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操作风险和经济资本相关理论概述
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被巴塞尔委员会定义为银行操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将风险的内涵扩展到法律风险,但其中不包括战略风险和信誉风险。按照形成的原因来划分,就是根据事故损失的具体类型将操作风险进行分类为:内部欺诈风险了外部欺诈风险;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风险;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经营终端和系统错误风险;雇员行为与工作场所风险;物理资产破坏风险七大类型。
经济资本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风险资本,是指当风险发生时,银行内部用来缓冲风险带来的损失的资本体现。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同是管理会计上的概念,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对经济资本的定义中可知,经济资本同等于银行所面临的非预期损失。在银行日常的业务管理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风险损失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灾难性损失。预期损失是一种可以通过某种计算和计算出的实际损金额,并且也会纳入银行的经营成本当中,不会形成真实风险;灾难性损失的发生概率低,但一旦发生,将会产生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是银行自身也无法抵御的,一般是自然或突发性的不可预知灾难,因此灾难性损失也会在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范围之内;非预期损失是介于预期性损失和灾难性损失两者之间的风险类型,对此可以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具体的预计,并且将概念量化,这一部分所产生的风险损失是要通过经济本来进行缓冲和弥补的。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
(一)基本指标法
基本指标法也称单一指标法,是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于初始阶段度量操作风险的方法。使用基本指标法的银行大多是规模比较小、业务范围比较窄的银行。该方法不区分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类型,将单一的风险暴露指标与一个固定的百分比相乘得出监管资本要求。采用基本指标法的银行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金等于前三年总收入(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的平均值乘以固定的比例(用α表示)。资本计算公式为:
KBIA=GI×α
注:KBIA为基本指标法计算出的操作风险需要的资本
GI为前三年银行总收入的平均值
α由巴塞尔委员会设定为15%16
(二)标准法
标准法是由基本指标法改进而来的一种方法,采用标准法的银行大多都是因为内部的数据收集能力与分析能力较为有限,不能很好的对经济资本进行量化控制。与基本指标法有所不同的则是将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化为了八达类别,分别是公司金融、交易和销售、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服务、字长管理以及零售经纪。在这业务类型当中,将总收入设定为广义指标,所代表的是该业务的经营规模,也代表了各业务类型在经营和操作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风险额度。在标准法的使用时,银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符合相关规定之外,还要对风险管理、控制、评议和审核等规定所熟知,严格执行这一标准。
三、高级计量法
高级计量法是指银行用定量和定性标准,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来计算操作风险资本,采用高级计量法的银行被巴塞尔委员会授予较低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因为其风险管理水平和技术相对较高。高级计量法一般是建立在历史操作损失事件的基础上,因而损失数据库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内部衡量法。内部衡量法(IMA)是计量资本要求方法中对风险较为敏感的一种方法。在IMA中,银行可以在服从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标准的条件下,建立起自己的内部风险计量体系。
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管理实施方案
(一)主动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努力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内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占用比例。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内控评价排名越靠前,内控评价系数就越低,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就越少。为减少经济资本占用,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管理操作风险。
(二)业务流程标准化
只有通过流程再造,将各个部门的职责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现代化的流程银行和全面风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强化风险计量标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首先,要对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设置各种记录要求,将操作事实定量化,做到有据可查;其次,要将定量化的记录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格式,为经济资本计量提供数学依据;再次,要建立相应的协调和制约机制,确保经济资本管理效率的充分发挥。
(三)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
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至少需要5年内部损失数据。目前,国外银行对于操作风险损失的内部数据也不多,因此大都使用外部数据。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数据库方面的差距较大,但鉴于各国都起步较晚,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争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规范数据标准,提早构建操作风险的数据架构。
(四)分步骤推进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模型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一般采用最简单的基本指标法,根据基本指标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一般是小银行。使用基本指标法,使经济资本配置失真,根本无法发挥经济资本的激励功能。
五、小结
通过本文对银行操作风险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知道了当今新形势下银行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操作对银行自身甚至金融市场带来的波动和影响。对此我们提出了资本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今后银行的内部协调发展起到良好的奠定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Post crisis era the petroleum business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Wei Jie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to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cerns, financial capital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other three aspects of the petroleum business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problem.
