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深化“平安余姚”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危机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延伸。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把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延伸到最基层。结合村(社区)的工作实际,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方法,推进村(社区)一级的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推进“平安余姚”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其目的是有效预防和及时、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必须着力于提高人的素质,重点要提高公众的应急知识水平和自救能力。
(二)公众参与原则。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涉及每个家庭、每个人,必须人人参与。要针对全体村(居)民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实现全面预警、全民动员,提高应急管理的公众参与度,提高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务实原则。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结合村、社区的各项实际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小康示范村”、“治安安全村”、“民主法治村”、“文明村(社区)”等各类创建工作,做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四)先试点、后推开原则。应急管理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基层的应急管理更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为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先选择条件较好的1-2个村(社区)进行试点,探索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三、工作内容
(一)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村(社区)要成立负责本辖区应急管理任务的工作小组,一般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并在村(社区)相关组织中抽调人员组成。负责本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内部明确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同时,要建立村(社区)的应急小分队,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任队长,队员由村(居)民中的党(团)员青年、民兵、志愿者等组成,承担本村(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对邻近村(社区)的应急援助工作。
(二)制订应急预案。根据所在乡镇、街道的应急预案体系,结合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村(社区)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并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适时进行演练。
(三)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按要求把《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发放到每户家庭,并组织村(居)民学习;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广播、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乡镇及街道有关预案;通过企业、学校、幼儿园的宣传教育工作,把应急知识送进家庭;利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村(居)民的应急自救能力。
(四)落实避灾场所。各村(社区)要根据各自辖区突发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掌握规律,摸准突发事件可能涉及的人数,并据此落实临时避灾场所,一般可利用学校、敬老院、会堂、地下公共车库等。落实专人负责,配备必要的设施和应急物品。
(五)建立社会安全信息联络制度。各村(社区)要落实1名社会安全信息联络员,负责收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有关信息并及时向上报送,必要时快速传递到相关的村(居)民户;负责组织做好相关安全隐患的排摸,向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或上级提供预警信息。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重视应急管理进村(社区)工作,落实1名领导负责抓好这项工作,及时选点,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在2007年3月20日前落实试点村(社区),报市政府应急办内网邮箱(联系人:洪波,电话、传真:62702593)。市政府应急办要加强与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联系沟通,进行必要的指导、督促,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市直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对涉及到本部门的业务性工作,主动参与,上门指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保障工作经费。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必要的经费必须保障,采用“村(社区)筹一点、乡镇(街道)拨一点、市里补一点”的办法解决。提倡节俭办事,注重实际效果。
(一)基本情况 。
1.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区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区住建局、安监局、环保水务局、建筑工务局、经济促进局、民政局、财政局、__交警大队、__消防大队、各街道办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办公室,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局今年以文件印发实施《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防洪防风应急工作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明确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每个建筑工地的应急工作组织发动等具体事项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全区建筑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整体水平。2015年,区住房和建设局共组织“防洪防汛”联合演练、消防应急救援演练、暴雨天气防台风救援演练、触电急救演练等大小应急演练近92次,通过演练,有效地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建筑工地应急救援、应急处置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队伍在我区从事工程队伍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择,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用,常设1个专业抢险中队,为深圳市__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理。通过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月、建筑工地汛前防汛防洪专项检查、消防专项检查、九打九治专项检查、防台风瀑雨灾害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并做好相应的隐患排查整改记录、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及人员,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监管工作,较好地掌握了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状况,并对其开展有效监管,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形成检查、监控、救援三位一体的监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模式,有效遏制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为及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技术方案修订和专家评估组建设。由我局施工科牵头,负责组建由科研、勘探、设计、施工、质监、检测中心、安监等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库,制定及修订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开展工程结构安全性鉴定。四是设立物资储备管理单位。根据区政府职责分工,由区国资委按“先征调、后补偿”的原则,负责协调我区建筑施工企业有关工程抢险物资、设备、人员的调用工作。
