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第1篇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信息化正在成为城市一切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城市成了推进城市信息化的标志性工程,这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家的信息化催生数字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呼唤数字城市,这是需求牵引;就技术背景而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数字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这是技术推动。数字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实践表明,数字城市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开拓地理信息产业新领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改变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一,信息获取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更新慢,导致“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脱节;其二,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薄弱,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之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其三,智能化程度差,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有系统但不好用,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怎样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对城市的实时感知和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无缝连接的问题,怎样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和增强智能服务的能力,怎样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和实现协同工作,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数字城市”往何处去?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全社会的心声。

    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目前,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城市依托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已投入使用,东部沿海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规划也纷纷推出,这就涉及到智慧城市的理念、特点及其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或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这就必须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无缝连接,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句话[3],即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协同运行、智能服务和激励创新。这6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现实城市的全面、综合透彻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实时感测,就不可能有面向现实城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没有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的全面互联并实现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和存储,就不可能发挥透彻感知的后续作用;没有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数据服务,信息共享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基于网格环境的城市各个要素、单元和系统及其参与者的组织和高效的协同运行,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没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智能服务模式,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没有激励创新机制,就不可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技和业务创新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验平台,也就不可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两者一脉相承。数字城市是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这里,使用“演化”一词是采用隐喻方法,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隐喻数字城市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存在物)的“数字空间”,而智慧城市则可视为“数字城市”的“智能空间”,其科学目标是实现由数字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现实物理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从工程角度看,“现实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属于工程活动的范畴,由“现实城市”工程到“数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质上是工程演化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与工程演化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数字城市是数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数字化是基础,智慧化是灵魂。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建设好了数字城市才能建设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称之谓智慧数字城市[5]。

    3数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由智慧基础设施层、智慧服务公共支撑层、智慧服务层和智慧服务应用层等组成。图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可知,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个关键技术。

    3.1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实时获取现实城市各类信息的基础。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传感器网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连接被植入城市物体和运行信息系统的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获取的感知、感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并存储管理。没有实时、动态的现实城市的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网络与传感技术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平台,对上提供虚拟支撑,包括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并将其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务。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你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

    3.3网格技术网格(Grid)指第三代Internet,或下一代web。不同于Internet和web,Grid的特点是:资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分布性、更复杂的异构性;共享更具目的性,引入了虚拟组织(Virture Origion,VO)的概念,而且具有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对于智慧城市而言,网格技术主要解决4个问题:其一,系统集成,指已建(或历史遗留)分布异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网格化集成,实现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其二,信息整合,指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同化,从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无缝连接的一致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其三,资源共享,指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即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如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KaaS(知识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等;其四,协同工作,指网格上多个节点协同运行,共同解决城市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可以肯定地说,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云计算和网格等技术的发展必将让城市更加智慧。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第2篇

资源枯竭城市建成“智慧城镇”

发展智能的、新型的城镇战略,目前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经超过400个,而在近期,旨在建立起更大范围,纳入两万余中小城市(镇)的智慧城镇试点项目也在2013年年初正式启动,辽源是其中的榜样。

辽源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全国首批12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之一。据悉,吉林移动将在5年内为“数字辽源”建设投入10亿元。辽源与吉林移动在实施“数字城市”、“基础网络”、“信息兴业”、“信息兴农”、“信息兴教”等5大工程方面开始了深度合作。

目前辽源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工信局、公用事业局、公安局、住建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数字辽源”建设领导小组。通过踏访、调研、收集资料,组织编制了《“数字辽源”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方案》。方案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辽源”的基本思路,即夯实基础信息网络体系,打造“数字辽源”云计算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数据中心)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辽源市“公共服务云”、“社会管理云”、“行政办公云”三大应用体系,规划建设数字城市集成平台、政府热线、数字城管、数字医疗、监督指挥系统等38个基础应用项目,力争到2015年,初步完成“数字辽源”建设,并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2011年7月9日,随着IBM云计算中心的启动实施,“数字辽源”建设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辐射东北地区,扩散到全国,数字辽源正在向智慧城市迈进。据负责IBM辽源云技术中心运营服务的软通动力集团辽源子公司总经理吴江介绍,目前,通过辽源市场已经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业务签订和应用服务都转移到了辽源市。辽源已经成为了上述地区云计算服务的领头羊,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辽源在云计算方面的区域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

