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夕节传统文化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用现代语言叙述“七夕”文化内涵,让“七夕”这一古老节日重焕生机,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自觉、自信。”
上世纪90年代,西方文化思潮席卷而来,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受到年轻人热捧,至新世纪,这股西方文化浪潮日渐汹涌,在此冲击下,清明、中秋、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许多人发出感叹:传统文化真的没落了。如何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
2001年,红豆集团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高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大旗,成功策划了首届“七夕・红豆相思节”,倡导人们过自己的“情人节”,此举引发轰动效应,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著名诗人余光中盛赞红豆此举是“用红豆抵抗玫瑰”。此后,每年“七夕”,红豆都投入巨资,通过笔会、晚会、情歌大赛、寻找当代王维诗歌征集、爱情故事大赛等形式,不断创新,运用不同载体,诠释七夕,歌赞爱情,给“七夕”这一古老节日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延伸、丰富其文化内涵,倡导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道德观。红豆集团矢志不渝打造“东方情人节”,努力挖掘、拓展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时至今日,“七夕”这一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焕发勃勃生机。
红豆是有形的情,情是无形的红豆。情是红豆文化的核心,这个“情”在红豆既包含亲情、乡情、爱情、友情这些人间真情,也体现在热心公益、弘扬传统等社会责任上。红豆集团通过打造一个民俗节日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完美融合,是红豆人的创新之举,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之广泛,公众响应之积极,堪称奇迹。红豆的创新之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正逐渐加深对七夕节日内涵的认知,送红豆、香囊等中国式的过节方式趋于流行,这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这其中,弘扬七夕文化的首倡者――红豆集团作出了积极贡献。
倾情十一载,浓浓红豆情。今年是红豆集团举办“七夕・红豆相思节”第十一个年头,一台以“我们的节日
七夕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由于国人越来越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节日,再加上商家每年大张旗鼓的宣传炒作,七夕情人节已经成为情侣必过的节日之一。那么服装店七夕节活动方案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服装店七夕节活动方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服装店七夕节活动方案一
一、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促销方式消费者不知晓,也无济于事。做好七夕促销前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适时在七夕节前张贴海报、发发小传单等,也是不错的宣传方式哦。
二、巧制促销政策
促销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促销效果的好坏,在制定促销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先对目标顾客市场进行调查,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发挥附赠品的魅力
麦当劳店内每逢节假日都座无虚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吸引用餐者的不单单是卫生、便捷、可口的快餐,尤其是对小朋友吸引力更大的是玩具赠品,每种玩具都样式各异创意新奇。孩子们的需求带来了全家的消费,孩子吃乐了,玩具到手了,高兴了,家长多掏一点腰包也是心甘情愿的。赠品的造价本来就不高,由于数量大,成本低,快餐店用少量免费赠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注意创新
如今,促销花样越来越多,但只有符合顾客的心理和需求的方式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说来,商店应结合产品的性质,不同方式的特点以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新取胜。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促销过程中一定要杜绝虚假,否则损害了商店的信誉,只能"搬起石头砸起了自己的脚"。
三、中后期的宣传
在促销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中后期的宣传,一方面令消费者感到商家兑现行为的可信性,一方面引起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欲望,另一重要的方面则是增强商店的良好形象,形成良好的口碑,以此换来更多的顾客。
四、发放优惠券
优惠券促销与现金折扣最大的区别之处就是,它能更多的吸引那些没有计划购买服饰的消费者寻找确定活动的终端进行消费。
五、其它七夕促销活动
1.精品促销
精品促销带来的利润远远高于一般常规产品,所以服装店适合做精品销售,它有别于超市的上万种商品的销售。因此,服装店必须时刻拥有精品意识,做好精品销售的规划与促销策划工作。
2.网点淘宝
网络是个新时代产物,必须要参与进去,服装店与网店的结合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可以吸引大批距离服装店比较远的客户,同时要控制好价格与服务,做好管控措施,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
3.团购
团购、拼购成为流行模式,服装店也可以开设这样的通道进行销售,团购采用量大,以低廉折扣吸引消费眼球,通过互联网传播推进销售。
