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企业危机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危机管理  预警机制  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危机预警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目的不在于危机后的应急处理,更侧重事前的防范。企业危机预警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一)危机预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危机意识

预警机制本身具有提前预示风险的作用,当企业得到预警信号时其防范意识也会相应提升。要让企业预警作用最大化,企业必须由上至下地学习了解各预警信号的具体意义,这个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危机原因以及危害的认识过程,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危机防范意识,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机发生几率。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可以在企业危机未发生前发出警示信息,不仅有利于企业在意识上对危机投入更多重视而且能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危机产生因素。

(二)危机预警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执行力

企业要构建危机预警机制必须首先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这种信息选择需要做好质量控制,专门针对一些关键信息。预警机制除了危机预警作用外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监测功能,能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其他各类项目计划实施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促进企业执行力提升。

(三)能提升企业的环境应变和适应能力

危机预警对企业的信息监测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通过对环境信息的收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预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方便企业管理者尽早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提升企业对新环境的应变以及适应能力。

(四)有利于企业提升危机应对策略质量

危机预警可以实现企业决策信息的首次筛选,筛选的过程包含了一些专家的分析判断以及建议,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企业决策者要制定危机应对策略时可以针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通过这些经过专家评估后的信息既进行决策既能提升决策质量又能节约决策时间。

二、企业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关系分析

企业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危机危害,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管理的过程。危机管理效果衡量一般通过企业危机后声誉的恢复情况以及业务的恢复程度来实现。预警机制构建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危机管理,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要构建有效的危机管理模式,必须充分发掘预警机制及危机管理的关系。

企业危机预警机制是企业根据危机及其具体特性而建立的对危机相关信息的捕捉和判断分析,两者之间相互统一又相互区别:第一,从行为目标上看,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不完全一致。企业危机管理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在危机形成前制定应对策略消除危机以避免危机的产生,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对企业内部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提升企业危机应对能力,降低危机产生带给企业的伤害。其二是在危机爆发后运用既定策略或及时变更手段处理危机;第二,从时间上看,预警机制一般出现在企业危机产生前,是一种危机的预测。危机管理则不断包含危机预警,更是贯穿整个过程,既能实现危机爆发前的预测,又能在危机爆发后协助企业解决问题;第三,预警机制是危机管理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基于预警机制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分析

(一)企业预警机制构建目标

企业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目标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柔性的预警系统和管理制度。其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发挥预警作用,通过预警机制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对比实现对企业危机的预警;其次,实现企业经营的实时监控。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会对企业的运营带来影响,预警机制能够实时监控这些变化因素并及时作出评价并进行预测;再次,为解决危机提供参考。预警过程可以使管理者提前得到众多高质信息,为管理人员制定危机应对策略提供更多参考方案;最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危机免疫力。

(二)以预警机制为基础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研究

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落实操作,让其真正发挥危机管理的作用,因此必须构建一种模式将这种预警机制在企业内固定,保证预警机制正常运行,也就是说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以预警机制为基础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其具体构建模式及运行原理如下:

1.基于预警机制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设计。以预警机制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一种动态的危机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危机的不同阶段,危机管理模式也可以参照危机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后三个阶段来设计。企业危机具有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两类,企业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管理。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基于与企业危机管理有效性的内在联系,通过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实现有效结合,以期实现企业危机管理有效性。

2.预警机制在企业危机各阶段的运行原理。在危机发展的每个阶段,危机预警机制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企业危机预计机制的运作需要结合企业危机的可否预见性以及阶段性。企业危机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危机前、危机时以及危机结束后。预警机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运行原理如下:

第一,危机发生前阶段。此阶段危机处于潜伏状态,但是有各种征兆并能显现危机信号。危机预警系统在此阶段主要通过对内外信息的检测收集,筛选具有指标性的危机信号为预测部门提供分析依据。这阶段预警管理中的预防制度对所检测信息的评估分析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危机的准确判断并制定相应预防策略。危机发生前阶段危机管理的重要工作在于发现危机征兆,培养企业在危机状态下的应变以及生存能力,提升企业危机应对力。

第二,危机发生阶段。此阶段是危机对企业冲击最严重的一个阶段,企业从业务运转到员工心理都处于紧绷和紧张状态。企业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密切关注企业危机发展方向,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处于异常状态,因此在危机阶段企业必须结合本身特点采取一些具有时期特点的管理方法。危机预警在此阶段则侧重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特征比对数据库帮助危机处理方案的制定。

