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从近几年的招生形势来看,全国高中毕业生选择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给临床护理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了挑战。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的需求,各教学医院都在积极探讨教学管理新思路,新对策。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生由校门跨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今后医院护理工作良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我院自2002年以来,与教学医院探索多层次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思路。现介绍如下:
一、结合实际,制定临床教学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
我院培养的学生是全日制大专生,与本科生、中专生存在差异,临床教学管理目标应结合学校教学与医院实际制定,使学生既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向能力转化,同时也极大地增强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为进一步做好带教工作,保证临床教学质量,需制定和完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严格实施护理部、大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带教老师四级教学管理制度。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先由护理部教学主管对每位实习生进行实习实习生守则讲解,要求所有学生签名认可并督促其严格执行。另外择优选择一名实习小组长,配合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工作。
二、选择和培训临床带教老师
(一)目前,因医院承担教学的任务重、压力大,临床带教老师没有经过筛选,直接由护士长论资排辈来决定,这样给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带教老师是护生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其自身素质往往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护理实际工作中,要加强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要具备教师资格,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每科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热爱护理专业、责任心强、热爱教学、工作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者担任临床总带教老师。
(二)护理部每年选派科室优秀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参观考察,并定期举办带教老师培训班,请各专业的教师授课,组织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和护理技术等培训项目,对带教老师不定期进行考核、评比,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并作经验介绍。
三、加强护生岗前训练,促使尽快转化角色
(一)入科室前,进行基础护理技术岗前训练入科前,首先由护理部负责对护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是医院较常见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标准,缓解护生胆怯的心理。
(二)加强法律及安全意识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在入科前,集中为护生进行一次临床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的讲解,让护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时刻提醒自己,在护理工作中始终要做到有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当然,临床带教老师也应通过严格教学和规范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适应新环境和角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护患关系临床带教老师要有奉献精神,主动与护生交流,介绍病区环境,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把自己的经验体会传授给护生。而护生在临床学习期间,应虚心学习,努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另外,带教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护生主动与患者交流,教会沟通技巧,并做好健康教育,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争取更多的机会。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一)大讲座与小讲座相结合护生进入临床学习,不仅仅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同时理论知识也得到升华。而这些知识来源于临床老师的教诲。护理部定期举办一次大型的知识讲座,同时科室在小范围内开展讲座,“大”与“小”的结合,拓展护理学生知识面,有利于资格证书的取得。
(二)护理教学查房。
1.护理技能查房。
观摩有经验的护士技术操作示范、规范基础或专科的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应用操作技能的技巧等。通过演示、录像、现场操作等形式,参加的人员为护士和护生,达到教学示范和传、帮、带的作用。
2.临床案例教学。
由病区的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或带教老师组织的护理教学活动。选择典型病例,提出查房的目的和达到的教学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反馈护理效果等过程的学习与讨论,帮助护生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带教查房。
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护士与护生参加。重点是护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根据护生的需要确定查房的内容和形式。围绕实习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按照《护理教学查房规范》,每月进行1-2次的临床带教查房。如操作演示、案例点评、病例讨论以及优质护理病例展示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等。
4.床边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每天利用晨间查房的时间对典型病例的护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对护生进行提问,加深护生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人人关心临床教学,重视临床教学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临床教学评价,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一)临床教学质量评价。
1. 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定期检查带教老师的教案、计划、授课方法、授课内容等,了解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每2月分别召开护生与带教老师座谈会,通过相互反馈信息,评价是否教学相长。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教师要求其学习,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
2. 对护生能力的评价定期开展理论和实践技能比赛,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另外,通过工作人员和患者测评护生的仪表仪态、服务态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以上成绩综合评价后记录护生的学习效果。
(二)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管理临床教学由护理部分管教学的老师全权负责,督促并落实各科室护士长严格要求带教老师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保障临床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慧敏,于瑞英,罗文川.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护理管理杂志,2003,3(3):42-43.
[2]王虹,范植蓉.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护理教育,2003,9(12):968-969.
