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产品供应链 绩效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77-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单纯依靠提高自身技术求得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小,而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却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之间逐渐相互联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由于相互联合的企业间存在供需关系,所以当把所有企业连接起来,便呈现出链式结构,及所谓的供应链。20世纪90年代初,涉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使得农产品的供应链研究呈现出新的局面。农产品的生产者意识到在将农产品由生产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是获得利润的一条有效路径。世界各地的农业产业企业和龙头农业公司纷纷开展供应链实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就其宗旨而言,具有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双重属性,其经济效率的实现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保障。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直至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其发展才走上了正规的路径。伴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其内部治理问题,生产标准化问题,产品的市场销路问题等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促进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研究的目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实现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将会对组织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那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产品供应链的存在是否具有可行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供应链中的运作流程怎样,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1.供应链。对于供应链,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以及相关单位基于供应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界定。就国外而言,史蒂文森(1989)认为供应链包含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它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从供应的源点开始到消费的终点结束。
哈瑞森则认为供应链是一种功能网链,它执行原材料的采购,并且将它们转变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再成品销售给用户。马丁·克里斯托弗(2001)将供应链定义为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其是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顾客交货。
在我国,马士华(2000)指出,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最终产品送到消费者,其节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我国2001年实施的《物流术语》将供应链定义为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本文认为马士华对供应链的定义更为具体,所以本文采用其对供应链的定义。
2.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以前,我国许多学者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定义,如池泽新(2005)、狄金华和钟涨宝(2006)等,2007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义为一种互的经济组织,其建立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由于此定义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中也将采用此定义。
三、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行性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就要求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很少有能力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其获利空间小,社员得益少,而且在初级产品的销售上,合作社与营销大户相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得以建立,相应的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吸引更多农民入社,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2.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据核心优势。首先,在农产品的供给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相应的优势,使得其他连接处的组织不能替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济组织,农户(社员)就是农产品的提供者,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完全掌握初级产品的来源。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依据市场需求信息,有目的性的组织社员生产特种农产品,这同样是其他经济组织很难做到的。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介机构,能够通过多样的渠道、各种各样组织获取市场供求信息,从而居于供应链上的信息中心。再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仅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更规定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政策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种种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鼓励并且支持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各地政府制定并落实税收优惠、保护性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信贷支持、人员培训等多种政策与措施,以引导、扶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流程
建立并保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具备严格的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即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制定农产品各环节计划、进行农产品的采购、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行农产品物流配送、实现农产品的退货。
1.制定农产品各环节计划。农产品的各环节计划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首要部分,在供应链的所有流程中居于首要的地位,甚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都由它决定。农产品的各环节计划主要包括前期采购决策的制定,精深加工方案的确定,产品的分级、筛选、清洗、包装方案的制定以及配送、退货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农产品各环节计划为农产品从种养殖农户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标准和规则,从而为确保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益和效率打下基础,是进行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依据。
2.进行农产品的采购。因为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具有特定的周期,为了采购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从农作物的播种开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应该与农户订立合同,使农户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进行特定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在产前生产资料的采购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统一采购的方式或者监督农民根据合同的要求选取作物品种以及相应的化肥、农药等。同样,农产品的产中服务也应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特别是产中的技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符合一定的标准,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经过农民的标准化种植(养殖)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收购农户的农产品。
3.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对于具有资金优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建立自有的农产品冷库和精深加工工厂。加工工厂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环境良好,以方便初级农产品的运入和成品的运出。对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科学合理的加工流程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应当建立起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系统,对于进出厂的农产品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检疫,检验达标才能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对于资金欠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通过与冷库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合同关系,以进行农产品的储藏和精深加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层级以及进入市场后的价格。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环节,应当完成农产品的筛选、分级、清洗、包装、检验检疫等任务,确保产品质量。
