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原创绘本;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幼儿教师
“绘本”即图画书,是“以儿童为目标对象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其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1]由我国画家、作家等群体参与创作的原创绘本,内含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表现形式、题材选择和内容构成上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个性,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原创绘本有效融入幼儿园的各个领域,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或是打通家园合作的平台,由此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拓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路径。
一、原创绘本融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幼儿园教师对原创绘本认同度低。我国原创绘本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自“丰子恺奖”“信谊图书奖”等国内原创绘本奖项设立后,虽然涌现了大批本土作家和优质绘本,但原创绘本的推广度依旧不高。调研发现,只有12%的幼儿园教师对原创绘本“非常了解”,他们能主动了解、挖掘原创绘本资源并加以有效运用。有51%的教师“比较了解”原创绘本,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片面性,认为“原创绘本即自主创作的自制绘本”“原创绘本就是中国绘本,内容反映我们周边的人、事、物”而并未综合考虑创作人群、内容构成、价值意义的“原创性”。教师在选择原创绘本时,种类和题材上往往有所局限,易将原创绘本单纯理解为传统故事类绘本,选材偏重于传统节日、民间故事,而忽视时下主题的挖掘;也有的将原创绘本等同于故事书,忽视幼儿与绘本的有效互动;过度重视绘本画面精美,忽视绘本本身独特的文字内容和价值内涵。当然,更有37%的教师表示“不太了解”原创绘本。可见,教师对原创绘本的不了解也说明了他们对原创绘本的认同度不高。(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幼儿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性,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也各具特点,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契机的把握都将影响着幼儿对原创绘本的感知[2]。从图1可见,集体教学活动并不是幼儿感知原创绘本的唯一路径。不仅这样,教师在开展以原创绘本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往往侧重于关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情绪情感、审美感受、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亦未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及阅读体验,并及时做出有效的教育补充。图2基于原创绘本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途径统计图区域是幼儿发现学习、自主操作与主动建构经验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应通过区域材料的提供和变更促进幼儿的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经验[3]。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外,原创绘本更多地被投放于班级阅读区角。但由于教师对原创绘本认识不足,致使班级区角、阅读区原创绘本的数量不多且更新慢。还有,原创绘本并未能与其他区域有效整合,教师未能创设更多有利条件与机会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三)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相应支持。良好的环境创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影响着活动质量。对于原创绘本的使用,教师更倾向于将其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素材,与幼儿园传统文化环境的结合并不充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基于原创绘本的活动时,往往只是简单借助于原创绘本本身,并未对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生动的讲述,这影响着幼儿对于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影响活动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并未充分挖掘、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当前,公共文化场所和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但能较好利用这些社会资源的幼儿园教师仅占30%。即使是博物馆游学等相关活动,教师在带领幼儿参观的过程中,也以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为主。绘本创作方面,原创绘本的创作人员很多并非是幼儿教育相关工作者,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致使部分原创绘本作品不符合幼儿的审美风格,部分题材也不适合幼儿的特点。因此,当前能适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创绘本数量并不丰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亦缺乏幼儿家长的有效协作。家长表示“我一般从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为孩子购买绘本,会参考平台推荐、绘本销量以及孩子兴趣。”“《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是我印象最深的绘本,我对原创绘本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自制绘本?我们班级内也有组织过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绘本的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对原创绘本缺乏正确认识,并未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往往会首选《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国外绘本。原创绘本作为一种流通方便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但由于家长缺乏对原创绘本的认识,在家庭中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二、原创绘本融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原创绘本的认同度。当前,原创绘本数量、种类的日益增长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地了解我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蕴含的特性化表达手法,为幼儿园教师参阅、甄别优质绘本提供了条件,增强对优质绘本的甄别能力。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分享、解读优质绘本作品,探讨对于优质绘本的筛选标准、阐释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等,挖掘更适合于幼儿园实际的教育路径。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特征,选择适于幼儿欣赏的原创绘本,注重画面符号与文字的和谐搭配以及取材的广泛多样,绘本内容也要注重审美性、趣味性,主题丰富,层次分明。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原创绘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使其更为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例如可以借助原创绘本中所涉及的剪纸、水墨等艺术形式,将其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加深体验,引导幼儿切实感知传统艺术的魅力。针对一些童谣类绘本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特征,教师可以采取艺术同构的形式,结合韵律游戏或是手偶玩具,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也可以借助《躲猫猫大王》等此类包含传统游戏的原创绘本,通过相似情境的营造引导幼儿玩中学,在游戏过程中适时渗透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教育。(二)丰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园本课程是一种在幼儿园现实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条件相一致的课程[4]。当前有不少幼儿园生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台州市F幼儿园在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台州刺绣馆、海门老街等文化场所的基础上,以“海门茶馆”“台州刺绣”“舌尖上的台州”为本,将其迁移到幼儿园互通游戏中,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台州手工艺、饮食文化等本土文化的渊源。