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 人事制度 改革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坐落在库尔勒市区中心,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承担着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任务。为适应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在2004、2007年两次人事制度改革基础上,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有序实施了第三轮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形成了能下能上的干部任用机制,充分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改革总体思路及安排
一是科室中层干部(含护士长)职位职数设定,在此基础上,四年期限内分别以原岗位职务续聘、新增岗位竞聘、原岗位高一级职务竞聘,根据干部轮岗等情况组织调整、选聘等多种形式进行。二是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评聘分开,按照州人事局核准的有关高、中、初级岗位设置比例,在上一轮总体入轨管理的基础上,在本次四年任期内,结合具体实际,分期、分批进行聘任、调整。三是其他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根据事业的发展科学定岗定编定员,或调岗调编调员(轮岗)。特别是对历史原因造成的一些岗位人员不足,当前及今后医院建设急需工种、岗位逐年有计划地增编增员。四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及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修订完善《巴州人民医院聘用人员管理办法》。通过这些改革,形成“中层干部能上能下、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管理、聘用人员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局面。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中层干部、护士长的续聘和竞聘是全院干部人事调整的重点,院党委高度重视,由院长和其他党委成员组成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使这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
一是精心准备。院党委在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大稳定、小调整的基本原则;成立了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主动征求上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反复研究,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据此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计划,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
二是组织严密。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方案的修改,考题的拟定、保密,测评表的设计,总分的分值比例等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心研究,力求规范。对遇到的每个问题,都力求迅速及时解决,保证了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院党委对所有参加笔试、面试成绩合格的人员和组织选聘人员进行的干部考察中,为了保证考察结果准确、真实,参加测评人数不低于每个科室总人数的70%,谈话人数不低于测评人数的70%,在民主推荐和谈话推荐双过半的基础上,按照笔试成绩25%,面试成绩50%,测评成绩25%的分值比例择优聘用。
三是高效推进。为不影响正常工作,聘任工作充分利用下午、周六、日进行,各科室中层干部、护士长都能够以大局为重,服从安排,认真对待。对于重要环节,领导小组及时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准确把握工作进程,客观分析遇到的每个问题,及时妥善地研究解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加班加点,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高效推进。
2.严肃纪律,注重实效
一是注重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今年以来医院门诊、住院病人数居高不下,医疗任务繁重,年初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作目标,让全院职工感到时间紧、任务重。本次岗位聘任过程中,一方面强化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念,致力于完善选人用人模式,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尽量保持大局的稳定。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下,侧重于广大医护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着力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发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使整个聘任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注重群众测评的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形式,将参加竞聘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充分展示出来,对符合竞聘资格的人员,在所在科室进行民主测评,保证每个科室参加测评人数不低于70%,把民主测评的结果作为聘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尊重职工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慎重确定每个中层干部、护士长岗位的合适人选。
三是注重组织协调的作用。在组织选聘过程中,尽可能尊重科室和个人意向,从全院的工作大局出发,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出发,加强组织协调,把有特长的人员放到合适岗位,以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护理管理岗位的共性,新增设的副护士长岗位打破科室界限,报名时不注明具体科室,按照总分依次排序,择优聘用。结合个人特点,坚持优化组合,扬长避短,合理分配科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程序规范,有序实施
这次中层干部、护士长岗位聘任工作,涉及部门多,参加人员广,牵扯范围大。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确保有章可循,院党委和改革领导小组,依据有关文件要求,深入调查摸底,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出《巴州人民医院第三轮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五个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充分征求各部门及广大职工意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执行竞聘标准不走样,履行规定程序不变通,严守组织纪律不放松,每个内容都严格按照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党委决定、院内公示等八个步骤进行。
4.全面公开,增强透明程度
一是坚持全面公开。通过印发文件、大会通报等形式,将竞聘的范围、职位、职数、聘任条件、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有关事项全部予以公布,并将有关文件下发到各科室,便于全体职工随时了解、参照、检查、监督,有效地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坚持全程公开。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每个工作环节的结果,按照“该公示的都公示,该公开的都公开”的原则,将资格审查、民主测评、拟聘人员、聘任结果等情况全部予以公示、公开,使广大职工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工作结果,每个环节都真正公开。
整个过程中召开党委会5次,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议5次,全院中层干部大会4次,共印制测评票、推荐票1000余份,共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投票,谈话700余人。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规范有序,预期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三、取得的成效
1.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结构
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中、青年骨干担当起中层领导工作的重任。特别是一批30岁以下的年轻护士竞聘到副护士长岗位,为护理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薄弱部门的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组合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也趋向合理。尤其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注重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选进中层干部队伍,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
