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春”。大型博物馆作为国民素养与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它很好的体现了国内综合素质以及发展状况。在未来的博物馆发展中,它必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1.国内博物馆发展现状

博物馆作为某座城市或者国家的文化标志,它具有深远的意蕴。但是,就当前国内博物馆发展状况来看:其前景令人堪忧。一则,国内博物馆也在火热进行着,当地建筑很多;二则,建筑风光后就进入“没落”阶段,这也是当前博物馆必须正视与解决的话题。刚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国内博物馆还处于生活发展的边缘,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到2011年底,国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将近3600个,也就是每40万人有一座博物馆。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国内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将近4亿人次的观众,比收费增长了50%-70%左右。

同时,博物馆类型开始多样化,除普通的历史、综合、艺术、自然博物馆,还有生态、数字综合、社区博物馆。在博物馆数量直线上升的同时,其开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当前的博物馆也面临着一项问题:热闹建设,冷清经营。很多业内专家指出:很多博物馆只注重建设,不注重后期运营和保护。在资金跟不上节拍的同时,还有部分博物馆不能正常开展陈列工作,这就让博物馆成了空置的摆设。除资金运营外,缺乏人才也极大的约束着博物馆发展。

很多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博物馆已经进入转型时期,而作为文化产品,不能单纯的只追求数量,还必须关注运行和功能发挥。

2.未来博物馆发展面临的课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和环境相融合,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和世界进行更多的探讨、交流,让国内博物馆得到可持续发展。通过贴近老百姓生活形式与创新过程,积极感受国外博物馆建设教训与经验,让其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特殊风格的博物馆事业。在发展和继承博物馆的同时,它将为我们提供更完善的课堂。

在环境与博物馆融合的基础上,博物馆将成为历史文化、城市建设、自然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博物馆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自然环境与博物馆建筑物的融合,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关注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多功能整合的区域,它包含多个设施,以及对展品的研究、观赏、思考;通过注重公共交流,让未来博物馆超越艺术宝库的约束,成为公众学习与交流的区域。对公共沟通的关注也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求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性,让观众成为展示的重要部分。

3.数字化是未来博物馆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将人类领入了崭新的视野,数字化则是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主要潮流。受数字化挑战,博物馆作为展示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场所,应该走在科技时代的前面,抓住科学技术带来的良机,改善经营观念,迎接挑战,更好的建设。在数字化时代,只有立体化、多功能的博物馆才能满足要求。对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建设脉搏,迎接挑战,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最后推动博物馆发展。

3.1藏品数据库

藏品数据库作为博物馆数字化的条件,在创建数据库时,它使用的是较为先进的软件。如: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大中型数据仓库对其进行系统开发,这样既为数据库提供了更加可靠、安全的存储功能,同时也为管理和构建新业务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应用程序。

3.2数字化展示

将数字化展示利用到博物馆管理中,也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指标,数字化主要利用的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内容辅助,让其得到更好的表现,以诠释展品内容。在这期间,计算机具有信息传播迅快、传播方式多样、信心容量大、人机交互强等优势,将其利用到博物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追寻数字化,还必须整合博物馆实际情况,突出实体展览,而数字化只是展示过程的辅助手段,以发展和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

3.3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是运用现代技术、网络媒体等科技信息,在INTENET中搭建新的博物馆。它的兴起于利用将极大的促进博物馆发展,让博物馆结构与性能得到更好的变化。它是收藏自由化、网络化、数字化、共享化的信息集成系统,对博物馆相关资源的利用能够起到质的飞跃,最后促进资源藏品共享与知识普及作用。

3.4科学的管理形式

随着博物馆工作人员增多、专业知识提高,大型博物馆消失,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博物馆成立,这也让博物馆开始从中央制转换成联合制,而博物馆的监督与支援,转换成混合经营和自主基金会。国内大多数博物馆是地方或者国家直属的事业单位。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民营性质的博物馆产生。受国营博物馆工作性质影响,让民营博物馆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在未来的博物馆发展中,民营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在民营的同时,其工作效率逐渐上升,这也促使博物馆聘请更加专业的人员,使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3.5社会性更强

从现行的博物馆发展来看:其社会服务性将会越来越强。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社会教育上,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管内自由性增强,不管是硬体,还是软体设施都呈现出多样性,以满足社会大众需要。虽然博物馆年龄段多以大学生、高中生为主,但是不管是什么观众,都在服务范围以内,故对博物馆进行自由选择与布置是很重要的。

4.结语

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作为一项艰巨、系统的工作,除了整合管内已有设置外,应该多和国内外相关部门、机构合作,提高博物馆机体活力,让其更好的发挥艺术精华。这也是帮助人类陶冶情怀、精神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高洁.探讨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3).