台州市Z幼儿园通过开设“幼儿园戏趣课程”,将木偶戏、皮影戏进行儿童化加工,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与感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此类经验,倘若能将原创绘本融入园本课程中开展实践,对于幼儿接受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定大有裨益。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提炼幼儿对于原创绘本的兴趣点,基于幼儿的需要衍生相关课程活动。与此同时,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幼儿园要利用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引导教师开展原创绘本应用模式的探索,或孵化相关课程活动,使原创绘本的融合更适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区域活动的有效协同更能使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原创绘本与区域活动的结合点,也要尝试挖掘除阅读以外其他的教育元素,并根据区域特征适时增减绘本内容,合理创设相关环境,将其转换成可供幼儿感受、操作、想象、创作的区域材料。例如针对美工类区角,教师可以甄选原创绘本中剪纸、中国画、泥塑等艺术元素,以图片形式呈现绘本片段,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美。表演区内,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京剧脸谱等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材料,开发基于原创绘本的绘本剧表演等。在丰富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时,教师还应树立“幼儿本位”的思想,在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尊重其对原创绘本的个性化解读;采取有效的观察策略,基于幼儿对原创绘本的选择,思考适合本班幼儿所接受的原创绘本特征,并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更新和替换区域材料。(三)提供相关环境、资源的良好支持。原创绘本的融入离不开优良环境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园走廊、楼梯等融合原创绘本。例如悬挂装订有原创绘本故事的小相框或是置放一些实物书籍,在潜移默化的氛围熏陶下引导幼儿感知多元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线上平台等分享优质原创绘本及相关讲座,引导幼儿家长对原创绘本及其内容有正确的认知、选择和解读。与此同时可以联同家长构建亲子共读的平台,例如充分利用楼梯底层拐角置放“亲子小书吧”,保证安全和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引导家长有效借助入园、离园开展亲子小阅读活动。在有效的亲子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对原创绘本内容的感知,聆听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在家长的补充、引导之下,将原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春风化雨般融入幼儿内心,也能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去”,在社会环境中直观地感知传统文化。例如实地走访文化馆、民俗馆,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的渊源;借助“我是小记者”“小小观察员”等形式,引导幼儿在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过程中将所见所闻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邀请社区工作者分享社区周边的历史文化故事,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幼儿拥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还需结合本土文化资源成立原创绘本阅读活动室或表演小剧场,通过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和木偶、皮影、戏曲等相关材料的投放吸引幼儿兴趣,促进感知,使得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持久、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开展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形成具有体系的活动课程,全面贯穿于幼儿小、中、大班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3
[2]马晓红.“课程创生”视域下的绘本游戏及其指导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5):31~34
[3]王玉金.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与区域环境创设的有效整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36~137
【关键词】市场化;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12-01
淄博市位于华东地区,山东省的中部,二而环山,北部有黄河和小清河流经,还有发源于淄博的沂河、淄河和孝妇河等河流,城市山水环境优美,同时,淄博也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场化进程中,淄博市必然会而临城市传统文化的断裂,但是城市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内部基因,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淄博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城市生态格局受到威胁。因此,淄博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落实相关法律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并重。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在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上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我国在应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而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相关的制度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些制度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二,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工业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博山区是淄博市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博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琉璃生产区,但是博山区的很多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工艺落后,节能减排措施不健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当地中小企业的生产。并且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自身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淄博市企业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完善企业节能减排设施,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
二、推动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建设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将城市发展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城市文化传承和保护同样离不开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一般是由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来设计和执行,不能够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民群众的聪敏才智,因此,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政府部门为了追求现实利益,破坏城市原有的传统文化,照搬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发达城市的风格,造成城市规划的单一性,没有属于本城市自己的特色,就更没有城市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淄博市必须推动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建设城市文化特色。
(一)科学规划,凸显特色
每一个城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凸显该城市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既不能完全仿照其他城市的风格,形成千而一城的现象,也不能肆意破坏本城市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属于白己文化特色,这样,既让这个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使该城市丧失其自身发展的竞争力。因此,淄博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照搬其他发达城市的建筑风格,根据白己本地的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凸显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
