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建设财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思考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下,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宅建设投资增加,这给施工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还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会计信息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行业主管部门了解企业业绩、生存、发展能力、获利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投资决策、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客观。
2、是维护会计秩序,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需要
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在财务管理上干预过多,使财务工作围绕长官意识做,造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利。《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依《会计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客观性,保证会计秩序的正常有序进行。
3、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选聘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是通过对会计报表的信息进行 分析,了解经营者的业绩,为经营者进行奖惩。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好财务基础建设工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完整。
4、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有加强完善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基础建设工作,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看,各施工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参差不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粗放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2、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有待加强
虽然表面上在谈“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真正做到的就少了。许多施工企业管理者重视施工承揽任务、重视工程任务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忽视了财务管理科学性。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节流”、控制把关作用。
3、从业人员素质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野外工作,施工任务点多、线长,客观上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能力有限,加上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造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原始资料、台账、核算资料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出现了“资产不实、成本不实、盈亏不实”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4、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实行计算机管理已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但施工企业未能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大部份时间是在从事“财务核算”而不是在从事“财务管理”,使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部门的预测、决策作用未能发挥。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1、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会计法》
新的《会计法》从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财务部门应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明确财会人员的作用和职责。同时在企业广泛宣传《会计法》,使企业管理者明确,企业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第一责任人,支持财务部门依法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实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督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强,往往项目部远离企业驻地,只有财务人员现场实施财务管理,常会出现按项目经理要求处理的业务,造成了违犯财务制度的现象。实施会计委派制,可以使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处理经济活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可靠性,强化了财务监督,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对预防范经济犯罪,抑制腐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完善内部财务管理
施工企业应按《会计法》的要求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建立会计核算、内部稽核、内部牵制、财产清查、内部审计、原始记录管理、岗位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组织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为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制定完善财务制度后,更重要的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保证财务制度的执行。培养选拔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能力的财务人员,是施工企业守法经营的基础。
5、建立科学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其职能是使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实现预算体系、报告体系、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的功能,应具有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的需要。
6、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开发建设速度加快,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速度将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为了应对的市场变化,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而财务管理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使分散的项目部的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反馈财务控制中心,适时实施财务控制,是企业进行财务经营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总之,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成本是企业的心脏”,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施工企业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 昶、管云鸿、邓浦之,浅析地勘企业探矿权和采矿权会 计处理《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2)
新高校财务制度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六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工资津贴、资产管理以及部门预算等与公共财政有关的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管理;三是把基础建设财会纳入了“大帐”管理的范畴;四是对于高校收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让高校收支情况可以更加客观准确的反映出来;五是规定了必须平行设置财会科目和预算会计科目,不单单提供绩效考核所需的财务信息,同时也要提供预算管理所需的收支信息;六是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完善,对于报表的格式进行了规范,重新设计了财务报表中的组成项目,取消了资产负债表里的收支项目,对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表以及基建投资标添加了附注。