[2]卢志平.浅谈转型期我国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J].南方论刊,2014,(5):82-83.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LTE技术;关键技术;通信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044-01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移动语音用户数量有了大幅增加,用户对个人通信设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成本合理、低功率、快速接入、多媒体化的中端设备才能占领市场。3G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IPR的制约、WiFi和Wimax的强烈挑战等。用户和市场都在呼吁的传输速率更快、时延更短、频带更宽以及运营成本更少的网络诞生。

1 LTE关键技术

LTE即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符合3GPP Release 8的技术规范,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物理层的传输技术

物理层传输技术包括传输技术、干扰控制技术、接入技术等各个方面。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干扰控制的核心,能够较好抵抗时延拓展,只要控制好保护间隔和信道的时延扩展,就可以相应减少符号间的干扰,甚至完全消除干扰。通常采用MIMO与OFDM相配合的方式,有效低提高系统传输率。OFDM技术有很多优点,如频谱利用率高,相对于传统的FDM技术,其利用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带宽节省近一半,有很强的频谱优势;可以作为非对称数字业务的传输技术,选择子信道的数目不同,其传输速率也不同,已应用的有DSL、WLAN等方面;能够有效的抵抗多径效应带来的ISI(码间干扰)、ICI(子信道间干扰),主要基于其保护间隔,循环前缀。MIMO技术的主要优点阵列增益、系统的分集特性和系统的空间复用增益。

1.2 LTE的系统架构

LTE,俗称3.9G,通常被认为是一种4G技术。3G技术由4个网络节点组成,分别是NB、NRC、SGSN和GGSN。LTE是由eNB、AGW组成。其网络构架是一种更为扁平的形式,设备数量相比之下有了下降。LTE网络架构功能很强大,主要有无限资源管理、位置管理、涉及的功能包括:无线资源管理、不同接入技术间的移动性,安全和加密,报头压缩,上层自动请求重发,IP地址分配,漫游,多媒体广播与组播等。

表1LTE与WIMAX、3G技术对比

2 LTE技术对未来通信市场的影响

通过OFDM和MIMO的完美配合,LTE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目前的IPR格局。LTE的应用,给移动用户带来新的技术体验,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巩固了传统蜂窝移动技术的主导地位。

2.1 LTE技术实现移动新体验

LTE具有传输速度快、延迟率低、移动性好的特点,LTE技术的应用,可以带给用户全新的技术体验。在LTE技术问世之前,许多移动业务受限于网络技术能力,市场只能定位在高端用户市场,LTE技术的应用,可以支持多用户的稳定使用,使得可视电话、移动炒股、移动导航等业务的应用大众化,为运营商扩展市场空间做出重大的技术贡献。

2.2 LTE为运营商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LTE技术带宽为1.25~20MHz,网络节点少,结构扁平,使得网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LTE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运营成本的下降。在常见的业务测试(主要包括网页浏览、视频下载等)中,LTE的最低成本可以达到HSDPA平均传输成本的1/4,大大提高了盈利空间。

2.3 LTE技术有助于改善目前通信产业的IPR格局

LTE技术变革必将为CDMA技术带来一定的冲击,未来通信行业的IPR格局面临重大调整。随着LTE标准制订工作的不断推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通信企业带着自己的专利技术参与到LTE技术的标准制订中来。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IRP失衡的局面终将得到改善,终将实现整个通信产业的健康稳定。

3 LTE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LTE是3G技术向4G技术过度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具有明显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但LTE技术依然存在许多潜在问题。比如,后向兼容性差、没有针对TDD系统进行单独优化、对室内覆盖能力考虑不足等。本文对LTE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如下:

LTE技术的未来要向4G技术平稳过度,LTE既可以认为是3G技术过渡前的最终版本,也可以认为是4G技术在3G频段上的应用。许多运营商提倡由3G技术阶段直接进入4G,跳开LTE技术阶段,笔者认为这样具有极大的不确定和风险。LTE将在与WiMAX等其它无线技术的竞争中发展。WiMAX的802.16e标准正在积极申请加入3G标准,期望以此获得全球统一的频率使用权。802.16m技术更是成为了IMT Advanced的候选技术之一,并计划保持与802.16e技术的后向兼容性。未来的移动通信市场中,WiMAX技术将会是LTE的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LTE将会在和WiMAX技术的直接竞争中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范文第3篇

《通信产业报》无线版主笔孟祥初

嘉宾:

中国移动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研究总监周胜

德瑞电信咨询公司总经理阮开利

TD-SCDMA产业联盟市场部总监逯宇

移动游戏产业联盟理事陈曦

TD试商用

TD试商用近一个月,尽管在试商用初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也实现了先前业界专家所预计的很多成果。《通信产业报》、通信产业网一直在以积极的态度持续关注中国3G的发展。请在座嘉宾谈一谈各自对TD试商用阶段情况的了解,目前业界各方正在致力于解决试商用阶段出现的哪些问题?

