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管理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食品安全 生命安全 安全体系 技术更新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33-02
食品决定着人的身体健康,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进而影响着公共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所以食品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重事。然而,我国的食品安全还不够严格和完善,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像近几年中的西瓜“膨大剂”、豆腐中 “吊白块”、染色馒头,还有更加危险的“三聚氰胺”[1],它不仅出现在了奶粉中,在鸡蛋中也有发现,下面分析下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
1 微生物污染问题[2]
随着经济的增长,物价的上涨,导致食品越来越贵,这直接刺激了一些人使用大量的化学用品去催熟催产,这导致食品中存在了过多的化学用剂的残留,虽然国家严格控制着化学用品的污染问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像土壤的污染和土地的酸性化碱性化、破换生态平衡等,都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由于对农药的控制,就导致一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影响人体健康的细菌和微生物,还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导致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的存在,像大肠埃希菌,这就导致了微生物污染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要求食品安全监测部门提高食品检测的标准,要对食品检测进行严格的要求,对微生物、细菌等要很严格的检测,要降低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和种类,要从根源上严格控制食品的安全问题,要杜绝食品从国家的监管上出现问题,要保证国家的权威性。
2 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通过国家标准的食品价格都会很高,这就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不法生产,利用一些化学用剂生产加工,制造出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使一些掺杂掺假的食品.还有一些个三无产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商品合格证等[3],都严重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我国的食品行业的整体素质很低,在卫生保障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在从业人员上也有很大的问题,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些在偏远的农村等地进行无营业执照的生产加工,而且行为屡教不改,这就给食品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冲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监察力度,发现这种私营小工厂要严格进行处理,要加大惩罚的力度,要对他们进行惩治和教育,但有关部门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也要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有关机关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制度,严厉的打击这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3 食品流通秩序不规范
生产食品的企业有些是比较小,而且环境混乱,想要进行管理比较困难,还有食品的包装比较简陋,有的甚至使用了不合格的包装用品。还有在食品的运输和储藏中使用了大量的防腐剂和保鲜用品[4],来防止食品变质和腐烂,而这些化学用剂都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伤害,诱发一些疾病。而对于这种问题,国家不仅要重视食品安全的产生问题,还要注意食品的包装问题和在食品上的一些附着物问题,只有通过加强法律建设,才能彻底的解决和治理这些问题,还要在执行上进行严格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合理执法,不仅要打击处理这些包装上的问题,还要对提供不合格包装的企业进行整治和治理,对在产品包装上产生的问题要彻底的严肃性的处理,不要再食品上再加一次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的威胁者人们的生命安全。
4 新技术带来的隐患
新的技术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可以优化我们的生活,但在视频上新的技术可能会产生隐患,新的技术可以提高我们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带来优势,但因为国家在食品安全技术上的不完备,有时也会对新开发的技术可能产生的危险无法检测出来,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能察觉,而食品的新能源、新技术、新品种早已经运用到食品市场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很大的食品问题,所以卫生局要在食品的新技术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的检测,在发现未知的问题时不要急于给与认证,要在多次反复的验证下进行筛选,不要在旧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又添加新的安全隐患。
5 食品安全体系不完善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体系,不同的行业标准,而国家的安全标准是基本的原则和最低的行为准则,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并不严格,在卫生和产品质量方面都不够严格,才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引进标准和技术创新,来改善这种尴尬的境地,来创造出自己的安全准则,还有我国的食品检测体系的投资不够,导致技术滞后,不能完全地进行专项研究,不能在食品检测上有突出的成就,有过硬的技术,也不能在标准上高于其他国家。目前我国的食品检测标准都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5],在安全问题和实际需求方面不足以与之媲美,所以我们要在食品安全体系上下功夫,要从食品安全上提高检测的标准和增多检测的方法,要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还要对其中的管理机构进行改革,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增强他们的教育,要让他们即懂得专业知识,又能做好检测工作,掌握好食品的安全关卡,要为人们的生命健康负责,要提高检测机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增强科学收益和技术的储备,还要建立网络化的技术检测分析手段。
6 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目前的食品安全监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国家和个人,还有全体公民参与进来,努力实现公共的食品安全的维护和监督,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从微生物污染、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流通秩序不规范、新技术带来的隐患、食品安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上进行改善,努力营造一个健全的食品安全体系,让人们早日安心的饮食。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刘云.河北省乳产品消费需求及其对策的数学模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3]颜丽.食品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贝叶斯统计与知识发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工作,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村(社区)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70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府办【】114号)文件精神,结合《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府发【】104号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全面提升农村餐饮食品安全水平,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的饮食安全。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和指导