4.应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抓值守。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信息渠道畅通,确保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接听、有人处理、有人反馈、有人办结。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应急信息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提高了应急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抓预防。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施工项目特点,市、区住房和建设局及区应急办分别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紧急通知》、《关于认真作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做到早预防,将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抓管理,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首先是抓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其次是坚持定期召开应急管理会议及时
总结讲评和安排全区建筑工地应急管理工作.5.施工企业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全面提高。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工地的“两进”活动为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使应急知识宣传有声有色。一是设置现场宣传场点、悬挂横幅标语、宣传气球、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方式,向建筑工人宣传应急知识。二是媒体宣传。利用电视、互联网、短信等媒体,充分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进行宣传。又利用短信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公众应急小知识,还组织全区建筑工地主要负责人观看了应急知识教育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知识。三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日,如“安全生产月”、“千万农民工共上一堂课”、“国际减灾日”、“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进施工工地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发放宣传资料、普及专项应急知识。
6.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我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二)存在问题。
1.建筑工地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参差不齐。由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大小不一及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是个别旧改项目,虽有应急管理管理机构体系,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未能到岗履职,造成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建筑工地的应急管理的优势,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2.应急培训力度不大,培训面不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个人应急管理水平的不足成为制约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应急管理培训是这一问题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区建筑系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员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区、市里组织的培训,无论从培训的面和效果上都是不足的。
3.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应急专业应急队伍种类不全,装备不足,技能掌握不全,需要形成长效的培训演练机制。二是应急物资分散且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准备不充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低标准阶段。三是储备物资数量少、运输时间长、储备品类单一,影响到实际救助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网络。通过健全指挥部、救援队及专家队伍,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2.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依托专业队伍,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坚持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3.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工程突发事件隐患进行分析和检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风险隐患加强实时监控,实现风险隐患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加大督促力度、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具体明确专人负责隐患排查的具体工作,认真做好隐患的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和信息报送。
4.精心组织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坚持以应急预案演练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一是配合市、区应急办做好应急演练。二是区建设工程的有关单位要加强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预案,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真正将专业应急队伍打造成一支叫得响、打得胜的应急队伍。
5.加强应急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省市组织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演练活动,不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力度,做好辖区建设系统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建筑工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
目前,__辖区有6家瓶装燃气企业,共计7个瓶装燃气供应站、52个瓶装燃气服务点。在我局编制的《__区燃气行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框架下,各燃气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方案》,各瓶装燃气供应站和瓶装燃气服务点相应制定有《应急事故处置方案》。在我局的督促要求下,各燃气企业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在每季度的安全生产日常检查中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点检查内容。同时,由我局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应急实兵演练。
