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员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目前,在计划经济模式和传统劳资管理共同作用的冲击下, 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阻碍了公司人事改革的推进。一方面,企业培训管理机制不完善,收效甚微。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并认可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也并未积极主动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导致企业培训的管理缺乏系统性,操作不规范,收效甚微。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投资,其回报并非立竿见影,因而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其不够重视,很大程度降低了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此外,缺乏成才通道,人力资源管理薄弱。公司落后的人才引进制度严重影响了整体员工素质,造成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员工思想观念陈旧,未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员工的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公司的发展要求,因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集中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必然导致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因此,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并形成长效机制,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2、构建企业员工培训长效机制的途径
员工培训在企业管理、人员储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员工培训,为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那么就需要构建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创新的培训方式,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知识、技能,才能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构建企业长效培训机制是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从以下三个构建企业员工培训长效机制的途径究根,希望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2.1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管理
加强培训工作管理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的有效保障。就企业本身而言,企业培训是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行为。因此,完善的企业领导能够确保企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首先应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必要的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培训工作能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其次,掌握员工的真实状况等有关信息,为开展培训工作和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帮助。抓好日常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工作逐步制度化,形成标准的培训工作方式,就是实现了培训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
2.2 采取多种激励方式,促进长效培训机制的建立
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要想真正利用员工培训提升效益,必须强化内部培训,建立一系列有利于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员工学习自觉性。一是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开展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等各类培训主题活动,表彰先进,激发员工创先争优的热情。二是大力宣传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充分运用典型激励和荣誉激励,在全体员工中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针对员工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完善培训投入机制,加大培训基地建设
企业培训的投入首先应该从制度上得到保障,企业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保障员工培训的教育经费,并建立专项制度,切实保证专款专用。此外,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培训的基地建设力度十分关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优势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为保证“三项制度”的实施,我局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明确了“三项制度”实施工作由局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由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三项制度”贯彻落实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形成了以党组为指导中心,以各股室为执行单位,在各岗位具体落实的层层负责机制,把“三项制度”工作统一到党组的工作上来,充分发挥领导组织的保障作用。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强化学习,增强干部职工遵守“三项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多次组织学习“三项制度”的具体内容,要求进一步明确各职能岗位和工作岗位职责,切实推进三项制度工作的落实。各股室也加强对“三项制度”实施的组织工作和学习宣传,通过宣传和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做到人人熟知“三项制度”,人人遵守“三项制度”,人人自觉执行“三项制度”,为此项工作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强化宣传。加大“三项制度”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局门户网站、公示栏公示服务的内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相关具体事项,向社会和公众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落实“三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局机关抓管理促规范,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是首问责任人应热情主动、文明办事、服务规范、及时高效的办理。各股室实行登记制度,对来访人员的姓名、单位、时间、咨询或办理事项、办理结果等进行登记,以备查询和考核。二是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公示姓名、职务、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投诉方式,以便服务对象了解工作人员身份,接受监督。三是咨询或办理事项属于首问首办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能办理的应现场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要说明相关情况,需要提供相关材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四是咨询或办理事项不属于本股室的职责,首问首办接待人应尽自己所能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引荐到相关股室办理,若经办人不在,首问首办接待人应主动与其联系,若联系不上,首问首办接待人应先将被服务对象的有关材料收下,做好记录,随后移交给经办人。五是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本股室、本单位的行政执法事项进行了认真地清理,对涉及审计部门的各项行政处罚事项、审计执法流程、执法依据等内容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和公众公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民为本、务实高效、诚信服务的服务型卫生新形象不断得到群众认可。今年以来,已完成审计和调查项目34个(其中计划外30个),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2683万元,违规金额746万元。其中:政府投资审计项目27个,送审金额11407万元,核减投资(结算)额1683万元,审减率14.75%。
(四)加强监督,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三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以纪检组、办公室为主的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督查。主要职责为检查督促包括“三项制度”工作实施的各项局效能建设活动工作,把“三项制度”作为衡量当前工作质量的一把尺度,并坚持使之制度化、常规化,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三项制度”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打算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城乡统筹充分就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双服务”工作精神,强化村(居)、企业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充分发挥镇、村(居)两级组织推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的合力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实施《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发挥镇、村(居)级组织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力度,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全镇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从2010年起,我镇创建充分就业镇工作启动,先选择条件成熟村(居)创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具体内容有: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组织体系,确保就业工作正常化;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通过开发公益型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扶持力度;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满足所有求职人员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就业服务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安排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就业的重要性,决定成立箬横镇创建充分就业镇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相关工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各村、居委要高度重视,在村、居委成立相应的以村(居)支部书记或村(居委)主任为组长的“促进充分就业工领导小组”,负责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建立全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
(二)加强宣传,形成创建氛围
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设立政策咨询服务点,加强法制宣传,大力推进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宣传进村(居)、进企业,为我镇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建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规范创建方式、方法,统一创建步骤;村(居)社会保障员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其工作表现、工作实效实行综合评分制,直接和工作报酬挂钩,奖优罚后;落实充分就业创建考核机制,把充分就业村(居)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村(居)工作考核指标之一。
(四)整合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基地作用,加强就业、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创业、就业、见习机会;畅通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掌握各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对就业困难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就业安排,并进行跟踪管理,使所有求职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把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公众满意度,逐步形成以人为本、动态援助的长效就业服务机制,确保充分就业镇的创建成功。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7-8月):准备阶段。成立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创建工作方案。各创建村(居)相应成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场地、经费到位,明确操作规程,并对辖区内就业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