(一)落实农村群体性聚餐申报备案管理制度。50人以上的农村群体性聚餐,举办者(厨师)必须在举办前3日将菜单、举办地点、参加人数等内容向本村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将菜单留存备案。餐饮信息员应及时向镇食品安全办公室报告,镇食安办及时按要求将备案信息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并负责组织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必要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专人进行现场指导。
(二)加强对农村厨师的培训和管理的培训和管理。各村要对从事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农村厨师加强管理,镇食安办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登记,督促其按要求参加健康体检,并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餐饮加工操作规范及食物中毒预防控制等知识,强调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提高依法诚信经营意识。
(三)做好食品原料的检查和食品留样。要督促举办者和厨师按规定采购食品原辅材料,严把食品原辅材料采购关,严禁采购、使用亚硝酸盐、高危菜品(如四季豆、发芽土豆等)、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严格操作规程,不使用隔夜隔餐食品。对于查出的不合格食品,坚决不能使用。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每样食品留取150克以上,分装后冷藏保存48小时。禁止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我区良好的城市形象,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府发[20__]44号)精神,结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按照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意见的工作职责分工,重点对全区范围卫生不达标的零星饮食摊点实施行政处罚,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能,促进我区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具体工作,对全区范围未达到食品卫生要求的占道经营、越店经营、流动经营等零星饮食摊>!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取缔全区范围未达到食品卫生要求的零星饮食摊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全面统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对城区内未达到食品卫生要求零星饮食摊点实施行政处罚,镇(街办)城市管理执法中队对各自辖区内未达到食品卫生要求零星饮食摊点实施行政处罚。四、工作要求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冷链物流
食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高低和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是果蔬生鲜食品生产大国,每年的蔬菜产量达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但果蔬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耗率约为25%~30%①,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还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居民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品冷链物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冷链物流应遵守“3T”原则:产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存与流通时间(time),温度( temperature )和产品的耐藏性(tolerance). “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与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一、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管理的特点
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管理具有了以下新的特点:
1、管理范围涉及整个生鲜食品供应链
冷链物流管理的范围包括从生鲜食品的生产商到消费者整个流通加工过程,只有通过充分与冷链上游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参与冷链食品的原材料采购供应、生产运作、成品的包装运输等物流活动,对供应商高效合理的整合与管理,才能从源头上把关保证食品安全。
2、管理体系的协同性与整体性
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管理,综合运用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原理和供应链管理原理,是一个集温度管控、冷库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于一体的系统化的体系。整个冷链物流管理需要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相互配合,共享信息资源,协调一致才能确保生鲜食品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3、冷链物流管理的严控性・
品质的保证是冷链物流的灵魂。 所有的温度控制措施及环节均为延长商品寿命及保证产品的品质服务。冷链物流的储存、加工包装、配送、流通等等条件均与一般常温物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需配合的运送车辆及仓储设备也非常昂贵,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冷冻、冷藏保温设备及周边配套设设施上。此外,低温冷冻链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有节能的冷藏、冻储存库的设备外,更要有良好的管理及作业规范,才能维护低温食品的质量。冷链管理是一个对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安全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薄弱,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物流损耗严重
