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工作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位于**西面,全村65户,179口人,党员18名,村支“两委”班子6人,其中支委班子3人,村委班子3人。60岁以上的老人47人,都享受我国基本农村养老保险。全村有低保户9户15人。全村有五保户2户2人。现在村里常住人口45人,基本上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种植、村合作社务工。种植业方面以种玉米为主。村合作社种植有550亩核桃树,120亩特色水果园,120亩蔬菜,村民可在合作社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基础设施方面:图书室、医疗室、党员活动室健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街道全部硬化,家家通了自来水。
**于2014年进行贫困户建档立卡。2014年识别贫困户18户45人,当年脱贫3户5人,2015年新识别35户58人,2016年新识别2户2人,出列26户40人。2017年时有贫困户26户60人,2017年12月全部脱贫。2018年自然增加0户2人。
二、“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及成效
精准扶贫以来,全村按照**“围绕党建抓脱贫,抓好脱贫促党建”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精准脱贫路径,把产业的发展直接放在了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创新开启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发展模式,实现扶贫政治责任、实体经济责任、带动致富社会责任“三合一”,村党支部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2017年**结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坚定地“抓党建、促脱贫”,在巩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依托“党支部”的核心力量,抓好转型升级项目,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两年努力工作,**村集体经济顺利“破零”,2017年突破5万元,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村容村貌整体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极大提高。
(一)落实了“三保障”政策。全村4—6周岁的学龄儿童全部入园,入园率100%;7—15周岁的中小学生全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部村民参与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全村低保户9户15人、五保户2户2人全部享受社会兜底政策。住房安全全部达标。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深入开展“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精神面貌。经过宣传动员,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号召党员带头,互帮互助,带动全民动手开展“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全村共油漆门窗45户,改厕19户,垒围墙7户,新安大门7户,旧大门换新大门15户,建影壁2户,吊顶10户,粉刷墙壁45户,更换破损玻璃40户220平米,买门帘20户,硬化街门洞5户。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继续完善了村集体经济果园。结合本村土地、林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继续大力发展核桃树、水果树等特色林业产业,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即由专业合作社牵头发展相关产业,农户以在合作社打工、土地租赁、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获益。**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带动村域经济发展。2017年,**党支部依托本村种植水果的传统,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组织贫困户,注册成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投资64.4万元,发展特色水果120亩,其中种植柱状苹果树70亩,玉露香梨树30亩,桃树15亩,葡萄树5亩。进入盛果期,每亩收入3000元,全村人均增收2022元。实施了干果林“高级换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促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集体总投资98万元,实施规模为600亩的经济树“高级换优”工程,(核桃树550亩,板栗50亩)。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增收680元(包括贫困户)。实施了120亩林下经济,在果园套种蔬菜,既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相当一部分劳力,增加了村民务工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加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这两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顺利破零,26户65口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农户整体增收。在2018-2020年,**将继续发展完善经济果园的建设,促进农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
(四)大力发展旱鸭养殖。**1993年整村搬迁。旧村在山沟里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排水方便,该地块经必要的整治后,很适宜建设绿色生态养殖场,提供安全放心健康的农副产品,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提高集体和农民经济收入。2018年,**在旧村旁的大柳沟实施旱鸭养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120万元,建设内容和规模为:鸭棚建设共2400平方米(100米×12米/栋双层,共2栋)及配套设施,扶持资金113.25万元;蓄水池150立方米,扶持资金4.5万元;通水工程500米,扶持资金1万元;通电工程500米,扶持资金1.25万元。通过项目设施,每栋每期可产鸭15000只,预计2018年可产旱鸭6万只,每只纯利1.5元,年获纯利9万元,除去承包工资3.2万元,全村贫困户每人可分红300元,其余为村集体收入。2019-2020年产鸭每年预计产旱鸭18万只,每只纯利1.5元,年获纯利27万元,除去承包工资9万元,村集体预留5.4万元,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916元,2021年以后,所有纯收入归村集体所有。旱鸭场的运行,不仅可带动全村29户65个贫困人口通过养鸭增收,而且旱鸭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投入农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 严格标准
