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趣味小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乡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一、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出现了一种现象:“小城镇建设的城市化,大城市建设的欧美化”,大量城镇、乡村的自然风貌遭到破坏,乡土人文特色也渐渐消逝。因此,对于地方乡土景观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对地方乡土景观设计的探索就变得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各类各级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摇篮,其以人才集中、知识水平高及技术力量雄厚为优势与特点。大多地方高等院校目前都在秉承“立足本地、积极参与、全面深入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着力研究乡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校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继承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创造宜人生活环境的重要社会任务,无疑会在“乡土文化复兴之路”上担当重要角色。所以说,将乡土文化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的方法策略—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
信阳行政区包含2区8县: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和新县。自古是南北过渡地带,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地貌以山为主要形态,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独特的地质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灿烂的城市和地域文化。信阳师范学院坐落在信阳市贤山北麓、浉水之滨,西临“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师院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与促进教学相结合、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在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师院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厚的科研政策、丰富的文化积淀,为环艺设计专业的乡土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沃土。1.信阳的乡土文化特色首先是茶叶文化,信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素有“茶叶之乡”之美誉,它的茶俗文化、茶馆文化、禅茶文化、茶艺茶道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目前,信阳地区通过茶产业、茶叶观光园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茶叶观光园和景观带,实现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互促发展。其次是红色文化,信阳属于大别山区,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被誉为“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队伍达到近50000人,地方游击队伍达到20万人,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其红色革命遗存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广泛。第三是民俗文化,信阳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地方特色浓郁的皮影戏、花鼓戏、嗨子戏、灶戏、推剧、光州大鼓等戏曲种类;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的剪纸艺术;采撷北汴南苏艺术之长的淮滨绣品;兼具中原、荆楚特色的饮食风俗等。第四是建筑风水文化,信阳有“背山面水”“水聚明堂”“隔河望虎”“阳不对顶,阴不对岙”“歪门斜道”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选址规划方法;有排架、龙门架、五架、七架、九架、八字架、七字架等多种传统民居木构架形式,地域特征极为显著。2.信阳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信阳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与课下独立探索两个层面开展教学改革活动。(1)调整授课思路,将信阳乡土文化渗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典型的信阳乡土文化知识作为素材,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红色旅游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素材,这样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乡土文化小知识,例如讲到建筑规划设计时,适时讲述信阳传统民居所具有的“背山面水”“水聚明堂”“隔河望虎”“歪门斜道”等有趣现象,并讲清楚这些外部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信阳传统建筑特色,并对信阳乡土文化产生客观的认识。在考试时,将信阳乡土文化知识以名词解释、论述题等形式加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积极性,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2)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信阳乡土文化的积极性除了课堂知识传递外,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主要通过组建科研小组、设计实践小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课题”为核心组建研究小组。第一,通过团队成员的合理搭配,实现优势互补。第二,选定适当的研究题目,如信阳的传统民居艺术研究、乡土植物研究、民俗艺术研究等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深入探讨的课题类型。第三,设计恰当的调研计划,通过合理安排调研时间、明确调研任务、着力运用先进调查手段,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掌握第一手素材。第四,归纳总结调研成果,最终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秀研究成果开发成教学课件、音像、视频等制品,以实现信阳乡土文化的广泛传播。以“乡土设计”为主题开展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对信阳地区自然景观和民居建筑、民间风俗等人文景观构成要素的发掘和研究,提炼出最具地域特色的乡土元素符号,并将其应用于具体设计项目之中,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信阳乡土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三、小结
乡土文化是由地域自然环境条件和传统文化积淀融合所产生的,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自然环境以求得最理想生存条件的结果,值得被继承发扬。将信阳乡土文化应用于信阳师院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从实际出发,将乡土文化视为教学资源,以恰当的方式植入实践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利于文化的传承创新,同时也为其他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张晓峰.信阳市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5,39:202-203.
