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退休制度的现状

退休制度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退休制度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退休制度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调整退休年龄;弹性退休;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30日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自1949年以来大幅提高。近年来,“银色浪潮”更是来势汹汹。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的数据,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1.4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9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共计1.1309亿,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8.5%,老年抚养比达到了11.6%。此外,另有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从2015年开始将逐渐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加速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关于调整退休制度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于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这一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有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徐庆凤(1992)认为,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参照前苏联三十年代的标准制定的,已不适应我国的现状。此外,人们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老年个体之间的差异悬殊,这些因素使得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是必要的,同时还分析了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学者们对于是否延长退休年龄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观点。国内的大多数学者均表示应对现有的退休制度进行改革,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来说,人口预期寿命越长则退休年龄越高。林义(1994)认为我国的退休政策存在着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日趋普遍化,退休政策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退休政策进行改革,并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弹性退休方式和弹性退休收入。李珍(1997)从经济学角度对退休年龄与退休基金、经济竞争力、劳动力市场、产出、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制度的退休年龄偏低,对经济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利的影响,而适当的提高退休年龄会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更大的余地。

史柏年(2001)则通过对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被动率的分析,指出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长的今天,存在着推迟退休年龄的需求,并提出了可以按男女有别、分步到位的原则推迟职工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柳青瑞、苗(2004)利用“五普”数据,对未来50年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预测。通过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一方面缴费率居高不下,企业负担很重;另一方面即使如此高的缴费率也难以保证养老金收支均衡,是高养老金替代率与低退休年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对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等参数进行一定调整或是选择恰当时机推迟退休年龄。作者还设计了推迟退休年龄的几种方案,并进行了静态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范围(2011)通过对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退休年龄的比较,发现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存在身份差别、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等不足,并提出我国采取“分步走”的方式推迟退休年龄。

许多学者都重点谈到了提前退休的问题,认为提前退休不能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长久之计,还会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而且许多提前退休的人实际上是退而不休,他们还从事着另外的工作,既拿养老金又拿工资。因此,对提前退休应该严格把关;或者是允许提前退休,但所享受的养老金待遇得相应削减。

(二)建议暂时维持当前退休年龄的观点。姜向群、陈艳(2004)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表示了质疑,认为就目前来说全面推迟退休年龄还不合时宜,并提出四点理由。仲大军(2004)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将导致劳动力结构偏老,出现用老不用轻的现象,还会导致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更多的社会财富将向老年人转移,老养小的现象更加严重。

郭正模(2010)运用“机会收益”模型对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退出和退休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对政府、企业、职工三方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近期在社会就业困难和新增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我国全面提高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我国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将在2020年前全面结束,那时人口老龄化才真正到来,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才全面出现,提高退休年龄可在2015年前后逐步、平稳地实施。

综合学者们的两类观点可以看到,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还是支持延长退休年龄。另外主要的反对声也是认为暂时不宜延长退休年龄,到了一定时机(如人口红利期结束,劳动力资源将开始出现短缺)再逐步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而现在,我国已经面临着这样一个时机。

三、调整退休制度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规定: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其后经过几次修改,目前的规定是: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工人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退休制度的现状范文第2篇

美国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虽然65岁为法定退休年龄,但劳动者只要工作满10年、年满62周岁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当然,提前退休比正常退休领取的养老金要少,而推迟退休则可以获得奖励。但有补偿奖励的最迟退休年龄不得高于70岁。

弹性退休足够灵活,但经济低迷却给美国的退休制度带来挑战。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中,养老金是最大的一个支出项目,大约占总支出的1/3。而根据美国政府的一项估算,美国社保资金仅能支持在未来20年内全额支付社会保障福利,20年后将只能支付75%的养老金。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推迟退休年龄。推迟退休意味着将延长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同时减少其支取养老金的时间。目前,一种建议是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到68岁,这预计会为美国社保资金减少18%的缺口;另一种建议是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到70岁,这预计会为美国社保资金减少44%的缺口。

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尤其是那些白领们愿意推迟退休。因为对白领来说,五六十岁仍然是一个经验丰富、精力充足的年龄,经过了年轻时候的打拼和积累,这个时期对他们来说是收获荣誉和金钱的好时期。

