命的现象。
从微观层面看,畅销书的运作机制实际上是出版单位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的机制。从宏观层面看,畅销书的运作机制则是以出版商为的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出版资源,保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生产活动。
市场调研报告
[编者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市场化运作方式越来越多被各类行业及组织所引用。2005年4月20日,××地税局策划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签约仪式”的宣传活动,强强联合,通过企业以产品包装、抽奖等多种途径将税法大范围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宣传效果明显,同时税务部门还节省宣传经费20余万元。本文结合此次活动的运作过程,从理论、实践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税收宣传工作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针对尚存在的不足,对税收宣传市场好运作的长远发展展开思考,值得借鉴。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今,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具规模,随之而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也成为各类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首选。2005年4月20日,由北京市地税局、××地税局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签约仪式”顺利举行,地税部门宣传工作成功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了税收宣传方式、载体的创新。
一、市场化运作的概念与发展趋势(一)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市场化运作”一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青睐”,市场化运作方式也被各行各业所运用,然而,什么是“市场化运作”,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却因各种行业情况迥异而使其概念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化运作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化运作就是整合各类“可为我用”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还有学者认为,市场化运作是对实施主体从外至内的优化与完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总结出一些“共性”,来概括市场化运作的概念,即:市场化运作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法则要求,优化、集成、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完善、创新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行为主体的发展能力,实现合作各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发展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行政组织以及其他机构组织尝试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工作,一股市场化运作热潮已在生产、消费、分配三大领域逐渐形成。实践证明,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并可使实施者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市场环境中占领优势地位的发展方式。因此,在未来社会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全球市场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客观需要,选择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工作则成为组织生存必然的战略选择。
二、税收宣传工作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优势
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是将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税收宣传工作的过程,其目的旨在利用市场化运作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扩大效果的特点,使税收宣传工作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长久、高效地发展下去。
政府部门的体制特点对宣传市场化运作有特殊要求:一是充分利用信息的需要。政府部门拥有大量权威性高的信息和数据,如不广泛地宣传,既不利于形成信息对等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造成大量信息、数据的浪费;二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员,政府部门应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市场化运作正是避免行政手段干预,增强政府部门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三是减少部门支出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和行为日趋规范,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对政府部门支出约束性的提高,使得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四是培养宣传人才的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市场化运作过程于借鉴他人经验、锻炼宣传队伍好处颇多。
具体到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即税务部门与市场主体(如公司、企业等)联合,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符合各项法规又易于被受众接受的各种宣传活动,从而达到各自的宣传目的和期望的宣传效果,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协调与统一。此外,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纳税人
税收宣传的目标是“打造地税文化,传播地税理念,营造纳税环境,树立地税形象”。然而,通过十几年的税收宣传活动,仍有相当数量的纳税人对税收理念仅限于被动的接受或若有若无的了解。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后,宣传工作将力求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寻找纳税人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和足以引起他们注意的接触点,从而保证纳税人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或促使他们“接纳”税务部门的建议,换言之,就是使纳税人对税务部门充满信赖感。这种信赖感或是信赖关系将会使纳税人在接受税务服务时的相关需求得到满足,并认为税务机关提供的信息、建议是出于有利于纳税人发展这一前提的。因此,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更多地开展让纳税人感觉受益的宣传活动,进而与纳税人确立信赖关系,对征纳双方都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税务机关
税收宣传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税务机关显现出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1、减轻了开发“宣传新内容”的压力
税收宣传活动已经搞了十几年,其宣传内容已趋于饱和。然而,宣传活动如果没有新东西、新特点,其发展就会面临步履维艰的困境。因此,开发“宣传新内容”固然重要,但更为可行的是引进一种长期宣传发展模式,集优势及力量于一体,以重拳出击,占领强势导向地位。
2、提高了宣传质量,增加宣传影响力和人文气息
市场化运作的一大特点在于集合优势力量,变“单体应战”为“战略联盟”。因此,宣传质量有了保证,并可融合联盟各方的文化理念,使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纳税人,使交流更显人文气息。
