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减员增效 低压用户抄表外委 项目调研 项目筹备 年工作当量测算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35-02

近期来,供电公司在减员增效的人力资源成本压力下,面临着从传统体制下的生产型、计划性、垄断型,向服务型、经营型、市场型、竞争型企业转变。为了规范、高效、全方位的做好客户服务工作,集中精力发展营销核心业务,推进营销精益化管理,实现“增效不增员”的工作目标;摸索创新的管理模式,集中优质人力资源做好核心业务,打造优质的客户服务队伍,成为供电公司营销专业的重要战略目标。

部分供电公司通过对营销业务的统筹分析,发现低压抄表工作内容的简单、可复制性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低压用户抄表人均抄表量逐年递增,基层抄表压力与日俱增;将技术水平要求低的低压用户抄表业务从主营业务中剥离,进行服务外委管理,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紧张的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的新型管理方式。文献[1]中介绍了南方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公司在抄表业务总体外委工作上的摸索经验;文献[2]中介绍了营销工作中其他工作外委管理上的摸索经验。结合这些已经走在前端的供电公司的经验,形成规范的项目前期调研、筹备流程,方便更多有需要的供电公司进行抄表外委的推广与优化,有利于形成更多优秀的管理经验,提升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完成向服务型、竞争型企业的转变。

该文以某地市供电公司,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的筹备经过为蓝本,介绍了一种抄表外委前期筹备工作的开展流程,希望可以为其他低压抄表业务服务外委,及营销其他外委项目的筹备起到借鉴作用。

1 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筹备总体框架

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筹备主要包含项目调研、项目筹备两部分,其中项目调研是项目筹备的前提,项目筹备是项目实施的基础,两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相互联系,见图1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筹备总体框架。

详实、周密的项目调研是开展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的第一步。通过项目实施区域低压抄表业务、人员的现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委实施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外委管理模式、人员管控模式、安全风险控制模式的研究与分析,为项目筹备工作做准备。

项目筹备从项目开展的角度;以项目调研分析报告为基础,制定项目组织架构、业务管理制度、业务作业指导书,落实项目推进机制,理清各相关部门职责界面,建立沟通机制,形成项目实施方案的阶段。

综合上述,项目调研与项目筹备是构成项目前期筹备的主体工作。清晰、全面的项目调研报告;全面、细致的项目实施方案为项目开展提供组织及技术保障。

2 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调研

2.1 项目调研步骤

为全面摸清项目实施区域的低压用户抄表业务开展现状,确立清晰、可行的外委实施目标,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的调研从必要性、可行性、风险防范、人员管理、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五个方面进行。

项目必要性调研是对低压抄表业务及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评估,衡量抄表外委是否能够起到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作用,是对项目必要性的分析论证。可行性是在必要性分析基础上,对外委实施目标的经济性、可操作性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分析,科学衡量项目开展的难度及管理风险。其中风险防范、人员管理主要从安全管理[3-4]、合同纠纷、外委单位的人员管理[5]等角度对外委实施环境进行评价;人力资源成本测算评估抄表外委后,人力资源成本节约的实际水平,以供决策层进行外委工作目标的调整使用。

2.2 项目调研的组织架构

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调研工作小组,由业务主管领导牵头,以市场部、人力资源部、安监部、财务部、试点区局为主要成员,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实施调研工作。

2.3 项目调研内容

(1)目前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人均抄表量递增所带来的压力;(2)区域人力资源评估包含:是否存在缺员、人力资源结构浪费;(3)区域人力资源分流后是否能够带来人力资源成本的节约;(4)区分核心业务及简单可替代业务;(5)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抄表外委业务方案的制定;(6)工作质量的考核;(7)安全责任;(8)企业形象;(9)外委人员管理方法;(10)人力资源成本测算及评估。

