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环保战略

企业环保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环保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环保战略

企业环保战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不确定性环境 竞争情报战略 战略竞争情报 技术竞争情报

[分类号]G354

面对复杂动态的不确定性竞争环境,竞争的形式、内容、手段、主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不仅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或某个时间点上获得竞争优势,而且更希望能够在中长期抵御竞争者的威胁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发展成为关系到企业长期绩效和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企业必须努力在环境与自身优势之间谋求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寻求新的基于资源与能力的优势源泉,保持与不确定性环境要求相匹配的柔性水平。

1 一体化竞争情报战略

1.1 一体化竞争情报战略模型

企业竞争情报战略是企业在对自身竞争情报能力与外部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竞争情报的愿景、目标的战略定位、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管理系统做出的长期而系统的谋划,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战略竞争情报和技术竞争情报等情报资源,实现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吻合,提升企业决策能力,使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战略竞争情报与技术竞争情报是竞争情报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资源基础,决定了竞争情报战略的实施效果。

研究发现战略竞争情报流程是线性的,由情报分析小组将情报提交企业管理高层,辅助决策,该流程中反馈与知识共享受限。技术竞争情报则是采用网络化模型,竞争情报多为个人行为,情报信息在扁平的组织中横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非线性传播。因此,将战略竞争情报与技术竞争情报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鉴于此,笔者在传统竞争情报战略的基础上,考虑到客观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等不确定性环境的影响,构建了融合战略竞争情报与技术竞争情报的企业一体化竞争情报战略模型,见图1。

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中,竞争情报战略是一种一体化、多维度、立体化的战略。它突破了竞争情报流程传统的线性推进模式。情报过程虽然也包括竞争情报流程的主要步骤,但这些进程是一种并行的、互动的网状结构,有利于信息与情报的及时交流与反馈,满足了动态不确定性环境对情报时效性、精确性的需求。

1.2 竞争情报战略一体化分析

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一体化竞争情报战略直接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导向,体现了竞争情报工作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定位。竞争情报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情报战略可分为战略分析和选择两部分:竞争情报战略的分析是在政府政策、法律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能力等内、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借助竞争情报分析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竞争情报战略的选择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技术竞争情报、战略竞争情报的搜集、分析、整理、传播流程,从成本领导战略、差异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等竞争情报战略中选择实施,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企业竞争情报战略作为立体化战略架构体系,包括战略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的获取、分配、利用、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规章与制度等方面的战略规划与设计。竞争情报的搜集、分析、实施流程作为一体化竞争情报战略的基础,是一个t持续演化的操作流程,通过评估行业关键发展趋势、跟踪非连续性变化、把握行业结构的演化以及分析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能力和动向,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同时,竞争情报战略出是一个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渐进过程,通过与其他业务战略紧密配合,在企业战略、业务战略间达到动态平衡,共同提高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提升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驾驭能力与控制力。它决定了企业中长期竞争情报工作方向与内容。

2 不确定性环境影响分析

竞争情报战略连接着企业战略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竞争情报战略的变化与调整。经济的周期波动激化市场竞争强度;市场规模、市场增长与技术创新水平直接影响着市场竞争水平、行业竞争水平;资源获取、行业战略态势决定了企业信息密度与行业垄断程度,信息密度高低影响着竞争情报战略态势,行业垄断程度制约着竞争情报战略选择。

由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管理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动态变化,正确理解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竞争战略制定非常重要,企业要由此制定应对市场竞争的竞争情报战略。引发环境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市场需求、技术、竞争、供应商以及政府政策都是不确定性的可能来源。构成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方面,如表1所示:

依据环境变动和复杂性方面的变化水平,环境的不确定性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环境的变化和复杂性状况越严重,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就越高,环境变量的变化速度决定了环境变化的水平,进一步影响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选择,如表2所示:

低不确定性状态下,由于技术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缓慢,客户需求、客户产品与服务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此时企业的竞争情报战略旨在维持既有竞争优势,重点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强调优先改善效率,以求在稳定环境下取得成功。高度不确定性状态下,企业面临技术、客户需求、政府规制和其他宏观变量等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环境预测及合理的战略决策变得困难。在高度动荡和复杂的环境下,维护已经取得的地位十分困难,成功越来越依赖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以及如何与其保持动态一致,组织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中度不确定性融合了高复杂性、低变动性或低复杂性、高变动性,在此状态下,企业需积极制定战略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的获取、传播、利用、实施战略,寻求企业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动态平衡。

