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认知发展;实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08-0017-030

一、问题提出

从儿童发展研究的先驱皮亚杰到现代儿童发展研究者,一直将认知发展变化作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早期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很难对认知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直接观察和量化研究。随着实验方法的日趋严密、巧妙,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领域的实验设计在许多传统的研究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模式的梳理,既有助于研究者从中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研究者发现过往研究的优劣,以扬长避短,为儿童认知的研究找到更科学有效的途径。

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三大学派

(一)皮亚杰与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熟的作用。儿童的认知足够成熟时,他们就会达到认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认知的发展表现为经过同化和顺应,适应环境,维持身心发展的平衡。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儿童认知得到发展。很多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对皮亚杰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他的实验进行了重复性的检验。基于皮亚杰的理论进行的实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儿童什么时候会达到什么阶段的认知发展。探讨某种认知能力在儿童某个年龄阶段出现,或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种认知能力所表现出的年龄特征,经典的研究内容有:客体永存、可逆性能力、认识到永恒等。据统计,仅关于“守恒”一项内容的验证实验就达3000次以上。

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于全世界。而今天围绕皮亚杰理论展开大量的新研究,就构成了新皮亚杰主义。新皮亚杰理论试图克服皮亚杰理论的不足,为认知发展寻求一种新的理论依据,以符合现代认知心理研究的总体趋势。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与皮亚杰和新皮亚杰主义理论在几个基本的方面是相互对立。维果斯基提出,认知是儿童将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内化的结果。换句话说,儿童是从周围的人那里学习。社会文化论还把“内化”视为连续发生的,因此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阶段。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儿童所处环境的重要性。这表明他认为在不同的认知领域,认知发展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这取决于可供儿童利用的信息和提供给儿童的鼓励的多少。

维果斯基及其同事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因果发生分析法,试图把握心理发展过程的动态性、变化性。同时,他从“意识是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用“单元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要素分析法”。

(三)信息加工论

信息加工论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理论,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试图从不同年龄的人是如何在头脑中加工和表征信息的角度,来理解认知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当前认知发展的研究日趋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主流。正因为如此,认知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发展主要被看成是连续的过程而不存在明显的阶段。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项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信息加工观点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信息加工通过哪些阶段?人类心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表示的?

认知心理学家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常通过记录反应时、计算机模拟和对被试发声思考的记录、编码等方法客观记录儿童的认知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概括地说,皮亚杰学派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的是儿童如何通过语言、语调、学习、情绪、他人期望等文化中介启发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研究儿童在具体领域的认知是如何进行加工的。

三、当前研究状况

(一)对2001年~2006年《心理学报》的文章进行检索分类,筛选标准

1.对“儿童”范围的介定。0~3岁为婴儿,4~6岁为幼儿(幼儿园阶段),7~12岁为学龄儿童(小学阶段),选取以幼儿园和小学儿童作为被试的实验。

2.认知。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定义,将认知定义为: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知识结构所吸收,旧知识结构又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文章以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

3.实验。只选取实验研究的报告,主试对实验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通过改变自变量来影响被试反应的研究。进一步将实验方法细分为:真实验―准实验;单因素―多因素;实验室―自然实验法;组间―组内―混合实验设计;计算反应时―口头报告法―通过率。

4.模式。主要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论作为分类。

(二)实验设计统计

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确定符合统计标准的文章44篇,可以看到近几年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儿童的认知发展备受重视。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1)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与研究领域之间相关显著(p

(三)对近几年认知研究活跃领域的分析

1.感知觉、注意

这是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在认知神经科学的介入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针对儿童感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与智力等因素相结合,成为研究儿童信息加工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单纯研究儿童感知觉的实验几乎没有,都是将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作为其他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来研究。目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中最主要的进展主要来自脑功能成像技术。许多精密的仪器,如脑电仪等成为实验研究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2.记忆

这几年对记忆的研究相对减少,并且着力点不在于研究记忆的规律,而在于发现影响儿童记忆效果的因素,因此,研究多采用组间实验设计。让不同的被试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对实验材料进行表征、记忆,用成绩的差异说明不同条件下记忆效果的差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开始关注学业不良儿童的记忆发展,周楚、刘晓明、张明(2003)通过瑞文测验等对儿童进行分类,通过记忆任务的考察来对比学业不良儿童的元记忆能力的差距。时间分配策略以及当前认知研究的热点――执行功能研究中三个维度: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注意灵活性的工作记忆研究等问题,都归入到记忆策略中。

