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小贴士

交通运输专业包括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前两年大类培养,后两年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培养模式。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运输运营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铁路运输、物流运输、港口运输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技术。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政府管理部门,运输企业营运组织部门,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规划、设计与研究院所。

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道路本文由收集整理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并熟悉公路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某一工程领域专门技术。毕业后,学生就业面向铁路、公路行业和城市交通领域。从工作技术性质看,可从事交通系统规划、工程设施设计与建设、基础设施运营阶段的维护与管理,道路交通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从就业的单位性质看,可以在交通规划设计院(所)、科研院(所)、政府交通管理等部门就业

一句话概括,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营“建设”,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对运输道路以及与运输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及现象。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9—02

[作者简介]刘晓惠,孙庆峰,北华大学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吉林 132013)

立足地方,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以“应用”为宗旨设定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应用型”的人才定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培养具备交通运输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在运输与物流、汽车运用与改装及汽车营销与服务等领域,从事交通运输与物流的组织、规划、管理、生产经营、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汽车运用与改装、汽车备件设计制造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达到如下要求:(1)融会贯通交通运输专业必需的机械、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汽车运用与改装、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基本技术操作和必要的实验、设计、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及相关的国际规则和惯例。第四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消化、应用新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文献。

二、构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应以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强化能力为宗旨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依据交通运输专业实际,推行与行业相衔接、凸显专业特色、重在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动态调整,体现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机动灵活性。

1.彰显“应用”特色,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需求,应将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方向教育模块”、“创新与素质拓展模块”、“实践能力模块”五个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基础课的目标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创新性课程、新技术前沿选修课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应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四增四减”,即增加专业特征、减少专业方向特征,增加选修课比例、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新技术前沿课程比例、减少传统课程比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强化专业基础,增强设计能力。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运筹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控系统、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市场营销、交通运输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和汽车改装。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通运输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习题作业、专题研讨、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

为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要通过整合设计类课程和分散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设计类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通运输设计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从事设计、管理和研究的能力。同时,强化课程设计、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结构设计竞赛,为造就交通运输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实践环境。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基础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汽车电器与汽车检测实训、汽车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体系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1.改革理论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应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专业方向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同时学习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应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增加创新和实践类课程,扩大选修课的课程比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6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交通运输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其行业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开发、培养好交通运输行业人才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前提保障。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任务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提高服务意识等几个方面,才能保障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人才培养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主要是人才培训资料的收集、开发和信息的评判等内容,旨在为管理者对各种培训方式的成效、选择和判断提供决策依据。因受培训人的心理素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其培训评估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模式

11交替型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使得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结构的调整等,如何有效的推行低碳、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等。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创新其运行机制,统筹相关资源并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促进我国绿色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国家、企业、学校在培养交通运输行业方面的人才时,应该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实际条件和资源,应该注重其自主创新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交替型培训模式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12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进行岗位分配时,应该根据其优势进行相关的工作岗位分配,对一些学习能力强,具有钻研精神的人才提供深造和实践的机会,为日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将教学逐渐转变为工作,将学生逐渐转变为工作者。

1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体系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运输行业对人才需求进行相关的预测,主要包括人才补充量、人才学历结构、人才密度、人才素质等几个方面;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以就业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适当的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人才的应用能力。

2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目的

培训评估是培训管理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整个培训成果的一种衡量方式。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是其对培训结果进行的评定,主要用于分析该培训成效,总结培训经验,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相关数据参考。人才培训评估从培训活动开始,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人才培训评估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目标效果的检验;二是总结培训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是对培训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定;四是扬长补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成效的经济效益。

3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困境

31培训开发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多专业、多类型等特点,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时,不能进行统一的培训。目前,我国根据人才结构,大致分为公路交通运输类、海运类、内河运输类等几类,根据人才类型又分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教育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中,不同的运输类型和不同的人才类型需要按照与之相适应的评估体系,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训评估中,管理者往往因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实际的培训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估,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人才培训评估效果。

目前,我国开始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予以重视,交通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其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32现有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对人才培训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普遍的有观察法、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问卷调查法和全方位评估法等。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工作时,会因为其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相应的成本支出增加,而忽视人才培训评估的重要性,从而往往将人才培训评估放在人力资源规划外,在人才培训评估中采用简单、方便的考试评估方法,使得人才培养不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人才培训评估的真实效果有很大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人才培训评估的作用。