3 战略竞争情报对一体化竞争情报战略的支撑

1996年,Carolyn M.Vela和John J.McGonagle提出了战略情报的概念,认为它是支持战略的一种情报,也即最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他们认为,竞争情报可以向战略情报提供输入。他们所说的战略情报从情报产品的角度上说,其实就是最高层次的竞争情报产品,强调为战略决策服务方面的应用。2002年,Kirk W.M.Tyson明确提出了要“关注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的联系”,为此,在设计竞争情报流程的时候,要设计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之间的链接,内容包括:对外部环境的持续监测、对公司计划和计划流程的持续监测、对利益相

关者活动和观点的持续监测、经常为战略战术变化提出建议以及持续的再造。

3.1 战略竞争情报的基础作用

战略竞争情报由情报分析小组组成,直接为董事会及生产研发经理提供情报。情报分析人员识别外部宏观、微观环境,并定向持续跟踪主要竞争对手及环境动态。2001年Rouach&Santi提出了“情报金字塔”的概念,战略竞争情报分析小组完成对“情报金字塔”中市场情报、竞争对手情报及战略情报的搜集及分析,能够做到:①为企业的战略并购提供依据;②识别有价值的商业机会;③加强对行业趋势及不同领域的预知。

战略竞争情报分析小组作为信息流的“漏斗”,将情报转化为战略简报,通过既定渠道向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可实施的情报。由数据转化为可实施情报的单向流程如图2所示:

企业战略竞争情报是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基础,完成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环境的检测,以便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者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市场需求、战略联盟、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计划,实现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吻合,提升企业决策能力,使企业最终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3.2 战略竞争情报流程缺陷分析

在层级组织机构中,通过SWOT分析、盲点分析、四角分析和情境分析等战略分析技术构建分析模型,向管理高层提供情报存在一定的风险。根据已有经验数据,有效的竞争情报模式包括:面向管理高层的直接需求、与高层管理人员密切接触、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KITs、借助“兵棋推演”分析竞争对手的战略;相反,试图向所有部门提供服务、向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宽泛的情报产品、竞争情报报告过于冗长、仅对历史数据简单加工,将无法保证竞争情报的有效性。

由于企业内、外部的反馈很难实现,战略竞争情报的流程多为单向的。此类流程以Kahaner提出的情报模型为单表,而Ashton提出的情报循环模型强调竞争情报绩效的评估反馈,对情报行为的识别进行改进,但由于缺少反馈,将导致情报搜集的宽泛性,如图3所示:

4 技术竞争情报的基础性分析

在不确定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为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与保障,同时也促使竞争情报向智能化、个性化、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竞争情报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必然会导致竞争情报流程结构化的改变,也对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情报敏感性、技术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竞争情报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平台。

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简称CTI)作为竞争情报战略的重要基础,既是一种信息方法,指导我们如何收集各种信息;也是一个信息过程,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搜集和分析;同时又是一种信息产品,可以得出对决策有益的分析报告。CTI工作侧重于支持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企业通过CTI进行系统、及时和准确的搜集和分析,就可以提供预警和理解竞争环境的变迁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竞争情报的愿景、目标的战略定位、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管理系统做出长期而系统的规划,保持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提升企业决策能力,使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4.1 技术竞争情报的基本流程

W・B・Ashton认为,技术竞争情报的活动的整体流程由6个阶段构成,分别是情报活动规划、数据搜集、数据分析、信息传递、情报应用和效果评估,如图4所示:

一般情况下,通过各种信息源所获取的情报还不能够满足企业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竞争情报活动更趋向于将信息源的范围扩大化,但是技术竞争情报主要针对企业所面对的外部技术环境开展情报活动。

根据企业的各种不同情报需求,CTI团队首先去收集、整理有关技术信息(包括技术环境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动向、技术策略信息等),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提供重要的技术情报,供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支持。