2.4 项目调研方法

(1)测算区域人均低压抄表量是否能够匹配低压用户增长速率;(2)区域低压抄表人力资源调查,根据岗位胜任条件评估人才高配低用现状;(3)根据评估现状对低压抄表人力资源进行分流岗位预测,并对比分流前后人力资源效率进行对比分析;(4)细分低压抄表业务环节,区分核心业务及简单可替代业务,确定低压抄表外委具体内容;(5)按照业务年工作当量测算法对外委人力资源进行核定;(6)安全责任外委控制方法分析;(7)企业形象风险评价方法分析;(8)外委人员管理思路确定;(9)比对外委前后人力资源测算结果,评估是否满足业务外委经济性评价(参照本地劳务市场行情)。

2.5 业务年工作当量测算法

业务年工作当量测算法是一种基于各环节年工作量(人・日)的统计方法。通过量化各环节在考虑实际工作因素的约束下的年工作量,为合理测算预计管理目标下,确定外委人员数量提供数据基础。

考虑抄表工作即存在每月抄表又存在双月抄表周期,考虑外委工作环节,除表码抄录环节外,不存在住宅与非住宅用户工作单位量的差异,得到年工作当量计算公式(1)

(1)

上述公式中,s为年工作当量;m1为每月抄表住宅用户数量;m2为每月抄表非住宅用户数量;n1为两月抄住宅用户数量;n2为两月抄表非住宅用户数量;d1为抄住宅小区每人每日单位抄表数量;d2为抄非住宅小区每人每日单位抄表数量;pj为各工作环节年工作量;qj为各工作环节每人每日单位完成数量;k为所有外委环节剔除抄录表码环节的数量。

根据公式(1),则项目预计需要人数为公式(2)

(2)

上述公式中,为年工作当量;为年有效工作日;为项目实施后需要的人数。

2.6 项目调研工作结果的输出

形成低压用户抄表业务外委分析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含以上所有细项的分析结果。

3 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筹备

3.1 项目筹备步骤

在完成项目调研,确立项目实施目标后,项目进入筹备环节。项目筹备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的环节,项目筹备的是否完整、充分,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顺畅的开展,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的筹备应从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制定项目工作方案、确立项目培训计划、规范项目管控指标四个方面进行,完成项目实施工作方案的编写,为项目正式推进做好准备。

3.2 成立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实施协调机制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施单位应成立低压抄表外委领导机构及工作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项目策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管等工作。

3.3 项目筹备工作结果的输出

为确保项目实施科学、合理、有序开展,在项目筹备阶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1)制定项目实施相关制度;(2)明确项目工作要求;(3)固化项目实施工作流程,界定职责权限;(4)落实项目实施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5)制定项目公开招投标的门槛要求;明确投标单位应具备的资质、能力和安全水平;(6)确定项目从业人员的招聘门槛;细化人员的年龄、学历、职业技能、健康状况等从业标准;(7)明确项目的考核指标;(8)制定项目的验收方案。

4 算例及分析

为进一步展示年工作当量测算法的实现过程,现以某供电公司实际数据为例,进行业务年工作当量测算法。

4.1 已知条件

(1)已知该供电公司低压用户抄表采用两月一抄模式,其中低压用户的表码抄录,催缴电费通知单的派发、客户停电通知(包含客户欠费停电通知、计划检修停电及临时停电通知)的派发、欠费停复电的现场操作四项工作列入外委操作。

(2)年工作量数据如表1所示。

(3)各工作环节每人每日单位工作量数据如表2所示。

4.2 年工作当量法测算过程

(1)年工作当量的计算

根据公式(1),计算各环节年工作当量如表3所示。

(2)年有效工作日的确定

参考历史数据,确定年有效工作日z=251日。

(3)外委需要人员的测算

根据公式(2),抄表外委工作需要人数R=18399.3÷251=73人。

通过以上测算方法,根据试点区域的用户实际情况,推算外委抄表员人数,合理的确定人力资源投入规模,对该项工作的前期测算有指导性意义。

5 结语

以上通过对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筹备模式的介绍;并比对利用该筹备模式开展的,某供电公司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实际情况表明,基于该文介绍的低压用户抄表外委项目筹备方法,已基本达到预期的减员增效目标,人力资源成本得到节省。同时该文中所提到的关于项目实施及推广、外委单位安全与人员管控、工作绩效考核与监控等办法,通过实际工作检验也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综合上述,该文介绍的方法对目前急需进行低压抄表业务外委的供电公司在前期筹备阶段具有积极的借鉴及工作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锐红.论供电公司抄表模式优化[J].广东科技,2013(20):120-121.

