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牧民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个月来,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和部署,我做为农技推广特聘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畜牧增产、增效、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这季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旗农牧局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畜牧业增产、增收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农技推广是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使广大农牧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采取宣传手册、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现代农牧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精心选择高素质科技示范户
农牧业科技推广在我旗以畜牧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畜牧养殖技术,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在周边牧民中推广开来。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几户素质较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作为科技示范户。对这几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他们养殖技术,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示范户对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要求示范户带动周边户,从而做到科学养殖,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四、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入户示范,指导的示范户带动周边牧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第一季度主要推广了:接羔保育阶段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不但节约了成本,提高畜牧业收入,为实现畜牧业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为进一步营造推动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县关于切实做好今后三年劳务经济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及镇上提出的“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二人、致富一家”工作思路,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年2月10日至3月10日作为全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发动月,为切实开展好此项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宣传发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发动月活动,使我镇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各类务工信息和培训信息;全面了解县、镇两级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方针和技能培训的相关优惠政策;学习《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与外出务工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外出务工常识;介绍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务工典型,让群众认识到外出务工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培训、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原来的“苦力劳务”转变为现在及今后的“技术劳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凸现劳务经济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全镇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宣传发动的内容
1、县、镇两级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方针和技能培训的相关优惠政策。
2、学习《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与外出务工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和外出务工常识。
3、县、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务工信息(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招工信息)、培训信息(电焊工培训信息)。
4、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务工典型,现身说法务工增收入的事迹。
宣传发动的形式
1、利用广播电台、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采取黑板报、政务公开栏、刷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编印简报、印刷宣传材料等形式陆续进行宣传。
3、各村、各社区干部及劳务信息员要进村入户,逐门逐户对本村、本社区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去向、劳务收入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登记造册并上报,同时树立本村、本社区内的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务工典型。积极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阳山村、中庄村、南山村等土地贫瘠、发展特色经济困难地区的群众外出就业,争取做到“家家有人外出、户户有人务工”。
