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实行FMEA,可在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真正实现之前发现产品的弱l从,在原形样机阶段或在大批量生产之前确定产品缺陷。FMEA最早是由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形成的一套分析模式,FMEA是一种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适用于许多工程领域,世界上许多汽车生产商和电子制造服务商(EMS)都已经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设计和生产过程管理及监控。
FMEA是一种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方法,它实际上是故障模式分析(FMA}和故障影响分析(FEA)的组合,简称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或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FMEA作为一种用于策划预防措施的工具,其主要口的是发现、评价产品或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且不断地完善川;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从而减轻事后修改的危机。
我国在现行的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下,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存在着政策掌握尺度不统一、自由裁量权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管工作低效等风险。因此,笔者基于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现状,尝试建立FMEA模型并用于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1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现状 某机构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所有进出口产品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建立风险管理常态机制,实现风险管理常态化。搜集了出口食品安全风险信息600余条,监督抽检信息471条,18个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我国%个大类、650多项出口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对辖区主要大宗出口水产品进行了简单的风险分析,结合国家质检,a局相关文件要求,以HS编码为基础对84种食品进行了风险分级。利用电子监管系统,制定统一的抽检规则进行布控,制定了科学的安全风险监控计划,提高对高风险产品的抽查验证比率,使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更科学和规范。
1.2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动态、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给检验检疫监管带来巨大压力,一是监管成本成倍增加,检验检疫资源不能满足进出口贸易需求;二是监管对象和口标不断增加,检验检疫部门出现监管疲劳而且效率不高;三是有些监管措施未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及有效性不高,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
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统一科学的方法,虽然进行了危害识别、检测监控数据的汇总,并结合工作经验确定控制措施,但仅侧重于控制产品中的风险,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工作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风险管理的环节不完整,风险管理结构相对分散、松散,缺乏完整的分析管理步骤,没有建立具体的评估模型,没有形成体系。
2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FMEA模型的构建2.1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目标及原则
2.1.1 管理口标。以IS031000标准为基础,遵照“依法行政、风险可控、危机化解、质量提升”的风险管理口标,以过程为导向,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从全面的角度辨识风险,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风险,从系统的角度评估风险,从专业的角度控制风险,从发展的角度监控风险。通过在检验检疫执法各环节和行政管理各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覆盖所有过程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推行全面风险管理,规范风险管理各个环节,营造安全的执法环境及资源、提供安全的技术及人员、输出安全的产品及服务,从而为实现总体口标提供合理保证。
2.1.2建立原则。①深度融合原则:深入融合检验检疫全过程,着眼于口标的实现,设置风险管理的方向。②控制损失原则:以控制检验检疫各类不确定风险带来的损失为首要口标,并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影响。③科学研判原则: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过程都需以可靠的经验、反馈、观察、预测、专家判断等数据为依托,通过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确定合理的管理措施。④协调沟通原则:风险管理口标要与绩效考核指标协调一致,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保持与绩效口标步调的统一。⑤持续改进原则:在策划、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某机构风险管理现状、发展要求、口标导向,建立适合实际情况、符合工作重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立改进机制,使风险管理在运行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2.2 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FMEA模型的构建步骤
2. 2.1创建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流程图。根据当前我国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相关制度,制订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流程图,以便针对每个过程查找故障模式,确定风险源、触发因素、风险事件等,为FMEA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2.2.2确定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根据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流程图,列出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效果和原因,以及对于每一项操作的工艺控制手段。针对检验检疫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确定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包括风险源、触发因素、风险事件。按照过程对于每种故障模式,应列出1种或多种可能的故障影响,包括潜在后果、影响范围、危害程度。
该研究在6个过程10个环节共列出35个故障模式。对这35个故障模式,分别对其风险分类、风险源、触发因素、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危险程度分类,其中高危险故障模式巧个、中等危险故障模式巧个、低危险故障模式5个。对于5个低危险故障模式均可忽略,3个中等危险故障模式可忽略,12个中等危险故障模式,全部巧个高危险故障模式均不能被忽略,但全部故障模式均可控。该研究重点对巧个高危险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现场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结果处置等环节为高风险环节,存在高危险故障模式比例(高危险故障模式数/所有故障模式)分别为6/6,3/4,4/4,提示人们应重点加强上述环节的风险防控。