[2] 光.农电服务公司业务外委工作探究[J].价值工程,2013(12):141-142.

[3] 林永达,肖颂红.加强电建外委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8):117-119.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安全对策;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呈现极大的优势势。同时网络开始了它的信息革命,因为它的机能而使信息在世界各地加快速度的传播,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的交流加快了时代的步法。当前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很明确的认识到了一点,就是信息在网络上存储、处理和传输已经开始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利益结合的信息时代让人们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大,于此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不太安全的因素。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各地的政府机关、各级学校、各个医院、当地社区甚至每个家庭等。网络的博大精深,大家已经可想而知了,但是网络本身的另遭受的各方面的威胁和攻击也是很受重视的。目前,网络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十分重视的热点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及其严重的威胁,大家知道的就是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等。他们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那么对于网络的安全问题到底有哪些?又怎么样对此进行策略实施呢?我们来关注一下:

1 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归纳

1.1 技术方面

技术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最基础的方法,网络技术的高科技可以给网络安全带来一定的保障。在网络各项安全技术都是由人去主导和研发的。也就是说在研发、维护等技术上也会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例如,在程序设计上设计的系统不规范、不合理或者欠缺安全性考虑,因而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表现在文件服务器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缺乏安全策略。在某种程度上讲,各项技术中无论多么先进的安全技术也会有人能够找到空子而有机可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一些病毒、黑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增加,所有对于技术的研发人员也要积极的改进网络技术。

1.2 管理制度的分析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网络的基础,各项安全技术由人们已经研发的很好了,但是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将是无济于事,管理制度的松弛会使那些由人们精心研发的技术变的虚设。有时候即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由于执行的力度不够而很难保障网络的安全,所以安全政策法规的执行也是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一道重要的防线。有些管理制度已经制定出来,但是很多人因为制度的执行的短暂执行或者怀有松懈的心理道道管理出现疏忽,让那些不法的分子乘虚而入,所以导致网络的不安全隐患跟随着发生。

2 安全对策的探讨

为了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人们经过对存在问题的归纳和总结,找到了其原因,并根据找到的原因来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对策来保障计算机的安全性呢?我们又该改进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技术层面:

在技术上,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要进行积极的改进,其中经过分析以后要求改进并且经常维护的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等相应的技术。有了一定的改进就会将计算机网络安全进一步的维护起来。在技术上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综合,技术层面可以采一定的对策。总结起来有如下:

1)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所以要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有所提高,就要完善管理制度,要提高大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员以及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由其是针对于一些重要部门和信息,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开机 时候的病毒检查并且要及时的进行一定的备份数据,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很实用。也是对于网络管理的最基本的程序。

2)网络访问的管理。对于网络的访问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以及保护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策略和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访问限制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方法中的一种。当前。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广,其中访问限制包括有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很多限制种类,有效的限制方式可以减少和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

3)备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用户,数据的备份及其重要。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做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手段。及时的备份可以很容易对数据库进行保障以及对丢失数据的恢复这种方法也是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保证的有效的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策略就是要及时的备份和恢复。

4)密码技术的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的一个高端技术,密码的设置减少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密码的设置也给一些重要的数据带来了很大的保障,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完整性提供了可靠保证。当前为了保障自己的信息数据不会丢失,一般都用数字和身份确认来识别。为了更好的降低安全系数最好进一步完善密码技术性,一般的密码技术主要有一些古典的密码体质、数字签名、密匙管理等等。

5)传播途径的切断。计算机的系统传染会导致整个电脑系统的瘫痪,所以就要切断传播的途径,对那些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的杀毒。及时的处理那些来历不明的程序,尤其是一些来历不明的U盘。对于使用者更要做好慎重不要轻易的去下载网络可疑的信息。

