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链发展方案

产业链发展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链发展方案

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第1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巨大潜力,与电信运营商转型碰在一起了。实力雄厚的电信运营商如何看上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个市场,他能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个性化的需求吗?

电信转型的关键棋子

2005年8月8日成立了旨在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这一联盟是由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集团牵头,联合微软、联想等八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成立的,目的在于通过产业链协作,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良好信息化建设基础环境,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方案,进而拓展中小企业用户市场,为电信业开辟一块蕴含巨大潜力的增量市场。这对于3G仍停留在探讨阶段,增值业务还在“襁褓”中,亟须借助增量市场来保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中国电信业来说,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电信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成立的同时,正式推出其倾力打造的、旨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商务领航”全新客户品牌。这是中国电信实施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以来的重大举措。

无独有偶,2005年6月15日,中国网通“宽带商务 网通天下――2005中国网通商务客户解决方案巡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网通的巡展将经历12个城市,巡展活动以“宽带商务 网通天下”为主题,主要面向以中小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商务客户群体,重点推广中国网通集团公司评选制订的“商务客户优秀解决方案”。中国网通宽带联盟的合作伙伴―华为、上海贝尔、中兴通讯三家合作企业代表对活动即将产生的深远影响表示信心十足。

电信运营商急切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信息化进程和产业发展需要;第二是来自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必须要求电信运营商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和市场;第三是用户需求。随着中国电信产业在商务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逐渐增加,并从单一的服务转向要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

因此,电信运营商涉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是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选择。

需求个性化

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看,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色。表现为:

首先是软件需求增长迅速,在IT投资中比例逐渐增大。2004年,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取得较大发展,软件增长尤为明显,软件投资总额为171.6亿元,占整个投资总额的15.8%,比2003年增长了2. 2个百分点。从2004年中小企业IT市场的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从以往重视财务软件转变为以整个企业的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为主。随着中小企业逐渐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并注重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加强,从而带动软件快速增长,在以后的2~3年,比例将进一步增大。

其次,IT服务受到中小企业用户更多关注。2004年,在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中,IT服务投资总额为132.5亿元,占整个IT投资总额的12.2%。中小企业IT应用趋势由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对服务的需求将愈发突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逐步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所需的服务也逐渐从硬件维护转向系统维护、IT咨询等方面。中小企业重视通过咨询服务确定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打造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中小企业在网络服务、IT咨询、电子商务等方面都会有良好的需求。

第三,个性化IT应用逐渐凸显。2004年,中小企业IT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特点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加之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的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在IT产品的投资和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体实施上都要求适应性和灵活性,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行业化、本地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直接推动IT产品和解决方案向行业细分发展。

结构性矛盾

而从目前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业务产品看,难以完全匹配中小企业的需求。无论从软件产品的提供上,还是从适应中小企业IT应用趋势由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方向发展上,以及满足中小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需求上,运营商的业务产品供给都存在着不适应状况。

目前电信产业链无论从长度上,还是从幅度上,都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增值电信产业链上。产业链所涉及到的行业、业务、企业性质等层次多,范围广,未来的3G业务将更是如此。

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和中国网通的“宽带商务”业务的推广都涉及到产业链上众多的产业主体,特别是要提供“一揽子”电信解决方案,必须动员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让整个产业链的主体充分参与。

中国电信领头推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与产业链上的主体设备厂商、SP、系统集成商进行了捆绑,也是体现了产业链合作和整合的需要和理念。

在具体操作中,运营商起到的是一种纽带作用,一头连着最终用户,另一头连着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实际上,尽管运营商在产业链上起着主导作用,但要真正号召和组织起产业链上的主体,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运营商将面临着重大挑战。

目前,运营商对产业链管理能力仍然薄弱。电信产业的产业链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基础通信业务的价值链中,运营商直接面对市场和用户,较少有其他参与者。在电信增值业务价值链中,运营商是整个市场的主导者和主控者,通信设备厂商、终端厂商、增值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等众多主体紧密结合而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生态群落”。这一产业链上,运营商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仍然薄弱。