第三,危机结束后阶段。当前很多危机管理理论大多针对危机发生前以及发生时的应对,很少提及结束后的策略。危机后的总结更显重要,能够从危机中不断学习提升危机管理水平让企业危机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有效的预警机制基础下的危机管理模式,必须结合预警机制的特点和危机的时间特性,对危机进行前、中后的全过程管理。危机后的管理侧重点为总结评估危机、学习危机处理、提升危机管理水平和发展管理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彭峰.企业品牌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4):126-129,189.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危机  表现状况 形成原因  化解对策

        0 引言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总是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的公司离破产永远只差十二个月。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直接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非直接关联性危机有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危机、天灾人祸危机、诉讼危机等。

        1 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表现状况

        请看两则报导:2004年4月19日,所有的供应商都收到一封发自欧倍德中国区总部的传真,通知其华东区采购中心10多名员工集体“离职”,欧倍德和这些供应商业务上的往来都将不再通过这些员工来完成。而据记者了解,华东区采购中心全部员工人数为20余人。而仅仅在45天前,这家全球第三大建材超市连锁商,刚公布了其中国区总裁李凤江被德国总部解职的消息,4月22日,上海欧倍德的中国总部里发生了激烈的人事冲撞。2003年春节过后,广东华润万佳在原总经理徐刚宣布辞职近百天以后,原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原采购部助理总经理、原广州公司副总经理、原华源万佳的财务部副总经理、原华东财务经理相继辞职,引起华润万佳内部激烈的管理震荡。

        很明显,以上两个企业发生了人力资源危机,此种危机的重要程度应该排在首位,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2 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形成原因

        2.1 从发展历程来看风险的形成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由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从组织模式上来看,民营企业的组织层次较少,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有企业官僚制度的缺陷,但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如下的缺陷,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形成。

        2.1.1 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独断。由于中小企业主大多是本企业的总经理,在企业的生产决策、人才选拔等问题上存在着个人偏好倾向,往往形成一言堂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1.2 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清晰。中小企业的创立初期,靠朋友、亲戚资助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情况居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中小企业家受自身知识、能力限制,未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诸如招聘、培训等环节上没有能形成战略规划,同时对在岗管理人员的管理,也是层次不分明,权责不明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中待遇过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老板不愿意让职业经理人分享他的成果,利益收益相差过大。

        2.2 从管理状况来看风险的形成

        2.2.1 缺乏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具有对工作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能力,不能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进行纸上谈兵,应当借助实践的锻炼不断地完善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发挥。目前,虽然许多中小企业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在行使部门职能的时候,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以及缺乏良好的、系统的职业技能等问题。

        2.2.2 缺乏明确而具体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结合企业战略实施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来进行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绩效测评与实施计划等方面相关业务的规划。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缺乏较为明确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企业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定岗定编工作不如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

        2.2.3 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许多中小企业一般都不愿对员工培训进行投入,或者即使有培训也只是例行程序,根本达不到期望的要求,同时人力资源规划并未引起相关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将员工个人的职业计划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相结合,才能最有效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获得长远利益。

        2.3 从外部环境来看风险的形成 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变化太快,人力资源规划的难度加大。当前,市场发展变化速度很快,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尽管随市场变化而作了规划,但到年终目标成功率也不过20%-30%。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很难随着价值链的动态发展而实时调整整个公司的人员编制与安排,重新制订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培训计划等。

        3 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化解对策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关键人员流失、企业经营受挫、企业形象和声誉受损、竞争力下降等方面。那么怎样才能防范它呢?

        3.1 树立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其风险管理意识理应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影响,并提前作出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3.2 从制度上加强风险的全程防范 在招聘阶段,工作分析的准确性、招聘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招聘方式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招聘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在人员招聘或者人员调配时首先要了解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任务、工作中使用的工具、绩效标准、工作背景以及工作对人的要求等,确定各种岗位和工作流程,形成工作说明书,为招聘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依据。其次是做好人员甄选工作,加强岗位管理工作,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用人环节,让员工干符合其能力及兴趣的工作,促使人职匹配、人事相宜;遵循“最小权力”原则和“职责分解、风险分担”原则,防止权力滥用和越权处理公务,尽量规避风险;实施岗位轮换,以储备人才和防止员工犯罪;重视人员考核评价,不仅考核其工作时间的工作表现,也考核其非工作时间的心理及情感等动向;实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并做好人员的解雇与离职工作,重点防范那些被开除且心怀不满的员工,关键岗位上的人员。

