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常见的项目组织结构形式
(一)职能型组织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历史较为久远的企业都是职能型组织,在职能型组织模式下的房地产企业部门的设置,是根据员工职能的不同来区分的,因而在房地产企业中主要的部门有设计部门、工程部门和招标部门等。同时采用职能型组织的房地产企业,他们的共性就是项目开发的范围较为狭窄,并且其企业一般都是在确定项目开发的城市之后就不会再有其他城市的选择。对于这种组织形式的企业来说,他们职能分工较为明确,因而致使员工对自身多负责的业务范围较为明晰。同时,由于职能型组织分工专业化,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对部门进行管理时,管控的程序也较为清晰[1]。
(二)项目型组织
开发项目较多的房地产企业一般会选择将企业设置为项目型组织,特别是在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初期,采用项目型组织可以促使项目人力资源的配置实现合理化。同时项目型组织下的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前期,总部会带领其他部门对项目工作进行实施,而在项目人员对项目的开发进行全面了解之后,企业总部才会将项目交给能力较高员工完成。
(三)矩阵型组织
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为了确保实际运营的有序性,一般会在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其进行区域分工。此方法,可以促使兼顾业务较多的群体处理的业务范围更清晰化,例如,房地产企业可以再确保项目质量的情况下实现部门间知识的共享。矩阵型组织模式下的房地产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也应在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安排相关的人士对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为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开发提供有利的条件,致使最终完成项目目标。
二、项目运营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是”什么
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着运营管理的困惑,因为项目运营管理本身存在着周期长、风险大等问题,因此对于相关管理初期只注重项目计划管理的企业来说,项目运营管理工作的实施变得尤为困难。对于此,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程进行定期的检查,进而确保各部门能严格按照企业的计划管理实施工作。其次,房地产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逐渐将重点放在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上,进而做到对项目的全面管理。同时在项目发展过程中,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的相关人士也应对项目的服务等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确保项目的规范化。另外,由于项目管理水平决定了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致使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2]。
(二)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管”什么
由于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在我国实行的时间不长,因而缺乏较为成功的案例参考,致使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相关人士无法确定运营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因而,在我国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初期应搜集各地区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实践资料,进而对其他企业的项目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本企业项目运营管理的相应完善。同时在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前,企业相关部门还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的目标、项目管理进度和项目管理风险,然后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目标实施工作,从而确保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的进行。其次,在项目运营管理中设置相应的项目管理风险计划也是必要的,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管理出现混乱现象时,可以开启房地产项目管理风险计划,以便降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做”什么
在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管理中企业相关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设立一个经营目标,并根据目标的设定构建相关的跟踪管理体系,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设立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在经营目标设定之后,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企业投资收益管理进程中能朝着经营目标前进。其次,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还承担着构建计划管理体系、销售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的责任,以便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能达到标准,同时在项目开发进程中,资金的使用也能较为充足。
三、项目计划管理的措施
(一)主项计划的管控方法
在房地产项目计划管理中,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因此部门之间的交流受到了限制,从而给项目运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企业相关部门在对项目运营进项管理的基础上还应明晰企业的方案的设计任务书将由谁来负责等,进而有效协助房地产项目运营的有效管理。在企业实施主项计划的管控方法时,应先根据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项目主项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来执行工作,致使企业的工作职责安排等信息变得更为明确[3]。
关键词: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
1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意识不足,轻视资产运营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资产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医院在资产运营管理上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落后,重管理、轻运营,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的现象一直难以消除。资产有关部门通常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统计、监管、立账等实物形态管理上,而忽视资产运营等价值形态管理。管理意识的淡薄和管理重点的倾斜,影响了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的进度[1]。另外,医院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导致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致使资产运营效率低下。