3、增强了税收宣传的竞争力
媒体产业不断发展扩大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料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每个人都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市场化运作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有力地开拓宣传模式和宣传范围,将其引入税收宣传无疑是使税收宣传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众多宣传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有效途径。
4、避免了“遍地开花,无处结果”的税收宣传尴尬局面
市场化运作机制强调宣传双方的互动,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以往税收宣传“一多二少”(即宣传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少)的状况,从准备宣传活动只考虑“我们说什么”转变为思索“纳税人想听什么”,市场化运作机制使我们的宣传工作要达到“精确制导,准确命中”的宣传效果。
(三)相关合作伙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持久而又魅力不衰的宣传战略往往要打造突出区域特色的品牌形象。被选择的合作伙伴无疑将会在税务部门为其提供的平台上,得到比一般商业广告更为有效的宣传机会,从而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经济学的主要观点认为,信誉是一种稀缺资源。与税务部门合作,共同进行宣传,也就是印证了“商业的兴旺决不是靠欺骗,靠的恰恰是信誉和诚实”的经济学观点,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诚信度。
三、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实践
2005年4月20日,××地税局策划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签约仪式”的宣传活动。地税部门与“××农业”结成友好税收宣传合作伙伴,目的在于通过推出了依法诚信纳税的企业典型,共同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此次活动是地税部门宣传工作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的首次尝试,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始终坚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方式,力争实现“成本投资最小、运行管理最优、实现效益最大”多赢的新型税收宣传工作模式。
(一)做法
1、以整合营销传播理念为指导
在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实现途径过程中,我们了解并运用了当今世界非常先进的宣传管理理念--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imc)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大体是指:以利害关系人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imc的目的是直接影响听众的传播形态,它考虑听众与实施行为主体接触的所有要素(如品牌),甚至使用以往不被看作是传播形态的要素,从而与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展开传播战略。其特点包括:(1)imc是对现有和潜在受众发展和实施各种形式的说服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2)受众决定沟通的方式;(3)所有与受众的接触点必须具有引人注目的沟通影响力;(4)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形成战略联盟,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目的。
由于imc理念与我们所追求的宣传目的相吻合,因此,从策划阶段开始,我们就按照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首先决定符合实施主体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然后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将诸多传播活动加以整合,最后确定了与名牌企业携手进行税收宣传的活动方案。
2、以依法诚信纳税为触点
××地税局按照“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宣传主题,以依法诚信纳税为“触点”选择合作伙伴,其条件定位在:(1)纳税信誉良好;(2)名牌企业,其产品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被公众认可;(3)能够显现区域特色;(4)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经过近两周的精心挑选,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北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合作伙伴的首选。“××农业”既是纳税信誉a级企业,又凭借旗下牛栏山白酒、鹏程食品、汇源果汁等名牌产品塑造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象。选择这样的企业,不仅有利于打造地税宣传品牌,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同时有利于双方品牌形象文化的积淀。此外,“××农业”作为发展××区经济的重要一分子,可以调动整合其有利资源为我所用,合作期间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区域经济环境,最终实现共建小康社会的宣传目标。
3、以互动共赢为追求
(1)品牌
在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作用方面,××地税局与既是纳税信誉a级企业又是全国知名企业的××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牛栏山白酒产品包装内放入融知识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税收宣传书签,伴随着知名产品的销售,将税法普及到千家万户。对于集齐书签的消费者我们还将为其颁发《税法普及荣誉证书》及奖品,推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迈上更高层次。
(2)阵地
在拓展税收宣传阵地上,××地税局在××农业下属的四个知名观光企业设立了税法宣传教育基地,通过讲解人员的讲解,使每名游客在感受企业发展步伐的同时,能够了解税收知识,提高纳税意识。从而一改往日税务机关的单方面“说教”式宣传,形成企业参与宣传,税企共同扩大宣传的效应。本次签约仪式后,还将专门对企业的讲解员进行税收知识强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宣传的效果。
(3)税企合作
××地税局首次尝试与企业合作,建立税收宣传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策划、组织、实施,以求达到宣传税法、普及税收知识,提升企业信誉度、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双赢目标。
(二)成效
一是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整合。此次税企结成税收宣传战略合作伙伴,是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价值体现让纳税人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税务部门想要传达的信息和地税理念。
二是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第一批税法宣传书签的投放将使税法宣传随同“××农业”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有别于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发放税法资料的宣传模式,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从“××农业”的角度看,此次与税务部门结成税收宣传战略伙伴,对外起到“软广告”的作用,既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也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和诚信度;对内同时进行了一次普及税法的宣传,并适当减少或整合了几种传播程序,合作的过程中,其业务活动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所改善,这些同样可看作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是减少了宣传费用。显而易见,由于税务部门与名牌企业借助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使得原本需要各自进行的宣传活动得到减并和优化,宣传费用也就随之降低。据统计,地税部门在此次宣传活动中节省宣传金费20余万元。可见,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强烈要求减少成本的市场状况下,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最大贡献就是减少了这种宣传费用。
