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机构健全,管理有效
教学工作要正常运转,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构,确立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我校为了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确立了抽屉式的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各部门的管理规程、岗位职责,不断完善和加强各职能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调节手段。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学校领导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为教学服务。教导处、各教研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全方位地、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首先,根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合理搭配好各年级及教研组的教学力量,按《课程计划》、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编排好课程表,安排好各项课程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的质量标准,将教学的检查指导、督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如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性的常规大检查,并加以量化评分,平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及自身特点制定教改实施方案、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师教学联谊活动,制定具体措施。隔周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以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三,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学习教学理论,学纲,举行各种讲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就这一年教师派出去学习近30人次。先后分别邀请特级教师钱正权和贺诚来校讲学指导。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至少做两张读书卡片。
二、课堂教学,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一)抓教学目标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学校各个科室和每个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要求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二)抓教学结构优化
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所以我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是抓得非常严的,每学期都进行创新教案设计评比);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抓加强主体意识,要求课堂面向全体,强化因材施教。
(三)抓把课堂教学推向社会
近年来,我校大胆尝试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参与指导教育教学,把课堂推向社会,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科研,常抓不懈
教育科研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完善教学教研管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我校采用各种方法和必要的制度,调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激情,增强教研意识。为了使教学教研有目的性、针对性、实用性,我们采用纵向深入管理,横向突破的方法。
(一)完善管理网络
我校推进了学校教导处、教研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奖》《综合效益奖》等奖励办法,每学期各教研组拟定教研计划,制定专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切实地开展规范教研组(备课组)评估达标活动。现在我校有一个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有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已出成果并将推广的有省、市级课题15个。
(二)听课评课促教学
说课、听课、评课是进行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式,能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我校主要抓了五种课型:(1)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市教坛新秀、省、市、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及学校教学骨干上这类课,起了“传帮带”的作用;(2)表演课。外出学习的教师返回讲课,以传播教研教改信息,吸取新经验;(3)汇报课。新调进的教师和新任学科的教师上这类课,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课堂教学情况;(4)研讨课。全体老师参与,围绕专题发挥各自教学特点,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结构优化;(5)随堂课。开放周学校内所有课堂向所有老师开放。坚持讲评结合,教研结合。要求老师每人至少要有一个校级课题,这样以教研促课题,课题促教研,基本实现了教师有特点,课堂有特色。
(三)竞赛总结相结合
竞赛是教研管理的一种方法,研究总结是教研活动的深入。我校制定了《学生素质评价细则》《优质课评定细则》《教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样教学上各项工作有了标准,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就有了督查的依据。
首先抓好教师竞赛。优质课从校级入手,再到县、市参赛,这学年我校派出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均获奖。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并给予奖励,作为评先评优条件。这一年我校教师撰写课题报告、论文、案例等在省、市、县各级评比中获奖的有70多篇,部分作品刊登在教育刊物上。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制度 建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规模增长显著,而且学科专业也日益呈现出多科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高校的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8148人,在校生达到万人和数万人的学校更是不在少数。并且这些高等院校保留单科性学科专业结构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们绝大多数都在进一步构建和强化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架构。而且,现在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增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已是现在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转变教育和管理思想,逐步构建一套和谐、高效和科学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1.以人为本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实需要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尊重现代教育价值观的调整,逐步从社会本位价值观向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平衡发展过渡,把人的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保障学术自由、学习自由,才能克服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强、控制性过强的弊端。正如别敦荣教授所言,“一种与人的行为表现相关的制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是否体现人的尊严至上,尊重人的价值,反映人的发展需要,保证人的权利,直接决定着这种制度能够对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人起作用”。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此一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管理制度对人的重视有密切的关系。
1.1教师的自主教学和教学自由需要以人为本
高校教学管理与其他管理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强调被管理者的工作自由和工作自,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的自由、自,教学自由和教学自本身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形式。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高校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产品,而是教育学生如何完善自己,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自由和教学自。但仅仅强调教学自由、教学自,似乎又存在教师责任意识淡化的危险,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关怀,要在制度规定中给予教师应有的教学自由、教学自。同时,也要对其责任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个体权力和权益,如在教学管理上的发言权、知情权、决策权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要实现教师的价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1.2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从学分制、选课制的实行到弹性学制、导师制的推广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导向。但由于受旧的观念和制度的束缚,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诸多不符合以学生为本要求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限制学生的求学意愿。高校设置的专业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术领域,学生是否能够选择就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否在可以发挥自己所长的专业学习,不但取决于学生的选择能力,而且还取决于高校给予学生的选择空间。第二,忽视学生的利益。保护学生的利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这不仅应当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且应当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上。第三,不尊重学生成长中的失败或错误,成长的代价过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就是为这一特殊的群体所开办的,以便他们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会做事到学会做事、由不会做人到学会做人。第四,未能与时俱进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高校就应当承担起终身教育的责任。
2.构建保护学术自由和学习自由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有两大目标,一是维护高等教育秩序,二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代高校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改变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提高高校教师待遇,保持他们科学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做好学生的调研工作,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尤其是增强关于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要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学校在制度制定、宣传和后勤保障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通过增加奖惩力度和树立学生模范营造一个有序竞争和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12
