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羊毛工镇 财务制度 农村三资 管理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31―01

羊毛工镇辖区共有13个行政村,自2000年开始实行“村账乡”管理方式,镇设3名会计,每村各有1名报账员(报账员由村集体推荐,镇财政所考察后任用)。全镇每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共计241万,全部分配到各村用于村里生产、环境卫生、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支出。最近几年,随着对农村三资管理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羊毛工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许多帐外资产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比如上级各部门在各村投资的项目(例如:村办公室建设)在建设前未明确建成后的产权归属,建设完成后也无相关移交手续;其次,通过对农村三资进行审核使我们更加清楚的掌握了各村的资产、资源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资源管理方面制度建设不完善,难以有效利用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再次,基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力量。从客观角度分析,家庭生产经营方式导致了农民群众只关心自己到底能够获取多少经济效益,民主观念在农民群众心中还没有是形成,农民群众集体参与观念、民主管理意识不足,村集体虽然建立了村民监督小组,但是由于没有完善、具体的村民理财制度及经费保障造成村民监督小组成员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理财的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致使村干部使用资金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得不到有效监督,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最后,合同管理不规范,有些土地发包合同的内容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晰,对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和限制不明晰,村干部存在违法发包,暗箱操作,发包不按照民主监督流程进行,少数人说了算,合同随意变更,口头合同现象十分严重。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2.1强化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登记和保管制度建设

首先,羊毛工镇应该成立镇“三资”办,定期组织本辖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三资”清查、界定产权、核实价值、公开公示、建立台账等步骤对所有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盘点,逐项清查,逐一核实,造册登记,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种类和分布,同时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实地抽查核实;其次,上级部门在投资立项时就要明确该项目完成后的产权归属,在界定产权时,按照“公正、合理”的原则划清镇与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归属关系;最后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日常保管登记、定期盘查制度,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进行动态化管理。

2.2完善村务监督制度,切实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村务监督委员会理财时间为每半年一次,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无偏见的对村全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并在结算凭证右上方加盖村级审计专用章。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还要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活动,不得借监督之名故意刁难和干扰村两委正常工作开展,对故意阻挠村两委工作或拒不执行正常的村务监督工作,对因不作为而严重失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要责令辞职或依法予以罢免.按照要求和程序选举补充新的成员,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正常发挥作用。

2.3完善村务监督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务监督小组理财的积极性

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纳入转移支付拨款的范围,以保障村务监督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2篇

一、本规定所称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是依据建设部《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定》行业标准规定,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粘接剂锚固件等)构成并适用于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总称。

二、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或者《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国家尚未制定节能标准的建筑领域,应当符合市建设交通委制定的本市节能标准以及为实施标准相配套的技术规范(以下统称节能设计标准)。

三、自**年**月**日起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节能设计标准。如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节能措施的,应当在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包含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内容,并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面积应计入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但该部分建筑面积不纳入计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中注明该部分建筑面积的数据。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厚度应计入墙体厚度,在计算建筑间距、建筑退界时,应当符合《**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四、**年**月**日前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仍应遵循按图施工、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的原则。

五、**年**月**日前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申请许可证阶段无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内容而在建设过程中新增的,且符合《**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间距、退界规定的,市或者区(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竣工规划验收时,予以核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建筑面积,且不将该部分建筑面积纳入计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策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公平之器、和谐之基、稳定之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就业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从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来看,尽管普遍能够按照目标和任务组织实施,而且在推动就业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制约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在落实就业导向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破解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和发展,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并将就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1]。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才能使就业导向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创新,才能为落实就业导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推动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将就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可以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受良好的就业教育,这对于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采取多元化的举措和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还有利于拓展就业教育领域,强化就业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学校在实施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并且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安排,而且还在推动学校教育与创业型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当学生具备了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之后,就会极大地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而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广大学生,进而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持续得到提升,以更有效地适应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尽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从就业导向来看,个别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还缺乏科学性。比如有的学校不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建设,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是没有将落实就业导向作为重中之重,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无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有的则不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没有从“问题导向”入手,制度的拓展性不强,比如没有将“双创”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这就直接导致个别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缺乏规范化,同时也无法更有效地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利于深入开展就业教育等,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2]。

(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对于创新就业导向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来说,一定要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性方面取得突破,否则就会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一些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尽管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设计和安排,而且也能够组织实施,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体系,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缺乏规范化,甚至有很大的随意性,根本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有的学校没有将就业文化纳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就业宣传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学校则没有将就业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相关的激励、约束、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同样会制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缺乏融合性为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有效地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融合性,但目前一些学校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制约了就业教育向纵深开展。有的学校不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建设,比如没有将“创业带动就业”纳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导致“创业带动就业”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乏规范化、长期性和持续性;有的学校则不注重培养教师的就业教育能力,特别是还没有将就业教育纳入到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当中,导致教师的就业教育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缺乏融合性,也表现为不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与就业指导服务制度进行有效结合,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流程、就业指导内容等缺乏拓展性,在开展创业与就业教育、指导、服务方面更加倾向于针对个别大学生,而没有从所有大学生的角度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模式。