然而另一部分人却表示反对,认为推迟退休会改变美国的就业市场,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出现老人与年轻人“争饭碗”的情况。目前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的失业率是6.2%,而24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其中20岁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最高,超过50%。

与年轻人的高失业率相比,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的数字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55岁以上参加工作的人数增加了310万人。所以,如果不增加就业机会,推迟退休就意味着减少年轻人的机会。那些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在10年后会发现,那些本该退休的老年工作者已经占据了他们本该拥有的大量工作岗位。欧盟:退休年龄总在变

欧洲是最早步人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当前欧盟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16%,40年后将达到28%,平均每4名工作年龄的人“供养”着1名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多国采取财政紧缩政策,支付退休金的压力巨大。欧盟委员会在2010年的一份报告中预计,为了保持当下的退休金支付水平,至2060年,欧盟27个成员国必须将退休年龄最迟推至70岁,届时将由每2名工作年龄的人“供养”1名退休人员。

作为高福利的北欧国家,芬兰为其公民提供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芬兰公民往往不到法定的60岁就提前退休。然而在2005年,芬兰对其退休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将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0岁提高到63岁至68岁,同时降低了养老金每年增加的幅度,尤其是在63岁到68岁期间,职工退休后获取的养老金在工资中所占的比例每年将增加4.5%。也就是说,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这一改革的结果是近80%的芬兰人愿意在退休后继续工作。

德国在今年1月通过法律,计划到2024年将退休年龄南65岁逐步过渡到66岁,再用6年提高到67岁。在德国,工龄达到45年的退休者才能获得全额退休金,即工资的70%。

英国也在今年1月公布了养老金改革的时间表。在这次改革中,英国政府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其中之一是推迟退休年龄,即从2011年起的此后10年间,女性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即退休年龄)每2年增加1岁,最终于2020年与男性持平,提高到65岁。从2020年起,无论男女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都将进一步提高,到2026年、2036年、2046年,所有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分别提高到66岁、67岁和68岁,每10年增加1岁。

除了上述三国,目前债务危机最为严重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同样推迟了退休年龄。希腊2010年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了65岁。西班牙拟从2013年起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5岁延长至67岁,并且只有向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缴纳退休基金15年以上者才有权领取退休金,缴纳35年以上者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意大利总理蒙蒂上台后,将男性退休年龄从今年起提高到65岁至66岁,女性退休年龄从2018年起提高到60岁至66岁。这些同样属于弹性退休制度。

欧盟国家中唯一没有推迟反而提前退休年龄的是法国。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法国政府于今年6月6日通过了修改退休制度的法令,规定从18岁开始工作并缴足41.5年养老金的法国人可以提前至60岁退休,这就修改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在2010年好不容易通过的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的法令。

日本:后代人扶养前代人

日本采取“后代人扶养前代人”的社会保险方式,是退休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日本从1942年开始推行养老保险制度,1961年建立起国民养老金制度,规定20岁以上的国民都有加入基础养老金体系的义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日本又在国民养老金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别以企业薪职人员、公务员为对象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国民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的保险费以及国家的财政补贴。厚生和共济养老金的资金则主要由企业和个人对半分担。

日本法律规定,如果把女性的退休退职年龄设定的比男性低是违秩序的,是违法和无效的,因此日本男女的退休年龄现在都是60岁,不过为了适应人口加速老龄化的现状,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分别于2025年和2030年前,将男性和女性领取厚生年金的年龄分阶段提高至65岁。

而在2011年11月出台的内部社保部门工作组会议的审议报告里,拟将领取厚生年金的年龄提高至68岁,还计划将国民养老金的年龄也一并提高至68至70岁左右。

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在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推迟退休年龄也在政界和社会中引起争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委员会曾报告,称如果将澳大利亚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每年可节约养老金80亿元。

退休制度的现状范文第3篇

陈悦(1986年1月―),女,回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朱天骄(1985年3月―),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摘要: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这种“一刀切”的强制性规定明显不合时宜,还导致我国养老保险的支出负担越来越重。因此本文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现状出发,分析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并依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可行性