1.2资产运营制度不完善
以往的资产管理制度只是粗线条地做了一些概括性规定,使得管理者操作起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偶尔会出现无章可循的“真空”地带。目前,医院的资产运营制度与以前相比,在内容上更为完整,出台了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房屋资产管理办法》、《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设备管理办法》、《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但不可否认,制度建设仍旧不足,缺乏完整性,在相关规定上不够具体和细化,给信息的使用者和执行者带来许多不便。
1.3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机制
资产运营管理是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统一。目前,大庆油田总医院的资产运营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不能取得很好的监督效果。具体来讲,包括监督的动力不足、约束不规范、缺乏监督力度等;监督机构的职能和任务也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资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
1.4组织具有狭隘性,不便于协调。主管资产运营的财务资产部与其他部门之间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地、固定地呆在特点部门中,提供所在领域的专项服务,习惯于对所在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之间经常出现缺乏共同目标或者目标不一致。因此,当面对不确定性高、跨部门的项目时,由于部门之间没有正式的沟通线,部门间的管理冲突不可避免的经常发生[2]。结果可能将项目管理流于形式,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2基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特色的项目化管理体系构建
2.1资产运营管理模式
资产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应包括指导思想;体制模式;权责划分。明晰责任,完善权责划分模式。监控每一个可能的管理漏洞,以便应对由于集权和分权度的把握不准所产生的权责划分不清引发的权力管理漏洞风险[3]。在集权和分权度的选择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哪些应该分权,哪些应该集权。因此,一是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及时发现权责不明晰的区域;二是在发现权责界定不清时,及时取相应措施,对权责进行详细规定,及时遏制管理失衡问题的发生。
2.2资产运营组织系统
这种组织模式主要涵盖四种关系结构:
2.2.1职能结构。即为完成资产运营项目目标,各项资产工作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结构。
2.2.2层次结构。即资产运营管理层次构成或者组织纵向结构。
2.2.3部门结构。又称横向结构,即资产运营各管理部门构成及分工。
2.3资产运营管理流程
2.3.1资产运营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注重资产运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研究。准备阶段涉及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分析资产运营机会,确定项目化目标,项目需求分析。项目化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包括:明确项目需求,获取正式授权,组建项目化团队,识别利益相关者。
2.3.2资产运营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主要是进行项目的立项决策。此阶段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并提出项目提案,评价项目提案并做出项目立项选择和决定,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做出决策,拟建项目的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审批。
2.3.3资产运营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这一阶段是项目化管理涉及范围最广、运用项目化工具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工作范围的细化和可操作性。涉及的资产运营管理活动主要是确定资产运营计划及预算。相应的项目化管理活动包括:召开项目检查会议,明确资产运营项目化范围,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包括风险管理计划、效率管理计划和质量管理计划,编制项目进度日程,确定项目预算,制定项目运营计划。
2.3.4资产运营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也叫项目执行,是项目执行者运用人、财、物力将项目付诸实际的过程。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的关键。在实施阶段,不仅要关注资产运营项目化的执行情况、进度及完成目标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4]。这就是实施阶段主要关注资产运营管理的内容。
3大庆油田总医院资产运营项目化管理保障措施
3.1增强管理意识,重视资产运营工作
在资产运营项目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增强管理意识,明确项目化管理范围,把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结合起来,重视资产运营项目化的重要性,把资产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切实从意识上认识到项目化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重视项目化管理的资产运营体制。
3.2规范资产运营组织
加强部门协调与协作,使组织结构更具柔性。项目的组织是为项目的完成服务的,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一次性特征,随着资产运营某一项目的终结,临时性组织的使命也宣告完成。这种完成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终结。主管资产运营的财务资产部与其他部门之间不但要加强项目上的往来,而且要加强日常业务交流,互通有无,高效合作。
3.3加强资产运营教育与培训
应明确培训目标,开展全员培训,完善项目化管理培训制度。对培训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与医院文化相结合,使项目化管理融入到资产战略管理、业务开展等各项活动中。完善项目化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奖惩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质量跟踪制度。
3.4强化项目管理控制
项目控制是项目管理的职能之一。针对医院资产运营项目管理,重视和加强资产项目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医院的行业性质,要尽可能规避项目风险,以最小的代价获得项目利润的最大化。强化项目管理控制,就是要优化资产项目控制环境,完善资产项目控制结构,规范资产项目控制活动[5]。根据项目管理控制工作实际,总医院在项目控制上最为薄弱的环境就是风险控制。