现__辖区范围内已铺设次高压燃气管网11.9公里,中压燃气管网339.2公里,低压燃气管网700多公里。主要以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编制《燃气管网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建专业的城市应急救援队伍。结合__区燃气管网实际情况,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突发事故应变处置框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实物资设备储备,加强对次高压、中压、低压管线的日常巡查。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达到“完善机制、磨炼队伍”的目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__区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结合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标准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一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完善瓶装燃气经营站防爆设备、瓶库间管理措施、车辆安全运输等关键环节的防恐应急工作。
2.推进突发事故应急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针对燃气安全供应的行业特点,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逐步统一规范各燃气企业和站点的应急基本措施,包括前期预警小组、物资保障小组、救援应变小组、疏散分导小组等,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统一建设,确保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一、“一个不漏”:守住救助服务底线
救助服务旨在帮助特定人群渡过临时难关,对于个人而言事关基本生存、乃至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因而,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在坚持“自愿救助、主动救助”的基础上,强化救助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效能性,努力确保救助对象“一个不漏”。
第一,连点建网:完善救助服务体系。完善的救助服务体系是实现“应救尽救、一个不漏”的基础。武汉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形成以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中心点,以汉口、武昌、汉阳三个救助服务点为支点,以流动救助车为依托的服务体系,做到了救助范围上的无缝对接,为每年救助5万余人次打好了网络基础。同时,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正谋划在即将建成的武汉火车站筹建青山救助服务点。为适应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需要,市民政局正在指导和协调东西湖、新洲、蔡甸、江夏、汉南等运城区民政局建立救助管理“1+4+6”的格局,更好地承担好救助任务。
第二,纵横联动:提高救助服务效能。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必须发挥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让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力量服务于救助工作,形成大救助的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注重强化联动。一是上下联动。在救助保障活动,在市局的调度下,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和群众等力量采取上下联动、区域包干、分工协作、定点驻守、巡查搜救等形式,积极对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临时生活困难人员提供服务,有效提高了效能。2008年以来,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市区联动救助57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63人次。二是部门联动。针对街头露宿、职业乞讨、拉车门乞讨等影响公共安全和城市形象的焦点问题,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积极争取市局支持,及时协调市110联动办、公安、城管职能部门,开展联动整治、专项执法。2008年至今,共会同市110联动办、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立交桥下流浪生活,轻轨道旁露宿等专项联合执法活动21次,救助露宿街头乞讨人员137次,三是整体联动。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遇重大救助活动,及时调度民政职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股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救助工作格局。在2008年雪灾期间,这种模式效能得到很好发挥。
第三,多管齐下:健全救助服务机制。高效的救助效率是救助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在工作中,武汉市救助管理站一是抓好常态救助。每天派出8台救助车、32名工作人员,对12条城市主要干道开展不间断的巡回流动救助,对乞讨人员实施分类救助。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把领导关注的重要地段、市民关心的窗口地带、流量乞讨人员爱聚集的繁华地区纳入重点管理路段,增加救助车辆和力量,加强管理工作力度。二是抓好应急救助。在重大活动、重大会议、春运等情况下,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按照《市民政局应急救助保障工作预案》的要求,及时协调直属单位,增加人员和车辆,开展应急救助保障活动,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春运期间,武汉市救助管理站还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设立四个农民工援助点,为返乡农民工排忧解难,此举受到李长春同志好评。三是抓好长效管理。为适应不同阶段救助保障工作的需要,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按照《市民政局救助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区分不同情况,自动启动一、二、三级预案。同时,武汉市救助管理站还制定了与雪冰冻天气、春运农民工援助、冬季援助、安全保卫消防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预案。同时,还制定了雨雪冰冻天气、春运农民工援助、冬季救助、安全保卫消防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预案,实现了日常救助、应急救助和长效机制三结合。通过以上措施,我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较过去大幅减少,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临时生活困难人员得到及时、高效救助,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以人为本”:确保救助服务质量与效能
救助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及时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临时生活困难人员提供必要的临时性救助。为了不断提高救助服务的质量与效能,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坚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着力推进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教养社会化。
第一,设施现代化。2006年以来,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投资500余万元,对设施设备进行了维修和改造,购置了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安检台、监控设备等现代化设施。站内办公网络也实现了光潜联网、各功能趋向对独立,集救助、教育、养护、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以加强。今年,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再次投入资金2825万元,新建建筑面积6607平方米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对原有业务楼、办公楼和辅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目前这些工程正有序展开,全部建成后,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建筑面积翻番。
第二,管理规范化。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抓环节、抓程序、抓制度,先后制定了《服务管理工作程序》等70多个规章制度,对受助人员从进站接待、服务管理、查询甄别、流动救助、接领护送到离站处理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了流程“再造”和规范。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坚持规范形象,实行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车辆和救助标示、统一服装挂牌上岗、统一救助电话、统一接待文明用语,24小时受理求助。武汉市救助管理站还规范了服务标准,对进站的受助人员,严格按“六个一”的标准提供服务,即洗一次澡,厉以此法、换一套干净衣服,吃一份口的饭菜,救助一张返乡车票,提供一套途中食品。