宣传发动的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次宣传发动月活动是为了推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去、稳下来、能致富,进一步凸现劳务经济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各村、各社区要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劳务输出为中心,回乡创业为突破,完善政府服务机制,引导更多的人走出去、稳下来。全年劳务输转人数要在去年5651人的基础上提高24%,达到7000人以上;争创劳务收入6085万元以上,组织输出率达到60%以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达到2180人。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省内和新疆、内蒙等地区建成4个10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使劳务经济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各村、各社区要高度重视,要成立劳务信息宣传发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长及劳务信息员负责宣传发动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每年的12月份是新兵报道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他们将正式踏人新的警营生活。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这些90后军人,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性格独立的特点突显。特殊的社会角色和特殊的年龄,使他们在警营生活中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造成适应障碍,一部分还会对训练、生活和团队产生抵触,更严重的也许会选择逃避甚至违法违规。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的90后军人,对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活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怀着从军报国的热血思想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90后军人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面I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这一道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乌鲁木齐新兵团根据以往带兵经验从思想、心理、管理和部队文化这4个大方向为着手点,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首先让他们明确正确的入伍动机,纠正新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部队的性质,有意识地给新兵创造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树立在警营建功的决心和信心。使新兵充分融入到部队文化的大熔炉中。对于新兵心理上产生的不稳定,各连指导员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循序渐进,通过正确引导,使新兵从思想和心理上发生转变,使其自觉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和品质,练就过硬的自身素质,应对部队的生活工作,为今后的军旅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导大队,到处可见边防官兵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场景。面对繁重的任务,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各类接受培训的官兵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紧张、畏惧、烦躁的心理,在警营中滋生、蔓延。为及时缓解新兵的这些不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导大队根据官兵在日常训练中表现出的情绪落差,及时制定应急对策和解决方法,结合培训实际,定期组织官兵进行心理行为拓展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训练和学习,有效地缓解了学员们紧张、畏惧、烦躁等不良心理,既磨练了官兵们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毅力,又培养了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官兵们纷纷表示:拓展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会了我们怎样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动力实现为自我超越、自我拓展。青年官兵们表示,一定要把战胜各类困难的勇气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去,献身边防献身使命,给祖国和人民交付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为期3个月的教育训练,入伍新兵对于自身的定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训练场上肯吃苦爱吃苦的现象非常多,并能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各项军事技能。全体新兵都圆满完成了从一名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战士的巨大转变。
从“我是兵”到“情系于民”的转变
一、生态移民类型
生态移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出不同的类型:
根据移民的态度可分为:自愿移民和非自愿(强迫)移民。这是比较早的移民划分类型,上世纪50年代皮特森(Petersen)按迁移力量所做出的强迫、自愿两极对立的分类方案,至今仍为人们广泛引用(李强,2000)。
根据组织形式把生态移民分为: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三种类型(文冰,2005)。
参照许德祥的迁移地域分类法,将生态移民分为:就地移民和异地移民。就地移民,即本乡本土就地安置的移民;异地移民就是离开本乡本土,到其他地方定居的移民(孟琳琳,2004)。
根据生态移民原从事行业可分为,退耕移民、退牧移民和退猎移民(宝鲁,2005)。退耕移民是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带动下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和沙化土地或沿湖地区退出,进行移民,在退耕地种植草木或使其自然恢复的移民。
根据其迁出形式可分为:整体搬迁移民和插花式搬迁移民。内蒙古前几年生态移民的迁出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整体搬迁与插花式搬迁。本文重点分析不同模式下的以上两种移民效益。整体生态环境较脆弱,绝大多数牧户自愿搬迁的嘎查(行政村)实施了整体搬迁的形式;嘎查部分草场退化、沙化严重,且部分牧户自愿搬迁的地区实施了插花式搬迁形式。
二、近几年内蒙古生态移民回顾