[2]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09)
[3]刘根厚.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关键词:学分制 教学质量监控 监控体系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32-02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说,这一体系在完善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不少医学院校实行了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学生不受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教师的制约,可以随意自由的选择上课时间、上课内容和教师。如何更好的在坚持学分制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学分制教学模式,对医学院校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1 制定符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
一般而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监控目标、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方法、教学质量标准、监控指标、监控结果与反馈等方面的内容。要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需要在适合学分制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传统教学目标相比,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有所有不同,为了适应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医学院校有必要制定符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
一方面,由于学分制强调因材施教,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所以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应该符合党的教育政策,满足社会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优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达到学分制要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符合学分制要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的监督教学过程。
另一方面,要确保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教学质量监控目标,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从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因而会在具体执行中得到学生的广泛赞同和大力支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积极工作,搞好教学工作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少部分高校,即使制定了符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由于种种原因,落实情况还有待于改观,这就需要高校不仅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的配合工作,还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只有认可了教学质量监控目标,适应了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模式,才会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围绕教学监控目标做好本职工作。
2 重视和强化教学质量内外部监督体系
一般而言,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分为两类,即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内部监控主体指的是本校内领导、专家、学者、教师、甚至学生,外部监控主体指的是从校外聘请的专家、学者等。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这两类监控依然是最主要的监控方式。其中内部监控是这两类主体中的主体。由此可见,要想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进一步优化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需要强化内部监督,同时不能忽视外部监督的重要作用。
对于教学质量的内部监督,需要医学院校从教学质量的内部寻找优化的原因,一方面,要不断扩大监督主体,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优秀经验,而且还可以同各种途径来吸引广泛的主体参与到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中去。比如,医学院校可以积极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不光医学专业的教师可以参加教学质量监督,其他非医学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形成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监督氛围,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好最广泛的基础。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要赋予教学监控部门更广泛的权利,让他们能够自主自觉的进行监控,比如放开二级教学部门的监督权,建立从学生到二级学院教学部门再到学校的全程化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确保了教师教学质量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受到广泛的监督,从而确保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于教学质量的外部监督,首先需要学校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促进高校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其次,高校要舍得投资,愿意花大力气引进或者聘请同行业比较出名的专家学者,让这些专家学者参与到本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去。再次,医学院校要进一步整合外部监控力量,通过集中组织、深化学习、加强沟通等各种方式促进外部监督力量的有效实施,从而确保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适应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发展。
3 细化教学质量的监控标准
与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相比,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不一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需要医学院校充分结合学分制背景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分制背景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优化、细化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
第一,教学质量监控标准要多元化。由于学分制的要求,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多元化是必然趋势,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这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等各方面。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医学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多元化的教学监控标准是必然需求,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来迎接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还要深刻的了解学生,科学的安排教学,有条不紊的组织教学,充分注意研究多元化监控标准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第二,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由于学生选择的上课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教师不同等原因,所以,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的实施也就需要具有不同差异。比如在同一教学环节内,可能会出现因学生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医学院校要允许这种差异存在,在某种情况下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运用到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这一情况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细则。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4 探究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在整个教师质量监控体系中,方法至关重要,方法正确了就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依然需要重视教学质量监控方法。这是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
一是积极探索各种监控方法。由于学分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并不一定可以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医学院校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对学分制管理制度下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的研究。一方面,要积极运用传统教学中的各种监控方法,如果适用就坚持,如果不适用就放弃。另一方面,要尝试着开拓创新,探索出符合学分制背景的监控方法,比如可以采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监控法,网络监控法等。同时在教学质量的监控实践中,不断探现代化的监控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是落实监控办法,做到以人为本,对教学质量实施全程监控。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医学院校要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时,要做到以人为本。在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中,也需要以人为本。一方面,以人为本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可以有效的调动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医学院校要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因素,允许教师个体差异的存在,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对宽松的监控和管理制度,确保教师能够深刻的认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全方位、全程监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会在以人为本的氛围中积极配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这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阴医文.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64-69.
摘 要: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独立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
>>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浅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8]吴海燕,张耀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科教导刊,2014,(4).
[9]李亚莉.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以西安某独立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1):12-14.