33评估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在整个人才培训评估过程中,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对其评估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企业人才培训评估工作中,大部分是由部门领导或是培训管理者完成的,其中部门领导对人才培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部门领导者对工作内容和培训方案比较熟悉,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培训内容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在制定培训评估指标时,可以合理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培训评估结果。因此,在实际的人才培训评估中,培训评估指标的制定主要是取决于人才培训评估者的意愿,一个部门管理者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时,通常会将自身的知识体系、管理经验等主观因素应用到评估工作中,对培训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34评估过程的不标准化和不规范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工作对人才培训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培训体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人才培训评估系统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评估者在进行人才培训评估工作时,对过程性评估、资源配置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不予重视,使得培训评估结果没有对人才培训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培训评估工作旨在保证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计划目标的实现情况,即只有评估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人才培训工作的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评估工作中,由于评估过程的不标准化、不规范化,影响培训评估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评估者的主观因素,为了避免其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应该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评估过程。

35评估投入有待加强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培训评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培训评估的成本费用支出比较大。现阶段,将培训评估的成本费用和投资回报用货币进行计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人才培训工作中投入的有培训人员的费用成本、设施设备的费用、相关资源的使用等成本费用,其收益又为无形的,很难将成本费用与收益进行比较,也就影响管理者在人才培训评估工作上的投入,继而影响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4改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对策

结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训评估的现状和其发展速度,从根本上改善其人才的素质和需求。本文主要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目的出发,对其在行业人才培训评估方面的困境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以下对策。

41高度重视人才培训评估工作

人才培训评估在人才培训系统中占有核心地位,有效的、真实的人才培训评估能够促进人才培训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保障人才培训的质量。因此,应该加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视度。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从而有效进行人才培训评估工作;其次,将相关部门在人才培训体系中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最后,在具体的培训评估中,应该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42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合理地选择评估方法

学习并推广先进的人才培训评估体系,是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合理地选择评估方法的前提保障。培训评估人员需要对人才培训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方案。

第一,培训评估目标,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针对本次人才培训设定培训评估目标,并分析其执行的可行性,确保培训评估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展开。

第二,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合理的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训评估中,柯氏四级评估法应用得最广泛,这种方法侧重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其中反应评估是培训课程刚刚结束时进行的,属于第一级评估;学习评估通常是通过书面、口头、实际操作测试进行的;行为评估是对学员在工作中行为方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同事的评价;结果评估侧重其投资净收益。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比较复杂和费时,一般都只应用其中的反应层和学习层,其最后培训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进行培训评估时,应该注重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适当的结合行业培训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为人才培训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评估结果。最后,在评估人员方面,应该尽量避免培训评估人员个人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可以成立一个评估小组,最终的评估结果由小组成员进行投票表决,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是避免了培训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提高了培训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人才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

43加强对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评估水平

在实际的培训评估工作中,评估方案的设计、相关资料的收集、执行评估方案和成效评估等工作都是由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完成的。因此,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训评估工作的最终结果。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训评估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大一部分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若要有效开展培训评估工作,加强培训管理人员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44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体系

交通运输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应该以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前提,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人才培训评估工作,将其纳入到交通运输行业的统筹规划、监督检查中,确保人才培训评估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

5结论

人才培训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力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完善的人才培训评估体系能够有效的改进人才培训过程中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培训对于交通运输单位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目的出发,对其在行业人才培训评估方面的困境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条对策。希望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正视人才培训评估的困境,从其影响因素出发,结合相关的对策,能够提高人才培训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涛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训评估的困境与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1).

[2]谢明交通运输行业就业教育和培训的创新机制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3(7).

[3]樊正斌交通运输人才培训模式及对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3(6).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浙江省;生产业;发展特征;区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7-0108-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生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制度供给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批准号:07CGGL010Z)

[作者简介]李肖钢,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学、现代服务业;

王盛,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郑长娟,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服务营销、企业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一、浙江省生产业的发展变化与现状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三次产业的比重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换之后,生产业成为发展的重点,其无论在总量、内部结构,还是在效益、就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但跟上海、江苏和广东地区相比,浙江省生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值增长迅速,比重在2004年前上升缓慢。从1995-2003年,生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达到了30.0%,高于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速(28.7%)。其中,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对生产业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年均增速都高于生产业整体年均增速。这表明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工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经过现代技术的改造和提升,现代物流业在省内已粗具规模。而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全民置业时代的来临,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2004年后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同样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达到了33.8%,各构成行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28%以上,年均增速最高的金融业达到了46.3%。