服装店七夕节活动方案二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七夕节期间,我区将围绕“我们的节日·七夕”,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民俗文化活动
在七夕节期间,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要结合本地特色,组织开展乞巧赛、七夕观星、对歌、联欢会、相亲会等活动,凸显七夕节忠于爱情、家庭和睦等文化内涵,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
责任单位:区文旅广新局,各镇(街道)
(二)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网上传承活动
以七夕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网上传承活动,利用网络宣传介绍七夕节的文化习俗、经典诗文、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等,引发群众特别是年轻网民对七夕节的广泛关注,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策划开展七夕网络寄语、七夕爱情宣言、七夕情·和谐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网民传承七夕文化。同时,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等发起话题讨论,引导广大青年和市民追求爱情忠贞美满、家庭和睦幸福。
责任单位:区电视台、区新闻中心,各镇(街道)
(三)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道德模范走访活动
以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为重点,组织开展走访和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学习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模范,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美好生活,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和谐。
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妇联、区电视台、区新闻中心,各镇(街道)
(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宣传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七夕节的知识和风俗。区级新闻媒体要加强七夕节传统文化的宣传,并及时报道全区重点节日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区电视台、区新闻中心,各镇(街道)
二、活动要求
精心组织安排。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要把“我们的节日”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服装店七夕节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详情
活动对象:高素质、高收入未婚男女。
活动定位:七夕,中国自己的情人节。
活动主题:七夕——中式传统情人节,浪漫携手。
报名人数:男、女各50人,共100人。
活动时间:七夕之夜。18:30--20:30
活动地点:__(__区__道)
活动目的:渲染七夕节气氛,促进公司产品在情人节期间的销售,提升品牌亲和力。
二、实施方案
1.本活动侧重对象为中、高层次人员,所以在活动方面,场景的布局需淡雅、温馨,体现高雅、品位、水准,现场主持人(建议用专业人士)所营造的气氛轻松、愉快,同时能积极调动来宾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增加其吸引力,达到参加本活动的初始目的。
2.人员要求专科以上学历,薪金2000——3000元以上的男女情侣。
3.广告设计需新颖,视觉感给人耳目一新(建议用专业人士的构思),宣传方面,体现本活动严肃认真的责任态度,提高本公司的信任感,展现与其它此类型活动的不同之处。
4.活动结束后,由客服人员进行电话回访,体现本公司的责任感与服务,对于应征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收纳,为周末晚餐计划奠定安排基础。
5.办公室人员负责应征人员的报名事宜和资料的管理。
6.此活动为保证其资料的真实性,减轻公司的审查力度,报名人员须以工作单位为主要载体。
7.客服人员用隐性的方式通过报名人员的工作单位验证其身份的可靠性,但须保证应征人员的隐私不泄露。
8.通过报纸、海报等媒介方式进行宣传,引起人们的认知度。
9.此活动所有人员的资格为后期活动的运作进行储备。
三、活动内容
1.百人穿针大赛
自找拍挡,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哪对组合穿的针最多,谁就赢得最终的胜利。可以获得现场大奖一对钻戒。此环节是根据古代南北朝时期民间为纪念织女的智、巧所举办的活动改变而来。本来的名称是“结彩缕穿七孔针”。可以体见情侣们的合作默契和女孩子的心灵手巧。既然过的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就应该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内。此点可体见出中国女性的智、巧。
2.游戏互动
才艺表演(可以是情节表演也可以是唱歌或是其它的才艺)
情节表演的要求是演绎现代版的古代爱情故事(自找拍挡)。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版本。参与演出的人员可获得纪念品。
场地布置
考虑到外滩风尚自身的场地环境,我们不做太多的花絮布置,只在现场用。
灯光:纸鹤花环中挂一个小光源。因为场地本身的灯比较暗,需在用两盏射灯用于舞台效果。
彩带、纸鹤、鲜花、蜡烛做个简单的装饰,利用灯光营造效果。
彩带:用彩带在天花板上结个花球,伸展出四个架。在架上挂彩条、纸鹤、花瓣。
纸鹤:在花球的下面做两个花环,挂纸鹤。
鲜花:在场地醒目位置摆放百合花、兰花。
蜡烛:每桌桌面摆放一个蜡烛。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活动所需设备
号码牌(设计成心型)、电视、DVD(VCD)、话筒、音响、专门的情歌碟片、近期流行音乐、铁丝、灯、折纸、蜡烛、主持、工作人员、针线(出于安全考虑最好能定做没有针尾的,个较为大点,线相应粗点,线至少要用要三四种颜色编成,每对一米就够了)、纪念品。
宣传语
七夕,中国自己的情人节。
