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粮食、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加工后快速冷却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预先定量制作在密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并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运输及销售的提供给消费者的经加热后可直接食用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

已纳入餐饮服务环节管理的盒饭不适用本细则。

冷链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产品类别编号按其他食品类别进行编制。生产许可要注明相应的产品品种,即其他食品[冷链食品(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的具体品种明细。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生产工艺条件的,不予生产许可。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主要生产原料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制度,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及记录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检验管理制度,产品防护管理制度,物料储存和分发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产品留样制度、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制度、问题报告制度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二)场所核查

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照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现场核查以下场所要求。

1. 企业厂房选址和设计、内部建筑结构、辅助生产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总使用面积应不少于4000平方米。

2. 有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

生产车间一般包括原料处理车间(清洗区、解冻区、切配区、洗蛋间等)、原料贮存间、热加工车间、冷却车间、内包车间、外包车间、工器具清洗间(用于清洗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等,辅助设施包括检验室、原辅料仓库(冷冻库、冷藏库、常温库等)、包材仓库、成品冷库等,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原料处理车间应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的清洗槽和加工台案,清洗槽和加工台案的数量或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应明确标识。

3. 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的设置应按生产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合理布局。

应根据生产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冷却间、内包装车间及外包车间应有温度控制及监控设施。

4.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生产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油烟、排水等条件,有低温要求的加工场所应配有降温设施,生产区应配有排污、杀菌、防蝇、防虫、防鼠等设施。

5. 车间内应区分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区域的划分要明确,且应相互分隔,并有显著标识加以区分。

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包括内包车间、冷却车间等场所。准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热加工车间、工用具保洁车间等。一般作业区,即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原料加工车间、外包装间、工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原料贮存场所等。

6. 企业应定期对清洁作业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每年应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查。清洁作业区内部隔断、地面应采用符合生产卫生要求的材料制作;空气应进行杀菌消毒或净化处理。日常运行中,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检测和监测按照下表进行。

冷链食品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表

7. 企业应保证全程冷链条件,包括冷藏贮存、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条件。

(三)设备核查

应核查《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申报生产能力和企业拥有的生产设备数量、参数的适应程度。

1.必备的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需求)

(1)原料清洗消毒设备(如清洗槽、洗菜机、去皮机等)

(2) 解冻设施 (如化冻设施等)

(3)切配设备(如切菜机、切肉机、绞肉机、切丝机、切丁机等)

(4)熟制设备(如炊饭设备、炒锅、蒸汽夹层锅、焯烫机、油炸机、烧烤机、蒸箱等)

(5)速冷设备(如真空冷却设备、速冷库等,并配有温度指示装置)

(6)热力消毒设备、灭菌设备(如针对加工器具消毒柜等)

(7)包装设备(包装机、计量称重设备、与包装设备联动的自动打码机等)

(8)金属探测器。

2. 必备的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的数量应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应审查企业提交的检验设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书面报告。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宜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包括:1、分析天平(0.1mg);2、天平(0.1g);3、灭菌锅;4、微生物培养箱;5、显微镜;6、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7、干燥箱; 8、滴定管;9、水浴锅等。

(四)设备布局、基本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

1. 设备布局

设备的布局应当符合工艺的需要。

2. 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摘洗(解冻)切配熟制、调理(灭菌)速冷降温包装成品(金属检测)贮存冷链运输及销售

3. 关键控制环节

(1)原料采购、处理:符合接收标准,剔除不可食部分;

(2)解冻:温度的控制;

(3)调理热加工:加热时间、中心温度控制;

(4)快速冷却:时间、温度控制,确保食品烧熟后在短时间内将其中心温度降至

(5)包装、冷藏、运输及销售:温度控制,确保食品在10℃的条件下进行贮存、运输、陈列和销售。

(6)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及添加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

三、产品相关标准

SB/T10648《冷藏调制食品》、SB/T10652《米饭、米粥、米粉制品》、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相关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经备案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四、标签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销售

冷链食品的标签应符合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冷链食品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相关规定。

冷链食品的包装容器及其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销售的包装应完整、不易散包。

冷链食品贮存冷藏库库温应在0℃~10℃范围内。冷链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冷链运输车应具有温度监控设备,且温度应保持在0℃~10℃。

