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选课制度 评级 报告

为了改善大学英语(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置的英语课程)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推行大学英语选课制度。在这之前,本科生在两年大学英语学习中被指定英语学习的班级和老师,一般不能随意更换。在此种情况之下,学生即使不适应指定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硬着头皮学完两年课程,对于此类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会因此大大降低。为了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被动状况,笔者所在学校于2010年起开始在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选课制度。新生入校时被指定大学英语班级和老师,在一年级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初选,并在二年级上学期开始两周内最后选定英语学习的班级和老师。

为了调查学生对选课制度的评价、学生选课的决定因素、发现选课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笔者设计了一项针对已经完成选课的二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共6位老师名下的59名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答卷59份。

问卷共有10个题目。其中第一题是根据学生是否仍然选择大学一年级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分类。为了全面反映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尽量平衡老师没有变化和有变化的学生的数量。受访的59名学生中,26人仍然选择大学一年级的老师,33人选择的是不同于一年级的其他老师。问卷的第2题和第9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大学英语选课制度的总体评价和印象。具体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选课制度很好或者好,仅6.8%的学生对之持否定态度。对于后期是否继续执行选课制度,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继续,仅3.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因此,从总体看来,学生对选课制度是肯定和支持的。

问卷第3题和第4题考查决定学生选课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6.3%的学生将老师作为自己选课考虑的一个要素。28.8%的学生将与同学或朋友同班上英语课作为选课考虑的因素之一。有18.6%的学生为省事,继续跟着大一的英语老师上课。13.6%的学生因为与其它课程冲突,不得以选择现在所在英语班级。没有学生因为选课系统的问题而没选到所想要的班级。也没有学生因不喜欢原英语班的同学而退出原英语班级。

第4题考察学生在选择英语老师时所采用的标准。结果显示,在教师的水平以及性格和人品方面,更多学生(55.9%)关注的是教师的性格和人品。只有35.6%的学生将老师的教学水平作为选课的决定因素。更多学生(30.5%)喜欢比较严格的老师。少数(13.6%)学生选择管理较松懈的老师。20.3%的学生对自己所选的老师了解不多,通过猜测或者学长的推荐选择现任老师。16.9%的学生选课具有任意性和盲目性。

第5、6、7题考察学生是否从大学英语选课制度获益,以及选课制度的利和弊。具体结果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64.4%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大学英语选课制度中受益。在这38名学生中,52.5%的学生认为选课制度的好处是可以尝试不同老师的风格,47.4%的同学认为选课的好处是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老师。没有学生试图利用选课酝酿期来逃课。在21名认为自己没有从大学英语选课制度中受益的学生中,有38.1%的学生发现自己选课后不适应所选老师的教学。33.3%的学生认为选课期间心神不灵,影响正常的学习。23.8%的学生认为选课的意义不大,因为不同老师的水平和风格相似。

第8题,“你认为选课制度会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吗”旨在考察学生对选课制度对老师的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的看法。49.2%的同学认为选课制度会促进英语教学,10.2%的学生认为不会,40.6%的学生不知道是否有促进作用。

第10题,“你认为大学英语选课制度应该怎样改进,以使学生从中受益”旨在考察学生对选课制度如何改进的建议。学生的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统一老师的给分标准,统一阅卷,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对待;②在选课前,提供更多学生了解老师的渠道,如给每个老师制作一个讲课和介绍片段放在网上,或将历年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放在网上供学生参考;③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如口语、英文电影欣赏、写作、文化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④在学校分配的基础上给学生选课的自由,而不是全部放开,需要调课的学生提出申请,这样班级构成不会太乱;⑤增加更多选课时间段和课头人数,避免因与其它课程冲突或老师课头下无剩余名额而不能选择自己想选的老师。

纵观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对大学英语选课制度持肯定态度,希望继续施行这一制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选课制度增强了他们的能动性,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老师和班级,有助于促进英语学习。因此,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的这一举措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科;女大学生;就业观;课程建设

女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就业群体,在社会就业体系中具有特殊性。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观也十分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因其所学专业和个人价值观的不同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对女大学生职业观的引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要在充分掌握目前文科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基础上,了解其对于高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态度与接受情况作为样本,从而评估开设相关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被调查对象涉及到了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等几个专业的同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29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无废卷,有效回收率近91%。

2 问卷调查表数据分析

2.1 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男女平等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及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受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很深,具体情况综下所述。

2.1.1 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根据文科女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校园环境,结合其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从一些方面了解其价值观对择业观的影响情况。调查中,约40%的同学没有认真分析过自身的价值观取向,这势必会对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择业观产生一定的阻碍,75%的同学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跟自身的努力工作有关系,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以后的努力工作。仍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职业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和自身价值观的实现。