二、新高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
1.规范财务管理,反映真实信息虽然最近几年以来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依然无法满足高校的扩建需求。因此很多高校往往都会通过其他渠道来筹集扩建资金,欠款超过亿元的高校比比皆是,这样一来高校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新高校财务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这一局面。一方面是它设置了收入、费用和结余类科目;另一方面是新高校财务制度对财政资金结余、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其他资金结余都分别设立了明细账目,更全面具体的规范了高校的收支活动;此外,新高校财务制度中提出的权责发生制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收支存观念。这些新的规定都能够让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更加清楚的认识风险,从而避免盲目举债的问题。
2.成本核算标准明确,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学生的培养成本按照专业的差异、学校等级差异等因素也会有所不同,但现阶段高校财务会计核算基本上都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样一来就很难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新出台的高校财务制度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务指标借鉴到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中来,从而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一般来说高校对于学生培养成本的使用都是相同的,不管是任何一所高校在相同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本上都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新高校财务制度可以让高校之间更加方面的进行引用,也大大的减少了教育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质量。因此,新高校财务制度的出台对于减少学生培养成本、提升教学质量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二者的联系就在于,财务作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特定经济关系,需要会计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反映,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制度体系效率,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制度优先的意识,无论是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对一般员工,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多也只是上一层次对其以下层次的监督,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相关财务核算工作应当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到位、使用及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文章就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核算建议。
关键词:
企业;基建;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开展,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相关财务核算工作则肩负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项目成本、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重任,财务核算工作应当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资金的到位、使用及项目的整体投资情况,但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整体财务工作在实际业务中还存在若干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核算和监督。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建设过程的各种消耗进行会计核算。
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既是新增固定资产的过程,又是大量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过程,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核算建设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是建设单位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2.对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进行分析考核。
建设单位会计既要对建设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更要对建设项目的总成本、建设成果等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考核,以评价其投资效果,借以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对基本建设全过程实施会计监督。
建设单位会计人员除了要自觉遵守国家法纪法规,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外,还要对各类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二类费用等费用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合理使用基建资金,防止损失浪费,保护国有资产,提高投资效益。总之,基建会计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分析、考核基本建设项目的概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是加强经济核算,考核投资效益的重要管理活动,建设单位会计信息也是国家加强基本建设宏观管理,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没有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加大了支付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因此,重建设轻财务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门往往不参与项目的前期招标、合同订立、计价审核等过程,只是一味的支付工程款、会计核算、出具报表,整个财务部变成了一个“大出纳”的角色,没有起到事前控制及事中管理的作用,财务的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到最大,加大了支付风险。
2.核算资料不完善,核算难度加大。
依据制度规定:建筑安装工程款要按照完成多少工程给多少钱的原则拨付,每月由施工企业提出已完成工程月报表连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经建设单位审核后办理已完工价款的结算。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较长,投资金额较大,涉及的专业较多,一个项目一般划分为若干个标段,通过招标由多家施工单位共同实施,施工单位可达成百上千家,若施工单位未能提供充足的建设项目资料,同时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管理松弛,对其报送的计价资料(如中期支付证书、设备移交单等)审核不严格的话,会造成最终提供给财务的核算资料混乱,阻碍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提供给财务部门用于核算投资额的计价资料,建设单位应当统一计价资料的格式,使该资料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施工合同的预付款情况、本次计价金额、回扣的预付款金额、工程质保金、本次工程支付金额等;在支付设备采购款项时,还应当附有设备移交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对计价文件的审核往往不严格,格式不统一、数字不准确,最终报送至财务部进行核算时,才发现问题,再倒追至施工单位重新编制,增加了无效工作。
3.对工程整体概况不了解,账目设置混乱。