6)创新反毒技术,增加网络安全。创新一些反病毒技术。通过安装病毒的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适当的时候可以对网络服务器中的一些文件进行不断的扫描并且及时的对其监测,最好是在工作站上适当的采用防病毒卡,以便进一步来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基础设置。

7)系统创新。良好的技术创新下也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创新,并且要讲计算机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研发。及时的完善更高一级系统安全的操作模式。在科技人员的研发下可以使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具有高安全的操作模式,使计算机病毒没有漏洞可以传导进来从而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

3 管理层面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除了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以及一些防范措施,同时也要看网络上所采取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和以及管理措施的执行性,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上,要不断的完善和维护管理系统,其中对于计算机用户的安全常识进行指导和教育非常的重要,对计算机用户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也是很必要的,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功能下才能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一般地来讲,计算机用户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也是非常的重要,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的侵袭来看,计算机用户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未尝不是一到很好的重要措施。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化,计算机用户们经常会在某一时间内收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这个时候大家就会缺乏一定的警觉性,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教育范围初步认作有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于此同时,计算机用户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大家自觉遵守维护系统安全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重要资料的管理制度、计算机机房保卫管理制度等等。

4 整体安全层面

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系统实体物理环境条件相对安全。也就是说机房及其设施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振动和冲击以及一些电气干扰等方面,这些都要有严格的标准度。

2)机房环境与安全防护。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是计算机系统十分重要的。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计算机房场地的选择,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中的重要数据。

5 总结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面比较多。例如,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要解制度解决方案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了解知道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很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而总结的一套体系。只有将体系得到更好的执行才能使网络安全得到保障。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犯罪等技术无国界之分,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强强合作,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病毒等棘手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素侠、帅训波,网络安全策略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07).

[2]陈烨雷,网络安全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

[3]孙俊玲、王张平安,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构筑[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4]艳萍,中国网络安全现状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5).

[5]喻建平、谢维信、闫巧,网络安全与防范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2(01).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 专业领域 现状调研 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预计今后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各施工生产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能够从事业务生产,而且懂得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和网络化,构成这些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交通干线。拥有735万人口的纽约――即使没有私人汽车也能生活的城市,28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车站遍及整个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这些国家的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我国一直注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等22个城市建成地铁95条,运营里程达2900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在大城市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的轨道交通线每年以30公里~50公里的速度延伸,杭州、苏州、福州等35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线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线路超过了1000公里。《中国投资》数据表明:到2015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800多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11042公里。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的平均人员配置一般为50~80人;效率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人员配置约为60人。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15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未来从业规模将达60万人。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带一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产生很大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国民经济连续16年保持高速增长。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福建交通跨越发展,交通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适度超前,网络更趋完善,结构逐步优化。在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几条新的铁路线路,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高标准的火车站,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增开了多趟高等级列车,路网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运输能力显著提高。省会城市福州,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规划建设1号线、2号线,总长55.7km,在中心城区形成1、2号线“十”字形主骨架。1号线象峰站至东部新城站,约29.2km;2号线沙堤站至下院站,约26.5km。1号线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起点站为象峰站,终点站为福州火车南站站,正线线路长24.89km,共设2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202km。二期工程福州火车南站站至东部新城站3站3区间约4.31km线路,拟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实施。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土建工程于2010年10月31日后陆续开工,计划在2016年建成运营。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福建省发改委组织的预审,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至2050年)由9条线路组成,总体为“有环放射状”网络结构。根据修编方案,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338.12公里,设置车站215座,换乘站26座。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通过批准,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0条线路组成(含2条远景控制线),总长约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其中换乘车站40座,线网密度厦门本岛0.65公里/平方公里,岛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线网中,1、2、3号线分别为本岛沿北、东、西方向的放射状骨干线路(含1号线支线),主要承担本岛与环湾组团间跨海交通联系功能,兼顾岛内及岛外组团内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号线作为辅助线,支持本岛与周边组团、环湾组团发展。预计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30%~35%,力争承担60%的跨海出行量。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把“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此促进海峡西岸的港口、道路、铁路、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中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建设都属于交通土建工程类。随着交通土建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及加入WTO后的建设市场国际化,根据国际惯例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勘测设计、质量监督、运营养护、基本建设管理等细化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建设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由此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技术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已逐步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