生态移民是新世纪内蒙古实施的最主要的牧区人口转移形式之一,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关于实施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程的意见》,各盟市及其旗县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和指导了本地区移民工作。
在生态退化的现实困惑和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从2001年开始,内蒙古农村牧区进入大规模移民阶段,到2007年共移出40.57万人。移民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投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等,以前两项为主。2001~2007年国家移民搬迁总投资19亿元,人均投资4790元。
当时各地区主要以奶牛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建立奶牛养殖移民点,组织农牧民转移。各盟市移民奶牛点的建立和移民的入住,解决了农牧民移民后的生产转移一即生计,并带动了内蒙古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1年鲜奶产量超过100万吨,2002年奶牛存栏头数达到100万头,先后实现了“双百”;此后,第二个100万头奶牛的增长仅用了2年,2004年超过200万头,同时实现了鲜奶产量的4培增长,鲜奶产量接近500万吨。此时,内蒙古与其他部分省市同步迎来了奶牛市场的超常规增长,出现“奶牛热”。大量移民转入奶牛养殖业,成为“奶牛热”的原因之一。
总之,2001~2007年共转移农牧民40多万人,其中不少生态恶劣环境的农牧民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搬迁到交通便利,吃水安全方便,电、电话、电视畅通的移民点或进入城镇,不仅脱离了原先严酷的生存环境,而且居住、子女受教育、生产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年人均纯收入得到持续增长。同时,承包的草场(或耕地)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草)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搬迁牧户的草场禁牧后,单位面积产草量持续提高,不仅满足自家需求,还出售部分牧草,成为牧民新的收入增长点。但是,在农牧民转移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部分移民点出现移民回流,移民收入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迁出地生态恢复较慢,移民资金短缺等。
三、不同移民类型的效应对比分析
(一)奶牛模式中的整体搬迁与插花式搬迁移民效益对比分析
1、整体搬迁
案例1:XXX旗A嘎查,2001年12月整体搬迁到所属镇所在地附近的国道旁,18万亩草场全年、全境围封禁牧。移民使嘎查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构上彻底改变,原有的8800多头大畜、小畜全部出栏,引进300多头奶产量较高的黑白花奶牛,成为锡林郭勒盟第一个整体搬迁的牧区生态移民嘎查。
A嘎查整体搬迁后,迁出地草场采取了如下管护措施:一是草场全境、全年禁牧;二是嘎查边界围栏全部进行维修、更新,防止邻村牲畜进入;三是嘎查派专人,对草场进行长期监管,防止偷牧。A嘎查有效的草场管护,使草场得到较好的休养生息,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据计算,A嘎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后直接生态效益为149.6万元/年,生态恢复后得到的维持大气C02与0:的平衡价值、土壤保持价值和净化环境污染的价值等三项间接生态服务功能增值为3.8万元,年,合计共153.4万元/年。
在经济效益方面,A嘎查奶牛养殖户,在“奶牛危机”中同样也受到了市场冲击,很多移民户人均纯收入比起搬迁前明显下降。据嘎查年终统计,该嘎查2000年人均纯收入为2323元/年,2004~2005的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94元和1393.57元,只有搬迁前的42.79%和59.99%。但奶牛养殖中A嘎查仍保持了整体盈利,主要原因之一是禁牧后恢复较快的嘎查草场给养殖户提供了较充足的奶牛饲养所需的青饲料,使养殖成本较大幅度降低,有效抵御了“奶牛危机”。
2、插花式搬迁
案例2:XXX旗B奶牛移民点2004年建立,入住移民160户,迁入牧民来自旗内各苏木、镇。目前,移民点留住牧户只有50~60户,2/3的牧户已回流,恢复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在B奶牛移民点a移民户走访中了解到,a家承包草场共计8800亩,2004年1700亩草场划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带围封禁牧项目区,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迁入到B奶牛移民点。享受的优惠政策与A嘎查基本相同,政府统一提供住房、暖棚、青贮窟和水、电、电话、电视等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只要移民户自筹5000元可搬迁到移民点。同时,移民户购进每头奶牛,旗财政提供1万元的三年免息贷款和4000元的购牛补贴(每户限4头)。
与A嘎查所不同的是其草场没有全境禁牧,项目区以外的7100亩草场仍在放牧。访谈中了解到B奶牛移民点其他移民户的情况基本相同。因为迁出地仍保留了部分牲畜,所以“奶牛危机”中卖牛、锁门回到迁出地恢
复了原来的生产方式。因此,插花式移民搬迁后,除了全年禁牧的项目区以外,其它草场无论生态还是产草量没有得到任何恢复。因为移民户户籍和年终相关数据统计仍归于原嘎查,所以本文没有计算B移民点的奶牛养殖效益。
(二)二三产业转移模式中的整体搬迁与插花式搬迁移民效益对比分析
奶牛移民模式冷却后,农牧民转移逐渐偏向城镇二三产业。“奶牛热”时期,部分农牧民转移也转到二三产业,但是一个嘎查整体或大部分牧户向二三产业转移例子未发现。
1、整体搬迁
案例3:2006年,XXX旗C嘎查的77个牧户集体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中值得注意的新形式之一。C嘎查位于XXX旗东北部,距旗所在地75公里。畜牧业是嘎查支柱产业,占总收入的72.45%。2006年,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为9308头(只),草场总面积3.5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24万公顷,实有畜棚4695平方米、畜圈7578平方米,机井11眼,饲草地36公顷,青贮窖34座。嘎查总户数为93户,总人口为297人。其中,77户(16户未转移,在原地自家承包的草场放牧)牧民2006年底,转移到旗所在地XXX镇。77户移民总计288人,18岁以下53人、19-54岁210人、55岁以上老人25人。
搬迁时,给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并具备经营能力的5个牧户提供106-132平方米的商业楼,牧户自筹6万元,政府补贴5万元;其他转移牧户提供68平方米的住宅楼(新建的移民楼),牧户自筹5000元,政府补贴4.5万元;对禁牧草场补贴18.6元/hm2,连续补贴5年,2007年,为嘎查转移户共发放草场禁牧补贴42.46万元。
2006年,c嘎查搬迁前一年牲畜出栏总收入708400元、饲草料费用408100元,牲畜出拦纯收入为300300元;外出务工者共计15人,人均务工收入1200元计算,共计18000元;搬迁77户总纯收入为318300元(牲畜出拦纯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合计),人均纯收入为1105元。
