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社保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北京市1996年度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工作于1996年12月1日开始。为作好此次决算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为保证北京市1996年度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印制下发《1996年度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表》(以下简称《决算表》)及附表,同时下发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各参统单位要严格按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填报《决算表》。

二、我市从1996年开始,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零点决算制度,即以财务核算年度为基金决算年度,相应的统计口径为上年的12月月报至当年11月月报数据。鉴于1995年12月月报数已进入1995年决算,因此1996年的基金决算期为1996年1月至11月,1996年12月的月报数据将进入1997年决算。

三、为便于新老决算年度的衔接,按季报表的单位1996年第四季度的报表提前一个月上报,即12月5日前向上级社保机构报送1996年第四季度的报表(表中只含10、11月两月的数据,12月份的数据与1997年1、2月的数据做为1997年第一季度的报表数据,以此类推)。

四、凡在1996年中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企业,以统筹报表隶属关系实际发生变化之月为界分别填报汇总,即隶属关系变化前部分,仍报原主管部门,并由原主管部门汇总;其后部分报现主管部门,由现主管部门汇总。

五、根据京劳险发〔1996〕233号文件规定,军队企业从1996年1月起,企业缴费比例由工资总额的19%下调到16%,已按19%多提部分在决算中调整。

六、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报《决算表》外,同时报送软盘。

七、《决算表》由参加本市统筹的基层企业于1997年1月1日前报主管部门;区县、局总公司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别汇总后一式两份于1997年2月1日前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八、各类报表必须字迹清晰,不得涂改。表头、表尾必须填报齐全。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的运行载体,只有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能够保障他们的自身利益,员工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得以提高,同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主要生产力是员工,只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保险让员工得到了应有的权益和社会保障,使员工逐渐依赖企业,因此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减轻企业资源管理压力社会保险是主要由职工、企业、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缴纳保费,对于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给予一定保障,这不仅减轻了企业员工经济压力,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如果员工因为工作原因而受伤,社会保险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使企业负担转嫁成了社会负担,减轻了企业资源管理的压力。

4.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快速发展,还提高了我国的社会保险水平,有利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企业进行社保管理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最大范围的普及,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社会保险的基础知识,加速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国社会保险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二、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保险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社会保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战略措施,然而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仍旧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社会保险的种类不断增加,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其次,企业员工年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得到好的解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2.社会保险相关的服务机构不健全社会保险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资金就万事大吉,它需要相关的服务机构加以辅助,然而由于服务机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短缺,设施机构不合理,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机构的完善,致使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建设仍不健全。

3.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落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大量的员工信息进行统计和建档,如果凭借手工处理,不仅工作效率很低,而且会增大出错概率。加之社会保险种类不断健全,覆盖范围逐渐增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保险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

4.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对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首先,社保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社会保险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经验基础。其次,为了满足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社保管理人员应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可以熟练应用。但是就目前企业社保管理的现状来看,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普遍较低。

三、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要想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说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实施各类社保管理的子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的最有效途径。

2.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直接关系着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应提高社保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管理的具体实效,维护他们的权益。一方面,企业应及时将社会保险的相关信息通过公告栏或者信息系统告知给企业员工,让员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参保情况及费用缴纳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相关的监督管理提高社保管理的水平。

3.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积极配合我国的“金保工程”建设,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第二,运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信息系统性能保证系统安全。第三,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社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成效的好坏,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不断提高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应规范招聘流程,从员工录用工作抓起,招聘优秀的社保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组织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5.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思路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创新管理工作思路至关重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时展的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增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管理

我国企业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企业社保基金是企业和政府二元管理制度,这种管理体制对于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复杂的。企业社保基金涉及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多个险种,这些保险对于员工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的突发状况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缓冲作用。所以,优化企业社保基金管理方法,能够为政府工作减轻负担,同时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保服务。

