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运输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营改增”;铁路运营;税制改革
一、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和物资的快速传递,交通运输业作为物资传输的载体,对于国民经济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铁路运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稳定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占据了运输业的半壁江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税制改革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影响,其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税款抵扣链条的完整链接并加速行业分工的细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短期内,“营改增”制度的推行仍然会因为操作难度大等给某些企业带来一些实际难度,这对铁路运营业也不例外。因此,有必要了解“营改增”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铁路运营业的稳定发展和过渡。
二、“营改增”对铁路运营业带来的影响
1.“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导致铁路运营业的税收负担发生变动
“营改增”这一税制的主要出发点是实现全行业的减税,但是全行业的减税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的税收负担都会随着“营改增”而降低,全行业的减税实质上是实现各行业税负有增有减,所有行业综合税负降低。这也导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促使铁路运营业的税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首先,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铁路运营所需要缴纳的税种为营业税,且企业适用于3%的税率。而伴随着“营改增”的推行,铁路运营所需要缴纳的税种转变为增值税,适用的税率为11%。虽然增值税的设计原理中,对于所缴纳的税款可以进行进项税款抵扣,但是从目前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的税收负担还是有所上升,这也给铁路运输企业带来了一定经济负担。其次,“营改增”全面推行之后,由于企业刚刚进行税种的转变,增值税进项税的发票还无法及时获得,这也导致了“营改增”之后的过渡期内,企业的税收负担出现一定变动,虽然这会随着政策实施步入正轨而有所好转,但是仍然也会在一定期间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税收负担。
2.“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导致铁路运营业难以获取进项税的抵扣内容
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项目主要为铁路线的维护成本、职工人力成本、设备的维修成本以及相关设施的租赁成本等。伴随着全行业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按理说企业的税款抵扣链条应当获得完善,在过渡期之后企业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进项税抵扣发票,且企业花费的成本应当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进行抵扣。但是事实上,伴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全行业的推行,针对不同行业的优惠政策及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使得铁路运营业难以全面获得进项税的抵扣发票,这促使铁路运输企业的税款抵扣链条仍然存在中断的现象。例如,虽然在“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营企业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电力、燃料、设备以及各种设备的维修等都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但是铁路运营企业在进行人力成本支出时很难进行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
3.“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给铁路运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压力
首先,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缴纳营业税这一种流转税,由于营业税的核算方法简单且核算方便,因此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较小,只需要准确核算企业的收入即可以实现营业税的准确缴纳。但是伴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铁路运营企业缴纳的税种变为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和计算方式更加复杂,需要进行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两端核算。这无形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其压力陡增。其次,由于营业税的错征漏征并未入刑法,在法律层面上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小。而增值税的错征漏征已经入刑法,在法律层面上财务工作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较大。除此之外,由于增值税可以进行税前抵扣,因此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难度明显大于营业税发票的管理难度。“营改增”政策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纳税方式进行了规定,企业可以实行汇总纳税的方式进行税款缴纳,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将空白发票在不同省市进行开具,这使得铁路运输企业的发票管理难度更大。
三、“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稳定经营的举措
1.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发票管理制度建设
“营改增”对于我国众多企业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改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运营、合同签订、销售方式等,在“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想要维持稳定经营,有必要加强自身的发票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发票制度,提高发票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首先,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需要建立包括发票领购、保管、开具等全环节的管理制度,并对发票丢失后的责任认定等进行规定,完善且全面的制度对于l票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其次,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进行专人管理,对于进项税发票需要进行真伪认证,只有通过真伪认证的发票才能进行税前抵扣,且需要对进项税发票的合法性等进行确定,保障无多列支出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在汇总纳税时的发票管理系统,严格管理空白发票,严防由此引起的税收风险。
2.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管理
增值税管理的重点内容时进项税管理,税务机关尤其关注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此在“营改增”之后,铁路运输企业有必要加强自身的进项税管理,避免因进项税额核算不清增加企业涉税风险。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应当积极向销售给自己货物的企业索要增值税进项税票,正常交易中增值税进项税发票获得的越多,企业可以抵扣的金额越多。其次,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积极寻找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上游企业,这样企业可以避免因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而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最终无法进项进项税额抵扣。铁路运输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从上游获得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的审核工作,避免假发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对特殊销售的情况进项规范,在确认特殊销售对应的进项税额时应当符合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规范,对于税会差异应当按照规定进项确认。只有在税法和会计上均符合规定,才能全面保障企业的财务工作没有瑕疵和漏洞,才能促使企业稳定经营和发展。
3.建立铁路运营企业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提升经营效率。当前税收政策的变动会对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增值税的征收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在“营改增”后稳定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支撑。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结合起来,管理层应当意识到税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增值税管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重要性,准确有效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避免错缴或者漏缴税款给企业带来的涉税风险。其次,由于营业税的金额包含在商品价格中,而增值税的金额并没有包含在商品价格中,“营改增”之后企业原先订立的合同中涉及的价款需要根据税率进行转换,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这就需要企业的法律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及业务部门进行协调,对未来订立的合同内容进行调整,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对涉税风险进行监控,当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因为对税法的熟悉度不高,缺乏专业性而造成计算缴纳增值税出现失误时及时调整发现,避免过大的涉税风险。
四、结语
“营改增”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费用核算、发票管理等都带来了一定影响,铁路运输企业要及时掌握生产经营中的涉税风险,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增值税的有效征纳,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铁路行业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李远慧,王晴晴.“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预测税务研究[J].2013(12).