3.5重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总医院资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化管理的信息资源中心,它的作用包括:①资产信息收集、传送与加工;②信息资源共享与维护;③要素信息集成;④合作信息控制与反馈。为了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合医院资产管理实际,应引进或研发项目信息管理软件。但受医院研发条件的限制,完全靠自主研发难度太大。因此,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应该将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借鉴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最新版本,在满足项目管理阶段的目标控制需要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于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12
[2]邱莞华等.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周雪梅;刘冉.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初探[J].经济论坛.2006.81-83
1.权责不清,管理粗放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资金由中央、省级、市(州)县共同筹措。以中央、省级筹措资金为主,占工程概算总投资的68.68%以上,即726.67亿元,其中436亿元需由省水司融资解决。省水司经省人民政府及省水利厅授权,一是负责中央及省级资本金的投资、省级融资;二是对中央及省级投资形成的资产进行管理。目前已投入运行的工程均由项目法人单位暂行运营管理职责。项目法人单位由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组建,有的为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下级单位,有的为地方新成立的水司。一些项目确权工作进展缓慢,新的运营管理机构一直未组建,现有的运管单位对自身管理权限、资产权益分配、收益分配以及如何组建新运营管理单位、新运营管理单位性质、职责不清晰,因而想法各异,粗放管理。此外,现有运管单位多为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没有按照企业模式运营管理。
2.供水产品单一,水价机制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有供水功能的运管单位供水较单一,仅仅是向当地自来水公司提供原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直接提供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商业用水等终端水。原水价格较低,各地不尽相同,在0.08~0.39元/m3之间,有的地方供水公司不按实际计量付费,仅定额支付水费。农业灌溉用水虽然有定价,在22.00~30.00元/亩(15亩=1hm2,下同)之间,但基本未计收。对目前全省供水价格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多数县市未推行阶梯水价;供水运行成本高低不一;农业灌溉用水有价无市,水费计收难度大。
二、对健全运营管理体制的思考和建议
1.明确权责,理顺机制第一,加快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资产确权工作。省水司组织各投资方加快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资产的确权工作,并将其纳入公司管理。第二,对准公益性骨干水源工程性质细化分类。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准公益性工程进行评估,对其公益性、经营性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合理界定,细化分类,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办法。进行评估时,须考虑的问题有:普遍存在的农业灌溉水费计收困难和对经营收入的影响;农村饮水水价较低及供水量少对经营收入的影响;经营项目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等。建议以多年平均收入作为对准公益性工程细化分类的标准。在开展经营收入评估时,宜结合项目所在地近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气象、水文资料,核定多年平均降雨量、来水量,并据此计算多年平均供水量和发电量,从而评估多年平均经营收入。对准公益性工程细化分类:第一类承担公益性任务部分;第二类经营性部分,且运管单位多年平均经营收入,低于按标准核定支出的100%;第三类经营性部分,且运管单位多年平均经营收入,等于或超过按标准核定支出的100%。第三,组建运管机构,明确权责,理顺机制。根据工程具有的公益性以及供水、发电等功能,结合其多年平均收入情况,按照类别,将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分三个板块管理,分开核算。第一板块包括公益性项目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二板块包括经营性项目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三类。对第一板块的项目,可考虑三种不同的运营管理方式:一是托管,由省水司委托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代运营管理(报经省水利厅批准);二是转交,省水司交由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统一进行管理(报经省水利厅批准);三是自营,由省水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会商,按投资比例组建项目运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对第二板块的项目,按企业模式,由省水司授权其下属从事水务、能源开发经营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进行管理。
2.事企分开,分类管理根据工程实际细化分类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机制,设置相应的运营管理机构,实现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的分类管理。(1)第一板块的管理省水司应组建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进行归口管理。①工程运营管理方式a.托管或转交:由省水司委托或转交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进行管理,省水司归口管理部门监管,涉及资产剥离出去的,由省水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会商进行资产等值置换,报经省水利厅及省人民政府批准。b.省水司自营:由省水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会商,按投资比例组建项目运营管理机构。该项目运营管理机构接受省水司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②运管单位性质公益性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一类,设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准公益性中的第二类,设为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机构编制由项目所在地编办会同同级财政、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与省的相关规定共同核定;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聘用等须参照“贵州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意见”执行,并优先消化原有运管人员。③运管维修费用来源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公益性及准公益性中的第一类工程,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及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工程更新改造费用,均全部纳入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准公益性中的第二类工程,其运行管理经费、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摊,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支列,不足部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补贴;涉及中央、省级专项维修补助资金或工程更新改造费用补助资金,且该资金由省水司管理的,由省水司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拨付。