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课题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本人不断认识到教研活动在一所学校所起到的作用,只有教研活动在一所学校形成良性发展,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下面就有关教研活动与教学发展的关系,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行互学互勉。
1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
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边远农村初级中学,但在我进校参加教学工作时就已有了文、理科教研组之分,可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形式非常单调,往往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所采取的方式几乎都是为了应付学校对教研组的各类检查任务,作为领头的教研组长往往要求本组组员采用或自学的方式,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摘抄几篇所谓的自学读书笔记,有时也偶尔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听取一两位新教师的一两节亮相课,课后教研组长与授课新教师私下交换意见,最后也不了了之。这些做法使教研组的作用没有真正显露出来,即形成不了规模,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不了任何促进影响,算是一种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的活动。
2增加听、评课量,注重课后反思力度
摘抄一些笔记,体现不出自学或集体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只起到了搬抄工的作用;听取新教师的一两节亮相课,对新教师来说可能起到一些提高促进作用,但对于其他大多数教师而言却收效不大。学校各教研组在借鉴了以上教研活动内容后,通过征求多方意见、查找多种资料,主要是配合学校实行的校本培训任务而制定出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是“增加听、评课量,注重课后反思力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教研组首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一轮公开课的演练活动,要求人人参加并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接着,学校教导处又组织全体教师,在一学期内,利用两周每天最后两节课的时间,听、评两轮校级观摩课,要求所有教师整理好听、评课记录并最后按学校次数的要求完成。从学校教研整体来看,这样做可以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评课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后反思的认识。但它仍然是打得校本培训的幌子,目的是完成学校对各任课教师所制订的听、评课次数的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不了教师教书匠的特征,也无法改变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面貌。
3落实教研课题,全面提高教研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教研意识还比较薄弱,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教育教学科研的方法掌握得还不丰富,缺乏理论指导,再加上队伍年轻,缺乏经验;科研层次低,研究肤浅.即使有教研课题的研究,也存在重复性的课题研究多,独立性的课题研究少;表面性的课题研究多,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少;在课题组成员中,坐车的多,真正参与研究的少;在试验报告中,空乏的内容写得多,而实际的做法与研究材料少;课题立题数量多,而做得好、做得精的数量少。
教师怎样才能由一般的教书匠成为一名教育教学研究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研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要努力成为课程教学研究者。要成为研究者,首先要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学习和研究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争取承担教研课题,掌握一些理论方法,建立教研氛围,发扬团队教研作用,培养教师养成教研的习惯,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让大家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
首先确定教研课题,因为对中小学来说:找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选择课题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根据需要性原则,像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的德育工作、各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科学性原则,如把学生迟到或捣乱的学生罚出教室外等作为教研课题,这就不科学性;(3)创造性原则,要根据学科不同、范围不同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4)可行性原则,根据各方面情况考虑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个课题,不亦把目标定得太广、太大,尽量把课题范围定得具体可行等等。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选择教研课题呢?
(1)问题筛选法,先找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筛选法确定那些是必须解决的,那些是迫切需要解决。(2)经验提炼法。(3)资料寻觅法,像有的做了,但未做完的课题。(4)现状分析法。(5)意向转化法等。
制定课题方案(计划)一般有下列内容组成:
(1)课题界定与表述。(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3)研究的基本内容。(4)研究的主要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还是实验研究法等。(5)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选定那些学生,选定一个班或一个年级,选定一个学科或跨学科等。(6)研究的过程和程序,包括研究的阶段或时间的顺序。(7)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文本形式还是其它形式。(8)课题的组织研究分工等。
总之,教研课题的选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句广告词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教研课题的实施,不宜走形式,要树立精品意识,讲究务实有效,这样才能达到教研效率的最大值。
但在一年多之前,里湖中心小学的课堂却是另一番景象:教师“满堂灌”,学生羞于回答问题,课堂沉闷,学生学习不专心、不用心。该校校长覃玉先告诉记者:“新旧课堂对比最明显的是,新课堂中学生变得自信活泼,勇于参与了。老师也反映说,现在上课很轻松,效率也很高。”
无独有偶,南丹城关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城关中心小学)的校长蓝元忠也向记者反映说,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活跃积极,老师热情高涨,“让人感觉整节课都是活的”。
在南丹县采访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字眼是“自信阳光”“积极大方”“积极向上”。这让记者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原因让该县一所所乡村学校的学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原因让一节节课变成了创意诞生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了南丹课改的“第一线”。
在改革中寻求突破
2013年8月,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南丹县吹响了课改的号角,南丹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南丹一小)、里湖中心小学、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城关二中)、八圩瑶族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八圩初中)4所学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南丹县教育局局长马训康告诉记者,该县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致力于探索一种符合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
多次听课经历刺激了马训康局长的“课改神经”。他告诉记者,传统课堂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参与学习的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有些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干脆就偷偷睡觉了。他说:“传统课堂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老师们普遍反映,工作辛苦但成效不大,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必将阻碍我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前对搞课改还持一种观望态度,现在看来不得不改了。”马训康局长将课改的想法和规划向上级部门汇报后,南丹县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议,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课改工作。