2007年,c嘎查搬迁第一年牧户自主创业收入234500元,外出打工收入为145500元;77户总草场面积22828公顷,2007年共补贴424600元;搬迁77户总纯收入为804600元,人均纯收入为2794元,扣除草场补贴也高于前一年。
C嘎查77户转移进镇后,搬迁后(2007年)的人均纯收入是搬迁前(2006年)的253%,并住(搬进移民楼)、医(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老(旗财政统一纳入养老保险管理范围之内,个人之交纳1%的费用)都得以解决。同时,嘎查大部分牧户整体搬迁,草场全年禁牧有力地保障了生态自然修复。
但是,2007年收入中草场补贴占到52.77%,期望5年禁牧后恢复的草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我区服务业较落后,一个旗所在地小镇或周围地区就业岗位非常有限,能否满足下一个整体向二三产业转移农牧民的就业需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2、插花式搬迁
案例4:2007年,xxx县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D镇实施农民进城一条街工程,转移进城农民200人a移民户土地承包权不变更的前提下,与所在嘎查(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D镇移民户经过县里劳动就业培训,搬迁后全部在镇里二三产业就业,并搬进了移民小区,为XXX县促进城镇化发展、农村牧区土地流转开辟了新的探索。
三、相关建议
农牧民转移特别是生态移民(含生存移民),在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中面临众多困难和现实问题。但是,人口转移对迁出地生态修复、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
(一)移民是生存环境较恶劣地区的农牧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
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一项不可置疑、必须完成的重大目标。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牧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困难重重。目前,在内蒙古乃至全国需要移民的人口很多,并且年龄、文化、技能、地域等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自治区移民工作要切忌急躁,需要稳步推进,保障搬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二)移民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
需要迁移的农牧民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移民工作的地域性、灵活性和差异性。“奶牛热”时期,内蒙古从东到西推进的“奶牛模式”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移民工作在不同的区域或同一个区域内绝对没有万能的模式,必须因地制宜,从农牧民不同的结构特征和需求出发,灵活制定迁移形式。目前,我区很多盟市正在较大范围内推进移民向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这对内蒙古推进城镇化、发展服务业有着积极作用。但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它的负面效应或适应性。例如,移民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城镇水、大气等自然环境容量和就业、居住、医疗、教育等社会环境容量,否则移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将给迁入地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农牧民转移工作必须与农村牧区教育和农牧民培训紧密结合
语言、年龄、文化背景成为众多生态恶劣地区中老年牧民转移无法跨越的障碍,使他们成为农牧民转移工作中的难点。因此,中老年农村牧区人口不宜过多向二三产业转移,必须转移的情况下,可采取向城镇郊区第一产业转移或与其他地区插花式转移人口置换土地的措施,转移到农牧业经营较适宜的地区;农牧民技能培训应更多地倾向于农村牧区青年人口,使他们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能,适应城镇就业要求,保障转移成果;加强农村牧区基础教育,防止新的文盲出现,同时为未能向高级中学或更高学府升学的农村牧区孩子提供在职业高中、职业大专、中专免费学习的机会,实现每人离开校园时掌握某种生产(含农牧业)技能,推进新型农牧民的培育和转移。
(四)建议推进农用土地流转、继承权改革。保障农村牧区人均耕地或草场的实际需求面积
农村牧区人口超载是农牧民返贫、农村牧区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在农村牧区可推进家庭耕地、草场只允许一个子女继承或人均拥有耕地、草场面积的最低标准,不符合规定的人口政府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其转移,防止农村牧区人口超过土地承载力。
(五)进一步鼓励生态恶劣地区、自然保护区人口的整体转移.建造无人无畜区或有人无畜区.促进生态环境自然修复
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我县__年畜牧业、劳务创收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会前,县委杨书记对开好此次会议非常重视,并做了重要指示。今天县四套班子在家领导全部参加会议,这也表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做好以上三项工作的坚强决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__年翻一番为目标,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重点,切实把畜牧业、劳务输出、扶贫攻坚作为__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谋划和推动,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这里也给各乡镇场和各部门提个要求,今后我们做工作就三句话:做什么、怎么做、效果是什么。今天的会议就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他农业农村常规性的工作,我们等地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再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就以上三项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和想法:
一、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在哪里