[10]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5-23.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收先进的经验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而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知识的创新,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培养符合发展的人才也成为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在生长的环境变化之下,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其需求,而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成为积极支持教育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有效因素。
1 当前教学管理制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1.1 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未有效确立
制度的建立是依据一定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的,制度受到相关支撑理念的支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样也是建立在具体文化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一直坚持学年制,并且带有鲜明的刚性特征,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事项细化,条款繁多,看似简单的条款内容,往往造成复杂的管理控制体系,而无法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权利均集中在管理层,制度的设置往往是根据管理层的意志来设置的,高职院校的管理层也比较简单,因此,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教师和学生所处在的位置则非常尴尬,作为管理的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管理内容。这种客体化的被动管理模式,造成教学管理上下的沟通不畅通,没有人文关怀,对人的追求和人的需求不予以肯定和支持,抑制了人的能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无从谈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法深入教学管理当中。
1.2 模糊的目标引致以人为本无法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结合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逐步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但是,到目前依然还无法较好地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作为引导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往往从高职院校的教学使命中很难发现,并且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定位依然不够清晰,促使管理人员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存在差距。
1.3 管理量化标准过多造成人本理念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对待教学管理的方式,通常都采用指标考核的方式来划分,具体的管理量化标准也无法较好地归类并形成管理的体系,也正是因为在教学管理目标的模糊定位基础上,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无法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有选择地促使教学管理更加人性化,而是通过全面和大量的管理量化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教学管理的考核通过标准量化后的得分,教师和学生在完成量化指标上,仅仅作为一种目标去实践,而没有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管理量化标准过多,对于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限制,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1.4 学生在自主选择专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当前,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在高职院校中顺利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和自主发展问题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推出了不同的新制度或规定,如一些高职院校规定允许在10%~20%的年级学生内,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学习成绩评定和排名,来确定更换专业的目的,虽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转专业,但是这些规定的制度,往往是针对学习成绩好的部分学生,并未完全考虑其他学生的发展。它是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实质意义,即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专长和个性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因此,总体来说,部分的学生是具备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但真正具备自主选择专业权利的学生很少。
1.5 人才培养单一化,格式化,学生学习缺少弹性选择空间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一直采取培养计划的规定模式,课程和教材的选用均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学大纲变动性差,教师的观念还不能转变。学生在选择教师的自由度上,存在限制性约束,严重缺少对教师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高校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案中,针对不同批次的学生,均由同一个老师和同样的教材来指导,施行同样的实验,同样的教学要求,统一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培养的学生往往知识结构单一,格式化的发展。此外,课程的内在设置简单,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稀缺。
2 全面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2.1 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人本制度的构建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顺利、高效地完成培养目标,需要师生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在培养目标中,精神因素要求更高, 依赖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型技能的支撑。传统教学管理依赖物质技术过程,追求所谓的科学和规范,是一种刚性的管理,仅满足于大学生可量化的专业技能目标的达成,表面上是高效的,但忽略了对人的考虑,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当然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走出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予以引导,充分考虑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增强教学管理的弹性和柔性,保护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要牢牢把握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这一根本宗旨,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教师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让学生在一个富于宽容精神的大学制度环境中,心智逐渐成熟、完善,发挥自身的优势。
2.2 促成以事务为本向以师生为本的转变
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中,通过直接灌输的方式,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学生只是被动式地接受,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为主体的事实,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制度设计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识和要求。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考虑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允许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意见平台,来促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给更多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一定选择课程和选择教师的权利,在专业学习中,能够建立多种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来促使学生积极努力地参与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办学还应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教的自和选择权,保障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由,体现他们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与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充分考虑他们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在满足其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价值选择,以充分调动他们潜心于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中,能够凸显教师的工作价值。
2.3 做好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调适
制度管理在现代环境下,带有一定的不足,但是制度管理的建立是基于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实现的,因此,制度管理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所在。当前,管理优劣的论述存在许多偏激的方面,过分地追捧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完全扼杀了制度管理的优势是无法成功的。人本管理的思维具有制度管理没有的优势特征,但是并不是两者就能完全替代,两者的关系而是相互融洽和相互贯通,通过合适的调整来保证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优势发挥。人本管理是制度管理的升华,是一种管理文化,要避免用制度对师生实施极端的控制,用刚性的制度强迫师生的发展,它要求在制度管理中遵循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重视对人的精神分析,重视对人的尊重,通过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效率和实现人的自身不断发展的目标。制度管理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且一直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管理方式,制度管理不能全部抛弃,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人本管理的思维方式,并形成积极的行动。适度的调整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基础,但是往往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包括放弃过量的指标体系,坚持合理和合适的指标管理,让学生参与的方式,积极引导制度管理者彻底改变思维。
2.4 学生在导师制的帮助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等学校对教学的质量要求非常的高,而如今对提高优秀的老师工作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在正常的情况下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信息传递则是班主任的责任。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课程,因此淡化了班级的概念,从而实行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后优秀的老师参与到他们的中间,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素质、管理和创新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性地来学习选课,这样可以做到避免学生为了选课而避难就易,同时也为了避免学生凑够学分而盲目选择课程,在大学阶段能够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完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也是导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