据数字辽源工作委员会信息化主任刘翠介绍,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辽源重点打造三个应用服务平台:

构建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以商务应用、行业应用、企业应用为核心,加快建设智能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企业协理、云计算应用等信息服务业,带动软件产业园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构建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加强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扩大网上政务服务范围,重点建设网上审批、网上投诉、官方微博、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等系统。

构建城市智能管理平台,依托东北云计算中心和应用软件基础平台,整合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深化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对城市的科学、精细、长效管理。

14个项目率先应用

据孙德录介绍,“数字辽源”重点规划的38个基础应用项目中,数字工商、平安城市、数字交通出租车监控管理平台已经上线运行,数字医疗完成了系统框架与功能建设,数字城管和应急指挥系统于2012年8月末全面完成系统建设工作,其他项目也将陆续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投资9.7亿元。

“市民一卡通系统、民生账单、政府公共信息呼叫中心系统、数字药监、数字社区、数字旅游、数字教育等28项是2012年到2015年数字辽源重点建设项目。”孙德录介绍说,市民将来看病不用再做重复检查,拍张图片上传就能完成城市管理,地下管线、地上建筑全部三维呈现,数字防控让城市“四门落锁”,市民幸福感、安全感极大提升。

数字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于全市卫生医疗服务需求搭建了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的新型卫生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为全市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医疗协同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目前,已完成全市(包括县区)53家医疗服务机构纸质档案的收集归类和汇总整理工作,建档数量806349份,建档率达70%,2012年8月已经上线运行。实现了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为全市卫生管理和广大市民享有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高效服务。

在城市管理上,辽源数字城管上线后,整个城市的部件和事件都可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对水井盖、路灯、护栏、广告牌等建立档案,划分网格,按照网格化进行管理;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发生问题时能立即发现,及时解决。再如数字安监,可对城市的矿山、高危企业、加油站、危险源进行监控,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第3篇

“智慧城市”不是概念,更不是盲目追捧新兴技术的“面子工程”。城市信息化要真正从应用出发,让信息化为城市居民的便利生活发挥作用。

城市,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光芒在此交相辉映。然而演进至今,城市却遭遇各种挑战: 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终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所以,用信息技术改善城市生活,改变城市形象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XX城市”成了时髦的理念。从2000年至今,先后就出现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然而,名词虽有变化,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异。

所谓“数字城市”,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概念提出后,一直由政府机构主导推进。2000年时,中国近百名市长与IT精英聚首“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共商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大计。

而没几年,引进了美国“无线费城计划”的“无线城市”概念,又取代了数字城市,并活跃起来。

无线城市主要用无线网络来便利市民生活,除此之外,对于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也有重要意义。此概念一出,迅速刺激了中国各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纷纷开始考虑建设此类项目。

然而,从无线费城计划算起,无线城市在全球范围内也发展了5年有余,如今看来,可以作为样本的案例却仍然少之又少。有些国家的无线城市项目在大规模宣传后甚至根本没有启动; 而休斯敦、旧金山、芝加哥等城市宣布暂停该计划后,风光一时的Wi-Fi新创公司如Jolt-age、Cometa等被迫陷入倒闭的绝境。而在中国,除了厦门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在其他城市也并无多大进展。

就在此时,更宏观、更庞大的“智慧城市”概念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强调用云计算、物联网、传感网等高科技网络搭建城市的“智慧环境”。与前两者不同,智慧城市是由IBM公司提出并倡导的,主导者变成了企业而非政府主导,而且目前已经得到了许多城市的支持。

但笔者认为,无论数字城市、无线城市,还是智慧城市,都无非是城市信息化概念的诠释。而实践证明,凡涉及信息化建设全局目标的实施,都需要大量投入和较长时间,城市信息化建设也一样,需要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在前沿技术的应用上,无论物联网、云计算,或者三网融合,都不是几个企业就能搞定的,这还需要政府去协调、推进。