近年来,依托国家政策扶持,我们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取得实效、农牧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十召开以后,中央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较20__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自治区、地区提出到2015年就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较20__年翻一番的目标。从我县实际来看,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实现农牧民增收翻一番。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__年地区八县一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000元,到2015年翻一番将达到120__元,__年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8266元,到2015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年均增长1300元以上。20__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88元,到2015年实现翻一番达到10176元。去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412元,按照每年1200元的增长,到2015年我们可以达到11042元以上,可以超额完成目标,但和地区的120__元目标还差958元。如果要实现地区120__元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保证农牧民纯收入每年增加1679元以上,这就要比其他县市每年多增收将近400元。根据自治区提出的“到2015年,力争自治区三分之一的县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的发展目标,经地区初步测算,只有阿克苏、温宿、阿瓦提和沙雅4个县市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按照每年1200元的增长核算,到2015年我县与上述4个县市的差距为3958元。即使我县按照每年1679元以上的增速达到120__元的目标,与自治区1.5万元的标准仍有3000元的差距。从上述数据对比来看,我们的差距在逐年被拉大。如果我们依然墨守成规,而不去想办法、解难题,单就农牧民增收这一项,我们将会被其他兄弟县市甩得很远,就会拖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后腿。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来分析:__年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8266元,增长幅度19.9%,增幅1371元。从构成上来看,地区同比增加的1371元主要来源于以下产业。一是农业,贡献了161元;二是林业,贡献了641元;三是畜牧业,贡献了213元;四是农村二产,贡献了43元;五是三产,贡献了43元,六是劳务输出,贡献了190元;七是从集体经济再分配收入,贡献80元。反观__,__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7412元,增长幅度21.7%,增幅1321元。从构成上来看,我县同比增加的1321元主要来源于以下产业。一是农业,贡献了244元,高于地区83元;二是林业,贡献了98元,低于地区543元;三是畜牧业,贡献了310元,高于97元;四是农村二产,贡献了59元;五是三产,贡献了160元,六是劳务输出,贡献了331元,高于地区141元;七是从集体经济再分配收入,贡献109元。八是渔业,贡献了10元。我们的优势产业是畜牧业、劳务输出、三产服务业。我们的劣势是林果业和种植业。究其原因:一是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制约,我县林果业受低温冻害非常严重,实现大发展、大突破风险巨大,几无可能。种植业方面,随着我县农作物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通过增加产量来实现大幅度增收的空间也不大。加之番茄、马铃薯、色素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的风险不断加大,通过扩大销售收入实现增收空间较小。二是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点多、线长、面广,按照国家最新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我们仍有19605户66117名群众在贫困线以下,__年我们仅实现7136人脱贫,可以说我县扶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但我县也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畜牧业方面。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饲草料资源丰富,粮多、草好、秸秆丰、水充足,农牧民又具备传统的养殖基础、有一定的养殖技术,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后劲很足。二是劳务输出方面。随着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持续推进,疆内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同时随着我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工人需求量不断增加,餐饮、运输等生产业用工不断增多,通过劳务输出增收致富的潜力很大。三是扶贫攻坚方面。消除贫困,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是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使全县19605户群众实现脱贫,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党的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正是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将畜牧业、劳务创收和扶贫攻坚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主攻方向是符合__实际的,是切实可行的。
二、找准突破口,明白我们怎么做
畜牧业方面 我县是传统畜牧业大县,做大做强畜牧业,我们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同时,近年来,随着牛羊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为我县畜牧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县畜牧业还存在饲养方式落后、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低、还没有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__年,我县要重点以肉羊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外购能繁母畜、品种改良、育肥增产等措施,在扩大肉羊养殖规模,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上下工夫。同时统筹兼顾,做好疫病防治、家禽养殖等常规性工作,力争全年完成牲畜存栏102.3万头(只);出栏牲畜62.85万头(只);肉类总产2.51万吨,产奶0.52万吨,禽蛋产量0.17万吨。全县实现畜牧业总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2.34亿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505元,同比增350元以上,增幅12.8%。