2.1.2 文科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基本择业观问题的选择中,74%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其中也有时代和环境的影响。56%的女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这跟女生的性格和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系。有92%的同学认为工作对女生十分重要。也有10%的同学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

结论:文科女大学生大部分都有一个正确的取向,权衡工作与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少部分同学对就业缺乏热情,或者以不合理的标准来衡量就业。

2.2 文学与传媒学院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图1 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图2 主要就业渠道

图3 求职障碍

图4 求职优势

由图1我们得出文学与传媒学院女大学生就业时约45%的同学认为兴趣是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少数同学也认为是工作环境,约20%的同学觉得工资待遇是重要标准。而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科女大学生多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得工作,但是也有3%的同学把家庭背景作为求职砝码。图3主要反映了文科女大学生在就业途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自身实力和社会经验不足。图4反映了文科女大学生就业时的优势,主要优势是专业优势,其次是性格方面的优势。

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文科女大学生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2.3 大学生对于高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接受情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从问卷中我们也初步了解了大学生对于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接受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于高校相关课程的接受状况

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超过半数的同学(约67%)认为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意义,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希望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辅导中心。

2.4 高校相关课程的发展前景

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选择合适的职业,对以后的人生具有引导作用。调查中56%的同学认为相关课程的开设的发展前景较好,也有21%的同学认为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关于课程选择的过程中,54%的同学支持书法课程,8%的同学选择逻辑学,也有9%的同学希望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要求我们也要不断的更新教育和教学。高等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逐渐在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双向择业,给当代女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开设的相关选修课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此类课程对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政府对女性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挑战带来的女性就业优势日益明显,而当代女大学生自身宿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自身的砝码。为了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更好的指导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建议如下:

3.1 了解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通过对文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尚有少数同学还处在迷茫状态。宿州学院对于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和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以学生为本,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建立相关辅导机制,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环境。

3.2 扬长避短,全力发展高校相关课程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上极具有波动性的群体,高校要关注文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女性生存教育。针对女大学生落后保守的就业观念,以及消极的就业心理,学校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使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择业和就业[2]。文科女大学生性格的细致缜密等性格特质是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但不够理性,心理素质相对较弱、抗压能力差是其在就业方面的劣势,通过就业相关课程的开设,扬长避短,使文科女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顺畅。

3.3 实践为主,高度重视高校相关课程的发展机遇

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政策研究,同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引导,进一步深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特点、能力结构特点和性别心理特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女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受到良好教育、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培养她们正确的就业观,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的利用,对社会发展有深远意义。我们仍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观取向,全力发展高校相关课程建设,高度重视高校相关课程的发展机遇,紧随时代潮流,发展高校相关课程的建设,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时代个性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 黄岭峻,汪琴.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与心理状况相关度实证分析[J].长江论坛,2005(4)

2 钱.文科女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创新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79-02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统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经济学、公共事业等专业对实践要求很高,各专业毕业生到各大企事业单位工作后将经常需要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策划和实施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及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等。同时,为了给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就业打好良好基础,我院许多学生承担了上海市或校内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参与了多项教师的科研项目及多样化的社会实践项目。上述很多具体实践工作和科研项目均需要展开统计调研、数据分析及统计建模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实践教学改革是现代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但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的惯性依旧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2]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个性及能力素质,增强实践环节的训练,更好地促进统计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能学以致用,灵活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统计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统计学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我院以往的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满足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统计学实验设计中以演示型、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国贸、信管、物流、经济学、公共事业等专业均开设“统计学”课程,但是各专业实验教学使用的案例基本相同,与专业结合度低,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

第三,2011年之前统计学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是硕士或博士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在相关金融、证券、咨询公司及企事业单位的从业经历,实践经验不丰富。

在此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发现学生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对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的掌握不够灵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对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改革和实践,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二、统计学实验综合改革与实践的重要保证

1.实验环境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重点学科建设及085工程项目建设中改建和新建了几个大型实验室,各种软硬件设施配备十分完善,不仅可以支持教师在实验教学平台上进行统计学软件操作演示,还可供百余名学生同时学习操作多种统计学软件,为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操作平台。

2.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统计软件并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验教学中,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进行统计学实验综合改革的重要保证。我院统计学主讲教师自2011年开始先后参加了上海市产学研践习计划项目,到金融证券公司、电力公司、新能源企业等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践习一年,在此过程中参与完成了多项不同领域的实践项目,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也为“统计学”课程积累了大量的新的实验教学案例和素材。