        在育人环节,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满足员工发展需要;实施短期集训、以老带新、实习作业等方式解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业务不熟练和组织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

        在留人方面,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包括高薪留人、平等融洽的工作环境留人、委以重任留人、个性化管理留人、沉淀福利留人、感情留人、约束力留人等措施。要满足员工合理需求,尊重员工的劳动,加强职业生涯管理,重视人际沟通;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防止能力杰出、业绩优秀的人才流失。

        3.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家应健全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控制人力资源风险提供法律依据。如必须完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必须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以及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减少职工的后顾之忧;完善人才流动过程中技术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以防企业核心技术被竞争对手攫取,使人才的流动规范化。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维护

 

1. 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存在的问题

1.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不完善

我国铁路在2007年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之后,有线部分地段铁路的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250km/h , 要求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运行质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安全防护都要得到保证, 然而却没有相应提高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的水平。落后的车梯和简单的工具、机具仍在一些区段的接触网工区使用,进行接触网的检修和抢修工作。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区段线路采取了封闭措施, 但是仍然要依靠汽车和车梯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接触网的抢修工作, 当接触网故障时,不能使抢修人员、工具、机具快速到达抢修现场, 严重延误了抢修时间。免费论文。

大同煤矿集团下的电气化铁路,采用了接触网,接触网的供电和接触网的维护至关重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不完善与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免费论文。

1.2存在多种电能质量问题

1.2.1牵引负荷的波动性和冲击性强

目前,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的牵引负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具有很强的冲击性和波动性,这使得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非常困难。牵引负荷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线路情况、牵引重量、机车类型及操纵、机车速度、运行图等。

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的最大容量和高速客运专线牵引变电站远期规划容量分别达到80MVA和120MVA,而且由于电气化铁路建设时考虑到高达100%的过载容量,因此峰值负荷可以达到160-240MVA。这么大的集中负荷会在电网较薄弱的地区对该地区的供电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电压波动和闪变等问题的产生。

1.2.2三相严重不平衡

由于电力机车是单相负荷的,因此将其接入三相对称的电网中将在牵引变压器系统侧产生负序电流。该负序电流幅值较大,它的大小取决于牵引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及牵引负荷。如果牵引变电站采用单相接线变压器,其牵引负荷等于牵引负荷电流的0.144倍,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负序电流与正序电流是相等的;如果牵引变电站采用单相V/V接线变压器,在两个方向的牵引负荷相等的情况下,其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负序电流是正序电流的一半,在两侧牵引负荷不相等的情况下,两侧负荷电流之差的绝对值与负序电流成正比。

这样严重的负序电流将在旋转电机中产生负序磁场,造成负序同步转矩在发电机中产生,并能够导致附加震动,同时引起电动机中产生制动转矩,影响出力。电力变压器容量利用率会由于三相不对称负荷而下降,同时变压器能量损耗会增加,铁芯磁路也会发热。此外,负序电流也会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负序参量启动原件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它们频繁发生失误。免费论文。

1.2.3功率因数较低

在电力机车的不同工况下,牵引网电压的变化幅度大,进而引起牵引负荷电流相位角的变化幅度较大,从而导致平均功率因数偏低。在机车处于再生制动工况的情况下,机车电流就会反馈牵引网,引起电流相位角滞后120°到130°;同理,在机车处于其他工况的情况下,相位角和功率因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大量的无功电流就会通过电力机车向电网注入,使得发电装置的效率以及输电设备的输送能力降低,线损增加,导致牵引供电臂电压的下降,威胁电气化铁路的煤炭运输安全。

2.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的方法

2.1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水平

2.1.1配置抢修列车

为了使大型故障的抢修更加及时有效, 在枢纽地区或大型区段站附近,应该设置抢修基地, 做好抢修车辆的配置,配置一些抢修列车。对接触网抢修列车分组,每组都包括放线车、综合作业车、平板车和轨道吊车。其中,在80km/h以上区段, 为了和较高速度接触网运行质量的要求相适应,放线车必须具有恒张力放线功能。,为了和邻线有货物列车也能抢修其上部接触网的需要相适应,综合作业车必须具备全方位的作业功能。一般来说,抢修列车的抢修半径为200km。为了保证在作业车无法及时到达故障现场的情况下,人员和机具能先行到达,应该在每个接触网工区配置1台平板车、1辆电力抢险工程车、2台接触网作业车。为了方便供电线等高空设备检修和抢修,在铁路枢纽接触网工区,应有1台带高空作业吊篮的高空作业车。抢修时间直接受到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 要配置好抢修列车,提高抢修时间。