一是继续实施“安居增畜”工程。以实施“富民安居”和“牧民定居”工程为契机,在保证乡办牧场、乡镇生产母畜不混杂退化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生产母畜数量,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提高可 繁母畜存栏数量。继续实施“优质生产母畜外购”计划,加大投资及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县继续投入5000万元政府财政贴息贷款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其中:1500万元用于养殖小区建设,3500元用于扶持养殖大户。对外购能繁母畜,县财政按照50%比例进行贴息,年内完成外购优质生产母畜6.66万头(只),力争年末生产母畜达到65.39万头(只)以上。各乡镇场要采取强有力的生产母畜保护措施,严禁宰杀生产母畜、保护幼龄母畜、控制生产母畜和幼龄母畜上市交易,力争能繁母畜比例由62.3%提高到65%。
二是大力实施“牛羊育肥增产工程”。按照自治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以标准化、规模化育肥为切入点,利用草原牧区草畜平衡和季节性转移出的超载架子畜,推行“统一购销、分散养殖、大进大出、快育快出”的育肥周转模式,形成“牧区阶段饲养、农区和城郊异地育肥”的良性循环,组织当地畜源,开展就近就地育肥,实现二次增产增效。同时利用国家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扶持菜篮子工程的大好机遇,采取“以奖代补、以奖”等多种形式,扶持、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牛羊育肥场(户),力争年内育肥出栏5000只羊的标准化规模育肥示范场1个、年育肥出栏1000只羊的标准化规模育肥场(户)3个;年育肥出栏500头牛的标准化规模育肥示范场(户)2个、年育肥出栏100头牛的标准化规模育肥场(户)8个。全县育肥牛3.92万头以上,育肥绵山羊43.24万只以上,绵山羊当年产羔当年育肥出栏达50%以上。
三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种畜购置补贴,扩大补贴范围,重点抓好县种羊场的种公羊生产,配齐配足配种站点有设备及工作人员。要继续推广冻精冷配、性控冻精等先进畜禽良繁技术,加强肉羊改良的科技支撑力度,积极开展绵羊胚胎移植,加快纯种肉羊繁育和优质种羊生产,全面提高良种畜比例。年内完成绵羊胚胎移植250只,购进德美肉用种羊300只,改良肉绵羊5万只,推广肉羊改良示范村20个,培育肉羊改良繁育示范户409户。积极推广家禽“统一孵化、集中育雏、集中免疫、分散饲养”的全程免疫模式,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年内力争出栏家禽377万羽以上,孵化、外购鸡苗达350万羽以上,其中集中育雏330万羽。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优势区域和主产区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圈舍、水电路、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和“良种良法良料”配套。年内完成赛里木镇(2个)、__镇、察尔齐镇共4个标准化规模化肉羊养殖示范小区新建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80户棚圈、防疫室、配种室、饲料车间等一期工程建设,确保每个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羊达1万只以上。从县财政贴息贷款规模总额中安排1500万元作为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资金以扶持进驻养殖小区的养殖户。
劳务输出方面 今天我们召集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开会,就是要明确,劳务输出包括扶贫攻坚工作,是事关全县16万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全局性工作,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简单地说就是:掌握务工信息-做好宣传发动-强化技能培训-加大转移输出-务工增收致富几个环节。去年,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劳务输出“112”市场化运作模式,各乡镇均成立了新型劳务输出合作组织,积极动员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有序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牧民群众也尝到了劳务输出的甜头。但仍然有大部分农牧民群众因缺乏技术、顾土恋家不愿意走出去,部分群众还存在思想懒惰、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同时,由于我们宣传工作不到位、运转机制不流畅、就业务工信息不灵、个别乡镇场领导不够重视、办法不多等诸多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劳务促增收的作用。__年,县委杨书记在县委扩大会议《主题报告》中提出“11+X”运作模式,我们要严格按照县委杨书记要求,全力以赴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将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力争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其中:长期务工1.1万人,季节性转移输出2.7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亿元以上,人均劳务创收同比增300元以上。
(一)摸清底数、做好宣传。今年,要力避底数不清的情况,各乡镇要从元月中旬开始,利用十天时间,安排专门力量对本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进行挨家挨户入户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本乡镇富余劳动力人数、男女比例、就业意向、转移动向及本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分布情况,特别是对本乡镇的贫困户、低保户、无畜户要重点关注,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利用冬闲时间,积极组织本乡镇“务工之星”进行宣传引导和经验交流,切实转变农牧民群众不愿意走出去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明确任务、多方协助。县四套班子领导要高度重视,县住建、水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煤炭局等部门和单位要对口开展就业信息收集工作,摸清与本单位相关的企业和建设项目所需工种以及使用本地农民工情况并建立用工信息档案,县内工矿、煤炭、建筑等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把我县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历史重任担当起来,拿出一部分合适的岗位去接纳、培训、帮教、转移农民工。