三、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学性推动就业导向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首先要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学性方面加以重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制定制度与执行制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更加高度重视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效能化,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在服务于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就业服务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应当将“双创”纳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当中,使广大教师能够在指导、引导、教导“三导”方面下功夫,努力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拥有良好的基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学性,还要在强化制度规范化方向下功夫,特别是学校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进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3]。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4篇

为确保采购安全,美国84%的学校餐饮服务由学区直接负责,仅有14%的学校以合同的形式交由私人或服务管理公司负责。日本于2003年6月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并于同年7月在内阁府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实行一元化领导。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2008年,日本文部省将修订的《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标准》下发给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新修订的标准要求食品从业者向学校提供原材料卫生检查结果,还要求食品生产者提供相关数据。这一制度的实施使进入学校的食品实现了“原材料—加工过程—成品”全程质量监控。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美日两国都把学校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整体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通过细化要求、强化监测等手段推动和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

二、国家和部分省市区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的有益探索

从国内来看,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部分省市区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广西平南县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后,多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县的做法是,一是实施“阳光”准入制。即制定《校内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办法》,要求为校园提供食品的商家,必须经工商、质监、卫生三家机构验收合格,方可向“县食安委”申请加盟为校园食品供货商。二是建立“双档案”。要求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供货和收货档案,确保每份进入校园的食品有记载。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由“县食安委”牵头,每年对校园食品供货企业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突击检查,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食品安全纳入常规检查项目。

又如,北京市于2011年开始推动食品安全示范校试点,在试点学校的食堂引入目前大酒店使用的“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同时采用统一标识管理,包括统一消毒程序、统一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2012年起,北京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作为食品安全示范校的校园食堂须达到餐饮卫生监督量化A级管理标准,做到统一食堂卫生标识,统一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原料采购采用台账式管理,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学校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等。此外,食品安全相关专家全程参与示范校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研讨和有关标准与制度的审核,制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五常法”管理要点培训,对示范校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现场评定、审查、验收。

三、湖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学校食堂应建立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负有管理责任,要定期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的食堂管理经验,熟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科学配餐知识和经验”,“学校食堂应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并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学校食堂要制定有效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并做好采购食品索证资料的登记工作。”意见从上述3个方面明确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并明确了具体要求。随后,长沙、株洲等市也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株洲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文件,使当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湖南省各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如管理体制不顺,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推向教育主管部门,而教育主管部门只能通过行政力量加强对学校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学校周边商贩、食品生产及供货商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执法权力。又如,管理制度建设不均衡。就湖南省来看,以长株潭为代表的中心地区在制度建设上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湘西、湘南等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仍不完备,个别地区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制定适合全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统一标准,是从制度上理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快推进各市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基本原则及意义

笔者认为,要抓好制度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合适的标准:一是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全面到位。以学校食堂食品管理为例,食堂食品必须经过采购、加工、出售3个主要环节,即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包括这3个方面。二是管理体制下的职责要分明。学校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必须要本着“统一、高效、精简”的模式,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例如,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省市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经验,建立一整套针对学校食品的安全标准体系等。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意义: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可以为各地区、各中小学校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准绳。二是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三是制定制度建设的标准。

五、湖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笔者认为,在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标准。一是要设立进入学校的食品、食品原材料供货商的“准入标准”。上述供货商必须要有县级以上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同审批的“校园供货许可证”;我们还要对提供商品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其纳入校园供货“黑名单”。学校及当地农业、卫生等部门应为供货商或当地农户建立档案,每次供货都必须由学校进行质量检测,如因原材料质量引起了食品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供货商或农户的法律责任。二是要设立食品加工特别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加工食品的行为标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从着装到工作行为必须要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避免因某一程序上的疏忽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此外,对个别学校商店经营的油炸类、加热类食品,也必须对其食物油、燃料等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三是要设立学校食品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标准。对学校商店、食堂的食品保存、销售等方面都要提出一定的标准,以防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四是要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责任追究标准,对于因管理不严、措施不力引发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必须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处罚的力度。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34-03

自2003年6月成立以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对学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做一番梳理与反思,既可总结经验,也有助于展望未来,推动事业的发展。

一、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进程

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章立制,夯实基础。

江苏是职教大省,全省十三个地级市都有一批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的中等专业学校。21世纪初,教育部明文禁止低层次学校举办高层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本地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为了未能晋升高职高专而基础条件很好的中专校的生存和发展,江苏省成立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第一批分院挂牌成立。从2004年至2008年,学院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章立制,夯实管理基础。这方面的主要管理制度有: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苏联院[2004]4号)。该规程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及学院相关章程制定,明确了学院与各分院各自的教学管理职能,建立稳定的教学管理秩序,_保人才培养质量。该规程对“教学管理组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研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考核标准(试行)》(苏联院[2006]2号)。

