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6年11月24日,第十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此次论坛汇聚众多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学者、安监和企业代表,围绕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风险控制与事故预防、企业安全培训与管理、安全生产大数据等课题交流和探讨,为安全生产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危险化学品运输和仓储安全
如何保障
“绝大多数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等)都已经‘退城入园’,但在‘产品项目一体化’‘差异化发展’和‘两个市场’(原材料市场、成品市场)方面缺乏统筹考虑,又大大增加了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研究中心专家汪卫国在第一分论坛“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风险控制与事故预防”中讲到。
目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是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在车辆注册、检验、报废等环节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及年检之间的时间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非法改型、拼装、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都缺少有效的监管。
汪卫国介绍,由于危险品管理的特殊性,交通民警在发现危险品运输车辆特别是液体危险品、剧毒危险品运输车辆严重违法行为后,卸载没有专门的车辆、工具,扣车没有专门停车场和危险品车辆驾驶员,往往无法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规定少、处罚力度又小,加之没有明确驾驶人员的相关义务,都增加了交通民警查处运输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的工作难度。
另外,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分布不均,且存在缺口。我国危险品仓储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和东南部沿海港口城市,约占总量的60%;中部大中城市约占25%;西、北部地区约占15%。然而危化品仓库仍短缺20%左右,在某些城市和化工产业发达的地区更为突出,达30%以上。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仓储需求量尤其大,导致地下仓库增速快。
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的调查数据,北京地区的危化品经营单位有2 345家,生产单位有231家,使用单位有589家,经营品种达277多种,但得到监管部门许可的危化品仓库仅有两家,除了一部分企业的危化品转存临近省市外,大量的危化品都被存到地下仓库。值得担忧的是,有些地下仓库就隐藏在居民楼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轻则可能只是造成一场火灾,重则会造成危化品爆炸和有毒物质污染。
不仅如此,危化品仓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既懂化工又懂仓储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汪卫国建议,危险化学品仓储专业性强,应当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吸纳人才的优势,合理布局特大城市工业用地中危险化学品仓储类用地的份额,用地域优势吸引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同时对危化品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
汪卫国分享了上海市推行分区域目录化清单管理的经验。上海市自2012年起,首创全国《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管理制度,先从负面清单的角度出发,对上海不同区域内、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明确禁止、限制和控制管理措施,又以正面清单为依据,规定部分危险化学品允许在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进行工业化使用、运输和储存,并重点聚焦化学品登记报备、化工集聚区监管、动态定置管理等方面。
整体培训链条如何打造
在北京市安全文化论坛的第四个分论坛上,承办方――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以“新时代企业安全培训与隐患排查的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陈大伟就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进行l言。陈大伟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筑施工安全研究,他介绍,大部分的伤害事故不是由于机械设备故障,而是由于不安全行为。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回答这一问题,应将关注点放在安全习惯和意识的缺失上。现实情况是,企业的安全培训仍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是履行法定义务,忽视了对安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做了大量的安全培训工作,但效果不好的原因所在。如果能开展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将会突破事故频发的瓶颈,改善安全生产现状。
在演讲中,陈大伟也介绍了凸显实效的2种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和实训式培训。体验式培训有助于工人掌握安全知识并能够激发工人参与积极性,但这种体验仅让工人知晓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对于体验后是否掌握安全知识,后续工作中能否养成好的习惯,陈大伟认为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也面临着培训效果难以持续跟踪及巩固的问题。
实训式培训针对于安全管理人员,将培训设置在施工现场,将专家现场检查结果与参与培训人员的隐患识别情况对比,并由专家进行详细讲解,提升被培训人员的能力。这种培训旨在突破体验式培训存在的不足,着力培养安全习惯和意识,乃至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为其他人树立“安全榜样”。
为了改善当下安全培训的效果,陈大伟建议,希望政府可以从政策、资金、资源方面予以企业支持,打造以培训、体验、考核为一体的整体培训链条;对于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及工人的特点,做好培训的策划,并建立起有效的培训考评机制,确保培训发挥实际作用。
大数据如何驱动安全生产
在第三分论坛中,以 “大数据时代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发展”为主题,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张慧介绍了安全生产大数据技术研究及应用前景;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树根介绍了大数据在建材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华企风控研究院副院长姚雯霞介绍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安全风险管控;量子魔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葛欣介绍了安全生产中的大数据应用。
参会专家普遍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也在飞速发展,通过对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将更多的数据应用在企业和政府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为打造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针对各业务的数据模型构建,以及大数据挖掘的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数据范围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根据《关于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通知》(国粮调〔2016〕55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16年夏粮收购准备工作的通知》(宿政传发〔2016〕48号)文件精神,严格落实最低价收购政策,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通过即购即销、代购代销、产销结合等方式,充分化解本地粮源,确保不出现“卖粮难”问题。
二、任务分解
夏收期间,各公司负责辖区内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的收购和消化工作,优先收购本辖区内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生产的粮食,确保种粮农民利益。
三、工作要求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各企业要积极落实夏粮分片包保责任制度,确保夺取夏收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严格执行政策