但总体上看,运营商对产业链的管理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如对产业链的管理仍然采用“强势”管理,而不是市场驱动;对业务的开发、设备的开发处于被动,而不是主动;对市场需求反应滞后于用户需求变化等。

因此,电信运营商目前整合产业链的力度和幅度还远远不能满足调动产业链所有主体积极性的要求。

运营商的战略选择

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增长趋势,电信运营商必须紧紧把握这一机会,推进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1.不断探索开发出本地化的适合企业应用层面的解决方案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需求个性化、多元化与电信运营商业务产品供给不完全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具有信息化成熟度低、需求导向性、系统结构精简、追求较高投资回报率、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弱等特点,电信运营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应遵循“需求导向、重点突出、实用适用、快速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主线,不断探索开发出本地化的适合企业应用层面的解决方案,准确把握相对应的潜在市场群体。

2.利用3G契机,继续完善产业链,提升管理能力,全面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产业链丰富、层次多与电信运营商目前整合产业链的力度和幅度的不适应存在根本性矛盾,电信运营商应该充分利用3G契机,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产业链。

建立在3G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要运营商联合通信设备厂商、3G终端厂商、增值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等一起来继续建立和完善一个全新的3G产业链,包括建立适应新生态环境下的业务模式、合作模式。这就需要运营商全面提升产业链的管理能力,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结成战略联盟,达到相互之间在技术、资金、信息上的共享,以此来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更周到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业务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开发增值电信业务和新产品的开发,如基于NGN、3G、IPv6的新业务和新产品。在用户基本通信需求被满足以及基本通信业务“增量不增收”的环境下,增值电信业务成为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2003~2004年,宽带接入业务和小灵通业务促进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业务收入以两位数幅度增长,新业务贡献超过80%。2005年,新用户有以宽带替换窄带拨号方式的需求,现有用户则有对带宽升级和对宽带应用的需求。

从满足用户的需求角度来看,3G业务和目前的电信业务均能满足用户在交流和沟通方面的基本通信需求。但3G业务的高带宽优势将会促使运营商引导和激发用户在移动数据业务方面的潜在需求。高端商务用户对视频通信、VOD、无线高速上网等业务的需求在未来几年的需求将增长迅速。

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第2篇

启动草原和牛高端产业

“从今年开始,公司将致力于和牛肉的全产业链发展。”马红刚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端牛肉市场供不应求,牛肉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了解,日本和牛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同时,和牛具有生长快、成熟早、肉质好的特点。最终,公司选择了发展和牛全产业链。

养牛需要考虑特定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定河流域是我国公认的养牛带,所以公司选择在内蒙古乌定河流域的草场和牧场养殖和牛。马红刚说,发展和牛养殖受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当地政府的欢迎。乌定河草原和牛产业化项目属于鄂尔多斯“十二五”五大重点产业及政策一事一议的范围。该项目根据“政府引导、企业兴办、农牧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兴办。

作为一个高端产业来发展,和牛产业已经开始启动。目前公司拥有700余头种牛。

和牛全产业链包括,饲料的配送、和牛的养殖、购销、屠宰和销售,充分体现产业链一条龙。在全产业链上,公司不做屠宰。马红刚说,养牛企业一般不做屠宰。屠宰属于高能耗、低效益的环节。况且,国内屠宰企业产能是过剩的,重复建设,是一种浪费,不如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做。屠宰环节,公司采用与现成的屠宰企业合作、租赁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保证各方的利益。

让农民成为公司的股东

在和牛产业链发展中,公司采用上下游协作发展的方式进行。上游养殖上,采用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担保公司+家庭农场(含规模牛场、奶牛场、养牛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与当地政府一起,把上游产业做起来。下游销售环节,公司已开始策划和牛的销售体系,年内将从6个方面建立销售渠道。

在发展上游养殖上,公司将建立1000个家庭农场,再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将家庭农场连起来。