[2]张学勇,荆琦.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和电信业在“营改增”后的税负预测[J].税务研究,2014(08).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基层单位 财务管理 股改上市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6次提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铁路运输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现有的铁路运输能力并不能满足运输需求。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现象非常严峻,铁路运输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铁路运输企业属于自然垄断型企业,运输价格一直处于国家的严格管制当中,使得铁路运输企业大多利润很小,严重的限制了铁路运输企业的融资渠道,铁路建设资金匮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这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而其中更深层的铁路运输的财务管理制度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思考铁路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问题,股份制改革进而上市融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运输企业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我们需要提出解决方案来改善财务管理的现状。
二、铁路运输企业股改上市情况概述
总的来说,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世纪70-80年代
1978年,我国铁路恢复企业基金制度。1983年,国家尝试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放权让利,进行经济责任包干,从而发挥铁路运输企业的主动性。然后这种做法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国家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国家的举措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上世纪80-90年代
1986年,经济承包责任制开始在铁路企业实行。主要的措施是国家给予铁路一定的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运输价格和税收方面,并且通过签订合同来明确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权责关系。然后这个政策的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一是由于当时的宏观环境所限制,二是这样的政策与上一阶段的放权让利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铁路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的体制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上世纪90年代以后
90年代以后,我国政府才真正意识到铁路运输行业体制的本质问题在于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于是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开始陆续展开。1993年2月,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成立,它是第一家由铁路局改制的铁路运输公司。3年后,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功,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股票融资。随后,铁道部陆续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 “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主辅分离、剥离辅业工作”。2006年7月,大秦股份在我国A股市场成功上市,它是我国第一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 。它的成功上市是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我国铁路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近三十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步伐正从放权让利到体制革新迈进,政企不分的情况将得到改善,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的改制上市将通过不断的企业试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铁路运输企业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股改上市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新体制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原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基层站段“四级管理”体制变为了铁道部、铁路局、基层站段“三级管理”。运输生产力的布局调整,也给各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总的来所,铁路运输企业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股改上市后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乱列虚列成本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以前一直以来都是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致使基层站段的固有思想很难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对于成本控制的认识不足,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意识非常单薄。而且由于站段的其他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上脱节,业务部门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不配合增加了强化成本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基层站段的财务人员思想比较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不会考虑整个企业的整体利益,在开销上不会精打细算,造成了成本严重浪费的现象。对于各项支出,不按照正常的程序履行各项义务,非常随意,使得原有的预算支出安排异常混乱。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乱列成本,虚构成本的现象。
(二)资金管理不足,内控监督不到位
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资金管理不力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而阻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铁路运输管理的基层站段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预算管理方面来看,财务人员的意识不强,有些根本没有做好事情的预算体系的建立,有些并没有按照预算体系来进行资金管理,没有计划或者超过计划的资金使用现象很普遍。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来看,在建工程存在着不及时清理、不按时盘点的现象,固定资产的购置随意性较大,没有按照原有计划。从内部控制来看,资金管理的安全防范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即使制度健全,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够,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三)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原有的管理体制被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能满足现有管理体制的要求,而原有的财务人员不管从思想、专业知识、自身素质等各方面都需要得到提高。从思想方面来看,在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高度集中,财务人员只埋头做好基本的会计工作,没有主动积极的市场意识。从专业知识方面看,新的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站段的经营活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原有的知识体系已经相对滞后。从自身素质方面来看,铁路运输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使得某些财务人员出现了违法违纪的现象,挪用资金、贪污公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铁路运输企业股改上市后加强基层站段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明确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随着铁路运输企业股改上市的不断深入,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体制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基层站段的员工应该明确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新目标。一切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和规则的制定都应以这个目标为基础。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充分考虑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后,通过科学管理经营,使得企业的价值在风险一定的前提下达到最大化。这样的财务管理目标使得基层单位开始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来控制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并且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因此它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强化成本管理思想,完善体制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运输成本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强化成本管理至关重要。首先应该从基层单位开始就加强成本管理的思想,让每个员工认识到成本管理是实现基层单位以及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每个员工都应该足够重视成本管理。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基层站段是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单位,所以应该在基层站段建立以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并且将责任明确到各站段、车间以及班组,完善经济责任制。最后,在整个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控制与监督。对于铺张浪费、乱挤乱列成本和无预算无计划的开销等现象要大力打击。