各企业要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对收购人员的政策、技术培训力度,确保收购政策执行不走样。严格遵守国家“五要五不准”粮食收购守则、省粮食局“三个绝不允许”收购纪律、市粮食局“12345”工作要求,不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收购;不得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
(二)加强自营收购能力
各企业要积极落实粮食产销衔接洽谈会成果,确保合同履约率。同时,密切联系加工企业、贸易商,通过即购即销、代购代销等方式积极消化本地粮源。
(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企业要落实粮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应急救援“四到位”。粮食企业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一线、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个职工。
(四)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在收购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巡视检查,将监督检查工作延伸到每个收购环节,并建立检查工作日志,详实记载检查的时间、对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等内容。
关键词: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1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不高
石油开采作为危险性较高的行业,石油开采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开采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人们对石油生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型的石油生产在运营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生产和效率,将重点放在产量上,忽视了生产安全管理[1]。此外,部分小型石油生产企业由于运营时间较短,加上在运营期间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鉴于此,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加重视当前的生产安全管理。以上提到的两种情况均导致石油生产企业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高现象。
1.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部分石油生产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只是形式化,没有落实,导致我国石油生产行业依然存在大量的安全生产问题。此外,我国针对石油生产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真正的使用到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规模上虽然不断扩大,但在各项设施设备和管理完善度上仍然落后于国外,我国虽然针对石油企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这些法律制度仍然不全面,存在着不少漏洞。部分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通过各种手段来钻法律漏洞。如部分石油企业将国家下发的用于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到生产中使用,又如部分石油企业没有为其员工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导致员工利益受损。此外,部分石油企业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但由于和自身实际不相符,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安全管理制度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1.3石油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除了以上提及的安全管理问题,石油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同时也是导致石油企业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中,超过70%的事故是由于人员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善导致的。部分石油企业在运营中,缺乏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管理上,也没有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导致员工出现松散局面。此外,由于没有加强安全培训,员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高局面。除了没有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石油企业也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部分缺乏专业知识的员工在进行日常生产活动中,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导致各种操作失误事件发生,而这些操作失误事件,极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2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2.1提升石油开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石油企业在进行生产安全管理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是第一要点,因而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强化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和管理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身为石油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巡视中,时刻叮嘱员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组织各个管理人员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3]。此外,更可以采取安全讲座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参与会议,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2.2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当前多数石油企业采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主要为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以生产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三种,这三种安全管理模式各有优点也有缺点,在集合这三种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石油企业可以创新一种刚柔并济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管理每个生产环节的主要负责人中,主要采用刚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将责任制落实,督促每个生产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做好日常工作。在管理每个环节的员工中,主要采用柔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让员工体验到企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企业对他们权益的保护,从而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2.3制定应急预案和机构
应急预案和机构在石油开采中是确保安全生产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该方案在安全事故发生中,可最短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带来的影响。其中应急机构的确立需要将项目经理作为此机构的首要负责人,这样才能保证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对其作出有效的判断,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条不紊的对相关工作进行指挥,将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其中应急方案的制定需要联合各种事故的起因、后果等来进行制定,并结合之前的相关经验进行整合,应急预案中主要包括抢险、安全疏散、后勤保障、医疗等方面,在制定完成后,应将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手中,并对其进行预演,确保事故发生后可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
3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待加强,这就需要石油开采企业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构建一批高专业素养的安全监督与管理的人才,为石油开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鸿宇.对于石油开采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34(8):242-245.
