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学习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误区;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中具体实施方式
1.课堂探究活动,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而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最后进行验证反馈。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在伴随着“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问题。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此活动形式的实施具体操作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以学习“必修1--商品的概念”为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商品”概念时,我逐步向学生抛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水、空气、阳光是不是商品?问题(2)农民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商品?封建社会时,农民把一部分粮食当作地租交给地主,这部分粮食是不是商品?如果把一部分粮食赠送他人呢?问题(3)某皮鞋厂生产的一批皮鞋,当它们放在仓库中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运到批发市场供零售商买卖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零售商放在店面上出售时,是不是商品?问题(4)一个同学在教师节时买了一束花送给老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这束花是不是商品?
其次,展开探究活动。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辩论、角色扮演、交流等活动,主动去开展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形成系统结论。即在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如,上述问题(1)的结论是:商品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问题(2)的结论是:判断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在于它是不是用于交换,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问题(3)的结论是:“用于交换”的含义是指“生产的目的是用于交换”,因此无论是放在仓库还是放在柜台上,只要生产皮鞋的目的是用于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它们都是商品。生产目的也可能与实际用途不一致,如果生产目的是用于交换,但生产出来以后却用于自己使用,也就不是商品了。问题(4)的结论是: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第四,验证结论,反馈信息。即进一步用上述结论去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的第二次飞跃,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反馈探究效果。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的例子,让另外一些同学来回答或判断,验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反馈学习效果。
2.相关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一般是就一个教学单元或与若干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特定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学生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研究。其实施的流程是: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研究过程——撰写报告——成果评价与展示。专题研究不仅对于丰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大有补益。
二、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
1.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题海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课题的制定多为教师闭门造车,因此很难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在这种观念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只是形式而已。
2.用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对待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然而长期以来沿袭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对学生是知识的灌输者,这种教师代替学生主体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把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对立起来去搞研究性学习。所谓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以高中政治知识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高中政治必要的延伸和拓展,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从静态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比较扎实而又系统的知识,但与此同时,这种单一的学科课程会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相隔离。
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受高中会考、高考的牵制,只重视课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动态角度引发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感受创造的喜悦。研究性学习课程恰恰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和高中政治课程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4.用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是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少家长、教师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他们只重视政治学习的卷面成绩和短期结果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甚至担心或怀疑政治研究性学习过程学生是否真地在开展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殊不知,高中学生学习上已有很强的自主性、主动性,而且对社会现象问题有较强的鉴别、分析能力。应该鼓励支持他们深入实践,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即使有时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研究成果,但参与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创新营造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培养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用所学政治理论去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思想空间。
2.政治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实施过程要依赖许多信息资源,并要在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以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要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3.要确立恰当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兴趣原则。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即要求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三是可行性原则,即要求课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4.要摆正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位置。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创新教育 探究性学习 问题研究教学法
一、思想政治学科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同志多次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可以说,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和训练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的人格。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尝试了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的课堂变成了剖析典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和过程,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的转变,学生的学习也由单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这一转变对发展学生的技能性知识和“人力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进而引起行为的变化,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 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位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二是课堂外的探究性学习;三是跨学科综合的探究性的学习。
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是课堂内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观点进行教学,通过双边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教师主要起着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其基本步骤如下: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研究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即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并且和课本中的原理性知识相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以下二种方式(也可看作二个阶段):即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
教师收集并选择典型案例呈现给学生,并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
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搜集和教材知识点相关的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或者个人独立研究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并解决问题。
2、 研究解决问题、落实教学目标
在设置好问题情境后,就要在课堂上开展问题研究。这是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下面结合本人在进行初二思想政治有关债权内容的教学时的实践谈谈这一环节的操作。
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功课,掌握知识点,并要求联系实际寻找跟知识点有关的资料。经过学生的努力和师生的共同筛选,确定材料。
其次,根据材料要求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在实际中经常碰到,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所以问题一出来,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迫不及待的要求研究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的划分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证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即可以按照位置,也可以学生自己任意组合,我采用后一种方式),找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再次,要求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对照材料分小组进行研究。到了这里,学生急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和其他相关的材料。然后再进行讨论(10分钟)。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针对学生已经发现的问题,尝试着用学到的知识、原理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进一步的讨论后,他们得出结论。
三、思想政治学科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思考
1、要转变观念。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是开放式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讲授过程。因此,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让人感觉的教学气氛是“放”
2、要摆正位置。就是在学习中要摆正师生的位置,即教师在学习中起着助手、参谋、顾问、向导、解惑的作用,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但是在学生思维达到抽象时,教师要进行“知识传授”,更主要的是方法、技能的传授。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新;合作;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114-01
思想政治课要起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完成培养具有一技多能现代职业教育新型专业型人才,就必须适应时展和学生进步的要求。活动教学在职业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其目的就是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主张教育教学的各项目标都要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性活动来达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设计、建构、组织起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类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活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政治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以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的一种模式。这种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政治、探究政治的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得出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提倡以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这不仅有益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协调好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包括组内和组外,督促学生研究小组或个体严格落实计划,扎实推进研究,使他们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信息资料。
