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改变思想注重课堂体验与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特别是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时间的环节,经常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单方面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形式和教法上,重教师的教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内在感受与形式的挖掘;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我们的音乐课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则毫无兴趣,乱作一团。一眼望去,教师与学生似乎是两个不同空间中毫无关系的个体与组织,各做各的,下课后一拍两散。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缺乏互动,缺少交流的音乐教育中度过的,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没什么好感。以上的问题都阻碍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让人们认识到了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课堂贴近生活,课堂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的实施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学堂。反思当前的音乐教学,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是让音乐老师只图接近用多媒体来授课,使老师忘记了钢琴、声本文由收集整理乐、舞蹈才是我们上课少的工具,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走出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学习上的“传授”为“引领”和“促进”,变对学生的“主宰”为“合作”与“交流”,变“教书”为“研究”,变“执行课程”为“建设课程”,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2.相互尊重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一是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二是教学民主。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紧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融入课堂,在充分自由、轻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能“俯下身来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师生间的交流多了,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更浓了。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特殊的地域环境,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师生互动交流策略,如才艺展示、游戏竞赛、分析讨论、个体探究、谜语竞猜……从而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和新意。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舞台”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功感。
(2)以生活激趣,促进教与学。学生常说学音乐到底有什么用?为了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音乐源于生活,在我的课堂中我常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在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时,我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生一起在体验中学习十六分音符()时我用了跑跑跑跑、走跑跑,跑跑跑跑、走跑跑的方式。在学习切分节奏(2/4、xxxxx)时我用了大大的西瓜,再联系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我改变为咚哒哒咚哒,学生一学即会,在课堂中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赛歌会,卡拉ok比赛等,以“赛”激趣。
(3)自主探究,合作创造。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24-01
虽然音乐这门学科被看做副科,但是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必须给予初中音乐教学高度的重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使学生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的天性在音乐课堂中得以释放。
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加以控制和组织,还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乐学、会学。而凭借着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下面结合实际浅谈如何搞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前置式教学,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前置式教学以及前置式学习定位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前置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一部分教学环节前移,形成教学前置,主要包括预习前置、作业前置,也就是以往总提到的先学后教。在前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也需要像以往那样发挥主导作用,不过此时的导需要注重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等准备,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先知,促使学生充分思考、自主思考。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了思考的自主式学习状态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可以将音乐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起来。
为了充分发挥前置式教学的优势,在指导学生进行前置式学习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几点:(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前置性学习内容;(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权;(4)确保前置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5)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学模式:①指导学生自我调控(借助情境创设):丰富教学语言和教学动作,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当中。②促使学生自主体验(融技能和兴趣为一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游戏、情境创设、即兴表演等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诱发学生参加听、唱、玩、动、奏、创等活动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在自主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③促使学生自行提高(实施分层教学):在掌握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实施分层评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④促使学生自我感悟(善于运用启发诱导):若学生在教学活动产生了质疑,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描述,结合音响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诱导、启发,促使学生在有情感投入和兴趣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最佳结合点,使其可以对音乐情感加以充分的体验,对知识真谛加以充分的感悟。⑤鼓励学生自求创新(加强审美的创造):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度延伸知识范围,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习目标加以确定,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先前学习经验获得新的音乐体验和知识技能,以达到延伸情感、创造美的效果。
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前置式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交叉学科 高中音乐 审美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66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不仅要综合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也要综合相关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之形成较全面的审美能力培养体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注重交叉学科如语文、美术、舞蹈等,共同作用于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新课标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相关教学案例为例,从三方面来论述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手段,丰富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以生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反映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时代性。高中音乐教学作为审美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与其他课程一起共同为学生构筑起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因此,综合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手段,并使之融会贯通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不仅拓展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美术、语文、舞蹈、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等学科,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但与音乐相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数学的规律与逻辑审美,需要较强的数理能力;地理的山川大河自然审美,又不如音乐的旋律之美更能打动人心……但这些学科的教学手段都可以为音乐教学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审美能力。
以音乐风格变化为例,不管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还是从印象到现代,都与文学、历史有很大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语文、历史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出发,优化整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审美能力。以诗歌发展为例,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变化和音乐的发展都有惊人的一致,音乐教学与鉴赏就要充分利用诗歌特别是唐诗的丰富资源,甚至通过谱曲的方式重新演绎唐诗的演唱。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丰富审美能力培养手段的目标。
二、充分利用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作用于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过程