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在统计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取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针对性,考虑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典型案例需要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明确案例统计研究对象,熟悉统计研究步骤,了解不同统计方法的应用。如利用肯德基选址条件和方法案例讲解统计资料搜集与整理方法,结合纸尿布与啤酒营销案例讲解统计数据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同时穿插多种生动的小型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统计学并喜欢上统计学。在校企实践环节,邀请安排企业高层次统计分析人员来校示范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去企业开展统计调研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统计学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研组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修订和编写了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化指导。为增强统计学实验教学专业特色,使统计学和学生所学专业能够更好地融合,为每个专业编制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及统计调查报告模版,同时把统计学实验教学体系分为了两个模块: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

1.公共实验模块以基本演示型、验证型实验为主

教师结合各专业典型案例演示EXCEL和SPSS的基本操作及计算功能,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功能,包括:实验一――应用统计软件EXCEL或SPS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及制作统计表。实验二――利用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峰度和偏度等方法对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和分布形状进行分析。实验三――对总体均值和总体比率等参数进行置信区间估计以及假设检验。实验四――结合经管领域具体案例,对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公共实验模块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不同统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熟练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2.专业实验模块以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为主

(1)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完成四个设计型实验项目。首先给出四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和数据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案例的统计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案,选择统计方法,并用统计软件实现统计方法,完成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综合型实验教学环节设计。综合型实验是对设计型实验的综合和拓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统计理论、方法及统计软件解决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让学生组建小组,每小组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结合参与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社会实践项目以及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选择适合的统计调查题目。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选择的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做的大学生网络购物情况调查及公共事业专业学生做的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等。

2)每小组独立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确定统计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及填报单位,制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时间及时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等等。教师对每一个小组设计的统计调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3)每小组独立完成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对每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指导,提出修改建议。搜集调查问卷的工作在课外完成。

4)每小组借助于EXCEL或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的调查问卷信息进行整理、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构建统计模型、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给出结论。

5)每小组完成一份详细深入的统计调查报告,要求图表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谨,结论准确。

6)最后每小组以PPT的形式,对统计资料搜集、分析方法和得出的结论进行阐述,分享实验成果。组织不同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每组统计调查报告进行总结、评价及提出修改建议,促进每小组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报告。

7)开通我院统计学学习微博账号,建立开放的统计学网络学习平台,分享统计学习资料、最新的统计资讯、趣闻和轶事、有意义的统计资源成果等。师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交流疑难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互相学习,同时促进学生网上网下共同学习,齐头并进,更广泛地学习统计学。

四、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综合改革和实践,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们能够利用统计学各方法和统计软件对身边的热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和深入探讨,并形成统计分析报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后续课程的开展,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均需要学生作统计调研分析工作,很多同学能够娴熟地完成上述课程所要求的统计分析。部分学生也开始采用统计学各理论和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承担及参与的科研项目和毕业论一些很专业的量化分析,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统计理论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完善了统计学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吉春.关于经管类专业开展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8,(3):23-24.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问卷星;现代教育技术;问卷调查;测验

一、序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2014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对于普通教师而言,自己开发工具完成以上的要求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好已有的工具或平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卷星平台作为国内最大最早的在线问卷调查服务平台,具有专业的问卷制作、问卷管理、数据统计功能,使用方便易上手,可以帮助教师完成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二、问卷星简介及使用步骤

问卷星是国内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在线问卷调查、考试和投票平台,自2006年上线至今,用户累计超过1081万份问卷,累计回收超过6.06亿份答卷,并且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率。问卷星的用户已覆盖国内90%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据来自问卷星官网,截至2016年11月22日)。问卷星网站是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建,平台的功能也是不断升级、推陈出新,分为免费版、专业版和企业版三个版本,其中专业版和企业版的功能更齐全,是收费的。对于普通的中小学及高校教师而言,其免费版的功能就基本能满足需求。问卷星的使用比较容易上手,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注册账号。在问卷星的首页注册账号和密码,注册过程只需要3步即可,简单便捷。也可以直接使用QQ账号登录。

2.在线设计问卷。问卷星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界面,支持多种题型以及信息栏和分页栏,并可以在线编辑问卷给选项设置分数。

3.设置相关属性并问卷。问卷设计好后可以直接并设置相关属性,例如问卷的起始和截止时间、公开级别、访问密码等。

4.发送问卷。问卷后问卷星会自动生成问卷的链接地址和二维码。问卷制作者只需将链接地址或二维码通过QQ、微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发送出去即可邀请他人填写问卷。