调查资料表明,根据预测,2015年交通行业(含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9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30%;2020年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12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40%。为此,2015年到2020年年均需新增9万。若交通土建工程专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维持不变,2015年到2020年需新增3.86万。照此预测,到2020年,交通教育办学规模应由1997年的12.9万人扩大到28万到30万人。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存在有较大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12年初,我国已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之一。

交通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就需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实施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设第一线要求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安全、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轨道工程施工与安装、轨道工程监理、轨道工程检测、轨道工程养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单位,主要从事轨道工程施工、监理、项目管理、造价编制、测量计量、工程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其职业岗位有现场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质量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性质改变现状,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合理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所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随着一路一带和海西建设的深入,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将加大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教育将迎来大好时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将认真制订完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3.省内外院校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3.1专业点分布情况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本科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

每省一两所高职类学院,全国招收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3.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见表1所示。

目前只有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开办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自2011年以来开办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

3.3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

3.3.1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由于过于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没有达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

3.3.2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由于基础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较多,专业课排的课时较少,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基本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3教学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学校现有的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一种来源是由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另一来源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在企业从事施工技术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员。学校教师中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不强;有的教师从非师范院校分配而来,没有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和实习就上岗教学,因而教学效果较差。

3.3.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数定高低。

3.3.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缺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市场调查对添置电化教学设备的要求十分强烈。此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能力结构与行业企业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等。

参考文献:

[1]王磊,曲喜贞.高职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与分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王祖俊,蔡建国,江洁.湖北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教育现状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杨黎,安小可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海外英语,2015(3).

[5]刘广新,高凌嫣.杭州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9).

[6]武俊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2005(3).

[7]魏红征.行政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及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化集团 内部控制 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成熟度模型

一、多元化集团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分析

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内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是我国内控建设取得的重大里程碑。“五个要素、五个目标、五个原则、五个阶段”为企业建立一套全面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价值指明了方向。

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以及各地择机选择的作为内控试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乘势而为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风险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但从近几年披露的内控评价报告、国有大中型企业内控试点单位的内控总结以及德勤对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调查(2010)的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评价是内控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多元化经营的集团未考虑到成员企业的差异性,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大多按“五要素”进行定性评价,没有系统、科学地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标准,无可比性。

理论研究方面,陈力生(2009)从内部控制成熟度层级方面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钟纾纾(2008)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王留根(2009)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阮班鹰等(2010)构建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孙志梅等(2012)构建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杨红红(2013)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评价问题。这些研究大都是仅仅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技术层面、方法论方面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未从绩效管理、激励层面,深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进行考虑。特别是针对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如何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定位、不同资产规模的下属子公司的内控建设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各公司内控建设的内生动力更少。

本文从管理者的角度,以提升企业价值为出发点,以“适用、客观、激励、可比、深化”为原则,研究如何在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模型。

二、多元化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构建设想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为核心,由一批具有共同发展战略,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组成层,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企业集团有着产权结构复杂化、规模大型化、布局分散化、成员多元化、结构层次化和经营多角化等特点,使得其在控制结构上呈现出复杂的特征。企业集团的特性导致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呈现出诸多方面的复杂特殊性,内部控制评价相应成为难点。

(一)构建原则

1.系统性。企业集团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必须从集团的发展战略系统考虑,各层次指标既要相互独立又要整体融合;既要全面反映又要重点突出,构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实现总体功能和目标。

2.科学性。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多维度评价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涉及众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在指标选择、层次分解、权重确定和数据处理方面都应使用科学的方法,确保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公平性、可比性。