4.2 技术竞争情报活动规划

CTI的规划阶段作为流程中的第一步,首先需要确定用户的技术情报需求,锁定企业CTI活动所针对的目标对象,然后按照需求环节制定的计划,完成企业的技术竞争情报活动。

企业有关技术方面的典型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技术、企业和市场需求。科学需求主要指对新的基础学科、新的发展突破或市场潜在进入者进行跟踪以发掘其潜在的价值;技术需求指对当前市场上的技术应用状况、潜在的技术进步、可能存在的技术缺陷或新的技术实现途径及应用进行评估;企业需求指辨识市场竞争环境中存在的关键核心企业,并分析它们所扮演的角色(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同时对竞争对手的现状、规划和市场动向进行评估;市场需求指评估当前及未来的商业前景,同时预测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核心竞争对手的关系。这四种典型的技术需求,其中企业需求与市场需求是CTI活动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而科学需求与技术需求则主要针对企业CTI活动进行。

企业在确定了CTI活动的需求之后,已经对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下一步需要根据CTI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确定企业进行技术情报搜集的目标对象。根据实施CTI活动的主体不同,可能是企业的信息部门,也可能是受委托的咨询企业,还有可能是国家情报部门或大学等研究机构。在确定目标对象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对手所拥有的技术价值:即是否含有潜在的威胁,对于企业技术发展的适用性,然后再根据CTI活动的利益驱动确定最终的目标对象。

企业环保战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行业;环保现状;发展战略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各省雾霾现象愈加严重,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各地疾病发病几率逐渐上升,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治理,传统方法是先污染创造经济效益,后采取治理措施,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了谋求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升环保工作开展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范,以求改善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谋求行业持续发展。

1我国化工环境污染现状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化工产业建设,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环保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在创造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应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降低化工行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污染[1]。“三废”问题治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治理工作开展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理效率。就权威数据机构调查显示,我国超过两千多家化工企业化工废水排放总量获得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化工废水排放总量较之2005年减少了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2.6%,但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他的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有所减少。针对化工产业的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构建相应的化工环保机构,各地区的化工厅,各地区相继设立了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型化工企业内部设置环保部门,对化工行业生产建设起到了全面的监督和制约,健全相应的环保治理体系[2]。对于化工行业污染问题,先后成立化工清洁生产中心以及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全方位的对化工企业生产进行监督和指导。化工大中型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近年来相继在内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检测中心,对化工生产各个区域和流程设立监测站,吸收更多的环保治理人才,壮大队伍规模。为了推动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建设,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有章可循,化工部环保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环境保护工作决定》,颁布环保工作职责范围的《化工部环保领导小组环保职责范围》等众多法规条款,结合化工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环保建设意见。化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对于环保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内部推行环保生产,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严格遵循下发的相关环保政策以及制度规范,对于一些污染现象严重的产品优化调整,大力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化工企业生产“三废”排放。此外,化工行业在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已经初步研发出实用性较强的环保生产技术,化工企业每年在“三废”方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和改善[3]。经过了化工行业环保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不是很乐观,化工行业仍然占据着全国高污染行业的榜首,主要化工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粉尘和烟尘、氰化物、硫化物等,还有挥发酚和铅、汞,成为当前化工产业主要污染排放物。由此看来,加强我国化工行业污染治理仍然是当前环保工作首要开展方向,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2我国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环保意识不足

为了保证环保工作有序开展、有章可循,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众多法律条款,尽管法律法规制度较为完善,但是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建设中,却将这些法律法规视若无物,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并未将其看做是法律法规,认为环保生产只是一种公民义务,遵不遵守无所谓[4]。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化工企业领导干部自身环保意识不足,对法律认知程度偏低,以至于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轻环保、重生产效益的现象,企业领导干部很少为环保分配更多的资金,即使有也只是敷衍上级检查,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企业的经营扩建中,忽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建设水平过低,在无形中加剧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环境污染加剧,甚至有极个别的化工企业购置的环保设施一次未使用过,只是将其用作检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大肆排放到周边环境中,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从中不难看出,企业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为环保工作开展奠定基础[5]。