但8年间,浙江省生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增长非常缓慢,仅为0.4%。与其他三省市相比,2003年浙江省生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36.1%)的排名最低,与上海市(59.8%)、广东省(46.7%)、江苏省(45.0%)相比,差距不小。2004年浙江省生产业的增加值比重达到了46.3%,2006年达到了48.8%。这反映了2004年后,生产业增加值比重有较快的增长趋势,而金融业的快速增长(两年间增长了2%),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从业人数增长缓慢,比重较低,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的决定性作用在减弱。从1995―2002年(对从业人员的统计2003年后就采用了修订后的行业分类),生产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速仅0.1%,这导致了生产业占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到2002年仅为16.5%,比1995年下降了6.9%。这一方面反映了生产业的知识性特征,劳动力吸纳能力不是很强;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由于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占生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过高(近80%),对生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进入21世纪后,由于生产业的结构优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呈现了下降趋势,并且随着浙江省现代物流的发展,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讯业日趋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导致了其从业人数增长缓慢,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2003年后,虽然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的就业比重仍在持续下滑,但由于浙江省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快速增长,拉动了生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这使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对生产业的决定性作用在慢慢减弱,也反映了浙江省生产业的整体结构在不断优化之中。

3 内部结构不平衡,新兴行业发展水平较低。浙江省生产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从增加值比重来看,三者之和达到了生产业的74%;金融业的增加值比重是科学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近6倍。从从业人员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所占生产业就业人数达53%,而房地产业和科学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只占了6%,相差近9倍。从各个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看,房地产业最高,金融保险业次之,其余行业加起来都不及这两者;说明这两个行业尽管就业人数比重不大,但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却很高,属于高赢利、高收入的行业。同时,由于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绝对数量大,使这三个行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均较高,分别居生产业的前3位。金融业、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生产业中相对突出的地位,说明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增强了这些行业的服务功能。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智力密集型行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性行业,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各个指标值都不高,表明这些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二、浙江省生产业发展的区际比较

1 各地级市生产业增加值比重比较。整体上来看,浙东北地区的生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增加值比重在全省位列前三的依次为宁波、湖州和嘉兴。从内部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各城市对房地产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需求比较大,发展水平最高,是生产业的优势行业。所有城市的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都超过了10%,并且差距不大。金融业增加值比重没有超过10%的只有湖州,杭州高达15.98%,宁波、丽水位列二、三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也有5个城市,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州、宁波、嘉兴、台州和衢州;而杭州的比重最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增加值比重是最低的,除了作为科技、文化中心的杭州达到了3.78%以外,其他各市的比重均在3%及以下,显示了该行业对服务业的贡献较低。另外,浙江省各市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也较低,各市的差距较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比重以

温州最高为7.89%,而衢州最低为4.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最高的金华为5.62%,而温州最低为2.75%,仅有金华的一半。

2 各地级市生产业就业比重比较。浙江省各地区的生产业就业比重分布跟增加值比重分布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就业比重在全省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金华、舟山和杭州三市,而倒数前三位的依次为衢州、绍兴和温州,并且地区间差异比增加值比重要大。表明各地级市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内部各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比重超过10%有五个城市,前三位依次为舟山、湖卅l和绍兴,都为各自地区的生产业贡献了六成的就业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比重以杭州和宁波两个地区较高,而其他城市则都较低。金融业的就业比重浙西南地区要明显高于浙东北地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台州、金华、衙州和温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是全省区际差距最大的,金华是衙州的十几倍;房地产业由于其资本密集型的特征,各地级市的就业比重都比较低。而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各地级市的就业比重是最低的,最高的台州市仅占2.64%,低于1%有宁波、湖州和绍兴。

3 各地级市区位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的比较。从下表可以看出各地各产业的集中性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RCA和LQ两个指标并不相同,全省各产业的差异化程度不同。下面对每一行业进行详细分析。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具有地区优势的城市,用RCA指标衡量依次为金华、宁波、湖州、嘉兴和衢州,而用LO指标衡量依次为舟山、杭州和湖州;该行业的RCA和LO的标准差系数都很低,表明各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差异很小。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具有地区优势的城市,用RCA指标衡量依次为金华、湖州和丽水,而用LQ指标衡量依次是杭州、衢州、宁波和台州。该行业的RCA和LQ的标准差系数都比较低,表明各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差异较小。金融业具有地区优势的城市,用RCA指标衡量依次为金华、杭州、宁波、丽水和温州,而LQ指数大于1的地区有9个,前三位依次是衙州、台州和金华。该行业RCA和LQ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56和2.41,表明金融业在增加值上的省级差异大于在就业上的省级差异,金华市的金融业具有较强的地区优势,而湖州市的地区劣势明显。房地产业具有地区优势的城市,用RCA指标衡量依次为金华和杭州,而LQ指数大于1的地区有9个,前三位依次为温州、台州和杭州。该行业RCA和LO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46和0.61,表明各地房地产业的差异较小,没有明显的地区比较优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具有地区优势的城市,用RCA指标衡量依次为金华和宁波,在用LQ指标衡量依次是金华、杭州、舟山和宁波。该行业RCA和LO标准差系数都表明各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差异较大,金华市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全省具有较明显的地区优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具有地区优势的城市,用RCA指标衡量依次杭州、金华和嘉兴。而LQ指数大于1的地区有7个,前三位依次是台州、衢州和金华。该行业RCA和LO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42和0.91,表明在增加值上的省级差异要小于在就业上的省级差异。