(三)加强资金管理,健全内控制度
资金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经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基层单位应该重视资金管理。首先要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制度,真正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只有集中的资金管理才能有效杜绝资金的流失浪费,尽可能的合理分配资金,使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次,基层单位还需要全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前中后的监督控制,坚决打击未经批准的预算外支出。另一方面,基层站段还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现金流量的收入和支出需要明确的制度加以控制,防止现金流的挪用以及流失。最后,基层单位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针对资金管理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内控准则。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全方位控制资金使用前期的计划预算工作,资金使用期间的投向分布情况,资金使用后期的记录反馈工作。基层站段需要定期召开内控会议,针对一段时间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内控体制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
(四)培养铁路基层站段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对于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学习教育,明确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遵纪守法、公正客观并且具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基层站段应该根据股改上市后新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财务人员应该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及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的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明确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目标,树立一种市场导向的财务管理思想。
五、结论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股改上市的步伐日渐加快,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核心单位,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的改善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并健全内控制度和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等多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现状,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冰,完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内蒙古统计,2006.6
[2]孙冰,大秦上市初尝铁路融资甜头,中国经济周刊,2006
[3]周智诚,加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时代经贸,2008.10
(二)铁路运输企业领导缺少风险防范意识
虽然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已经成立独立集团公司,并采取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但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十分深远,在其经营管理中仍秉承着重投资与安全的理念,忽视投资回报与效益,“老国企”大锅饭的观念仍未彻底改变,最终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未能将风险防范意识彻底引入企业管理中,对企业内外部潜在的经营风险未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例如,个别地区铁路运输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过程中,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及合同违约责任等事项进行明确与了解,盲目追求合同的顺利签订而增加运输收入,导致应收运费无法收回。再如,个别运输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资本,盲目地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一旦被担保人无法偿还,将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三)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复杂性增加随着铁路运输形式多样性及投资领域的多元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场所也从国内扩展至国际联运,并且将闲置资金投向房地产、仓储物流等领域,加之铁路运输收费方式的特殊性及下属各地子公司办公场所的分散性,均给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一些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投资失败及财务人员侵占资产事件频发,极大地增加了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严重地威胁铁路运输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二、防范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一)建立健全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应对经营业务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财务风险控制,并通过建立管理制度方式督促各地铁路分公司及部门遵照执行。一是经济业务事前控制方面。建立投资审批机制,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前,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经公司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方可执行。不但应对投资项目预期收益进行估算,还应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以确保铁路运输企业避免盲目投资而面临的潜在风险。二是经济业务事中控制方面。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及降低企业员工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其次,定期对企业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在偿还债务、资产盈利与可变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三是经济业务事后控制方面。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年底通过将成本预算与执行情况、经济目标实现情况及财务风险比率等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及员工进行奖励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铁路运输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
(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一是思想政治方面。强化财务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向财务人员进行财经违纪行为警示教育,以保证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财经法规。二是专业技能方面。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税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控制度及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培训,在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保证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积极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出谋划策。
(三)加大铁路运输企业审计监督力度一是外部审计方面。审计、财政等监察部门应定期对铁路集团公司内控、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置,以警示企业员工认真执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及财经法规。二是内部审计方面。铁路集团总公司应在内部成立审计机构,并督促各地分公司也应按照总公司要求成立内审机构。企业领导应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才、物方面给予内审机构开展工作必要的支持。内审机构应定期对本企业内控制度设计与执行情况、财务核算规范性及资产变现与盈利能力等进行审计,并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企业领导进行反映,并督促企业各部门及时按照审计结果进行整改。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企业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方便企业能够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国内外许多的企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2年,中国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用在铁路运输企业中。近几年来,铁路运输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遇到的问题
11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对目前的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铁路运输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存在的一大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强、考核预算考核结果与工资的关联程度不大、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方法有失偏颇。