2.2.3确定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可探测度的赋值规则。根据某机构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实际情况,结合各政府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对风险管理学科中通常采用的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头脑风暴法、核对表法、结构分解法、故障树分析法、流程图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筛选,确定最优的风险识别方法。最终选择采用特尔斐法和头脑风暴法进行确定。各分为5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分别赋值。
2 2.4计算风险优先数(RPN)。首先采用FMEA方法对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可探测度进行量化赋值,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负责分析评价的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打分,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如果专家打分差异较大,可使用特尔斐法或社会选择函数决策确定因子赋值。
将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不可探测等级三者相乘即得到RPN值,也称风险系数或风险顺序数,其数值愈大表明风险愈严重。其中,严重度(S)指潜在失效模式对口标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评价指标,一般分1一10级,从无失效后果到无警告的严重危害后果;发生的频率(0)指具体的失效起因或机理发生的频度,分1一10级,从几乎不可能发生失效到发生失效几乎无法避免;不可探测等级(D)指实效的起因或机理不可探测的程度,分1一10级,从几乎肯定到几乎不可能探测。RPN最坏的情况是1 000,最好的情况是1000。
2.2.5确定风险评价结果。根据RPN值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构建风险等级判定表,见表5}由表5可判断,检验检疫过程中,共有可容忍风险7个、广泛可接受风险28个。由此可见,该检验检疫过程存在广泛可接受风险较多,对可容忍风险应加强监控管理以降低风险。
2.2 6确定风险应对方式。
2.2.6.1风险的应对方式。①风险规避:包括禁止活动、终止(或放弃)活动。如:计划和实施中的检验检疫业务改革项口经评估为不可接受风险时可采取风险规避方式;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不得采取风险规避方式。②风险预防:包括消除风险源、控制风险因素等,可通过培育风险文化、加强教育培训、完善体系文件等。③风险降低:包括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降低风险损失等。④风险分担:包括签订免除责任协议、发包、保险、运用合同条件分清责任转移风险合同等方式;风险转移是风险分担的一种形式。⑤风险自留:风险可接受情况下,可以保留风险。
2.2.6.2选择应对方式注意事项。①应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考虑各种环境信息(如社会责任和自然环境保护),在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情况下使成本最小化。②应考虑相关方的观点以及与之沟通的方式。③应考虑风险应对方式引发的新的风险。④应对方式可以被单独或组合来考虑和应用。
2.2.6.3风险应对方式选择。通过对上述风险应对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可根据风险等级和实际情况参照表6选择风险应对方式。
2.2.7确定中等级风险的监控指标。对7个可容忍风险确定监控指标进行监控,做到对风险的预防和可控。
3 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最基本、最稳定的是制度管理,通过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中融入风险整合、管理融合和信息聚合的理念要素,建立一体化的流程管理模式,实现风险在全局上下内外之间的有效识别和系统整合,风险管理与检验检疫现有管理体系和日常工作的融合以及风险信息在全局各层面完整快捷的传递,从而形成覆盖全员、全过程、系统化、制度化、具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采用FMEA方法构建风险分析模型,通过电子信息载体将风险分析结果和发现的风险ii转化成风险参数,直接、快速、有效地作用于检验检疫流程,可以实现对全检验检疫流程的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提出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并指出通过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强化终生学习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提高人员素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 素质 项目名称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1世纪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并且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统一思想,成立组织,明确责任,构建多方合力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014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省、市土地确权文件精神,要求充分认识和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部署,是一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确权登记档案将是中国未来不动产登记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法律凭证和依据作用。管好确权登记档案是一项庞大的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按照全市确权工作部署,我县分级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县委农工委负责日常工作、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管理部门等多方配合的工作体系,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县委农工委协调县国土资源局收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以及大地控制点、地形图、地貌图、正摄影图等基础测绘资料。各乡镇村负责收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资料,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台账、已经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依法变更的有关合同、申请和审核资料,以及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失的会议记录、决议和表决结果等。县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文件材料归档指导工作,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二、摸底调研,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增强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软实力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县站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新农村的高度认识确权档案工作,管理确权档案。针对地形复杂、地块零散、二轮延包时以地定产、以产分地等客观因素给确权工作带来的实际困难,确权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下乡调研、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二轮土地承包现状,以及二轮延包时的承包合同、土地面积台账等档案保管情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及发放明白纸、公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乡镇、村骨干人员培训班,培训确权颁证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登记程序、工作流程、系统操作方法和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业务知识,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做到依法办事、规范行事,保障确权工作顺利开展。
