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剖析次贷危机成因,深刻反思借鉴教训,研究探索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提升风险控制水平,确保我国商业银行安全、高效、稳步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房地产市场上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贷危机”是自2007年初开始,由于“次级债”大量逾期违约引发全面性的信用危机。特别是2008年,随着华尔街贝尔斯登、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五大投资银行的全军覆没,将危机推向了,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在这场危机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遭受重创,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时期。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创新的泛滥导致了信用的滥用,给社会经济埋下了祸根,引发了次贷危机。如何认识和应对这次危机,就成为我们金融内审工作者当前探讨、分析的热点问题。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美国消费的过度膨胀。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全球形成了以美金为本位的信用货币体系,而美国则进入了无约束的美金泛滥时期。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除了以上大的宏观经济因素以外主要还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管。美国一度放纵经济泛滥增长,在宏观层面对经济运行缺失必要的监管,甚至在某些领域没有实施监管。无政府状态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条件,由于对房贷市场缺失必要的监管,使其无限膨胀,形成了巨大经济泡沫。美国是世界经济,在当今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巨型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十分脆弱。盲目追求扩张发展,追逐高额利润,忽略了风险管理,使次级抵押贷款标准降低,并一降再降,最终导致风险失控。

三是过度扩张金融衍生产品。在前几年美国楼市最火爆的时候,很多按揭公司为了扩张业务,牟取更高利率,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从而促使金融新产品无限度的不断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和隐藏了次级房贷的危害性。特别是次级房贷证券化,信贷违约掉期等不透明的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推波助澜,构筑了房地产市场空前的虚假繁荣。

四是金融机构对投资者缺乏尽职调查。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和非常火爆的销售市场,使房地产开发商不顾社会实际需求状况,没有重视必要的市场调查,盲目扩张业务。很多金融机构也没有实施可行性的市场需求调研,在利润最大化的诱导下,忽略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及日益俱增的市场风险控制,不断推出新金融衍生产品,最终使这些金融业务纯粹变成了金钱游戏,与分散风险的初衷背道而驰,更加加剧了信用危机。

五是各个环节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特别是在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导致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准确,层层失真,包括发行人、承销商、资产管理人、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很难获得足够真实的信息。

六是信用评级严重脱离实际,使评级结果不够真实、准确。在经济利益诱导下,信用评级机构受自身利益驱动,在主观上存在听任自然的不尽职尽责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房地产市场异常旺盛,使各类经济实体以往的经营业绩普遍向好,由此形成的风险管理模型和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所反映的是好时期的数据,数据具有片面性,提供的信用评级结果是虚假的,没有真实地反映经济实体机构的经营状况及本来面目,从而潜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界来说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借鉴,特别是对我们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及内审工作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是金融企业安全、高效、稳键经营的基本保障。金融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流程设计等多方面的制度基础。次贷危机引发了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与以往历次危机相比,次贷危机的不确定性、扩散性、加速性更加明显。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特别是世界经济结构及金融市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复杂关系,导致金融危机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近几年,我国工、农、中、建、交五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工、中、建、交四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已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农业银行目前也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在积极准备上市。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与国际接轨。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美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构建并发展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体系,而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却不堪一击,一筹莫展。面对当前的这次金融危机,我国金融业应当很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内控管理经验,也要从次贷危机中汲取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要研究如何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屏弃陈旧落后的不适应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要把国际金融业最成熟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风险管理和经营方略上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能重蹈美国的覆辙。

(二)深刻研究和认识金融业务发展与金融产品创新。多年来,我国大型金融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银行业的兴衰决定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命运。因此,我国金融业一直受到国家积极保护和高度监管。就目前金融危机影响来看,我国银行业受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冲击较小。但是,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及对外开放步骤的日益加快,与国际化接轨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必然趋势,我们在看到内在优势与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到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许多不足。我国金融业今后将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银行业必将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其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格局,使银行业处于多元化的业务竞争当中。我国金融机构应及早与国际接轨,探索混业经营的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对策与措施,在综合化经营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是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产品必将得到大力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金融业务发展及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为适应金融业务国际化需要,今后,我国必将加快金融创新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创新导致的信用过度扩张。因此,我国应高度警觉和及早控制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三是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模式及银行业务管理手段必将进行革新。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家对金融业监管模式必将进行重大变革。在金融业内部应尽快探索和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机制。

(三)亟待探索和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过去,我们总认为美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是最先进的,近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和借鉴美国内控管理经验和模式,并引进了许多管理理念和内控管理方法。但经过这次金融危机来看,美国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内控管理机制,并不是完善可靠的,还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尤其对风险隐患揭示和控制还缺乏必要的手段,以致引发了金融危机。同时,从世界各国来看,近年来,虽然国际风险管理技术大力发展,各国对风险管理都有所重视和加强,但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也未幸免于难。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在国际上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组织架构,以及建立适度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标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外,我国要积极探索和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并能够适应国际金融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尽快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在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上健康稳健运行。