村级换届全面结束半年以后,岭头镇严格对照县级下发文件要求,针对村级组织进行“回头看”。首先召开村级换届“回头看”部署会,在会上明确将“回头看”是各村的一次年终考核,要求各村思想重视,提高意识。同时要求各村反复研究文件精神,对标县级有关要求,除此之外,需结合我镇自换届以来下发的《岭头镇基层党建常态化巡查办法》《仙居县不称职村社干部“停职教育”暂行办法》《关于印发<岭头镇村级”和合好班子”建设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各项文件,确保对各村工作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回头看”式体检。
二、严格程序
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工作部署以后,各村村两委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行政村相继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村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共同参会,积极引导本村干部畅所欲言,为本村把好“体检”关。
会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对于换届以来自身工作、学习、服务等情况进行了汇报,在个人依次汇报相关情况后,镇联系领导、驻村干部对本村工作进行点评,随后村两委全体成员对本村班子成员目前存在不足、取得的成绩、自身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如何推进工作等进行了讨论,并将讨论后的心得写成总结计入村社自评情况中。在各村上传的会议现场照片中,可以看到村两委成员们畅所欲言,对于本村的回顾和展望都有十分独特的见解。
三、严格定级
(二)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积极克服水灾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亿斤的水平。不断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007年末全区绿色水稻发展到8000公顷,蔬菜面积发展到6625公顷,两瓜药材等其他经济发展到10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一是常规的经济作物减少,精优作物面积增加。截止到2007年末,*共有3172公顷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了省市的认证,山野菜由原来的50公顷发展到120公顷。申请无公害蔬菜品种79个,“于千”牌西红柿等10个品种申请到国家商标局注册,实现了*蔬菜品牌零的突破。二是农业园区不断壮大,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截止到2007年末,*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74个,面积达到9210公顷,分别比2004年增长4倍多和8倍多,农业园区建设逐步向“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带户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截止到2007年末,*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40余个,其中注册登记的22个,辐射农户近万余户,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新型种植方式得到推广,种植业产量和收入持续增长。有效改变了传统的作物种植方式,一埯多株,豆间作、施用农家化肥等新型作物种植方法得到推广,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效益。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了53.1万吨,高于2001-20*年平均水平的24.6%。
(三)精品畜牧业实现健康发展。近年来,*紧紧围绕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了精品畜牧业发展步伐。积极应对国际、国内鹿业市场波动的影响,先后采取政策扶持、提纯复壮、成立协会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鹿产业健康、平稳发展。2007年,*梅花鹿发展到17万只,鹿产品经销企业发展到187户,实现交易额4.8亿元,利润近1.2亿元。先后引进长双鹿业、吉林鹿业生物制品、修正药业等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7个,研制开发出梅花鹿基因营养液、鹿胎精华素等鹿保健产品系列60余种,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在抓好鹿业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猪牛羊禽等禽畜发展力度,全区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1*个,规模养殖户发展达8200户。猪、牛实现突破性增长,分别达到47万头和29万头,保证了*及周边地区的肉品供应。同时,*加大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建设力度,引进并建成了全省唯一一个梅花鹿定点屠宰企业——世鹿鹿业,有效防止了梅花鹿私杀乱宰现象,切实保证了我区畜禽产品安全。
(四)林业旅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累计植树造林9279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233公顷,“三北四期”造林1533公顷。长清公路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初步打造了*联结主城区的“绿色长廊”。不断完善了防火设施建设,提高了预警和应急能力,连续29年实现无森林火灾的目标。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点、体现文化、项目拉动”的总体思路,加快了景区景点建设,促进了我区旅游提档升级。引进了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湖假日俱乐部、御龙温泉和嘉莱宝航空俱乐部等四个超亿元旅游项目,预计今年年末可全面接待游人。积极发展了“农家乐”乡村游,建成了40个农家乐示范点。目前,以核心景区为带动、以乡村休闲游为补充的景区景点建设竞相推进,旅游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不断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了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累计投入2500万元,重点完成了*水库灌区东营拦河闸二期工程、黑顶子水库灌区黄家拦河闸等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累计投入4000万元,完成了*水库、黑顶子水库堤防除险加固工程,目前两座中型水库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累计投入2700万元,石溪河、杏树河堤防进行了综合治理,现成为城区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抓思想认识,着力提升协会地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乡计生协会成立以来,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在宣传引导、服务中心、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计生协会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同志产生了一些偏见。有的同志认为,协会工作年年搞、年年抓,年年岁岁花相似,再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有的同志认为,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计生协会的作用在不断弱化,其机构设置已可有可无。