第三,服务人性化。救助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到临时生活困难人员服务,坚持“五心”服务,即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细心。坚持首问责任制和引导服务,对受助人员提出的问题,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予以解决,对超出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要引导到相关部门解决。坚持开展无障碍、零距离服务。武汉市救助管理站设置了残疾人服务点和便民服务点,配备了轮椅、拐杖、老花镜、针线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受助人员提供贴心服务。坚持分区服务,对受助人员生活区实行男、女、未成年人分区管理。在各服务区内按正常受助人员和非正常受助人员分区服务,各项服务更加彰显人性特色。
第四,教养社会化。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打破政府单一救助的模式,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精心打造集培养、看护、疏导、教育于一体,赋予亲情化的社会化教养模式。一是站内教养。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把挽救孩子、立足教育、发展能力、精心育人的教育宗旨与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热心服务以情感人、耐心细致以理服人,采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方法,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文化教育、行为规范训练、时事教育和文体活动等教育,重点培养未成年人的自信心,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近年来,通过站内教养的形式,600余名未成年人心灵得到抚慰,欣慰得到矫正。二是爱心抚养。通过与社会专业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合作的形式,请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社会爱心人士定期对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情绪支持、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联欢等教育和服务,为未成年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提供支援。市公安局、市扶优医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等单位,经常组织心理咨询师到中心为流浪孩子们送温暖、送健康,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对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辅导,目前,共有26个社会团体、单位、心理辅导专业机构与中心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230余名心理咨询师、教师等专业人员成为中心的志愿者。三是社会助养。坚持改革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开门办中心,开发建中心,开发轮中心,吸纳更多的流浪未成年人实现更健康、更和谐的成长。很多爱心人士、家庭、学校或社会团体通过捐款、捐物、联欢等形式,给予未成年人生活、学习、教育及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去年底,还开展了“同心筑爱巢、明天更美好”社会助养活动启动仪式,110余位爱心家庭代表和爱心团体代表与流浪为成人进行互动、表演。48个助养家庭与受助儿童建立了形成亲生的关系,流浪未成年人断裂的亲情纽带重新得到了续接。2个家庭通过助养活动找到了自己走失的孩子,实现了他们的家人团聚梦。15名一直拒绝透露真实家庭地址的儿童,在感受了家庭般的温暖后终于说出了真实的家庭地址。
三、内外联动:实现“抱团”救助与无缝对接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也是复杂的社会。单靠某个地方、某个部门无法顺利、有效的应对流动频繁、状况复杂的救助对象。为此,武汉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区域协调与内外联动,减少站内滞留人员,尽最大能力帮助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
第一,区域协调、“抱团”救助。去年,在湖北省民政厅的统一协调下,武汉市救助管理站牵头启动“1+8”武汉城市圈协作救助机制,实现了救助、查找、安置等工作的无缝对接,成为全国第一个“抱团”救助管理模式。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孝感站协助临时安置流浪乞讨人员56名。一年来,对疑似城市圈内口音的滞留人员,城市圈救助管理站积极帮助查找、安置,共协作救助受助人员431人次,为82名滞留人员提供了临时安置服务。
第二,分类查询、针对性救助。通过建立分类查询渠道,全力帮助滞留人员寻找家人。一是建立媒体查询机制。对滞留在站3个月以上的人员,及时将他们的相片、基本信息到报纸、网络上,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寻找亲人。如今年年初,武汉市救助管理站与大楚网、《楚天都市报》联合举办了“圣诞慈善树―为31名流浪未成年人圆梦”活动,在短短一周内,先后为4名滞留在站半年上的智障儿童找到了亲人。二是建立技术查询机制。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证件查询法、口音判断法、心理辅导法、思想教育法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查询方式,针对不同的类型,有的放矢查询。三是建立“走游”工作机制。对知道大概方向或地址的滞留人员,及时派工作人员和车辆到目的地开展“走游”,帮助滞留人员尽快返乡。一年来,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帮助146名长期滞留人员与亲人团聚。
第三,内外联动、无缝对接。去年,在武汉市民政局协调下,按照“出口畅通、进口对接、楼梯口严实”的原则,对滞留流浪人员安置问题进行了调整。对救助站滞留时间超过5个月的,按50%的比例转送至市社会福利院和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市未保中心滞留时间超过5个月的,按30%的比例转送至市儿童福利院;安置后查找到原籍的,由救助站负责送回原籍,目前,内部安置工作实现了自动流出、有序分流、出口对接,2008年安置滞留人员23人。
校园安全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校园安全,不仅包括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安全、大型活动集队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更包括日常的交通和日常生活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等等。因此,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更是全民都关注的大事。
2目前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存在一些误区
目前在校园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一说到安全问题就认为那只是警察的事,如果发生在校园里就是校长及保卫部门的事,说到安全教育就认为只是学校的事,其实,安全教育管理应该是大家都要共同关心和人人参与的重大事情。