2.1.2依靠计算机技术,配置好辅助抢修设备

为了和管内接触网抢修通信需要相适应,接触网工区所在地不仅要配置作业用防护电话,而且应该配置基地通信台。抢修车辆应该配置车载通信台。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 推广和应用牵引供电抢修辅助决策系统, 该系统集设备运行、技术资料、检修、运行环境、抢修资源管理及故障定位、快速查找、抢修过程视频监控、信息传递、抢修预案等功能于一体,方便故障抢修决策和故障原因分析处理,使得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水平和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维护水平不断提高。

2.2采用动态补偿方案

目前,两类动态补偿装置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已在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量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SVC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闸管能够实现电感的连续可调,它实现无功补偿是通过无源器件储能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波动性负荷进行快速、连续地补偿,并可以利用无源滤波器滤除系统中的高次谐波。

STATCOM装置是由大功率自关断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它实现动态补偿的目标是通过将变流器经过电抗器并联在电网上,并对其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与幅值进行适当调节,或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相对于SVC,STATCOM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响应速度高、运行范围大、工作效率高、谐波含量低、负荷适应性好、占地面积小等。STATCOM具有双向无功补偿及相间有功转移的能力,因此,它对负序电流和无功电流的补偿效果更显著,更适合用于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领域。

实践证明,基于STATCOM的牵引变电站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的理想途径。

3. 结束语

根据几十年来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运行经验, 结合大同煤矿集团下的电气化铁路的实际情况,要做好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工作,为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红.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的探讨[J]. 铁道机车车辆, 2009,(01) .

[2]汤文斌,刘和云,李会杰,郭华. 模拟大气环境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覆冰实验研究[J]. 华东电力, 2009,(02)

[3]班瑞平,张宝奇. 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水平的思考和建议[J]. 铁道机车车辆, 2009,(01) .

[4]马驹. 全国主要煤炭基地煤炭运输铁路水路分工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08,(06) .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 财务管理内容 认识

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节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显得重要,不仅需要具备一支拥有良好素质的财务队伍,还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方法。但是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对企业财务管理有充分地认识。

一、财务管理的基础

(一)财务管理要有内在的动力。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过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始终上不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内部缺乏财务管理的动力,财务管理的好与坏和企业职工的利益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使得企业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极大地受到挫伤。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应该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组成,物质动力是财务管理的根本,而精神动力则是对财务管理的补充。

(二)财务管理要有相应的组织和机构。

实践证明,除了小型的企业之外,财务机构以会计机构旧有的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了。所以笔者认为我国企业二元化财会组织机构应该加强统一协调的能力,避免由于财权集中而形成的僵化管理。需要说明一点,单独设置财务机构时要注意合理把握企业猜拳集中和分散的尺度,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灵活实施各项财务管理。

二、财务管理的地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成为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与此同时现代的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如果想要在林林总总的竞争对手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优秀的管理制度,然而众多的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运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财务管理曾经历了一次从计划时代转型到市场时代的转变过程。以前的计划体制下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的干预下完成的,而现在却是由企业自主的管理,同时也是自负盈亏。国家只不过担负着一个辅助和调控的作用,企业自身要全面负责其自身的资产运作和资源配置,保证企业要能够不断的增值。而增值的前提是尽全力控制生产和流通成本,尽可能多增加利润的空间。控制成本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就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表现为商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服务,但是这在本质上是其资金的运作和增值的过程。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复杂决定了企业管理一定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反复的工作环节。这些环节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相互联系紧密配合。而财务管理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综合管理的作用,所以抓好了财务管理才是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王道。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财务管理对于所有的公司和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工作,如果能够做好这个环节,一定能够让企业的工作效益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还要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实现科学并高效的管理制度。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目前我国的财政制度条件下,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为它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很多,而且只有在每个环节上有效的进行管理才能够控制成本做好财务分配。财务管理的首要工作通常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并且富有弹性的预算,然后再根据日后执行过程中的考核严格控制预算的目标。或者是把年度的预算细分成为每一个季度或是每一个月份的预算,由此通过合理地控制成本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进行资产的管理

所有的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要有自己的资产,这时一个企业能否良好发展的基础。它的管理和分配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的命运,而科学有效地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政预算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要能够保证企业的财政支出有着最大的收益并且把企业的风险最小化,具体来讲就是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增值空间。虽然不一定短期内见成效,但是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是企业走上一条良性经营的道路。