(2)第二板块的管理①准公益性的第三类管理方式应按企业模式,由省水司授权其下属从事水务、能源开发经营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进行管理。有供水功能的,由水务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有发电功能的,由能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规模较大的,由相关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按投资比例共同组建项目运营管理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管理,该运营管理公司属相关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规模较小的,可由相关子公司委托工程管理所代运行管理,负责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该类工程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聘用等,按照自愿的原则,优先消化原有运管人员。工程运管维修费用来源:该类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及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摊,其经营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配。与经营性工程不同,此类企业必须遵循“先供水,再灌溉,后发电”的原则。若遇连年干旱等极端气候,为保供水灌溉导致无水发电,造成发电企业发电量剧减,其经营收入已无法维持本企业正常运转时,应积极探索、寻求政府补贴机制予以补贴。②经营性工程的管理方式应按企业模式,由省水司授权其下属从事水务、能源开发经营业务的相关子公司进行管理。有供水功能的,由水务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有发电功能的,由能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商具体管理事宜。规模较大的,由相关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按投资比例共同组建项目运营管理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管理,该运营管理公司属相关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规模较小的,可由相关子公司委托工程管理所代运行管理,负责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其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聘用等,按照自愿的原则,优先消化原有运管人员。工程运管维修费用来源: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及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摊。其经营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由各投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配。
3.推行管养分离第一板块: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定岗,只考虑运营管理人员,不设维修养护人员。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等业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承担。第二板块:运管机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定岗,除考虑运营管理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少量维修养护人员。若自身完成不了的大修、更新改造等业务可通过招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承担。
4.实现产品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随着贵州省“五个100工程”的快速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灌用水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也为运营管理单位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空间。从事供水的运营管理机构,应找准市场切入点,依托省水司的平台优势,拓宽经营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发展为集提供原水、农灌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的多种经营单位;对水质特别优良的,还可进行桶装水、瓶装水开发经营,实现产品多元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省水司的平台优势,把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化、系统化管理,不断创新和完善水务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开展水务一体化工作。
[关键词]铁路;“走出去”;运营管理;市场分析
到目前为止,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主要市场在建筑和装备领域,运营管理涉猎极少,这对中国铁路“走出去”极为不利。铁路运营管理涉及铁路的方方面面,获取铁路项目运营管理权可以对拟采用的标准体系施加重大的影响,有利于项目整体采用中国标准。铁路项目的现金流主要来自运营,一个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与运营管理息息相关。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增强铁路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提升融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中国铁路在项目所在国的影响力。因此,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铁路运营管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全球典型的运营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1 “网运合一、区域竞争”模式
“网运合一、区域竞争”的模式主要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通过组建网运合一的大型综合性铁路总公司,以路权开放和强制互联展开竞争。但美国和日本的网运合一模式恰好是相反的。前者为路网与货运的网运合一,唯一的客运公司(Armtrak)租用各货运公司的线路;后者则为路网与客运的网运合一,唯一的货运公司租用客运公司的路轨。[1]
1.2 “网运分离”模式
欧洲各国普遍流行“网运分离”模式,建立独立于政府的铁路控股集团公司,下属垄断性的路网公司和竞争性的客货运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纵向分业、逐步民营和放开运输市场竞争。
1.3 特许经营模式
以巴西、秘鲁、加纳等国为代表,在拉美及非洲地区目前广泛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路网归国家所有,而将客货运输业务划分为若干个独立公司,并向国内外公开招标,中标者许以特许经营权,从而达到放开运输市场竞争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选择了与上述三种模式截然不同的国有化道路。英国和阿根廷在经历了多年的铁路私有化后,由于运营效率低下、铁路资产老化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将铁路经营权重新收归国有。[2]