2.2生产水平偏低

我国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从无到有,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牌化工企业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期间,乡镇化工企业逐渐兴起,这些化工企业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的工业国家,并且有着较为突出的高能耗、物耗的缺陷,获得的经济效益偏低。基于此,造成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增加污染治理难度。但是就当前化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尚未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治理技术对污染问题有效进行治理,加之全国范围内化工企业分布不均匀,过于零散,集中处理污染废弃物的想法难以实现。

2.3管理方法落后

化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无泄露工厂以及生态环保生产,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只有少部分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符合标准,不能达标的化工企业占据多数。在不能达标企业群体中,多数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生产品种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生产技术过于落后,分布过于零散等众多问题,导致环保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成为当前首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6]。化学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方面,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用,对于其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造成污染事故发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环保治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同样是影响环保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环保科技人员更多集中在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停留在科研层面,企业难以吸收到更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谋求长远发展,过于重视生产效益,而忽视了环保工作开展,环保技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大量技术人才的流失,长此以往,污染问题逐渐严重,环保治理难度随之提升。

2.4治理技术水平不高

在化工科研工作开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些化工技术并不能有效满足实际环境保护技术要求,针对环保技术开发的难度,等同于生产技术的开发难度,所以在新时期化工环保科研任务较为繁重,相较于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我国化工环保技术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浓度高、生化难,西方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是通过催氧化法或者湿式氧化法等技术,将污染物中不可转化的大分子转化成可生化的小分子,提升污水处理效果[7]。这种技术由于较为先进,我国尚未引进。其二,焚烧技术,国外针对有机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焚烧方式,我国对高浓度废水的焚烧设备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诸如在喷嘴和焚烧炉内的防腐处理,存在较大的缺陷,大型焚烧设备在我国仍然处于空白形势,有待加强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但是这种高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焚烧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创新和开发。其三,生化处理的高效菌种研究。当前我国对于高效菌种的开发重视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化工环保行业资金投入较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进一步开展高效菌种研发工作,出现部分环保项目入水处理指标不合格的问题,由此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菌种。即使购买了菌种,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资金对菌种变异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难以做到全面推广。在“三废”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工生产自身特性,即使处在同一个行业,不同企业所选用的生产原料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技术也不尽相同,所以生产形成的污染物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农药和精细化工行业生产中,产品种类繁多,造成的污染情况较为复杂,针对污染成分采取环保治理措施,存在众多的治理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浓度高、生化难的污水处理;②浓度高的有机废水处理;③含氰、磷废水处理;④低浓度废气处理。

3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3.1计划期间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增强环保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前提,只有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协调两者之间关系,落实环境保护战略。保护环境并非是单纯的说说而已,需要有严明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加强各级监督和管理,以此来规范化工企业生产行为。我国针对环境保护制定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相继出台,主要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随着污染的加剧,相应的对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完善越来越严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3.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化工产业布局

我国在“十五”计划期间,对工业布局以及企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是应环保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推行高经济效益、能耗和污染物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经济效益高,但是污染较高的产品和项目应禁止应用对于现有污染较为严重的生产工艺,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优化内部结构,对于部分污染严重,但是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治理的化工企业,可以通过重组企业内部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推行生产集中化、大型化,降低污染面积,逐步推进环保工作。

3.3推行环保生产模式,坚持防治结合原则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环保生产模式主要是强调采用清洁原料,规范清洁的生产过程,开发清洁产品,这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改革过程,所以需要化工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企业污染点和污染面积有针对性的引进先进环保生产技术,不断优化和创新生产工艺,在治理旧有污染点的同时,防止新污染的出现。相较于中小化工企业而言,推行环保生产模式是对生产技术全面的创新和改造,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污染为主要工作目标。由此,企业应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优化内部结构,选择更为环保的生产材料,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行业“三废”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愈加严峻,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全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推行生态环保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在实际推行中尽管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化工企业需要自我进行改革,针对污染点进行创新改革,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亚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能耗现状及节能战略分析[J].煤炭技术,2013,13(09):11-13.

[2]戴厚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技术进步战略[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09):1-4.

[3]刘良,花永康.我国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精细化工基地信息通讯,2012(01):8-14.

[4]孟全生.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非国有企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12):7-15.

[5]康淑云.我国煤炭行业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26(10):32-40.