三、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面对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审时度势,应最大限度的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及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强化金融监管力度,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广泛涉及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和个人,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非常重要,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我们国家应借鉴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研究和制定适合当前金融全球化模式的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促进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力度,严防突发性、扩散性等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商业银行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安全、高效、稳键经营的基本保障,商业银行应把风险控制当作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加强内控管理基础性工作,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要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使风险管理工作融人到银行业务的每个环节。特别是要调动员工参与并推进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不仅是防范控制金融风险、保障业务稳健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一是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内控优先的理念。内控理念是内控体系的灵魂,只有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主动地把内控理念贯彻落实到银行各项日常工作及每一个业务环节,才能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要按照“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超前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要根据我国金融管理的基本法规,参照国际金融惯例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对重要业务及重点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出规范合理,适度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以严防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发挥“三道防线”的功能。第一道防线是自控防线。要完善对各个业务操作环节的监督防控机制,注重对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修炼及制度观念的培养。第二道防线是互控防线。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筑起对全部业务操作过程的监控体系。业务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检查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对该控制的风险点都能不疏不漏地进行有效监督。第三道防线是监控防线。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要对各个营业机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实施现场或非现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和审计检查。

(四)发挥内审合规部门的功能。内审合规工作承担了监督、评价的职责。特别是对风险政策的执行情况、业务规章制度合规情况等评价,这对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内审合规部门要坚持对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长期不懈地检查鉴证。不仅有问题要开展检查,没有问题也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作到警钟长鸣,积极督促各部门把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对于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的基本认识

对于基层卫生院经济的发展来说,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和经济管理管理的革新,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因为医疗市场的竞争加大,必然的将促使我们的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发展,进而由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的转变,由数量攀升向效益转变,同时也会由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转变,总的来说,它将朝着更加集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方向转变,这也是基层卫生院经济管理的一大趋向。具体来说,其转变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基层卫生院的管理中,既要重视质量管理,更要注重经济管理,他们之间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我们知道,发展必须要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只是单纯的追求质量的提高是不能促进基层卫生院的全面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经济管理,并和质量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且,在当前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的情况下,医院的质量管理内涵也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了经济费用的相关内容,并且费用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病人要求既要把病治好, 花的钱还要少, 这就是医疗质量新概念的一个内容, 达到经济管理促进质量管理目的。因此,在推进医院管理优化的时候,就要将经济概念植入到质量内涵之中, 进而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医院质量管理的内涵,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关于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的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而且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不断的降低医院医药以及相关检查项目的费用,也就是说它缩小了基层卫生院一定的利润空间,如此一来,医院如何更好的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要把卫生经济的管理重视起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适应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因为当前看病难和看病贵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就要进一步的额强化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来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必须加强经济方面的管理,重点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来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当前医院的各种资源,促进内部经济管理的加强,减少浪费、降低运行成本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二、强化卫生经济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当前医院的运行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有着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进行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医院的各项资产运营和管理,这是当前医院发展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更加注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比,因为这项改革不仅需要广大的医院人员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在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此,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医护人员进行经济管理的责任意识,重点就是要明确当前卫生经济中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中要更加强调成本控制意识的教育和宣传。第二,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的完善经济管理机制,设立较为全民的卫生经济管理监控体系。第三,就是实现计算机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尤其是对全院的药品以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等机械设备要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更加注意基层卫生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好经济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知道,医院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它需要对社会公共所承担的责任,但是如何全面的认识其社会效益还需要我们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总之,医疗卫生单位要协调和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做好这一点就要重视医院的医疗关系。而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的服务直接产出社会效益, 但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的变革和发展,我们就压把医疗卫生单位的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又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压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效统一。

(三)基层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不能忽视患者的健康需求,而是要在保证患者健康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所以,在医院进行卫生经济管理的时候,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必须把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而按照医院卫生服务的相关需求来进行经济方面的优化和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设立相关的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对医院医疗工作者的指导,从而更好的指导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尤其是要重点做好对卫生经费管理的控制,避免医院卫生资源的浪费,从而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资产运营的过程中,医院卫生的相关费用如何更好的进行分配,实现科学化的流动等都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要重视标准经费与专项经费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为患者服务补贴的激励机制建设,其中可以建立并完善较为科学和系统化的患者服务奖励模式,利用经济上的政策调整来改善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危及重要用户 安全管理 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49-02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是指在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环境污染、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用电单位或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电场所。