一、现状分析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解除劳动者劳动义务,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界限,即企事业单位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5周岁,女性工人年满50周岁的连续工龄满三十年即可退休,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5年期限。这些规定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制定的,当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人均寿命也提高到72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然而大部分民众却反对延迟退休年龄。以我们所抽样调查的成都市区内一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男女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你同意吗?”这一项中,84.52%的人不同意延迟,仅有10.39%的人同意,其他的则表示无所谓,这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延迟退休年龄。而且人们对退休年龄的态度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首先大部分人们主张男性退休年龄为59.33岁,女性退休年龄为52.74岁,女干部退休年龄为55.42岁,这表明现在所运行的退休年龄安排的相对合理性;其次在对已退休人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2.58%的人认为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合理,有30.2%的人表示早了或太早,7.22%则认为晚了或太晚;再次在对未退休人员的调查中,有49.5%的人表示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合理,有25.66%的人认为早了或太早,有24.84%的人表示晚了或太晚。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好处

(一)有利于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当前随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政府面临着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设施的投入增加,支出增加等问题,并且老年人患病的1几率高于年轻人,国家每年需要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用在大幅度增加。在这样困难的压力下,推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减轻我国的社会压力。

(二)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般的科技人才,经过高学历的历练,通过时间的考验,从正式开始工作到退休,大概才短短二三十,但是能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远远大于这么多年,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工作时间反而越短,国家的培养成本却在不断上升,无形中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有利于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就目前我国社会看来,退休后的老年人再就业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点:经济需求、自我发展、发挥余热、精神寄托。据相关调查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动机是经济需求和精神寄托。退休人员通过再就业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能够给家庭较少的经济负担,这使得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弊端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据统计,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比2006年增加了220多万。就业岗位严重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而推迟退休年龄的话,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不能释放给社会。因此,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缓解国家总体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重了企业负担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职工技术更新的速度赶不上生产技术进步的速度,延长退休年龄会令用人单位错失用年轻职工替换老年职工的良机,企业冗员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另一方面,据统计,现在企业每个月给在职职工交纳的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险费用,所占比例较高,50岁以上的职工工资较高,保险费也更高,延长退休年龄会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工资成本和养老保险费用的支出,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导致老养小现象严重

延长退休年龄将导致社会财富结构的变化,更多的社会财富向老年人转移,将来我们会奇怪地发现:老年人外出上班,年轻人在家待业。老养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结果是使家庭增加财政压力。更进一步说,若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每年将会增加大约1000万的待业人1:3,中国在今后数年内就将形威一批相当数量的年轻失业人口,这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担是不可估量的。

四、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

(一)规范现行退休制度

在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停薪留职”、“买断工龄”、“长期休养”、“内部离岗休养”、“放长假”等多种变相的“退休”形式,而且各单位的规定差别很大。例如:工龄满二十年,年过40岁,有的办“长休”,有的办“内退”;工龄满三十年,年过50岁,有的办“长休”,有的办“内退”,还有的直接办退休。在同一个单位中,同样的条件下却存在着形式各异的退休制度。所以从近期来看,我国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规范退休制度,杜绝不规范的退休现象出现。

(二)按工龄退休

在当前按年龄退休的制度下,很多领导干部在档案上改年龄,还有的改完年龄混文凭。按工龄退休,可以有效防范和杜绝这种腐败现象,又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此外,我国现在实行统一的按年龄退休制度,就是说博士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然而,不同类型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是不同的,例如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很可能在18岁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一个博士毕业生很可能在30岁左右才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他们都在60岁退休,则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年限长达四十多年,而博士毕业生的工作年限只有大约三十年。要求所有人在同一年龄退休的按年龄退休制度,从公平或是效率的角度看,都是不合理的。按工龄退休,可以充分发挥智力劳动者的潜力,避免人才浪费。

(三)将退休与养老金领取分开

确定退休年龄,直接影响着就业压力和养老保险支付能力这两个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用提前或推迟退休来抉择是缓解就业压力还是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但其实这种办法只能让就业与养老的矛盾升级。最好的办法是将退休同领取养老金分开,即劳动者退休一段时间后再领取养老金。即可以这样规定:劳动者60岁退休,6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同时缓解了两方面的压力。至于劳动者在60到65岁期间的生活费用,可以依靠以往的积蓄和子女的赡养来解决,确有困难的,还可以享受低保,退休者的生活应该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总之,退休政策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力深的社会政策,当前我国同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人口加速老龄化的状况,改革退休制度要解决就业和养老的均衡与协调发展,未来的路还很长。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00041)

参考文献

[1] 樊明等.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胡阳.关于推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析[J].商业文化,2010(4).