(二)以人为本,公众参与
社会公众是构成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门,城市规划同样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并没有咨询当地居民的意见,而单纯的依靠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规划,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为了本地经济水平的提高,盲目批土地给房地产商,尤其是在一些传统文化建筑区域,例如淄博市周村的古大街现在已经完全被打造成古商城,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因此,淄博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相关信息要透明化,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三、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在市场化进程中,文化竞争力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淄博市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而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建设急需发展。因此,淄博市必须重视本城市文化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适应。
(一)重视文化建设,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统一
淄博市必须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发展是根本,保护是关键。重视文化遗产,由单纯的文物保护向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转变。淄博市淄川区的蒲松龄故居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不是单纯的保留故居这一地方,而对于蒲松龄故居的历史环境也需要得到很好地保护,这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保护,更是对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淄博市在进行传统文物保护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文物保留下来,还要重视厉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规范,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基因和识别码,校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离不开传统文化。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有利于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形势下,利益追求的多元化带来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的挑战,结合我们的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重现代、轻传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中华文化中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遭到冷落。高职学生对传统伦理秩序、传统道德内容、国学经典知之甚少,而对现代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却津津乐道。我们在高职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仅有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一定的了解。
2.重视举办活动,忽视育人功能和理论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举办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过于重视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忽视活动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功能。比如在调查问卷中问学生“在我校正在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艺术活动中,你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45%的同学认为“不能”,“你对活动的效果是否满意”,40%的学生说“不满意”,这说明活动方式与所要达到的效果与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3.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资源不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德”“善”“和”三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虽然都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吸收传统文化优秀道德资源,在传统文化和教材内容的融合上明显不足。
4.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存在传统文化践行危机
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受访大学生崇拜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他们认为圣诞节一类的西方节日比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加重要,他们崇尚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甚至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也非常崇拜。另外,大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价值观扭曲、缺乏爱心、道德冷漠、信仰迷失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高校存在传统文化践行危机。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尊重文化经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用传统文化洗涤大学生的心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课堂教学中,高职学校理论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经典案例自然地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通过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也可以在各班级创设“读书伴我成长”主题活动,配备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开展相关的阅读和征文比赛,用经典开启智慧,洗涤心灵。
2.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建筑设施条件的完善是建构良好校园环境的重要基础。在校园建筑设施建设过程中,恰当规划,凸显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比如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设置文化长廊、历史名人的塑像、名言警句、传统节日活动场所的设置等,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3.重视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如以丹东本土文化为依托,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以虎山长城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虎山长城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依托本土文化,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校园文化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化。
4.推陈出新,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拓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里的应用范围、空间和形式,要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模式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文化活动,比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学生进行抗战斗争史和抗战精神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不断讲解和学生课后自学来不断获取的,但是从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文是古代文学名篇,但数量少,有的还是阅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述,学生掌握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其在编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很多篇目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等名篇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学教材中还会继续出现。很多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文学名篇篇名的认知之上,在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考核之时,很多大学生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对待,其缺乏程度令人堪忧。