3.语言

对语言的研究主要出现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一种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式的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共同完成同一任务,通过比较正确率和反应时来比较年龄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另一种模式是以信息加工的方法来研究,经典物理法与启动范式在当今的研究中依然有广泛的应用。在加入了认知神经科学之后,语言的研究具体到大脑的各个区域,这种精细的研究,表现出了心理学向科学的日趋靠拢,但是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并没有得到直接体现,需要通过其他领域(比如,人体工程学、消费心理学)的进一步转化。

4.问题解决

针对儿童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典型的实验设计会先为儿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①让儿童自己尝试―错误―尝试……探究儿童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水平。②由主试向儿童演示一个相似的策略,儿童在线索启发下学习,并将策略迁移到更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这样的实验已经日渐走出实验室,让儿童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下显露实验者所要研究的行为。

问题解决中,研究最多的是儿童阅读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研究者认为,儿童问题解决的成败一方面是理解水平,另一方面是解决能力。儿童可能理解问题,却找不到解决的途径,还可能是因为没理解问题所以不能解决。因此对儿童问题解决的研究,既要研究策略,还要研究理解。

理解:主要是阅读速度和质量的研究。这一过程集注意、表征、记忆于一体,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配合仪器捕捉儿童眼动、心理表征,使研究在可量化的数据中得到客观科学的分析。

推理:在实验中,研究者并不仅仅发现儿童推理能力的年龄发展特点,许多实验是加入了实验者的“启发”干预,将自由思考组和启发组进行对照比较,找到儿童推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同时,实验还要求儿童报告出思考的过程。对“推理”的研究可谓集三个学派的研究方法于一身,采众家所长。

四、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趋势与问题

通过对六年来《心理学报》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点趋势和问题:

(一)多验证,少探新。从问题提出到研究结果,儿童认知的实验中许多是验证性的,即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更精细的分析得到预期的结果。而通过实验得到前人未发现的或前人研究的尝试型实验较少。

(二)多团体,少个案。实验研究的取样总体上有几种情况:

1.随机选择被试,进行年龄间的差异研究,这样的取样方法仍然作为目前心理实验研究中最为常见的。团体实验多为自然实验,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对年龄越小的儿童所使用的指导语就越需要特别考究。例如,在研究儿童性别认知的实验中,为了避免儿童在听指导语开始就产生性别偏好倾向,需要录制男、女两声的指导语,保证儿童既听清要求,又不会造成实验误差。

2.对特殊儿童进行取样,例如超常儿童、问题儿童(常见的是学业不良、智力缺陷)等,通过比较找到特殊儿童与常态儿童差异的认知发展水平或认知方式。这类研究,首先需要确定筛选标准,最常用是的瑞文智力测验,部分研究用到了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然后根据研究目的,将特殊儿童进行组间或组内实验,将常态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差距所在,说明问题。对特殊儿童的实验研究,多是信息加工的研究方法,用具体的任务考察特殊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和质量与常态儿童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3.个案研究,很遗憾的是这几年缺乏此类研究。但是在质的分析开始得到重新重视的现在,未来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可以再次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找到新的研究思路。

(三)亲自然,重仪器。实验室研究与自然实验并驾齐驱,各展所长。将心理学带进科学殿堂的理想依然鼓舞着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需要在精密仪器的控制下,得到可验证性的结果。同时,儿童认知的发展必然受到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亲近儿童现实环境的设计更能反映儿童心理发展的真实情况。

(四)重分析,慎定论。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分散的实验研究,而是从一系列的研究中得到相互关联的结果。这也正是为什么近年的研究报告中已经出现多个实验研究共同分析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的现状。

从以上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进展的梳理中,我们看到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不仅体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而且也体现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因此,通过实验建构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存在许多新的困难,应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整合在一个新的框架中,才能对儿童整个认知发展变化过程进行预测,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佟秀丽,莫雷,Zhe Chen.国外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的最新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6,29(3):735~739.

[2] Siegler R S, Crowley K.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A direct mean for study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1,46:606~620.

[3]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