为了忘却的纪念,用行动缅怀那不老的传说。
2022最新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根据区文明办的有关通知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局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科室以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氛围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结合“在我们的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局党委印刷了“迎七夕、诵经典”文学小册子,并对全局干部职工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发放,要求各科室组织诵读。活动陶冶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中华情爱文明的熏陶,续写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新故事。
(二)开展爱情文化活动
在七夕节来临之际,我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观看“七夕”节期间民俗表演团体、民间艺人在我区各地举办的各类传统工艺和七夕民间技艺表演。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节日期间组织的歌舞晚会,活跃了单位气氛,促进干部职工间的有效交流,增强了团队战斗力。更让干部群众充分感受节日的浪漫气氛。
(三)开展“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
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七夕”文化内涵,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的主题,我局精心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组织局干部职工及其配偶,共20对夫妇代表在局花园内进行植树活动。为我局环境增添绿色气息的同时,为人们作出了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典范。
在本次活动中,我局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的热潮,更是承七夕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022最新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我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此次活动突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在全社会营造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氛围。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为引导社区居民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我街组织社区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邀请居民参加了这次活动。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一边聆听社区书记精心准备的有关七夕节的家庭美德小故事,一边诵读中华经典读物,促进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在活动中,居民们不仅了解掌握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更是由此走进了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品味到祖国浑厚悠远的文化风韵。
整场朗诵贯穿古今,既有古代"乞巧"的重现又有现代诵读的演绎,通过朗诵中华经典美文展示了社区人员庆祝传统佳节的喜悦心情。《七夕的传说》、《读唐诗》等诵读表演,引领回到古代美好的画卷,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热爱传统文化的颂歌,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耳熟能详、满蕴深情的名篇佳作和优秀诗文,充分挖掘我国传统节日"七夕"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工作人员认知传统,感恩祖国,亲近中华文化,热爱和传承华夏文明,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本次活动中,我街道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对广大群众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体现关爱、倡导真情的节日热潮,更传承了七夕文化精髓,为我街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
2022最新关于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7月31日星期一,中午,金牛街清真寺午饭。午饭时,我脑子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也就是“中国情人节”,何不组织个什么活动联欢呢?我的想法才说出来就得到了P哥的极力鼓励,易卜拉欣。强哥哥也出来说要尽力配合我,还说地点就选在“金马碧鸡坊的驼峰客栈天台上,时间就定在晚上8点了”。同时“春天花会开”美女也站出来说绝对的大力支持,并且还负责去9007777群里发公告。就这样,一个中国情人节联欢活动的计划就诞生了。活动组织者“王婷婷(西来西往)美女,当然就是本人了。嘻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下班了。我和同事(道长)匆匆吃过晚饭后就往今天活动目的地“驼峰客栈“飞快地赶去。去到那里一看,想不到已经有8、9个人已经先到了。人未坐下就收到了易卜拉欣。强哥为大家准备的红玫瑰两只,心里为之十分感动:“强哥为大家考虑的真是周到啊”!
快8:20了,人是越来越多了。一数,竟然已达20多个哦!在随后的时间里,又接着来了4、5个,使得总人数达到了27人(其中美女19位,帅哥8位)。想不到我第一次组织活动就来了这么多人的捧场,真是激动不已!由于人数很多,三个桌子不够坐,大家不得不重新转移到天台上去。三张两米左右长的桌子还显得拥挤了些!正如思远说的:咱们的群是一呼30多应啊!
