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技术特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政治表现
我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与单位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绩,获得单位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充分肯定。
二、业务学习
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把业余时间充分用到学习上,认真学习建筑工程方面的理论书籍,认真学习建筑工程方面的实务知识,认真学习国家建筑工程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有效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能够全面做好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
三、专业水平
我加强学习,注重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钻研建筑工程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我目前基本掌握了建筑工程方面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多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能够全面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取得优良成绩,本人的专业水平获得单位的充分肯定,获得业主的一致赞誉。
四、业务成绩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理;以人为本;施工技术;进度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规划以及房地产行业发展越来越火热。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所占比例愈来愈重,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施工单位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更要尽可能地缩短工期。由于工程承包商、工程监理单位等的竞争日益趋近白热化,如何科学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成为企业单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保持与当今社会现状的密切联系,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应该注入新的内容。
1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的存亡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的前提下,一个建筑工程才能施工。而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管理水平是支撑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的必要因素。由此可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建筑类型以及样式的多样化,规模要求的各不相同决定了建筑施工的特殊性。不仅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要进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还要综合应用多项技术。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管理,我们的施工就不能正常运行。施工的正常运行都不能保证,又何谈质量要求和使用功能等的要求得到保障?
最后,随着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而衍生出的大量新技术、新工业、新材料和新装备不断促进生产技术的水平急速上升。同时他们也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阶段
1.1 人员问题
为追求施工进度,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对施工单位内部人员不固定的现象视而不见,招聘大量新员工只为尽早完成建筑项目。不花费时间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培训,无视他们不了解将要修建的工程的特点、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无视他们只是机械工作的事实。而一些项目的管理者虽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却没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对于监理单位,有些监理工程师身兼多职,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去认真完成手上的工作。
1.2 材料问题
很多施工单位的采购部负责人的在选用材料来源时只选用“自己人”提供的材料,只因为他们是“自己人”。而“自己人”,顾名思义就会把怎样节省企业资金放在首位。而了不了解施工计划,符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为尽早开始施工,或由于不方便怀疑采购部领导的工作质量,就算进来的材料可能不符合业主,监理或设计的要求,监理单位也只是象征性地验下货,使工程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更有甚者,有的施工单位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够。他们不注重对建筑材料的保管,或建筑材料使用不当,造成材料混杂堆放后发生化学反应,使工程的刚度及实体强度降低。
2、现场施工阶段
2.1 人员问题
农民工现在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力军,他们有着凭借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他们不能涉及到建筑工程深层次方面的问题,就不能达到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而大多数建筑工程的管理者仅仅具有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能证件,却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像这样,有经验的没有技术,有技术的却又缺乏经验。造成了难以推广新科技、新材料,整个建筑工程缺乏技术尖子的局面。
2.2 机械问题
新工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不断涌现刺激和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技术欠缺或掌握新技术的员工很少,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实行的是人工化生产策略,而不是依靠机械的合理运用。新型机械不能得到广泛推广也是影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一个重大因素。
3 有效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1、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有着严重问题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来说,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
1.1 加强教育
职工要先培训后上岗。不为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还没充分准备就施工。建立专门的培训体制,在对员工进行技术划分后,对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重点培训没有接触过建筑行业的人员关于建筑的基本知识,让有工作经验的人充分理解此次建筑工程的重点和特点。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给员工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1.2 强化用人机制
虽然企业一向倡导用人唯贤,但在家族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用人唯亲的现象颇为严重。鉴定一个建筑工程是否成功完成的决定性因素是工程的质量。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与要求不符或者型号不对,材料的使用出现任何偏差,工程质量就会严重受损。为保证建筑工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我们要谨慎挑选在工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的人,如物资采购员、工程监理工程师等。
1.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通过充分调查当今市场的消费水平,了解国家的相关制度后,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做好薪酬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员工代表意见,执行多劳多得原则,充分体现员工价值。对加班要有所奖励或者薪酬。提拔重用有能力品德好的员工,并向全公司通知其被提拔原因。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技能和完善品德提升。给全体员工一个充满积极性、创造力的工作空间。
2、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2.1 人员准备
工程在没有开工之前都应该将人员配备齐全。对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而言,做好核查不熟悉人员的身份、学历、技能、特长、人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的有关工作至关重要。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技术工作人员要接受专业的培训。
2.2 技术、材料准备
技术方面,在充分熟悉图纸,检查图纸是否有问题后,对员工进行技术工作分配;若设计图纸出现问题,要及时向设计单位以及工程法人汇报,尽快解决。在材料方面,讨论解决好施工材料,在确定买到的材料和设计中的材料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使各个部门的管理不对工程质量出现影响;制定详细的购买单据,减少购买误差;保管好工作材料,避免材料在没有运用前就受到损坏。
3、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3.1 进度控制
尽量把进度计划详细到每一月、每一周,将施工进度和现实情况充分结合,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以确保施工按期完成。
3.2 质量控制
工程管理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在进行管理时,根据质量的目标要求编制质量计划;按照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控制和验收施工质量;严格遵守工程质量的自检和互检等制度,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3.3 成本安全控制
