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员工退休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无法脱离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险作为企业保障的重要组成,与企业内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我国企业退休员工的一种基本保障制度。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了完善,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无科学依据。按照我国的法律,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5岁,而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岁,同时法律还规定,对于一些特殊岗位以及对人身体损害比较大的岗位,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下降到55周岁以及45周岁。针对这样的退休制度,社会上存在很多争议,这种对于不同工种以及不同性别的退休养老待遇差别大的问题,尤其是女性的退休年龄要远远早于男性,这就引起了社会针对养老不公平待遇的质疑。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希望通过提早退休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因而企业内部员工的提前退休率也在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且一些单位也将提前退休作为一种企业减员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工作的员工减少,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年限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但是领取保险金的人数却是每年都在增加,同时由于企业退休员工领取保险金的年限增加,导致企业在保险金的支出上每年都在增长,这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不够健全。按照我国的法律,当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后,满足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就具有每月进行一定养老金领取的权利。然而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参保较晚的员工常常会采取一次性缴纳15年的保险金办法,甚至一些员工利用企业内部的人事关系进行养老档案的造假,针对管理制度中的盲点进行骗保。所以我应该针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针对性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纰漏进行完善,进而更好的应用于企业之中。
(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缺失。一些私企由于过分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员工的利益,一味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不进行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有时在将保险人数上报国家时,出现少报人数或隐瞒缴纳金额的情况,以此来降低政府的税收。这样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中非常常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究其原因还是政府缺乏必要的保险金征收的监督制度。基于此,我国应该依据实际构建起对应的监督体系,并对相应的监督制度进行完善,防止社会保障费用无谓流失的情况发生。
三、解决当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当前所存在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问题,大大限制了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下面的解决措施。
(一)调整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关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于当前企业的发展与经营需求,因为这种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差别大的情况将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因而最有效的措施应该依据实际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年限,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同时老员工由于工作熟练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由于养老保险金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普遍偏早,这也与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不符合,而且也无法满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现状。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由于劳动者可以自主择业,因而特殊职业也不应该提早退休。对我国的企业员工退休年龄进行统一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这样的改革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公平。
(二)鼓励养老金的专业化经营。企业的养老基金作为一种特别的金融产品,和其他的金融产品相比,优点是周期长、稳定性高。由于养老基金和一般的金融产品相比,其所具有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风险都不同,因而这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经营。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地针对养老保险基金金融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同时借助于专业的机构的帮助,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更为必要。因而就应该不断的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保证养老保险金的专业化经营,同时扩大其服务领域,使其在更大的空间内发挥作用。
(三)构建养老保险监督制度。对于我国企业当前关于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在养老金缴纳过程或者结算过程中造假的问题,应该构建起完善的监督制度,确保养老金的规范上缴并对养老金管理程序不断的进行优化。同时应该将养老保险金加入到对应的财政管理之中,减少由于缺少监督而造成的税收损失的状况。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与审计、社会保障以及财政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确保监督的有效实施,切实解决养老保险管理缺失的现象,进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企业在进行养老保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员工,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了,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构建起完善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是诠释以人文本理念的重要形式,从而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切实保障其利益。针对企业不尊重职工利益的行为应该依法给予惩罚,最终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协同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方勇,兖矿集团组织人事部经济师, 研究方向:组织人事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山东 邹城,273500;于祖联,兖矿集团组织人事部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组织人事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山东 邹城,273500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072-0003
兖矿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大力实施外部资源开发战略。根据战略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集团公司派出员工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和推进工作。随着项目快速推进,外派员工逐渐增多,但集团公司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机制明显滞后于项目进展速度。为进一步加强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对外部开发人员管理实施了项目化运作,立项推进。
一、加强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实践与探索的背景