课改势在必行。但刚开始,究竟该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南丹县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为此,该县对全县的中小学进行了一轮摸底调查,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掌握了实施课改的第一手材料,还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外出学习风,分批次安排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和区内的蒙山等地观摩学习。经过调研和学习,该县形成了切合本县实际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南丹县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指导小组,领导小组对课改的全局工作进行把控,指导小组对各试点学校的课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督查和评估;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先后3次邀请课改专家到试点学校对新课堂进行诊断,对校领导、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初步了解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流程,明白小组建设的基本方法,懂得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内容;落实责任分区,执行“点长”责任制,为每所试点校配备了1名试点长和2―3名教研员,负责对试点学校开展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等工作,并对教师在课改中碰到的疑难、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加强校际间结对,第一批试点学校走上正轨后,2014年春季学期又启动了第二批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学校共6所,由第一批试点校与第二批试点校中的1所或2所结成帮扶对子,第一批试点学校有责任培训第二批试点学校的老师,第二批试点学校在课改过程中遇到难题,应主动与结对学校联系,虚心请教。
符合县情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促使南丹县课改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如今,课堂上学生常常为一个疑问而激烈“交锋”,老师和学生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已成为该县各试点校课堂的常态。里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覃义良告诉记者:“现在学生很活跃,敢于上台展示、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些想法很新颖,你都不敢相信是一个乡镇小学生说出来的。”
试点学校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引来了非试点学校的关注。南丹县教育局副局长韦德伟告诉记者,在推进试点工作的同时,教育局会不定期安排非试点学校的领导、教师到试点学校听课,“让他们亲眼看到课堂的变化,就不用我们再费口舌去动员了”。采访期间,南丹县城关中学教师吴晓(化名)正好在八圩初中听课,3天的所见触动了她。她告诉记者:“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让我耳目一新。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而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比县城的学生差。”
强健实施课改的教师队伍
马训康局长说:“教师是课改的实践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改的广度、深度。”为此,该县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依托“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河池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南丹县教师队伍建设‘351’工程”等,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课改工作启动后,该县更是集中优势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培训重点,组织实施了各种类型的课改培训,仅2013年秋季学期,就组织近20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
城关二中的牙丹群老师是一名生物教师,现已50多岁了,早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她,在刚接触课改时心存疑虑: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怎么办?会不会对升学产生不好的影响?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她硬着头皮参加了课改实验。随后,她到蒙山县观摩了有效课堂,受到很大的触动,她说:“我从没想过课也能这样上,他们的学生真厉害,自主学习、自行讲解,一节课就这样顺利完成了。那样的课实在太精彩了!”
这次观摩学习点燃了牙丹群心中的课改小火苗。回来后,她积极参加县里、学校组织的导学案编写、课堂流程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在实践过程中,她主动向教育局领导、教研员、校领导寻求帮助和指导,经常邀请相关人员进入自己的课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现场询问、现场解疑。一段时间之后,她先前的疑虑消除了,课堂上,学生在她的引导下积极有序地进行学习,而且“好的学生变得更好了,较差的学生也有不小的提高”。2013年11月,她参加河池市课改录像课比赛获得第一名。
牙丹群老师的转变,是南丹县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该县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县内优秀教师带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记者来到城关中心小学时,该校副校长宋小玲正在培训第三批次试点校教师。课堂上,30多位教师成了学生,亲身体验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参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式很有趣,我们亲身体验了课堂操作的各个流程,有问题可以当场解决,让我们对课改有了更深的了解。”据了解,该县要求第一批试点校定期组织“帮扶校”的老师进行培训,形式有体验式、座谈式、讲座式等。“每一次培训,老师们都很积极,而且都学到了实用的东西。”宋小玲说。
此外,南丹县还要求各校做好校本培训,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南丹一小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该校校长岑丹玲告诉记者,在校本培训方面,学校先安排教师代表外出培训,回来后再由这些教师培训各年级教师,做到层层落实,人人都能接受培训。在学科组学习方面,该校要求各学科组定期开展课改研讨活动,如研讨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等,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如今,该校多位教师从课改中脱颖而出,成长为骨干教师,语文教师颜菊、数学教师刘炯等都曾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的课改示范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里湖中心小学教师覃义良、吴彦姝,八圩初中教师杨春,城关中心小学教师李燕春,城关二中教师周慧超……一大批优秀教师从课改中成长起来,提高了南丹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正如马训康局长所说:“篑土之积,可以成山。培养出一个优秀教师,就会带动一批教师成长。久而久之,整个教师队伍的实力就提高了。”
实施课改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如今,南丹县课改试点学校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学生们变得自信阳光、积极大方了。城关镇中心小学五(2)班的学生韦巧伦告诉记者,以前她很害羞,不敢举手发言,更不敢上台展示,现在不一样了,每一次小组展示她都积极争取,变得很活跃。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课堂改革 校本教研 教师发展
加强新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迫切需要,是学校重建教学秩序、教师重一塑自我、师生重构课堂的需要。我校从2004年建校开始就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学校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始终坚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行列中。
我们认为,新课改的实施绝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新课改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落实新课改方案,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下面汇报一下我校在教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校本课程既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一个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的重要体现。建校伊始,我们便开始了校本课程,拓展了中国基础教育育人的新路,校本课程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参与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主能够根据兴趣特点和需要去辨别和使用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个性的张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宽厚而扎实的基础。
我们学校以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为特征的校本课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根据实际,开发了人文、艺术、修养、科学、技能、信息和竞赛等七大类近三十门选项校本课程。我校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中。分为必修类和选修类。必修类课分大小课。每天两节小课。现在开设的是经典诵读课和写字课,每周每班安排1大课时的必修校本课《国学基础》,每天安排三到四门选修课,目前开设的有摄影、武术、舞蹈、形体、国学、乒乓球、书法、奥赛、声乐、器乐体操、国画、油画、科技创新等二十多门选修课。还成立了“非凡画室”“校园广播电视台”“学生记者团”“精武社”“国学社”等近二十个学生社团,我们还特别组织了社会实践、社会大讲堂、学生论坛、团队拓展等旨动性课程,让学生能够直面社会问题,直接参与社会建设,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学期,我们根据校本课程开设的情况,又提出3个“百分百”和3个“50”的目标,下一步即将实施。即百分之百的学生至步参加一门选修课;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一个社团的活动;百分之百的学科教研组至少开设一门本学科的拓展性课程。初中3年,每个学生观看50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阅读50本课外书籍;聆听由专家、教师阳学生主讲具有专业水准的讲座或组织的主题活动50场次。