2.教育定位的不科学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除了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要抽出时间去考各种证件,比如四六级外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种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想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没有时间,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不仅是淡忘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将传统与现代分割开来。
二、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多管齐下抓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适合大学阶段使用的大学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读书。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引路人,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并通过网络、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让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加深了解。最后,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并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理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考核之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连接,让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能在当出光彩,重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2.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一所好大学看的是其文化的底蕴,这一文化底蕴,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之间形成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去形成自身的“三观”,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教育了无数大学生不断去积极进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髓,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是不同的时代已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所包含的文化范畴方面,其内容则因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不存在一个大的鸿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古为今用,不断去发展创新,在传统文化之中注入新时代的气息。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手段的不科学性与教育定位的不明确等不足,面对现实之中存在的困境,应采取多管齐下抓传统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等措施,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事情来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让全体大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方面的意识,肩负起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外语专业;传统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93-02
一、引言
随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新的世纪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和交流必将愈来愈频繁。如何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让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灿烂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每一个角落推广传播,这应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青年的主体,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必将担当起向世界传播我们悠久文化的重任。然而经济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一方面因为学校的人文氛围没有综合类院校浓厚,所受的传统文化素养熏陶有限,另一方面又因为在校期间学习方向多是经贸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毕业后很多同学也直接进入有涉外联系的经济领域工作,对外交流的机率反而更多。那么经济类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水平和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到底怎样呢?他们能否担当起对外传播我们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从教的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汉语文化素养及相应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行了调查,希望能窥豹一斑,了解该校乃至所有经济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相关能力的真实水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措施。
二、现状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湖北经济学院外语专业学生,采取以班为单位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的重点有三个:第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何;第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情况如何;第三、学生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如何。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选择题形式。列出几种观点由学生选择自己最赞同的一种。该题不存在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内容涉及对传统道德、儒家学说、传统节日以及国画民乐等传统艺术的态度。第二部分采用填空题形式,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内容涉及历史、儒学、绘画、戏曲、饮食、民族审美心理等传统文化内容。第三部分采用翻译短语的形式,也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能力,内容涉及传统节日、饮食、民俗、象征性文化概念等。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习者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在课堂上由学习者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课题组从本科和专科各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本科随机抽取的班级是经贸英语Q0543班,是本科三年级学生。专科抽取的是商务英语Q0731班,是专科一年级学生。这样可以比较全面了解外语系本专科学生中国文化素养方面的能力。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一部分测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表一:本科抽样班第一部分测试结果(该班35人,回收有效答卷33份)
