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第1篇

一、传统水利资源(景观)旅游开发现状

(一)传统水利资源界定

目前,中国水利建设都在强调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那么如何界定什么是传统水利,什么是现代水利。笔者对于传统水利资源的界定从水利现代化的概念入手。水利现代化是指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发展过程。传统水利是以建设各种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水利则是注重水资源的优化、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资源持续协调发展,水利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水利主要是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从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来判断水利工程传统与现代的属性。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是防洪、灌溉和排水、水力发电、航道和港口以及水土保持,笔者认为中国水利水利工程都是基于以上功能建造的,只有先修建具有传统功能的水利工程,才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二)传统水利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

古代,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和与自然灾害搏斗的历程中建立了符合自身江河特点、水土资源条件的水利工程体系,形成和完善了水利科学和技术,我们称之为传统水利。传统水利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由于传统水利功勋的光环效应影响,加之水利观念的陈旧和滞后,致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水利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导致了顾此失彼,三者之间互不协调,各行其道,甚至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各项投入逐年加大而总体成效增加不大的较不理想的局面。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可以发现传统水利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它没能顾及到水利对水资源的保护;二是它忽视了水利对气象因子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三是它还没有意识到水利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四是传统水利没有能够注重综合效益的利用,通常只关注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水和发电等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其社会综合功能的使用。

二、鲍家屯水利旅游开发模式

(一)模式要素分析

鲍家屯水碾房日前被最佳遗产保护协会接纳为“精英俱乐部”成员,这是此项目继去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卓越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作为遗产,鲍家屯传统水利开发模式应考虑遗产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按照联合国对于遗产的分类,水碾房属于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非物质遗产,因为水碾房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下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的生产与生活知识技能。其开发模式应采用博物馆模式和乡村旅游两种模式。作为传统的生产知识与技能类遗产虽然直接开发为旅游产品有些难度,但是可以将其生产知识与技能所属系统进行旅游开发是完全有可能的。例如新疆的坎儿井、四川的都江堰、三峡等都是作为独立的非遗旅游景区来进行开发的,但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相当的规模,而“小都江堰”规模相对较小,因此鲍家屯在旅游开发模式上主要选用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式开发模式是非物遗产与旅游结合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对于生产生活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适用。旅游者可以通过博物馆陈列的“有形化”的物品来了解这项非物遗产,了解水碾房需要专业知识,否则较难理解其中的智慧。通过导游人员专业的讲解、图文说明、以及视频录像资料等深入理解这项非物技艺。博物馆式的开发模式能满足观光游客的需要,是一种大众观光旅游开发模式。目前的鲍屯已经有了博物馆的雏形,在鲍屯一间看似破旧的房屋内,许多老照片、石磨等物品陈列其中,这间房屋主要是由生活在外的鲍屯人捐资修建的,以前是鲍屯人集会的主要地点,从建筑风格来看属于皖南园林建筑。笔者认为可将鲍屯打造成为安顺青少年古代水利工程教育基地,传承古代农业文明。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静态的保护方式是不能够将此古老的技术传承下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不断被使用,文明才能够延续。这间老房屋已经为博物馆模式提供了可行性。

(二)模式结构

博物馆模式具有的要素应包括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模型构建、不同历史阶段的资料搜集与总结、解说员与解说词。(见图)

古代水利工程模型的建造是最具有难度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专家的支持,不同历史阶段演变的过程以及原因也从资料中搜集与概括出来,同时为解说词做准备,再选择解说员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与志愿者机构合作,也可以考虑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的展开,又可以为遗产地提供高质的解说服务。

(三)模式运行的配套

首先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在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中,博物馆模式不可能单独存在,贵州是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与博物馆模式相结合是贵州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选择。但是,目前在屯堡地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长期以来,贵州地区在生活方面与发达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已呈现出来,原有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而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设施还应为游客提供舒适环境和体验经历[]。

其次是旅游开发的合作模式。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中讨论较多的问题,作为遗产资源的拥有者,本地居民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他们应该收到尊重,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想法应该得到重视。蒂莫西认为社区民众参与旅游开发的开发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参与决策的制定以及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同样,旅游收益和本地教育以及公众意识培育活动有助于本地社区及其资源[]。参与制定决策意味着本地居民有机会就如何发展本地文化,尤其是遗产旅游表达他们的希望、意愿和担心。同时,他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专长为发展规划献计献策,从而在旅游组织与管理中拥有实际意义的发言权。从这样的层面上讲,“遗产管理者必须想法设法密切联系普通群众”,因为历史是普通民众创造和再创造的(皮尔森和沙利文,1995)。