4.进行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配送主要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分销商或零售商;二是从零售商或分销商到消费者。对于特定的农产品,其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较高,比如生鲜农产品,由于其易腐烂,所以最佳的选择是实行全程冷链运输,以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变质腐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配送中居于主体地位,由其统一进行需求信息的管理,统一对农产品进行调配,同时,应适当简化供应和配送体系,有效利用运输车辆,提高运送效率。
农产品的配送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物流车辆和设施要求相对严格,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许多合作社因为资金实力而无法建立自身的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寻求与物流公司的合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优势。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有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持,可以缩短物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相对而言,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程度较高,冷链物流比较容易实现。
5.实现农产品退货。农产品是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具有购买次数多,购买总量大的特点,与大型工业产品相比,退货流程也相对简单。农产品的退货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消费者退回农产品。实现产品的退回是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主要包括退回过期和质量安全不达标的农产品。二是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就农产品而言主要是实现农产品包装的回收。回收后进行材料的重复利用。农产品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则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不能对社会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农产品的退换过程中,也形成了供应链中逆向的信息流和物流。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供应链对绩效的影响
在对组织绩效的管理中,其重要目标之一在于降低成本,实现信息快速流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将会在以上几个方面产生作用,从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从而用较低的成本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确保能收回所付出成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获得利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借助其组织优势向上游延伸,将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有效衔接,缩短上游流通环节,并且向下游延伸,使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减少了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损耗。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时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包装,这样就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物流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
2.有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大多是小规模生产,产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竞争能力低。与此同时,农产品的产品质量问题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农户个体实行分散生产经营,流通渠道的复杂多样、不规范的农产品生产以及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措施等都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就市场需求而言,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能为农产品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产品供应链的确立,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信息流的共享与快速流通。高效的供应链可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目前,有多种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息平台,为经营农产品实现信息快速获取、交流提供了信息支撑。例如在供应链的下游,超市通过其内部网络将其内部营销、库存等情况全部由计算机管理,同时通过外部网络,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供应链节点组织之间的快速沟通以及现代化的电子方式的财务结算。供应链的建立可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组织之间信息分享与流转,缩短信息流通时间,从而更加迅速的履行客户的订单,削减多余的库存,提高顾客满意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提高提供保障。
六、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的发展及应用,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供应链结合起来,提出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并且通过分析,认为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供应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立产品供应链过程中具有核心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品供应链中须执行以下运作流程,即制定农产品计划、进行农产品的采购、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行农产品配送、实现农产品退货。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产品供应链通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信息快速流通与分享,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合作社绩效的提高。
(基金资助:基于供应链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科研课题立项,项目编号KT0943)
参考文献:
1.Stevens,G.C.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9(8)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5
3.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4.周雄伟.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陈冬冬.农业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李慧娟,赵婷婷,张茂.基于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
7.刘滨,陈池波,杜辉.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度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江西省22个样本合作社的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9(02)
【关键词】物流;农村流通;供应链
一、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深刻影响,现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城市的居民吃着“不放心”的蔬菜;农村的农民买着大量伪劣产品等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层出不穷。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成倍上涨,农民在网上购物却不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农产品、农资流通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农村流通渠道、流通信息不畅和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所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流通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流通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也对流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手段,它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挑战,大大促进了商务理念和商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流通领域带来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使流通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可能。它导致流通费用的减少,提高流通渠道效率,改变现有流通模式与流通格局。
二、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夏英、宋伯生(2001)提出,我国农产品在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加上激素的滥用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隐患。为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达到ISO9000以及HACCP 认证标准,如何落实和执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是关键,这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刘从九(2004)在《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组织重构》中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重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刘美远(2006)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提出对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模型并提出了建议。倪燕逾、燕翔在《农产品流通中第四方物流组织结构及其运作》中将第四方物流引入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第四方物流的结构框架,对农产品了流通五个层次进行整体协同运作,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解决方案。俞海宏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他是基于服务型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理论来研究农村流通供应链的优化。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物流的角度对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