依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来核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但是,针对于建设周期长、内容多、涉及面广、会计核算量大的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仅靠这四大投资科目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中各类支出的具体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核算的要求;若同时在建若干个项目,科目余额还很可能反映的是几个在建项目的汇总数,不能准确反映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4.未考虑工程竣工后需移交运营方等事项,导致重复核算或竣工决算遗漏项目。
目前的基础设施项目多为BOT或BT模式,建设单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负责单位,工程建设完工,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运营方。一般工程竣工前,运营方即开始筹备项目的运营事宜,会发生运营筹备费,运营筹备费属于项目概算范围之内,建设单位财务竣工决算时要将其纳入决算范围。目前的核算方式一般为发生运营筹备费后由运营方进行垫支,之后再列支明细由建设方向运营方支付筹备费用,同时建设方也根据明细表进行具体的核算,造成双方重复核算;同时大中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筹备期一般时间较长,金额较大,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若双方衔接管理不严,运营方提供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仅仅以建设方账面资料进行竣工决算,则可能会导致漏项。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核算工作。
建设单位领导应重视财务工作,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财务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资金支付制度、财务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健全财务的核算流程,保证资金支付、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评价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保证财务核算工作与工程建设进度一致,确保财务工作准确无误。
2.重视财务部门的核算及管理作用。
针对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报送的月度报表及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等资料格式不统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会计人员不能等资料报送至财务部门之后再进行审核,应当在施工单位相关报表及结算账单等资料编制之前,会同建设管理等部门共同对各施工单位的报表格式、数据填列的逻辑关系等进行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的格式填制相关资料,使结算资料不仅能反映出工程量等情况,又能满足财务核算时所需数据的要求。其次,在电算化办公普及的今天,还可以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方式,要求各施工企业将数据录入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报送月度结算资料,在信息平台中不仅可以统一报表的报送格式,规范数字信息的填列,建设企业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企业月度报表等资料编制的正确性,以此来保证报送给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的计价资料正确无误,使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总之,财务部门应当在前期参与到中期结算资料的审核工作中,以此为核算工作扫清障碍。
3.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及辅助项目进行核算。
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的大中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均为单独立项、单独批复,因此对每个项目最好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成立账簿进行核算,避免各在建项目之间的混淆。在建立单独核算账簿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建账前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整个项目的工程概算情况,以工程批复的概算为基础进行建账,因为若概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相差太大,会给财务竣工决算工作带来困难。《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本制度规定的总账科目,建设单位在不违反概(预)算和财务制度等规定,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增加、减少和合并。对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外,建设单位在不违反财务制度规定和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因此企业除了按制度规定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外,明细科目的核算最好根据概算批复的类别来设置,保持二者的统一,如在“待摊投资”下增设“环境影响评价费”、“管线切改费”“施工图审查费”等,使每项支出均能一目了然的同时还能与概算科目保持一致,也能够保证项目建设完工后财务竣工决算工作与结算工作的衔接。二是仅仅设置多级别的会计科目核算是不能满足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要求的,还应给有关科目设置明细辅助核算及客商辅助核算等。以地铁建设中的土地征收为例,在一条线路的建设中,会涉及多个地铁站的土地征收工作,要实时掌握每个站的拆迁投资金额,除了在“待摊投资”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土地征收费”外,还应为该二级科目设置以地铁站名为单位的明细辅助核算;又如对“设备投资”的核算,则需要同时进行明细辅助核算和客商辅助核算,首先按合同类别分为“信号系统”、“供变电系统”、“环控系统”等,其次再按供货单位进行客商的辅助核算。如在收到某一信号系统单位审核合格后的月度结算资料时借记“设备投资(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贷记“应付器材款(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在支付工程款项时,再冲减“应付器材款(信号系统01标)(某单位)”科目。一个大中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涉及成百上千家的供货单位或施工企业,通过这种核算方式,可以随时查阅各施工企业工程完成情况。
4.划分运营筹备费核算主体,不重复不漏项。
针对运营筹备期间发生的费用,运营方可以向建设单位报送年度用款计划,经建设方审核合格后,运营方安排全年运营筹备工作,每月,再向建设单位报送实际发生费用的情况,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拨付运营筹备费用,建设单位账目上可只反映运营筹备费总金额,运营方则应成立专门的账簿进行运营筹备费的明细核算,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账目上可只反映出运营筹备费发生的总金额,同时根据运营方的运营筹备费明细账簿进行决算,即避免日常工作的重复核算又能够避免竣工决算时遗漏项目。
作者:刘静 单位: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其内部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变化。文中从全面的实施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指出了在进行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中,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应为其主要方向,并制定了完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等院校;财务会计;会计制度;制度改革;教育培养;成本核算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式、办学理念及办学环境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在很多方面导致当前执行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工作的需求。因此,全面的实现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实际意义。
