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链发展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曾经一度以林业作为支持性资源。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对于林木资源的依赖已经有所减轻,但是在客观上对林业发展更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强调林业加入我国经济发展大潮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更强调了林业的生态特征。在这样的基调之下,基于生态观点的产业链发展出现在林业发展的环境之下。
一、林业生态产业链相关概念和发展特征
产业链的概念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傅国华教授提出,目前尚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但已基本明确其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从本质上看,产业链的实质在于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林业领域而言,产业链更要注重整体生态性。这一方面是要求实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在对林业产品进行消耗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林业执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职能,即维持生态平衡。
从结构角度看,林业的产业链结构参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构造,从林地以及相关资源的供应开始,经过相应部门的育种工作,在林地范围内开展种植养殖,在有效维持和改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林业生产。对林业产出的产品进行深加工,相应的产品包括木材以及相应在林地上开展的生产工作所得,对于非人工养殖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开采,但必须谨慎展开,注重其本身生态环境的维持和保护。而后将经过深加工的产品送入市场,展开营销活动并进行消费。
在整个产业链环境中,首先应当明确其支持系统,包括监控、研发、人才、金融等方面。此类活动根据林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不同,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林业生产和销售活动。并且此类活动多以公益或半公益的形式存在,以政府和相应的产业环境建设和推进力量为主导加以展开,这些支持性活动可以说是林业产业链得以发展的基础,通常在宏观角度进行支持,虽然不能直接对产业链施加影响,却是林业发展的必要基石。其次还包括林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需要的各类辅活动,诸如在育种和种植养殖环节涉及到的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维持工作、在林产品深加工环节所需要的木加工以及脱水等工作,以及在市场服务环节中所需要的物流和调研等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都在产业环境中通过市场调节作用自发形成和实现,并且对于林业产业链能够起到较为直观的推动作用。
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分析
林业生态产业链同一般的经济产业链不同,首先其生态特征十分突出,不仅仅要求完成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对其发展扥健康状态进行监控,以实现林业资源本身的生态作用;其次林业产业链虽然并不长,但是其具有相对宽泛的二维特征,不仅仅从时间轴上看得到延展,在横向方面,更是存在于其他产业环境不同的紧密特征。基于如上林业产业链的特征,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完善。
1.纵向延伸
从纵向上看,从生产到消费,我国林业产业并不发达。这种不发达一方面源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以及人均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我国早期经济发展的计划态度对林业影响的遗留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从纵向上可以考虑重点通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推动,建立行业典范,进而对相应的产业环节进行拉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群众林业经济发展参与态度的跟进。
2.横线延伸
从横向上看,林业产业链的主链,只有与两侧辅链保持良好的契合状态,才能够确保林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和向前推进。目前的状况,是两侧的辅链与林业产业并不属于同一领域,因此难以达到完全合理的状态,因此应当针对这种情况推进两侧辅链对于林业产业链的合作状态。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并不容易,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合作之路,对于一些难以合作的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动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投入扶持,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摘 要:产业链指的是存在内在关联的产业集合,产业链角度下的分析和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视角,是准确判断产业各个环节所存在的竞争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能够为产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可行而又有效的发展策略。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背景下分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有关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业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近几年来,产业链这一名词在各种类型的期刊和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啤酒、纺织、生态以及服务产业链。产业链定义为:具有内在关联的产业集合,主要是由围绕于某种特定产品以及服务所涉及的一系列产业结构。基于现代产业链的发展环节而言,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销售链产业包括:原材料加工、生产产片、制作成品、销售以及售后等,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任何产业均将会形成一系列产业链,并于不同形式存在于社会竞争之中,各种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互相交错形成产业网。
一、产业链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获取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绩效
①产业部门的类型较为齐全,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模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模式已经处于我国前列,大部分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制造业、软件业和服务业三部分构成,并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于芯片、元器件、研发、销售以及信息服务方面平衡分布,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呈现出价值和产业空间的明确分工,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其中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由厦门和福州两大地带相连。除此之外,内地的西安、武汉和成都等同样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较为理想的地带。这些聚集地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布模式,充分体现出空间和价值链两大空间的分工;③不断突破技术和产业结构。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够不断提高,在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等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高端服务器、路由器等产品的开发更为顺利和成功,已经逐渐形成高端的产业链模式。
(二)问题