二、课堂改革: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理念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由认知向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转变与扩展,而不是把对知识的认知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切身体验中去学习新知识。
但怎样才能把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学校通过讨论、论证决定创立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先是到一些名校去学习;学习后,领导和教师都进行了反思、讨论,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先学后教,面向全体”。
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坚持“以学定教”。建立“生本课堂”。所谓“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生本课堂是为了学生、基于学生、通过学生来发展学生的课堂。构建生本课堂,需要通过一系列教学行动策略,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并且上升或提炼为教学规范,成为普遍的教学常态。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创立了具有东联初级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要合理呈现“自主探究一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精讲点拨――巩固训练”五个学习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这个模式的五大模块。我们的模式强调的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求问题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注重建旬知识的意义。减少教师讲授。在课前,教币根据当堂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设计学索,上课时学生在学案和教师的引导下。独芷、紧张、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自读、自学、自研、自悟的成果,句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或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欲望、竞争意识。最后是课堂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当堂学生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经过三年来的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我校的这套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三、校本教研:让教师的才情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升华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不管对教师个体还是对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在宏观上确立了四大课题,《运用(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教学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校文化管理》等,这四项大课题都被申请列入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目前老师们围绕这四大课题进行一系列的子课题研究。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在课题统领下进行。
。
如何给教师创造更多研究的时间、引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学校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学校提出了“教学研究:从找到自己的毛病人手”的观点,注重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的小专题人手进行研究。首先,要求每位领导做课题研究的引领者,必须承担一项课题,带好一个课题组。其次,每位骨干教师必须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并有专门的阶段总结,成果汇报。第三,学校提倡每位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与本人实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要求全体教师每学年进行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并将它列入教师校本培训和教研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要求教师的‘:小专题研究”要做好三结合: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我们看来,促进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小专题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近两年通过“小专题”的研究,教师们完成了四百多篇教育科研
论文,我校出版了《用实践为新课改求解》等三本教师论文集,有一百三十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期刊发表或获奖。
课题实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几年的研究和锤炼,一批科研型的骨干教师正在涌现,初步实现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目的。“轻负担、高质量”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追求,在课题研究中,“负担降下来,学生活动起来,质量提上去”正在变为现实。
四、教师发展:专业学习和广泛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精神气质
如果教师不重视发展自己的思想,没有扎实广博的知识来理解和诠释教育历程中包括心理、社会、哲学、历史、文化等的许多相关因素,这将非常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此我校特别成立了东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目的是立足本校,发挥本校名师资源,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训,构建校本教研新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全面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情况,我们还定期编写教师校本培训教材,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研修材料,目前已印了近三十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主要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与自学研讨、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定期系统的“合作学习、合作发展”,着力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钻研能力,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提高。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还制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韵网络版,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
,
为了尽快提升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学校同时成立了教师读书俱乐部,大力推行教师读书计划,组织了师德、人文、亲情、感恩等一系列教师读书活动。
为切实推进和完善我校“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我校实行了“一周一科一课”活动,我们称为研课,与过去的集体备课相结合,形成了每周两次教研活动,即一备一研,这不仅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研课活动。也有效地推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
“一周一科一课”活动实行近一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的展示研讨和自我审视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及时的修正和完善。这不仅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营造了学校求真务实的教科研氛围。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立足本校,自我造血,打造名师”是教师管理和培训的正确道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应该是课堂,我校的教师在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以校本研修为另一种课堂,激发和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催生了一批“校内名师”。首先,学期初岗前培训,让他们领会新模式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要领。其次,学期中大力推进,通过“达标课”“过关课”“示范课”“观摩课”系列竞赛活动,以赛代训,要求教师严格按新模式上课,并按新指标体系评课,学校还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导师带教、合作教学。再次,实践中反思的提高,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芳法,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修改、完善、提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与新课程、新课堂一起成长。