冷链食品应在温度0℃~10℃范围内冷藏柜陈列,不应裸露销售。

五、保质期

(一)冷链食品的保质期依企业标准执行,保质期限一般为24小时至48小时。企业在取得充分、可靠、科学的食品安全依据,以及第三方产品保质期测试实验合格的基础上,自行确定保质期。

(二)保质期限起始时间从产品包装结束起计算,要求精确到小时、分钟。

六、检验项目

冷链食品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过氧化值、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

出厂检验项目按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进行检验,至少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等。

企业应对每批产品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过氧化值(油炸类食品)等项目检测;每日至少对1批次产品进行致病菌项目检测;每月至少对2批次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检测。

冷链食品型式检验按该产品执行的标准进行全项检验。企业每年至少进行2次型式检验。

企业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但应保持检测结果准确。企业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应定期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比对或者验证。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检(致病菌可委托检验)。

七、抽样方法

根据企业申请发证产品的品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每个品种均应抽取进行发证检验。抽样单上按该产品的具体名称填写。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发证检验样品。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200个最小包装,随机抽取20个最小包装。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样品确认无误后,由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样品应注意冷藏保存。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温度控制;卫生要求;随车证件管理;封扣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for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cold chai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hygienic requirements, the legal document management and the sealing buckle system of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hygienic requirements; with vehicle certificate management; seal buckle system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然而,我国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而发达国家却达到80%~90%。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行业标准不完善、缺乏系统冷链物流管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 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100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缺乏冷链物流运输仅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将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疏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冷链的发展时机也已经成熟。冷链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就必须抓住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精细管理,提高管理品质,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本文主要以为连锁零售门店提供配送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为例,着重分析并提出在干线运输管理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1.1 温度控制不到位

冷藏、冷冻食品与其他加工食品在物流作业中最大的不同是:食品从原料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均需进行温度控制,即低温控制手段与控制技术贯穿于冷链的全部环节。一般而言,冷流物流中心都比较重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会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制度,通过现代技术GPS来保证车辆运行中的温度要求,但往往忽视出货暂存区、装车前和车辆停靠转运站后的温度控制,导致货物的质量降低,存储期缩短,甚至货物腐败变质。

1.1.1 出货暂存区温度达不到要求

一般情况下,冷冻库的温度在-23℃至-25℃,食品的中心温度一般在-18℃左右,冷冻品出货暂存区的温度要求在0℃左右,且冷冻食品在暂存区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冷藏库的温度一般在2℃至8℃,食品的中心温度在4℃左右,冷藏品的出货暂存区的温度一般要求在10℃至15℃左右,同时冷藏品也不宜在出货暂存区放置超过1小时的时间。由于对温层的需求不同,冷冻食品与冷藏食品不宜在同一温层的出货暂存区暂存。但有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由于场地限制,没有冷藏品的出货暂存区,拣选完毕装满了冷藏品的物流筐就直接放在露天等待装运。

1.1.2 装车前冷藏车未提前降温

低温运输车辆于装车前,应首先将车箱内温度降温,一般冷冻品车箱温度降至-10℃以下时方可进行装车,冷藏车温度降至7℃以下、冻结点以上时方可进行装车。同一温层车辆不可既装冷冻品又装冷藏品,除非该冷藏车为双温层车辆。但有些冷链企业为了节省油耗,降低成本,默许司机在装车结束,关闭车厢门后才开始打冷,将车厢内温度降低。从GPS可以看出,运输车辆一般至少运行30分钟后,车厢内的温度才达到要求。

1.1.3 运输车辆停靠转运站后的温度要求被忽略

冷链物流干线运输的车辆到达转运站后,一般要停留一小段时间,等待单据和货物的交接。在等待交接的过程中,装运冷冻品的车辆往往会接驳转运站内电源,持续打冷,保持车厢内的温度要求。因为冷冻品如果融化,客户会拒收或退货。装运冷藏品的车辆有时送货员或司机会忽略温度要求,在停靠转运站后就熄火停止冷机运行,等待交接的过程也是持续长时间大开车厢门,有时长达二三个小时。有的交接是在转运站的月台进行,但转运站月台往往是露天的,用于常温物流的运作,没有任何的温度控制设施。一般冷链企业制定的运输司机KPI中只要求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车辆停靠转运站后的温度要求就不在考核之列,而且油耗多少也涉及到司机的切身利益,这就造成司机对冷藏品到达转运站后由于停止制冷是否会造成质量问题就不再关心的现象。