三、以点带面,协调联动,及时跟进,解决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单位多,涉及层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我县切实加强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协调,各部门各尽其职。2014年,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指导隔河头镇、龙王庙乡试点村完成确权登记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随着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推开,二轮土地承包签证档案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由于乡镇、村二轮土地承包签证档案大量遗失、损毁,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提供利用,“一个行政村至少上百户,一户至少复印四页”的工作量无疑落在了县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肩上。为切实解决难题,2015年,县档案馆专门增加了查档人员,配备了专用打印复印一体机,同时,优先对二轮土地承包签证档案进行数字化,一路开绿灯,对试点乡镇、村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热情、主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提供了重要佐证,避免了“无证可依”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了档案在整个确权登记工作中的保驾护航作用,使档案工作与确权工作同步、有序、协调发展。
2015年,县委办、政府办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规定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县政府办转发了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确权登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原则、任务及业务规范,增强了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多种形式,监督指导,检查验收,促进确权登记工作与村级建档工作有机结合
自2011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了监督、指导、检查力度,全县41%的行政村完成了规范化建档工作。其中15个村实现了“档案数字化”,达到了“五有一能”省级示范村标准。我县的新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而确权登记工作的前沿在乡镇行政村,“确权登记档案”也将成为村级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县、乡、村三级协同创建的民生档案资源。因此,“确权登记档案”能否达到齐全、完整、规范化,直接影响着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进程。
2015年,县档案局(馆)根据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下发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办法(试行)》、《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试行)》,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明确土地确权档案保管期限和整理归档细则,要求各部门各村严格落实,从制度上保障档案工作有序开展。确权登记档案共分为四大类:综合管理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解类、特殊载体类。土地确权登记类档案采取一户一件、一村(组)一卷或多卷的形式整理、编目。后续形成的确权、流转、银行抵押贷款等应归档文件不断补充到对应的农户档案中,实现动态化管理,充分实现档案资政惠民的价值。
关键词:防汛物资、物资管理、储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防汛物资的储备与管理工作是防涝抗旱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重要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行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是政府部门的义务。不过由于各种原因,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受到的关注并不是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也不充足,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防汛抗旱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防汛物资的分类
按照防汛物资的用途,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用途 物资
工具、物料 编织袋、锨、镐、麻袋、吸水膨胀袋
排水设备 移动泵车、水泵
抢险工具、设备 移动照明设备、发电机、打桩机、油锯
救生器材 冲锋舟、橡皮艇、帐篷、救生衣
水文设备 流量测量仪、水位监测仪
交通指挥工具 指挥调度车、抢险运输车
通信器材 卫星通讯电话、导航仪
二、防汛物资储备现状
为了保证防汛日常工作能够开展,我国建立了各级防汛办公室,专门负责防汛工作,而内涝排水工作和抢险工作,则是由市政部分负责。我国城市的防汛物资储备工作的现状为:一是各个城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由市级的防汛单位采购防汛物资,并且管理和安排使用;二是为了预防一些突况,区级防汛单位需要配备一些抢险用的物资,还需要储存一部分市级调拨过来的物资;三是市政排水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配备专用的器械与工具。
三、防汛物资储备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机制缺失
在我国,并没有专门应对防汛物资管理的法律法规,防汛物资的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依照地方性的政策性法规执行的。而且大部分多省市的相关法规已经执行了十年以上,中间很少改进,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需求。
2、仓库管理不科学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仓库管理的问题,防汛物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许多地方在对仓库中的防汛物资管理时还是按照普通物资的管理方法,另外,防汛物资的仓库管理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下;二是仓库建设标准低,由于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有限,并不适合建立大型的储备仓库,物资的储备还需要考虑市政、环保和规划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就如今的情况上看,很难实现。很多防汛物资都储备在建议的仓库中,
3、管理机制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储备仓库,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无从谈起,很多城市的对于防汛储备物资的管理并没有专业的人员。另外,防汛物资一般都具有使用年限,如果缺乏必要的保养与维修,很多物资都将失去功用,对防汛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4、资金不足
防汛物资的储备资金包括物资的采购资金和管理资金。目前看开、来,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法规保证防汛物资的储备资金,一般都是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情况予以拨付,远远不能够满足物资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但是,这种情况目前并没有理想的解决办法。
5、物资的利用率不高
从行政职能上讲,防汛工作是由专门的防汛办公室负责的,但是在灾情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水利、通信、民政、交通等所有的部门协调配合,而且,这些部门也都根据相应的职能,储备有应急物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部门并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降低了物资和人力的利用率。