最后是与屯堡资源的整合。笔者认为地戏是最有可能成为与水利工程协调发展旅游的资源。地戏代表屯堡人心目中的正统意识和理想人格,是屯堡村寨最为典型,最具标志性的民间习俗。地戏是屯堡社区内部的重要活动,也是屯堡村寨之间交流、认同的重要载体,跳地戏不仅是屯堡社区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屯堡传统文化的传承。鲍屯申请贵州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成功,使鲍屯的文化资源资本化具有了合法性。鲍屯的水碾房、古建筑等传统文化资源是屯堡的一大特色。“屯田守军”完整的概括了屯堡最主要的两种文化,农业文明与军事文化。兴义的刘氏庄园主要展现的就是军事文化,并且具有一定的体验性,目前军事文化在屯堡地区还没有能够得到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与当地石头建筑可以很好的整合。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第2篇

一、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品传统文化意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动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初中生树立榜样,带领初中生共同品味传统文化的意蕴,增强初中生的综合实力。

比如讲初中语文《论语》十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培养初中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初中生播放孔子讲学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初中生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配合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我还会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而且诸如“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之类的名言更是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初中生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品味传统文化的意蕴。

二、挖掘语文教材,发挥传统文化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找到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培养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人文性”的指导。

比如讲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时,我不断地进行课型调整和创新,以创设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首先我让初中生通读全文,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先把故事情节告诉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带领初中生感受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从而让初中生理解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败坏社会风气的现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将读书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不要学习范进,他读书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读书,在他那里已经变味了。在新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毒害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时时以范进为鉴,更好地审视自我。

三、联系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习俗,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传统节日,更好地向初中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观念,从而使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比如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去回顾经历过哪些端午节的习俗。这时初中生都比较积极,有的说端午节要吃粽子,有的说端午节要赛龙舟,还有的说端午节要选艾叶等。然后让初中生上网去查找资料,搜寻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哪些人物与端午节有关等。这时初中生会说与端午节有关的屈原,伍子胥。接下来我会让初中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关于他们的生平事迹,并最终每个小组由一人进行总结发言。我还会带领小学生观看端午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通过初中生查询资料、分组探究、实践体验,让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也在节日的气氛中优化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组织拓展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要想向初中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语文拓展活动,丰富初中生的文化生活,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锻炼初中生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要鼓励初中生多阅读一些文言文或者古诗词等,如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感受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掌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第3篇

2011年12月22日上午,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收徒仪式在河北省京剧院隆重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离湘同志现场挥毫,写下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八个大字,并作了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致辞讲话。现根据录音整理发表如下,以飨梨园内外广大读者和观众。

尊敬的京剧界各位老前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收徒仪式。

这个仪式既庄严又神圣,我很受教育。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证文化传承的仪式,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心情异常感动。

尤其是当郭景春先生、裴艳玲先生带着他们的徒弟们给京剧先师门一一跪拜时,仿佛先师古德的形象一一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此时此刻,似乎观照到中国文化鲜活与灵动之魂,在剧院的上空自由的飘荡。

中国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见证了中国京剧艺术传承的星星之火。

这个仪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特别是我们看到拜师磕头的时候,裴艳玲先生那种伴随着希冀泪水的慈悲目光,还有那师徒紧紧拥抱的那一刻,情景多么令人终生难忘。其实,我在台下也掉下了欣喜泪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中华文明的在薪火相传。

这是老艺术家对京剧艺术痴情的热爱,因为中国京剧艺术延续了传承。

这是欣慰的、幸福的泪水啊!

在此,我受厅党组书记、厅长冯韶慧的委托谨代表文化厅党组,向裴艳玲先生、郭景春先生以及在座的各位京剧界老前辈致敬!