护理是一门讲究应用的学科,比较注重实践应用,其中临床护理是护理教学当中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学是实习护士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一直是医护人员较为重视的问题临,对于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护理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作用。然而,当前护理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首先,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高职院校带教老师通常是用富有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管理和理论水平欠佳,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很难适应新时期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要求。其次,原有高职护理教学管理实习护士分配过程不是十分恰当,通常只是简单按照实习护士所学专业分配到不同科室,没有进行针对分配,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对实习护士实习针对性培养,使得实习效果欠佳。最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缺陷,每个带教老师在面对问题时会根据自身实践经验选择不同则重点,导致实习生学习过程受到影响,很难全面了解和学习。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遵循护理学科发展大潮流,总结以往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变革创新,构建了一套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护理实习教学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当中注重岗前培训等工作。
2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教学阶段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完善其管理组织机构。高职院校与医院相结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理论培养优势和医院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逐步建立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临床护理管理机构。从而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构建护理部、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科室的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人员上构成以护理部主任、教学助理员、实习督导专家、科室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教员等多级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实纲和手册等相关管理文件,努力实现护理教学的全方位管理。其次,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紧跟医学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护理教学管理当中的新的特点和方法,建立教师队伍长期培训机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部分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理论、方法、业务水平、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进行考核,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高职护理教学过程应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带教老师是护生从事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教学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邀请护士长、教学专家等举行专题讲座,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医患关系、健康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等作为讲座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必备人文素质。着重培养护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位护理学生,强调每一项完整的护理操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
3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实习阶段
首先,根据学生临床实习时,对新鲜事务好奇心高、积极性高等特点,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将医院基本信息、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技巧、相关礼仪、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上岗之前熟悉自己岗位信息,更好地适应实习工作。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新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正确面对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渡。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和科室特点,针对性进行人文知识教学,合理安排护理实习生进行大班教学,重点讲解一些典型病例、个案等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和集中讲评等诸多方式,拓展学生眼界,为护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在实习过程当中根据专科的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门诊部可以将服务意识、分诊方法等作为专科特色,引导实习生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培养等工作。如急诊科课根据急诊收治多样化、病情多样化等特点,积极组织场景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当救治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关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护理等工作。
4结束语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79-02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中职卫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卫生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锁定在培养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力强的面向医药卫生服务(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上。这一目标对中职卫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管理毕竟有别于企业及医院管理,教育理念是首位,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梧州市卫生学校有80多年的历史,曾经辉煌过,也有过痛苦的解体经历。现在区内多所市级卫校已成为“国家重点中等卫生学校”,而梧州市卫生学校至今还只是“市级重点职业学校”。导致学校发展速度缓慢除了客观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笔者结合近年来梧州市卫生学校在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 梧州市卫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保守,缺乏改革创新精神
学校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作主导,以致工作层面只停留在常规的日常事务上。不求创新突破,但求正常运转,很多事情的处理只是按照惯例,并不考虑是否合理。外出参观学习不少,过后动作不大,缺乏改进的决心和力度,未能摆脱“围城”意识。只满足于自己前进一小步,不知别人已前进了一大步。
2.工作重心和方向出现偏差
平时大、小会议均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在教师待遇与培养,教学实验设施的自主投入、教学校本研究方面显得力度不足。口号大、实干少,未能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最终必然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对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梯队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结构失衡”(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失衡)。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严重超标。因此,学校引进了较多新老师,其中,刚从学校毕业又走进学校工作的年轻教师比例过大,几乎没有临床经验,教学基本功、师德水平还有待提高。再加上现在学校教师队伍处于退休的高峰期,“出多进少”,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编制上的支持,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教理念,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诚信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和综合职业能力。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符合中职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构建与培养符合卫生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意味着学生的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教育工作中主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工作重点;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并力争从临床一线引进护理骨干人才担任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第一,校外培训。近年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委派青年教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及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强化教师的教学及临床技能;定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针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国家级及省级培训。培养指标尽量向一线教师倾斜,并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将培训结果在校内汇报及推广,促使全校教师共同学习和提高,促使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校本培训和研究。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和主要手段。一方面,加强新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岗前培训及师德教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定期开展以“练师能”为目的的“青年教师业务技能比赛”。包括: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教案书写、多媒体课件制作、护理操作技能比赛等。通过“练师能”活动,旨在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尤其是教育理论、学生管理及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及进行教改立项。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如文化基础教研组的“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如何进行课改”;医学基础教研组的“如何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通俗、更直观”;护理教研组的“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优化护理教学”;临床教研组的“教学中如何突出专业特点”等等。