(1)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强。铁路运输企业的考核指标注重的是对企业的财务业绩的考核,并不注重对企业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考核。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不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考核。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方式导致铁路运输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总体利润指标上,但并不重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状况。所以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对数字进行造假,导致企业资产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相符。
(2)预算考核结果与工资的关联程度不大。铁路运输企业中,职工工资是由铁总劳卫部审核决定的,劳卫部在审核时主要考虑的是铁路局盈亏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职工个人业绩没有太大的关联。不仅如此,职工工资总额中真正用于激励作用的岗位工资和奖励部分较少,所占比例比较低,而且职工工资总额中针对各岗位的工资分配并不公平,例如对站车系统的客运岗位工资制定较低,与其劳动付出差距较大,这种工资分配情况不能体现出多劳多得,也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3)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方法有失偏颇。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联动机,在这里面,各个部门之间会相互提品和劳务。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相互提品和劳务时,收费的标准也是按照铁路局的实际成本水平制定的。但这种收费标准并不是科学的,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若供给方故意提高成本来获取利益,则供给方的工作业绩就会上升,而接收方的工作业绩会有所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2企业对预算缺乏监控
全面预算制度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所以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也都成立了预算管理系统。但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的预算管理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包括四个:监控主体和监控手段的欠缺、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问题、预算调整把握问题以及外部控制力度强于内部控制力度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1)监控主体和监控手段欠缺的问题。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虽然都成立了预算管理组织,但该组织并没有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铁路运输企业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预算活动,所以预算管理组织无法在整个企业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除此之外,预算管理组织结构松散,组织的权利和责任分配不清楚、责任不分明,导致企业各单位目标混乱,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造成了不良影响。监控的重点是企业的资金和成本,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较低,所以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漏洞较大。
(2)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不理想。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信息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预算信息执行情况上报不及时、不充分,造成了监管者无法了解被监管者的状况,对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预算差异的分析和控制力度不足,监管重视结果,对过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预算调整把握问题。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很多企业对预算调整把握并不到位,存在预算柔性过度的现象,上级管理部与部分基层部门在预算调整时存在沟通不及时的现象,这使预算失去了约束和控制的功能。
(4)外部控制力度强于内部控制力度。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中,企业预算的执行者并没有很多的发言权,因为企业的预算必须要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才能进行,预算指标也是经过协商决定的,这种情况造成预算执行时,下属单位缺乏内在动力。
2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
21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管理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指标制度。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四类:预算执行结果类指标、预算编制类指标、预算调整类指标以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类指标。全面预算管理委员对预算主体设定考核指标时,要严格按照铁路局全面预算指标体系、铁路局内各级职能部门以及生产单位的性质和权责,利用指标来控制预算。在评分时,也应该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给每个指标打分,然后再计算出综合分数,根据综合分数来进行奖罚。
另一方面,企业要实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员工的业绩与员工的成绩结合起来,以此来督促员工的工作。职工的工资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的岗位工资,其次是绩效工资。要据实对各岗位工种工资进行分配,真正体现劳有所得,多劳多得。
22实现有效的预算监控
企业要构建预算监控的责任体系,完善监控手段。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监督权应该有两个层面担当:第一层面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整体的监督;第二层面是上级对下级的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这种监管制度能够明确责任,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预算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要避免负债过大的资本预算,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重要性
1.提升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推动经营目标的实现随着运输收入预期目标的不断提升,运输成本也逐年增长,因而给铁路运输部门完成收入预期目标造成了巨大压力。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是实现运输收入预期目标的必由之路,它在增运增收、提高收入质量、确保收入完整、强化收入管理制度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3.对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是实施政府决策的体现,也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能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效的紧迫性
1.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收入管理各项政策、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效率的内在动力。一是,在进行人员配备的时候,选择高素质、高能力的人员进入管理队伍中来,明确岗位职责;二是,加大管理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力度,强化收入管理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三是,对管理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收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输知识,以保证各项收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2.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建立计算机网络的集成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的直接体现。该系统可以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度化、程序化,能杜绝人为工作的不自觉性,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将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归纳,传送到需要此信息资料的管理层,充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它可以整合原本各自分散的收入管理系统,将简单、孤立的数据处理纳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以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使铁路运输的人、财、物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3.加大管理的监督力度日显重要要提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加大管理的监督力度。有力的监督,能使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减少和杜绝在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懒散恶习。要增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人员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监督意识,保证收入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本文作者:马小龙工作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