Key word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financial management;and innovation
一、后危机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
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于全球的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国内持续走高的CPI物价水平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都对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特别是其资金利用情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挑战,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并且其对于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系数也在不断增长。
后危机时代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环境和新的财务管理挑战客观上要求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创新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和思考:从石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方向的角度进行总体思考和战略统筹,增强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防范等机制的建立健全,加强财务管理及运行中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增强对石油企业财务运行的内部监督控制力度。
二、目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伴随着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环境的变化,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活动也逐步得到了其经营管理层的普遍认识和认可,主要表现在其财务管理认识、理念和技术手段等发生了重大改变,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主要业务业绩指标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好转以及整个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贡献率大幅度攀升,显著地弥补和改善了宏观经济态势对于石油企业的不良影响和预期水平。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总结起来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由于缺乏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方向和规划的充分关注和思考,使得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及其实施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由于缺少战略的确认也使得其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外部阻力。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得不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确认势必会增加其执行过程中的难度和阻力,实践表明这也是阻止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由于缺乏对于资本运作风险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其防范措施的了解,使得在动荡的金融市场中石油企业资本运作的风险和损失不断增大和攀高,而相关机制迟迟没有得到建立和健全。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动荡局面给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本运作带来了诸多隐患和潜在威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石油企业缺乏对于石油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深刻了解和解读。
第三,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由于缺乏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在财务管理及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及其作用职能的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同时也使得对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相应风险识别和机会发现的作用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目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内部控制体系的诸多环节和关键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的众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就显得相对脆弱和抗风险能力不足。
三、后危机时代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后危机时代背景特征及其对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作用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财务体系建设理论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先进做法,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其加强和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第一,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应该从企业自身长期发展战略方向和规划的角度来做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的战略统筹和全局部署工作,增强其对于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战略支撑和支持能力。后危机时代财务管理体系及其创新对于石油企业的作用意义客观上要求要从自身发展战略的方向规划上进行全局和战略性思考,从而确保其获得稳定持续的资金资源投入和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
第二,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应该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的风险特别是资本运作风险的识别防范及其相应机制的建立,这就必须加强对现行资本市场运作特点和规律的了解。石油企业根据其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其对于资本的大量需求要求其拓展融资渠道,借助多层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并进行相关领域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工作,这个过程中要根据资本效率最大化原则进行操作。
第三,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中应该根据后危机时代对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加强和提高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其对于财务管理的事前预测、过程控制和事后测评的能力。内部控制体系对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贡献率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运行状态的检测和预警作用,这在后危机时代市场波动幅度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扩大化的情况下表现的尤其重要。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的特征及其对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及其创新的作用意义和要求,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的建议和对策,即从石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的角度和层次去认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中资本运作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增强对于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控制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沫言. 浅谈石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J]. 金融经济, 2010, (10)
摘要: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最后,对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我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一、前言
金融业界对经济资本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一直困惑于如何将这个概念与金融实务紧密联系起来。自经济资本概念提出伊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使这个概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超越定性的层面,定量地、具体化地度量经济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各种经济资本指标来深化金融企业的业绩管理。这些努力总结起来,其实质就是如何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国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2010年前实施。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2008年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银强.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手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5,(01)
[2]单增建.运用经济资本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新金融,2005,(06)
[3]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6)
[4]宋常,丁卫.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RAROC[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
[5]莫海云.论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5,(16)
关键词:
一、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的弱点普遍表现在体系不够健全,还仍然使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这样,不仅造成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主的财务报表本身也显得不够真实与准确。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够健全,造成了不能及时为医院决策层提供科学、准确反映财务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的相关数据资料。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加剧,来自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有逐步白热化的发展态势,而且对企业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需要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作为基础,这是因为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追求资本的安全以及获取最大的利润。
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财务管理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建立的,不仅符合现代经营机制的需要,而且完全符合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当前,我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从成本控制管理方面来看,推行了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与核算,并普遍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及相关责任体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责任机制相统一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而从财务控制分析方面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了规范统一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国情的财务控制与分析体系。从资金管理方面来看,我国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了资本管理机制,普遍实行了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等方略。此外,还取消了过去传统落后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等机制,转由企业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运用。但从资金筹集方面来看,我国企业已经依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筹措资金体制,纷纷采用发行债券、股票等多方式、多渠道地筹措资金,不仅扩大了企业资金的来源,而且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构建财务预算体系