[3] 钱敏.关于延长我国职工退休年龄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4).

[4] 杨晓娇.中国退休年龄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商业文化,2008(7).

退休制度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延迟退休 老龄化 养老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似乎是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根据2010年我国人口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4年的人口普查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①因此,养老问题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养老问题中最为严重的是我国养老金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退休人员和不断提高的养老金标准。未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延迟退休被推上历史舞台,然而,延迟退休方案提出之后在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所面临的养老金危机,然而,延迟退休也影响了我国本就严峻的就业市场,青年群体失业率屡创新高。因此,延迟退休方案是一把双刃剑,在合理利用延迟退休方案的同时,应当建立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因延迟退休导致社会群体性问题出现。本文在讨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也对延迟退休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对延迟退休方案进行客观评价,趋利避害。

中国延迟退休问题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延迟退休方案,然而,该方案在缓解养老金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青年人的失业率。

养老金支付账户紧张。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我国人均寿命逐年增加,1949年之前,我国人均寿命仅有35岁,其主要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医疗卫生水平较低导致。1981年人口普查后发现,这一数据呈现出明显变化,人均年龄达到68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人均年龄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条件。直到2010年的人口普查之后发现,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破纪录的75岁。③虽然,人均寿命的提高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人均寿命提高导致我国退休人员数量逐渐增加,因长期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导致我国后备劳动力缺失,青年适龄人口数量严重不足。

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完善的间接表现,然而,人均寿命的快速提高却使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消失,过度支出的养老费用使我国社会保障部门入不敷出,在岗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费用越来越高,养老压力逐渐增加。我国在养老资金上的缺口日益扩大,无法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执行。我国养老金支付制度采用的是按月支付方式,每月所收缴的养老金额度远远低于所要支付的养老金额度,两者之间的差值由财政部门拨款支持。该缺口正在以每年25%的速度扩大,根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物价上涨等多方面因素,如果继续执行传统退休制度和养老金发放制度,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可怕的11万亿元,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养老金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各个领域,威胁社会稳定。

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通过延迟退休方案内容发现,我国计划在未来十五年内完成延迟退休方案的推广,并正式执行延迟退休制度。然而,关于延迟退休方案能否正式执行还在于其对社会就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适龄退休人员的退休和青年群体的失业率升高等问题。④关于此次延迟退休方案的内容已经进行了多次讨论,在综合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之后,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延迟退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养老金危机以及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在通过调查后发现,延迟退休方案在提出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23岁至28岁之间的青年人来说,此次延迟退休方案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青年群体的就业情况。

此次延迟退休方案虽然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但同时也为我国就业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2014年新增高校毕业生近740万,然而,就业市场却无法提供如此数量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失业率高达14.7%。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减少了就业岗位的数量,而在此情况下继续推行延迟退休方案将会导致本应退休的适龄工作人员继续在岗工作,导致就业市场新增岗位继续减少。因此,延迟退休方案将会对我国就业市场造成新一轮的冲击,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传统退休制度将男女退休年龄规定为55、60岁,与其他各国相比,我国传统退休年龄偏低,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人口老龄化阶段,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

延迟退休政策下社会保障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会保障部门之所以提出延迟退休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养老金的入不敷出。由于资金方面的缺口,导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愈加困难,针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关法律与政策的规定。延迟退休方案的推广与执行应当有政策作为保障,相关部门在制定针对延迟退休方案的政策时牢牢把握两个方向,分别是延迟退休的年龄问题和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方法。首先,作为一项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方案,本应获得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我国人口数量虽保持稳定,然而却正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领取退休金的人员越来越多,平均领取金额也不断增加,这是我国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不应当“一刀切”,从方案的推出到执行应当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⑤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与退休方面,应当按照要求适当延迟其退休年龄,使该群体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应当执行更富有人性化的弹性退休制度,尤其是对于纯体力劳动岗位来说,提前退休或者到期退休制度应当针对该群体执行。