2.2学校办学规棋的扩大与学校安保力置相对薄弱的矛盾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无疑加重了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负担。学生宿舍面积和设施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学校往往是处在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状况,而安保设施建设因经费等其他原因则很难同步进行,技防设施也不能及时到位,这很容易出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漏洞,保卫部门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2.3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广州卫生学校现有东、北校两个校区。北校区地处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治安问题尤为突出。江高地区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流动人口、出租屋等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社区人群组合也比较复杂;辖区内集中了广东省内多所学校,学生人数众多,学校群带关系复杂;特别是学校门前的商业街有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摊档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网巴向学生开放;另外,敲诈勒索、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2.4西藏班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管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学校从2010年起每年都招收一个西藏班学生,西藏班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西藏班学生性格粗旷,大部分男生早在入学前已养成了酗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在学校里屡次发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此外,如偷盗、破坏公物、违章用电、使用明火不慎、乱扔烟头等不良现象也有发生;意外事故如户外剧烈活动引起的意外伤;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如人为损坏学校公共设施,聚众哄闹等造成校园秩序的混乱。
2.5其他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学校安全问题除了一些日常安全,如用电、消防安全外,学生的出行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是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说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这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注意,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大问题。
3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箐理制度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建立以校长总负责,各职能部门(科室)、学部、班级分级负责的层级管理制度,把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范有机结合。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防御机制,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基础上,组织制订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査制度、责任迫究等方面,对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处置中各方的职责分配、行动指挥与协调以及人员、设备、设施和经费等。目前学校已制订和完善了《消防安全制度》、《安全工作管理规定》、《保安员管理规范》、《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校门卫工作制度》等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3.2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消防应急系统”,并已与属地公安派出所实行系统联网联动。学校根据校园安全的需要,在水文站设立属地公安派出所警务室,这对加强校园治安建设与管理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应该舍得投入的,所谓“花钱保平安”。特别是在重要部门和交通要道安装监控设施,如摄像头等,设立校园安全监控中心和消防监控中心,安装电子报警系统,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安员队伍,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确保校园的安全。
3.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应会同教育部门对影响校园治安秩序和师生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特别是对校园周边的网巴、台球室、出租屋、无卫生许可证的饮食摊档等场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或取缔,清除各种安全隐患。
3.4学校安全工作要立足于防范
新生入学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以校园安全教育为内容的专题安全教育课,使学生从中了解和学习学校的相关制度、各种引起注意的校园安全问题,列举生动的案例,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等突出的治安问题、学生用电和消防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防诈骗、防雷、防盗、防意外)、饮食安全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旅游、交际、思维)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5提高保卫人员的素质和增强战斗力
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保安队伍是校园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力量。要提高保安人员的思想、文化、体质和技能,定期对辅导员、实验员、保安员、食堂厨房员工、电工等一线人员进行消防灭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演练,通过音像影片和现场模拟等直观性强的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继续教育培训、至少每周开一次保安员工作例会,学习、研究、讨论、查漏和消除一切不利于校园安全的因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校园的安全。
3.6定期对全体师生员工和安全教育人员进行培训
除必要的安全教育常识外,还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培训。比如定期聘请江高派出所民警作为校区法制辅导员,来学校为全体师生讲授有关案例,以案说法的教育形式,加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每年至少组织全校师生两次以上参与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和防范突发事故应急疏散等多项活动;通过参加广州医学院系统组织的“119”消防比赛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火消防意识;结合校园周边治安的实际做好各大节假日前“七防”安全教育,不定期地提出常规性的安全防范宣教实施性意见等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7加强对西藏班少数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
3.7.1学校根据西藏班的培养目标开设思想政治课和民族团结课对学生加强“五观”教育,即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宗教观的教育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西藏班学生除每学期开设32节思想政治德育课外,每学期还增开12节民族团结教育课,并列入德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此同时,开设时事教育等选修课,对学生加强“五观”、“三个离不开”和“四维护两反对”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和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思想意识,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3.7.2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安排学生观看有教育、励志意义的影片,通过形式多样的“西藏班爱国主义教育课”开展党团教育;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学会学习、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卫生常识等专项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此外,为了增强西藏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学校专门成立了西藏班国旗队。