[3]郭瑞民.豫南民居[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自信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需要国学的熏陶感染。为了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领略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内立自信魂本,我校从2012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把经典诵读作为树立学生自信的源泉活水,让学生一进腾飞小学的校门,就能接受国学的熏陶,从而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塑造良好品行,为自信人生奠基。
一、营造氛围。打造诵读文化
我校根据校园面积窄小的现状,着力打造精致“园林腾飞”,立足文化精神层面,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进行精心的规划,着重打造“一台、一角、一亭、一园、一苑”文化,初步呈现自信特色氛围。
穿过飞檐斗拱的自信亭,来到国学经典园,沿着石头小路,曲径通幽,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国学精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芒,坐在石桌上,淡淡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品鉴民族精品,别有一番趣味。
来到教学楼,走廊上的《论语》、《诗经》、《千字文》、《经典名言警句》等,伴着缕缕书香,沁人心脾。下课了,学生站在走廊前,低声吟诵着国学,欣赏着自己的书法和精美的美术作品,经典的气息在学生中氤氲着,自信在心里逐渐萌芽壮大。
每间教室,在“诵经典,树自信”栏里,学生每个星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我,优秀的作品在无声地说话,榜样的正能量在传递。
课余,自信台里、国学经典园里、自信角前,桂花树下,棋艺苑里学生感受着经典文化、自信文化的精髓,汲取着国学文化的智慧,良好的品行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
二、“三读三背”。保障诵读落实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保证诵读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各处室人员、语文教师为组员的领导机构。每学年开始,学校召开经典诵读专题会议,拟订实施计划、方案,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工作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若干实施小组,参加实施的教师每学期制订计划,研讨、交流实验方法与成效。
(二)明确主题,把握方向。
学校经典诵读的活动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内立自信魂本。主题以“经典”为根,为自信之树提供营养之液,使其茁壮成长。
(三)三读三背,强化落实。
1.“三读”――经典诵读之花姹紫嫣红
晨读――每天早晨,迎着第一缕柔和的晨光,踏进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播放《诗经》、古诗等经典美文,让人沐浴在经典的阳光下,轻松愉悦;走进班级,每位学生都捧着经典诵读书,琅琅的读书声荡漾在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有的班级读《三字经》,有的班级读《弟子规》,有的班级读《论语》,声声入耳,汇成一首首动听的交响乐。
午诵――每天中午,放学了,长长的路队,散发出国学经典的魅力,学校要求,排路队时,路队长要带领大家背诵当天的国学经典。“悠悠路队行,朗朗诵读声”,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暮吟――傍晚,许多学生三五成群,或在国学经典园里读着《二十四孝故事》,或在自信亭里静静地读书沉思,或在班级走廊里欣赏经典名言警句和学生的作品,夕阳西下,披着金色光芒的学生,就像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儿在迎风绽放。
2.“三背”――经典诵读之叶郁郁葱葱
为了进一步保障经典诵读的落实,学校制作了《经典诵读检测表》,每生一张,要求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背诵,并且要填写好经典诵读检测表。个别学困生由老师负责抓落实,保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背好国学经典,开启自信人生。
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期初,每个家长都能发到一张《家长经典诵读检测表》,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要跟家长背诵,并且根据背诵情况填写“优秀、合格、争取合格”等等级,家校联手,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经典诵读的落实。
每个学期期末,根据每一位学生经典诵读检测背的记录情况及平时的诵读表现,评选班级诵读之星,推选学校经典诵读之星,召开表彰大会,进行集中表彰。
三、课程支撑。推进诵读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诵读的落实,学校在2012年秋季编写了第一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共三册,黑白本。2015年秋季,进一步完善教材,印制彩印本的教材。
新教材精选内容、古今结合。精选了课标规定的古诗词70首、《三字经》、《弟子规》、《诗经》、《论语》、《千字文》、《经典名言警句》。还精选一些现代的优美诗词,如儿童诗诗《笋》、现代诗《我爱这片土地》、冰心诗集等。在教材最后附上两个内容:一是国学小知识汇总,二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
新教材分类整合、图文并茂。对古诗词、经典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整合,古诗词分成13个篇章,如一年级有“祖国真美”、“月亮之诗”、“咏物抒情”等篇章,二年级有“童真童趣”、“惜粮爱民”、“传统节日”等篇章……经典名言警句也进行了分类,分为“爱国篇、诚信篇”等18个篇章。新教材每首古诗词都有精美的插图,其他国学力求图文并茂,帮助学生自读理解。
新教材章章小结,融入艺术。新教材每个章节有小结,凸显章节目标要求,还加入一些书法欣赏、作者简介,实现书法艺术、作家简介的完美融合。
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节课为经典诵读课,通过探讨,逐步总结出经典诵读课的模式,努力实现经典诵读课的“三个结合”:一是与书法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时,融人名家书法欣赏,了解古诗词原文的篆书、隶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掌握国学知识,还提高书写能力;二是与群文阅读相结合,如三年级的古诗词都是春天美景,就可以运用语文学科群文阅读的策略,进行统整,梳理出群文教学目标――欣赏春天美景,了解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了解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三是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从经典诵读书内延伸到课外阅读,进行大阅读观教学。
为进一步保证诵读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随机质量检测,实现经典诵读教学质量检测与语文学科质量检测的结合。在质量检测试卷上,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按原文填空等,如二年级下学期随机质量测试题,父母呼父母命
。
四、付诸实践。提高诵读实效
每学期,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或知识竞赛,或诵读表演,以赛促练,学生们爱经典、乐经典,在经典诵读中汲取民族精华,在经典诵读中茁壮成长。
(一)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在“经典”的引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开展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黑板报评比等,让学生博览群书,以睿智正德、提高品位。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节日活动,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经典诵读融入实践活动中,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诵读经典,规范学生的行为,讲文明、守纪律的行为蔚然成风。
(二)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