2 铁路“走出去”运营管理市场分析
为便于对中国铁路“走出去”运营管理市场分析,需进行市场细分。考虑到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文章仅对亚洲国家进行细分研究,主要分为五大片区。
2.1 东南亚
东南亚各国既有铁路市场化程度低,逐步转向“政企分离”。目前多数由国有企业拥有和经营,企业兼顾客货运服务,运价由铁路总公司或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3]根据东南亚各国境内及国际铁路通道的建设规划,资金筹集渠道将向多样化与市场化方向发展,铁路运营体制也将逐步开放化。东南亚地区各新建铁路项目多数拟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允许社会或境外资本进入铁路运营行业。特许经营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铁路运营业务。
2.2 南亚
南亚各国铁路多由国有企业管理运营。由于客运价格受政府管制,因此铁路企业亏损严重,需要依赖政府给予大量补贴。目前除印度坚持国有经营外,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均开始向私有化转型,允许社会资本进入铁路运营行业,并逐步采用市场化经营体制。
2.3 东北亚
东北亚国家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对铁路行业的政策选择各不相同,运营管理体制差异巨大。日本铁路于1987年对运营商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民营化改革,目前采用的是“网运合一、区域竞争”模式。20世纪80年代,韩国铁路开始连续亏损,韩国政府开始对铁路采取了比较宽松的经营政策。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韩国实现“政企分离”,并将铁路划分为经营性的客货运经营部门和非竞争性的基础设施维修部门,完全实现了“建运分离”。蒙古国的铁路属于国有资产,蒙古铁路局为境内唯一铁路运营商,铁路运价由国家制定,对中国与俄罗斯的过境货物运输实行不同程度的运价优惠。朝鲜铁路实行了军事化管理,铁路员工均授予职衔,铁路工人大部分是退役军人。
2.4 中亚
中亚各国铁路发展较为落后,设施陈旧、运量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受前苏联影响,过去中亚地区的铁路主要由国家垄断经营,随着各国铁路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亚各国对于社会资本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开放的姿态,铁路运营市场逐步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目前,中国在中亚地区正在开展或筹划多个铁路援建项目。
2.5 西亚
伊朗铁路在2009年实施运营管理体制私有化改革,对Raja铁路公司和Travors铁路公司实行私有化。目前,伊朗铁路客运业务主要依靠货运和政府的补贴维持,因此铁路系统把货运放在优先的地位。阿联酋目前暂无铁路线路,但已启动了总投资约110亿美元、全长约1200多千米的联邦铁路项目。伊拉克既有铁路由伊拉克全国铁路公司运营,运价由国家制定。沙特铁路组织(SRO)和沙特铁路公司(SAR)是负责监管铁路系统的国有机构。SRO负责监管已建成的利雅得-达曼铁路,SAR负责沙特南北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3 中国企业进入亚洲国家的铁路运营管理市场策略
3.1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是“泛亚铁路通道”和“中国―东盟圈”的核心区域,对于中方而言,参与东南亚各国铁路尤其是泛亚铁路通道的经营管理,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统筹境内外铁路资源,提高跨境运能和运输效率。由于东南亚各国铁路经营体制多数目前处于从计划经营向市场经营的转型期,中国应优先选择经营政策宽松,市场开放程度和企业自主性高,政局趋于稳定的国家参与铁路运营业务,从目前分析来看,优先考虑进入老挝和印尼的铁路货运管理市场较为适宜。由于中方资本是目前东南亚新建铁路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中方运营企业可以作为中方联合体成员,在项目合同中直接约定作为铁路特许经营商,或者与当地国有铁路运营企业合作,长期负责铁路的客货运输业务。
3.2 南亚
南亚地区铁路市场化程度较低,国家对铁路运营行业管制较为严格。在短时间内,中方铁路企业直接进入当地铁路运营市场难度较大。在南亚各国中,仅巴基斯坦对于开放铁路运营市场持积极态度,且中巴两国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参与该国铁路运营管理,应以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紧密中巴两国关系发展、实现该国铁路运输体系安全稳定为首要目标,帮助巴基斯坦铁路行业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水平。
3.3 东北亚
总体来言,东北亚地区不适宜中方铁路运营企业直接参与:日本的铁路经营体制已发展成熟,民众对铁路运输服务满意度高,运营管理市场有效细分且充分竞争;韩国民众对铁路运营市场开放成强烈反对态度,朝鲜铁路运营为军事化管理,同样不切合中方铁路运营企业“走出去”利益需求。相比而言,蒙古国资源丰富,与中国货物交流密切,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国关系微妙,虽然对中国投资和贸易十分依赖,但涉及铁路运营这类“国家命脉”行业,蒙方可能会对中国企业设置潜在的障碍。
3.4 中亚
作为欧亚运输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国家,中国和中亚地区在铁路运输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空间。中国若能与中亚各国签订更加明确和全方位的铁路运输合作协议,或者中国企业直接参与当地铁路运营业务,将有助于简化通关流程,统一技术标准,构建更为畅通、高效的欧亚运输通道。然而,尽管中亚地区铁路运营机构改革陆续进行,但距离建立公平准入、充分竞争的铁路运营市场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与相邻地区动荡,2008年后,中亚“平衡外交”更趋功利和实用。中国企业参与中亚各国的铁路经营机遇与风险共存,需要针对具体项目做更详细的风险分析。
3.5 西亚
虽然西亚地区对于铁路运营市场并无严格管制,但由于我国与西亚间存在较为突出的政治文化差异,且当地铁路运营亏损情况较为严重,因此,短时间内中国企业在西亚地区开展运营业务难度较大。
4 中国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建议
中国发改委〔2015〕1610《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业务和铁路‘走出去’项目”。中国铁路运营企业在制定“走出去”战略和挑选进入市场时,应重点关注运价自由、竞争公平、市场开放、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平稳的国家,同时,由于客运业务往往具有准公益性质,在无法确定是否能够获得运营补贴的情况下,应倾向于选择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货运运营市场。
从亚洲市场来看,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地缘经济关系密切,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泛亚经济走廊的重要据点。对于这类互联互通项目,中国应争取由中方企业承担运输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统一运营标准,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铁路标准的“走出去”。