据记者了解,草原和牛投资有限公司将成立自己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该合作社由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规模牛场、奶牛场、养牛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户等自愿组成,主营业务为种牛繁育、饲料配送、肉牛养殖、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联社下设北京草原和牛牛肉购销专业合作社,主营业务为肉牛收购、冷鲜肉销售、高端牛肉礼品卡销售、休闲食品销售等。

在发展和牛养殖的过程中,公司会为养殖户提供一整套养牛的饲养标准方案和养牛技术服务,还通过办培训班的方式,增加农户的养牛知识,提高他们的养牛技能。为保证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公司主要发展订单农业,除此之外,公司还给农牧民以保证性的价格收购和牛,以高于市场收购价向社员回购商品牛,保证了农牧民的利益,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

在和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与当地政府一起合作,成立担保公司,为农牧民、专业户、家庭农场,提供一部分流动资金和保证体系。公司还与当地畜牧推广部门联合,将农牧民的养殖服务搞起来。

为调动家庭农场和农牧民养牛的积极性,公司规定,农牧民和家庭农场可以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即大型的家庭农场和农户可直接成为合作社的股东。马红刚介绍到,和牛产业上下游的发展,都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调动每个层面和环节的积极性。他说,这是公司采用的一种多赢的方案和战略,这样做主要是使和牛发展中各个链条的价值链都有所提升。从上游到下游,从养殖到销售,再到终端配送,每个环节,大家都可以赚钱。“大家联合起来,从农民到卖肉的,都能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马红刚说。

马红刚说,合作社可提高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养牛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户草原和牛养殖的附加值,带动他们进行草原和牛养殖,形成具有草原特色的中国高端牛肉产业集群。

打造中国高端牛肉第一品牌

半年之内公司生产的和牛肉将推向市场。马红刚说,在和牛养殖的过程中,为保证其健康养殖,公司生产的牛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和传统的中草药替代。合作社的控股公司草原和牛投资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九州大地集团,将为合作社特别输出包括营养管理标准、饲养管理方案、无抗养殖方案在内的一揽子无抗养殖模式,从而确保肉品质量。

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全产业链经营,涵盖种牛繁育、饲料配送、肉牛养殖、肉牛收购、冷鲜肉销售、高端牛肉礼品卡销售、休闲食品销售等各个链点,基本实现了高端牛肉从牧场到餐桌,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性的经营模式进行关键点控制,确保了食品安全。

针对公司和牛全产业链未来的营销模式,公司市场总监侯韶图告诉记者,公司将针对战略性客户和家庭农场,从养殖源头到销售终端,进行股权激励,奖励股份,让客户也能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公司未来还将建立1000个高端牛肉专卖店,通过专卖店的方式打开市场,并采用礼品盒包装形式销售。产品将销往全国各地,前期市场主要以北京和内蒙古为主。公司拟打造中国高端牛肉产业的“草原和牛”品牌。

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第3篇

农牧业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主要进展和成效

完善信贷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近年来,内蒙分行根据农村牧区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符合“三农”和县域市场实际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信贷产品,为开展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提供了政策、制度和技术支撑。一是不断完善信贷制度。出台了《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政策指引》,对“三农”信贷业务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及风险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开展产业链贷款业务扫清了制度障碍。加快了信贷审批制度改革,重心是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经营行的自。实行了网上作业和独立审批人制度,提高办贷效率。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为做好农牧户金融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创新开发了专门服务于广大农牧户的“惠农卡”产品,不仅具有存取款、转账、代收代付结算等借记卡功能,还具有小额贷款功能,受到广大农牧户的欢迎。自2008年以来,内蒙分行累计发放惠农卡约达100多万张,累计发放农户贷款约近百亿元。内蒙分行针对全区“三农”集团客户和县域法人客户的特点,组织推出了奶源基地建设贷款、窖藏红酒抵押贷款、白毛绒存货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产品方案,提出了适应地区性、行业性特色的信贷模式、业务流程等细化措施,强化了农牧业产业链金融的服务路径。