3.适应性。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到集团公司所有的个体单位,由于个体单位处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营规模,构建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共性又要突出个体差异,既要考虑前瞻性还要考虑适时性;既要考虑过程还要考虑结果;既要考虑适用性还要考虑可操作性,从而实现指标的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体现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4.激励性。评价指标不能完全从评判的角度考虑还应结合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引导作用,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三个层面体现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效果,让参与者分享制度建设的红利,以最大程度激发管理层、全体员工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信心和动力。

(二)模型构建需考虑的因素

1.内控五要素。内控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全体人员、全部活动以及活动的全过程。要完成内控体系这个庞大工程,内部控制五要素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路径给出了很好的指导。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就像一座大厦,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梁、支柱、墙、线路以及各项配套设施。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梁和支柱,控制活动是墙和线路,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就是大厦中的配套设施。内控评价体系必须全面考虑内控五要素及其在企业的落实过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实现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评价。

2.企业生命周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渐完善、逐渐优化的过程,贯穿在企业的成立、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各阶段。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追求的发展战略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实现的路径也不同,因此,内部控制建设的“五要素”重点不同。内控体系建设追求的不是最全面、最完美而是最适合,如果在企业发展的生命初期,仍然要求其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十八个内控配套指引的要求,则是费时、费力、费财,但不适用、不实效,无法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重要目标。

3.企业战略定位。根据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各子公司紧紧围绕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不同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子公司在企业集团中发挥着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的作用。由于战略定位的不同,各子公司经营业务不同、产业不同,相应在资源需求、人才储备、资金投入、经营拓展、规模扩张等方面也截然不同,内控体系建设更应体现这种差别,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多元化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一定要考虑各子公司间的差异,注重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比性。

4.企业价值评估。“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是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根基,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核心手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林钟高、王书珍,2007)证实了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提升企业的价值,但对于企业价值如何定义、企业在企业内控评价体系中如何体现企业价值指标等问题研究较少,实务界探索也比较少。管理者不能感受到内控建设带来的价值,对付出巨资建设的内控体系缺乏信心,更难调动其加强内控建设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影响了内控体系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5.企业内控成熟度。内部控制建设遵循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PDCA”管理循环,以持续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因此,内部控制建设过程的各阶段的表现特征明显不同,相应表现出不同的成熟度。企业内控成熟度应与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相关联,通过对成熟度模型的等级设计,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改进的历程提供一份引导图,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断趋于完善。

(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

根据多元化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首先将集团及下属各公司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区分为不同的生命周期,分析其所处生命周期的特征,并思考生命周期特征在内控评价指标中的具体体现方式;其次,按照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战略定位,区分为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寻求各种战略定位的企业价值指标;最后,根据不同周期、不同行业、不同战略地位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确定评价指标。

三、多元化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运用

(一)对集团所属企业划分生命周期

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发展的特征、防范的风险、管理的水平、人员的能力、企业价值等都不同,决定了其内部控制建设重点不同。

成立期:企业规模较小,内部组织不健全,没有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内控意识不强,没有内控文化。此时要关注内控环境的建设、关键业务活动的控制、组织架构的完善、资金的控制、经营风险的控制等。

成长期: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资金的需求量急剧加大,筹资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加剧。企业内控意识加强,开始逐步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但由于企业的快速扩张,人员的储备、各项资源的配置、资金的安排上、制度的建设上都处于空前紧张的状况。这时关注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资金风险、人力资源的风险、关键控制活动、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执行等是该阶段的重点。

成熟期:企业组织结构趋于稳定,在组织内部形成了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此阶段管理层次较多,相应的管理人员增多。从最高管理层逐级往下传达信息,经过的中间层次较多,容易造成信息的滞后与失真现象。此时的企业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运行风险增大,简单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无法满足企业正常、安全管理运行的需求。由于企业内部具有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此时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点在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全面评价企业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的有效性,评价在资产安全、运行有效、合法合规等内部控制活动中所达到的效果。

衰退期:企业经营风险升高、现金流量逐渐减少、成本攀升、融资压力较大、信誉有所下降。从管理层到员工都处于涣散状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在这一时期最为猖獗。此时的企业规模臃肿,官僚气息盛行,内部的危机逐步升级。此时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点在于资产安全相关制度的有效运行,稳定人心与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注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