1所学校,3个校区,560名教职员工,7576名学生,一艘庞大的教育“航空母舰”。2011年8月,韩建芳成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校长。
他一下子叫不出所有教师的名字,却将这里打造成了教师们成长的学园和温馨的家园。
他和青年教师一起,几上几下,制定了《八年内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成立了“省级后备骨干教师培训班”,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以“创新型教师”的评选,助力那些具有特殊才华的教师进一步创造事业的辉煌。学科半日研究活动、每个学期的两册赠书,在有些学校带来的可能是沉重的负担,在这里却成了大家的期盼。
他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生日档案,一个蛋糕,一张贺卡,一份祝福,在生日当天送达;每到新年,他便为大家印制年历,上面印着老师或者家人的照片;他组织开展教工趣味运动会,装备教工健身房,提供午餐水果……
他认不全所有的学生,却将学生的成长放在了内心最深处。
在他的办公室柜子里,有一个矮矮胖胖的玻璃瓶,瓶子里纸折的星星五颜六色,这是曾经的学生送给他的,他当作宝贝珍藏着。他说,这都是学生的心,站在它面前,常常就会问自己:我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生命旺盛,智慧卓越,精神高贵,情感丰满,这是他对从学校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的希冀。
开学典礼时,宽大的操场上,他会为学生们搭起一座宽宽长长的颁奖台,鲜艳的红地毯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台上,三好学生、特长学生、志愿者、优秀宿舍、优秀同伴小组……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多元评价,多维表彰,每一个有进步、有专长的学生都能体验这一份自豪与幸福。他还设立了“校长特别提名奖”,亲自为他们宣读颁奖词、颁奖。
学校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从各种球类、音乐美术类,到击剑、戏剧、管乐队、非遗项目锡绣等等,丰富多彩。学校专门铺设了击剑剑道,聘请了校外教练;组建了管乐队,斥资几十万购置了专门的乐器,大力支持一位没有获得过任何荣誉称号,却对乐队情有独钟的老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非遗项目锡绣也在学校安家落户,学校不仅成立了锡绣公社,还编著了锡绣教材;学校的啦啦操队已经走出国门,为国争光……
学校评选“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评选标准怎么定?在行政指令和学生意见两者里,他选择了后者。于是,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心目中“最美”老师的标准,经过梳理归纳,10条带着孩子们的童稚心声、与众不同却真挚热切的评选标准新鲜出炉。
他说:“要把‘人的成全’作为教育的至上追求。”对教育,他仰望星空,贴地而行。建构和合文化理念下的学校德育,“文化为基,制度为依,课程生长”,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深度思维,积聚价值体验。对科研,他孜孜以求,一往情深。主持多个省市级课题均已结题,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科研氛围浓郁,教师省市级个人课题数在区内遥遥领先,“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于2016年获立“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和区内、淮安多所学校结成项目共同体学校,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结伴前行,互相烛照。
高高瘦瘦,黑框眼镜,目光坚定,步履从容。他和他的学校,必将继续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人物档案】
韩建芳,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始终坚持“教育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唤醒”,倡导“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的数学课堂教学。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十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5个,其中“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在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多次受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的邀请,赴西安、山西等地讲学。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以校本研训为主要路径,厘清其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明确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建构主要模式与操作样例,且行且思,创新方法,以进一步满足教师的生存需求,提升教师的学养水平,激扬教师的职业生命。
P键词:校本研训;教师发展;职业生命;和合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04-07
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该是教师满足其个体生存需求、提升学养水平、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因此,学校工作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思维力,培养他们现在乃至终身发展的意愿与能力;二是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让他们常常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
一、破译――厘清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和内涵取向
教师的职业幸福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在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中,看到学生人格成长和学业成绩的进步所取得的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的成功体验,以及和同事融洽相处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学校文化和人际氛围的认同感。有了这两种来源的职业幸福感,教师才能克服职业倦怠,葆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并将这种积极的职业体验传递给学生、同事和家人,形成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应落实到全面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上。要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起码应满足教师的三种需要:待遇上的相对优越、情感上的归属感以及事业上的成就感。其中第一层次是教师作为“自然人”或者“经济人”的职业期待,当然,在当今的办学体制之下,这种期待的满足条件不是由学校来决定。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帮助教师实现其第二、第三层次的职业期待,这是教师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学校应致力于发展教师群体的三种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和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与职业热情等)。在合作共享的外部环境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与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整体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整体职业生涯的质量。
2.校本培训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践层面,从教研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积极进行研究反思,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专业的能力与素养。提升职业生涯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个人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校本培训是支持学校开展教研的外部关键性事件,是师资队伍建设关键的影响因子,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意识,激励、引导教师自身“内驱力”的生发和强化。因此,校本培训的指向,最核心之处应该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生活习惯,形成积极的职业生活体验,这是更为持久、更具生命力的成就。
二、求索――明确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1.组织机构和管理框架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必须架构良好的组织管理机构。我们注重完善三个层次的科研组织机构。首先是决策层,由校长室(主要是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负责教育科研重点工作的顶层设计、部署;其次是管理层,主要由教师发展处主任、副主任担当,负责教师发展工作的策略选择、具体布置、组织活动及效果监督;最后是操作层,主要由课题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个体组成,负责活动的最终落实及效果反馈。
我校在校长室下设置了教师发展处,和德育处、教学管理处、总务处相并行,有2―3人,专门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校本研训、课题管理、教师培训等各个板块,直接对学科组、备课组、教师个人负责。另有学术评审小组独立于教师发展处之外,由校长室直接领导,主要负责教师发展处的一些学术评价、认定工作。
2.职能厘清和运行机制
教师发展处从部门职能上来看,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和其他中层部门分工合作。关于教师发展处的职责担当,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佟柠主任曾发出这样的叩问:
我们能让教师对每日的课堂产生持续的研究热情吗?