[6]纪寿文.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3(07):11-14.

企业环保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节能环保;全要素生产率

[DOI]10.13939/ki.zgsc.2015.46.07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抢占经济与科技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摆脱传统低端价值链分工模式以步入创新驱动轨道,国务院于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立了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之一,对节能环保的扶持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宏观层面上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实质是由微观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组合而成,节能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因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产品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生产效率的高低能有效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其快速发展,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以期对节能环保产业如何提高效率提出建议和对策。

1 模型、指标与数据

1.1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研究方法,它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Sten Malmquist用于分析跨期消费函数变化而提出的,Caves将该指数引入生产率变化的测算,Fare等在距离函数上对指数进一步分解。

1.2 指标选取

我国现有节能环保上市公司59家,在选取2009年12月31日之前于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节能环保公司,以及剔除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最终得到24家上市公司样本。在投入指标中,选取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在产出指标中,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

2 实证结果及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对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到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生产率指数以及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动、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对其TFP及组成部分做如下分析。

由表1可知,整体上,2009―2014年24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9%,技术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2%,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2.1%,由此可见,技术进步的缓慢增速是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无力承担较大的科研资金投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分析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与规模效率变动,2009―2014年规模效率变动均值为1.005,年均贡献0.5%的增长率,规模效率的上升说明我国节能环保企业规模是有效的,正在接近最佳规模,时下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得节能环保产业的需求得到较快发展,企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纯技术效率变动呈负增长趋势,进而使技术效率增长较小,2009―2014年纯技术效率变动均值为0.997,平均增长率为-0.3%,体现出节能环保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较低。总体来说,节能环保各企业需加强管理能力和管理决策,加大研发投入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不能长期以产业整体规模扩张来提高产业质量。

纵向考察来看,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TFP整体呈现不稳定的波动态(见下图)。在2009―2010年、2010―2011年两个时间跨度TFP 都处于增幅阶段。而在2011―2012年降幅度达到最大,负增长6.7%。这可能是2010年节能环保刚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为加速形成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和整顿,使得该年度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最低值。在2012―2013年TFP开始保持稳定的小幅度增长之后,2013―2014年又有小幅度下降,这说明要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在今后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整顿力度。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

再从各上市公司具体分析(见表2),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正的公司有7家,分别是创元科技(0.4%)、烟台冰轮(3%)、汉钟精机(0.5%)、洪城水业(2.8%)、华光股份(2%)、科达洁能(1.6%)、泰豪科技(0.5%)。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有1家,为红宝丽。全要素生产率负向增长的公司有16家,分别是南玻A(-2%)、大冷股份(-1%)、中原环保(-2.6%)、北新建材(-0.3%)、桑德环境(-3.6)、凯迪电力(-9.2%)、盾安环境(-1.9%)、鲁阳股份(-1.8%)、海陆重工(-2.6%)、首创股份(-1.8%)、中电远达(-13.5%)、瀚蓝环境(-2.3%)、龙净环保(-3%)、双良节能(-2.9%)、菲达环保(-0.1%)、创业环保(-4.8%),除了大冷股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由技术效率下降引起的,其他公司都是由技术进步负增长所贡献。

3 结论与建议

以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对2009―2014年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TFP)呈负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TC)下降引起的。将技术进步(TC)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PTEC)与规模效率变动(SEC),只有规模效率变动(SEC)略有上升。此外,全要素生产率较不稳定,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特征。企业从微观角度代表着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以上结论可知作为未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当前还处于较低生产率水平,普遍存在技术进步缓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作用。

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本文针对性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薄弱,无法直接面对市场的挑战,政府以相应政策扶持产业成长,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产业环境,增强社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格局。同时,企业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多层次运用资本市场,以产融结合助推产业做大做强。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应高度重视创新,进行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节能环保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以重要技术突破为先导,培育的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通过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联合创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对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第三,面对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节能环保产业需不断探索成长的新模式,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发展。节能环保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在保留传统有效管理经验的同时,进行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整体运营效率,以组织管理的进步弥补技术不足的短板。

参考文献:

[1]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9): 52-65.

[2] 陈凯,史红亮.中国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1): 94-100.