作为交叉学科,文科类如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都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高中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联系,把握好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通过联系来解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困扰,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审美能力对音乐教学的反作用。早在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就包含了六艺,这揭示出学科之间的联系。音乐作为其中一艺,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成果。高中音乐教学要认识到这种规律,从交叉学科中吸收养分,为音乐所用,如此才能推动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交叉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所侧重,如语文重视文学的审美能力、历史注重时代的属性、地理重视地域与民族性、美术关注视觉艺术等,而表面上看音乐是侧重于听觉艺术,但事实并非如此。以《阳关三叠》为例,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交叉学科的联系,运用到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在脑海里浮现出送别的画面。不仅还原了诗歌本来的历史时代性和民族特色,而且还呈现出立体的音乐场景,从而使学生在交叉学科联系起来的作用下,培养综合审美能力。
三、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来丰富高中音乐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不仅有语文诗歌的知识、历史的文艺发展知识,还有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整合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但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在整合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并进一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对高考知识的掌握。审美能力作为文科类学科发展的重要能力,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语文阅读、作文及文科综合材料题等。
一、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现状及成因
音乐艺术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内容包含广泛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它以抽象的旋律表达出特有的审美意境。音乐之所以极具感染力,它是作者和演奏者文化内涵、知识修养、情感共鸣的结晶。由此可见,音乐职业是一个崇高的职业,音乐从业者应具备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文化品质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的精神。作为高中音乐特长生,顾名思义,“特”就是特别,与众不同,也就是综合素质和知识应高于普通学生,而“长”就是长处,是一般学生所不具备的。但从现实情况看,除少数音乐特长生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和音乐素养外,高中音乐特长生普遍存在六个方面问题:一是文化知识偏低、学科知识不广、人文素质不高;二是对音乐缺乏真情实感,音乐学习停留在表层;三是音乐修养不够,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弱;四是急功近利,重技巧训练,轻功底磨练;五是善于模仿,缺乏创作、创新能力;六是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把高考和考级作为音乐学习的最终目标。这种畸形现象的存在,其原因既有教育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方面
的因素:
1.应试制度成为音乐教育的指挥棒
(1)高考分数成为衡量音乐生水平的标志和决定音乐生前提的关键,导致音乐特长生不是把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把考分作为学习的目标。
(2)升学率成为对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导致教师将音乐特长生的考试技巧、高考模拟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3)各种音乐考级、达标考试成为音乐生今后从业的门槛,导致音乐特长生频于
应付各种考试,无心丰富音乐和文化底蕴。
2.受社会的功利、浮华和拜金等畸形潮流影响,将音乐艺术当作名成功就的跳板或捷径
(1)由于家长的功利意识和望子成龙的虚荣心,迫使文化课程较弱的子女转型音乐。
(2)普通专业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一部分本不爱好音乐的学生为了就业出路而转向音乐。
(3)社会上各种以商业为目的的才艺选拔、表演和炒作,成为部分演职人员成名和暴富的捷径,由此催生了高中音乐特长生浮躁的心理。
上述问题反映了中国教育方面和经济快速发展中文明进步的缺失,我们在呼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人才选拔标准、倡导健康的音乐价值观的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仅围绕着自身的职业,提出一些想法。
二、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的非技能
培养
1.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兴趣和
情感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内在的动因,无兴趣的学习是被动、麻木的,更不可能有专业上的成就。兴趣又是情感的基础,没有兴趣就不会建立对专业的情感,同时,情感一旦被激发,将会对专业产生更浓的兴趣。因此,培养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第一步,应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对音乐艺术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课堂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开展交流活动、注重赏识教学等都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同时,开展音乐史教育,引导学生音乐欣赏习惯,开展音乐专题评论、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以提高音乐特长生对音乐艺术的情感。
2.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平与作者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密不可分。伟大的作品,来自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家根源于他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他们的艺术能力不是体现在音乐技巧上,而是体现在知识修养、人生态度、哲学思想及强烈的感受力上。技巧是对作品表现的手段,没有内涵的音乐作品,再好的表现技巧,也难以产生感染效果。因而,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综合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造就其音乐品质的重要一环。在音乐教学中,除了有效开展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技巧训练的同时,应重视文学、美术、地理、历史、政治等人文社科的教育,这样才能避免音乐特长生先天营养不良。
3.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鉴赏能
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是培养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感受力和提升听辨、鉴别、判断力的重要环节。音乐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素质的体现,针对当前高中音乐特长生对音乐鉴赏认识不足、训练不够的状况,加强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鉴赏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鉴赏会,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鉴赏。只有这样,高中音乐特长生才能夯实音乐的基础。
4.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实践能力和
创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检验高中音乐特长生学习水平和提升其音乐能力的手段,音乐表演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表演的过程既是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又是体验的过程,更是创造性的过程。多开展以表演为内容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高中音乐特长生在音乐专业上的快速成长;同时,音乐的创作是一项创造和创新的工作,是开启高中音乐特长生智慧,激发其音乐热情,提高其音乐综合能力,培养音乐创造性人才的措施。
1 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他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2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1)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3)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3 借用相关学科知识解读音乐作品,创造教学意境
艺术是生活的再现,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是对当地当时人们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的反映,都有创作的意境。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文学、历史、美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音乐知识的理解和体会,绝不能只用简单的文字化、美术化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而是创造性地有机结合,巧妙运用,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从而让学生渐渐达到以一种纯音乐的方式去把握音乐,再现艺术家创作的意境,同时也就达到了创造教学意境的目的。
4 发散学生思维聆听音乐作品,创造教学意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引导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逐步提高欣赏层次。音乐是作曲家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里面包含了作曲家的引导和暗示,只有明白作曲家在作品中的那些引导和暗示,也就是感受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境,才能真正地听懂和理解该作品。所以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更多强调的是听。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听,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掘作品的意境,并在课堂上营造这种意境,充分地感受作品。
5 创造音乐课堂教学意境,必须达到以人为本的
人文境界
音乐课堂教学意境的创造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而且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题下营造不同的意境,因为欣赏一首乐曲,对其所表现的或快乐,或悲哀,或愤怒,或甜美的情感,都必须凭借自身的感性经验来领悟,是个体的直觉体验。教师创造教学意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特定的感受,而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让学生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怆等多种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如痴如醉的意境,引出想象中的景,再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达到一种暂且超脱的精神境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入心,让学生们感受和理解到美,进而学得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