只有树立效益和成本安全意识,才能控制好施工和生产中的成本费用。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安全控制机制,完成对成本的预算,在安全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严格批评违章施工以避免、杜绝有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总之,每个公司都应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工程质量以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为追求施工进度,或节约资源而罔顾职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是不理智的行为。因此,只有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结合企业实际找到属于自己企业的技术管理模式,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胡正华,知识经济时代的施工管理浅析[J],柳林设计与粉体工程,2005(6)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63-01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各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类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企业对在建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措施,这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更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要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生活水平,要符合现代建筑的特点。近年来,许多建筑工程出现了一些难以想象的问题,这都是与施工单位不注重建筑施工管理造成的,在新的发展时期,要能够不断的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时间,以此来为社会建设贡献必要的力量。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这种发展形势下,迫切要求施工企业进行转型,但是许多施工企业并难以有效满足市场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人员问题。由于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在建设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希望可以尽快进行施工以有效缩短施工进度,再加上施工单位中许多施工工人都是临时性的招聘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许多施工单位对员工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使这些招聘的工人对于工程施工中的细节、难点及关键点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了解与把握,只是单纯性的按照施工要求与命令进行工作,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够很好的处理,致使一些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员是通过个人关系进入到施工单位的,这些人存在经验上的种种不足,这也会导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二是材料问题。在进行建筑材料选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所购不合格的现象。还有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根据现有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材料选择的现象,造成材料的浪费,给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1.2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许多建筑工程不仅在准备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不足,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人员问题。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事建筑工程的工人大多为农民工,它们从事最基本的劳动力,多是凭借体力来赚取报酬,由于他们工作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只能从事最基本的劳动,无法参与到技术性更高的工作中去。而一些项目管理人员,许多都是新录用的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施工经验,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出事件还不熟悉,难以应对各类危险,这也会导致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二是设备管理问题。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中许多大型设备都没有人能够熟悉操作,还是沿用传统的靠人工为主的作用形式。在材料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等。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措施
面对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表现的问题,必须要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有效的分析建筑行业的特点与现状,不断加强工程技术管理,将工程技术贯穿到各个方面中去,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到以人为本。要不断的加强员工教育,在员工入职前要做好相关的培训教育,而不是急于将其用到施工中去,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促进施工管理。在培训的过程中,要进行一些技能培训、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的培训等,特别是对于一些从来接触过建筑工程的人员来讲,加强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项工程都要对其进行详细介绍,让他们充分了解建设的特点与重点。要不断提高用人机制,严禁出现用人唯贤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项目管理人员,要建立合理优化的用人机制,确保用人公平公正;二是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之前,要能够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明确分工与核查,确保人尽其能,核查的内容要包括身份、技能、学历以及特长等,做到专业了解清晰,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沟通与磋商,确保各项程序无问题。在材料选择上,要能够切实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进行材料选购,防止出现材料过多的现象,还要加强在材料的使用上进行监督,防止出现材料不符合的现象,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与采购单据,避免出现浪费与损坏现象,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有效促进工程质量,为社会发展贡献必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是振兴地方经济的有力武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高职的培养目标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高新技术, 能参与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建筑材料的性能以及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能等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如何根据《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统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符合当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无疑成为我们目前最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材料是指修建建筑工程所用的材料,如土、石、砖、木、金属材料、混凝土以及各种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等。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它的品种、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用年限,而且也制约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建筑材料》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是通往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以及毕业后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习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奠定基础。《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内容庞杂且散,其中讲述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涉及许多学科或课程,其名词、概念和专业术语较多,各种建筑材料相对独立。(2)该课程中公式推导较少,而大部分内容以叙述为主,许多内容为实践规律的总结。这使得部分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这些逻辑性较强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方法转不过弯,不得要领,逐渐失去了学好《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信心。甚至有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同学干脆就不听,在玩手机,听歌,吃零食,睡觉,看小说,甚至讲话,教学效果不理想。(3)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好教学重点内容,科学地规划课时分配,在课时减少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较高层次,它所培养的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丰富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的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群体,属于高中后教育形式。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原有《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学大纲编写力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突出认真细致、创新意识,强调动手能力,内容翔实,实例丰富,实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同时,应及时地了解有关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信息反馈,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调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仍然采用课堂讲解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工程实际应用的建筑材料了解得较少, 进而使得部分高职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任教《建筑材料》课程的我们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讲些,学生要做到多做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熟。目前《建筑材料》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中高新技术含量低,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不断出现的今天,建筑材料品种多达几十类上百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施工中的工艺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泛泛地讲授,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根据《建筑材料》教材的内容, 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 对教材中的材料的基本性能部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2) 对教材中的传统材料与新材料部分采用讲授、参观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3) 对教材中的材料检测手段采用实验考核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 任教于《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师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信息的变化,在教学中重视以市场需求和实用性为主,及时向学生传导新信息、传授新工艺,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行业需要的、够用的建筑材料知识,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4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培养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己任,这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同仁的共识。