三、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我国现在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式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设施薄弱,销售网点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2)中间环节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的农村流通企业。(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4)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与体制。(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监管成本高。(6)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度大,保险难度也比较大。
四、农村物流改善
1.农村物流组织。农村物流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规模物流企业的参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居民分散是阻碍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也是造成其进去农村市场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有着百年品牌历史,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受农民信任;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代办员,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在拓展市场以及大用户发展、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邮政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面广的实物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所以,农村物流组织可以考虑利用“邮政+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2.农村配送中心建设。农村配送是一个区域配送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的。同样按照配送的一般概念,可以认为农村配送是以农村经济生活消费为目的,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种既包含集货、储存、拣货、配货、装货等一系列狭义的物流活动,也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送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供应链环节。配送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配送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然存在组织设置分散、实力较弱;配送渠道少、环节较多;配送技术水平低;配送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这方面主要研究在农村连锁经验配送模式下如何构建农村配送网络体系,主要包括配送网络的规划,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中心运营三个方面。在配送方式也可以考虑先到镇,再到村的配送二级模式。
3.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在技术方面,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Internet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无论是生产企业,政府监控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可以通过Internet相关信息。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方面主要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信息系统。
五、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改善后的农村物流优化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六、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从物流的组织、配送中心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物流进行改善的思路,并建立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农村物流改善和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的分析。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军,苏庆艳,曲慧梅.电子商务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春玉.流通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牛东来.流通业供应来年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型及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杜文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8(2)
[5]李海平.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模型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
1.农民被隔离在农产品商业环节之外
依靠合作社改变农民市场弱势地位,使其融入农产品商业环节并且能够获得商品流通增值的合理份额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农民既然被隔离在商业环节之外,那么他们对商业环节的增值也就漠不关心,所谓从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实际是断裂的,而自生产领域就开始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隐患丛生就不足为奇了。
2.农产品物流环节浪费严重,效率不高,增值空间拓展不力
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分层的细化,越来越多的食物消费表现出对品质、安全、方便、营养等食物附加价值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些都对流通渠道、流通方式创新以及物流增值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第三方物流正以其专业性、综合性和功能统筹战略成为提升物流水平的绝对主体,但由于主体、客体的特殊性和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状态的限制,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几乎不存在了。
3.农产品供应链远未形成
一条成功的农产品供应链,应该是将所有涉及到物流的功能和工作综合起来的链条。供应链运行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整个链条增值,这就要求核心企业与各个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紧密、顺畅的,并且能够保证整个链条的增值能在节点间进行合理分配。虽然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更适合进行供应链管理,但从实践看,缺乏具备供应链核心企业特征的流通主体却致使农产品供应链难以形成。
4.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
我国农民虽然在生产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关键在于他们还不能走出去,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目前,农民自己的经销组织较少,这样,农民不仅会失去大量的商业利润,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运销成本,使一些在产地价格较低的农产品进入销售地以后价格较高,同时也会发生区域性的供求矛盾。就农产品的营销手段而言,目前是比较落后的。
5.农产品零售环节加价,政府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
据调查,蔬菜批发环节属于正常盈利,大部分暴利被一级级蔬菜供货商、零售商装进了腰包。对于商品价格标准,《价格法》仅做了“要按照商品成本进行定价,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概念性要求,没有具体的量化要求和执法规定。特别是蔬菜,因受季节、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具体成本,物价部门也难以及时掌握。“对于菜价,没有法律法规明确限制其价格上限,除非接到群众举报,或者特大自然灾害时期,价格主管部门一般无权干涉。”
针对上述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应优化路径选择:
1.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一,加强流通主体培育,促进了农村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多样化。农产品可以通过批发交易市场、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等进行销售和流通。
第二,要将各类组织彻底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在组织运行过程中,农民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要成为组织决策的制定者、组织利益的分享者,真正让组织成为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长期而稳定的依托。
第三,借鉴国外合作社聘用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农村各种经济组织两权分离的经营体制,这样既能降低农民自管带来的由于能力与经验不足引发的经营风险,又能保证农民对组织利益的拥有和分享,较之依托能人大户或者独立企业更能切实保证农民利益。
2.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1)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同时,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
(2)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同时,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3.扶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培育农产品供应链,拓展流通增值空间