游戏正式开始了,“道长”首先被推选主持接龙游戏。两轮后,小强接着开始主持传统游戏“杀人”,两回合下来,“赛义德”竟然被大家活活给“冤死”了,真正的杀人老手“阿穆”却隐藏的十分深,一直没被缉拿归案。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一回合“阿不杜拉”就被大家抓获了!作为对“杀手”的惩罚,被抓获者在大家的鼓励下向在坐的一位美女送上一朵玫瑰花!
人多力量大,点子也多。在大家的提议下,我们开始玩一种传统游戏“冒大险”。这一提议可就热闹了。“臭豆腐西施”在游戏中被抓了手被惩罚了,她用天津方言给大家绘声绘色地朗诵了诗歌:“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其实那不是云,那是一朵朵的大棉花”,她的话音一落就引得了大家的一阵捧腹大笑;马莹(女)给大家表演了“街舞”;“蓝梦”被罚带领大家表演了“感恩的心”。好戏真是接踵而来:就在2006年农历的7月初7夜里,“昆明回族四大才子”诞生了,小强、赛义德、阿穆、马云,四个人在玩游戏时被抓住了。作为惩罚,四个人为我们表演了06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四大才子屁股扭扭,脖子扭扭,猫步也走的.不错,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在精彩绝伦的表演中,马云(男)还友情客串了一回“如花”;“南儿”被罚教三个大男人表演傣族舞,“南儿”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但遗憾的是三个男人学生表演得和打太极拳差不多,但同样也获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兴致越来越高。20多个人在天台上玩起了昆明的传统游戏“城门几丈高”,把今晚的活动推向了!(不懂“城门几丈高”游戏的朋友敬请观看昆明电视台“街头巷尾”节目,谢谢!)此时的我们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整个人都被快乐包围着……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凌晨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驼峰客栈”。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家居用品;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13-03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西方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日渐流行,许多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了富有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棕赛龙舟,中秋赏月吃,七夕鹊桥放花灯等等。并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淡忘。过节人们只是送礼、玩乐,一些礼节仪式却给省略或象征性做一下。比如中秋节人们只是吃月饼,有时候连赏月都免了,更别提放花灯祈愿了。如此长时间下来就会使很多传统节日文化精髓被淡忘失传。相反日韩等国家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非常重视,韩国的江原道端午祭连续3天举行奠基、端午巫祭、官奴假面具活动等。韩国的端午是源于中国,但人家融入自己的民俗传统祭祀文化并发扬改变变成人家独特的东西,所以韩国申遗成功了,而中国没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能有效的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对此,笔者个人认为:使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能融入现代家居用品设计能让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与精神元素融入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情趣,在提升家居用品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不失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好办法。
二、现代家居设计的设计风格与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居装饰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家居装饰风格从整体上强调的是简约与实用,注重家居休闲气氛的的营造,删繁为简,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美学理念始终影响着家居设计,简约成为设计风格的主流,让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能够在居室中寻找到短暂的平静与休憩的空间。这种设计风格简洁、明快,有种清爽简洁的美。但有时缺少人情味,显得单调。而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包含了人们各种不同的情感、经历、回忆与期望,若是设计师能提取传统节日人文精神、追求、意境等元素跟现代家居设计融合起来,设计出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与韵味的现代家居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特别的享受的同时,也进一步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数字化时代增强了社会的物质技术特点,在信息社会里网络和虚拟社区并没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反而强化了个人孤独和私人化的生存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舒适自由私密的空间,设计师应结合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创造,给予家居设计新的生命及亲和性,以提升功能以外另一层面的价值。当今家居设计承载的是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而面对当今繁华喧嚣的社会,人们逐渐向往安逸朴实、平静惬意的生活方式。所以笔者认为,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作为人们生活主题之一的家居用品设计中,考虑实用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环境价值的情况下遵循视觉上给人心灵上的慰藉,使用上给人舒适安逸的享受,操作上给人轻松简洁的感觉。这样既能发扬传统节日文化又能寄托释放人们的情感。
三、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在现代家居中的设计运用
传统节日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赋予了精神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应用传统节日文化元素,需要对传统节日物质文化元素与精神文化元素进行精心分析与提取。