优化服务模式,全面开展服务

内蒙分行根据农牧业产业链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增加农牧业信贷供给,全面开展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2011年末,全区“三农三牧”贷款余额395亿元,较年初增加57亿元,到2012年6月末,全区“三农三牧”贷款余额已达420.8亿元,已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1.7%。

一是对农牧业产业链上游基地的金融服务。内蒙分行紧紧围绕自治区乳、肉、绒、粮、薯、草六大农牧业主导产业和葵花、番茄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上游基地开展金融服务。为有效支持乳产业基地建设,专门探索创新了乳业龙头企业上游奶源基地贷款业务品种,有效地满足了伊利、蒙牛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上游奶源基地企业的金融需求。充分挖掘产业链上游合作空间,依托符合准入条件的担保公司,对纳入规划、符合条件的养殖大户提供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和惠农信用卡等金融服务;对上游订单农牧业模式下的奶源基地农牧户发放惠农卡;积极支持养殖基地和奶站标准化建设,对符合贷款和担保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在支持肉产业发展上,积极支持了小肥羊、科尔沁牛业、塞飞亚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目前,农行对小肥羊授信1亿元,主要解决小肥羊锡盟养殖基地建设资金问题。支持科尔沁牛业面向养牛基地养殖户发放“三农”贷款,解决了科牛牛源问题。在支持塞飞亚集团鸭产业上游养鸭基地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贷款运作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银、农、企三赢。

二是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内蒙分行以“面向三农”为己任,坚持把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信贷支持“三农三牧”、带动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切入点,重点支持了一批产业集群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共向全区38家自治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授信90.66亿元,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服务覆盖率分别达75.86%和50.19%,突出支持了伊利、小肥羊、巴彦淖尔羊绒产业集群等乳肉绒油等行业优势企业的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大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以伊利、蒙牛为例,探索创新了伊利、蒙牛集团“高层沟通+综合营销团队组合+产品条线一对一专业服务+经营接力营销维护”,全方位、差异化综合服务模式。组织了8个部门的负责人、四级行的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多次深入蒙牛、伊利集团总部,重点针对奶源基地项目融资、现金管理、委托贷款、公司理财、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卡等16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一对一”的产品和服务对接,通过深化全方位服务模式,推进了银企双赢,巩固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对农牧业产业链下游经销商的金融服务。内蒙分行积极创新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客户“融信保”业务,有效地满足了优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下游产业链金融需求。该产品是根据《保险法》、《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法律法规及农行制度规定创新制定的。“融信保”业务是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法人客户,在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办理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后,农行按保单承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向法人客户提供的仅用于满足其流动资金业务需求的本币融资业务。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下游集群客户,在国内贸易交易中以赊销等结算方式形成的应收账款,主要指的是销售环节的核心经销商对零售商的应收账款。其融资对象是在保险公司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的、与农行AA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度关联的其核心经销商。

强化风险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农牧业是弱势产业,农牧业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相对较大。在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内蒙分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了“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和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架构。建立健全了全辖各级行风险控制组织机构,明确了各级行、相关部门风险控制职责,构建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采取了将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确定为风险控制的重点层级,针对“三农三牧”信贷业务,整合信贷、风险、审计部门的部分职能,在二级分行设立专门的“三农三牧”和县域信贷风险监管部门,在县级支行成立专业监管团队,实施对“三农三牧”和县域信贷业务的全过程监督。实行监管人员派驻制和监管报告双线制,实现了监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是加强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根据市场形势和农行的风险覆盖能力,适时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对象的准入标准,对主要目标市场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严把准入关。通过业务培训、操守教育和机制约束,提高客户经理的评估能力和尽责意识,防范调查环节的能力和道德风险。以集团客户为重点,按照贷后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健全细化相应制度,认真执行银监会“三办法一指引”,切实履行贷后检查、在线监测、押品管理、风险预警等工作职责。