1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现状

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分布点多、面广、量大,随着政府安全问责力度越来越大,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压力与日俱增。从运行电压等级来看,35 kV及以下用户为简易变电站、配电室接入电源点或直接接入配网,35 kV及以下多数用户在建设初期,为考虑短期利益最大化或为降低成本投入,多数用户均未做设计或投运设备简易无保护装置或缺少日常的维护,随着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和运行设备的老化,导致运行设备及电气设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危及主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因此,为加强用户安全用电管理,主动适应国家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可靠性管理水平,保证供电企业输、配网线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

2 影响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的因素

(1)运行管理不到位,管理松散。近年政府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但是客户侧工作机构和人员的配置和素质远远达不到工作需要,仍有部分用户变电站和配电室工作规程、运行规程不健全、电工配置严重不足或无证上岗,缺少用电技术人员,没有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用户对安全用电重要性认识不够,疏于管理、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及时整改。

(2)受电设施和变电站管理及维护不到位。大部分用户建设安装受电设施和变电站标准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用户用电负荷的增大,安全隐患逐渐凸显,同时又不能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和试验,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处理,致使用户用电事故突发。

(3)非电性质安全措施不符合技术要求。大部分用户安全工器具应配置而未配置或减配,配置使用未按照周期性做好电气试验和安全工器具试验;未采用非电性质的应急保安措施,非电性质应急手段和方法不符合技术规范,电气操作过程中易发生触电或反送电事故。

(4)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不符合技术要求。根据用户自备电源配置情况,大部分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和非电性质安全措施不符合技术要求,用户未按照保安负荷容量的120%要求配置,用户不清楚自己的保安负荷情况,配置自备应急电源容量的随意性大,自备应急电源投入切换装置技术方案和接入电力系统安全要求不符合标准。

(5)应急预案不规范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客户没有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更没有开展技术问答和应急演练,致使突然停电或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6)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符合负荷分级要求。大部分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符合安全供电技术要求。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了,但一些用户用电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特级用户不具备多电源供电、一级用户不具备双电源供电、二级用户不具备双回路供电和临时用户不具备应急电源供电,因用户自己事故停电或电网突发停电时造成的影响性增大。

3 “互联网+”形势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1)积极做好用电检查服务工作,落实“四到位”责任。一是以“互联网+”新形势为主线,深化营销业务、高危及重要用户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GIS系统、营配贯通系统等应用,结合用电检查移动作业和客户端互动应用平台,及时准确、方便快捷地对客户发送停电预警、隐患通知、隐患督办、停复电通知等工作,从而拉近用电检查人员与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用电检查人员与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负责人之间的点对点交互,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互通道,提高供电企业服务管理质量。二是供电企业应逐级建立高危及重要电力用电安全检查服务责任体系,明确检查周期、服务要求、服务对象,责任到人、责任到户,将供电区域内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分解到每位用电检查人员。三是供电企业开展周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交流,学习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事故典型案例,并结合安全隐患分析存在的风险,使用户充分认识安全用电重要性和电力事故对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四是主动与当地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电监机构、媒体沟通联系,建立常态联系机制,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工作,履行供电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责任,宣传供电企业有关政策,服务客户,接受监督。

(2)规范用户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一是为加强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按照《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指导的意见》要求,合理配置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安全规范地使用自备应急电源。二是办理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业扩业务时,必须要求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申报其负荷明细、负荷特性、主要设备供电允许中断时间等用电安全相关内容,并区分清楚保安负荷、生产负荷、可错避峰负荷、生活照明等负荷,根据高危及重要用户重要等级答复供电方案原则意见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

(3)靠前服务,建立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供电企业、用电客户要建立三级信息联系机制,供电企业根据检查周期开展检查服务工作,将安全隐患告知用电客户,用电客户将根据检查通知中的安全隐患逐一制定治理的措施、方案和计划,明确治理人员的责任,提出治理的质量和时间要求,供电企业将督办结果报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将报备隐患信息列入督办工作中;明确“客户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政府相关部门是安全监管主体、供电企业是供电安全责任主体”3个主体;把握“供电隐患整治、用电安全服务”两条主线;强化“责任落实、信息沟通、风险防范、结果考核”4个关键环节管控,形成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重要用户供用电安全。二是将客户互动端APP融入“掌上疆电”,向多元的移动平台发展,打造供电企业与客户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智能平台,利用网络停复电通知与反馈管理、风险预警、隐患督办、收集投诉建议等,形成隐患管理的知识库和历史库,全面提升高危及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重要电力用户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管理,共建安全、可靠、规范、有序的供用电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27-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很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很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机关等事业单位,更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在现实中,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不利于计算机管理技术的长远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问题。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活的需求,计算机管理技术在机关等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应运而生,是各个领域交流的一种先进技术,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在社会发展中,是适应时展的一股潮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有力地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成为了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中的一项重要工具,提高了现代化水平。