我们能为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提供支持吗?
我能让教师真正合作起来实现专业发展吗?
我们能创设出让教师体验到专业发展乐趣的环境吗?
我们能为乐于发展的老师提供自由公平的学术氛围吗?
我们能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全新的发展范式吗?
我们能让教师享有高品质的专业生活吗?
这里的每一个问号,都直指教师发展处的核心职责,即努力让每一位教师优雅、体面,享有尊严,在学习与研究中,过合作共进的专业生活。
基于此,在“和合文化”理念的指引下,我校从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出发,架构教师发展平台,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打通各层级培训路径,引导教师在和谐、合作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改进教育观、学生观,重塑对师生关系的理解,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本研训活动和课程科研活动,合作科研,主动教研,促进了教师个体与团队的进步。
三、实践――建构主要模式与操作样例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开展,不仅和明晰的组织架构、管理框架、职责任务相关,更有赖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操作模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基本遵守了三方面的原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研究选题、操作模式需着眼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将其置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以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二是操作模式要注重创设情境,创新形式,唤醒教师自主教研的意识,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教研的成效和自身的成长。三是要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保持教师培训项目的延续性,持续地做精、做深。
1.师德为先,人文关怀
一个学校能得以长足发展,靠的不是精良完备的设施,也不是豪华美丽的校园,而是素质一流的教师。一个学校的影响力与贡献力,是由这所学校所有教师的道德高度和学问境界决定的。一般而言,有多么高尚的师德,就有多么高尚的学校,有多么精深的学问,就有多么精深的教育。在我看来,真谛就是12个字:不功利,不势利,要大度,要宽容。不功利,是说不能以孩子一时的成长进步程度区别对待他们;不势利,是说我们不能根据孩子家庭出身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他们;要大度,是说我们要全部接纳所有的孩子;要宽容,是说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有缺点的,否则就不是孩子了。我校以“和合文化”为基本核心价值观,以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底蕴为血脉渊源,努力打造鲜明的学校印记,以“和合”文化为精髓,弘扬大智大爱、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师德师风。“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名教师的倾情付出,而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这个环境,离不开学校为他搭建的舞台”“荣耀属于学校的每一个教师”“学校和教师之间是利益共生关系”“要努力实现‘共享共进’的目标”等等,已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学校从一日三餐、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午休安排、年终班主任家属的慰问活动、教师公寓设施的几番修整添置、校车接送远道教师等方面,事无巨细,始终以服务的意识,尽可能周密地安排,为教师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学校平时日常工作一周预告,每学期一次的教代会,通报学校的办学思路及工作重点,几上几下进行讨论,招生、收费政策和状况及时告知,各种评优、人事安排常规公示等等。对于教师来讲,只有随时了解关心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才可能具备主人翁的责任心。另外,学校建设的各项举措及进展,我们也及时向全体教师通报,让他们觉得所在的集体是一个光荣的、进取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集体,始终保持对学校集体的强烈认同感。
教师在业务发展方面所获得的每一次进步、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我们都予以张榜公布,以激励本人,感召他人。我们注重让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教师在多元评价中获得认同,如“模范班主任”“功勋班主任”评比,“岗位奉献标兵”的荣誉命名,青年教师的“课改明星”评比,毕业班教师的特殊贡献奖等等,而“最美教师”则是各类评比中影响较大的。从制定“最美教师”的评选标准,到“最美教师”的事迹展览,再到最后的选票统计,我们都力求使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项评比,更是一个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的过程,一个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激励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过程。因此,“最美教师”的评选标准来自于学生,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心中的优秀教师形象,整合梳理之后,形成全校教师的共同行为准则,向善,向美,崇真,尚学,和学生的心贴到一起,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2.课题引领,研教结合
以课题作为学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总领,以此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常态模式。我校在总课题“‘和合文化’理念下学校整体改进的校本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的过程中,设立了多个相关子课题,如子课题1“‘和合文化’理念指引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子课题2“同伴成长计划的深化研究 ”,子课题3“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学习研究”,子课题4“‘和合文化’引领下校本教师发展的研究”,子课题5“‘和合文化’引领下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的研究”等等,以课题作为载体,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逐步将日常松散的教学教研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有对性的研究实践活动。
在课题引领学校教研的过程中,我校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校课题研究和学校教学、德育相结合,使得课题研究直指学校教学、学校德育的核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服务,真正做到教研合一。二是学校集体研究和教师个体研究相结合,以面促点,以点带面,教科研形成良性的循环。三是教育科研和教师自身发展成长相结合,以研究引领一线的教学与德育实践,又以这种实践促进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长与成功的体验。
3.聚焦课改,落实教研
课改工作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重点内容、重要阵地,同时也是重要抓手。围绕课改,聚焦课改,能够将学校的校本教研聚于一点,辐射开去。我校自办学以来前后经历了四期连续递进的课堂教学改革――1998年至2002年,以“提升教师教的能力”为主题的课改,2002年至2011年的“学案及其优化”的改革,2011年至2016年的“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改革,而2016年至今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从学和教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研究,则是深化学校课改的重要标志。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将教师基本规范培训(涉及到备课、集体研讨、教学、课堂规范、公开教学、课例研究、学科组及备课组培训等方面)、研究合作习惯养成、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素养提升等等,整合其中,有序而持续地推进校本科研的进程。
(1)学科组专题研究