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致力于整个链条的增值,一方面能够增加包括农户在内的各类流通主体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多样化、高水平的消费需求。农产品供应链虽然尚未成型,但是要积极引导。目前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育供应链核心企业,连锁超市仍是首选。为了避免连锁超市滥用渠道权力,需要同时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商或中间商和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农民生产者。以此为标准,有针对性地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经济组织、中间商和连锁超市组建供应链,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探索。要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这将有利于在生产环节保障农产品品质、减少损耗,也有利于农民择机出售产品、增加收入。此外,加快培育大型商贸集团,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各类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层次和档次。
4.完善市场调控,提高信息引导有效性
确保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必须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调控制度建设。一是继续实行农产品收储政策。二是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调控办法。健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探索建立主要蔬菜品种价格稳定机制。三是加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适时安排国内短缺产品进口调剂,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四是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有效性。要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力求尽快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水平低,信息引导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
5.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力度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外包;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农产品物流外包的优势与决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一、相关介绍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迎来了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农产品从供给短缺状态转变为相对过剩状态。农产品在部分时间部分地区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农产品在流通阶段要遭遇流通速度低、流通时间长的困境,这些农产品包括谷物、棉花、食用油、水果、蔬菜、家禽肉类等。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特点,其交易与物流方式也不尽相同。为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与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农产品经营企业必须要缩短配送物流时间,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不断开发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加、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面对此新形势,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与农产品物流管理能够为农产品经营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有效整合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资源是关键,企业可选择物流外包,物流外包可增加企业的灵活性,使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农产品物流外包的涵义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外包的基础是农产品经营企业已拥有的供应链物流能力与特长。企业应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物流业务,而将其余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使得外部的物流资源和管理能力可为己所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优势分析
1、解决资源瓶颈问题,专注核心业务发展。企业的主要资源包括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营销网络等。相对于工业企业,中国农业企业的现状是投资不足、研发能力低下、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市场份额小、生产设备落后。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由企业完全自建物流体系并不有助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物流外包可以解决关键资源不足的瓶颈难题,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2、灵活运用新技术,降低库存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农业企业可不用耗费大量资源,直接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专业信息系统,得到商品库存的详细信息,再结合交易要求和订单确认,企业可及时补充存货,降低企业自身以及供应链节点的库存成本。
3、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加速资本周转。农产品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物流设施。例如,在农产品的仓储环节,需要制冷与冷冻设备;在运输环节,需要冷藏车和厢式货车,以及专业的分拣包装设备。农业企业难以独立独自承担所有的设备投资。物流外包可有效地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加速资本周转。
4、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分散、季节性显著、农村地区交通通信设施落后,这些都给农产品物流带来了困难。如果农业企业依靠物流外包,善加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就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最小化,及时反映消费者的需求。
5、与合作方共担风险。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通过物流外包,农业企业可以降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风险。从农业企业的视角看,物流外包缩短了供应链环节,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反应时间。农业企业可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其优势资源,缩短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时间,降低由于市场需求变化造成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成功率。
6、提高农业企业经营灵活性。选择物流外包的另外原因是农业企业可获得经营灵活性、运作柔性。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经营活动。农产品供应链覆盖了广大农村地区,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信息系统,农业企业可精简物流业务而具有灵活性和应变空间。
四、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决策意味着三种模式的选择:外包、企业自营以及前两种模式的混合。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战略匹配的视角。处于供应链中的农产品企业在选择物流运作模式时,要考虑外包战略、物流战略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供应链战略包括供应战略、营销战略和物流战略。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包括了库存、运输和信息的交换。战略匹配要求农产品企业的竞争战略和供应链战略要有相同的战略目标。农产品企业应该审慎的选择物流模式,考虑战略匹配的要求,认清与明晰本公司在供应链中的位置,结合公司新产品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产品特点,做出物流决策。如果物流外包战略不能够得到匹配,公司应考虑企业自营物流。农产品企业应对企业自有的物流能力和替代方案(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成本做出权衡。
2、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资质。随着社会上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兴起与发展,农产品企业在做物流外包决策时,先要检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能否满足农产品物流的保鲜保时等技术要求。对于专业化的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说,他们有相对稳定的服务标准,能够将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农产品企业如果选择此类物流服务商合作,则其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能够得到保障。
3、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是农产品企业在选择企业自营物流或者物流外包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农产品是季节性的产品,对保鲜有着严格要求。农产品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缩短供应链长度,因此他们需要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使用短的通畅的物流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稳定的、可信赖的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4、外包的实施能否增加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因为农产品的特性与农产品消费的特点,农产品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这样就可以利用专业优势与规模优势,去减少农产品的腐烂与损耗、货运过程中的损失及产品品质下降,降低企业成本。通过物流外包,农产品企业可以减少仓储设施的投入,减少存货管理的成本,实现田间到餐桌的快速配送。农产品企业还能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网络,加强对流通中的农产品的监控,处置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获得及时的准确的交易信息与市场信息,提升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这样,农产品企业就能够增加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小群.供应链管理下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规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3.