三是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了科学的风险控制流程和标准,确定风险控制管理的主管部门,明确各级行、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规定了明晰的风险报告路径和风险处置的程序,制定了风险控制的质量标准,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员工的合规和尽职管理,规范基层员工的操作行为,实现了风险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有效处置,解决了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

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有些行部在思想观念上认识不足,对农牧业产业链金融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的认识上的提高,但一些行部仍然存在对农牧业产业链金融及其发展影响缺乏足够认识的问题,对如何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改进经营管理、有效支持农牧业产业链发展,还缺乏足够的深入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金融产品服务层次偏低,服务渠道相对狭窄。目前,传统单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于国家和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业务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高端化的发展需要。突破单一、传统的贷款服务,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面深入的综合金融服务亟待进一步提高。

金融营销的实效及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尚需加强。在营销过程中,存在一些基层行重业务数量、轻收益,重产品形式、轻价值的现象。各二级分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行、经营行的职责还需进一步明晰,上下协调动作、横向跨部门联动营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地发展不平衡加之产业化程度总体不高的问题也制约有效的金融服务。从总体上看,全区各地发展不平衡,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还亟待提高。尤其是造成农牧业产业链成员之间依存度不高,联系较为松散,银行在贷款中难以把握整个产业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供给的延伸放大,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产业化企业同样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存在规模小、可供抵押物少、财务不健全、资金周转慢、缺乏资金的战略管理等问题,导致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有关立法相对滞后。农村牧区一些地方信用环境还比较差,订单履约率不高,不仅制约了订单农牧业的发展,而且也构成了农牧业产业链信贷支持的障碍。同时,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对信用捆绑、质押物监管、资产处置、交易文本的确定等诸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还很难完全覆盖,这会给产业链融资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农牧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方向和措施

面向市场,合理确定农牧业产业链金融重点支持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扎实有效开展农牧业产业链融资服务。广泛深入农村牧区,详细了解地区产业特征,围绕自治区乳、肉、绒、粮、薯、草六大农牧业主导产业和葵花、番茄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合理确定农牧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路径,把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纳入产业链融资服务项目库。同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支持搭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连接桥梁,适应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整体发展的需要,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银行产品、网络、科技等优势,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其产业链的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流程、一揽子金融服务。

开展多方合作,畅通农牧业产业链融资渠道。产业链融资最重要的是确保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对于银行来说,资金流是最重要的。因此,农业银行需要注重通过利益链接机制与核心企业、合作组织、物流或保险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核心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商业网络优势,丰富金融服务渠道;依托农民合作组织管理分散农户,降低管理成本;借助物流公司、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掌握客户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积极加强与区域银行间的金融合作,扩大产业链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建立健全专业化营销体系,做强做大农牧业产业链金融业务。要建立分工明确、协同有力的联动营销机制。要加强城乡联动、公私联动、上下联动和内外联动,协同营销一批横跨城乡的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不断扩大营销成果。对核心客户要以落实综合服务方案、授信方案、贷后管理方案等三大方案为核心,强化营销、管理和维护。要加强行业营销指导,加强对辖内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从区域经济、特色经济角度,加强对经营行营销工作的指导。要建立专业化市场营销体系,强化集约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农业产业链全融发展需求。

完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业链金融业务快速发展。要建立专门的产业链金融专项营销考核激励制度,定期监测实施进度和效果。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重点,要按照业务发展、绩效贡献、结构调整和风险管理等指标进行考核;对小额农贷业务要严格实行“三包一挂”(包放、包管、包收,与绩效收入挂钩)制度。要通过实施客户经理日志制度、每月客户经理营销业绩报告制度、每季营销业绩点评及考核制度等常态化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风险管理,切实保障农牧业产业链金融资金安全。按照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原则、严密性和弹性相结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创新性原则,加强农行农牧业产业链资金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将业务拓展与风险管控相结合,规范操作流程。在项目选择和办理信贷服务过程中重点审查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信状况;同时规范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流程中对产业链融资的监控及核查,将风险管控融入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完善资信核实制度、管理制度、信用分级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在产业链运营过程中及时跟踪评估其经营状况,对现金流、单笔业务的交易背景、交易过程和交易记录等全方位的信息予以监控。此外,积极探索由政府牵头建立产业链农牧业的风险补偿机制,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形成的损失。逐步建立完善的农牧业保险体系,将农牧业保险纳入到农业产业链贷款之中,解决农户、龙头企业和银行的后顾之忧。