兖矿集团围绕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坚持产业一体化、布局区域化、发展国际化“三向并进”发展策略,稳本部、增新区、拓国外“三地支撑”生产策略,推动兖矿集团由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不断加大外部资源开发力度,组建了山西、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部资源开发公司,集团公司外派员工已经达到1500余人。各驻外公司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并结合当地实际,均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外派员工管理制度,但在员工选拔使用、绩效考核、薪酬待遇等方面仍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问题,集团公司亟需尽快构建统一的外派员工管理体系,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实践与探索的项目目标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适应需求,优化结构,健全完善外派员工管理机制,把加强外派员工的选派、管理与关心外派员工相统一,引导和集聚优秀人才积极投身资源开发第一线,形成吸引优秀人才积极参加对外开发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外部资源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实践与探索的项目实施
要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认真分析并找准管理现状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才能制定针对性强、切合管理实际的管理制度。该项目按照分析管理现状、组织实施调研、健全管理机制、稳步推进试行等阶段进行实施。
(一)外派员工管理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为适应规模扩张需要,建立层次清晰、控放适度、协调高效的集团管控体制。各驻外能化公司结合所在地域实际,均制定了外派员工管理制度,在维护外派员工切身利益、调动工作积极性、保持队伍平稳、确保生产经营稳步推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驻外能化公司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提供空缺岗位和任职条件,通过组织选派、个人自荐等多种途径挑选合适人选予以外派。驻外能化公司综合考虑外派员工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为外派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其个人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二是提高薪酬收入水平。集团公司要求驻外能化公司参照本部同规模单位的同岗位薪酬收入标准,适当提高外派员工薪酬收入水平,以激发外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实现待遇留人,防止人才流失。
三是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驻外能化公司的外派员工都来自集团公司本部不同的单位,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大家长期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和工作环境。
四是注重以人为本管理。驻外能化公司考虑外派员工生活和工作实际,均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外派员工解决具体困难,在住房、就餐、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驻外能化公司采取积休、轮休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和员工休假,确保员工都能够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
集团公司外派员工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管理与监督问题。外派员工因为远离集团公司本部,缺乏现场监督管理,很多本部的管理制度便难以得到落实。遇到问题时需要随机应变,不能严格地按照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办事,给外派员工的随意性决策带来了便利。失去了制度约束和权力制衡,外派员工就容易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二是待遇问题。外派员工薪酬水平适当高于本部同岗位,可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如果不高于或者持平,则会导致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受挫。外派员工派往的地区贫富不均,派往贫困地区的人员只要维持原有薪酬尚且能够有所优越感,派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员薪酬如果不加以调整,在当地很可能处于较低的薪酬水平,时间一长,很容易牢骚满腹或者被竞争对手挖走。
三是家庭问题。外派员工工作地点距离本部路途遥远,交通、通信等成本较高;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老人子女照顾不上,不能较好地履行家庭责任。外派员工均面临着三高问题:子女抱怨率高、离婚率高、离职率高。
四是生活问题。外派员工派往外地工作,面临着交通、住宿、饮食、外地就医等具体的生活问题,没有合适的娱乐生活,缺乏人性化的交流沟通,长期处于十分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导致考虑问题偏激或过于狭窄。
五是职业发展问题。外派员工因为远离总部,与本部交流沟通不及时,很容易被忽略,职务晋升机会相对较少,致使人员流失相对严重。
(二)积极开展外派管理员工现状调研
集团公司通过综合采取个别访谈、赴外单位学习、职代会提案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外派员工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针对存在问题赴外单位进行了专项调研学习。
1. 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研分析方法。是指针对某一个职务或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人员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此种方法可对任职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等深层次内容有详细的了解;运用面广,针对性强,能够简单而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便于直接了解访谈内容,具体而准确。但也存在访谈人员夸大或弱化访谈问题的弊端。
将加强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确定为项目化管理的重点研究项目之后,将外派员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访谈,扩大访谈人员范围,充分听取外派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健全完善外派员工管理机制搜集相应资料信息。
2. 赴外单位学习
赴外单位学习是促进工作改进提高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可以开阔工作思路,能够直接学习到先进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外单位的先进管理方法与本单位实际不符,必须要加以修改补充后方可吸收引用。
在充分听取外派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外派员工急切盼望需要尽快解决的各项难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到永煤、平煤、阳煤等企业进行专项调研学习,将它们的先进做法和管理模式与集团公司实际相结合,以促进集团公司外派员工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提高。
(三)健全完善外派员工管理制度
外派员工努力克服地企关系复杂、地质条件差、人员少、对外开发政策不完善、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困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任劳任怨工作,展示了兖矿形象,为集团公司外部项目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付出了艰辛努力。外派员工远离集团公司本部,自主性较强;或者因为与其他公司合资,具有与集团公司不同的管理体制,所以对外派员工的管理不能与本部人员管理相同。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外部开发工作,关心外派员工的工作、生活和家庭,针对外派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专门研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办法。
1. 提高外派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
一是对省外能化公司实行工资倾斜政策。驻外员工按照高于集团本部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水平确定。二是对外派员工实行驻外生活补贴。三是执行各项津、补贴。按照本部、属地孰高原则,外派员工就高执行各项津补贴。四是丰富各种假期和休假方式。外派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休假方式由能化公司或所在单位确定。休假期间执行所在单位的休假规定和相应待遇。五是正常缴纳各项保险。外派员工参加集团公司各项社会保险,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2. 解除外派员工后顾之忧
一是由个人自由选择退休后管理单位。外派员工退休后,按照就近原则,根据自己确定的长期居住地点选择退休单位。二是妥善解决外派员工两地分居。通过实行积极安置、放宽配偶内退年龄等方式,促进配偶离开本部工作岗位随从照顾。三是实施“安居乐业”工程。由能化公司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职工建房用地税费优惠政策,以成本价售给职工。
3. 规范任职和专业技术管理
一是外派员工晋升中层管理人员年龄适当放宽。不再执行集团公司内退政策,工作直至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外派员工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职业技能鉴定逐步实行属地化管理。三是符合条件的外派员工可参加集团公司各项职位的竞聘。
4. 完善外部开发激励机制
开展外派员工评先树优活动。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外部开发功勋人物”、“外部开发杰出人才”、“外部开发优秀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推荐晋升。
四、加强外部开发项目人员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成效