[2]王淑云.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外包[J].企业经济,2004.2.
[3]刘彦平.物流外包边界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8.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产品供应链 供应链组织重构
农民城乡之间迁移虽然带来收入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从农业抽出一定的劳动力、改变家庭资本的投向,影响种植决策,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特色农产品供给不足,价格波动较大、农业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不足等。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升级。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质量安全、多样性、消费时间、消费空间等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这需要供应链实现组织重构和创新,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反应时间。
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要求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既解决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满足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变化这个政策方案就是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创业,利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农业生产过程由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驱动和控制逐步变得标准化 合约化,农产品生产实现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重构,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双赢。
1.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
农产品供应链始于生产者,加工、分销、零售等环节与最终消费者相连的垂直网络系统构成了供应链体系,农产品供应链分为田间生产环节和后续的加工和市场交易环节,我们分析的重点放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对这两个环节的影响:
1.1对农产品供应链生产环节的影响
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是成本收益衡量后的理性选择(程伟,陈遇春;2011),如何激励其在农业产业范围内的创业行为,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和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重构(图1)是农村创业政策的一个核心。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具有城镇打工获得具有管理技能、先进技术和冒险精神的农民工投入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动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提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民工创业行为带动更大规模的“模仿”行为,推动更多的优质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经营中,改善农业生产和劳动的人力资本结构。其次,农民工创业使其积累的储蓄、获得政策扶持的贷款和从民间金融获得非正规信贷等金融资本的投入。第三,带动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一方面对农村闲置土地经营权的获得,直接推动了其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其对一般农户的带动效应,在“模仿”和“跟随”的作用机制下,一般农户投入到与创业农民工类似的产品或者行业中去,提高了经营的规模。
创业所带来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土地资本的投入的增加(图1),一方面促使生产技术的变迁,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些技术创新需要不仅需要人力资本,而且需要金融和土地资本的投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创造了条件。在技术学习方面,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比一般农民高的能力,其通过“干中学”实施技术创新,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工从城市回流农村,对城市市场的需求信息、消费趋势有一定的理解,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制定生产或者种植决策。其次,产品收益的差异激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创新产品选择;由于传统农产品收益偏低,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因此,其倾向于选择收益较高的农产品。第2.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更新,为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技术和设施方面保障
图1 返乡创业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生产结构调整
2.1对供应链交易环节的影响
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表现出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既有
体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也有组织较为分散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黄祖辉,梁巧;2007)。传统供应链的交易成本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差形成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构建的瓶颈,因此,需要进行组织重构来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组织重构需要一个核心力量,通过自身的能力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促使不同环节形成集体行动,共同维持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交易成本。由于供应链问题的来源在于其无序性,这种无序性来源于源头生产的多元和分散性。因此,要建立有序的农产品供应链,必须对生产环节进行整合。如何引导分散的小农户自愿形成一体化的组织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吕志轩;2008),小规模农户不能被农产品供应链边缘化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安全性和改善农村生计的关键因素(gorton.m , dumitrashko.m , white.j;2010)。其在交易环节受交易成本负面影响越大(屈小博,霍学喜;2007)。一体化机制可以使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显著减少运营费用(郭欣旺,李莹,周云凤;2011),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组建平台,形成一体化机制来推动农产平供应链的重构。