四、对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防汛工作都是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来执行的。应当在其中加入关于防汛物资储备的内容,为防汛物资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合理建设仓库
对于防汛物资仓库建设,不应当追求仓库的规模,需要结合本地自身的实际条件,在交通便利的、安全的地方建立现代化、规范化的仓库。仓库主要储存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和专用工具,例如救生衣、移动照明灯、橡皮艇、帐篷、膨胀袋等等,方便这些物资能够在灾情出现的时候能够方便的运到现场。
3、建立完善的仓库管理制度
加强库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工作的职责明确到个人身上。实现仓库的数据管理,以方便对物资的管理和调动,在险情的时候,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将物资运到现场。在仓库中还应当购置装卸接卸,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解决资金问题
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实行社会化储备,其方式有两种:一是防汛部门与防汛物资的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合同,按照合同支付给生产厂家一部分定金,在合同中规定好双方的责任,以保证防汛储备物资能够技术的运到。如果在汛期没有动用调动物资,则支付给生产商一部分的管理费用,如果用到了物资,则在灾情结束以后根据市场的行情付给厂家实际费用。同时,对企业储备的物资要实行动态补贴制度,当物价或者贷款的利于发生改变的时候,应当对补贴的费用进行调整,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在某些重点城市还设有国家级或省级的防汛物资或应急物资储备机构,这些机构一般拥有规范化的仓库完善的规章制度,现代化的储备管理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防汛部门可以和这些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将防汛物资委托给他们管理,在确保管理质量的前提下,付给这些机构一定的管理费用。汛期物资调用完毕返回仓库后由代储单位对设备进行专业的维护、保养。这种方法既利用了社会资源,又解决了物资储备的问题,值得推广。
5、政府配合工作
在汛期,当地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协调和调动安监、财政、民政、公安、水利、卫生、环保、建设等部门,实现物资的统一调动,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
结束语:
物资储备是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而进行的工作,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防汛物资储备对预防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有专门的防汛单位。在对于防汛物资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尚文.防汛物资储备仓库管理现代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1):189——191.
[2]邱瑞田,徐宪标.关于确定城市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中国水利,2006,15(13):92——95.
[3]臧敏.浅谈北京市防汛物资保障体系建设[J]北京水利,2005,26(5):19——122.
[4]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09.20(3):84——88.
一、强化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
(一)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按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级设置,做好相关预案衔接和动态管理,细化制订岗位应急手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化、电子化建设,研究交通应急救援社会协作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做好预案修订和完善等工作,各单位要每半年一次(上半年5月份,下半年11月份)对预案数据进行更新调整,根据要求做好《市公交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内河水上交通突发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保障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力争年底基本建成适应基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建立健全应急专家队伍,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编列应急资金年度预算,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和经费的使用管理,研究社会应急救援补偿机制,确保经费保障到位。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应急物资装备信息化管理制度,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应急处置技能提升
(一)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形式。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应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站场、进工地、进家庭“五进”活动,通过多媒体、宣传栏、内部网站、板报等平台,利用讲座、培训和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抓好日常应急教育,提高交通从业人员应急防范意识和业务技能。
(二)扎实开展应急演练。结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年内重点组织开展水上应急处置、恶劣气候路桥抢修抢通、车辆运力紧急调度、公路水运工程防坍塌防高空坠落、车辆消防逃生、停车站场车辆紧急疏散、危险品运输应急处置等科目应急演练,演练可采取实战演练和模拟推演的形式,通过演练提升交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四、强化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一)落实专人维护管理。各单位要以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落实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收发、日常管理、检查维护及数据更新等工作。
(二)做好数据分类上传工作。各单位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及时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专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案例等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实现应急资源统一管理。
五、强化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一)严格应急工作情况报送。各单位要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应急工作情况的报送,对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及时汇总、分析、研判和报送,不得信息倒流、迟报、漏报和误报。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向市局应急办报告上季度应急工作情况,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应急处置、特点分析、趋势研判、对策建议等内容。重大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处置规定及时上报。
(二)严格履行应急值班值守职责。各单位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主要领导和分管应急处置工作的负责同志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确保能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