5.回收问卷查看数据。在问卷星的后台点击“统计与分析”即可查看本问卷的作答情况。问卷星还可以自动生成柱状图和饼状图,使统计情况一目了然。问卷星支持设置筛选条件,可以根据答案来做交叉分析和分类统计。6.下载调查报告。调查完成后,制作者可以将问卷及其数据、图表下载下来,保存和打印。

三、问卷星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下,高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与其控制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不如由堵变疏,转换思路,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比如,有很多教师让学生使用手机拍照功能来记笔记,运用录音功能录制教师讲授的重难点,运用摄像功能制作微课等。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智能手机中微信“扫一扫”功能进入问卷星平台来填写问卷以及作答试卷。问卷星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调查。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环节。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运用问卷星设置几道相关的题目试探学生的学习现状,借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层次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能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学第一堂课上,笔者就运用问卷星制作了一份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询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以及对本门课程的期待。通过问卷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总体偏弱,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课堂小测验以及结果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堂小测验是经常被运用来检验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的手段,是一种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传统的随堂小测验多是通过在纸上做练习题,需要教师批改和统计分数,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而应用问卷星平台,教师可以提前将本节课的测验题目编制成一份在线试卷,然后将试卷的二维码图片复制粘贴在课件的页面上,等到小测验的环节就可以让学生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试卷进行作答,做完后点击“提交”即可。在设置试卷时,教师还可以设置试卷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验;教师还可以打开试卷“红包”功能,给较好完成测验的学生发放红包,一定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测验完成后,教师可以立即登入自己的问卷星后台,通过“统计与分析”功能看到测验的结果,包括每一道题目的答题情况、每位学生完成测验所花费的时间长短以及每位学生的得分情况等,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约了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还可以下载问卷星统计出来的数据,运用Excel快速算出每道题目的通过率、整体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生成一份成绩的统计分析报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详细的反馈信息。可以说,问卷星是教师课堂测验的有力助手。

3.作品的投票评比。任务驱动法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中,学生会按照要求完成一些作品,例如:完成一份微课作品、完成一份思维导图作品、完成一份PPT课件等。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教师应该将评判权利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参与作品的评比,互相学习,激发他们的竞争性和主动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问卷星的投票功能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活动。在投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将作品的评价标准制订好,并对学生进行解释,使学生都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有统一的认识。在投票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再次强调投票的原则,强调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学生之间的拉票或不公平竞争,建议教师可以将评选的范围进行缩小,例如,选出前10名的作品,然后学生对这10份作品进行投票。否则学生会自己投自己的票,票数非常分散。教师也可以设置投票的起始和截止时间,可以设置同一手机不能重复投票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保证投票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4.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许多高校评议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学生查询考试成绩之前进行评教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分数,关系着教师的切身利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卷星制作矩阵量表题目,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打分,教师还可以设置填空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教师就能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能及时获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同时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四、小结

科学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职业倦怠 教师发展

据2013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湖南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率达到了29.4%,位居全国第三,而教育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了18.1%。有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比较明显;另一项针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职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轻度的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偏低的状况;同时有许多研究建议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着手,解决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这些研究的样本选择都是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师,没有将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分开,也没有针对教师的工作内容开展研究,研究结论并不能真正反映工作本身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也对制定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政策缺乏明确的指导。因此,本研究主要选择高职教师中的专任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任教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提供参考建议。

一、调查对象、工具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长沙市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作为对象,排除担任管理职务的兼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非教学人员。按照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特点,以主要任教课程来分,专职教师基本分为三大类:即任教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任教专业基础课的教师以及任教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师。其比例大概为4:5:1,因此,调查对象中,选取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师158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198人,人文素质课程教师40人,共396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Maslach专门针对教育工作者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人口学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任教课程。职业倦怠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共22个问题,采取四点计分方式,职业倦怠得分及因子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如果得分在2分以上就表示存在轻度职业倦怠问题,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三)方法

采用种群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法,在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监控下,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调查问卷。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应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被调查教师中男女分布比例不均衡,女性教师均超过了75%。87%以上的教师年龄没有超过50岁,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化。其中硕士及其以上学历教师占75%,表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比较高,是职场人士中典型的高知群体。由于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因此,正高职称教师比较少,还不到11%,副高和中级职称的占了68%以上,初级职称不足21%。从任教课程类型上看,人文素质课程教师占10.1%,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占50%,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占39.9%。这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特点相符合。具体情况见表1。(二)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因其任教课程不同而存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1)教学对象对职业倦怠会产生影响。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条目中,有7条与学生直接相关,这7条对职业倦怠分值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贡献。可以看出学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一个重要区别。因为在高等教育大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整体下降,面对一部分基础很差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学生的有效配合,教学活动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大大挫伤了教师对工作的激情和对学生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