(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优质的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现金灵活的管理理念,还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财务管理不能拘泥于以往的旧模式和经验,开辟和创新新的思路和想法,在实践中尝试和总结,才能把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位。

(四)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企业的很多方面都有影响。虽然繁杂而且琐碎,但是绝对不能忽视。大到企业大型设备的采购方面,小到办公用品的采买方面等等都需要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核实,否则成本的控制就是空谈。

(五)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当前社会经济运行是以资金的流动为基础的,如果资金的流动出现了问题,经济活动势必会受到影响,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进行资金的管理。所以如何让资金的流动效率得到提高,发挥出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力是现代市场经济下对资金的客观要求。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对于资金方面的管理,使其尽可能最大化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以免出现资金停滞流动和资金的浪费等现象。

(六)参与企业的经营政策

财务工作反映了一个企业经营的状态,只有及时地做好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和分析工作才能够给决策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财考信息,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可见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工作部署上的重要性。

(七)完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权关系

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地配合才能实现,只有做到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责任,并且部门之间的沟通顺利,积极配合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部门,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工作,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了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覆盖企业经营全方位,管理地位极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善于分析和研究环境是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环境的作用,财务管理内容也会随着不断演变,所以认识和研究财务管理的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违 安全 管理对策

一、引言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三违”行为是指在生产作业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违章、盲从性违章、无知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以及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因此,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二、“三违”行为的类型

1.盲目性“三违”

一部分员工认为现场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

2.无知性“三违”

相当一部分员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自主保护意识差,对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3.习惯性“三违”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包括基层干部,不能够很好地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生产,为了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没有导致事故,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一再实施,养成习惯性“三违”。

4.管理性“三违”

有些管理干部,重生产安排轻隐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有极少数管理人员,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员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

5.放任性“三违”

个别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员工安全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放任性“三违”。

6.工序性“三违”

有的员工在作业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要求作业,作业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工序性“三违”。

三、“三违”行为的成因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员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个人素质等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三违”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因为以下7种心理:

1.侥幸心理

有些员工自认为自己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违章违纪不会出事,便碰运气,一旦成功,就盲目自信,经常抱着侥幸心理违章违纪。

2.麻痹心理

在单位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员工安全思想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工作不细心。

3.习惯心理

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很多员工看惯了、干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反规程,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4.马虎心理

部分员工安全思想松懈,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5.蛮干心理

有些员工,特别是基层班队级管理,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事故。

6.盲目心理

一些时间不长的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地违章,糊里糊涂地出事。

7.私交心理

一些时间人工作时间长了,大家就都熟了,对于一些违章人碍于私人关系,不好意思指出和制止,导致这些违章人员处于危险边缘。

四 、减少和杜绝“三违”的对策和措施

1.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违”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根子在思想。要结合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扎实做好一人一事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理性地看待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2.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有些员工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被动接受管理,甚至想方设法逃避管理,将自己游离于企业发展之外。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通过扎实深入的宣传教育,帮助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构筑在企业发展的平台之上,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端正工作态度,用正确的心理支配行为,履行工作职责,实践安全生产,忠诚企业,真诚工作,形成企业与个人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3.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素质是员工安全意识、业务水平、行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要借助安全培训这一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使员工明白什么是安全,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

4.促进现场管理的科学和规范

一是管理的制度要规范。使员工出生产的全过程都能做到有令可行、有章可依;二是管理的手段要科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三是现场的监督检查要严格。对员工的违章违纪,要及时制止,严肃查处,促使员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5.重视开展“三违”危害性的教育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教育不放松,紧密围绕员工生理和心理规律、社会和家庭生活对人的影响规律、安全与生产辨证发展规律,以有效、有用为原则,通过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等安全教育形式,使大家充分认清“三违”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自觉规范行为,远离违章。

6.强化管理人员安全模范表率作用

在反“三违”活动中,各级管理干部应责无旁贷地走在前列,不仅要严格管理,制止员工的违章行为,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章守纪的表率。

7.坚持依靠创新发展促安全

要依靠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三违”发生;要依靠制度创新,革除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弊端,建立激励机制,为员工搞好安全生产提供舞台和拓宽空间,形成崇尚先进,崇尚安全的风气。

五、结束语

“三违”行为的存在是各种综合因素的结果.预防和解决“三违”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企业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同时,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真抓实干,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三违”行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杨振国,苟东晓,姚远.浅析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和管理对策[J].大观周刊,2012,(29):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