一、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管理的主要问题

1.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社保基金作为国家与企业共同管理下的一项保险,体现了二元化的特点。因此,在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保险的业务进行处理的同时,还需要对于经办保险的人员、基金的流向合理性进行一定的监管与审批。而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社保基金管理就出现了权责很难合理划分的问题,就导致了权责不清,对于企业社保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权限不明。2.缺乏专门的机构的建立。在社保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基金的投资与管理渠道较于缺乏。大众对于社会保险资金的惯性认知和思维促成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社保基金的方面过于陈旧,只是通过对于不同人的收入水平进行社保基金的配比。同时,与之相对应人们对于该方面的资金管理也集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进行资金的保值与生息。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使用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投资方式单一,而进行资金管理的途径也很匮乏,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于社保基金的价值进行持久估量。3.监管和管理力度不足。在社保基金的运行过程中,没有严明的法律制度、监管制度和机构进行足够的约束,使资金的运转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资金的运行中,在进行社保基金下发的过程中存在基金的挪用发生。从而能挤占了本应下发与民的那部分资金,不仅导致正常的运行出现问题,还导致了人们的合法的权益受到侵害。在监管的过程中,相关机构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缺少了对于社保基金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于社保基金的下发、使用、征调情况认识程度不足。

二、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管理的主要对策

1.优化社保基金的管理制度。对于任何管理工作而言,制度的管理效果远远高于人管理的效果。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且制度的管理具有良好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的数额随着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多而升高,社保基金管理的工作量也显著增大,通过健全的制度管理能够很好的避免管理人员的主观工作过失。总之,新形势下,要对既有的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优化社保基金的管理制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要与法律接轨。这样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避免在金钱的诱惑下管理人员借用职位之便在社保基金上做手脚。第二,完善相关的工作管理制度。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缴纳金额的增加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一直处在动态过程。正因为这样,很多具体的工作制度没能够及时更新,也就为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所以,要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为社保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企业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分工不合理。企业社保管理工作同时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管理,在具体的分工中很多工作细节权责不明确,相关工作安排不合理。所以要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权限,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从而能够让具体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因此,新形势下,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方面,政府和企业都要就优化管理制度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工作。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速完善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而言要将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优化和调整,明确工作的流程。此外,政府和企业还需要经过商议来明确在管理过程中各自的工作范围和权限。2.设置专门的社保基金的管理机构。由于我国的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经验比较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有政府和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来代为管理的。新形势下,社保基金需要运行到投资当中,这就需要专业的管理工作团队,所以需要设置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来从事这项工作。新形势下,要打破只有银行机构来管控社保基金的局面,要增加社保资金的管理控制者。设置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主要是要解决社保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以下问题。第一,要尽力为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争取利息。第二,要加强社保资金投资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三,提升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的安全性,尽量保持低风险投资。因此,相关部门要组建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招纳专业是社保基金管理人员,对既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从而提升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质量。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有利政策,从而促进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发展壮大。这样不仅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还能够通过强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自身价值来增加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的经济收益。3.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的力度。任何管理工作,有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只有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结构进行监督和追踪,才能够有效避免管理工作人员面对金钱滋生邪念。我国企业社保基金数额庞大,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的力度势在必行。在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内部要有互相监督管理的职能,必须提高自身的稽核能力。让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人员之间进行相互制约,是避免基金管理出现财务问题的最佳方式。加强内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能够提高监督管理质量。第二,政府和企业工会等相关部门要对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周期性检查和监督。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管,能够有效威慑管理工作者,避免工作中的挪用社保基金等行为。具体的监督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管理的工作效果、基金管理工作取得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能力等等。随着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和工作流程的革新,相关的监督管理方式也要随之变化,但是监督管理力度要逐渐加大。因此,相关部门要对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对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衔接内容进行了解。这样能够在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以及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切实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企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必须要受到高度重视。发展是企业的目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稳定与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情况有直接联系。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企业走向国际化,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所以需要通过完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来提高企业收益,同时也稳定企业生产的人力资源。鉴于我国企业社保基金发展历史较短,可以先参考西方的管理体系,然后对比中西国情的差异,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的更改和修正。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运用发展的眼光和普遍联系的原理来看待和解决问题,从而让中国企业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创造性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探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社保资金的管理[J].刘岚.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2).