而已经开展了3、5年的数字城市、无线城市项目中,“夹生饭”大量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全局规划。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重复建设,系统之间也不能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信息系统 关键能力 物联网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31-02

1 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方兴未艾,其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互联网应用从只能读取内容的Web 1.0时展到人们可以参与共享内容的Web 2.0时代,再到现在已悄然迈进的智能化的Web 3.0时代;管理信息化应用从关注组织内部事务处理到关注组织内部工作流程,又在向组织内外协同处理的诉求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生产活动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载体,将无可避免地与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衍生出具备智能的城市级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控制和协同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之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谐。

可以将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的生物体,而将其信息系统比作生物体的神经系统。高等生物的神经末梢感受体内、体外环境的信息,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进行整合加工,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协调生物体内部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终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宽带通信基础网络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城市智慧的大脑,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以协调城市这个庞大的生物体各系统的运转,以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将愈发依赖于这种高度互联、高度协同的智慧信息系统。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关键能力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以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其建设和发展目标是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感知的、有效控制的高效管理和优良服务。

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三个信息化关键能力:

(1)信息的全面感知能力

城市中布有大量的感知终端,通过传感器网络,在运行、服务中捕获到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城市环境的多种信息元数据。

(2)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

具备海量的跨部门、跨行业异构数据的存储能力,能够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高效分析、计算和处理的能力,并且能够构建基于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智能应用能力。

(3)智能的管理服务能力

在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的行业智能应用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服务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的统一公共管理平台,为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生产提供普适的、智能的应用与服务。

3 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体系,它统一集中各行业数据与信息资源,为跨部门、跨行业建立协同处理和智能控制平台(见图1)。

对智慧城市关键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物联网和云计算能够为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它们在宽带通信基础网络的支撑下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信息感知端和信息处理端。一方面,物联网渗透入各行业,提供全面的城市感知和控制网络。另一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面向各个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集成,面向用户和终端提供整体的智慧城市应用服务平台。两者之间由普遍覆盖的宽带通信网络在平台与终端之间提供网络环境支撑。云计算构架在宽带通信网之上,物联网将主要依赖宽带通信网来实现有效延伸,通过云计算模式可以支撑具有业务一致性的物联网集约运营。

3.1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衍生,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与RFID融合技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物联网节点及网关技术、物联网通信与频管技术、物联网接入与组网技术、物联网软件与算法、物联网交互与控制、物联网计算与服务等。

物联网的应用渗透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这些应用概括起来有:(1)工业,如生产过程控制、供应链管理、能耗控制等。(2)农业,如农作物精细灌溉、生长环境监测、农产品流通追溯等。(3)商业,如自动贩卖机、POS终端等。(4)金融服务,如“金卡工程”、二代身份证等。(5)交通,如交通流量监控、交通信号控制、电子收费、定位导航、车辆状况诊断等。(6)电力,如智能变电站、智能用电、配电自动化等。(7)医疗卫生,如远程诊断、医疗废物监控等。(8)教育,如图书信息推送、远程教育等。(9)家居,如门禁、安防、电气设备远程控制等。(10)环境,如有害物质监测、气候环境监测等。

3.2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大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提出了对海量信息的处理与低成本、普适化、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云计算因这些需求快速发展,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商业模式,即通过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自助管理计算、存储等资源能力,形成高效、弹性的公共信息处理资源,使用者通过公众通信网络,以按需分配的服务形式,获得动态可扩展信息处理能力和应用服务。如果从计算效用的角度来看,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可管理的弹性的资源池,充分提升机群的CPU和存储的利用率,又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充分利用机群并行处理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并通过中间件层对上层应用透明。构建智慧城市一体化智能控制服务平台,需要处理对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环境的感知数据,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自动规划等多种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提炼出信息中蕴涵的知识,发现规律,提供智能的城市管理、控制和服务。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智能挖掘需要巨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能力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4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包括物联网感知和控制层、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管理中心和应用五个层次。