其次,对我国养老金制度“双轨制”进行思考,目前我国所执行的养老金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该群体的养老金缴纳由国家及单位承担,个人不用支付任何养老金;另一种是普通工作人员,由个人或者个人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金。在延迟退休方案提出后,有人对这种养老金制度提出了质疑,要求停止这种“不平等”的养老金缴纳制度。相比较来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着较高水平的待遇,在养老金方面仍然享受较高待遇是对普通工作人员的极不公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当建立普通劳动者养老金保障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促进养老金缴纳和发放的公正、公平。

最后,我国应当建立阶段性延迟退休时间表,当前延迟退休方案的提出是解决未来十五年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缺口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在制度方面应当执行较为可续的阶梯方案,逐年提高男女退休年龄,最后实现男女退休年龄一致化。⑥在建立并健全我国延迟养老退休制度之后,对适龄退休人员可执行资源退休制度,由适龄退休人员选择是否延迟退休,避免因政策导致的退休时间必须延迟等问题,使制度和政策过于绝对,缺少人性化。

“养老保险双轨制”退休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延迟退休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然而,在分析其影响的过程中应当是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延迟退休的正面意义及负面意义。首先,延迟退休是对优秀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延迟退休增加高龄人群收入,提高其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同时也缓解了我国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其次,延迟退休导致的就业危机是该方案的主要影响,青年群体在劳动就业中因缺乏经验而不存在竞争优势,老年群体因身体素质和健康等原因也在职场竞争中丧失了竞争力。延迟退休成为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心里抹不去的痛,因此,绝大多数人在对待延迟退休的政策上持反对态度,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双轨制”,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失公平。

我国目前养老金“双轨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高福利待遇的同时,并不缴纳养老金,而普通企业员工和单位则按照一定比例缴纳高额的养老金,这种不公平导致延迟退休方案并不能得到最广泛的群众支持,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失公平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并不由个人缴纳,这些人员却享受着比企业员工要高的退休工资,这也是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缺失。

延迟退休方案的推广应当打破养老金“双轨制”,目前我国已经提出养老经并轨,国家不在担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缴纳任务,改由个人缴纳。这是延迟退休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的基础,是此次退休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所特有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其资金来源包括个人缴纳和国家财政拨款。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将会对这一社会保障任务提出新的要求,借此机会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介绍,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⑦

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筹措社会保障基金。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导致养老金的缺口逐渐增加,目前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其目的是缓解养老金短缺的问题,然而,造成养老金短缺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根据我国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当前养老金短缺问题。首先,我国要扩大养老金来源,通过建立养老金投资制度,将闲置的养老金用于投资,以分红的形式将所得收益用于养老金的发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养老金的使用,杜绝在养老金使用方面的浪费,通过合理统筹手段科学分配养老金。我国是资源大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实力以不同往日,然而,资源浪费情况也日益严重。我国行政性事务支持已经占到了国家GDP的20%,然而,我国财政收入中仅有不到3%的部分用于社会保障方面,而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经占到了国家GDP的30%以上。⑧因此,我国在养老金支出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应当加大向社会保障的财政倾斜力度。并且,针对社会保障的经费使用应当严格审核,使每一笔社会保障费用都使用到实处。

建立统一公正的养老体制。我国传统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双轨制,国家根据岗位分工及工作性质执行不同的养老金缴纳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养老金,而普通企业工作人员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统筹安排。在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发放方面,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其数额是普通企业工作人员养老金的数倍,这种养老金发放形式直接体现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公平。养老制度的“双轨制”是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即合理,然而,“双轨制”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取消“双轨制”是消除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公平因素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养老保障制度中“双轨制”不取消,那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将会导致这种不公平扩大化,因此,养老保障制度“双轨制”必须取消。将我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通企业员工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个人和用人单位按比例缴纳养老金,在退休之后根据个人缴纳养老金数额和年限领取养老金,缩小原来“双轨制”下的差距。