学科组的专题研究,是我校校本教研日常化的平台。每个学期每个学科组都在学校的总体要求下,基于本学科组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学校课改制定学科组专题研究方案,如中学语文组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从叙写教学目标开始》,小学语文组的《学生同伴合作规范的培训》,小学数学组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设计的研究》等等。在整体方案确立后,我们在学期初召开学科组长的沙龙式会议,让组长清晰地阐述专题研究方案,大家对此进行追问、研讨、论证,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科组进行二次修改调整,有的则全部原来的方案,重新制定。确定下来之后,各学科组设计每学期4-5次的专题教研半日活动,如课例研究、讲座、资料学习等等,教师发展处对此进行切实的督查。在这一过程中,校本教研依托学科组的专题研究而得到实质性的落实与推进。
(2)暑期骨干教师研修
暑期的骨干教师研修,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关键性事件。时间一般是两天,安排在每年的8月份,参加人员为区教学新秀以上的教师和备课组长、学科组长等骨干教师。
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聚焦学校课改热点,着眼于骨干教师专业水准向更高点发展,我们对每一次骨干教师研修的内容都进行了周密的审议和制定。每一次研修都以课改及教学实践中真实的、共性的问题为具体话题,采取主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组织学习与研修,有专家报告、部分骨干教师讲座、案例解读、分组讨论、课堂模拟等等。我们尽可能多维度构建骨干教师研修的途径,多样化组织骨干教师研修的参与样式,“我听,我思,我想,我说,我悟”,在一次次思想的盛宴里,在一次次观点的碰撞中,提升了教师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思考力,学校课改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明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
(3)教师讲堂
教师讲堂是学校为教师、学科组长开设的分享教学思考与实践体会的平台。讲堂的内容,可以是课改的理念培训,可以是教师个体的课堂实践经验,也可以是学校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每人虽然只有十多分钟的交流,但他们像专家一样去思想,大胆阐释着自己的行动,享受“思考着”的快乐。这个平台来自教学一线,来自课改中的同伴,有思想之味和文化之气,紧贴教学一线,却又超越教学一线。主讲者和台下的老师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常常能够在细微之处点燃全体教师研究的热情,焕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
(4)期末教学设计与论文评比
每学期末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的评比,也是教师发展工作围绕课改进行的常规评比活动。学校以课改为核心,提出教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及教学设计的基本格式,每位教师按照各个年龄层次的不同要求,上传课堂设计或论文,学校组织学术评审小组进行评比,并在学校内网公布评比结果。同时,撰写设计和论文评比的综述,分析优缺点,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并遴选优秀设计与论文进行二次修改。这样的评比,促使教师们对一学期的公开课、研讨课、精品课进行二次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后进行梳理,将实践和理论真正结合起来。
4.借助联盟,校际共进
校际间结成联盟共同体,进行交流、研讨,也是学校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要举措。学校和学校之间结成教育科研联盟共同体,进一步发挥各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整合联盟学校的各种资源,能有效避免学校单打独斗的弊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校和西漳中学结成“共同体学校”,定期开展学科交流和研讨。2016年8月,依托“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成为2016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南京师范大学惠山实验中学、江阴市云亭中学、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淮安市清江浦中学、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清浦开明中学、淮安市中学、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初级中学等7所学校结成项目共同体学校,开展联盟内的学术论坛、教学沙龙、教学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项目共推进,成果共分享。
5.蛹犊蚣埽全面研训
学校在教师队伍的研训机制上,搭建了较为成熟的层级框架,按照年段、称号级别等,将教师群体分为几个层级进行全面的研训。
(1)青蓝工程――夯实职业生涯最初阶段的基础工程
该项工程和区教育局的三年达标考核相匹配,主要面向上岗三年内的青年教师。每个学期初,分别进行青蓝工程教学岗位、德育岗位的配对,并联合举行师徒结对仪式,颁发证书。一名骨干教师与一名或几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规定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比如每周听课、班会指导、学期论文撰写辅导等等,期末进行相关考核。区教育局针对青年教师上岗三年内的不同阶段,每一年都设定了该年度青年教师需要考核的项目,涉及到课堂教学、理论考核、试卷拟制、论文撰写、兴趣选修课的承担等等,考核由学校和区教育局教研室共同进行,通过考核的青年教师将获得三年达标考核证书,考核结果直接和教师职称评定挂钩。
(2)八年内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打造后继蓬勃力量的重点工程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迅速扩张,而骨干教师的年龄多集中在中青年层次,学校的发展亟需青年教师迅速度过适应期成长起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现代教育意识的青年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因此,我们着眼教师的群体发展,整体规划校本研训,制定了《八年内青年教师发展规划》。
本规划着眼于八年内青年教师的成长,重点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构建了八年内青年教师的研训发展体系。我们将八年内青年教师分成三个层次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每个层次不仅设定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还针对目标和要求设置了配套的稳定课程和活动计划,有激发青年教师自身发展驱动、清晰发展目标的课程,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每学期给自己提出可行的学期目标;有提升学养、丰厚积淀的课程,如读书交流活动;有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课程,如新教师一月座谈、阶段成长汇报会;还有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相关课程,如一系列的教学技能活动和比赛,首课试说,教学设计、基本功、上课比赛等等。
在项目管理上,我们不断创新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参与度。除了比较通常的听讲座和专家报告之外,我校还开展了体验式培训、研修结合、赛训结合等较为有效的活动。如新教师首课试说、教学片段设计评比、模拟课堂、优秀青年教师足迹报告会、专长展示等等,努力创新培训形式,找到了一条既能扎实推进、落实教师发展研训,又能结合青年教师年龄特点、促进教师全程全心投入的路径。
(3)省级后备骨干教师培训班――打造优秀领军教师的引领工程
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夯实基础,强健中坚力量,还必须着力打造一支领军型优秀教师群体。学校规划以三年左右为一个周期,努力打造专家型、科研型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学校和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设立了“省级后备骨干教师培训班”。南师大教科院派出实力强劲的导师队伍,对我们的学员进行多方面的辅导。培训班教师在专家级导师队伍的带动辅导下,深入开展各类活动,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
6.营造氛围,激励全员