要构建财务预算体系,首先要认真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分析、研究和反馈工作,着力增强财务管理的预警能力和水平。而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分析、研究和反馈,应该特别注重有关信息的收集以及反馈工作,做到早发现问题,早研究处理,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保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发展变化做出自身的调整。此外,还必须切实做好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现金流量变化情况预测等工作,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关的决策依据,进而促使财务管理科学合理,避免盲目。还必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目标编制全面的财务预算,不仅利于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而且也为企业今后的绩效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紧紧围绕绩效目标,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才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
(二)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要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就需要我们切实重视风险,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认真分析风险的性质,研究制定应对风险的对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在筹资决策方面,需要着重分析比较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并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筹资,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深渊。对此,要认真加强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进而结合自身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赊销及资金拖欠额度,尽量避免死帐、呆帐的发生。这样,还可以避免企业盲目贷款,确保企业形象和信誉不受损害。此外,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估计,还要对风险的发展进行预测。一旦发现不寻常的情况,必须及时向反映,以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所以,构建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可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预防和控制风险,进而把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构建资金管理体系
要构建资金管理体系,就需要推行资金管理与责任机制,全面抓好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在财务收支方面,需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控制体制,不断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效益的提高。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着力抓好产品货款的收取回笼工作,不断调整库存结构,尽量压缩存货占用过多的资金,不断增强企业支付能力,促进企业向前滚动发展,从而提高形象与信誉。
(四)构建成本管理体系
要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切实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对成本的管理、控制能力和水平,认真搞好成本决策和管理控制,着力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益,确保资金不断增值,实现滚动发展,进而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此外,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认真划分和区分成本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目标,并与员工的利益挂钩起来,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企业成本控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调整成本管理的策略与重点,进而把降低成本建立在科技、信息的基础上。而且不但要考核生产成本、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还要考核销售成本、服务成本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成本管理重点逐步转移到成本控制这个关键上来。
(五)构建内部监控体系
为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有序开展与运行,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无误,就必须构建内部监控体系,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之稳步高效运行。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对法人代表的管理力度,真正贯彻责权利相对等的原则,监督和约束其行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发展。而对主要负责人,则切实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着力防止其违反有关财经政策,防止损害企业、投资者以及相关债权人的利益。此外,要进一步调整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会计管理监督力度,逐步形成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两大体系。而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监督所发生经济业务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各项管理体制等,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促使企业不断完善经营管理,进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绿色化理念;管理体系
引言:所谓绿色化管理就是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将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问题充分考虑进去,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企业财务的高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从根本上讲,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政治以及生态等效益是相关并且相融的,一方面发展问题必然会影响其他方面,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绿色化财务管理模式能够秉承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对企业形象,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绿色财务管理融合了多种理论,充分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理论:(1)生态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将生态系统做为以产品或服务为模型的生态要素,不但具有商品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这种生态化概念的定义为绿色化管理的经营模式奠定了基础。(2)利益取舍理论,这一理论就是论述了经营产品的选择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指企业为了生态环境,政治发展或文化发展必须放弃一些经营机会,舍去一些可获取的高额利润,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选择问题,从短期角度上来看,可能给公司的利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事实上,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更大的利润获取创造了条件。(3)价值创造理论,这一理论就是指,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要合理的利用资源,杜绝浪费,尽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4)系统融合理论,这一理论就是指在整个系统运行时,要充分考虑对系统内外其他各个方面的影响,实现总体发展,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五个复杂系统,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统一系统,才能实现协调发展。
二、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设立企业管理绿色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的绿色化目标应该为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绿色化收益,企业的绿色化收益可以靠提高绿色财务增值率来体现,增值率可以通过绿色经济增加值与绿色资本相比得到,它可以有效的反应出企业的经营情况。简单的讲,绿色化目标就是指企业通过自己合法,合理,高效的经营活动,绿色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手段,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影响,创造最大的绿色经济增加值,所依据的主要公式为:增加值率=绿色增加值/绿色成本
增加值=(资本收益-绿色资本)*绿色投入资本
公式中,绿色资本为债务成本,所有权成本,环境成本之和再减去负债与环境资本。
(二)绿色化管理方针。绿色化管理体系所依据的基本管理原则为:(1)可持续原则:绿色财务管理的任何政策方针的建立都应该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下。(2)利益共享原则:绿色化管理要充分考虑投资方,政府,经营方,消费者等社会各部分群体的利益,避免局部活力,实现利益的共享化与最大化。(3)绿色可控原则。通过建立绿色管理体制,实现对企业各部分环节的有效控制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是绿色管理体系的核心目标。
(三)绿色管理系统。绿色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系统组成:(1)筹资系统:它的主要工作是吸引和筹资绿色项目的绿色资金。(2)投资系统:一般来讲,投资的两个主要方面就是第一,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节约化投资。第二,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进行合理化投资。(3)利润分配系统:它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绿色利润分配体系,增加绿色公积金,公益金的比例程度,大力寻求绿色项目,为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结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倡导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 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当今低碳经济背景与实行绿色会计核算的前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是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并且能够为现代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供保障的体系。绿色财务管理不仅具有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优点,而且把当前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也融入其中,不仅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因此,政府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中早日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