一、全面实施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方向已经从先前的金英型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方面,导致非常突出的供应与需求矛盾。同时,随着高等院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管理、高等院校校园的不断扩建等类似情况的不断出现,传统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与当前形势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再加上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各种经费的消耗不断增加,全面的实现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了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当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方面的问题
首先先前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中所罗列的相关内容与政府的收入与支出项目不太相同。例如,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中所规定的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等方面与政府内所规定的收入与支出分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先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分析客观需求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随着高等院校的大众型教育,部分高校为了更好的获取发展资金,采用了很多不合理的社会性融资方式,导致自身“债台高筑”,不仅导致了高等院校无法正常发展,同时也提升财务工作的风险。
(二)微观方面的问题
首先,先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内实行的收付实现制不能将整个高校的负债与资产如实的反应出来。其次,在进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核算时,仅仅对其原有的价值进行核算,没有提及其折旧,从而导致高校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的价值存在较大的出入。第三,先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中不能准确的反应出年终事业结余。虽然其对年度预算进行了安排,但是由于不能支付资金结余,从而降低转入到对应的“事业结余”账户中,这样得到的结余数目是不够准确的。第四,先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多数情况下,其不能如实的将高等院校内实际的资产情况反映出来。第五,先前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在基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为高校内基础建设所用的核算方法存在的差异,导致高校内基础建设方面的核算仍旧独立与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内部形成的财务报表,不能全面有效的将高校的负债、资产情况全部的反应出来,从而导致高等院校负债不够真实,高等学校基础建设项目成本核算不够准确。
三、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及策略
(一)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为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方向
1.全面的核算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成本的必要性
政府可以通过高等院校的教育培养成本,实现对高等院校的宏观调控,对高等院校制定的学费标准进行针对性优化。同时全面的增强高等院校的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能够提升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充分的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利。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内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并没有将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纳入其中,导致很多高校在进行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时多数均采用估算的方式,降低了数据的准确率,因此,在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中全面的增强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全面的实施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为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自从我国全面的实行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以来,明确的提出了在进行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时,应将教育培养资产价值真实的反应出来,确立出合理的教育成本。可见在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中全面的实施教育培养成本的核算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
(二)完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策略
1.对各种费用的支出进行正确的界限划分
首先应当对各种费用的支持进行正确的界限划分,确立出何为教育培养成本,何为非教育培养成本。凡是和高校教育活动相关的成本均应当纳入到教育培养成本中,而与教育工作无关的成本花销应当计入到教育无关成本中,例如,高校附属院校的财政支出、高校办理企业的支出等均属于非教育支出。其次,对高校的收益性指出与资本性指出进行正确的划分,这同时也是高等学校财务会计计算工作的基本性原则。第三,对各种产品的界限进行正确的划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高校各种产品定额的具体执行效果。同时在进行具体的划分过程中,若是由于某个产品的单独收益而产生的消耗,应当降低计入到该产品的实际成本中,若是某两个产品或者多个产品为共同收益的,则应根据的实际的消耗情况,按照比例将其分配到相应的产品中。
2.按照成本对象将费用进行转换与细化
我国高等院校在资金消耗的过程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间接费用消耗较大、直接费用消耗较小”的情况,同时其内部的间接费用的分配难度是非常的大,这对我国高校院校的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应按照具体的成本对象将费用进行详细的转换与细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3.增强高等院校物资计量与盘存工作
我国高等院校内所含的实物资料往往有固定资产与一般材料两大类,因此,为增强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工作的效果,全面的增强高等院校物资计量与盘存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对于实物资料的收发,均应当通过全面的计量与验收,同时也应当做好定期的盘点工作。另外,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出完善的购置计划,固定资产的购入、发出等环节应当有清楚的记录。从而全面的增强高等院校内物资计算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除上述措施之外,高等院校还应当对自身当前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核算,准确的摸清自身的家底,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核算期、核算原则,为进一步的开展完善的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出全面的数据支持,便于高等院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有效开展。
作者:孙琪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尉清平.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学习《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6:111-112.
[2]姜彤彤,武德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兼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J].财务与金融,2010,05:56-60.
[3]田建中,高惠凤,魏春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浅析———兼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5-89.
[4]王耀忠.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改革影响及完善建议———基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稿)》[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