(一)传统节日物质文化元素的提取及设计运用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穿”文化和“仪式”文化。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七夕节尝百果等“吃”文化,与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的“穿”文化,如每逢节日各民族人民读穿上光鲜心仪的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以及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节日庆典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元宵花灯、七夕乞巧、祭祖踏青等;还有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族文艺,如祭神神祠、神话、传说、故事。例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推子介忠孝、屈原投江、驱年兽等等民间文学样式。这些传统节日物质文化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是我们所研究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考,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通过提取节日物质文化元素、观察、提炼设计出特有韵味的标志或元素,使其融入现代家居的造型、颜色上,让家居富有更多的内涵与文化,映衬环境,丰富生活。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有着纯洁美丽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蝴蝶,喜鹊等都是七夕节重要的文化元素,把它们运用到家居设计中,既会给家里添一分典雅与诗意又能给人特殊的情感回忆。(如图1春节铜钱在手链上的应用。寓意吉祥富贵,简单美观而不显庸俗。图2为情人节喜鹊、紫阳花元素镂空杯套设计。一个杯身镂刻着紫阳花大的保温杯加上一对镂刻着爱的标记的杯子的杯具一套,给人爱情温馨美好的感觉。)
(二)传统节日精神文化元素的提取及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是唯一与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这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日子。《左传》一书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在古人看来,祭祀的重要性甚至可与国防和军事这样的大事相提并论。所以中国古诗文中写清明的篇什着实为数不少。而众多有关清明的诗篇中,笔者以为,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新隽永的诗不用典故,也无华丽的辞藻,而是以白描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缅怀祭祀故人的心情。白居易《寒食望野吟》一诗同样写得悲恸不已,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代诗人高菊卿也有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读完这篇小诗,亦让人不禁悲从中来。宋代另一诗家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则一反常态地走出“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的悲切气氛,而是兴致盎然地描述了作者踏青赏春的愉悦心境,诗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北宋文学家王禹的《清明》诗亦可算是咏清明诗中的另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作者在诗中没有写踏青探春、怀古祭祖的心境,而是一反常态地描写了诗人寂寞清苦的生活和不同流俗的追求。清人郑板桥描写清明的小诗言简意赅:“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一个“湿”字,将清明前后多雨阴湿的天气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多古诗人笔下的清明,亦悲亦喜,亦诗亦画,亦人亦物,各种各样的情感尽在其中。
与清明节有着密切关联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的一二日。是日要禁烟火,吃冷食。这一节日源自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曾辅佐他的介子推而设立的,至今已延续2640余年。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一诗阐明了这一节气的来历:“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之后寒食、清明两节便合而为一了。
端午节在中国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曾先后入选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日本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气,后因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这一天投江殉国,从此端午又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因为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所以这个传统节日颇具浪漫色彩,由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关七夕的古诗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当属五代后唐时期杨璞的诗作《七夕》:“未来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亦堪称为此类诗文中的上乘之作:“云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写得形静而神动,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哀怨与期待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云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也是描写七夕的名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描写的是天上景象,实际是词人七夕仰观星空的所思所想。特别是词的最后两句,不落俗套,立意很高。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引用。
中秋当属一年之中又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是一个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节日,因而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咏月诗大都与思乡怀古有关。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是作者大醉之后的高声纵情。中秋之夜,为怀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轼以童稚的真率和赤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人的思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推出一轮人世间同享共照的朗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满暖意的诗句让本是清冷的月光显得浪漫而又温馨。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望月》也是唐诗中众多咏中秋篇什中的佳作。诗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渲染了中秋特定的环境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内心感情:“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故又称之为登高节。杜甫的《九日》诗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诗人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因花生情,表达了思亲念乡、忧国忧民的情怀。此外,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等,都是描写重阳节的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