目前我国肉类、水产和果蔬的冷藏运输率仅为10%~20%(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达到80%~90%),采摘、运输、贮存等环节中损失率达25%~30%(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下)。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如此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损耗量居世界首位②。大约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果蔬、牛奶和豆制品等基本上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果蔬损失率达25%~32%,蛋损失率达5%,肉类损失达3%,导致每年约有80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③;在欧美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在整个运销过程中冷藏率达到100%,损耗率仅为1%~2%。主要问题是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硬件设施装备不理想,中低温库不足,制冷设备、冷藏车数量有限,无法为食品流通提供全程低温保障,并且食品冷链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介入很少,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等问题,无法为生鲜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保障。④
2、冷链物流应用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冷冻冷藏业的制冷技术、质量监控、车间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食品保鲜和冷藏运输技术落后,不能有效地克服物流过程中的腐败和串味;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手段,对食品中药物残留、致病和腐败微生物以及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和控制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化技术。例如:在乳制品方面由于冷链物流成本高,多数乳制品企业不愿意投入。
3、食品供应链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质量安全无法追溯
长期以来 ,由于许多食品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停留在传统的储运模式上,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难以改变。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冷链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物流缺乏基于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可追溯等所致的市场失灵。
4、专业人员缺乏,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冷链物流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例如:对美国物流管理者的调查显示,约92%的人具有学士学位,41%的人具有硕士学位,22%的人持有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而我国由于中国物流市场起步晚,学校培养的此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少,冷链物流的实际操作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规范操作意识较差。⑦
5、法规与标准不健全,信息化程度偏低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当今我国冷链物流信息设备的缺乏,信息网络的不健全,造成我国食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非常落后,形成了冷链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个别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网站,但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严重阻碍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6、生鲜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
国外发达国家的食品物流成本已普遍降至20%以下,而我国目前食品行业特别是生鲜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约占到商品总价格的70%左右。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部分是由于食品物流的“多品种、小批量”的配送方式、以及食品行业苛刻的保管条件和保鲜程度所决定的,但主要原因还是食品物流的规模及管理水平决定的。食品行业物流成本过高,已经直接导致食品的终端价格趋高,进而不利于食品企业的发展。
三、基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物流保障措施
1、加快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法规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市场建设
国家应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规范食品冷链物流操作,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建立和实施统一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规范食品品质等级、添加剂、微生物、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有害因素检测和控制技术。同时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保证冷链物流技术实施标准化。
另外,由于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资金回收慢。据调查,建10000平米冷库,企业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4000多万元。为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政府可以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以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 同时,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加速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冷链物流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如:物流过程动态品质检测、跟踪技术、冷链流通与营销信息化技术、机械制冷贮藏、气调贮藏、保鲜剂涂膜、低温高湿保鲜、辐照保鲜、高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和纳米保鲜等技术、以及无损检测等。
同时,应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全面动态监控各种冷藏车和冷库,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此外,通过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亦可为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保证冷链上产品的物流运动方向,极大地节约信息储存和传递成本,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3、加强对食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托3PL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物流管理和工程人才缺乏是限制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制订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企业应积极开展在岗人员职业培训,按照食品冷链行业标准规定的良好操作规范,培训员工掌握冷链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技能;高校应在食品冷链整体规划与标准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与食品冷链企业合作,搭建国内外食品冷链物流的学习交流平台,培养冷链物流领域的高技能人才。除了人才战略外,第三方物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投资大,对于中、小低温食品生产商及制造商而言,只有依赖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当前应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军冷链物流市场。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作为物流的先进模式,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