我觉得在座各位来宾的心情一定会像我一样,也受到一次洗礼,受到一次教育。

见证这个仪式,我有三点感想,愿意与大家一块儿分享:

第一,裴艳玲先生是我国当代活跃在戏曲舞台上,最著名的、最有影响的京剧艺术家。

裴艳玲先生幼年学艺,老一辈艺术家口传心授,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培植了她深厚的艺术根基,成为京剧舞台上享有盛誉的一代“幼伶”。后来又拜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兰亭先生的亲传弟子郭景春先生为师,在郭先生的谆谆教诲下,全面继承了李派艺术的精华。多年来,她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辛勤磨砺,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沉香、哪吒、林冲、钟馗、武松、兰陵王、辛弃疾等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形成了刚毅、大气、飘逸、灵动的艺术风格,被人誉为“活武松”“活林冲”“活钟馗”“裴旋风”“国宝”“艺术大师”,数度率团走出国门,为中国民族艺术挣得了荣誉,为河北文化争了光。

近年来,裴艳玲先生参加的重要演出活动、参加的重大比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获到了很多奖项,“三度梅”“文华奖”“白玉兰奖”等荣誉。

这是她继承传统、大胆创新、辛勤努力的结果。

我每次见到裴艳玲先生,都为她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高兴、为她喝彩。

出席今天这个仪式,之前我也想,应该讲点什么,却一直没有想好。其实,上台之前,我也不知道要讲什么。

只是觉得有一种气氛在感染着我,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如同刚才省文联的潘主席讲的,裴艳玲先生的身上有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与艺术感染力。现在我们这个剧场就好像是一个大的气场,在感受她的博大情怀。

我们感受到她的满足,在于她履行了一位人民艺术家的职责。

我们感受到她的心安,在于她尽到了一位人民艺术家培养新人的义务。

我们感受到她的幸福,在于她向观众奉献着一位人民艺术家的艺术青春。

她的这种奉献精神所体现的大爱、慈悲、感恩的情怀在感染着大家。

这一点真的令我感动!

裴艳玲先生,无愧于当代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我们可以想像,裴艳玲先生是在河北成长起来的,她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与大师同时代,我们应该是很幸福的,可是我们有时却不以为然。

河北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要涌现出更多的象裴艳玲先生这样的艺术家。

因此,我们要尊重人才、尊重艺术家。

我们要尊重裴艳玲先生,我们要总结裴艳玲先生成功的经验。

我们要从她的身上找到艺术人才成长的规律,总结艺术家成长的规律,总结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我们有理由相信,裴艳玲先生必将成为中国京剧界“裴派艺术”的领军人物,在中国戏曲界独树一帜!

我们相信“裴派艺术”一定会在继承中国京剧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很好的总结裴艳玲先生的唱法,发挥好裴艳玲先生独到的表演艺术风格。并经过努力打造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是我的多年来想表达的一个良好祈愿。

第二点,今天的收徒仪式,意义重大。

刚才,裴艳玲先生讲话时很谦虚,尽管她说收徒像是家里的事儿,个人的事儿,很寻常。但我觉得不同寻常。毫不夸张地说,这不单纯是京剧界的事儿,应当是国家的事儿,民族的事儿,文化的事儿。

这是在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在延续中国京剧历史。

今天,裴艳玲先生接收的九位弟子,你们有这个殊荣,得到裴先生的垂爱,能够做她的弟子,这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儿。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因为注重传承,中国京剧之所以能够得到发扬广大,也是因为有了传承。

继承传统,必须要拜老师。

有了老师,有了学生,就有了根脉,就有了渊源,有了生机。

这个仪式本身既说明了中国京剧有继承传统,更说明中国京剧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拜师之后,你们要侍奉师长,孝敬前辈。

弘扬好传统文化,不辜负裴先生的殷切期望!今天裴艳玲先生种下的是优良的中国京剧文化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祝贺你们九位新弟子!

第三点,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

裴艳玲先生作为一名艺术家已经感悟到艺术繁荣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

“天时、地利、人和”。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学习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为艺术家施展才干提供了空前广阔的舞台。

我们今天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讲究是传承,在继承当中的创新,学习借鉴人类共同的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在文化建设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当好文艺轻骑兵,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此,我们艺术家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

从裴艳玲先生收徒仪式当中,我们看到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自觉、自信、自立、自强”。

新老艺术家通过这个仪式,印证中国传统艺术的存在,表明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决心。

我们相信裴艳玲先生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京剧艺术人才,一定会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一部又一部京剧艺术作品。

我们要注意总结裴艳玲先生的艺术人生。

我们要把裴艳玲先生作为“裴派京剧艺术大师”的形象树立起来!