不仅如此,在取消“双轨制”的同时,应当尽量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目前我国存在工作期间工资水平低于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这使得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对退休有着强烈的期待,因此,提高此部分人员的收入既可以缩小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也能够提高其在岗期间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高龄退休人员应当加强技术、理论等知识培训,提高其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政府在高龄人群就业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制定一系列政策保证其就业,提供适合高龄人群的就业岗位,避免高龄退休人员面临第二次失业。

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我国养老保险包括三大组成部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作为三者补充的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的中流砥柱,而补充养老保险则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商业保险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这三大组成部分没有实现平衡发展,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始终占据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半壁江山,其他两个组成部分仍未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发达国家为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所占比重远远超过社会基础养老保险,其国家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存取灵活的商业保险,企业也按照合同要求为员工缴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通过个人购买养老保险的行为维持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而不是依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生活。⑨然而,我国居民养老金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其他两大组成部分所做的贡献极其有限,这导致我国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因此,我国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险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养老保险对国家财政的依赖程度,建立三者互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我国应当建立相应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纳制度,鼓励企业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补充保险,在商业保险方面,应当积极宣传,纠正传统养老保险理念,政府应当对商业保险进行政策性的支持,使三者同步发展,形成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避免因体系的缺失导致养老金缺口再次出现。

(作者为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⑧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②杨文华:“弹性延迟退休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吗”,《新京报》,2012年6月16日。

③“退休年龄为何如此调动大众神经”,《新闻选刊》,2012年第8期,第47~48页。

④[美]伊兰博格・史密斯:《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⑤梁玉成:“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⑥张盈华等:“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积累:研究综述”,《经济学家》,2008年第5期。

⑦陆铭:《劳动与人力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退休制度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碎片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13-01

从仅有城镇工作人员享有到农村人口及非就业城镇居民均享有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渐呈现“碎片化”现状。

一、区域水平差异

我国区域间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相差较大,2011年末我国参保人数达到28391.3万人,全国离退休人员占到总参保人数的24%,东部沿海11个经济较发达区域有一半以上该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广东省该值仅为9.8%。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12个地区更有2/3的省份该比例高于30%。这说明西部及中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如东部,但须赡养的退休人员相对比例却高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人均养老金给付约为1.87万元每年,东部区域除辽宁省为1.82万元略低于该水平外,其他10个省市全部高于此标准,而中西部地区则大多低于此数量或于此水平相当,养老金的给付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性很强。

养老金替代率各区域差距也很大,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养老金替代率在30%左右,山东、的替代率则高达63.1%、66.9%,其余各省则在全国平均养老金替代率44.7%的水平上下浮动。

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数量也显示出区域间养老保险水平差异。2011年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整体支出达到106069200万元,全国31个省平均支出约为3421587万元,西部有8个地区达不到平均水平而东部有7个地区高于此水平,水平最高的广东有5486500万元,是水平最低576800万元的9.5倍,财政倾斜力度的差距也拉大了我国各区域间的养老保险水平。

二、主体制度分立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在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过程中,按照参保主体的不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形成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几大碎片。与此同时,还存在一类没有真正意义养老保险制度,享受离退休制度的公务员人群。不同主体之间的制度模式、筹资机制、计发条件、待遇标准也不尽相同。

在以上提到的五类主体中,根据其内在相似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参加改革不完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公务员离退休制度的人员。其筹资机制为财政全额拨款,个人不必缴纳费用。待遇标准为离休人员按本人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全额计发,退休人员按本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第二类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筹资机制为企业与个人共同筹资,国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的20%和8%。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计发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参保人员中属于“新人”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将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退休时间的早晚直接挂钩。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以60岁退休、缴费35年为例,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59.2%。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第三类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员。其筹资机制为政府、集体补贴,个人选档次缴费。待遇水平为每月基础养老金55元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数除以139,有关资料显示该制度的收入替代率仅为农民纯收入的15%。该制度覆盖人群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0岁。

不同的主体被分散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其筹资机制不同,替代率相距悬殊,不同主体中男女的退休年龄也各不相同,进而影响其缴费年限以及最终的待遇领取,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趋势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