此外,对于暂不适宜直接进入的铁路运营管理市场,或者在铁路运营管理市场严格管制的国家与地区,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装备供应、系统集成、设施维护等运营相关业务。特别是对于南亚、中亚等运营管理体制欠发达地区,虽然不建议中国企业直接参与运营业务。也可通过为当地铁路运输部门提供技术指导,输出中方铁路运营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杨丽,陈煜.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探析[J].硅谷(科技创新论坛),2010(13):154.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及财务管理作为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高速公路整体经济效益的最佳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入,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财务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此做出具体阐述。
1.1 高速公路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属于基础的运输设施,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对高速公路上通行车辆收取通行费,高速公路运营中流动资产以现金为主,其固定资产则表现为高速公路路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构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期间,国内大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企业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面收取通行费,一面将流动资金作为还贷支出,通行费收益不稳定,企业还贷时间较长,债务压力大。
1.2 高速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的过程,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中,除了收取通行费之外,还需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这项维护所支出的费用属于养护成本。经相关数据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仅占通行费的百分之十,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具有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的特点,区别与其他建设项目,高速公路运营的过程中,其收费易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合理的经济效益,再加上企业还贷时间较长,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还需投入后续的养护费用,不断加重企业还贷压力,高速公路企业只能通过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来满足企业正常的运营需求。
2 加强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的管理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过于传统,企业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企业经济效益难以采用具体数据表明,不能为企业提供直观的数据,易于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差错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传统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也应作出与时俱进的转变,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体系,有助于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方法,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企业基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下,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作出合理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委托管理模式,沿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并建立一系列企业内部激励与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充分调动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注入活力与生命力。企业还需建立全面的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包括资本收益率、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财务效益状况、业务收入利润率、资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能力等,将企业各项效益指标量化处理,为企业运营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2 创新运营模式,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及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投资渠道比较多样,通过创新高速公路运营模式,将其引进市场竞争环境,与国有产权机构签订合同,采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专业性经营权的合法化,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引进市场机制的同时,结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情况,建立可行的经营方案,保证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稳定性、持续性,为了平衡市场,政府应给予经营效益差的高速公路企业适当的补贴与优惠,减少企业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可从四个方面做起,分别是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实行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监控收费模式,其中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是指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将各项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优化人员结构,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任一环节中去,减少资源损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是指在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对各方主体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使各人明白自身义务与责任,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合理控制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实行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思想下,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初期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对项目任一阶段作出最优的决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养护成本,建立长期性项目发展战略性计划,延长高速公路项目使用周期,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与养护质量。采用监控收费模式是指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监控技术,改变传统的收费模式,降低征收业务成本。