人事制度改革前,医院少数民族干部有16人占14%;中层干部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57人占50%,45岁以上44人占47%,45岁以下49人占52%;护理管理队伍中40岁以上16人占35%,40岁以下29人占65%,30岁以下无一人,年龄老化明显。
改革后,医院少数民族干部有22人占18%;中层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78人占65%,45岁以上48人占20%,45岁以下72人占60%;护理管理队伍中40岁以上14人占25%,40岁以下41人占74%,其中30岁以下有4人占7%,平均年龄从39.04岁下降为37.03岁。
特别是新提任的24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41.7岁,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7%。新提任的11名副护士长平均年龄为31.7岁,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0%。改革后的中层干部队伍既有50岁出头的有经验的老同志,更多的是40岁、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形成了合理的梯次。
2.提供了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
由于续聘和竞聘的重点放在履职设想方面,各科室的中层干部对聘后的履职设想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使院领导对各科室的发展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对医院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院上下统一行动,营造了“齐心协力创三甲”良好氛围。
3.在选用人才上进行了尝试性突破
一是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特别是对30岁以下副护士长的选拔,使众多年轻护士看到了希望,深受鼓舞。二是将应聘人员入编前的聘用期一并计算工龄,使更多年轻同志坚定了在巴州医院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三是对一些新建科室、特殊专业的副主任岗位,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及应聘者的表现,将职称标准放宽至中级五年以上,为部分青年才俊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4.形成了能下能上的干部任用机制
通过这次竞争上岗,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破除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对落聘的同志,院领导逐个分别谈话,帮助分析优点,指出不足,打消顾虑,使其能正确对待这次竞争,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因年龄原因退下来的同志在过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实际,从绩效方面给予一定的待遇。对上岗者进行集体谈话,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以人为本的举措,真正做到了上者静心,下者淡定,凝聚了人心,彰显了和谐。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竞聘人员涉及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制定完善、全面的考核标准存在一定的困难。竞聘形式较为单一,竞聘打分测评的分项设置内容仍需进一步改进,力求能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个性特征。
二是应聘人员管理知识欠缺,专业功底不够扎实。通过笔试和面试发现部分职工综合素质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如个人文字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等,也包括对相关岗位的认识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多组织一些培训来提高,为医院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保障。
三是总体情况及个人信息资料掌握不够全面、准确、翔实等问题,导致少部分同志对文件的理解出现偏差。今后竞聘中需要事先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以便竞聘人员能准确定位,充分准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8-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院发展和建设标准也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与全员职工积极性发挥。我院紧紧抓住这个重点,通过职称评聘对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结合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医院科技建院,人才兴院发展战略。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评聘分开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向上的热情,促进并加快了人才培养,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 职称聘任工作的现状
职称聘任工作中“评聘合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发挥过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评聘合一”单轨制的弊端也日渐显现。由于传统人事管理的局限性,职称的终身制,缺少相应的聘约管理和优胜劣汰机制。同时,一些医务人员虽学历不高,但是,他们实际工作能力强,业务技术水平优秀,是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在专业技术职称上得到晋升,严重影响了一批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我院作为卫生系统职称改革的试点单位,职称政策改变,评职称放开,但一段时间后岗少人多现象突显,造成聘任不平衡,取得资格聘不上人员思想波动极大,影响工作。同时,部分专业的人员过于集中,造成了学科发展上的不平衡,甚至个别专业已经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2 抓住职称评聘的主要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解决目前取得资格人数大于岗位数的现状,改善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我院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形成一个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医院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适应医院体制改革的要求,达到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实现我院人事管理逐步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过渡和转变,职称工作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的方向发展。
职称评聘分开这一重大举措在卫生系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既要打破职称终身制、又要保持全员思想稳定。为了使职称聘任工作能够有效、平稳的实施,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职称聘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职称聘任工作的实施方案”。
3 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制定并实施基本原则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岗位的设置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
3.1 总量控制原则 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设置职称岗位,并依据医院具体情况做局部调整。职称岗位设置即要考虑医院的因事设岗,同时也要考虑医院的现状。
3.2 实事求是原则 根据医院学科建设和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确定职称岗位,各科室所设置的职称岗位与承担的任务量相一致。
3.3 重点扶植原则 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岗位数额有限时,优先保证临床一线以及重点学科、重点专业。
3.4 动态管理原则 设置岗位兼顾队伍的现状和长远发展,在动态平衡中,有序调整,平稳推进,逐步到位。二年一个聘期,实行动态管理。
4 公平、公正、公开,制定岗位聘任条件
聘任条件分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基本条件要求遵守医德规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岗位及专业,有履行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具体条件要求:
4.1 低职高聘 技术精湛,具有上一级职称岗位的业务能力和学识水平;在原有中级、副高级职称岗位任职满五年以上(包括院内低职高聘取得资格年限);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高聘正高);拟高聘上一级职称岗位者,只能高聘一级,不可越级高聘。
4.2 职称平聘 获得相应职称资格,达到相应职称的技术标准,有良好的科室评价。
4.3 高职低聘 按岗未被平聘者则实行低聘;违反医院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可实行低聘;出现医患纠纷,造成严重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可实行低聘。
5 聘任办法科学合理,聘任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为了使聘任工作有序,医院决定将聘任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医院进行了高级职称人员的聘任工作。
第二阶段是中、初级职称平聘和低聘。我院此次职称聘任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中级职称的评聘和低聘上,医疗、护理之间的中级职称分配以及中级护理岗位的分配。尤其是我院临床一线缺少高级别的护理人员,年青、具备资格、受岗位指数限制的一线护理人员积极性受到限制。许多高年龄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由于年龄、体力、心理等自然原因已不适合临床一线的紧张工作而调离,而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临床一线岗位需要具备资格的年青护理人员。所以,既要调动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要考虑为医院贡献了青春的老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医疗方面,从培养优秀人才,鼓励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等方面也设置了不同系数。采取了自愿申报的原则,对申报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对不参加平聘者实行自然低聘。
6 结 果
由于岗位设置合理,真正坚持了公开、公正的原则,使职称聘任工作效率高、秩序井然,人心平稳。同时使一些虽学历不高,但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医生得以低职高聘,提高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刚才,XX同志传达了教体局《**县二*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是针对我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全县教职工队伍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县委、县政府同意制定出台的。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精神,按照方案要求和时间安排,扎实稳妥地开展改革工作。
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为搞好这次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切实提高对搞好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广大教育干部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一步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中进城工程基本完成。20*年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施了初中进城工程。经过近3年的努力,到目前,投资5500多万元的外国语学校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改建规范了**一中南校,*、*两年共为两所学校选招配齐了454名优秀教师。今年我们又通过公开选招录用了41名本科毕业生和60名小学教师。新学年,全县初中学生全部进城就读,城区初中学生达到1.2万人。
二是乡镇规范化小学建设全面完成。按照建设省级规范化小学的标准,全县13个乡镇(街区)都建设了一所高标准的规范化小学,在校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实现了全县农村最好的院落是学校、最好的房子是教室。乡镇规范化小学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窗口。全县基础教育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三是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几年来,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县教育系统以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内部活力明显增强。通过20*年的工资调整,实现了县直和乡镇教师工资“同一标准、统一发放”,农村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同时,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学校安全措施进一步落实,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自20*年以来,我县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一中连续三年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二名;初中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低谷徘徊到名列前茅的历史性突破;小学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今年我县高考、中考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高考本科上线稳居全市第二名,增幅居全市第一。
同志们,随着初中进城工程和乡镇规范化中心小学建设的全面完成,全县基础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在变化和机遇面前,全县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中一些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县直学校和临近县城的乡镇教师偏多,边远乡镇教师相对较少;由于生源减少,小学教师局部过剩;学校内部非教学人员过多,这部分人员占用着教师的编制,但不从事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无序流动和闲散现象,长期“在编不在岗”,有的教师只拿钱不干事,或拿着工资又去从事其它职业。这些人员虽少,但造成的消极影响很大。
三是教师队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活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大锅饭”、“铁饭碗”、“保险箱”的惰性意识根深蒂固,使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会制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不断改革才能解决。所以,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搞好这次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改革,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
这次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行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有活力、有朝气、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一)关于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
这次改革的工作重点就是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管会总校长及其他通过竞聘上岗、聘期未满的教育干部,不在这次改革范围。
在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工作中,各单位都要按照“科学考核、竞聘上岗、末位落聘”的程序办法,确定竞聘上岗人员和落聘人员。各单位都要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参加的竞聘工作小组,按照量化到人的要求,对全体教职工上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予以排名,以此确定竞聘上岗人员和落聘人员。落聘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产生,偏远乡镇按不低于3%、其它乡镇按不低于5%的比例产生落聘人员,县直学校按不低于5%的比例产生落聘人员。各单位产生落聘人员可以高于这个比例,但不能低于这个比例。这是这次改革的硬指标。去年各单位落聘人员凭在进修学校取得的《培训合格证》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原则上这部分人员回到原单位后直接上岗,不得再定为落聘人员。
关于落聘人员,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两点:
一是落聘人员必须从本单位的现在岗人员中产生,任何单位不准用流失人员、病退人员、借调人员、辞退人员等占用落聘人员指标。哪个单位如果违反规定,引发教职工上访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对落聘人员,今年将采取“跟班学习与集中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时间为一年。“跟班学习”由所在单位负责,重点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培训学习;“集中提高培训”由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每月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重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培训。落聘人员在培训学习期间发70%的工资,一年培训学习期满后,由所在单位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培训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落聘人员凭《培训合格证》于下学年开学前回原单位参加教职工竞聘上岗,上岗后工资恢复100%;经考核不合格的仍然按落聘人员对待,参加下一期培训学习,工资按50%发放。
(二)区别不同人员,把握政策界限。
全县教师队伍现状非常复杂,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在这次改革中必须准确把握政策,确保能者上、庸者下,让真干事、干得好的保住岗位,让不干事、瞎混事的丢岗位。
一是关于流失人员。
《实施方案》中规定,凡截止到2007年8月31日,旷工或无正当理由擅自离开原工作单位连续超过15天,或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教职工,视为流失人员,一律按自动辞职处理。各单位一定要按照“不瞒不漏、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排查,列出名单,张榜公示。这项工作要在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开始前全面完成。改革工作结束后,县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教体局将组成专门的审查组,通过查对身份证、工资卡的方式,对各单位的流失人员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凡是被确定为流失的教师,其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县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人事编制部门销除编制,同时核减其原工作单位的在岗人员数。如果哪个单位违反规定,隐瞒不报,弄虚作假,引发教职工上访或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关于病退和借调人员。
对确实患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病退手续。对无病,想借病退这条途径来回避工作,回避竞聘上岗的,要讲清道理,晓以利害,动员返回教学工作第一线。对申请病退人员,一律由乡镇教管会或学校负责,到指定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由县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通知单位。经鉴定凡不符合病退条件的,必须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
党政机关从教育系统借调使用的人员,原则上都要退回原学校,参加竞聘上岗。凡是借调单位已辞退但本人不回原单位的,一律按流失人员对待。
另外,对处于孕产期、哺乳期的女教职工和现役军人家属,对因家庭发生重大事故,导致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老教职工,应按照政策规定,给予适当照顾,不得确定为落聘人员。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切实加强领导。
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县里成立了由马善军县长任组长,赵明国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的改革工作。同时,县教体局成立指导协调办公室,我为组长。各乡镇教管会、县直各学校都要成立由教职工代表参加的竞聘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今天会议结束以后,教体局党委将组成督查组,包乡镇、包县直学校,实行责任制,对改革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督。
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全过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教职工既得利益的调整。因此,各单位要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教体局文件精神,在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本单位《实施细则》,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方法,把思想统一到改革精神上来,使广大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上做细致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学校,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确保稳定。确保改革无振荡,核心问题是做好落聘人员的工作,让落聘人员思想认可,情绪稳定。落聘人员经过程序确定后,各单位都要采取得力措施,及时跟上做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努力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决不允许因为工作不力出现上访等影响稳定的事件发生。哪个单位出了问题,要追究哪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要严肃工作纪律。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按程序操作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干部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禁写条子、跑关系,确保改革健康稳妥进行。对违犯纪律的,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36-01
前言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是落实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按照上级部署,我市于2011年开始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截至2012年9月,全市所有9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初步完成了岗位设置,部分乡镇卫生院公开选聘了院长,并对富余人员进行了分流,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96所,其中乡镇卫生院83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所,共有在职人员6587人,其中在编5183人、专业技术人员4891人。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315人,占35.14%,具有执业护士资格1400人,占21.25%;高级职称47人,占0.7%,中级职称1142人,占17.34%,初级职称3821人,占58.01%,无职称1577人,占23.94%;按学历构成看,本科学历246人,占3.7%,大专学历2341人,占35.53%,中专学历3249人,占49.32%,无学历751人,占11.45%。
二、困难和问题
1、素质参差不齐,队伍结构亟须优化。
一是医护比不合理。共有医疗人员2315人,护理人员1400人,医护比为1:0.61,与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1的要求相差甚远,更严重的是个别乡镇卫生院连1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人员都没有。二是职称比例失衡。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18.04%;初级职称占58.01%;无职称占23.94%。三是学历普遍偏低。乡镇卫生院里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为35.53%,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2.95%,更有少部分根本无行医资质的人员在其中滥竽充数,提升了医疗风险。
2、编制总额不足,人员分流难度较大。
我市各基层医疗机构现有工作人员6587人,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上级下达编制仅4587名。在此情况下,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就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艰辛的努力,完成了编制岗位设置,推行了院长聘任制等工作,但在人员分流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是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推开,分流后将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二是一次要分流达1800人,无疑将直接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的影响。
3、部分医院身份特殊,定编定岗难以落实。
涟源市斗笠山矿区医院、桥头河矿区医院,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骨伤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化县芦茅江医院是因撤乡并镇、企业转制等原因设置的,既不属于县级综合机构,又不是建制镇卫生院,一直得不到国家在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基建项目、医疗器械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经营状况十分艰难。双峰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双峰县青树坪中心卫生院整合成新的青树坪镇中心卫生院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来的特殊身份问题,但导致了人员严重超出编制标准、办公用房短缺及医院规模与乡镇卫生院职能定位不相适应等问题,人员定编定岗更难以落实。