为切实消除这些错误思想,我们突出强调了四点:一是从我乡的基本乡情看,属于人口小乡,每年人口出生基数低,工作压力大,如果稍一放松,很可能出现滑坡;二是从当前计生工作形势来看,尽管我乡多年来持续保持着低生育水平,但违法生育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会反弹;三是从协会工作的职能来看,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协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能,只要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一定可以大有作为;四是从协会组织本身来看,协会具有会员多、分布广、群众基础好等优势,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无论现在还是今后,计生协会都是抓好计生工作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协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提升不能降低。乡党委、政府对协会工作高度重视,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协会会长,安排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同志担任常务副会长和专职副会长。坚持把协会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计划生育工作一并研究、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检查。同时,在工作经费和车辆安排上,都坚持协会优先保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宣传发动,积极倡导婚育新风
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是“天下第一难事”,主要难在群众思想难转变,工作难配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群众“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为此,我们坚持从宣传入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少生优育快富的科学生育观。今年以来,我们在乡广播站开辟计生专栏,制作和播放专题节目10期,在境内交通要道悬挂横幅12条,制作固定性标语35条。乡村两级协会组织共张贴计生宣传标语500余条,出黑板报、宣传栏40余期。东岳村部分妇女协会会员组成腰鼓队,编排了一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计生宣传节目,定期在村里巡回演出,吸引了大量的群众观看,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楼脚村一些年老的协会会员,自发组成义务宣传小分队,上门宣传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多渠道、宽领域、广覆盖的宣传,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日益提高,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配合计生工作的开展。近3年来,全乡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农户共有286户,其中有5户第一胎生育女孩后自愿放弃生育第二胎。为切实巩固宣传效果,我们积极开展了“生育关怀”活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仅2010年,我乡就发放“生育关怀”扶助金1200余元,独生子女保健费3400余元,为两女结扎户保险3200余元。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乡计生协会都要举行“关爱独生子女”活动,对残疾儿童、患病儿童、困难儿童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乡村计生协会负责人经常上门走访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县里每次分配的救济物资,乡党委、政府都重点向计划生育困难户倾斜,把对他们的关心真正落到实处。
三、抓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协会职能
服务是协会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协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营造政府统筹、协会运作、群众受益、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每年组织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师来到乡里,对育龄妇女开展孕环情服务、妇科病普查普治、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如发现病情,建议其及时治疗,真正把疾病控制和消除在初始状态。仅2010年,全乡就为广大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1900余人次,其中120余人经检查后得到及时治疗。二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动员乡村两级广大协会会员,对家族困难的计划生育户进行帮扶和救助,并深入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务求取得实效。半山村两女户梁庄炳、龙光梅夫妇,由于身患疾病,家庭十分困难。村协会负责人出资给他们购买了中药材百合苗木,精心传授栽培技术,使他每年增收1万余元,一举脱贫致富。每年春耕生产期间,王家村协会会员都要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缺少劳动力的计划生育户种田,杜绝了抛荒现象的发生。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乡计生协会会员踊跃捐款达4.5万元,积极支援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上门活动。乡计生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乡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等单位技术人员,到每个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讲座,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很多群众通过培训后,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四是切实办好“三结合”项目。坚持以协会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全乡共创办“三结合”项目10个。乡计生协投资5万元,精心创办了2亩养鱼塘,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东岳村协会会员梁庄凤,个人投资30余万元,办起了500多头规模的山羊养殖基地;王家村杨有生等4名协会会员,共同投资50余万元,办起了100余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东岳村邱祖华等3名协会会员,投资15万元,办起了土鸡生态养殖基地。通过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乡村两级计生协会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真正成为协会会员的“娘家”,成为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协会与会员、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
四、抓机制创新,切实增强协会活力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副所长、科教科科长、管理科长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