3.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规范化
必须坚持在常规工作中抓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抓改革创新。一切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
第一,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平时要在规范的教学和教务管理中注意收集、整理、积累材料。如每周例行教学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学人员反馈;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促进“教”与“学”的交流;定期检查实习,重视实习单位的反馈,并积极改进;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试的手段和导向作用,把考试的压力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实验课的课堂管理要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控工作要有章可循。根据教育教学理念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和执行好《梧州市卫生学校教学事故与差错认定及处理办法》及《梧州市卫生学校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标准》。规范教学管理相关人员的兼课制度,避免因行政人员脱离一线教学,不了解教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导致教学管理出现偏差的情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4-01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为培养适应新时期医院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院不断进行探索,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规范化管理,护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健全医院三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前提
由于我院接受的护生层次多且数量较大,要完成临床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建全教学管理体系是取得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我院成立了三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①一级管理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及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实纲,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检查、指导、征求意见,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②二级管理组织--由总护士长和带教总辅导组成,负责本科室实习计划的制定和管理。③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组成,按实习计划带教,并保证实习计划的落实。从而使临床教学层层有人管。
2 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
2.1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他们的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及沟通能力。经科护士长、护士长、带教总辅导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临床带教老师,并签订临床带教老师责任状。
2.2 加强师资培训 随着护理教育的进步,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带教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分层次进行师资培训。我们每年举办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班,重点培训带教老师的素质、护理教育理论、实习生的护理安全管理,请优秀老师交流经验,探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方法等问题,规范基护与专科操作,更新护理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理论、操作水平和带教管理能力。
2.3 建立临床带教老师激励机制 根据激励理论,一定的外部刺激可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通过给予临床带教老师情感和物质激励,可以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2]。建立带教激励制度,如实施带教老师优胜劣汰,实习结束后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并进行全院表彰;评选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度考核、晋级、评先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 抓好实习生的培养与管理,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根本
3.1 岗前培训 护生进入临床科室之前均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教育可使护生了解医院护理工作概况,明确实习目标,减少护生无所适从感,在课堂和临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培训主要内容为:医院概况,现代护士的素质,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护理安全管理,有关护理管理制度等。认真组织护生学习并签实习生责任状。通过岗前教育增强护生的责任意识,文明优质服务意识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3.2因材施教,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及量化指标
3.2.1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 把培养护生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
3.2.2强调备好三本 要求学生备好三本:笔记本、心得本、实习手册。把每天在科室所学、所感都记录下来。一方面可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老师通过查看笔记与周记也可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
3.2.3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老师先教授护生健康教育的方法,要求护生运用所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每天至少进行个体健康教育1次,每月至少进行1次群体健康教育并评估,使其学会了与病人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巩固了理论知识。
3.2.4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实习始终。每一次大科轮转实习生集中时,都将临床护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采取实例教育,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发生差错应及时报告科护士长与护理部,不得隐瞒,并及时分析、解决、总结,确保了临床实习的安全。护生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3.3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护生基护操作能力,在实习前三个月每周给护生演示并练习一项基护操作,让其在实习初期就能掌握基护的规范化操作,有利于护生后期实习的需要。
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4.1临床护理查房 每次查房老师都精心挑选病例,认真准备相关内容,并要求护生积极参与。护理查房要求每位实习护生亲自看病人,翻阅病历,了解病人情况 。并采取了多样的查房方式:①问题导向式;②案例分析式;③情景模拟式;④英文查房。
3.4.2 论文指导 采用老师与护生“一对一”的模式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各位指导老师均是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并多次参加省或医院的科研项目。同时我们还开设了论文撰写与统计学知识专题讲座,使护生更好的掌握了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增强了护生科研意识与写作能力。
3.5组织多样教学活动,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3.5.1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制定护生生活护理记录单,培养护生的服务意识及能力,并评选 “优质服务之星”。
3.5.2护理部每月组织专题讲座,使护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3.5.3师生健康教育演示赛 每年开展师生健康教育演示赛,护生运用所掌握的临床知识,编写健康教育剧本,师生同堂表演。演示赛让护生学有所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凝聚力。
4 健全考核制度,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保障
有效的考核制度可以鞭策护生更好地学习,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护理技术考核。每周由带教老师考核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使护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每次出科前由带教总辅导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进行综合考评,让老师们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护生实习完后进行综合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
5 重视教与学的反馈,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手段
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认真征求师生意见,及时反馈与总结。对反馈的内容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到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认真总结对临床教学的意见,调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各级人员严格的层层的质控,保证了教学计划的落实,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促进了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了护生学习的自觉性,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教学质量[3],培养的护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 李雁斌 .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106-107.