该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受测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比如对忠孝仁义等传统道德,有93%的人表示从小耳濡目染。而对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读书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33%的人表示一直也是他们的理想,57%的人表示会考虑这一理想。对于国画民乐等传统艺术,72%的人表示很欣赏,24%的人表示大致掌握一些。对于自己最喜爱的节日,69%的人选择了我们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欣喜地看到经院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热爱和传承。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文化上的危机存在。比如66%的学生对经史子集不太了解。还有对最喜爱的节日的选择,有21%的学生选择了圣诞节,一个舶来的节日和自己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来比较,这一比例还是相当大的,这深刻的反映了外来文化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的影响,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表二:专科抽样班第一部分测试结果(该班37人,回收有效答卷29份)
该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班和专科班学生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差别不大。
第二部分测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表三:本科抽样班第二部分测试结果
该部分设计了8道问题,内容涉及历史、儒学、绘画、戏曲、饮食、民族审美心理等传统文化内容。满分8分,及格分应为4.8分。统计结果显示被测学生最高分8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5.03分,及格率为63.6%。最高分为满分,平均分也在及格分之上,及格率也在60%以上,这表明经院外语系的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还是较为丰富的。但是该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最基本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最低分为零分的现象以及接近27%的不及格率都应该引起重视。这说明这一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极为欠缺的。
表四:专科抽样班第二部分测试结果
比较表四与表三,发现在这一部分专科班和本科班学生差距很大,平均分比本科班少了1.97分,将近两分的差距在总分只有8分的时候是巨大的。而21%及格率相对本科63.6%的及格率也存在巨大的落差。这说明专科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虽然比较积极,然而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却很有限。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三部分测试学生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表五:本科抽样班第三部分测试结果
该部分共设计了四组词语翻译,每组包括三个文化概念,第一组涉及节日名称,第二组涉及中国文化的象征性概念,第三组涉及民俗,第四组涉及饮食名称,共12小题,满分12分,及格分应为7.2分。本题最高得分9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得分5.27分,相当于百分制的44分,及格率为24%。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并不能用英语合适地表达出来。比如,学生们对面包牛奶火鸡等西式餐点的英语表达耳熟能详,而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传统中式早餐稀饭馒头豆浆油条,这不能不是一种悲哀。这就意味着,在文化的交流中,他们只可能成为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不管主观上愿不愿意,客观上没有能力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弘扬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表六:专科抽样班第三部分测试结果
表六显示专科班学生基本不具备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十分热爱的。他们对传统道德的认同,对民族节日的喜爱,对传统艺术的欣赏,都使我们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种积极的态度之下,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掌握就不是很乐观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尤其是专科班的新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陌生使人忧心。而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内容的能力,则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十分欠缺了。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尚且如此有限,就不用说广大的非大学生青年了。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在新的时代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能不能继承下去,能不能发扬光大,乃至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素养及其英文表达能力。可以说,湖北经济学院作为位于中国腹地的一般经济学院还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加强该校乃至所有经济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及其英文表达能力是十分紧迫,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加强经济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
那么,如何加强经济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素养及其英文表达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开设中国文化内容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采用全英文讲授,或者以英文讲授为主,汉语讲授为辅。这是短期内加强中国文化素养及其英文表达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这样可以全面系统集中地学习中国文化内容及其英文表达,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强化学生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有条件的话,还可邀请外籍老师和外籍留学生参加讨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好奇定会使讨论更生动难忘。
作为本课题的结题方式之一,课题组已经在本校开设了《中国文化概况及其英文表达》公选课,以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素养及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英语教材中应适当加入中国文化内容,或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对比的内容。这一点是目前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普遍缺少的。以往的英语教材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英语阐述。这一缺陷亟待纠正。比如在教材中选入中外文化对比的文章以及外国人士介绍和评价我国文化的文章,或者外国人撰写的有关我国历史、文化、民俗、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文章,以帮助学习者多角度地感知母语文化。
第三,英语教师也应该热爱本民族文化,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这样在英语课堂上不再是单一介绍目的语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知识,而应该注重两种文化的对比讲解,注意补充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等。教师可以就教材内容联系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习俗等情况,通过作演讲、放录像、提供阅读材料、组织讨论等形式向学习者进行中国文化信息输入。还可以任务(task)形式不定期地布置一些中国文化、两种或几种文化对比的作业,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做充分准备。
第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一方面要主动阅读一些中国文化经典著作,比如经史子集和一些古典诗词古典文学名著等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加深自己的中国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应经常浏览一些国内的英文杂志和报纸,如China-daily、21st Century、Beijing Weekend、Shanghai Star,留心其中中国文化内容的英文表达。还可经常收看CCTV-9的文化节目,从视听的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享受,学习其中的英语表达。在和外籍友人交流时, 积极主动地向他们介绍我国的丰富文化,这些交流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积累跨文化的经验,更能积极正面的宣传我们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帮助我们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2]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极其启示[J].基础教育
外语教学研究,2003.
[3]王振亚.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