3.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产品供应链重构模式
组织创新和组织重构是农产品供应链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到供应链的生产和交易环节,通过创业带动农产品供应链的演变,包括“外推式”和“内生式”两种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地方生产和交易系统的完善,推动地方生产和交易网络的重构,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表1 农产品供应链的构成及农户创业选择空间
3.1“外推”式农产品供应链的演变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和演进,是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和演进的动力因子之一。返乡农民工带动农户就某一农产品生产而形成产业集群,构建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外推式”农产品供应链的重构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创业农民工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当地农户的带动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吸引技术和资本较为强大的企业介入,通过企业和创业农户的合作提高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如图2所示:其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和返乡创业农民工之间的连接机制,使龙头企业、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户形成一体化机制,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机制,形成各方之间的双赢模式。
首先,创业农民工通过自身的行动,吸引了其他分散经营农户的模仿,促使同类产品在某一区域的大面积推广,从而形成产量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收购商和需求者向本地集中,降低了创业农民工在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并通过与龙头企业形成一体化机制,分享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所带来的收益。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整合,使创业农民工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参与到供应链其他环节的经营中,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参与到高收益环节的经营中的目的。
图2 外部“推动式”农产品供应链重构
第三,对于分散经营的农户,同样可以获得龙头企业一体化机制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主要表现在:(1)降低市场交易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谈判成本;在一体化机制中,分散农户与龙头企业交易,龙头企业作为与市场上其它主体交易,降低了小规模农户单独面对市场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其在市场上的搜寻和与不同交易主体的谈判成本。(2)小规模农户能够从龙头企业获得相应的信贷、技术和资本的支持。(3)小规模农户能够获得供应链其他环节所带来的利润,小规模农户作为生产环节加入到由龙头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中,其不仅获得生产过程的利润,作为企业的一个环节,还可能获得其他部门所带来的好处。(4)分散农户身份的转变,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不仅获得资本所带来的好处,而且能获得出售劳动力所带来的好处。
第四,对于龙头企业来说,一方面,能够控制生产环节,获得稳定的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供给,降低在市场搜寻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后,能够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波动性,达到降低公司风险的目的。第三,有可能获得品牌所带来的好处,通过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改良、加工,形成稳定的品牌,获得品牌所带来的好处。综上所述,通过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解决消费和生产衔接不畅的问题。
3.2“内生式”农产品供应链重构
>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衡量城镇就业收益与返乡创业收益的基础上的理性选择,返乡创业的利润主要来源渠道是农业经营,在农业经营过程中,由于风险和投资较大,所以,其创业的重点导向是合作创业,合作创业的路径之一就是以返乡创业农民工为核心力量形成农村合作组织,并吸引小规模农户参与,提高小规模农户参与供应链的程度,通过质量引导,技术扩散和制度规范来带动农户标准化经营,并整合农产品供应链的其他环节,或者改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权力配置,均衡各个环节的收益,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水平的提高。
返乡创业农民工仅靠自身的资本和人力的约束,需要资本和人力的聚集。内生式农产品供应链重构主要动力来自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部动力,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户介入,由创业农民工作为主导,带动同类或相似农产品经营的农户成立农村合作组织,通过农村合作组织来整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从而重构农产品供应链,如图4所示。供应链重构的动力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资本聚集机制;其一是土地资本的聚集;返乡农民工创业大户和分散经营小规模农户以土地资本作为股份,加入农村合作组织,促使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聚集,形成规模经济,克服分散经营不利于供应链重构的制约。其二是金融资本的聚集,农户把自身的金融资本,如储蓄和存款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农村合作组织,从而获得资本的利得收入,提高自身的资本化收入。第三是技术和生产决的聚集,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统一决策,使生产和加工决策在时间和地点上一致,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第四是人力资本聚集;农户通过向农村合作组织出售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获得收入,通过农村合作组织获得供应链重构所需的人力资本。
图4 “内生式”农产品供应链重构
另一方面是组织的激励机制;其一,对于分散农户,其可以通过土地或者资本入股农村合作组织,获得资本收入,同时可以通过向农村合作组织出售自身劳动力,获得工资收入,因此分散农户有激励参与该种模式。其二,对于创业农民工,自身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发起人,并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实际控制者,通过控制农村合作组织的生产、销售、和其他环节,来获得超出单独经营的收益。其三,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对品牌的构建,一家一户的经营对形成稳定和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不利,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克服家庭经营在这方面的弱点。
4.结论及相关对策