1.2 卫生要求不达标

冷链物流是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都应该要特别保证其卫生状态。

1.2.1 车厢和物流筐的卫生要求不达标

有些冷链企业认为需要运输和配送的冷藏、冷冻食品都有外包装,车厢内、物流筐内是否卫生对其没有什么影响,因而对车厢和物流筐的清洁不是很重视。车厢内一般用水简单冲一冲,物流筐就直接堆垛在地上用水管冲洗,冲洗完的物流筐也是直接堆垛在露天地面上晾干。

1.2.2 转运站环境的卫生要求不达标

一般的冷链物流企业对自己公司的环境卫生还是比较重视的,比如东莞华雪冷链公司,公司内部“5S管理”做得比较到位,整体环境很清洁,但对转运站周围的环境卫生就不太重视,他们设在中山某物流园内的转运站月台,周边地面很多纸屑、塑料袋等,一阵风吹过,垃圾就在风中飘舞,而冷藏、冷冻食品就在这种脏、乱、差的环境中进行交接。

1.2.3 货物交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不达标

运输车辆到达转运站停靠月台后,就会同配送小车进行货物的交接,进行“大车换小车”。交接时,受场地的限制,不能两车车厢对接,而是小车紧靠大车,与大车并排,然后配送车辆的司机或送货员将整垛物流筐用铁钩拖出大车车厢,直接放在月台地面上,在月台上按门店顺序重新整理堆垛后,又用铁钩拉着整垛物流筐进小车的车厢。在整理重新堆垛的过程中,有可能原先最底层直接与地面接触的物流筐会堆垛在其他物流筐上,压在某家门店的面包和饮料上。有些人工拣选的货物是需要小车送货员当场清点的,有的送货员就直接把物流筐放在月台下的路面上,在尘土飞扬中清点。

1.3 随车证件管理不够制度化

有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把随车证件和钥匙等都放在一个拉链袋里,司机在出车前到调度员那领取,返程后再交还给调度员。笔者在某家冷链企业运输部挂职时曾看到,随车证件袋的检查靠的是调度员,而不是制度。每次司机交回证件都要调度员亲自检查过,如果调度员不在,司机甚至就拿去找运输部经理检查,以免证件缺失,司机承担责任。

1.4 封扣管理不到位

有的冷链物流企业虽然也制定了封扣管理制度,但实施不到位。干线运输司机装车完毕后,往往贪图省事,只是把车厢门的插销插上,并没有进行封扣,而企业没有严格检查,封扣制度形同虚设。

2 解决对策

2.1 温度控制全程化

冷链物流要重视货品的温度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出货暂存区,如果实在受场地限制,建议拣选出来的货品暂时先存放在拣选区,严禁随意摆放在露天。

装车车辆要提前打冷。由于冷藏车降温时间与车辆的性能及所需降至的温层相关,一般情况下开始降温时应与拣货时间相配合。最好的状态是冷藏车箱体温度降到指定温度时,低温食品刚拣货完成搬运至出货暂存区。

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将运输车辆停靠转运站后直至货品全部交接完毕这一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都列入KPI的考核范围,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如果企业考虑油耗成本,可以要求冷藏品车和冷冻品车一样接驳转运站电源进行制冷。

2.2 卫生要求常规化

作为食品配送的冷链物流,应该把卫生作为常规要求,让全体员工都牢固树立卫生意识。装运员在装货前应扫去车厢地板上的碎片、碎屑等杂物,然后用水冲洗或彻底打扫,最好是运送完一次货物后就清洗一次,如果运输过鱼类、肉类或其它气味较强的产品,则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洁与通风并定期对冷藏车厢进行消毒;物流筐清洗后应堆垛在托盘上,避免直接接触地面,造成新的污染。