[2]何盼.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6,8(3):45-46.
1.1人员素质因素
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人员的因素导致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问题对安全事故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规范、标准不熟悉,没有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人认真抓安全制度的落实。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盲目施工,无视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加之管理混乱,违章操作,都给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了可能的机会。
1.2安全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过分注重效益,重点考虑施工生产的利润,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久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从而导致施工管理混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尤其是一些工地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没人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麻痹大意,应付了事,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精力有限,对安全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事故隐患消除仍存在随意性、不彻底性,个别施工企业和个别工序甚至存在重大危险源,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
1.3安全生产资金不足
关于建筑安全资金,在设计预算阶段都有明确比例的规定,而且不占施工成本预算。但有些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资金没有专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配置不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跟不上,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伤害保险等项业务没有办理,都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在一些地区,安全生产费用至今没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成本中,或者建设方有意和无意地拖欠工程款,不按时拨付,从而使施工企业周转资金不多,安全费用被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投入,施工安全设施无保障。
1.4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
我国建筑市场虽然繁荣,但施工企业众多,僧多粥少的现象使得企业不惜手段获得工程建设项目,致使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压级压价,不择手段恶性竞争,加之建筑市场存在的腐败现象,越级或无资质承包的现象,企业就把招标过程中的损失转移到施工中来,工程安全费用不到位,舍不得资金在施工安全中使用,忽视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保护和环境改善,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1.5安全监理不到位
目前监理队伍规模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尤其是总监理工程师的严重缺乏,一名监理负责多项工程的现象比较普遍。法制意识淡薄,对监理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足;个别现场监理人员素质不高体力不支,文化不高的现象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监理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少数监理人员接受施工单位的好处,原则性不强。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理知识,对施工方提交的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正确判断,安全事故隐患难以发现。
2做好施工安全的预防和控制
2.1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理
安全监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工作非常重要,监理由于自身的业务能力限制,在施工现场会遇到许多安全细节问题而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所以监理人员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充分认识到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安全监理还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熟悉和了解一些施工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法规,根据工程的专业特点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对施工作业危险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预控;督促施工单位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2.2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建筑危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作为施工企业如何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则是人为因素可以实现的,首先要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其次是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最后严密控制,动态跟踪,对于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重点控制,制定和完善应变策略。施工中的极不可承受的危险部位要禁止作业,已经发现和预测到的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防微杜渐;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不合乎安全生产的条件,不可以施工;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密切观察,没有危害的按照常规进行管理。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都需要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所谓事故预防就是在未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进行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以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其实质是发现、识别建筑施工中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行为。对于事故发生后,以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为控制目标。根据事故可能发生的情况,选择以下步骤进行预防和控制: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矫正施工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事故控制的目标。
2.3建立应急预案联动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与措施联动机制,一旦有事故发生时,管理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控制和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事故发生后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步骤一般按照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等次序进行补救及抢救,避免事态扩大和损失加重。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1-5月份,全国建筑安全事故导致128人死亡,受伤199人,数字惊人,教训惨痛。
2.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人员的来源多是农民工,他们普遍具有文化素质低、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意识淡泊等特点,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及培训非常重要。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和提高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施工安全培训,另外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建筑伤亡事故预防应对措施