3.《关于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06]8号)。

4.《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试行)》(苏联院[2006]16号)。

5.《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NIIT合作项目工作规程(试行)》(苏联院[2006]12号)。

第二阶段:重点推进,规范发展。

这一时期,学院除了推出加强基础管理的制度外,还探索了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这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及重点工作有: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意见》(苏联院[2007]1号)。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管理模式,十多个行政人员要管理一二十万在校生,客观上要求不能事无巨细,必须抓好重点工作。其中,专业建设就是重中之重。该文件出台时,学院共设有16个专业大类119个专业,一些专业已经成为办学基础较好、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有一定办学特色的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文件确认“数控技术、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应用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为首批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并且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再遴选5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有市场发展前景、行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高且有利于发挥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2.为深入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学院于2007年制定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07]5号)。《意见》提出了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有“制订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加强课程管理”等。该《意见》的印发,拉开了学院课程改革的序幕。

3.2007年,学院组织专家对各分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专题审核评议,并印发了《关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评议情况的通报》(苏联院办[2007]69号)。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4.从2007年开始,学院启动了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并于当年进行了首次评选,详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苏联院办[2007]20号)。

第三阶段:强化内涵,加快发展。

2009年至2010年,学院组织专家组对所有分院及办学点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导。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专家组也发现,各校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二级管理、教学督导、教师团队建设、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各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修订及完善情况也参差不齐,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完整、不健全、修订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于2011年组织起草(修订)了6个文件。经过充分讨论和认真修改,这6个文件于2011年相继印发。它们是: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11]6号)。

2.《关于印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联院[2011]7号)。

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分院二级管理的意见》(苏联院[2011]10号)。

4.《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11]11号)。

5.《关于印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的通知》(苏联院[2011]12号)。

6.《关于印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指导目录)的通知》(苏联院办[2011]42号)。

上述6个文件,成为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抓手。2012、2013年,学院分期分批地对分院及办学点进行了教学视导,视导的重点即为上述6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4.5+0.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情况。

2012年12月,学院在淮阴卫生分院召开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督导工作现场会”。

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特色

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体现了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勇于探索、强化实践、及时总结、不断改进的发展特色。

(一)规范办学特色:坚持科学发展,注重规范建设

科学发展,规范是前提,是基础。夯实基础,规范发展,是贯穿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始终的指导思想。从建院之初到2011年,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呈现出一个渐进的、积极探索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开始的重基础管理到随后的重点工作推进以及强化内涵建设,其工作思路、发展脉络是清晰的,其规范作用、促进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体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二)突出实用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事求是

学院下属近百个分院、办学点,办学体量大,专业门类多,而且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办学环境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学院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开展教学视导,注重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院也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工作要求。基本思路是:通过视导,梳理存在问题,属于个别问题的,通过个别指导加以解决;属于共性问题的,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督导加以解决;还有一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如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积极创造条件,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加以解Q。

(三)整体联动特色:坚持整体推进,注重联合优势

学院是一个整体,必须坚持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要实现整体推进,就必须发挥联合优势,这是学院得天独厚的条件。秉持这一思路,学院先后召开了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改革、教学督导等专题会议。通过专题会议,树立先进典型,分享成功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与此同时,学院先后成立了20个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各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事实证明,专业协作委员会在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和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不断创新特色: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发展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一种“集成式”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无成功经验可以参照,也无现成文件可以照搬。因此,学院的建设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厅相关文件,服从、服务于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局;另一方面,学院十分注重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丰富、从共性到个性、从外延到内涵,无不体现了创新精神。

三、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发展建议

“十三五”期间,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更多的新任务、新要求,为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新时期能够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出台相关制度,促进各校由“被动发展”向自主发展转变

自主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性之一。相对于独立的高职高专,学院所辖的分院及办学点就管理体制而言仍属于中职的范畴。这一体制现状给各校带来发展的依赖性、被动性以及缺乏高等教育特色等负面效应。为撬动这一体制障碍,建议学院率先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层面冲出体制藩篱,出台相关制度,促进各校由“被动发展”向自主发展转变。理想的教学管理格局应该是:学院层面重点发挥规范性、标准性、方向性、统筹性、指导,分院、办学点层面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既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明确的办学方向,又有促进各校自主发展制度保障的新机制。

(二)创新相关制度,促进各校深化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要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各校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宏观层面,学院要组织人力积极开展“五年长学制”的人才规格定位、专业特色定位、人才特点定位的研究;中观层面,学院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及各分院、办学点要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微观层面,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师要开展教材教法、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特点与规律、五年制高职生生理心理特点及教育教学相应对策的研究。

(三)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各校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校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