外派员工管理制度的实施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外派员工薪酬待遇、两地分居、退休管理、职务晋升等一系列问题,外派员工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程序化,优秀人才集聚效应得到发挥。
一是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薪酬待遇提高了,经济上得到了实惠,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个人认为选择外部开发的决定是正确的,对自身发展充满了信心。
一、本制度根据本公司退休人员,退休后会回原籍居住,或和子女居住情况而制订,以方便在职员工退休后的社保医保等问题,现特定退休人员属地管理制度,
二、公司建立建全离退休人员信息库。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是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前提,要求对每一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住宿、联系电话等信息编制造册,并输入电脑,把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工作落实到位;
三、在职人员若需回原籍或以子女居住地退休的,需提前一年向市级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本人户籍证明或子女户籍证明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四、回原籍退休或与女子居住后,参加当地县级公司组织关于退休人员的各项活动,不再回原单位参加活动。
五、退休后享受现居住地单位发放的生活补贴,不重复享受原工作单位发放的生活补贴。各医疗政策在当地公司享受,不在回原单位办理。
六、当地公司要配合总公司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离退休人员,特别是从外地公司转入退休人员。坚持每半年向老干部汇报情况一次,及时向老同志传达重要会议精神,使老同志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发展情况,离退休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七、坚持慰问制度。每逢元旦、春节及重要节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定期上门了解离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并请有关领导亲自出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认真研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对病人及住院病人要及时慰问,表示组织关怀。离退休人员谢世时,要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帮助处理后事,安抚家属。对转入退休人员同样对待。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这些社会保险档案真实地记录社会保险制度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社会保险档案数量也日益增长,给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挑战。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含义
社会保险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机关、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救济保险等各类保险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记载各个员工参加各项保险统筹缴费多少、时间长短、计发养老待遇、因工作变动而至保险统筹关系转变等情况,具有实际工作查考的档案材料。
二、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政策依据类。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社会保险缴费、经办机构和待遇支付办法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二)业务凭证类。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的缴费凭证、扣费凭证、转接凭证、汇缴凭证、支用凭证、报销凭证和理赔给付凭证等。(三)结算账卡类。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缴费花名册、参保人员的保险手册支用给付账册、单位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管理手册、汇缴账册以及保险统筹关系转接清手册、职工各项保险管理卡片和转接变更登记卡等。凡是涉及到参保人员的各类资料、卡片和手册等都应统一立卷,做到人手一份社会保险档案案卷。(四)电子档案类。社会保险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以后形成的各种信息和数字档案等。(五)统计报表类。支用给付统计表、参保人员工资变动情况统计审核表和各类社会保险费用汇缴统计表等。(六)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类。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遗属待遇的通知书和待遇决定书、离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调整养老待遇、遗属待遇的申报表。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目前,从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状况来说,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够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管理的并不是很多,由于各个地方的社会保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更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文件,所以各个地方的管理制度也不同,使得社保档案在应用和管理上有很大差别。(二)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意识不强。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意识薄弱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很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方面注重资金投入和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最终轻视了对其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所以,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难以落实。对于不健全的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人员管理也是没有经过培训,使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条件不合格。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缺少管理经费,所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得不到重视,多年积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好让经办人自己保管,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对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五)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很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工作中逐渐的使用信息技术,但是由于设备、资金、专业技术人员等限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难以实现,很多社会保险机构都是采用纸质材料,所以社会保险查询访问的难度大大的增加,容易造成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丢失。
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一)加强业务能力,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系列化和规范化。社会保险业务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突出、政策性强和工作量大等特点,所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制定出规范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业务,使社会保险档案业务工作有依据可查,把工作的总体目标纳入到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监督、有惩罚地进行。(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立卷整理。对于纸质档案,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确定归档范围,采用年度、类别和保管期限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类。对于已形成的电子档案,按照各门类的检索目录规范入档。(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要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社会保险部门要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和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四)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针对管理工作的现状,应该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档案查阅、档案接收等级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室工作制度,加强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五、结语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增收节支