(1)一本教科研杂志――《和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和”者,和合而孕,合作而融,和谐以达。“声”者,思想之外显,感受之表达。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和者乐其业,勇者发其声,也耕耘劳作,也论辩争鸣。取名《和声》的学校教育科研杂志,突出思想的力量,每学期出刊两期,发表本校教师的原创文章,也遴选其他刊物的优秀文章,从德育到教学,从课堂到生活,从理念到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播种、收获。
(2)一项常规活动――赠书
读书对于教师素养提升、专业成长的作用绝对不是其它活动可以替代的。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激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书香校园,学校每个学期的购书赠书已经成为常规活动。赠书活动主要由教师发展处组织,书目由教师与教师发展处共同推荐,分为教育教学专业和人文社科两大类,每一大类25本共计50本,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调整。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获赠两本书,备课组统计后送教师发展处进行汇总,与新华书店或者出版社进行联系购书,再分发到各个教师手中。学校以各种形式如沙龙、研讨等,积极开展后续活动,赠书、读书、交流形成一条龙的连续行动,以推动学习型教师的培养,丰厚教师的学识和底蕴。我们还组织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评选,开展全校教师140字微书评活动,以学校内网为宣传平台,推荐优秀书目、优秀读书笔记,推出学校读书榜样教师。
(3)一门有趣的课程――周末影院
行政命令之外的柔性力量对于教科研的推进作用也是巨大的。每周末,学校内网由教师发展处推荐中外经典教育影片,教师可以自主观看。《地球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浪潮》《小鞋子》《心灵捕手》《生命因你而动听》《三傻大闹宝莱坞》《看上去很美》《死亡诗社》……在影片正能量的激励中,部分教师悄悄地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主张,这是一种无形的收获。学校将继续尝试,发挥“第七艺术”的魅力,打造系列的教师电影课程。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我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且行且思,尤其是在学校共享共进的文化构建、学校课改的实质性推进、教师群体风貌的营建、教师专业习惯与职业生活的改变等方面,虽在不断探索之中,却也走得踏实而坚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等省内外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期盼着教师队伍建设继续立足学校实际,为提升教师职业生涯质量而坚持前行,让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课堂里,既承担使命,更享受生命!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to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N Jian-fang
(Xishan Senior High School, Wuxi 214001, China)
本学期我校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均衡发展,狠抓常规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效课堂工作,继续加强教育科研,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继续加强师生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 抓好师生的德育工作,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1、全体教职工常规性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做到继续坚持,而且做到以师德教育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对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不拘泥于理论层面,而要结合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及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深刻领会,精钻细研。不但要提高各自的理论认识水平,更要身体力行,躬身务实。学校适时的在教师中开展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扎扎实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2、对学生的教育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除常规性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外,在文明教育、卫生教育、诚实教育、勤俭教育、理想教育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卓有成效。同时结合我校的发展历程、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的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开展特色性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养成教育。根据学生年级段,分别制定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遵规守纪、团结友爱、尊敬老师等良好思想风尚的形成。开展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以身边同学为榜样,学优秀、争优秀、创文明活动。严格按照《中学生规则》、《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中学生标准》、《教室规则》、《校园十不准》为标准,剔除不良行为习惯,塑造文明中学生形象。
(三)做好两个活动的开展,一是在学生中继续开展“做最好的我”活动,二是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从一举手一投足开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及演讲活动。各班主任精心组织学生搜集素材,广泛征集活动形式,策划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五)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开学一月时间,着重以防打架斗殴、防交通事故、防煤气中毒、防传染病、防溺水、防火、防电等交通安全及冬季安全教育为中心,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七年级以入学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题,八年级以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为主题,九年级以理想教育及人生观教育为主题。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工对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六)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升旗及国旗下讲话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心”活动,即“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八)在师生中进行法制教育,利用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法制报告会,国旗下演讲,法制宣传栏,六五普法教育等形式强化师生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九)规范学生宿舍楼的管理工作,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培养学生独立自理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习惯,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栏、横幅做好宣传,同时组织对学生作品进行展出,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拟于十二月份开展科技小制作展览活动。
二、狠抓常规管理,积极推进教育质量提高
(一)规范办学行为
1、依法依规办学,开齐开足课程,逐步完善学科课程建设。使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禁止向学生摊派教辅资料,科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和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规范教师办学行为,大力抵制从事有偿家教。
4、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重点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形成了依法从教、安心执教、勤奋任教、优质施教的教师群体。