四是目标导向观念的实现。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以“税法宣传书签”的收集活动为例,集齐一套(13张)书签的纳税人可得到北京市地税局颁发的《税法知识普及证书》,前100名纳税人还可同时获赠一份价值500元的精美礼品。这就意味着把活动的焦点尽可能地移向我们所要达到的导向目标--宣传税法知识。从企业角度看,一部分收藏者会因为我们设计的宣传导向而有意寻找、选择该企业的商品,从而在满足了顾客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营销费用,比起各种促销组合方式更有效率。
(三)不足或需要完善的环节
1、体制方面
一是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体制亟待完善,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制度规划,其运作方法、宣传形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二是还未建立一种及时、准确评价宣传质量和效果的方式,造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宣传过程的管理,忽视宣传效果的跟踪测评的现象;三是没能充分发挥出整体优势,策划筹备活动不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按规划、分派任务执行的多,打破常规创新的少,税收宣传仍缺乏市场竞争力。
2、经费方面
一方面,举办宣传活动成本(劳动力成本、宣传品费用等)支出逐年增加,物价上涨因素加大了成本需求,使得地税部门宣传成本呈上升趋势,造成宣传经费紧张,同时,税务部门的各项经费属财政拨款,要按照规划专款专用,从而导致宣传经费缺乏弹性;另一方面,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税务部门宣传经费问题,但如何让合作伙伴感到我们的宣传产品物有所值而乐于投资,合作宣传又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目前还未从根本解决,致使税务部门宣传经费有时会陷入两难境地。
3、活动策划方面
一是对于税收宣传活动策划,如何做到结合首都经济发展、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以及联系税收工作实际,尚处于探索之中;二是对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研究少,不能及时找出和抓住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纳税人关心的宣传点;三是缺乏与企业共同策划活动的实践经验,仍习惯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筹备活动,缺乏双向思考,整体应战的观念。
四、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长期发展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机制
宣传活动必须根据市场规律,并按照市场竞争规则运作,集思广益,求得税收宣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纳税人需求定位机制。制定相关调查分析预测体系,对纳税人感兴趣的税收知识、税收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使宣传形式、运作方法易于广大纳税人理解和接受。
2、税收宣传效果评估机制。该机制的引入、健全是衡量合作多方价值获益程度的重要尺度。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宣传活动的传播价值,测量出与这个传播价值等同的经济价值。这是战略合作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说:如果测量出这个活动的传播经济价值相当于30万元,活动成本经费20万元全部由企业支付就比较可行;如果活动传播经济价值是10万,让企业出20万就不合适。所以,宣传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投资”政府部门宣传活动“物有所值”的问题,对于推动税收宣传市场化建设意义重大。
3、宣传活动管理机制。制定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相关制度,并建立宣传活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举办的各种税收宣传活动实施追踪评价,实现税收宣传由重过程轻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并重模式转变。
4、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整合,降低税收宣传成本,实现合作各方整体效能的最大发挥。
5、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相对专业的税收宣传人才队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在每次活动中注重发现、锻炼宣传员队伍,从而使税收宣传队伍呈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二)树立强烈的策划意识
成功的市场化运作,离不开好的策划创意。策划创意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决策,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不受创意者时空定位的局限。这就要求税收宣传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宣传触觉,广阔的视野,能够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好的宣传点,实现宣传思路、宣传方式及宣传载体的创新。同时,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宣传的策划过程中,要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突出反映经济的发展主题和目标体系,并可结合区域经济的地理、气候、物产、人文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地策划宣传活动。
(三)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经济活动必然引起文化的整合。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各方文化的经济价值,在税收宣传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打造地税文化、树立企业形象,赋予宣传活动深层次的内涵;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一般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而展开的。如果我们想加速税收理念的传播,并使我们的宣传品牌得到社会共众的积极评价与认同,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将税收宣传中涉及的文化传播与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方面,新闻媒体的相关管理者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入实施国外新闻审美价值取向培训策略的合理契合的理念模式,秉持新闻采集客观、报道宣扬真实、价值理念普世的基本导向,从而在根本上扭转国外新闻媒体以及社会群体对于中国新闻以及社会文化缺乏审美性的偏颇认知;另一方面,新闻传播运转机制的相关决策者可以适时组织相关外交人员进行国外游历学习、进修深造、学术交流研讨等等,从而使得国内新闻审美取向培训团队得以保持与国外新闻培训行业的及时沟通、实时交流,进而迅速有效地促进新闻工作人员的审美取向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巩固提升。
二、迅速改进新闻传播的途径渠道,加强官民媒体的协同交互
官方媒体需要摈弃旧有的“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价值理念,逐步拓宽新闻传播的信息获取途径,提升多元化新闻播报的执行透明度,及时迅速地改变陈腐的单一性、固定化与样板式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更新改进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提升拓展新闻传播的技巧手段,侧重借鉴社会民间的鲜活事例、网络媒介的多元评价,同时紧密结合新闻传播的根本原则与基本理念,灵活巧妙地进行中国社会的文化理念释放、价值导向宣扬,从而有效凸显中国式新闻传播多元审美性执行策略的睿智灵巧。而政府新闻媒体也需要持续强化与民间第三方媒体的协同跟进,通过一系列主动邀请、投票选举、交换合作等灵活新颖的途径形式的创设推进,形成官民结合的“外交双刃”,进而合理有效地实现多元创新化新闻传播的平等互惠、协作共赢。