(1)普遍部署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对城市系统和环境进行感知与采集,通过宽带通信网络对感知信息进行传送;(2)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对信息进行汇聚、提取和处理;(3)在数字化平台实现行业集成的应用接口整合;(4)通过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用户、业务、数据、安全、认证、授权和计费等管理功能;(5)最后实现各行业的应用服务。另外,标准、法规的完善和全局的统筹规范有利于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使系统真正具有智能运营、交付和服务能力。

5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是智能的开放的系统,其网络拓扑以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终端为触角,由内而外分为六层。

(1)城市数据中心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和用户数据中心,共同构成城市数据系统。各种终端、传感器和网络捕获的多种信息元数据汇集到城市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并行计算技术支撑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自动规划,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网络、业务、终端提供协同和智能的一致性控制、服务和管理支撑,从而构建城市级的人工智能系统,使管理、控制和服务具有智能的特性。(2)云存储、云计算和云网络设备构成的云资源系统为城市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的能力,使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与共享服务能力。其中,云交换机和云路由器是一种新型可编程、可虚拟化、自适应和智能调度与资源共享构成的精简架构,即智能交换机和智能路由器,可以支持各种协议,实现接入普适化和控制智能化。(3)能力引擎系统提供资源和支撑能力的开放使用。其中,数据分析能力基于特定的计算规则,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以期从海量信息中得到规律性的认识。(4)智能接入网关将传感器终端接入云中,屏蔽不同传感器终端的差异,进行不同终端接入的智能适配,实现统一接入。由于各种终端拥有的资源不同且动态变化,需要智能接入网关层进行自动发现识别和智能适配。(5)终端指感知和控制,以及应用服务获取的末端设备,广义的包括PC、手机、传感器、云终端以及各类具有计算与通信能力的设备(如:相机、电视机、播放器、冰箱、空调、洗衣机等)。

6 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需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突破海量数据处理、智能终端系统、智慧化产业支撑平台等关键技术。

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以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而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配套措施,建设宽带、普遍部署的通信基础网络。同时,需要推动跨行业联合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研究,实现通信、数据、信息、应用、服务的协同。此外,还需要通过立法和监管,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建立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有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共同保障,才具备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服务环境,汇聚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和现代服务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邹佳佳,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4):69-71.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范文第5篇

“未来,城市数字化就像城市的水电一样,成为城市发展的常规需求。”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东蓝数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召法如此描述数字城市的愿景。从软件开发商到软件服务提供商,再到数字化城市服务提供商,这是大多数软件开发商一直在做也希望能做到的事情。

聪明人做不聪明的事

下午2点,记者发去采访朱召法的提纲,一个小时以后,记者被通知下午4点进行采访。“昨天刚到北京,明天早上9点就要飞回宁波。”朱召法解释如此仓促的原因。在记者到达东蓝数码北京分公司的前一刻,他还在审核业务流程,未来得及看采访提纲。

“目前东蓝数码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北京和长三角地区,所以在北京和宁波之间来回飞是常有的事情。”对朱召法来说,如果说宁波是第一故乡,北京就是第二故乡。

提及创业前的经历,朱召法轻描淡写。1987年朱召法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信息中心,26岁担任国家信息中心技术处副处长,组织开发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日元贷款项目。在所有人看来,朱召法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在政府部门领导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自己的很多想法不能实现。”为了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朱召法决定辞职,并回到自己的故乡宁波创业。

“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可惜没有成功,因为资金不足。”朱召法说道,因为互联网很烧钱,我们资金不足,所以只能转为做软件这一块。虽然软件开发赚钱不多,但至少能解决企业生存问题。

2004年,朱召法创办东蓝数码,由此开始专注于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即使是现在,国内真正做软件产品的公司其实也是很少的。

对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免费产品总是比付费产品更受欢迎。面对这种现状,朱召法自嘲:“有人说,IT就是‘挨踢’,软件开发其实是一群很聪明的人在做一件很不聪明的事情,因为不挣钱。软件工程师的工资以前是很高,但是现在一点都不高。我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但是软件产品的价格并没有随之增长,我们生产的东西从产品线到终端用户,价格并没有增加多少。”