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处于较为低端的产业链模式,核心和高端的产品仍然需要依靠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消费电子以及通信等方面的加工和配套处理,加工方式通常为贴牌生产,通过引起国外先进技术和电子设备进行生产,大部分为低端产片,技术含量较为低端,其他高端器件仍然依靠进口,如:国内所需要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②外资企业为主导。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专业和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对于IT产业的依赖程度加高;③研发力度较为薄弱。产业链在研发的过程中与实际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产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较为严重,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研发程度较为薄弱,尚未确立科学技术投入的主导地位,企业之间依然存在着产业与市场、研发方面脱节问题;④材料和设备等相关工艺水平较为薄弱,产业链的各项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产业包括:材料和装备业,但是我国材料和装备业的生产水平与国外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依靠国外进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困境。
二、产业链角度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业环节
①在硬件-软件-服务产业链方面重点关注后两项产业链环节,是需求主导地位的重要发展环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两项环节,迅速扩大软件和服务产业链的规模,提高软件和服务产品的层次,进而全面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增大软件和服务两项环节的市场竞争力;②芯片-组件-整机产业链方面则需要注重芯片生产环节。芯片是增值能力和技术含量较强的环节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环节,重点抓住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进而提升我国滇西信息产品的档次;③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模式,需要大力发展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研发和销售是这一产业链下具有较高增值能力的环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这两项生产环节,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环节已经具备一定能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能力,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并充分发挥出我国本土的优势,进而完善社会市场的销售模式。
(二)技术环节
在生产技术方面,需要加强阶梯形式的发展战略。只有充分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利于我国的安全发展,同时,还能够将核心技术放在国家首要的研发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之资金、管理体制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应该积极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生产经验。首先,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建立生产优势,充分体现出技术水平的提高,随后利用生产技g的优势逐步向产业链两端发展,进而培养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三)发展模式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方面需要实施集体战略,积极实现上下游、主导产业之间的匹配产业,加强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的投入,积极促进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推动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发展一批有品牌、有技术的中国企业,并稳固扎根于国外领域,进而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分工战略,不仅能够达到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因地制宜的不同思维,将电子信息产业链划分到适合的发展区域,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各个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生产环节的发展模式,在分工生产的情况下友好合作。
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产业包括众多领域,可将产业链分为设备、服务以及软件等三个重要环节,基于产业链的角度下,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玲.刍议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趋势[J].电子测试,2013(10).
[2]姬顺玉,胡静寅.GPA视角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4(06).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产业链整合模式;区域农业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97
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产业链整合模式起重要作用。目前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存在缺陷,形式落后,整合体系与现代农业不协调,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如何整合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环节主要问题。
1 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比较分析
1.1 直接交易整合模式
这种产业链整合模式在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中普遍存在。整合模式链条里,小农与农产品消费者在贸易市场直接交易,贸易市场是农业产业链关键核心部分。直接交易省去了产业链上中间复杂环节,使农业产业链简单化,交易方式直接、单一。农户可以自给自足,面对面即时进行买卖。
1.2 批发交易整合模式
在产业链里建立一个专门批发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农户和消费者之间并不直接交易,而是通过中间商交易,中间商是批发市场关键企业。这种整合模式大量促进农产品交易,提高农产品生产总值。但是它垄断了农业产业链里农产品价格,使农业产业链运行不规律,存在暴利,损害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1.3 合作组织整合模式
农民在农业产业链里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生产过程中,经济合作组织充当媒介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农户不必考虑农产品销售方向,联系经济合作组织,再由经济合作组织与中间商联系进行销售。在农业产业链中农户是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提高农户在农业产业链中地位。
1.4 “公司+农户”整合模式
产业链里公司向农户提供生产技术,与农户签订合同,当农产品完成后公司再从农户手里进行回收。这种整合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使农产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产业链中公司起决定作用,农户只是负责生产,不能体现利益,一旦出现纠纷农户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公司控制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农户生产要随着公司经营效益变化,处于被动地位。
2 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选择
针对以上研究,借鉴各种整合模式优点,根据农业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使农业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2.1 产业链中提高农户地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生产关键力量,要选择农户占主体地位的整合模式。农户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可以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农户供销合作社等,这些组织充当媒介为农户服务,提供销售渠道,保障农户利益。在农业产业链中,增加技术产业链,让农户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综合素质。
