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方案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惠东县 灌区干渠 改造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31-01
惠东县白盆珠上鉴陂灌区干渠改造工程位于惠东县境内,左右灌渠分别沿西枝江两侧呈东西走向,西起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上鉴陂,终点至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镇。现状干渠经过多年运行,工程年久失修,干渠破损严重,常年无水。现状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仅4.50万亩左右,有1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障。
1、基本情况
1.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工程区域地形地貌为侵蚀~剥蚀地貌、河流沉积~冲积地貌、人工地貌。项目所在地涉及的西枝江属珠江水系东江第二支流。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900mm。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甸土、赤红壤。植被为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2010年惠东县实现生产总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GDP29018元,增长14.1%。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马铃薯、甜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6.2%。工业经济效益提高,民营工业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18.2%。旅游、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7亿元,增长15.1%。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性质为改扩建建设类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上鉴陂干渠和渠系建筑物改造,其中上鉴陂左干渠全长38.95km,引水流量为4.83m3/s,上鉴陂右干渠全长28.24km,引水流量为2.96m3/s。上鉴陂干渠设计灌溉面积6.06万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有关规定,本灌区为中型灌区,灌区工程等级为Ⅲ等,永久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临时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
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16个月,总投资估算12348.54万元。
2、防治分区
本工程防治分区为以下:主体工程区、施工营造区、施工道路区、临时堆土区和弃渣场区。
3、水土流失预测
3.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工程建设期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115.63hm2。工程建设破坏植被面积27.37hm2。
3.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27.37hm2。
3.3 弃渣量
工程建设产生弃土总量为44.43万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660.17t,新增水土流失量6130.97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 分区治理原则;⑵ 互补性原则;⑶ “五定”原则;⑷ 效益优先原则;⑸ 绿化美化原则。
4.2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2.1主体工程区
临时措施:渠道两侧填筑段有部分区域紧邻耕地、果园等敏感区域,为防止填筑边坡坡面土方在雨水冲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对耕地、果园等区域产生影响,施工前先沿征地红线设置编织土袋挡墙拦挡。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作为本区的一个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对泥沙水进行沉淀,避免黄泥水直接流出项目区。
渠道施工期间,为防止渠道内地表在雨水冲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流进下游耕地与河道内,需要在河道底部每隔1km设置一座临时沉沙池,对渠道内黄泥水进行沉淀。
设置临时排水沟2365m,临时沉沙池85座,土袋挡墙2365m。
4.2.2施工营造区
工程共布设11个施工营造区,占地1.70hm2,占地类型为草地。
工程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本区需进行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土地整治面积为1.70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区需要进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复,草籽选用狗牙根与百喜草, 撒草籽绿化面积为1.70hm2。
临时措施:施工期间,沿施工营造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作为本区施工期间的一个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对泥沙水进行沉淀,避免黄泥水直接流出项目区。
设置临时排水沟1780m,临时沉沙池16座。
4.2.3临时堆土区
本工程沿线共设置弃渣临时堆土转运站34个,每个转运站面积为100m2。总占地面积为0.34hm2。
本方案要求堆土高度不超过3m,堆土边坡按1:1.5放坡,同时还应做好拦挡、排水与沉沙等设施,该占地区域后期还需进行植被恢复。具体防护措施设计如下:
工程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本区进行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土地整治面积为0.34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区需要进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复,草籽选用狗牙根与百喜草,撒草籽绿化面积为0.34hm2。
临时措施:堆土前沿堆土场四周设置编织土袋挡墙拦挡与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对泥沙水进行沉淀,避免黄泥水直接流出项目区。
设置临时排水沟1380m,临时沉沙池34座,土袋挡墙1360m。
结束语
水土保持措施投资141.76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94.41万元,植物措施费4.34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43.82万元,独立费用69.38万元,基本预备费18.72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8.21万元。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但只要切实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
参考文献: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传统的城市设计课程安排为16周64学时,相比之下,我校现行的9周36学时的安排在时间上存在很大制约,如果沿用先“理论体系”后“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很难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为了能解决这一矛盾,教学团队大胆地提出了“模拟职场”的构想,试图通过全程模拟建筑设计院“工作组”的教学模式,在仿真的情景化体验式教学环节中,达成理论指导与设计实践的相辅相成,并借此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