对于多数学生都有兴趣且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可以采用全班共同讨论的方式,这样利于群体心理沟通和信息共享,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某班大部分学生曾是“小燕子”赵薇的追星族,赵薇军旗裙事件发生后,他们心中的偶像在这群青少年心灵上产生了很大的震撼,加之湖北省出版的《公民道德建设读本》中以“她的确做错了”为题,将赵薇军旗裙事件列为学前班、小学及中学版的第一章第一节做为爱国守法的反面案例。为此,同学们确定了《她知道错了》研究性课题,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在同龄人当中,这种“不知道”的还大有人在,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竟然大红大紫的明星不知道,连我们的青少年也不知道吗?赵薇一失足成千古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错误是永远不能犯的。同学们对2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资料,非常愤慨,为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同学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深刻反思自己是否知道这段历史,批评了赵薇“我不懂这段历史”的错误行为,强烈谴责了日本政府要员的行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势必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他们不尊重历史,否定历史的丑恶行为,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世界人民也不会答应,通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使同学们从灵魂深处清醒地认识到要“以史为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课题开展自主探究,自由创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具备了更多的表现和发展个人特长的机会。同时让每个学生对研究内容与方式进行自由选择,鼓励个体差别和独特见解,最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加工处理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便可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都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汇报成果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集中讨论,也可把研究成果通过校刊、团刊、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对外公布,以广泛听取意见。
第一,适时运用,宁缺勿滥。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正是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而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合作探究不仅能帮助老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在学习《经济全球化》一课时,有这样的问题:“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这对于单个学生来说是较容易的,于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很容易理解,从而解决问题。
第二,合理分工,目标明确。
对刚执教班级学生不了解时,可采取同桌或前后桌“自由组合”或“自愿组合”的方式。熟悉情况后,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让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各小组都有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保证各组力量均衡。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每组1号同学为组长,负责归纳总结,2号同学整理、记录;其余同学优先发言,若目标完成不了,再由组长补充解决。有了明确的分工,课堂上互相推诿的人少了,在讨论中,主动参与的学生多了,随着合作探究的不断深入运用,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也使学生少走了不少的弯路。比如:在学习《辽、北宋、西夏的并立》一课时,因为涉及的政权比较多,我首先提醒学生掌握一个政权的建立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而经过半年多的政治学习,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应从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三个方面着手,所以,很轻松的做了回答,然后,老师才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快速通读课文,将本课所涉及的所有政权建立的相关信息整理成表格,并注明这些政权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的。这样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在小组合作检测学习任务中,组长与6号、2号与5号、3号与4号结成互检对子,互帮互助,促进小组内成员的进步与发展。每组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呢?为此需要有人去帮助、指点等。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优秀生身上,从而形成一帮一的讨论类型。这样优秀生带着学困生学习,减少了学困生学习困难,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成绩,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弥补教师对学困生无法纠正的不足,同时又帮助优秀生巩固知识,也可提高效率。比如:在“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复习中,要求归纳四次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不仅掌握了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结果条约及影响,还阐发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做到了从事实中感悟政治,从表现中升华情感,以史为鉴。
第三,有效调控,提高效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预想的效果。课堂中的“放手给学生,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是老师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新课程理念就是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的指挥者与组织者。对于选题、收集资料、课外调查、撰写论文等活动,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承担。师生之间的交流自始至终贯穿于相互质疑、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教练”和“陪伴者”,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通过对新教材的深究,带动学生探究,使每个同学都成为小老师。
第四,及时评价,优化竞争。
【关键词】高中政治 探究性学习 问题 关注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一段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这是探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为标志,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尽快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平等的参与者。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应参与其中,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给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从中掌握翔实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探究过程及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在政治学科探究性学习中,各个探究专题的内容、角度、方法、目标和涉及的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是跨学科的。无疑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科学观念,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教学的空间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思维方式与师生关系都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狭隘的课堂,融入开放的、自然的、社会的大课堂,以开放、宽容、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提倡师生之间的辩论,共同探讨正确的答案,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往往不能使之成为教学方法的主流,这就使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处于主要地位。即使有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法,但也不能持久。因此,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不能追求形式。不论是具体的一节探究课,还是培养学生的长期探究意识,都要保证足够的探究时间,不以“少数学生完成了”代替“大多数学生也完成了”,不以“少数学生适应了”代替“大多数学生适应了”。
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理解,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很少考虑学习的内涵、实质、应用条件等,将课堂教学中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数量,表面上气氛活跃,实则使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在政治课探究性教学中,如何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植入课堂,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无限空间,关系到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是给政治课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是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积极、探索。
探究性学习方式不是对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某些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感知和理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探究性学习,几乎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整堂课都是讨论,很少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其实,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一统天下。正如所有的课都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样,我们要避免“一刀切”地运用探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因“课”制宜,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忙上阵。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设置的探究问题,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但在设置时既要考虑探究的对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探究问题不宜太大,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切忌忽视对象、选题过大。探究的问题一旦确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于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心中有数、有话可讲。教师也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新观点,预设解答的各种可能、方法,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探究的动态与进程,适时给学生的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偏离主题。同时,探究过程要有可视性,探究方法要有可操作性。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教师要做小结,切忌没有点评草草收场。
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整方案、不断完善假设的过程。历经的阶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探究的难度也不同。探究有难有易,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采用恰当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对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必要的筹划调控技能,课堂的节奏、密度与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探究氛围就浓而不闷,学习气氛就活而不乱。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探究日记,及时记载探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有效反思探究成败,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日后的深层次探究提供经验。
为了建立探究性学习的长效机制,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的理解、关心与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探究性学习能否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顺利展开,能否为新课改注入一股新鲜活水,能否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点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实践,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所有学生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