周胜:任何一个通信网络的建设都要经历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步建设完成之后,我们要通过持续的努力对网络不断的进行优化来不断地满足用户对网络质量需求的变化。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今天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提到过的智能天线问题等,我们也正在努力解决,正在做很多专利方面的工作。中国移动将通过持续的努力,来不断完善TD-SCDMA网络。

辛鹏骏: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对TD试商用都给与高度评价。确实是商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而寻找这些问题也正是试商用的目的之一。我们注意到很多媒体对试商用情况给予了报道,试商用存在问题也被放大。我们还是期望媒体更客观积极地对待。总体而言,TD试商用还是乐观的,产业界还须更紧密配合,解决试商用存在的问题,为大规模商用打好基础。

阮开利:任何一个厂家推出一个新的技术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沉淀,包括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设备的不断投入。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华为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就做得非常好,其产品在全球都获得广泛应用。而回顾华为最早时候推出GSM技术和设备的时候,也是问题不断。华为的研究开发人员和服务人员一天又一天地守在基站旁,不断进行版本的处理、更新,才有了今天华为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产业界各方,包括媒体和咨询公司,都应当给予TD-SCDMA产业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逯宇:在TD试商用过程中,整个产业界都非常感谢中国移动集团所做的努力。在很短的准备时间里,中国移动从试商用整体规划到网络规划、到渠道规划、铺货规划,再到售卖的培训、营业厅销售、广告演示等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推动TD产业方面,中国移动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为龙头的产业群体,中国移动正在带动TD产业向前发展。现在TD联盟内部各个企业都在为了试商用的进一步成功而努力,网络优化、终端供货、售后服务、市场推广等都将进一步完善。TD产业联盟有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希望把握好试商用的机会,让TD有越来越好的表现。

陈曦:从商用情况来看,目前业界对TD的体验更多限于话音业务测试,其实3G手机不仅是打电话的工具,未来话音业务可能将只占很小比重。业务都是通过终端提供给用户的,但过去运营商对终端的控制力度不够,现在TD的发展处于一个很好的时机,运营商可以考虑在TD终端上加强控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与未来陆续推出的新型增值业务进行更好的配合,避免创新业务与终端不匹配的情况出现。

优化

未来中国移动将怎样进一步优化TD的室内覆盖和组网策略,实现全网IP化?

周胜:不只是TD,包括现在的GSM网络,将来都要面临IP化的挑战。在中国移动核心网中,通过与几个厂商的合作,目前已经实现IP化。在无线接入侧,目前国际上IP化的要求尚不明确,国际主流运营商均没有展开全面尝试。

至于室内覆盖方面,将是中国移动从现在起要长期关注的工作。网络建设需要有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过去的GSM室内覆盖,就经历了很长时间才逐渐完善。中国移动同样会努力进行TD建设,不断优化网络,满足各种新业务的需求。

产业联盟

TD产业联盟在TD发展过程中起着各个环节间的纽带作用。TD产业联盟对下一代的技术演进有什么建议?产业链各个环节应该如何加快合作,提速TD的商用?

逯宇:产业链各方面应当紧密团结,齐心协力推动TD发展。目前,TD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移动为火车头向前推进的态势,接下来将从三方面继续强化这种合作。

第一,增强内部的协调沟通,具体来讲,要做好共享技术平台、一致性测试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增强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第三,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包括加强与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厂商、终端厂商、测试仪表厂商的合作,为将来TD在全球的商用奠定一个基础。

业务

有专家指出在后3G时代,或者后3G重组时代,网络本身不是运营商制胜的原因,可提供的业务才是关键。在中国3G市场上,哪些业务将最受欢迎、最能实现盈利?

陈曦:我认为以下三类业务就成为3G时代的王牌业务。

第一类是所有应用都需要调用的核心基础业务,比如用户身份识别功能、搜索功能、支付功能,这些是创新所有的基础平台和核心服务,都需要调用运营商的模块去承载和实现。

第二类是应用层面的创新业务,如音乐、游戏以及新媒体业务等,运营商在这些业务中也可以有所作为。

第三类是整合层面的平台类业务,其更多地针对一个客户端,提供一个整合的接口,为用户提供整合的操作和体验。

国际化

TD产业化过程当中,中国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策略支持也很重要咨询。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应当怎样看待TD的市场化,以及TD和其他技术的关系?