4、提高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物流运输效率,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冷链运输是冷链管理的重要部分,冷链运输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冷链运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
1)车辆形式的正确选择
市场上冷藏车辆种类繁多,选择什么形式的车辆最适合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是购置车辆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运营单位选择车辆的范围应首先要考虑交通部门批准的冷藏车辆系列。
2)车辆大小的正确选择
冷藏车辆吨位大小会影响到运营成本并限制车辆的使用安排。一般来讲,车辆越大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国外道路上跑的很多是大吨位的车辆,而国内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选择车辆考虑的因素要多一些。选择车辆大小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运输业务模式、运输道路限制、订单批量等。
3)制冷方式的正确选择及温度的严格控制
目前冷藏车辆的制冷形式主要分为独立车载发动机制冷,冷板制冷等形式。独立车载发动机制冷形式应用的较普遍,它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运输距离的限制,可调节不同温度范围。冷板制冷的优点在于车厢内温度较稳定,可多次卸货并且没有途中发动机损坏的风险,但缺点是温度范围较窄,需制冷等待时间和不能接力运输等。
4)运输路线合理管理
生鲜食品的多样性以及配送次数的增加,提高了低温物流车辆排程及路线管理的难度。目前,大部分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低温物流中心配送车辆排程及路线管理均使用人工,依靠资深派车人员的经验进行配送路线的规划及派车,然而面对配送区域日益扩大,客户数量日渐增多的情形,单一依靠人工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无论何种路线优化方法或车辆排程的计算公式,均需将现有的经验值上升到理论化的具体数据,并在此数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并计算出最优结论。因此,我们在车辆排程与路线管理中,应多注意整理各方面的基础资料:如现有车辆的统计情况、现有客户的统计情况、配送车辆的要求统计情况、交通管制情况、作业工具及人员情况。
5)码头设施、物流容器匹配度的合理配置
运输途中的商品品质的保证,取决于低温运输车辆的温控质量水平。低温运输车辆的箱体构造与设施影响着温控水平,因此,码头设施与物流容器匹配的合理配量在与运输衔接的各上、下货的节点直接影响低温商品在交接过程中的品质,若节点衔接的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或低温商品较长时间在常温环境中暴露,则商品的品质就无法得到保障。
6)配送流程的合理安排
配送流程的合理安排主要注意在生鲜食品拣货、准备、装车、验收、送货等环节。如:低温食品从冷冻库或冷藏库拣货出来后,会被放置于出货暂存区,冷冻食品在暂存区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 冷藏车辆于装车前,应首先将车箱内温度降温,一般冷冻品车箱温度降至-10℃以下时方可进行装车,冷藏车温度降至7℃以下、冻结点以上时方可进行装车等等。
5、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发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主要理由如下:
1)从食品安全角度
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多家工商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冷链物流实施,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而且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反馈,从而更快地反映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订货提前期。再加上多家配送企业联合进行配送,提高了服务网络的覆盖率,进而提高了配送服务水平和配送速度,有利于降低商品的腐烂率。
2)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角度
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为多家易腐商品生产企业提供配送服务,容易达到了配送的经济规模,运输单位的大型化和信息网络化使得车辆资源充分利用,装载效率明显提高,在实现物流效率化的同时,有利于小批量、多批次配送业务的展开。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而且提高了顾客价值。
3)从社会角度
开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在区域配送中心的协调下,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用一辆卡车运送,大大地减少了运输车辆,缓解了城市交通,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共同配送的实质是对物流配送要素上的各个企业的横向集成,在产品流通中利用各个配送企业的资源、设备及地理条件,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利用率,使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晓兰,谢美娥.《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思路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
[2]匡勇,张晨.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8,8(8):4749.
[3]王宁,黄立平.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126.129.
[4]杜卫东,魏启文,高观.我国蔬菜水果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14(2):24-32.
[5] Giannakourou M C,Koutsoumanis K,Nychas G J E,et al.Field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ime temperature integrators for monitoring fish quality in the chill chain[J].Inter J Food Microbiol,2005,(102):323-336.
危险化学品一旦处理不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易燃物品泄漏容易燃烧从而导致火灾,剧毒物品泄漏容易导致人体中毒,强腐蚀性物品泄漏容易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
实验室现在的处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无法达到处理要求,使用过程中有时出现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化学危险品为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本文选取了三种常见化学危险品作为研究对像,研究它们的处理方法,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处理
中图分类号: TQ522 文献标识码: A
Handling of dangerous chemicals
Abstract
A dangerous chemical is the chemical that has flammable, explosive, toxic, corrosive, radioactive or other dangerous properties. In production, storage, transport, use and disposal of process waste likely to cause personal injury, property damag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re dangerous chemicals.