企业应督促转运站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地面保持清洁,无垃圾堆积,并在气候干燥时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以免污染食品。如果需要月台进行货物交接,应该把物流筐堆垛在托盘上,尽量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需要清点的人工拣选货品,应该在大车车厢内清点完后再搬到小车车厢内。

2.3 随车证件管理制度化

运输证件管理形成制度,通过制度让司机们学会自我管理。制定每日运行车辆登记表,司机在出车前领取证件袋时,要详细核对前一位轮班司机填写的随车证件袋内物品,在回程交车时,要详细登记,这样当证件袋内的物品出现缺失时,很快就可以发现并找出具体的责任人。表1是笔者为东莞华雪冷链物流企业设计的随车证件回交表。

2.4 封扣管理严格化

封扣的作用就是防止货品丢失。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损失,企业应该要求员工对封扣制度严格执行。干线负责人当日装车前要到调度室领取干线配送车辆所需封扣,登记编码后签名确认(如有遗失,到调度处申请编码作废并重新领取),待装车完毕后同配送人员现场对车辆侧、后门进行封扣,门店调度员现场进行监督。当干线车辆运输至站点后,站点负责人应该同配送人员现场对车辆侧、后门封扣进行检查,检查无问题后站点负责人将车辆侧、后门封扣解除。如发现异常双方确认后及时拍照取证,完毕后将封扣保留并将编码录入站点运营日报发送至物流部行政助理处进行核对。站点负责人每周一将上周使用封扣带回物流部门,交予行政助理助核对封扣编码并统计至报表。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得封扣、伪造、涂改、破坏等一律视为严重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彦杰. 冷链运输环节中的细节管理[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2):67-69.

[2] 毋庆刚.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1(2):26-30.

[3] 袁学国,邹平,朱军,等.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15-22.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主要问题 发展策略

一、背景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始终是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同时这也致使“冷链物流”在中国越来越“热”。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十分落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在冷库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m3,但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二)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冷冻食品产销冷链虽然稍好,但部分产品在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时,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并非“全程冷链”。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第三物流还主要是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导致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率。

(四)冷链物流标准化缺失。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标准都尚未见出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五)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一)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能实现生产厂商和物流企业的共赢。它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对社会而言,可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由于冷冻冷藏产品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单个企业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第三方物流有助于企业的产品辐射全国。

(三)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完善监管机制

冷链物流标准应由国家牵头,行业为主,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制定的标准要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冷冻类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应该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铁路方面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公路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和建立具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冷库,主动适应冷链物流的要求。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过程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的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在储藏环节,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及时了解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2]张洪.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6)

[3]佚名.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EB/OL]. logistics56. ,2008- 8-14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机农产;冷链物流;精益管理

我国的有机农产品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人们对其新鲜程度,标准度,营养度,安全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要使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提高,运输中资源浪费减少,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必须发展好冷链物流。我国2006年出台的标准《物流术语》给出冷链物流的主要定义,是指根据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产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生产、运输、储藏、配送、销售到消费前的每个步骤全程存在于规定低温环境下的物流网络。

一、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增加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有明显的不足。同大多数农产品冷链物流一样,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涵盖是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送、冷冻销售。

图1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流程

1、运输环节过多

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环节过多,环节越多,冷藏失温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在农产品的实际运输过程中,首先通过主干线运输到达冷冻仓库,然后第二次运输到达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进行分解后送到销售商手中,这是第三次运输,最终消费者将农产品买回家是第四次运输。在这些流通环节中很难保持货物一直处于恒温的环境。不仅如此,运输环节的增加导致装卸搬运的次数也随着不断增加,装卸成本与制冷成本的上升使得整体成本上升,而最终只能由消费者自己承担。

2、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有机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不同产品的冷冻需求不同,冷藏车和冷冻仓库的类型难以有机农产品的不同要求,而且也没有专门设计的与其冷链物流相适应的设备。

3、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

因为有机农产品物流内部架构繁杂,有较多参与者,信息存在一定不对称性,物流环节要求有质量控制和及时追踪,因此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同时,新鲜有机农产品的容易腐坏性则需要整个冷链过程的组织协调性更强。