教学内容是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针对《建筑材料》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庞杂且散、涉及方面多,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材的选择方面, 教材的选择要有专业针对性,要选择一本好的、适合高职教育层次的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专业很多,我们不能为了贪图方便,而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一本同样的《建筑材料》教材。适合的教材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学。(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简单介绍其他一般内容。(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试验员、质量员和材料员。因此,结构材料知识的学习应以强度为主,墙体材料的功用以维护功能为主。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等发展速度快,而教材的编写与更新往往滞后于高新科技的发展,不能适应建筑产业及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发展需要。为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需求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内容要体现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反映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及工程技术发展动态,使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毕业以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能力,而且关注的是学生的水平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建筑材料》课程作为考试课, 期末一张试卷,即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一张试卷的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理论的掌握,忽视高职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查。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未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而且,考核形式单一、枯燥,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就必须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 即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技能考核;个人实训考核与集体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以及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结合起来。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技能上,把考核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中。考核方式采取突出能力、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理论性强的内容,采取学期末考试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操作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则对学生平时上课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试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单项技能实际操作、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综合方式进行考核。
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还须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合力,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红芳,陈蓉琳.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改进措施及转变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4, (2):23―24.
[2]穆忠绵.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74―75.
[3]季 翠 华,吴 琛.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3,(15):25--26.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 BIM技能应用型人才 合作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9-03
现代学徒制是当达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员,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走向改革创新深水区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具有如下特点:(1)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基础,注重人的个别差异,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共同向学生(徒)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2)是由企业和学校作为“双主体”共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的员工;(3)倡导“入学即就业,就业即入学”的理念,是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践互相交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构建建筑的数字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真实信息。BIM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应用于建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受建筑开发、设计、施工等企业的重视,市场的需求呼唤更多的BIM技术人才从事这个蓬勃发展的新行业。但是,我国BIM的应用水平和研发水平并不靠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因此,为进一步加强BIM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2015年住建部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有关单位和企业“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建筑类院校,必须紧跟市场导向,积极开设BIM技术相关课程,培养BIM技术高技能应用人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各项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培养BIM技能应用型人才、推动BIM技术在广西建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高职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建设思路
高职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建设紧紧围绕“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重要原则,以专业技术能力和生产经营模式居于行业领先的标杆性合作企业为平台,贯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快速成才的通道,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徒)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素养,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
(一)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建筑BIM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学生(徒)的BIM技能应用水平为目标,按照“学徒准备期准学徒学徒”的一贯式人才培养途径,执行“1+1+1”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即第一学年为学徒准备期,学徒在学校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任务,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第二学年为准学徒期,准学徒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借助于“校中厂”(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通过“工”与“学”交替,让学生(徒)初步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并完成校内理实一体课程和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徒)掌握专业所需的BIM技术的基本技能;第三学年为学徒期,学徒在“厂中校”(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在岗培养,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通过师傅带徒弟项目工作小组,直接参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实施,学徒最终的学业评价要按照“课程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考核,以保障学生(徒)所需的专业技能得到真实评价。
(二)教学合作模式。建筑BIM技术方向的教学要以建筑BIM技术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坚持以提升学生的BIM技能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校企双方在“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的前提下,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编教材。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要求专业教师作为理论知识讲授的导师,走进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徒)学习理论;另一方面,合作企业要选派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技能传授的导师,在真实工程项目中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因此,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要坚持“学校”“校中厂”“厂中校”的三方联动,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为中心,全面促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实践的融合,进而实现学生(徒)全面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合作模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师队伍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BIM技术方向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专兼结合”为目标,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的制度,提高专兼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一方面,学校专任教师要主动深入企业参加一线的工作,以参与真实工程项目为契机,提升使用建筑BIM技术的水平,以便更高效地讲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讲授知识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自身的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高效的考核机制奖励专任教师和师傅。