企业环保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保企业 内部控制 企业文化

对于环保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项:为了高效、经济的实现组织的目标;保障资产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及时性;预防企业存在的舞弊与错误;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和保证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中国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这对环保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企业必须优化自身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自身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就环保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阐述。

一、环保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拿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举例,该企业符合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的所得,从该企业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到第六年减半征收,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赋税,维护了新兴企业的发展。以下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

组织机构不完善。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内部一定会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而组织保证又是内部控制的前提。环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很少会将内部控制部门独立出来,这使得整个公司组织机构不能进行合理分工,并且内部审计也严重缺乏独立性。一些单位在经营的流程中缺乏监督和管理,这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舞弊和一些错误,最终使得内部控制的目标不能如期达到。

单位管理层面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然而一部分企业中的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仍然只停留在内部财务控制,认为内部控制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系。并且由于其缺乏风险评估的能力,任意盲目的扩大产业规模,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会计信息真实度低。无论是什么企业,会计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环保企业中更是如此。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但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到位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度降低,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将不能了解企业的运行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其做出决策的准确度。

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战略不协调。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而内部控制又是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当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都不能跟上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发展,这就使得企业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

二、营改增后税收筹划对策

(一)流转税筹划

1、业务分离纳税筹划

拿苏州地带的企业举例,近年来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工业创新转型,营改增后给其带来新的契机,由原来的混合销售转为混业经营,鼓励企业将运输仓储、设计研l、贸易销售和后勤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设立出独立的核算服务业或者采用外包方式,这大大促进的产业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会计主体的筹划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会计账目,还要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容置疑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运行方向。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3、及时了解最新税收政策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我国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时代的变化和新的尝试。作为当代的各大小企业,应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所得税筹划

1、收入确认时间

由于企业所得的税按纳税年度计算,同一项收入在不同的时点确认,会产生不一样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考虑时间点的影响。例如企业在年末存在一笔尚未确认收入的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合同,并且企业还未发出货物,此时企业可提前提交货物从而确认收入,或者推迟发出货物达到推迟确认收入的目的。

2、对成本的影响

税改前,企业营业成本为价税合计数,税改后,需要将价税分离开来,一部分纳入进项税额,一部分纳入成本。从整体上看,营改增营业成本有所下降,其下降比例和抵扣进项税额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有很大关系。

三、营改增后环保企纳税筹划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者

环保企业要选择服务提供者团队水平高的,同时还要注重服务提供者自身具备的素质,这在很多时候影响这企业的声誉以及影响力等。

(二)企业自身要选择合适的纳税人身份

作为环保企业,要明确自身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这两种纳税人有不同的纳税税率,分别为6%和17%,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企业的受益,因此,环保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纳税人身份。

(三)规范企业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系统的完善,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同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保证。

四、环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环保企业为了促进企业经营合理合法,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维护资产的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但是这需要企业的管理层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重视员工的作用,使全体员工在内部控制中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各阶段的目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管理者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环保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管理者在内部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并且不会由于二者的不协调,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内部控制是对环保企业的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有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和完善的监督审计,并且企业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也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下,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对未来进行合理预算和风险评估,这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在环保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环保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要不断建立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相关制度,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并且环保企业的管理层也需要有较高的内部控制理念,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绝对不止是财务管理,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全部加入到里面,做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协调内部控制有利于消除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得到保障。其次内部控制要求环保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真是性和可靠性,因为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决策者做出准确的经济决策。同时环保企业还需要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文化,并且将其精髓传承下去,这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且在当今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相一致,这影响着企业的进步,所以必须克服这个难题,使得二者协调并进,为环保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由此看来内部控制在环保企业发展道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

企业环保战略范文第5篇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成熟,存在市场散乱、产业价值链整合力较弱等问题。因此,从影响节能环保产业链整合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其整合模式,提出了创新模式,以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环境保护工作;制造业

节能环保产业可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装备,包含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多种产业模式。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相结合的横跨多种行业的综合型产业之一。以下将从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链整合的发展情况入手,阐述如何通过提升工作效率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