Once the improper handling of hazardous chemicals would cause great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such as the burning of combustible materials to cause a fire easily leak, leakage of toxic materials easily lead to human poisoning, strong corrosive substance leak easily lead to equipment damage and personnel injuries.
Laboratory approach is now relatively simple, sometimes a problem during use, there are security risks. Highly toxic, flammable, corrosive hazardous chemicals for the laboratory of the most common hazardous chemicals, selected three types of common hazardous chemicals as a study as to study their approach, dangerous chemicals for laboratory treatment guidance.
Key words: dangerous; chemicals; handle
引言:危险化学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性,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腐蚀品等。危险化学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威胁人的生命,损害人的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间产业转移的趋势,化学品安全已成为国际性的问题。本论文将对进一步加强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和管理提出科学依据,使得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对药品(特别是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科学。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是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按我国目前公布的法规和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类:
(1)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3)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6)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7)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8)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第二章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及处理方法
1.氰化物(氰化钠、氰化钾等)
本文以氰化钾为例:
处理方法
1.次氯酸盐法
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或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将其转化为低毒的亚铁氰酸盐。
2.高锰酸钾法
在通风橱中,先用NaOH调PH值于10以上,然后加入3%KMnO4溶液,使CN-氧化分解,如CN-含量过高,可加入过量次氯酸钙或氢氧化钠使其破坏。
3.铁盐法
氰化钾有剧毒,是因为里面的CN-离子。处理的方法一般先加过量的铁盐,将CN-与三价铁离子络合形成稳定的Fe(CN)63-离子。然后使其氧化得到氧氰根络合物Fe(CNO)63-这样的离子毒性会下降很多。
2.马钱子碱
处理方法
1.汽油焚烧法
将马钱子碱淋上汽油后焚烧掉。
2.加强氧化剂法
加入强氧化剂如浓硫酸、重铬酸钾溶液中,将马钱子碱氧化转化为无毒物质。
3.金属汞
处理方法
1.碘络合法
用于处理焙烧脱硫的含汞烟气,将含汞烟气经吸收塔底部进入填充瓷环的吸收塔内,并由塔顶喷淋含碘盐的吸收液来吸收汞。循环吸收汞的富液,定量地部分引出进行电解脱汞,产出金属汞。除汞率达99.5%,尾气含汞小于0.05mg/m3,烟气除汞后制得的硫酸含汞小于1×10-6。
2.硫酸洗涤法
在装有填料的洗涤塔中用 85%~93%的浓硫酸洗涤含汞烟气。洗涤的酸与汞蒸气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沉降于槽中,沉淀物经水洗涤过滤后蒸馏。冷凝的金属汞,经过滤除去固体杂质,汞的回收率可达99%。
3.充氯活性炭净化法
采用活性炭吸附含汞的空气,氯与汞作用生成氯化汞。此法的净化效率可达99.9%。
4.氧化锰吸收法
天然软锰矿能强烈地吸收汞蒸气,也能吸收全液态的细小汞珠。反应式如下:
MnO2+2Hg=Hg2MnO2
当有硫酸存在时,Hg2MnO2可生成硫酸汞。反应式如下:
Hg2MnO2+4H2SO4+MnO2=2HgSO4+2MnSO4+4H2O
5.锰酸钾吸收法
含汞蒸气的废气在斜孔板吸收塔内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循环吸收,净化后气体排空。继续向吸收液中补加高锰酸钾,以维持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吸收后产生的氧化汞和汞锰络合物可用絮凝沉淀法使其沉降分离。
其化学原理:2KMnO4+3Hg+H2O2KOH+2MnO2+3H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