[2]新形势下企业社保资金管理研究[J].孙西霞.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创新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它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社会个人主体性的特点,可以起到提高幸福指数、再分配社会资源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目前,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但是,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企业,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让社会保险更好的为企业职工服务,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一、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领导对社会保险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目前,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企业领导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却忽略了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由于国家法律的强制规定,企业会按照相关法律为员工购买“五险”。但是,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却流于形式。为了节约资金,许多企业不会引进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1]。通常情况下,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划分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但是财务部门缺乏相关社会保险管理的知识,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然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团队,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员工登记、工资扣划缴费、社保费用结算等阶段。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填表、盖章、审计来完成,缺乏科学的社会保险管理流程。同时,许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并未引进科学的管理系统。这样造成管理效率低下,阻碍了社保信息化建设,影响了社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企业内部社会保险法律难以得到贯彻实施。虽然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链短缺,拒绝为员工办理和缴纳社会保险。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下,社会保险难以得到贯彻实施。这样缺少相关法律监管,给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造成很大影响,难以保证企业员工的生活稳定。

二、创新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1.在管理观念上创新

要创新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观念上创新。社会保险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逐渐完善。但是,任何事物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年代。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凸显,为了提高幸福指数,必须在观念上创新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社会保险管理观念必须兼具管理和服务,创新管理观念,即寻求更好的方法管理社会保险和服务群众。目前,大多数企业仅强调社会保险的管理,却忽视了更好的为广大员工提供服务。我们的企业管理必须清楚认识到,社会保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员工的利益,管理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只有建立这样的管理观念,才能发挥社会保险的服务功能,切实为广大员工谋利益。

2.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的制度

首先,必须引进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只有引进了专业的管理机构,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保险的科学管理。专业的管理机构,可以为企业引进科学的管理制度。引进管理机构的前期投入可能会比较大,但是一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将会节约更多的管理投入,并减少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纠纷。所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是一个长期投入,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2]。

其次,通过专业的管理机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生育保险,在统筹管理好“五险”的同时,针对每一个保险,还必须出台单独的细则。针对离退休员工,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用隔代的资金支持老员工的生活。对于在职员工,因工作受伤的情况不可避免,及时发放工伤保险,为受伤员工提供生活保障。在投保满足一定年限之后,失业的员工在未找到新的工作之前,可以享受到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失业保险。企业医疗保险是保障员工“病有可医”的基本保障,必须在定点的医保医院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主要针对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不能继续工作,

过生育保险,可以为其提供客观的经济支持。统筹管理“五险”,建立完善的保险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员工服务。

3.创新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社会保险的管理早已进入数字化信息管理时代,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社会保险信息。为了实现企业社会保险的科学管理,各企业必须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引进基于大型数据库的信息管理软件,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办理流程,完善员工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信息平台。目前,国内众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很多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系统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无法满足企业对系统的要求。所以,一定要甄别出高质量的管理系统,选择一些大公司开发出来的系统。全国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各企业的管理系统,都有一定的要求。各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管理系统,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3]。

4.创新社会保险管理人才建设

社会保险管理人才是管理系统的基础,企业一定要选择专业知识过硬、敬业奉献、踏实负责的管理人才来管理企业的社会保险。首先,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创新管理人员的观念。社会的发展必定带动管理系统的更新,而首先必须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进行更新。通过他们的思想创新,带动整个管理系统的创新。然后,针对不同的社会保险,开展不同的业务培训。社会保险的管理不仅仅包括社保的办理、缴费,还有费用审核、结算、基金管理等其它内容。业务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确保社保管理工作高效稳定的运行。最后,要强化社保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社保工作,是确保员工生活质量的重要工程,社保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员工,必须向他们灌输服务意识。当然,这种服务意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必须体现在工作中,主动为员工提供帮助,主动介绍社会保险办理流程,主动讲解国家政策。这些都是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的体现,建立“细心、耐心、关心”的“三心”服务理念。