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政策法规,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规范施工,严格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加强监控,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预防和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3.1坚持落实“三项制度”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更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第一是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工作提高到一定高度上来重视。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明确责任,不但建立制度,而且要抓落实,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树立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自我保护的思想,明确做到责任到人、权力到位、奖罚兑现,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防止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同时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也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手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安全事故控制制度。施工过程中,是安全事故高发期间,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在施工全程强化安全意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关键环节做重点控制。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建立安全事故预警制度。施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分析和事故预警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由管理者来完成,分析研究一些典型建筑事故,找出事故多发的类别、部位、施工环节,科学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合本项目的施工实际及现场状况,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对冬季、雨季、节假日等不同时期的施工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时发出事故预警。
【关键词】职业意识船员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77-02
随着我国与世界贸易量的不断增长,航运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由于我国在航运领域的不足,在强大的国际市场冲击下,深受打击,其中人才资源的缺乏,船员职业意识不强是一个突出问题。[1]因此,提升我国船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推动航运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我国船员职业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的船员职业意识并不强,其中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如不对此进行强化培养,必然会阻碍我国航海事业的未来发展,其必要性与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船员的职业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上进心不强,纪律不严明以及管理松散。在困难面前时常采取回避态度,对遇到的困惑不刨根问底,因此在技能上达不到要求水平。
(2)强化职业意识有利于我国船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倘若船员职业意识淡薄,则再严格的规章制度都是无法实施的,没有职业热情,也难以掌控先进技术。
(3)船舶安全生产对船员职业意识有较高要求。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好坏,在船舶生产过程中,船员职业意识作为内因,直接决定了生产工作进行的顺利与否。良好的职业意识是完成一切任务的源动力,既能鼓舞干劲,又能有效压制船员的抵触情绪。[2]
(4)我国船员的航海实践与教育培训存在脱节。在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许多航海教育培训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笔试考核环节,没有做到从职业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教学指导,以致学生实际动手环节薄弱。
(5)我国船运业的发展达不到国际化要求。随着贸易范围的不乱扩大,只有在国际航运界的大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航运业。目前我国船员尚未融入国际航运劳务市场,但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加强我国船员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船员综合素质,才能促进我国航运界与国际接轨,提高竞争力。
2我国船员应具有的职业意识
就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言,我国船员应至少具备以下职业意识:
(1)法律意识。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各行业工作者都必须懂法并守法。只有在法律保护下,才能维护船员的切身利益,在实际教学培训中应加强对船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他们知法、懂法并学会用法。
(2)安全意识。船员是一项比较危险的职业,只有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保障整个轮船的安全运行。在安全培训中需告诫广大船员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培养船员掌握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3)责任意识。每个船员都肩负着自身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才能确保整个航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4)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船员必须下功夫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5)服从意识。船员在允许提出意见的原则下必须做到服从船长命令,没有严格的服从意识将导致人心散漫、管理不严。
(6)团结意识。船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况,只有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才能集中战斗力,发扬优势克服困难。
(7)环保意识。海上运输常常会导致海洋污染,给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每位船员都应有环保的自觉性。
(8)应急意识。居安思危,时刻警惕风险才能在事故发生时从容应对,对此,船员必须学会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准备多套应急处理预案,平时多进行实战演练。
3强化船员职业意识的措施方法
根据我国国情和船员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以选择循序渐进、有利有效的措施方法。
(1)尽快健全人才培养战略机制。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切实从我国国情出发,拟定适合我国船员人才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以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船员队伍。
(2)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船员数量庞大,但整体素养不高,职业意识亟待提高,这一点是我们必须的问题,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谓制约我国船员职业意识提高的一大瓶颈,与国际接轨,吸收先进的船舶业理念,进而开拓创新,是提高我国船员职业意识的有效方法。[3]
(3)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海运教育。我国目前已有十多所高等海运院校(本科和专科)。这些院校每年可培养数千名新船员。这些院校对我国船员队伍的建设举足轻重,必须充分利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及培训优势,尤其加强实践环节的全面培训,确保每位船员学会更多有用技能。
(4)推进我国船员与国际航运市场接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快速提高我国船员的职业意识,可尝试推进我国船员进入国际市场,让更多的船员获得切身的学习机会。
4结束语
为更好地确立我国船员人才战略,确保船员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应不断加强船员职业意识的培养,在明确我国船员职业意识现状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从多方面改变现状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在对船员培训教育时,我应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教会船员更多的有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永青,王劲松.论船员的适任标准及发展趋势[J].航海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