4、绩效工资制度不完善,挫伤业务骨干积极性。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市所有94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财政补助、基层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打破了以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按业务收入与贡献发放工资的格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实施绩效工资前,其收入水平往往是医院的人平收入的5-6倍,而实施绩效工资后,收入差距大幅缩小,实际又恢复到了“大锅饭”时代,起到了“奖懒罚勤”的作用。尽管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向业务骨干有所倾斜,但相比以前其收入大幅下降,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这些业务骨干纷纷外流。
三、对策和建议
1、增加编制总量,严把准入关口。
根据娄底市主要属于山区(其中新化、冷水江、涟源还划入了武陵山片区)的实际情况,建议按每千名服务人口1.4人核定编制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卫生系统不再接收没有取得卫生系列执业资格的退伍军人安置任务,杜绝不具备卫生专业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对通过提前退休或病退、自谋职业、学习提高等方式分流的不具备卫生专业执业资格的人员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分担。
2、落实财政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争取各县市区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其增长幅度要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要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落实到位,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的补助机制。尤其是落实人事制度改革中分流人员的相关工资待遇及提前退休、病退人员待遇等支出费用,使得农村卫生人员基本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有保障,稳定基层卫生队伍,确保基层卫生稳步发展。
3、加大培养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要培养定向医学本科生,保证他们毕来后能到基层工作。二要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要加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支兼职的人才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从面上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总体素质。三是制定宽松政策,支持卫生人员在职学历教育,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四是健全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真正根据卫生院的需求选派好医生,试点一所卫生院就搞好一所卫生院。五是继续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实施政策倾斜(农村卫生中级职称降低5分,农村卫生高级实行单独考评)等诸多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政策,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4、明确特殊身份,科学设定岗位。
将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设置的涟源市斗笠山矿区医院、桥头河矿区医院,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骨伤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化县芦茅江医院尽快定性,以便能享受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基建项目、医疗器械配置等政策待遇,还有利于上述单位更好地开展岗位设置,科学设定岗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岗位设置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激发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为改革医院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本文对医院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对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行 以下论述。
关键词 单位岗位设置思想政治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医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医院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单位岗位设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改革,是新形势下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所研究的课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单位岗位设置中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要意义在于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 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所以做好岗位设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激发单位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统一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岗位实行总量控制、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管理,加强了对事业单位岗位职数管理,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更加科学化提出了现实要求,并且对单位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出了警示,直接关系到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考虑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让职工充分认识理解岗位设置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领导由于自身觉悟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做好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岗位设置工作涉及面大,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在岗位设置中突出的问题是完全从本单位现有人员比例出发来进行“设岗”,依现状“画”岗,而不是科学设岗。目前,在岗位设置工作中,“因事设岗”难以做到科学评估,结果依然是因人设岗,这种一味强调人员结构或身份不变的做法,与科学岗位设置相悖,仍然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解决问题是必须要走出来的思想误区。
(二)岗位职数管理存在矛盾。一是专业结构矛盾。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对于不同的技术专业,比如医、药、护、技,旁系类各专业间所占的比例始终没有明确,这使得在职称晋升中,没有主专业和辅助专业的区别,有空岗就都能申报,会出现辅助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占用了主专业岗位的职数,引发职称聘任与岗位职数之间的矛盾,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时形成新的不平衡。
二是学历结构矛盾。我院自2001年以来,绝大多数新进人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而单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在职教育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现在我院大专以上学历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89.8 %,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满5年就能晋升中级职称,工作满10年就可以晋升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大约7年就可以晋升高级职称,这些人员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中高级职称,使得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人数迅速增加,导致岗位职数矛盾突出。