从今年开始,全县所有单位在实施项目和承包建设项目时,解决当地用工不得少于50%。这是硬指标,所有单位必须要坚决执行。所有单位的任务在 责任书中已经明确,在这我将几个重点部门和行业分工说一下:1、煤矿企业用工,责任领导陈宏,责任单位:煤炭局,责任人杨天军;主要任务:及时掌握全县煤矿企业用工信息,并及时向劳务输出办反馈,各乡镇场按照按需培训的原则,做好培训输送等工作。2、园区企业用工,责任领导王莉萍,责任单位:园区、__镇、米吉克乡、大桥乡,责任人:王中华、李新斌、汪连江、张兵恒;3、城市建设、建筑企业、园林绿化用工,责任领导张建林、蒋加强,责任单位:建设局、__镇、环卫办,责任人:李新斌、申凤鸣;4、全县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用工,责任领导:胡安江居努斯、崔海岗;责任单位:水利局;具体要求:今后所有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本地用工不得低于70%。5、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用工,责任领导:张耘收,责任单位:妇联,责任人:古丽拜克然木艾则孜,主要任务:及时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用工企业联系,做好企业用工信息收集,及时与各乡镇场对接,并积极协助乡镇做好输出组织引导工作。6、安居富民用工,责任领导:黄保新,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安居富民办,责任人:各乡镇场党委书记、阿斯卡尔哈太克;具体要求:__年我县各乡镇场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本乡镇场或本地用工不得低于70%。7、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责任领导:黄保新,责任单位:相关乡镇场、畜牧局,责任人:乡镇场党委书记、艾尔肯依不拉音;8、全县范围内宾馆、餐饮服务业用工,责任领导张润德、阿依先木吉力力,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卫生局,责任人:段文峰、赵鹏、冯克荣;9、前往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等疆内外用工,责任领导张耘收,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人:郑光喜;主要任务:从全县范围内筛选祖籍在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及库车等地并熟悉当地情况,在我县工作2-3年以上的人员,组成劳务输出外派工作组,专门负责收集当地就业务工信息,畅通信息渠道。
(三)强化培训、提升技能。把强化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作为__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坚持系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培训时限以短期为主,培训形式以操作为主,培训内容以实用为主,尽可能地到田间地头、到施工现场开展培训,边生产、边示范,边施工、边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以煤炭采掘工、煤焦冶炼工、机械工、电焊工、车钳工、砖瓦工、木工、机电维修工、裁剪缝纫、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烹饪、手工艺品制作、保安、宾馆(酒店)餐饮服务等工种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能培训。同时,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组织纪律及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现化农业等新科技、新技术和农产品营销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稳定就业能力。要完善配套政策,并在优惠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各相关部门要严禁向农民工乱收费,坚决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有关收费项目,保障外出务工、经商农户的合法权益,使外出务工的农民放心在外赚钱。要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开展带动式输出,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输出的主要形式,扩大和稳定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在输出行业上要打破“工种单一”现状,把握家政服务、建筑施工、园艺苗圃、物业管理、服务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大的机遇,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实现我县劳务就业领域的多元化。
扶贫攻坚方面 __年,全县力争完成贫困户脱贫3246户、12588人,其中:专项扶贫完成1025户、4612人,对口扶贫完成807户、2828人,乡镇扶贫完成1414户、5148人。
一是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破解贫困村发展瓶颈。“整村推进”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来的扶贫开发成功模式。各乡镇、各单位要立足于消除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政府统筹,资源整合,综合开发,持续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着力抓好以水、电、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建设,以“九通、九有、九能”为重点的村居环境建设,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贫困村建成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村。年内要在5个山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和3个平原扶贫开发重点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整村推进验收1个村。
二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要增加贫困户收入,彻底消除贫困,核心在于贫困户要有稳定的产业支撑。因此,各镇场、各部门要围绕农民增收抓好产业开发工作,着力培育农民收入增长点。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扶持区域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大项目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以大产业覆盖增加农民收入,以大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畜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劳务创收。要加大项目申报工作,根据乡村户的实际需要和意愿,选择最紧迫和最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进行项目申报。年内力争完成上级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项目村的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相关乡镇和部门要逐村逐户确定扶持项目,制定实施计划和方 案,做到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确保项目村面貌有根本性改变,贫困户能稳定脱贫。