2.2 选择区域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在农业产品生产量高的地方形成农业区域组织。区域农业产业链形成能够吸引有实力的外来企业投资。产业链中主体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分配资源。这样增加了就业岗位,并带动区域效益。区域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生产总值,在产业链中重大领域中具有巨大作用和效用。
2.3 选择“公司+园区+农户”整合模式
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建设农业园区解决传统“公司+农户”整合模式弊端。这种整合模式中,公司占主体地位,确保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农户是主体,农户投资赚取利润,是独立经营者。
3 草牛肉干厂自产自销产业整合模式
E草牛肉干厂产业整合模式要根据产业自身特点进行整合。首先要全面认识自己产业目前整合模式。自产自销产业链是E草牛肉干厂主要生产方式,自产自销产业链拥有独立经营权,自己制造产品自己销售。但在产业链中农户和农民属于打工者,他们企业生产主力,与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适合E草牛肉干厂自产自销产业整合模式要从生产者出发,全面提高生成者地位,为牛肉干厂生成者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自产自销产业链特点,在销售环境上加大整体企业员工干预,使企业利润盈亏与所有员工密切相关,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这种整合模式适合自产自销产业链企业特点。
目前现有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落后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对农业生产力起滞后作用。对于E草牛肉干厂企业来说,要重新建构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并提高农户在农业产业链中地位,联系实际建立现代化农业整合模式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农业自产自销产业链,促进E草牛肉干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利庠,张喜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整合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7(10):14-19.
1节能环保产业链整合的彩响因素
1.1市场结构的影响
市场结构会影响该产业内部买家和卖家的数量、分布差异以及新企业融人该产业的难度。节能环保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分布、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差异均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关注企业的进人和退出壁垒。如果市场始终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且产业结构较为稳定,则产业链中的企业很少会采取整合策略,而进人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情况会对产业链整合的质量和难度造成影响。
1.2政策的影响
产业政策存在的意义为调整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政策会对产业链整合造成影响,体现在产业政策可拟定、引导产业链整合企业的行为,限制企业的退出和竞争行为。此外,政府政策的转变也会诱导产业链整合。
1.3技术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技术日渐完善,产业不断演化,新技术影响着企业的竞争格局。虽然节能环保领域中的技术创新速度较快,但新技术在刚产生时很难得到广泛推广;技术的演变会改变企业内部结构,如果技术的更新速度过快,则会影响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投资。因此,需要调整企业的边界收敛性,并研究企业的组织变动情况,使企业发展更加符合时展趋势。
1.4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企业自身的能力是企业智力资本的体现形式,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创新效率。从本质上看,企业属于能力体系的集合体,所以,在产业链整合时,企业可充当整合者,也可能会成为被整合者,具体情况需根据企业的能力判定。节能环保产业结构分布模式为倒金字塔形,上游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势力单薄;下游企业数量少,但实力强劲,整合企业基本上都处于产业链下游。此外,只有整合企业的实力强大,才能保证产业链整合的正常进行。
2产业链整合模式
常见的产业链整合包含纵向、横向和混合整合三种类型。其中,纵向整合是指通过各种方式约束市场上、下游企业的方式,从而使这部分企业接受一体化合约,并以产量和价格为基础提升企业利润;横向整合是指约束产业链中相同的企业,提升企业的集中程度,从而提升企业对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以垄断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混合整合是指约束与指定企业有关联的企业,是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的集中体现。
3产业链整合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在产业链整合的不断驱动下,节能环保产业也诞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商业模式。分析和研究这部分新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3.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新模式,该创新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从理论上解决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创造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在环保领域使用该模式可创建合同环境服务。且在该獄的影响下’环境责任主体可通过合同或契约等多种模式向环境服务企业投资,并根据具体的环境效果支付相应的费用。
3.2节能环保超市模式
节能环保超市属于集节能、环保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用品超市。通常情况下,节能环保超市采用连锁的方式经营,与家电行业的品牌连锁相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因此,节能环保消费理念开始被消费者接纳。节能环保超市模式可有效缩短产品生产厂家与消费者的距离,省去了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产品的价格,使产品更加适合直销。
3.3节能环保集成服务模式
节能环保集成服务是指通过节能环保产业集成等方式打通产业链,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该工作模式属于纵向-体化模式的表现形式,企业在细分领域产业链中占据最关键的位置。采用该模式也可针对一些具有特殊资源的产业链进行整合,进而对其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成为行业内的龙头服务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国际上比较大型的节能环保企业都在其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即最佳集成商,从而使产业可以从上至下不断延伸。
3.4节能环保市场模式
节能环保市场模式是将所有企业归集到一起的专业化市场模式之一,可在实现市场实体化的基础上研究虚拟市场。从发展功能的角度分析,该工作模式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市场集合信息和市场服务平台。节能环保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是产业集群模式之一。产业集群的产生必须满足下述条件:可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买卖关系,可共享部分公共资源,且保证这部分资源是有价值的;具备提升品牌价值的效果。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则难以实现产业集群模式。
3.5节能环保企业联盟
与集成服务商相比,节能环保企业联盟属于比较松散的组织机构模式。节能环保企业联盟可通过主导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组建战略合作联盟,从而提升产业链和企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产业战略联盟与集成服务的区别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主导企业可否联合相关企业。如果用户签订协议的对象是主导企业,则联盟企业可与主导企业签订产品供应等协议。因此,该工作模式的发展基础为集成服务商,且集成服务商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者和服务者。
4结束语