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第4篇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

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二、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1.既然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的是对产业链整体的信用捆绑,银行就必须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刘士宁(2007)认为,要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等方法,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同时,产业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的共赢。

2.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确定实施产业链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良好的银行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云.产业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月报.

[2]刘士宁.供应连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防范[J],中国物资与采购,2007,(7).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第5篇

“今年,除了已经的龙芯刀片服务器之外,曙光还将陆续推出1U高度、2U高度的龙芯服务器和塔式龙芯服务器。更具挑战性的是,曙光还将推出基于龙芯的存储服务器,形成一条完整的龙芯服务器产品线。”谈到龙芯的未来,曙光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邵宗有表示,年内,曙光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龙芯的硬件产品线。

更加重要的是,在龙芯硬件产品线丰富的基础上,一个国产软件生态圈正在形成。未来,以龙芯服务器为骨架,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乃至应用软件将形成一个无形的“国产计算系统联盟”,构建起充分自主可控的计算系统。

龙芯构建硬件基石

“龙芯服务器出现,给了国内产业链一个发展的机会。”邵宗有如是说。

“经过曙光测试,龙芯3A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为目前国际主流处理器计算能力的1/3左右。”邵宗有坦承。不过,虽然龙芯单芯片的处理能力并非最强,但是,龙芯的功耗只有主流处理器的1/10左右,因而,以刀片等形式出现的高密度龙芯服务器能够在相同功耗下提供更强的处理能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曙光搭建的云计算存储平台存储能力与同等Intel平台大致相同,存储性能约为Intel相同平台的70%左右,然而其功耗只有Intel相同平台的30%~40%。

另外,邵宗有着重指出:“龙芯服务器投入应用,为国产软件厂商提供了一个平台,国产解决方案产业链完整了起来。”

“在龙芯服务器出现之前,国产软件必须基于通用处理平台。龙芯服务器的出现,为国产软件提供了一个移植的平台,可以将其系统移植到龙芯上来,这样,全国产解决方案的产业链就完整了。”邵宗有介绍,曙光早已推出过基于龙芯的防火墙产品,在4月23日推出龙芯刀片服务器之后,曙光基于龙芯的1U机架服务器L610、2U机架服务器L620、塔式服务器L650和存储服务器L640也已经设计成型,有望在年内推出,形成一条完整的龙芯硬件产品线,构成全国产计算平台的骨架。

国产解决方案成型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内众多软件企业携手,构建起了大量成形的全国产解决方案。例如,我们结合中标麒麟的操作系统、神通的数据库、中创的中间件、中信联的电子政务系统,形成了完整的全国产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中标、神通、金蝶一同测试了全国产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神通、金蝶、太极一同测试了全国产电子监察解决方案;等等。”邵宗有表示,龙芯平台的出现,使得国产软件上下游的厂商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全国产、贯通上下游的产业链,使得全国产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从前,国内产业链的不完整,使得希望采用全国产解决方案的用户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龙芯硬件产品线的完整,使得国内产业链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邵宗有说,“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生态链企业互相的合作越来越充分,全国产解决方案未来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之前,曙光积累很多用户,但这些用户很少使用其他国产软件;国产软件的厂商也积累了很多用户,但其用户未必使用国产的服务器。这样,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形成了各自的生态系统。龙芯服务器出现后,一个全国产的生态系统有望建立起来。”邵宗有说。

云计算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