(二)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1、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学校教导处依据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竞赛。深入进行课改大探讨,召开各种主题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探讨教法和学法。坚持每周业务学习,充实教师头脑。
2、深化“校本培训”研究,探索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途径及方法。打造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育人特色,学校将请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交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培养我校的“专家”型教师、名师、骨干教师,逐步形成优良的教师群体。
3、继续抓实教学研讨工作,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集中探讨,寻求合理解决途径。
4、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能发挥群体效应,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能通过这种途径切实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从而达到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牢固确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蓝田县教育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行为,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确保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1、重视过程管理,专注质量提高。
(1)重视过程管理、环节管理,抓实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导处严格依照教学常规标准和教学常规评估方案,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检查,对每位教师执行常规工作情况进行定时检查并通报或不定时的抽查及督查,确保学校常规工作不留漏洞,把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充分备课,把功夫用在课外,使教师导起来。积极引导,精心上课,精力用在课内,使学生动起来。积极沟通,及时鼓励,互动交流,使课堂活起来。发现问题,全面反馈,及时检测,使效果好起来。
(3)落实听评课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各种形式如推门式听评课,追踪式听评课,示范式听评课,引领式听评课,学科同步式研讨听评课等形式。领导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深入课堂,按照“不打招呼、随到随听、及时反馈”的原则,带头听课、评课,重点起到监督检查评价作用。教导处成立“课堂教学研究指导小组”,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负责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的“主题听评课”活动,不同能力的教师要根据不同需要上好示范课、指导课、研究课、跟踪课等,具体指导研究本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心严密组织备、上、评,再备、再上、再评各教学环节,落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进一步落实阶段考试制度。考前抓好准备,考中抓好考纪,考后抓好分析,分析态势、分析原因、分析到班、分析到人。及时反馈教情学情,搞好知识的查缺补漏。通过月考制,有效地督促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毕业班工作
1、加强管理,优化队伍。既为毕业班教师提供相对宽松、便利的工作环境,也对各教学流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全体毕业班教师提高。
2、研究学情,确立目标。组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班级之间、学科之间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把中考目标细化到班级和学科,区分传统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对各科、各班成绩的a等比例、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教师努力的方向。
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强化月考和单元过关、模拟考试制度。二是进入复习阶段,各学科都要求制订复习计划,学校要求每个学科过进行过关测试,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册册清。
4、全面动员,共同提高。首先,学校注意发挥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要求与工作支持并举。在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等方面对毕业班任课教师优先考虑,以此激励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在毕业班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活动。要求班主任分层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以积极的方式和每个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构想未来,使他们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三,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指导作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以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节假日的管理工作,促进中考复习。
(五)推进高效课堂工作
1、增强自身队伍素质,提升科研指导能力。
坚持科研的服务功能,使广大教师成为行动者、研究者,在研究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在课题实施中生成智慧、促进专业成长。组织学校教师常规培训、专题研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同时外派教师学习培训,在学习中提高科研指导能力。
2、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围绕高效课堂主旋律,开展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切实加强高效课堂研究。
3、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高效课堂建设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的最佳效益,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4、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创新校本教研形式,组织开展课改论文、案例征集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两课两操”, 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开展好特色项目,各项活动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
三、全面提供后勤保障,积极服务一线教学
1、加强财务工作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确保公用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2、加强校产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履行各种物品入库和领批手续;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加强水、电管理,节能增源,杜绝浪费。
3、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强化饮食卫生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日检查制度,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4、配合教育局抓好综合楼的验收工作,促其尽快交付使用。
7、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卫生环境,全天保洁;植树栽花,美化校园;适当布置,营造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