情景建构将整个城市设计教学过程模拟成一次实践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以“假题真做”的形式选取本市真实的项目基地,模拟一个城市开发或改造的设计项目。课程的选题重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形态的塑造,而是着眼于城市综合体(HOPSCA)建设、历史片区保护性开发、旧城中心区有机更新等时效性更强的项目。这些真实的项目往往信息含量饱满、功能技术要求综合性高,以此为依托,系统性地展开理论层面的专题讲座,可以帮助学生站在更宏观、更全面的层面上体会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角色定位每一个城市建筑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在做“城市设计”,他们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甚至提出某些特定而不系统的解决方案,而设计师的工作,把握每个角色的要求和意愿,并提供相匹配的空间和机会。基于对这一现实情况的认知,“模拟职场”课堂里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了新的角色定位(见表1)。学生以专业从业人员的身份出现,他们以4人~5人的“工作组”形式开展方案设计,在相互协作下共同完成项目调研与策划、方案设计与交流、成果表达与汇报等工作环节,力求设计出令政府、开发商和公众都认同的优秀作品。任课的4位指导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者,他们在答疑解惑、指导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出任政府部门的代表、房地产开发商、行业内的专家或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等角色,从各自演绎的角色出发,对方案设计提出或清晰、或模糊的预期目标和设计要求。在成果汇报的“模拟评审”环节,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对设计方案给出忠肯评价和打分。
培养实战能力的课程模式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研究从重组教学环节、改革课堂形式、建立专题资料库、加强课程群建设、实现过程化考核五个方面着手,建构了相对系统的课程模式。
重组教学环节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总课时较多,但理论课对方案设计的针对作用比较薄弱,将“模拟招投标”的进程与真实的教学进程相融合后,把“理论模块”渗透到“实践模块”中(见表2),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有针对性地阐述理论环节,对学生的方案设计能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改革课堂形式在教学形式上摆脱小班教学的单一形式,形成“大班”+“小班”+“小组”的混合形式。对专题讨论等知识通用性较强的理论模块,普遍采用大班教学提高效率;对学生上讲台汇报成果的实践环节(包括前期调研、中期汇报、“模拟评审”三部分)采用小班教学,不仅可以相互交流方案,而且有充足的汇报时间;方案指导环节中,沿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形式,确保每个“工作组”每周有1课时~0.5课时的指导时间。
建设案例资料库案例教学在城市设计课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不论是概论阐述还是专题讲授,都离不开内容详实、剖析深刻的设计案例。构建类别清晰的案例库是“模拟职场”课程模式的又一重要举措。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经典项目和教师参与设计的项目,案例挑选遵循两个原则:1)规模和难度适宜,力求配合专题的教学内容,便于课堂上展开点评与剖析,同时也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借鉴。2)本地项目优先,便于学生参观体验,亲身感悟。
加强课程群支持在城市设计的实际项目操作中,专业之间的交叉、跨界与融合正呈现出一种常态化。为应对这一专业发展趋势,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撑”并重、“工程性”与“人文性”兼具的课程群支持模式。课程群具体涉及到《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Ⅳ》《居住区规划及设计》《景观设计原理》《园林绿化》《环境心理学》和《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这7门相关的专业课程,工作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及教学进程的整体协调与衔接,力求避免缺漏或重复,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课程支撑体系。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局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方案>的通知》(苏建质安[20__]234号),市住建局《关于印发<开展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苏住建质[20__]23号)和区安委会《关于印发“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办公室工作方案扎实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的通知》(苏高新安[20__]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从20__年6月至9月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现将我截止7月25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止7月25日,我局共组织检查组31个,出动执法人员187人次,检查施工项目204家次,开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份,局部停工通知书8份。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工作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我局迅速成立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局建管处、质量安全监督站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局建管处,负责专项行动的日常联络和数据整理上报工作,切实加强对“打非”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20__年苏州高新区建筑施工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在建工程项目部,明确提出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总体目标、重点范围及重点内容、时间及实施步骤,明确了各在建工程的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要求,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深入扎实地推进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打非”专项行动