三、结论和建议

1 浙江省生产业的地位已初步显现,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但跟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发展规模最大,但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生产率最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较小,生产率较低。

2 区域经济状况对当地生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影响。宁波、湖州、嘉兴和杭州四个地区不管从生产业的整体水平还是各个分行业的发展水平都处于领先地位。生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生产效率成正比,浙江省生产业各构成行业增加值比重高的地区其就业比重反而较低。

3 金华生产业的各个构成行业在浙江省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地区优势明显。各个行业的RCA值都位居前两位,并且各个行业的LQ指标值都在前五位以内。

4 存在较大区际差距。以就业人数来衡量,金融业的区际差距最大,衢州的专业化程度最高;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存在较大的区际差异,台州和杭州分别在这两个行业具有区际优势。以增加值来衡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存在较大的区际差异,金华地区具有区际优势。

浙江省生产业已经得到较大发展,而要继续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结构效益的提高必须以高新科技为主,协调信贷资源分配的调节功能和发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先导功能,让生产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力发展生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业的经验,拓展外商和民营投资的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各地市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加强区域协调,构建职能划分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层级区域分工格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以及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

参考文献:

[1]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6)

[2]高春亮,文献综述: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特征与区位[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3]吴智刚,段杰,阎小培,广东省生产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4]黄雯,程大中,我国六省市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中国软科学,2006,(11)

[5]吴志鹏,汪全立,浙江生产业发展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07,(10)

[6]林宏,浙江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J],中国第三产业,2004,(10)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而出远门打“飞的”,坐动车,日行千里也已成为家常便饭。与此同时,对车辆交通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也日益增多。可车辆交通类专业有哪些,报考有什么限制,工作就业如何,你是否都了解呢?如果SAY NO,那么你要的答案就在下文当中。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交通,广义的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而本期我们所说的交通主要指运输。如果把交通专业用运输方式来划分的话,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类。从功能来划分的话则有运载工具、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三类。涉及的学科门类可谓五花八门,纷繁众多。主要的专业有交通运输类的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交通建设与装备、交通信息与控制;机械类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海洋工程类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土建类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水利类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航空航天类的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甚至是武器类的地面武器机动工程,公安技术类的交通管理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物流管理都和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不用说那些与交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类似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几乎“通吃”各种行业的商科专业了。

仅仅是那些与交通息息相关的专业,在方向的设置上,就大有文章。以汽车行业为例,除了直接从事整车制造的方向,诸如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汽车电子、车身设计(工业设计)外,还有往零部件生产、汽车改装、维修服务方向发展的。就我们国家教育体制里面设置的专业来说,有学校可能叫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发动机内燃机,有的可能称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还有汽车电子、汽车服务工程等。

由于这些专业大多属于工科,今后的工作相对来说都比较辛苦,女生的话尽可能填报一些设计类的专业就好了。而对于满腔热血、从小喜欢摆弄飞机大炮的男生来说,交通类专业除了报考一般本科生外,还可以报考国防生。军队历来重视交通,行军打仗运输都离不开,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且国防生在待遇上要比一般考生丰厚很多。同样是车辆工程,国防生到军队后的可能就是造坦克和装甲车了。值得一提的是国防生的年龄必须在20周岁以内,身高方面,男生不低于162厘米,女生不低于160厘米;体重方面,男生不低于50公斤,女生不低于45公斤;视力标准为每一眼裸眼视力在4.5(0.3)以上,矫正视力在4.9(0.8)以上,无红绿色弱、色盲;无传染性疾病等。具体情况详见最新的各校国防生招生简章。

给一条比较振奋人心的消息吧。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天津等1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私家车也已突破7000万辆。随着我国经济的大步向前,交通与人们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车辆交通类专业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