三、总结

社会保险是关系到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保障,管理好社会保险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创新社保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创新的方法来改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观念创新、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创新信息化平台和创新人才建设四个方面,我们系统的介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齐骏.浅谈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变革.现代商业,2012(32):第73页.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员工归属感;社保;企业管理

一、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性

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增值效应”。 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和对员工成长和发展是最基本培养员工归属感的要素。

使员工认同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并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成本大幅度地缩减。同样,由于每个员工都想保持其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不愿意离开公司,所以,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也有长远的打算,舍得投资,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成员固守在企业内的全部力量。它是企业中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企业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对企业的向心力。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成员希望留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力量,当一个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时候,其成员会体验到一种归属感和吸引感,企业成员之间就会关系融洽,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工作活动,并为能成为企业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企业的实践表明,其成员越乐意留在企业中,也就是说,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越强烈,企业对他的吸引力也就越强,企业的凝聚力就越大,企业的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实施。具有归属感的企业不仅仅给员工带来工作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二、社保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1.加强激励效果

社会保险是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应该将员工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做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激励员工主动工作热情和提升工作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将企业员工福利与员工生产工作情况做到紧密结合。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员工工作热情、消除员工不满情绪、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从而让其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2.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

社会保险体现的是企业总体利益与企业职工个人利益的合力,企业效益不好,员工的福利保障也必然得不到很好的维继。所以良好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一方面为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了保障,给企业职工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将企业利益获取转化为职工心理安全感的来源,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降低员工在工作中消极怠工的几率。根据企业员工的具体需求进行员工社会保险缴纳基数的调整,从而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3.加强员工队伍稳定性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是人力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管理和约束难度大。这些问题曾给许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过大麻烦。社会保险是一项延续企业员工终身利益的大型保险工程,企业员工从社会保险中获取的最终受益一方面要依靠职工在为企业工作期间的持续服务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要以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基数为依据。

4.缓解人力资源管理负担

社会保险从生老病死各个方面对企业职工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因此也为企业在其职工遇到相应情况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直接经济负担,例如职工在工作中受工伤能够享受国家提供的工伤保险及医疗赔付,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直接费用支付,其他许多本应该由企业直接支付的项目也转为保险支付,这就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提高了企业资金积累数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三、从员工归属感角度做好企业社保工作的基本对策分析

1.健全企业社保服务机构

完善企业的社保工作离不开社保服务机构的支持,通过设立为员工提供专项服务的社保机构,让员工们从感情上、心理上以及思想上认可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进而自觉增强工作时间的付出,为企业发展尽自己的努力。在此基础上,统一企业社保管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标准,建立社保信息上报制度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业务交流分析会,提高企业社保服务水平,增强员工满意度。

2.加强日常社保管理,增强社保工作的透明度。

员工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让员工了解企业全年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实际情况,增强企业社保工作的透明度,让员工认可企业的社保工作,对企业开展的社保工作进行监督,使得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社保工作;当员工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企业社保工作人员要及时复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

3.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缚,转变社保。

服务观念企业的社保管理以及服务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原有陈旧的管理理念,来获取员工对于企业社保工作的支持和认同。所以,企业要树立人本管理思想,以保护员工的基本权益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到顺利,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社保服务,切实提高员工归属感,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同时还应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相协调的,企业社保工作的科学开展是必要的。企业保证就业和社保统筹兼顾,才能全面发展。.

4.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能否做好社保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有针对性的提升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通过社保给予员工传递更多的企业管理理念,让员工们感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进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此外,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业务培训,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从多方面提高社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以适应社会保险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5.想要让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首先就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建设方面,必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社会保险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只有管理人员到位了,工作开展才能到位。其次是在企业内部加大社会保险意义及作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树立起企业内部从领导到员工的所有人的社会保险正确意识,这样才能让社会保险制度管理在企业内部得到积极响应与配合。

四、结束语

只有不断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只有这样,企业社会保险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归属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邢益海.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与人力资源瓶颈及其对策[J].珠江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