三是编制制约的矛盾。单位由于受编制的制约,新进人员的补充也在减少,在职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呈老化趋势,形不成合理的梯形结构。中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已经晋升到中高级职称,占据了中高级岗位职数的有限“资源”,使得初级职称人员向上晋升的空间缩小。从而使一些能力强、学历高、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感到机会渺茫、影响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有的要求外调或辞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阻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论资排辈”“重评轻聘”“终身聘任”的思想,缺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度,表面上是顺从的态度,,实际上则是满腹牢骚,思想觉悟能力很低,有些对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有抵触情绪,把个人的利益得失看得很重要,生活上只注重物质基础,淡化了医院的服务意识,影响了单位 岗位设置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或者对医疗改革主观上认识不清,或者单纯从自身利益角度思考医院发展大局,导致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能满足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如何做好单位岗位设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常态”的理念
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医院工作的重心不能只顾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要从以往集中被动、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向多层次、自觉培养、自觉教育方式转变,不是运动式、一阵风,而是构建医院职工思想政治个工作由“一阵风”转向经常性,由“运动式”转向常态化的一种新常态。必须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面,深入职工中间,了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工作从育向层次教育转变,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还要针对不一样的人群运取不同的策略,讲究在做出来之后有一定的效果,坚持思想动员和化解具体矛盾相联系的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处处在,时时有,既利用讲道理、分析、讲解、教育培训等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即时化解群众的思想矛盾。
(二)有效的组织领导是关键,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
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觉悟,认清公立医院改革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领导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稳定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担负领导岗位的一种责任,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经验和方法不足,就没有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岗位设置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机构,成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一批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过硬的人员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要理论结合实际,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正确对待和理智分析目前我院在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研究力度,促进各级领导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组织所有员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自觉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使单位岗位设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成效。
(三)妥善化解难题,稳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进行
岗位设置工作是对传统人事管理中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的一种纠偏,在确定人员结构比例时虽然要考虑现状,但绝不能迎合现状,单位要吃透文件,明确政策,完善方案,要按照科学的比例去设置,要达到人员结构配置合理化的目标,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技术岗位职数相对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严格按照高中初比例进行控制,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出医药护技专业间的结构控制比例,同进要充分考虑目前各科室的实有人员结构情况,严格按照核准的职数对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进行调控。特别针对高级岗位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对高级空余岗位的管理要有长远的思路和对策,高级空余岗位的管理要留有发展的空间的预测,根据单位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通过量化评分和综合素质考评将真正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骨干逐年逐步聘用到高级职称岗位上来。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凝聚人心
岗位设置管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医院的岗位设置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制定岗位说明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时,尽量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让员工切切实实感到自己是医院的主人,使职工深刻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文件精神,要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群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宣传,引导事业单位广大职工支持并积极参与这项改革,要让职工充分认识理解岗位设置工作的重大意义,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岗位设置工作中来,确保岗位设置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五)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做好岗位设置工作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迫切要求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全院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要摒弃陈旧的观念和传统的人事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岗位设置工作的实施,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结合起来,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让思想和行动更加切合客观实际 ,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作风和新的方式方法做好岗位设置工作。
四、结语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全体医院工作人员要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融入到医院的改革中,积极稳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成效,建立完善岗位管理制度,为医院的改革和建设提供过硬的政治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应玲玲,孔俐丽,英爱社.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决策探索,2010(24).
[2]郑方艳.浅谈如何做好单位岗位设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
[3]田玉慧.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