第二阶段(8-9月):实施阶段。开展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氛围。同时对各村(居)上报的调查摸底,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展开就业援助大行动。召开2-3次座谈会,专题研究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形成系统的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10-11月):自评阶段。创建村(居)上报创建材料,镇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对创建村(居)进行检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创建工作落实的成效,对不足之处加以整改。
第四阶段(12月):迎评阶段。制定迎评方案,做好迎评各项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校 廉政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吴红 (1980.9-) 女 四川遂宁人(籍贯) 现职称:助理研究员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高校教育与农村问题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基础性工程,更是一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建设性工程,是广大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对于推进教育事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何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高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推进作用,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部分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致使师德逐渐滑坡,学风不正,校风每况愈下。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主体不明确
当前,多数高校缺乏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来统筹管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的高校即便设立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也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说呈现出穷于应付的局面。具体来说,典型的表现有廉政教育缺乏统一的指挥领导、没有专门部门主抓等等,导致廉政教育效果不明显。
2.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制度
有的高校仅仅把格言警句的张贴、文艺表演活动、宣传活动等廉政文化的外显部分作为廉政文化的全部,而完全忽视了廉政文化的精神实质,忽视了廉政理念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培养,而且开展的一些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也缺乏针对性,从形式到内容并不能规范廉政自律行为。可以说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不完善,对其认识也严重不足,并没有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行为去指导廉政文化建设。
3.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不具体,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有些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认为突击性地搞几次内容涉及廉政的宣传活动或文艺表演活动,就能使廉政理念内化于党员干部的心中,就能形成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可以说大大忽视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为此,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和长远的战略,还要有阶段性的目标,目标要具体化,更需要认真贯彻和分步实施。
总之,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反腐倡廉的步伐,为此,高校需要及时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高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这里就针对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一些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构建保障机制
廉政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的作用主要是从组织上为其提供保障和准备。可以说,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推进的重要动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明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职责,需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并对廉政文化的实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和管理,形成整体合力。其次,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应主要建立常设机构、成立各职能部门领导小组等。然后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要在组织上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加强全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参与,使廉政文化建设得以有效实施。通过领导机构的广泛宣传和有效活动,能让高校内部的所有成员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高校师生大力支持并参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建立约束机制,用制度规范廉政行为
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可以让廉政文化的价值观、理念等转化为自觉行为。具体而言,构建约束机制,主要是对廉政自律行为的规范,要用制度去规范行为,用制度的刚性保障制度的执行。首先,要狠抓责任制,各部门各负其责,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来加强廉政工作的落实,使其得到群体自觉的遵守和执行。其次,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运用约束性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阻止某种错误继续运行,要发挥带有刚性的制度作用,更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等多方力量,并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最后,要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对高校财务、招生、采购、基建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防止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3.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对高校廉政文化的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效机制的建立,正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的关键。首先,为了切实加快高校廉政文化的进程,就应该建立一支包括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骨干在内的稳定队伍,并长期坚持廉政文化的创建活动,以此来保证廉政文化的落实。其次,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还应该树立师德典型,开展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廉政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最后,要建立奖惩制度,设立廉政文化建设专项奖励基金,并进行正面激励,促进建成长效机制的形成,最终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三、结束语
总之,要切实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将其纳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将廉政教育贯穿于高校整个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要在明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做出长期规划,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最终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红蕾.关于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何林艺;杜德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同志们:
刚才,国务院吴仪副总理以及李川副省长都做了重要讲话,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的要求,围绕服务和保障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继续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对海内外客商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00年,全市整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打击商业欺诈和贿赂、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四项重点整治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非法行医、安全生产、农资市场、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十五项专项整治工作,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改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整规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较为严峻:一是市场经济秩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食品安全、假冒伪劣商品、骗赌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安全生产还存在着不少隐患,假烟制售、走私贩私等仍然较为严重;二是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法制和监管体制还不完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尚未解决;三是违反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断出现,而且花样不断翻新,手法更为隐蔽,加大了整规工作的难度。为此,我们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整规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加大整规工作力度。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不断增强整规工作的成效。一要继续加强重点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传销,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骗赌等各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相关牵头部门要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这是建设对人民负责、使人民满意政府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务必抓好落实。二要注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整规工作水平。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坚决杜绝对涉嫌犯罪案件该移送不移送、以罚代刑的现象,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问题。三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多渠道开展整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整规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好典型、好做法、好效果,适时曝光一批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营造良好的整规舆论氛围。
三、常抓不懈,积极探索整规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整顿与规范并重,打击与建设并举,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规范和建设上来,建立长效机制。一要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规范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注重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部门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分工,也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行政性审批。二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信用征信、评估、担保、调查、咨询等服务机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