Abstrac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eaching, we applied PDCA management model to clinical teaching and divided it into four phases, namely teaching plan stage, stage of clinical teaching, teaching check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summary stages. It standardized teaching management, mad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rules to follow, constantly monitored quality and quant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problems were discovered and the new plans were made, and the clinical teaching was advanced under the PDCA mode.
关键词: PDCA;教学质量;临床应用
Key words: PDCA;quality of educ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60-01
0 引言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同时培养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2],是学生向医生转化的重要医学教育过程。带教老师的水平与临床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但完善、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能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提高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2012年,我院共接受6所医学院校70名专科、本科生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女32人,男38人,年龄19~22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临床教学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教学计划阶段、临床带教阶段、教学检查评估阶段及总结处理阶段,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教学计划阶段(Plan)
①成立医疗、护理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及教学督导组,做到目标明确,人人有章可循。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我院有较高素质的院内兼职教师104人,不断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②根据医学院教学大纲及实习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由科教科和各教研室主任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共同商讨制定实习生轮转计划和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入科当日科室制度教育、每周教学查房、每两周病例讨论及教学小讲座、出科前1~2天出科考核(理论考试、操作技能)。
2 临床带教阶段(Do)
①科教科组织集中进行岗前培训,为期5天,安排职能管理人员宣讲医疗法律法规、医德医风、教学管理制度规定;院内专家讲授医院特色专业和技术。促使学生对医疗、护理常规及医院情况有大致了解,以便尽快调整学习状态,适应新环境。②专人带教,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实有效完成教学计划,重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养成临床贯穿思维,锻炼表达能力;切实贯彻精讲多练,夯实“三基。”
3 教学检查评估阶段(Check)
①教学督导组成员包括医教部主任、科教科科长和资深教学专家,对实习检查工作形成实行院科两级管理。②医教部和科教科负责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每个月不定时下临床检查带教情况;各教研室(组)主任负责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督导组每两周定时到科室检查教学活动开展及资料归档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
4 教学总结处理阶段(Action)
①是PDCA的总结阶段,同时又贯穿于前三个阶段,对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和标准化、常态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整改,避免失败教训的重现。②各教研室(组)对于院科两级教学督导检查结果认真分析、整改,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完成。③科教科每季度召开师生座谈会,收集督导组和师生测评意见,汇总信息,及时双向反馈[3],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当作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依据,并循环反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5 小结
PDCA循环是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制约环,是一个有机整体。我院根据PDCA管理模式特点, 构建自上而下循环反复、全过程、持续改进、具有敏感性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4],对临床实习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切实有效地规范教学管理行为,理顺教学关系,使教与学有章可循、质与量持续监控,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为医院培养医德高尚,自主性强,知识面广,富有贯穿思维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铭燕.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的内涵建设[J].西部医学,2008(2):230-231.
[2]林鸿程,梁馨云,陈敏.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培养医学创新人才[J].现代医院,2008(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