根据建设领域非法违法生产经营中较为突出问题和行为,我局从6月初开始,由“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成督查工作组,并结合6月份“安全生产月”、7月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治理月”、第二季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第二季度建设工程安全大检查活动,集中在全区在建工程范围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形成“打非治违”强大合力,对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建筑施工质量安全行为进行了重点执法检查,通过本阶段“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的建筑市场秩序,有力的遏制了建设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筑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处于可控状态。
(三)认真总结,及时上报数据
每周三,将上一周期的专项行动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整理汇总,并对照以往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调整下阶段开展工作的重点。每周的活动数据整理汇总后,认真归档,及时上报区安委会办公室。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方面,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在日常安全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资料台账不健全,安全教育浮于形式。
(二)一线施工从业人员的意识淡薄。施工企业项目部各级人员管理不完善,个别项目部管理人员脱岗现象较为严重,施工从业人员仍旧存在无证上岗现象。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我局将进一步开拓“打非治违”行动面,加大执法力度,在集中开展的专项行动之后,组织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回头看”活动,继续保持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巩固发展专项行动的成果。对正在整改的单位和安全隐患,进行跟踪督办,对已发出工程整改通知书和停工通知书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今后进行重点监控,确保不反弹。对区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执法或组织联合执法,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当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局充分认识到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统一了思想和行动,采取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对策措施,坚持打好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持久战”,确保下阶段“打非治违”工作取得成效。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尽管我国已经通过学习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条款,提出了工程变更管理基本依据,但由于我国项目投资主体单一、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监理制度落实不充分等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同投资级别的建设项目缺少完整适用的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前缺少严格细致的评价和审核,变更实施的随意性大。这使得承包商多采用低价中标然后通过寻找变更来谋求利润。二是工程变更控制缺少绩效考核,项目管理人员(主要为监理)对减少变更缺乏热情,变更的评审过于简化甚至缺失,变更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变更信息记录不及时,相关证明材料收集不完整,使得工程变更结算过程缓慢。
二、改善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的方法
1.明确变更实施程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包人、承包商、设计单位及监理,无论哪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均应先向监理进行变更申请,提交变更意向书,提供必要证据和简要的施工方案。监理接到变更申请后先对变更实施的必要性作审核,初步估算其工程量、费用及工期,然后向发包人汇报,并提出变更实施意见。发包人核实情况,与监理共同商定是否实施变更。当为必要变更时,则变更申请方需提交施工方案,由发包人对其组织必要评审,优化变更实施方案。进而,发包人和承包商需约定变更项目的计价方式和付款时间。变更协商达成后,承包商按要求完成变更任务,如实记录完成的工程量,发包人验收变更工程的质量,按约定支付工程款。
2.加强变更评审
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评审是控制变更数量和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的重要途径。变更评审通常在监理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向时就开始进行,即监理对接到的变更意向做核实和初步测算时就应向发包人汇报是否实施的个人意见,发包人也需对变更意向核实并计划评审深度。变更评审深度可由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来分级别进行。对于工程量增减幅度大或新增变更超出原施工合同合理范围,可能导致工程性质发生变化的重大变更,变更意向方应提供两套以上施工方案,由发包人组织监理、承包商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变更评审会议的方式进行变更评审。评审会议中专家需对变更评价的要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设计变更的评价指标有技术指标、工期指标、成本指标、安全指标、功能指标等,专家对各指标进行定义并赋予权重值。接着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评分,取分较高者为可实施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家还应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使方案的成本更低,价值更高。重大变更评审方式见。对于工程量增减幅度小或新增变更对原合同性质无实质性影响的一般变更,监理初步测算其造价、工期及功能后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见,发包人视变更项目的复杂程度要求变更意向方提交施工方案和预算,然后发包人和监理共同就变更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及进度安排作出评价,进而确定是否实施该变更。
3.严格变更执行与记录
因工程变更是原设计未包含内容,其工艺和计价就无法通过竞标方式控制造价,因此,变更应以维持原合同宗旨为准则,即变更方案应参照原施工工艺,变更计价参照原中标单位报价。当变更超出合同范围时,则应拒绝变更,或向上级部门申请另行组织招标实施。在变更实施过程中,监理应督促承包商及时做好施工记录,留存必要的照片、影像资料,变更任务完成时及时邀请发包人验收、签证,以备结算之用。严格变更执行,完善变更资料,是承包商得到合理报酬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避免发包人和承包商矛盾纠纷的必要手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变更的执行和记录。
4.实行变更控制绩效评价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尤其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项目,发包人应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发包人可在工程竣工时,统计变更总数量,评价各变更的工程价值,分别根据被拒绝变更数所占比例,以及已实施变更增加工程效益程度,来综合评定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水平,并予以奖励。以此激发管理者认真审核变更、监督变更执行的热情,提高变更管理效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13