一、前言
当前,国内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以五险一金的形式存在,比较国外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征收比例较高,严重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当前国内外市场行情不好,如何给企业减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应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减负”与“增加保险金负担”势必相悖,这就给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
1.人口老龄化严重加大基金缴纳负担
自2000年中国即迈入老龄型社会,而在随后的几十年,老龄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截止到2019年,老龄化更是达到18.1%。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直接增加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金额,间接给企业养老保险金造成巨大的“缺口”负担。
2.不规范缴纳养老金增加企业支付风险
作为一项民生政策,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必须要缴纳养老保险金。而且,按照现行制度的设计,一般至少需缴纳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才能享有养老金的待遇。2010年前后,各地为集中解决部分群体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问题,出台了各类补缴政策,超领补费、即补即退等现象带来一时基金收入猛增,同时带来更长时间的基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
3.企业养老金支付标准提标速度较快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强,居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为了维护退休职工的利益,使退休职工的收入增长和在职职工能够保持一致,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大幅度调整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标准。当年增长23.7%,以后每年都保持较快的增长,到2015年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从2016年以后尽管增长幅度降为个位数增长,2016、2017年仍然保持6.6%、5.5%的连续增长。“以收定支”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基础,持续的提标必然会出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现象,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转。
4.企业养老保险金配置存在区域差异
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省级统一调剂的省级统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直接决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各地不一,风险各地不同。一些老工业基地,原来的经济基础好,企业退休职工规模大、比例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困难就多,风险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而一些新兴的城市,经济发展快而人口又年轻,退休职工的比例低,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好,基金的结余也多,抗风险的能力就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的抗风险能力就强。
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创新的建议
1.开源增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
(1)严格地方养老保险征收比例关于养老保险基金,企业需按一定工资比例缴纳,但是各地做法又有出入,有政府为减轻企业负担,有意调低征缴比例;有企业为规避缴纳金额,则调整标准。这些有意为之,直接影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来源,造成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亏空。为此,为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严肃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其一,各地统一养老保险金征收比例、统一养老保险金征收标准,统一规范要求,加大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公平性。其二,政府做好监管工作,督促企业按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企业一方,要意识到: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关系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关系到己方的切身利益,必须要严肃认真对待。
(2)多渠道增加企业养老保险金来源为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在保持企业缴纳保险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应着力于开辟多个路径增加征收源头。其一,按适当比例提取国有资本收益,以对冲企业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随国企、私企改革的几十年,私企养老金缺失与国企制度改革不无关系。当前,到了国企还现的敏感期,有必要做出姿态,拿出适当比例的利润用于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其二,酌情增加土地出让金比例,以增加企业养老金缴纳金额。国家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适当提取土地出让金,用于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现阶段,考虑到大量农民失地进入企业务工,在提取土地出让金比例方面必须要较之前做出大幅度调整,以补充企业不堪重负的养老保险金缴纳比例。其三,提取适当比例的民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承担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成立彩票公益基金的目的,原本就是用于社会福利事业,那么,在彩票公益金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补充企业养老金的缴纳即有现实的必要性。为此,政府要做出表态,以政策引导将适当比例的彩票公益金收益引流到企业养老金缴纳中去。
2.节流降低企业养老金支付增长率
(1)小步不停步提高养老金标准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关系到员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而缴纳养老金的标准,同样会跟进生活成本而逐年做出调整。而中国的养老金,也连续十几年做出提标,如果持续做出高幅度增长,势必会远远超过现有支付能力,诱发更大的政府财政风险。前不久发生的欧债危机,同样给我们以前车之鉴。对此,合理的提标,应做到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一致,坚持“不停步”、“迈小步”的逐步提标,以保障养老金支付,规避支付风险,维护企业员工的权益。
(2)延迟退休增加缴纳年限缓解养老金支付困难方面,延迟退休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增加了个人缴纳的数额,另一方面推迟支付的年限,有利于增收节支。实际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国民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切实为延迟退休创造条件,民众也开始慢慢接受。但是,延迟退休不能搞一刀切,所有行业一律延迟5年,社会层面恐难以全部接受,尤其那些特殊行业,比如: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等,建议暂缓推行、区别对待。除了行业外,性别也应该有所差别,区别对待。
3.增效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1)正视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义务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根源上,要重塑“权利义务对等”的理念。简而言之,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是企业员工应尽的义务,而退休后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则是应有的权利。这样,不履行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也终将不享有养老保障制度的权利,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城镇一体化发展,由此而造成的农民失地问题突出。对此,要意识到这部分农民对城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在征地补贴方面有针对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其余部分必须要足额交齐。绝对不能享有养老保险待遇,作为推进征地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工具。其他因国家政策调整要进入养老保险序列的,同样要以缴纳足额的养老保险基金为前提,绝对不能以权利、义务对接为跳板,将缴纳金的风险转嫁给企业。同时,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态势,今后还应逐渐延长养老保险金缴纳年限,以填补养老金要承担的交付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