1节能环保产业链整合的影响因素

1.1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结构会影响该产业内部买家和卖家的数量、分布差异以及新企业融入该产业的难度。节能环保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分布、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差异均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关注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如果市场始终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且产业结构较为稳定,则产业链中的企业很少会采取整合策略,而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情况会对产业链整合的质量和难度造成影响。

1.2政策的影响产业政策存在的意义为调整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政策会对产业链整合造成影响,体现在产业政策可拟定、引导产业链整合企业的行为,限制企业的退出和竞争行为。此外,政府政策的转变也会诱导产业链整合。

1.3技术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技术日渐完善,产业不断演化,新技术影响着企业的竞争格局。虽然节能环保领域中的技术创新速度较快,但新技术在刚产生时很难得到广泛推广;技术的演变会改变企业内部结构,如果技术的更新速度过快,则会影响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投资。因此,需要调整企业的边界收敛性,并研究企业的组织变动情况,使企业发展更加符合时展趋势。

1.4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企业自身的能力是企业智力资本的体现形式,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创新效率。从本质上看,企业属于能力体系的集合体,所以,在产业链整合时,企业可充当整合者,也可能会成为被整合者,具体情况需根据企业的能力判定。节能环保产业结构分布模式为倒金字塔形,上游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势力单薄;下游企业数量少,但实力强劲,整合企业基本上都处于产业链下游。此外,只有整合企业的实力强大,才能保证产业链整合的正常进行。

2产业链整合模式

常见的产业链整合包含纵向、横向和混合整合三种类型。其中,纵向整合是指通过各种方式约束市场上、下游企业的方式,从而使这部分企业接受一体化合约,并以产量和价格为基础提升企业利润;横向整合是指约束产业链中相同的企业,提升企业的集中程度,从而提升企业对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以垄断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混合整合是指约束与指定企业有关联的企业,是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的集中体现。

3产业链整合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在产业链整合的不断驱动下,节能环保产业也诞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商业模式。分析和研究这部分新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3.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新模式,该创新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从理论上解决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创造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在环保领域使用该模式可创建合同环境服务。且在该模式的影响下,环境责任主体可通过合同或契约等多种模式向环境服务企业投资,并根据具体的环境效果支付相应的费用。

3.2节能环保超市模式节能环保超市属于集节能、环保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用品超市。通常情况下,节能环保超市采用连锁的方式经营,与家电行业的品牌连锁相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因此,节能环保消费理念开始被消费者接纳。节能环保超市模式可有效缩短产品生产厂家与消费者的距离,省去了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产品的价格,使产品更加适合直销。

3.3节能环保集成服务模式节能环保集成服务是指通过节能环保产业集成等方式打通产业链,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该工作模式属于纵向一体化模式的表现形式,企业在细分领域产业链中占据最关键的位置。采用该模式也可针对一些具有特殊资源的产业链进行整合,进而对其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成为行业内的龙头服务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国际上比较大型的节能环保企业都在其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即最佳集成商,从而使产业可以从上至下不断延伸。

3.4节能环保市场模式节能环保市场模式是将所有企业归集到一起的专业化市场模式之一,可在实现市场实体化的基础上研究虚拟市场。从发展功能的角度分析,该工作模式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市场集合信息和市场服务平台。节能环保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是产业集群模式之一。产业集群的产生必须满足下述条件:可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买卖关系,可共享部分公共资源,且保证这部分资源是有价值的;具备提升品牌价值的效果。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则难以实现产业集群模式。

3.5节能环保企业联盟与集成服务商相比,节能环保企业联盟属于比较松散的组织机构模式。节能环保企业联盟可通过主导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组建战略合作联盟,从而提升产业链和企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产业战略联盟与集成服务的区别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主导企业可否联合相关企业。如果用户签订协议的对象是主导企业,则联盟企业可与主导企业签订产品供应等协议。因此,该工作模式的发展基础为集成服务商,且集成服务商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者和服务者。

4结束语

节能环保产业整合模式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保证产业链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环保产业的创新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各种创新模式,旨在促进该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碧浩.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模式研究[J].上海节能,2011(11).

[2]李碧浩,张建良.节能环保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力与模式研究[J].上海节能,2012(02).

[3]雷军,杨兆萍,段祖亮.新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新疆环境保护,2014(02).

[4]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基于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及其拓展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