三、强化提升多元媒体下的新闻传播运作机制的创
设改进首先,新闻网站的管理人员需要实时更新焦点新闻、动态信息以及多方评价,允许社会各方进行浏览点评,从而营造构筑公开、透明、开放的网络舆论氛围;其次,新闻网站的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某些不实的新闻报道进行澄清说明、释疑解惑,阐明官方新闻机关对于相关策略的根本原则与基本导向,并向社会群体开放建言的会话反馈机制窗口;第三,形成长效固定的官民沟通交流的互动机制,不间断地邀请行业代表、专家学者、民间群体进行网络平台的讨论交流,从而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协商构筑切实有效的新闻传播的策略手段,从而为新闻传播多元审美这一策略机制的有效改进提升提供有利的第三方借鉴。
四、结语
关键词:主体作用;节能减排;运作机制
1节能减排
随着我国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定的应对环境污染的措施。节能减排正是目前人们努力寻找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希望以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支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2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国家经济基础,坚持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每个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节能管理,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积极贯彻节能减排工作。可以说,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企业需要结合国家政策,苦练内功,明确环保责任和义务。一是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通过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制度约束,不断形成有效激励企业创新机制,使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走向“集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应加强能源综合利用,加大节能节电技改投入,推广应用节能节电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淘汰高能耗落后工艺、技术以及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尽最大可能抑制企业的浪费性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企业真正有动力去推动节能减排。三是企业结合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努力发展环保产业和项目。鉴于国家对环保产业给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节能减排方面做文章。总之,具体工作中要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发挥企业的核心和关键作用,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近期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各行业企业应向资源利用效率高、三废减排管理有效、废物综合利用好的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形成稳定的生态产业网络,走出一条资源使用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企业主体作用视角下的节能减排运作机制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实施节能减排对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意义重大。从企业主体角度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
3.1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机制。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可以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明确目标和责任。具体做法有: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目标责任制度。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减排相关法规、政策,落实各自的目标责任,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对于违法违规,隐瞒实情,不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严格追纠其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要采取限制上新项目、媒体曝光,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严肃处理。二是签订和落实节能降耗责任书。签订节能降耗“军令状”的形式,有利于强化企业责任。责任书签订后,强制约束企业的节能降耗完成情况,能够有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3.2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机制。清洁生产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倡导从源头做起、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最终目的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于企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完善清洁生产机制的重点要放在体现末端治理的污水处理场建设、电厂烟气脱硫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需要集中对企业的关、停、并、转。目前清洁生产还停留在“共识”阶段,并没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来说还没有融入到节能减排的主流工作中去。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改变《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对清洁生产“鼓励和促进”的定位,把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预防和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另外在《清洁生产促进法》法律责任条款中增加约束力更强、力度更大的惩处措施,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法律强制性条款和约束性条款的执行效果。二是制定推动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建立清洁生产激励政策。国家应尽快制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对研发和先行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的企业实施减免税政策。各级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效益好、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的清洁生产项目予以贷款支持,对列入国家和省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政府向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和适当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大幅度地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清洁生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清洁生产基金,用于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的资金支持,加快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重大清洁生产项目的实施、建立清洁生产信息服务平台等。