在朱召法看来,在一定程度上,软件开发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那么当时为何选择这个行业呢?“你可以说我们选择了这一行,其实我们是被选择的。以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我们掌握的知识,进入软件开发这一行是必然的。”朱召法表示,“虽然现在我们做的依然还是软件开发,但我们的目标是提供软件服务。”

目前,软件开发业务的利润在10%左右,而软件服务的利润则高达30%,甚至40%。

未来软件服务占业务50%以上

“近十年来,国内软件行业一直都还不够成熟。虽然国内软件行业比互联网发展更早,但是互联网要比软件行业发展得更好。但是我们仍很乐观,因为国内软件行业一直在进步。”朱召法表示,现在,愿意享受付费服务的企业实际上越来越多,国内离接受付费软件服务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朱召法并未将其两次创业分割开,对他来说,不管是互联网还是软件开发,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互联网的服务是收费的,那么实际上就是在卖软件服务。

“目前软件服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是20%~30%,我们的目标是至少50%。预计三年后,我们将实现这一目标。”对东蓝数码来说,向软件服务提供商转型是一个发展趋势。

软件开发商和软件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思路并不一样。做软件服务的前提是公司开发的软件要足够大。如果很小,用户并不必须要付费享用该服务。“我们现在要基于云计算架构做成一两个经典案例,进一步打开软件服务这个市场。”朱召法表示,当时选择在宁波创业的原因是希望回到家乡。就软件服务市场而言,南方市场还是要比北方市场成熟一些。

当然,完成转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东蓝数码来说,转型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

资金不足让朱召法首次创业失败。实际上,虽然东蓝数码在仅创办两年后即开始盈利,但是资金需求依然很大。去年,公司获得深创投系(包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5000万元投资,解决了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

如果说创业初期,资金是东蓝数码最大的困难,那么现在,东蓝数码面临着一个软件企业共同的问题――人才。

“北京IT企业很多,人才缺口很大,而且很多人在逃离北上广。而对于宁波来说,人才同样是一个问题,因为宁波生活成本高,而且高校相对较少。”朱召法表示:“现在东蓝数码将逐渐向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地区发展,我们很多业务都需要现场服务,所以还是得在北京或者长三角地区,一些不需要现场服务的业务我们已经转到郑州。”

城市数字化需要“电力公司”

“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某几个城市的信息化供应商,就像城市的水电供应商一样。这是我们的一个发展目标。”在谈及东蓝数码未来发展目标时,朱召法毫不犹豫地说道。

实际上,对大部分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城市数字化是一块不可忽视、足以深耕的领域。

从IBM的智慧地球到宁波的智慧城市,再到各个软件服务提供商的各种数字城市概念,名称大多相似,而发展思路也大同小异。如何在众多软件提供商中脱颖而出,如何从像IBM这样的跨国大企业口中分得一杯羹是每一个软件服务提供商都在考虑的事情。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大系统。真正的智慧城市,它的IT系统如同目前城市建设中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那样重要,并且允许用户象使用水电气的方式来获取IT服务,所以城市数字化的供应商不应当是一大堆小公司扎堆,而是区域内几个大公司提供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后期持续的本地化服务运营,这其中涉及两个关键因素:上规模的公司和强大的本地化服务能力。我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太久才来临,因为国外已经在做这么做了。”

对城市信息化,朱召法似乎已做好十足的准备,“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区域级的城市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这首先是要有钱,其次是要有技术沉淀。在资金层面,我们暂时不担心;而在技术层面,这正是东蓝数码的优势所在。”

东蓝数码的城市信息化思路很明确:从中小城市入手。“因为中小城市的政府主导力比较强,城市信息化需要这样强的政府主导力;城市信息化的业主单位是政府,用户是市民,东蓝数码投资,购买设备,开发软件,然后拿来给大家用,如果觉得好你就付钱,如果不要,你就不付钱。”朱召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