计算机网络,由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终端以及各种通信设备构成的网络结构,通过终端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根据计算机网络规模的大小,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根据利用范围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可以自由选择。具体来讲,一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技术的应用是普遍的,更好地为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另一方面,又是解决网络安全隐患的现实需要,在计算机发展的同时,各种黑客问题和隐患也不断出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有很多,网络中的域名、网络的IP地址、网络攻击事件、木马病毒等,在具体操作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信息混乱,甚至难以辨别的尴尬境地,关系到网络用户的安全性。

2机关事业单位中计算机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机关单位存在着网络安全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掉以轻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技术的应用是普遍的,更好地为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对网络表现出缺少安全责任感。同时,还没认识到网络对于日常办公的重要性,对于问题置之不理,认为出现问题应该由专业人员管理,等等种种行为影响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此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保密认知性不强,没有留心观察问题,忽视出现的问题,这些现象无疑为计算机管理技术买下了一些列的安全隐患。

2.2网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网络管理制度的缺乏,是导致我国机关单位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单位由于疏忽,忽视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制度的建立和规划上,缺乏监督,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度,还没有相应的指导,这些情况造成了计算机管理技术的不够完善。

2.3网络安全设施缺乏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问题上,没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一些单位没有安装相应的保护措施。然而,网络黑客的攻击,各种病毒的入侵,这类问题的出现,潜藏着这类的威胁,机关单位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会遭到破坏,带来大规模的瘫痪,是计算机管理技术和网络不能正常运行。

3关于计算机管理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日常中,之所以存在一些风险,源于人们的意识的缺乏,不够重视网络问题的存在。应强化日常的安全认知,平常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让工作人员不要掉以轻心,避免常见问题的出现,留心观察身边的细节行为和问题,明确职责主体,明确彼此职责,无论是对企业、单位还是个人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积极学习,自觉地形成习惯,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促使互联网信息能够朝着安全的良性方向发展。

3.2加强防护操作系统

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当中,操作系统在整个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起到联接的作用,没有它,正常工作将无法运行,对正常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会经常出现漏洞,导致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所以,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防护,还是有必要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防护,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可以防止病毒的入侵,及时发现和修补各种漏洞,避免了病毒的进入。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促使互联网信息能够朝着安全的良性方向发展。

3.3不断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管理制度的缺乏,是导致我国机关单位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制度的建立和规划上,缺乏监督,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度,还没有相应的指导,这些情况造成了计算机管理技术的不够完善。因此,完善管理制度,有助于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行,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的运行。在平时工作中,可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工作人员队伍,强化工作水平,提供一个强大的人才支撑系统。同时,另一方面,成立安全督查小组,对机关单位的网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计算机网络和管理技术的安全,为工作人员的使用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国家财政部门的拨款;二是自身经营的现金流入,资金是否到位、现金流是否顺畅都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是能够确保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二是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资金的筹集、分配、调控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注入项目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

2.能够杜绝浪费现象,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单位对内部资产疏于管理,这就为国有资产的流失、损毁留下了隐患,直接导致这部分资产浪费、闲置,或者被他人非法占有,降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诱发不良风气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更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就是监督与核算,事业单位通过财务核算可以明确经济行为发展的数量,以及产生的效益,而监督则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位资源的浪费与非法侵占。

3.能够使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的产权是明晰的,它是归全民所有,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产权并不是十分明晰,这直接导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界线的模糊。所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的预算,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这就能使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并且推动单位各项事业的展开。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事业单位虽然对会计的工作内容有所增加,但会计制度的改进只是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做出了小部分的增加,还有没依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不仅仅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展开。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加强单位的会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二是健全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不但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使单位的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当然,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参与,所以说,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把握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特点,同时兼顾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事业的发展方向,还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引入权责发生制,使会计核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对预算收支科目进行改进,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前经济环境下预算编制的特点,对不适应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科目进行改进,以实现预算科目与实际业务的发生相符合。

3.建立内控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机制之后,能够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能够防止徇私行为的发生。各级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对岗位责任进行设置,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原则,对会计岗位的用人制度进行规范,岗位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首先,按照国家有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其次,对凭证流转程序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进。对于相关的审批权限要进行细化,并且建立责任负责制。对于大数额的开支,必须要经过领导班子的讨论,再决定项目是否实施。

4.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改变,这就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管理凭据,它还要求财务人员具备管理、法律、税收等相关知识。因此,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组织后继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执业判断力。 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关于法律、会计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培训,使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并组织绩效考核,将考核的成绩与财务人员的工资挂钩,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发生转变,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出现了种种弊端,我们可以从完善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角度进行考虑,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在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完整性,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