4.1结论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都改善,是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有效措施。供应链重构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背景下更为有利,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其重构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二是为农产品供应链重构提供了组织平台。农产品供应链重构应完善其内部的连接机制,包括资本机制、技术机制和制度规则。
4.2相关对策建议
(1)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选择特色农业产业,引导返乡农民工进行正确创业选择
返乡农民工创业最需要的扶持政策包括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项目的支持、创业信息的获得、资金支持等内容(刘小春;2011)。因此,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于当地的主导农产品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并对已经在该范围内创业的农民工提供配套的技术和资本服务,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调整补贴结构,采取直接补贴制度,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严格执行各项已经制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及时落实到位,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加强对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的特色产品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投融资体系,创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 (2)在地方特色产业基础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供应链
形成一个稳定和具有效率的供应链是“一村一品”和“一乡一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一个特定地理范围内有限的资源在供应链某个环节使用达到极限时,就应该促进其上游和下游的发展,否则原有的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应适当鼓励返乡农民工在特色农产品的上游和下游进行创业,提高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指定扶持相关产业发展,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提业导向和资本支持。另一方面,加大上下游产业创业的培训的供给力度,在人力资本上提升该领域内创业的能力。最
要的是通过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提升上下游创业的收益,并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
(3)建立农村合作组织,协调创业农户和分散农户、政府、企业的关系
由于农村合作组织在联结农户、整合资源、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功能,可以其为平台,通过“合作组织+专业农户+分散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等连接模式,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使分散的小农经营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合作组织的建设应该为创业农民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平台,加强创业农民工的交流与沟通。其次,协调平台,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政府反映创业农民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成为会员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农村合作组织又是一个创新平台,通过信息交往和资源获取,单个成员的技术创新或信息可以毫无成本地被迅速推广和交流,其知识利用效率非常高,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产生和推广将非常迅速。
(4)促使乡村精英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融合,形成合力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重构
返乡农民工创业需要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乡村精英的社会资本对正式制度供给起到了替代作用,因此应该促使返乡创业群体和乡村的精英的联合,共同形成农村合作组织,依靠创业农民工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时依赖乡村精英的社会资本,共同谋取组织剩余的最大化。在乡村精英主导的制度模式下, 当收益不足以弥补其成本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走向就会发生改变(李佳;郑晔;2008),没有乡村精英的配合,返乡农民工创业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如土地流转,人力雇佣、安全的创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些都与乡村精英密切相关。两者的合作平台关键在于构建农村合作组织,通过各自资本的投入,共同谋取最大剩余,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重构。
参考文献:
[1]程伟,陈遇春,多重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研究[j]中州学刊,2011(1):71-74;
[2]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与农户一体化组织引导:浙江个案[j]改革,2008(3):53-57
[3]李佳,郑晔,乡村精英、社会资本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向[j]社会科学研究,2008(2):82-85
[4]郭欣旺,李莹,周云凤;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1(2):97-99
[5]reardon.t, crawford.e and kelly.v, 1994, links between nonfarm income and farm investment in african households: adding the capital market perspective, amer. j. agr. econ. 76 (december 1994): 1172-1176;
[6]屈小博,霍学喜;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7(8):35-46
[7]刘小春,李婵,朱红根;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评价及其完善[j]农村经济,2011(6):101-104;
[8]黄祖辉,梁巧;小农户参与大市场的集体行动[j]农业经济问题2007(9):66-71;
[9]gorton.m , dumitrashko.m , white.j; 2010; “overcoming supply chain failure in the agri-food sector: a case study from moldova”; food policy 31 (2006) 90-103;
项目:本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机制研究(2010fjj044)”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传统农区农民创业行为与绩效研究(10yjc79004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