在完成集团所属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分析工作后,评价指标构建综合考虑内控过程与内控效果。即:过程指标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按内部控制建设“五要素”设置指标,效果体现为企业价值指标,同时考虑集团所属企业的差别性设置特殊定位的修正指标。根据陈丝璐等《生命周期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以银行业为例》(2012)以及林钟高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2007)的研究可对居于不同生命周期和处于不同成熟度内控的企业恰当地选择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与企业价值具有较高相关度的指标。过程指标、价值指标和修正指标共同构成了内控综合评价指标,三大类指标的权重可采用德尔斐法、调查问卷法、层次分析法确定。

(三)层次分析法在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中的运用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在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正式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非常方便。多元化集团公司运用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计算整体内控评价指数时,可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中心权重确定、三大类指标权重确定以及各类指标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等方面,以确保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以及整体内控评价指数的可靠性。下面以层次分析法在各类指标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为例,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第二层为准则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进行设定,将内部控制评价落实到面上。第三层为子准则层,按照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的要素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线上,即每一准则层的细化。如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第四层为方案层,即将各评价事项落实到点上、具体的事件上,本模型中各层之间为树状,所以方案层为子准则层下设的具体指标。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此步骤的做法是,按照一定的准则,对同一层次同一类指标下两个元素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采用德尔斐问卷法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详见表1。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利用 “和积法”或“方根法”计算即可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T和最大特征根λmax。

第四步,一致性检验。由于判断矩阵的各个重要性因素是根据专家主观经验得到的,为避免错误,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R.

(四)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

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需依次计算三大类指标指数、各中心综合指数、整体内控评价指数。三大类指标指数需运用专家意见法、德尔斐法等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得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然后采用根据各影响因素得分及权重计算得出;各中心综合指数根据各中心三大类指标指数得分及其权重计算得出;整体内控评价指数根据各中心综合指数得分及其权重计算得出。具体计算过程详见下页表2。

(五)运用成熟度模型引导内部控制逐步优化

根据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结果,将其与成熟度模型相关联,引导集团内部控制逐步优化。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起源于 1987 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应美国国防部的要求开发的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CMM 把软件开发组织的能力成熟度分成 5 个可能的等级,即初始级、进化级、规范级、优化级和战略级。

第一级:初始级(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为0-30分),即不可依赖的内部控制。这一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其内部控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一种随意过程,基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级:进化级(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为30-60分),即非正式的内部控制。这一阶段的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对一些基本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有所界定,并能利用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评价工具进行监控。

第三级:规范级(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为60-75分),即标准化的内部控制。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步入规范化的进程,内部控制系统更为有效和成熟,内部控制管理过程得到了定义与集成,同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

第四级:优化级(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为75-90分),即受监控的内部控制。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已经能够进行量化管理,量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各项因素,主要是指具体内部控制评价都采用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管理的成熟度水平。企业可以通过量化的数据对内部控制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级:战略级(多元化集团整体内控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为90-100分),即最优化的内部控制。这一阶段是内部控制成熟度模型的最高级,达到该级别的企业处于内部控制管理的最高等级,能够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全部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项目管理不断改进,不断优化。

内部控制评价通过引入成熟度模型,既能量化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有效解决内部控制评价过于主观的问题;又能促进不同类型集团公司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集团在各年度间的纵向比较,有效激励管理层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还能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改进提供路线图,促进企业管理能力持续增长。

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如何进行客观、量化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以及本人理论实践水平的限制,本文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计算的内控评价指数是根据过程指标、价值指标和修正指标得分及其权重计算得出。这三项指标的权重及其相关度,以及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成熟度的企业,如何选择价值指标以实现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又与集团的发展战略相互融合和协同,尚需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杨红红.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3,(2).

2.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 2007,(4)

3.陈力生.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

4.陈丝璐,沈涛,韩芳芳,陈省宏.生命周期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以银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2,(9).

5.司海建,傅传海.MTCR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在多元化集团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