3.3节能减排能源服务机制。当前,我国在节能减排有关的信息服务工作不到位,阻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因此,下一阶段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的能源服务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适合国情的合同能源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节能服务机构在节能领域的作用,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挖潜、运行、管理、融资一条龙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发展起来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是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用减少的能源费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而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当前,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建立集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于一体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相关服务的市场化服务新机制。
4结论
本文在分析节能减排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较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节能减排运作机制。既有确立责任和分工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机制,也有基于清洁生产法律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机制,更有借鉴国外做法的节能减排能源服务机制。这几种运作机制实践性较强,通过具体实施可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益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付院平,文琳.节能减排在企业发展中的精细化管理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24(2):193-194.
[2]王倩.论沈阳市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34-35.
[3]赵晓毅.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10(4):66-67.
笔者一行于2010年2月28日到3月20日参加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NHK联合主办的“日本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与新媒体研修班”,实地考察了日本内容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重点考察了日本推动内容产业发展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日本发展内容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具体建议包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容开发制作流程和运作机制,推动品牌建设和衍生产品开发,完善版权制度,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促进国际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产权制度与市场主体建设
日本发达的内容产业与成熟的市场高度结合,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是文化产业繁荣和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健全文化市场交易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2008]11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要求,完善文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建立现代化的内容开发制作流程和运作机制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观众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的持续提高,文化产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日益凸现。因此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构筑先进工作平台和工作界面,按照现代市场营销的规律和现代化内容生产工艺要求来开展调研、征集创意、设计方案、设定进度、安排制作、搜集信息、调整修改、宣传推广并相应合理地组织人力和配置资源,建立起真正符合市场要求且富有竞争力的经营运作机制。
推动品牌建设和衍生产品开发,整合产业链
借鉴日本的动漫产业经验,我国文化企业应以创新企业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内容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为龙头,努力实现创、研、产、销一体化。精心塑造生动的角色形象,力争以这些形象为主角的故事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潜心培育消费者忠诚度,保持长久魅力和旺盛的品牌生命力。加强与授权经营商的深度合作,通过形象商品化授权等手段不断开发衍生品,拓展市场渠道;进而整合行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
完善版权制度,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内容产业繁荣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应深入贯彻落实新《著作权法》,推广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发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方便著作权人实现权利,进一步与国际著作权制度接轨。强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力度,基于著作权客体范围的发展变化,对新的权利客体及时提供足够的行政救济。加强行政处罚在著作权领域所涉程度和广度,将消除侵权人后续侵权行为执行到位,有力遏制盗版侵权活动的泛滥势头,维护我国的国际声誉。完善司法程序,有效落实临时保护措施、过错推定原则和规定法定赔偿制度,确保对权利人的保护和赔偿及时到位。
促进国际交流
积极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优惠政策,通过现有渠道,加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加快培育海外营销的市场主体,加大文化产品海外推广营销力度,拓展渠道,完善网络,探索建立文化产品海外推广营销体系,推动文化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支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参加重要的国际文化节展和交易市场,进一步整合国内节展资源,办好国际性内容节展活动;积极与各国政府、国际内容节展组委会、文化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广泛友好的合作推广机制,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发和联合推广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优质的内容来自于创作者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是推动内容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造就内容产业的优秀人才,重点加强创意、技术、制作、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既懂艺术又懂先进开发制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懂经营管理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运作的外向型人才。同时应支持鼓励全民创造,实现内容生产与消费的活跃。内容的生产力来自于职业人士,更来自于业余层面、来自大众的表现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