3.7.3加强校园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和宣传力度学校通过加强对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侵入,同时及时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群体主要依靠网络,通过网络、手机等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的传播交流,特别是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往往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但这些信息不一定准确和可靠,因此要提高学生特别是西藏班学生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3.7.4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充实生活,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学校积极与周边社区及相关单位联系,开展社会实践等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西藏班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增进了民族情谊,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3.7.5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内地西藏中职班、新疆班中职班管理规定》,制订了《广州卫生学校西藏班安全稳定工作预案》、《西藏班学生出入校门规定》、《西藏班教师值班制度》等管理条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促使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给学生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学生外出管理方面,学校规定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允许请假外出。节假日学生个体外出活动要求2人以上同行或由学生党、团员中的“结对子”帮扶互助小组的人员陪同进出校门,严格遵守出人校门规定,按时返校销假。值班教师24小时值班,不定时检査宿舍,熄灯前清点学生人数,确保西藏班学生安全。
3.8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还须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以增强全体执法人员的法治思想意识、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行政为主线,坚持处罚为辅、教育为主,疏导与整治相结合,民生与秩序相兼顾,“省标”与“民标”相统一,把握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妥善处理化解好各种矛盾,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综治规范化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成立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落实“一岗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的综治责任,健全综治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机制,督促下属单位和部门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城管系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2.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各单位要根据城管局2013年主要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和年初签订的综治责任书要求,以本单位不发生不稳定事件和治安案件为基本目标,以强化社会服务管理,履行市容管理领域综治社会职能为己任,以落实综治工作责任目标为核心,制定落实责任制和完成控制指标的具体措施。
3.健全基础台帐。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台帐管理,按照目标责任要求,分门别类建立健全综治工作台帐,上报综治宣传信息稿件,促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础台帐的规范化建设。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治理意识和能力
以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思想水平,提升依法办事能力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考核。除积极组织参加“周末课堂”、市法制办培训、城管局培训外,努力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矛盾,挤出时间开展培训、考核。
1.实行“1+1+1”培训机制。即全体执法人员每月集中培训一次、全体协管员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全体人员每月第一个周三晚上学习一次。
2.开展“学法律、会说理、能办案,争当执法能手”主题活动。结合执法工作需要阅读法律书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执法实际,研讨难题,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组织以城市管理方面争议问题为辩题的辩论赛,增强思辨能力,认清城管工作的价值,树立工作信心和自豪感;开展案例评比,展示执法成果,弥补不足,在全系统形成不断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人人争当执法能手的良好局面。
3.严格执行考核、奖励制度,保障学习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进行理论考试;组织2次现场执法能力测试,检验执法实务能力。
(三)把握行业和社会发展规律,创新管理,力争取得新效果
1.继续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管理任务按区域划分,市容管理和矛盾化解任务落实到人,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
2.坚持并完善“全程说理式执法”,在整个执法、管理过程中针对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能产生的疑虑、不满、矛盾及时剖析、解释,力争做到案结事了;选择标的较大、关注度高、有潜在矛盾可能的案件进行回访,充分听取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增进理解,加强服务,确保执法实现管理目的,消除矛盾隐患。
3.依托指挥中心平台和街面巡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城管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4.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危机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
5.各单位要立足管理工作特点,把握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变化规律,引导社会参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积极研究创新切实可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促进公平公正,提高管理效能。
(四)加强排查,积极应对,有效化解矛盾和安全隐患
1.继续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健全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和盲点。
2.加强工作和对投诉办理应答工作。维护好投诉举报平台,畅通诉求表达渠道。高度重视数字化平台案件的处理和反馈,实现数字化平台建设目标;对各网站、多媒体的投诉、举报,要虚心倾听,迅速办理,真诚回应;对事项严格按规范办理,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尽量避免反复、升级事项发生,并举一反三,查找根源,从源头控制新的矛盾产生。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水平;建立安全隐患管理台帐,抓实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例会和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日”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力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努力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4.强化社会风险评估。对重大决策和较大的执法事项要预先做好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和突况的应对预案,杜绝决策失误或执法冒进导致危及稳定的事件发生。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尤其是涉及拆迁的违建查处,要严格依法执法,充分做好各个阶段的说理、解释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保护好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合法利益,避免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