二、精益管理模式的应用

精益管理是随着应用成熟的“精益生产”方法而出现,它是源于精益生产并能应用到大多数行业的理论。精益管理的关键在于避免浪费,即以非常少的投资、微少的劳力成本、很少的技术装备、非常短的时间和面积很小的空间产生最多的效益;并且逐渐满足用户,给他们真实需要的商品。它将推动企业决策者进一步规划新的企业发展方向,消除浪费以达到更好的效益。

1、生产管理优化

在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生产源头。在生产管理优化过程中采用JIT(Just In Time)生产模式,多品种小批量的进行生产,能够满足有机农产品所需要的迅速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有机农产品的浪费,使得有机农产品的响应速度得到增加,让顾客与公司之间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推行JIT生产首先分析生产的相关原理,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JIT相关方法进行改进。要分析自身组织生产的特点则必须首先了解产品的生产周期,也就是要了解其信息处理周期和实物流动周期。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有机地连接了整个供应链环节,缩短信息处理周期与实物流动周期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大幅增加利润。

2、质量管理优化

就有机农产品而言,质量安全问题显得非常关键。在质量管理方面,应该努力保证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物流操作效率、保障物流项目安全。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运转。处理阶段主要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这个阶段非常关键,修订技术标准、管理制度。PDCA循环,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

3、库存管理优化

冷链物流公司的库存调控力度会影响着按计划中的服务层次需求掌控储存量多少的能否完成。增加库存掌控能力并掌握绩效,势必会对相关冷链物流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势以及后续生存进展产生影响。在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采用多级库存管理并进行中心化库存控制,也就是说全部节点不会自行掌控进货的总数,而是全部综合到一块再进行整体决策,以全套冷链物流体系所获效益最大为最终目的。

4、配送管理优化

有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要想充分考虑有机农产品的特性及其对时间的约束,那么一定要借助信息及自动化等一些科学方法,利用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配送集约化以及产地直送化,减少产品的流通距离,使物流环节得到逐步改善,以达到减少物流成本的目的。通过集中化的生产,获得规模效应,就近建立冷冻仓库,降低在第一次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水果蔬菜、禽类的分散种植产生的温度不稳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就对运输储藏的产品提前做好包装加工。

三、结语

随着1994年国家有机食品中心的设立,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开始受到实质性的关注。虽然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但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面还不够强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化冷链系统的缺乏。所以,在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本土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对于政府来说,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对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加大投入,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应当制定和完善,使冷链物流不断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红丽 陆华.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01):34-39.

[2]许菱 冯训阳.基于精益思想的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J].中国商贸,2013(28):24-28.

[3]张丽 刘雯忆 曾雄发.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3):163-164.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疫苗有效接种是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区实际情况,为加强我区疫苗的管理,保障疫苗的质量和供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为保证疫苗及接种质量,各接种单位必须使用省卫生厅统一招标进入我省流通领域的疫苗。区疾控中心应向市疾控中心购买其统一配送的疫苗,我区各接种点原则上使用由区疾控中心供应的疫苗,如发现任何人员有私自向疫苗商贩购苗用于儿童接种的情况,一律先调离工作岗位,再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2、坚持价格公开,统一收费,保障群众利益。第一类疫苗各接种单位不得收取疫苗费、注射器费和接种服务等任何费用,也不能收取计划免疫保偿金。第二类疫苗各单位应根据物价部门有关规定和医疗药品管理制度合理制定价格,除按《省物价局、省卫生厅关于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收取接种服务费每人每针次3元(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式注射器为除外内容)外,不得再收取挂号费和诊查费。各接种单位应在显著位置向群众公示各类疫苗的品种、价格。

3、区疾控中心和各接种单位应加强疫苗资金管理,各单位购买疫苗必须用单位转账支付,杜绝成本和积累资金的挪用和拖欠,保证疫苗经费专款专用。各接种单位凭单位盖章和领导签字的借条,向区疾控中心借苗,原则上每月结算一次疫苗款,于下月借苗时还清上月欠款,杜绝欠款现象,保证疫苗正常订购供应。

4、区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审核等工作,尤其要核验、索取各种疫苗的有关材料,如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鉴定报告、价格批文、进口药品注册证、检验报告书等;完善疫苗出入库登记,逐步实施电子监管码管理,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环节的冷链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