节能环保产业整合模式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保证产业链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环保产业的创新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人手,分析了各种创新模式,旨在促进该产业更好的发展。
本文站在产业链的视角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产业链作为信息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技术经济联系,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犹如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从产业链视角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审视,不仅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思维方法,而且还能为认识和判断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有力工具。
一、产业链与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链是指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而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是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含四个相互对接的维度: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任何产业都能形成产业链,如纺织产业链、啤酒产业链等,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可以形成产业链,众多产业链的相互交织则可以构成产业网。产业链具有广义产业链和狭义产业链两种,狭义产业链主要面向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广义的产业链则是指在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基础上尽可能向上游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下游市场拓展环节的拓展延伸。
电子信息产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涉及设备、软件和服务业三大部分,相应地,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主链条也可以此划分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设备、软件和服务环节。设备是电子信息产品功能承载的硬件产品,主要包括芯片、元器件、组件等;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核心,是设备功能实现的技术条件;服务主要包括针对软硬件产品开展的一般性增值服务和立足于三大网络基础之上的网络增值服务。
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要有整体的概念,又要有动态的概念,还要有分工的概念,即,既要站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度考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问题,又要立足现状,考虑相关产业支撑体系匹配问题,既分清主次环节,不断向核心技术、产业链高端靠拢,又要明确区域差异,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环节。
二、产业链视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产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已发展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在技术和产品结构上不断取得突破,产品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消费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但这些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贴牌生产,也就是说电子信息产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产品,关键核心和高端产品技术90%依赖进口。如2015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七百多亿元,销售利润率只有百分之五,而同样作为计算机行业的微软却以垄断技术获利一百亿美元,产品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二)相关产业工艺水平不高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材料、装备等重要相关产业,但与国外先进的材料和装备业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所有芯片生产线使用设备均为依赖于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大量依靠进口,许多关键材料和加工技术也依赖于大量进口,材料和装备业工艺水平不高,直接导致材料产品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产业支撑环境欠佳,产业链衔接不完善、现代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电子产业制造业的发展。
(三)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研发与产业脱节
自2005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解决,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但与电子信息产品高增长相比,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却明显不足,企业作为科技投入主体的主导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企业之间、企业与机构之间缺乏合作,这不仅造成产业链研发与产业脱节,而且还造成科技人员市场开拓能力弱,市场与产业相脱节,产品设计成功率低下。如集成电路产业由于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根本无法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而设计企业也无法为生产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因而,生产环节的所有技术只能依靠引进。
三、产业链视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一)产业及环节选择
一是重视软件和服务环节。软件和服务是最具发展空间的环节,因此,在硬件、软件、服务产业链上应全方面提升软件和服务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二是重视芯片及元器件环节。芯片及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因此在芯片及元器件、组件、整机产业链上应重点抓好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产业,提升产品的增值能力和技术含量;三是大力发展研发和销售环节。研发和销售环节具有较高的增值能力,因此,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上应增加投入,实现研发和销售向技术和市场的靠拢,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二)技术选择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产业发展上居于主动地位。当前,与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技术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技术方面,应实施梯次战略,以非核心技术领域技术提高为基础,逐步积累经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快速实现与世界水平接轨。
(三)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一是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产业内部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为基础,推进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培育良好的趋于创新环境,以市场为基础,辅以政府调控和管理,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产业,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三是实施集群战略和分工战略,既要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又要实现产业之间的配套集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将各个环节安排到最合适的发展区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