0 引言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是以项目为对象,将学生分组,然后各组学生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项目,教师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1 项目教学起源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欧洲,是由意大利建筑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的设计教堂、纪念碑、宫殿等 建筑的“竞赛”演变而来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改进,到1763年,项目教学观念正式成为学院派的教学方法。1765-1880 年,项目教学法成为常规的教学方法,并且由欧洲传入美国,从最初的仅在建筑学中应用发展到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从而掀起了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次发展浪潮。1880-1915 年间,项目教学法在手工培训、工艺美术等学校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学校中,学生必须完成“毕业项目”,并且获得学校教师的认可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1915-1965 年,美国的教育家 Kilpatrick 发表了题为《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论文,重新定义了项目教学法,引发了世界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掀起了第二次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浪潮。1965 年以后,项目教学法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家凯兹与查德撰写了题为《启迪孩童的心智:项目教学法》的专著,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儿童教育领域,掀开了项目教学法第三次研究的浪潮的序幕。在这一时期,项目教学法逐渐完善,成为了一种重要教育模式,并成为一种探究式学习形式被大力推广,其学习理念从大学教育推广到中小学教育。
2 项目教学法在国内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时间比较晚,到本世纪初才开始研究,但是发展及其迅速。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却有很多优点。下面我们以乙醇生产工艺设计为例来讨论项目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发酵法生产乙醇工艺一般包括原料粉碎,糊化,糖化,发酵,蒸馏五个主要工段,我们将每班30个学生分成A~E 5组,每个组拿到的设计任务都不相同,比如A组设计以木薯为原料年产10000吨乙醇的工艺,B组设计以玉米为原料年产8000吨乙醇的工艺。每组6名学生,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方案,任务分工,把握工作进度,定期汇报等工作。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按工段分工或按单元操作分工,组长组织组员列出完成本项目所需的所有工作,尽可能列的详细,周全,然后提出任务分配方案供大家讨论,根据组员意见做适当修正,最终确定任务方案,如果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预算外任务,组长负责合理的安排下去。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组长的领导组织能力,锻炼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在意见不一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为了分工清晰,学生会选择按工段分配任务,五名学生各负责一个工段,组长负责辅助工段及各个工段直接的衔接工作,鉴于蒸馏工段任务量比^重,一般组长会帮忙做一部分辅助设计工作,比如再沸器,冷凝器的设计选型等。
任务分配完毕以后,每个学生花费1天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提出设计方案,以及一些自己没法解决或把握不准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第二天开工前组长组织讨论各个工段的设计方案,组员积极参与讨论,找出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有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找老师讨论。经过论证,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后与指导教师讨论方案,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从第三天开始进入常规设计工作状态,按计划2周的课程设计通常有7天处于常规设计工作状态。在这期间,每天开工前组长要组织半小时的开工会,每天工作结束前1小时各组组长向指导老师做当天的工作汇报。开工会时讨论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及头一天遇到的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开工会结束后各成员进入工作状态,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查资料文献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则自由找人讨论,可以找本组成员也可以找其他组成员讨论。到收工前1.5小时仍然没解决的问题组长汇总,在向指导导师做当天组内工作进展报告时提出来。每天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组组员需要向组长做一个工作进展报告,汇报当天自己所做的工作,包括设计方案,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需要提供的帮助等。之后,各组组长需要向指导老师做一个工作报告,汇报整个组的工作进展,那些工作正按计划进行,那些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哪些工作遇到问题比预期需要多花费多少时间,明天准备做哪些工作,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等。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各组需要整理计算书、图纸、工艺方案,然后总结本次设计所用到的知识如塔板计算理论,哪些设计理念如精馏塔选型时要综合考虑效率、成本和技术实现难度等问题,秉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对精馏塔选型。最后,各组组长要向指导老师做这两周实习的工作汇报,包括设计成果,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值借鉴推广的处理问题的方案等。
3 结束语
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义,以便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同时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利用,融会贯通,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同学间感情。因每个同学的任务都不同,必须独立完成,所以能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宜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白顺芳,唐梁兵.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12):51.
[2]孔婷.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