三是以智力扶贫为抓手,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低是我县贫困人口致贫主要内因。因此,我们必须要从长远和治本的角度,将智力扶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方位、多层次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要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开展就业培训、人人技能工程等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要完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广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大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力度,扩大农村贫困大学生助学规模,助其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命运。各乡镇场要以扶贫攻坚为己任,积极协调解决贫困户在资金、技术、销售、劳务创收等生产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着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以社会扶贫为平台,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要继续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各参扶部门、单位和企业要长远考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方法,更多地在助农增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为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争项目、投资金,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要加强对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村定点帮扶工作的领导,强化定点帮扶责任意识,转变帮扶方式,努力把“救济式”社会扶贫向“开发式”社会扶贫转变,变“输血”为“造血”,杜绝“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的扶贫做法,切实提高社会帮扶工作效益。财政、民政、交通、扶贫、教育、劳动保障、卫生、农业、科技、司法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在农村逐步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教育救助、灾害救助和法律援助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单位要拓宽帮扶领域,发挥部门在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基础设施、培训农牧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优势,项目设计、资金争取要向贫困村集中,不断加大对重点村的人力、财力、智力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努力为贫困村多做贡献。力争年内使帮扶对象人均收入提高至2300元以上,千方百计地完成57个村807户、2828人的脱贫任务。
三、真抓实干,明白我们靠什么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畜牧业、劳务创收、扶贫攻坚工作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参与、支持畜牧业、劳务创收、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场和各单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按照县级抓点、部门包点、乡镇出亮点的原则,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拿出具体的规划、措施和方案,任务要落实到人头,同时有联系点的县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今年起,实行县级领导按分管行业、分管单位牵头负责抓劳务创收、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制,行业、单位要根据工作和行业性质、特点,全力支持推动劳务创收和扶贫攻坚工作,在提供就业岗位、抓好就业培训、营造务工氛围等诸多方面发挥好协调关系、配合联动、主动作为的强大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生动局面。各乡镇的劳务创收工作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落实,畜牧业和扶贫攻坚工作乡镇场长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落实;县直单位的劳务创收和扶贫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具体部署、安排本单位的劳务创收和扶贫工作。各级领导要坚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协调指导,经常深入农村做全面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落实推动畜牧业、劳务创收、扶贫攻坚工作的具体措施。
二是形成工作合力。畜牧业、劳务创收、扶贫攻坚是相互关联、促农增收的工程,是实现兴县富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全社会、各级单位、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三项工作不是某个人或某一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也不是仅靠农口单位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和参与,每个乡镇、每个单位都有任务。为此,各级各单位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从组织上,措施上、资金上捆绑方方面面的力量,把此当成农村工作头等要务来抓,水利、交通、住建、重点龙头企业等单位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当地农民工要确保在50%以上,真正形成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良好格局,为实现农民增收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