阮开利:从技术角度来说,纵观国外移动通信产业演进,各个国家对本国自主的通信技术都是非常支持的。中国通信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的企业包括大唐、中兴、华为等,在企业技术研发方面已经非常具有实力,因此我们有理由看好TD,看好中国自己的3G标准。TD的未来发展,用户体验是一大关键点。对于用户来说,不关心用什么技术,关心的只是网络性能、业务内容以及业务提供能力与质量。中国移动在无线网络运营和市场化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我相信TD的市场化会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后续演进

TD产业化进展是一场长期的战役,技术成熟和商用过程中,未来TD如何更好制胜?如何看待未来TD演进?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范文第4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动漫产业要怎么发展?日前,动漫媒体高峰论坛暨爱动漫两周年庆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动漫业顶尖媒体、原创企业代表以及动漫精英们齐聚美丽鹭岛,围绕移动互联网时代动漫发展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据透露,“十二五”时期,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比“十一五”末至少翻一番,现代动漫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其中动漫跨界移动互联网将成趋势。

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移动互联网时代动漫产业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盈利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介绍了发展历程、运营成效,涵盖全龄用户群的产品形态、高清动画视频播放能力、规范的商业模式和开放合作平台等优势,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认为动漫产业应积极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在互联网营销、产品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强合作,一起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环境,推进动漫产业的繁荣。

同时,与会人士也就手机动漫的表现形式、传统动漫与新媒体技术对接、各方能够接受的合作模式、诚信的合作规则以及对动漫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运用3G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将动漫领域作品延伸到移动终端平台。一是找准定位、分工合作,动漫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每个参与者,都应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切实发挥好作用,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将坚守“泛动漫人群首选的互联网平台”和“优秀动漫作品发行的互联网平台”的定位,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理顺合作分工规则,保护各方利益,以开放促合作、促发展。二是积极探索健康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合作规则。电信“爱动漫”现有“前端用户收费,后端商家分成”的商业模式,为优秀动漫作品提供了新的低成本发行渠道,可与电影、电视、纸媒等发行渠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动漫运营中心将与合作伙伴一起进一步探讨手机动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上尽力保护好原创企业和原创作者,鼓励创作者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动漫作品。三是搭建各方协商沟通的机制和平台。倡议由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与业内知名企业、专家携手,倡议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促进沟通、加强交流、发现机会、深化合作、推动发展,共同推进动漫内容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

新媒体运营未来发展范文第5篇

是不是“ 寒冬论” 有点言过其实?是不是报业的生命力并不像预言中那样脆弱不堪?其实,单凭一个简单的广告数据还无法对报业的未来做出判断。不过,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纸媒与网媒的协作、互动、融合却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媒的价值,求解纸媒的发展路径。

四川汶川大地震,网络媒体大放异彩,无论是作为信息平台、互动平台,还是服务平台、舆论平台,网络媒体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但在网络媒体作为信息平台的角色承担中,传统纸媒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了大量的、准确的、权威的新闻报道,成为网络媒体信息汇聚、整合的有力支撑。新华网第一时间的地震消息来源于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前线的50名记者同时也是人民网的记者,所撰写稿件首先、优先发给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与母体《经济日报》总编室24小时无缝链接。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网络媒体的报道数量有多少来自传统纸媒,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大、权威、深度、有分量的消息、述评和言论均出自传统纸媒。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融合不是以其他媒体的消亡为前提条件。新的媒体生态环境正在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纸媒和新媒体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而传统媒体尤为迫切。自“报业寒冬论”以来,报业在向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报业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推出了各种形态的报纸,但从实际运营和反馈看,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儿?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媒体融合中传统媒体的角色担当问题,传统纸媒是被动应对技术变革引发的传媒生态改变,甘当配角?还是力图在媒体融合中占据主动,担当主角?

从传媒的产业价值链分析,纸媒生产的内容是价值链的上游产品,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核心内容没有形成核心产品,没有成为纸媒的核心竞争力,有的还一度沦为低端产品、廉价产品。以北京奥运前期报道中的媒体联盟为例,很多纸媒在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合作中,仅仅充当着配角,有的甚至成为他类媒体的竞争筹码。如果纸媒在媒介合作、融合中长期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不仅不能反映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反而将是纸媒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旁落,进而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被日益边缘化。

如何成为主角?最简单、最有益的做法是扬长补短,扬内容、品牌之长,补渠道、平台之短。但今日的“扬内容、品牌之长”不再是简单的“内容为王”,而是在媒介融合的格局下,要给予内容更多的新思想、新元素。因为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内容,而是负载着渠道、形式、技术、规则等等,受众的需求也从过去的对于某一媒介的全程依赖,转变为对于媒介不同介质组合的消费,这就需要我们将过去的内容打造成适合各类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内容为王”需要转身为“产品为王”。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纸媒打造了各种类型的数字产品,诸如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网络文学、网络数据库、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等,力图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新闻传播体系,占据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制高点。因为纸媒的公信力、权威性都是被广泛认可的,借助新媒体、渠道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影响的传播,也就是“补渠道、平台之短”。但“补短”的方式是选择自己从头做起、滚雪球式发展,还是借助外力、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呢?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媒介发展趋势看,“补短”需要改变思路,以我为主,合纵连横,借力、借势、借道,真正树立大传媒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