(四)学徒(生)管理合作模式。学生(徒)因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其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因此,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校企要明确各自职责,学校负责学生(徒)在校学习期间的管理与安全,企业、学校共同负责学生(徒)在实习期间的管理与安全。同时,以制度为准绳,加强学生(徒)教学与实习管理工作,企业和学校的管理人员组成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落实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定期对学生(徒)的情况进行沟通反馈。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现代学徒制重点建设内容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建设。校企深度合作是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和企业两个人才培养主体需要通力合作,将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为招生和就业目标,探索和完善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建设。需要强调的是,招生(招工)环节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学校、企业、学生履行相关协议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贯彻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理念,需要从合作协议上明确学徒的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为了实现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建设工作,学校事先与合作企业―― 北京互联立方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校企招生与招工方案。同时,以学生(徒)“能就业,就好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生一入学就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书,获得企业员工的身份,随后办理学籍注册手续,获得学校学生的身份,两项工作衔接办结后,学徒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在招生即招工实施环节,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协同工作,以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一方面,学校应从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及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多个渠道制订计划,面向的生源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特长生和中职专业对口学生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也可从企业中选拔符合学历晋升条件的员工,或以同等学历方式进行招生入学。在整个招生(招工)环节,学校和企业必须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规范招生及用工程序,确保学徒在岗培养的岗位和权益保障等。
(二)现代学徒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按照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要求,校企共同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学校负责安排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企业为学徒提供岗位,在真实项目中指导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二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要以职业需求导向为基础,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水平中对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以“适用,够用”为原则,科学安排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比例,使学生(徒)尽快适应工学交替的教学要求。
1.建筑BIM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方向人才的培养按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依据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行业标准,科学合理分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实现实践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深度对接,进而培养具有基本的工程能力+BIM技能+管理协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出BIM技术应有的工程价值与社会效益。依此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方向学生(徒)经过一系列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之后,学生(徒)熟练操作BIM相关专业软件,能综合使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中产生的技术信息,制作可用于工程设计、施工和后续应用所需的二维、三维的图形、模型和文n,并高效率地使用这些成果文件对工程项目开展全方位协同管理。
2.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在“校企联合培养”BIM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对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的建筑工程单位的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形成岗位知识与能力报告,并结合BIM技术相关研究学者的建议,我们搭建如图2所示的建筑BIM技术方向岗位(职业)体系,BIM技能人才成长的路径为BIM建模工程师BIM信息应用工程师BIM项目经理,各个岗位能力需求为:
(1)BIM建模工程师。该岗位要求具备基本的专业识图能力,建筑专业的力学、构造、结构、设备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将传统的工程图纸进行翻模,并能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构件模型库,进而建立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建、结构、设备等专业所需要的各类BIM 模型。
(2)BIM信息应用工程师。该岗位要求掌握BIM的技术前沿,视野较宽广,基本功扎实,具备较强的学习拓展能力,能独立解决项目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利用建好的BIM模型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能及时对工程项目实施中遇见的问题进行优化,确保高效率、低成本、优质量地交付工程项目。
(3)BIM项目经理。该岗位需要拥有丰富的BIM综合知识及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协调协作能力,能够掌控工程项目的整体流程;能从整体上把控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各个关键的技术环节,整合多方优质资料解决项目实施中遇见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最大化实现BIM技术应用的效益。
3.培养途径。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环节,以BIM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线,按照学徒准备期、准学徒期、学徒期等三个阶段的先后逻辑关系,详细设计相应阶段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培养途径上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教学手段要强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建设。基于BIM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要求,BIM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以工程真实项目引导为主,深入推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加强工学项目选择、工学内容的设计和任务驱动设计等环节的建设。
(2)教学进度模式要全面落实全周期过程建设。根据接受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发展性学习三阶段学习认知规律,结合BIM技术专业与工作岗位任务密切对接,对教学周期进行全过程设计,即形成全周期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进度模式的构建。
(3)单学期教学组织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单学期的相关专业学习一方面要以完成一个核心任务为目标,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要求单学期实训教学把每学期分为两个递进阶段,即理实一体项目全过程综合实训阶段和结合真实项目进行的BIM专项技能强化实训阶段,并将岗位核心技术课程、专门技能课程和综合拓展课程实现深度融合。
当然,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除充分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外,还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人才评价标准。本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校企联合培养”BIM技术应用方向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编制BIM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BIM方向的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和职业素质考核标准,建立技能人才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四、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与实施过程中要构建人才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徒)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强调以合作企业生产部门岗位需求作为教学重点,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的内涵建设为建设主导,突出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重要引导作用;要明确企业各岗位特征、工作内容和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项目的探索与实施过程表明,学生(徒)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下完成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程的BIM项目中,这为培养建设领域急需的BIM技术高技能应用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F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
[2]曾范永,陶红林.建筑类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9)
[3]何关培.建立企业级BIM生产力需要哪些BIM专业应用人才?[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2011C0201);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施――以建筑BIM 技术应用方向技术人才培养为例”(GXGZJG2016A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