我们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

裴艳玲这个名字,要在在河北的大地上叫响,在中国大地上叫响,还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叫响!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第4篇

以发展绿茶和旅游业闻名省内外的XX村在“文化乡村”方面做得怎么样呢?眼前的一幕幕让人惊喜:“农家乐”前,一群着民族服装的村民正在为客人们表演莲湘、划旱船,一名 70 多岁的退休教师正在激情指挥,一群妇女正投入地歌舞,用歌舞描绘着乡村的生活与劳动,唱自己,唱孩子,唱家人,唱政策,唱腔、走步、动作、表情,一招一式都散发出淳厚的气息,洋溢着农民特有的热情与直率;而另一侧,一群村民正和游客们体验农事,磨豆浆、打糍粑、杀年猪、做农家饭、祭祖,最后,村民与游客对歌敬酒,亲如一家人,一支支极具辨识度和传唱度的恩施民歌在主客之间传唱。面对此情此景,我忍不住率先为之鼓掌,理由如下:

一、将“旅游”与“文化”结合是“五位一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怎么才能同步发展? 其中,“旅游”与“文化”结合涉及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对于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资源,提升乡村的文化水平,推进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实现“五位一体”目标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将“旅游”与“文化”结合让乡村更有魅力。“旅游”是一些乡村经济发展的翅膀,而“文化”是众多乡村的灵魂,有灵魂的乡村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能让游客从心底被打动,才能弥久愈香。一方面,在旅游发展业中,挖掘传承传统文化,能让这些文化滋养当地人,起到自娱自乐、自然教化、陶冶品性之作用,另一方面,又让当地人的才智与真挚在“文化节目”中得以传递给游客们,从而引起游客的心灵共呜,让游客在传统文化中产生愉悦的感受。

三、将“旅游”与“文化”结合是打造农村文化阵地的重要方式。农村的经济在发展,道路修好了,新房增多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村民在劳作之余也有了较多的休闲时间,如何引导、鼓励村民开展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是乡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农村文化阵地如果没有正面引导与扶持,就有被人利用的可能。在目前的形势下,各地需要考虑健立健全扶持乡村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要把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提并论,设置专项资金鼓励村民以村、组、屋场为单位开展文艺表演活动,选派专业人士或民间艺人予以辅导,并适时开展表演比赛,打造各地的农民“艺术明星”,促进村民崇尚科学、科技、艺术,崇尚自强自立,崇尚和睦相处。

四、培植“文化元素”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十指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乡村的文化事业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在广大城镇,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类广场歌舞犹为吸引人,为什么呢?广场歌舞将娱乐与健身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有场地,有音响,有教练,人人可参与,人人是主角,人人可受益,心情得到陶冶,身体得到锻炼。广大农村也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局面,用传统文化节目将娱乐与健身结合在一起,必能受到农民的喜爱,必能使广大农民从中获得快乐与健康。

传承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第5篇

锦溪古镇用文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多年来,古镇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以新的形式发扬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利用广为大众喜爱和参与的影像艺术。

近年,青年影像颇受注目,“锦溪杯”影像大展旨在发现和鼓励年轻人中有才华的新人新作。锦溪镇政府联合《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青年》杂志社、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等专业机构,举办的青年影像大展,已经举办了两届,可以说收获颇丰,累计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年轻作者的3万余幅(组)参赛作品,邀请摄影界、文学界、美术界专家担任评委,共评选最佳作品、优秀作品、入选作品三百余幅(组)。综观这些作品,总体上能体现年轻人的所思所感和具有个性的表达,但也发现有不少问题,比如作品的关注点过于单一和集中,表现方式也显得老套乏有创新,跟风模仿浮华虚轻,缺少真诚的个性表达。

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是极具创造力的,是少有束缚和羁绊的,年轻的影像是青春的反射,是生命华彩的绽放和留给未来的珍存。所以,年轻人的作品没有理由沾染老态油滑之气,更不可攀附虚荣功利。我们的作品要契合年轻的心态,把青春的力量释放并美好地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